心理防御机制

合集下载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的十大防御机制包括:
1. 否认:面对不愉快的事实,拒绝承认或认为不存在。

2. 退行:在遇到挫折时,放弃成熟的应对方式,表现出类似幼儿的冲动行为。

3. 压抑:将不愉快的事情从意识中排除,不愿想起。

4. 投射:将自己的感受、态度、愿望等加到别人身上,推卸责任。

5. 反向形成:对内心的感受、欲望进行相反的表达,以掩盖自己的真实感受。

6. 合理化:为自己的行为或情感找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以减少焦虑或避免面对真相。

7. 认同: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或特质,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8. 升华:将原本的攻击性行为或冲动转化为更建设性的行为,如艺术创作等。

9. 置换:将内心的愤怒和不满转移到其他人或事物上,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10. 理他主义: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接纳,而按照他人的期望和价值观行事。

这些防御机制是人们为了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而发展出来的适应性行为,但过度使用或不适当使用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或人际关系问题。

了解这些防御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资料心理防御机制

!资料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摆脱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稳与稳固的一种适应性偏向。

心理防卫机制的意义:踊跃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蒙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去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稳,乃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减缓而自足,或显现畏缩乃至恐惧而致使心理疾病。

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3方面的胁迫,若是它难以经受其压力,那么会产生焦虑反映。

但是焦虑的产生,促使自我进展了一种性能,即用必然方式调解冲突,缓和3种危险对自身的要挟。

即要使现实能够许诺,又要使超我能够同意,也要使本我有知足感,如此一种性能确实是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以下十种:1.压抑: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允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心识当中,令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

这种机制叫做压抑。

只有在压抑作用发生的条件下,以下9种机制才能发生.!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标准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若是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操纵而任其进展下去,就不可幸免地致使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楚。

压抑起到维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压抑作用的人。

可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只只是是在意识的监督之下临时暗藏下来,一旦有机遇就可能活跃起来,引发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

同时,若是过度地利用压抑作用,把自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映。

如强迫型人格异样者,就与他们过度地利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专门大的关系。

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但是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

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爱或不能经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以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如此的动机和行为。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防御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人格结构中它属于自我(ego)的功能。

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并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的防御(defense of ego).防御是自我用来驱赶意识到的冲动、内驱力、欲望和想法,它们主要是针对能引起个体焦虑的性的欲望和攻击性.一般来说,防御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根据个体防御机制运做的水平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精神分析理论将心理防御机制分为四类:①自恋性防御机制(narcissistic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5岁以前的儿童、成年人的梦境和幻想以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常见,主要有:精神病性否认、妄想性投射、分裂作用、歪曲作用等;②不成熟的防御机制(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这种防御机制在3~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在人格障碍和情感障碍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主要有:非精神病性投射、防御认同、被动攻击、见诸行动等;③神经症性防御机制(neurotic defense mechanism):常见于神经症患者或成年人应激反应时,主要有:压抑、置换、退行、隔离、反向形成、抵消、合理化等;④成熟防御机制(mature defense mechanism):是成年人常用的防御机制,主要有利他、升华、幽默等.其实通俗的说,所有的人都用“防御机制"将痛苦的感情和记忆排斥于意识之外,那些正在进行心理治疗的病人也不例外。

可以说,防御机制是用来使自己适应来自心理内部(内驱力或超我)或心理外部(外在世界)的应激(stress)状态的。

在我们的实际咨询过程中,咨客的防御机制是造成阻抗的一种重要原因。

一、否定作用这是一种否定存在或已发生的事实的潜意识心理防卫术。

16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

16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

16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遇到压力、焦虑或不愉快情绪时,为了保护自己心理健康而自发产生的心理策略。

以下是16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1. 拒绝承认:对于不愉快或痛苦的经历或情绪,认为这些事情从未发生过或不存在。

2. 投射:把自己的情感或行为归咎于他人,而不是承认自己的责任。

3. 取笑:使用幽默或嘲讽来掩盖自己的不安或不舒适情绪。

4. 回避:避免与不愉快的情境或人接触,以免产生痛苦情绪。

5. 否认:否认自己的情感需要或欲望,认为这些是不健康或不合适的。

6. 逃避:通过吸毒、喝酒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7. 隔离:将不愉快情绪或经历和其他经历和情绪分离开来,避免情绪交叉影响。

8. 理智化:对于不愉快情绪,通过逻辑分析、事实证明等方式来缓解情绪。

9. 借酒消愁:通过饮酒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10. 反抗:通过反抗或挑战有关自己的压力来源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11. 替代:通过寻找其他的替代品来缓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如吃甜食、购物等。

12. 转移:将情绪或需求从一个方面转移到另一个方面,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13. 供养:通过帮助他人或成为他人的赞助人来缓解自己的不快情绪。

14. 否认危险:对于危险或威胁,认为自己是无害的,没有必要采取行动。

15. 理性化:用逻辑和理性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情绪。

16. 掩饰:用假象或伪装来掩盖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情绪。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描述为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表现,是指个体把意识中对立的或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 想法、情感或痛苦经历,不知不觉地压制到潜意识中去,以至于当事人不能察觉或回忆,以避免痛苦。
比如“俄狄浦斯情结”、偷窥冲动等与意识层面(包括社会道德等约束和信条)决然冲突的心理力量,不被 意识接受无法进入意识层面活动,但他们仍然在潜意识层面有力活跃着,只不过是已经不能被意识觉察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的发生,往往会触发我一些感受,通常我们会作出自然与直接的表达,但在特别的 情况,我们的反应会不寻常,基于各种原因,很可能我无意识地已将真正的感受作了压抑。例如:丁校长是个汽 车爱好者,惜车如命,太太常常取笑他简直将自己的汽车当作了儿子。一天早上,当他在赶往教育局参加会议时, 不幸发生了交通意外,他的车子被尾随的客货车碰撞了一下。当时丁校长只是下车随便望望被撞毁的车尾部分, 然后便冷静地匆忙与对方交换通讯,在抄下对方的车牌后,就马上开车驶往教育局,同时,再集中精神构思在会 上个人要作的重要陈词。在这事件中,由于撞车时是八点三十二分,二十八分钟后会议就要开始,而重要的事情 亦急待决定,丁校长一反常态的表现,只是因为他采用了潜抑防卫机制。
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还有包括补偿、抵消和幽默。补偿是遇到挫折后,通过别的事物把因挫折带来的损失从 内心体验到行为给予补偿过来。抵消是当欲望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以另外一种象征性的事物来缓解矛盾。幽 默也就是自嘲,幽默很容易缩短与周围人的距离,而且能够帮助自己有效地寻求社会支持。
心理防卫机制会保护我们,也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生活中我们该建立起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创造出自 己美好的生活。
压抑作用,表面上看起来我们已把事情忘记了,而事实上它仍然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在某些时候影响我们的 行为,以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做出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事情。例如,李老师的岳母相当势利,又爱挑剔, 由于她一直觉得李老师配不上自己的女儿,故此多年来每次见到李老师就总是冷嘲热讽的,令李老师十分难受和 尴尬。上星期日李太太生下第一个儿子,于是请李老师通知各至亲好友。李老师忙碌地打了一连串后,在与太太 复核有无遗漏时,才骤然发觉自己居然忘了致电岳母大人。李老师用“压抑”的防卫方式来逃避面对岳母的痛苦。 压抑有时也会导致失去记忆,例如,有一些曾遭受极度悲伤或目赌惊恐事件的人,会把那次经历忘得一干二净, 无法再回想起来。比如战场上的士兵、从火里逃生的人、失恋的人……在事件过后,以失去记忆来免去面对的痛 苦与悲伤。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在面对心理挫折、冲突和压力时,为保护自我免受压力和不适的影响而自觉或无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和行为模式。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减少焦虑、保护自尊、调节自我情绪和维持心理稳定。

下面将介绍心理防御机制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一、否认与回避1. 否认:当人们面临不愉快的现实或无法接受的事实时,常常会采用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种机制会使人忽视现实,对问题进行知觉上的遗忘或忽略。

例如,一个失恋的人可能会拒绝接受这个事实,对于恋人的离开保持一种否认的态度。

2. 逃避:逃避是一种主动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将注意力从问题转移至其他事物,来减轻痛苦或逃避现实。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选择过度工作或沉迷于某种娱乐活动,以逃避焦虑和压力。

二、投射与转移1. 投射:投射是指将自己的内心冲突、欲望或情绪归因于他人或外部因素。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减轻内心的不安、压力和焦虑感。

举例来说,一个人对他人的嫉妒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对某个方面感到不够满意,但他将这种情绪投射给他人,认为别人比自己更优秀。

2. 转移:转移是指将情感或冲突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排解冲突和焦虑,将压力从主要对象转移到次要对象上。

例如,一个受到工作压力的人可能回家后与家人发脾气,将压力转移到了家庭关系上。

三、幻想与逃避现实1. 幻想:幻想是人们通过创造虚假的情境、期望或愿望,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欲望。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逃避现实困境,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例如,一个失败的作家可能会沉浸在自己创作的幻想世界中,以逃避现实的困境。

2. 逃避现实:逃避现实是指通过放松和沉迷于娱乐活动来暂时忘记或减轻对现实的焦虑和压力。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暂时逃避压力,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过度依赖电子游戏或社交媒体,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扰。

四、合理化与升华1. 合理化:合理化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寻找合理的理由或解释来减轻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感。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每个人都在使用的心理机制,是自动反应,不是想用就能用的。

如果说合理,那么人在碰到困扰的时候能自我调节,不产生心理问题或心身问题,就算是合理的心理防御机制了。

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逃避性防卫机制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

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2、自骗性防卫机制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

它含有反向作用,走向另一极端,邪派的会扮成极正派的,去瞒过自己和别人。

合理化作用的,总会为自己找出些理由来自辩。

抵消作用的,同合理化作用相似,但不单独用理论来自卫,而是加上具体的运用。

隔离、理想化及分裂等作用也是运用技巧的方法来欺骗自己或别人。

3、攻击性防卫机制人心里产生不愉快时,但又不能向对象直接发泄,便会利用转移作用,向其他对象以直接或间接的攻击方式发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转嫁到别人身上,并推断他人的对错。

这类防卫机制有两种方式——转移和投射。

4、代替性防卫机制代替性防卫机制是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

这种代替物有时是一种幻想,因为现实上得不到实体的满足,他便以幻想在想像世界中得到满足,有时用另一种物件去补偿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

这类防卫机制分幻想型和补偿型两种。

5、建设性防卫机制在防卫机制中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属于建设性的,它可分为认同和升华两种类型。

为什么要使用心理防御机制简单说是为了应激,求个一时的心理平衡。

有建设性的和消极自欺的两类。

积极的建设性的有幽默、升华。

这种自我防御会有建设性的好结果。

通常说一个人在自我防御,主要指消极自欺的那类。

有否定歪曲投射退行幻想压抑合理化过度补偿等。

常常过度使用自我防御是为了逃避现实,不必面对事实,不必看到自己的问题,也就不用麻烦去解决问题了。

虽然可以得到暂时的心理平衡,但却是自欺而已。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冲突、挫折、内心冲突等一些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中所采取的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或机制。

这些机制往往在个体无意识的状态下发挥作用,以帮助个体应对情绪困扰、保护自我形象与自尊、减少焦虑和痛苦等。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
1. 否认(Denial):拒绝接受或否认现实存在的事实,以逃避对抗现实带来的负面情绪。

2. 转移(Displacement):将负面情绪从一个对象或情境转移到无关的对象或情境上,以减少自身的焦虑和压力。

3. 投射(Projection):将个体自身的负面情感、欲望或冲动投射到他人身上,以避免认可和面对自身的内心冲突。

4. 退行(Regression):在面临压力和挫折时回到更为幼稚或原始的行为模式,以满足自身的安全感和需求。

5.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将自己真实的欲望或情绪转化成相反的行为和情感,以抑制与自我价值观不一致的欲望和情绪。

6. 显露(Expression):将内心的冲突和情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包括情绪爆发、言语攻击、大声哭喊等。

7.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和自责,个体通过对自己的行为或决策进行合理化解释,为自己找到合理的理由。

8. 抵抗(Resistance):对于威胁到个体自我形象、心理安全或自我认同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抵抗,拒绝改变自己的信念和行为。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帮助个体应对压力和困难。

然而,长期依赖这些机制可能会阻碍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

12种心理防御机制

12种心理防御机制

12种心理防御机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通到各种不如意的事件,会遇到各种挫折,由此而产生心理冲突,心理失去平衡,如不及时调整,就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的能力,用以对付那些使人感到烦恼焦虑的威胁和危险.使自己的心理保持平衡,这就是心理防卫机制。

心理防卫机制主要存在于潜意识层面,一般说来并不为“自我”所意识。

心理防卫机制有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之分。

人们习惯于运用田些心理防卫机制,就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心理。

心理防卫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补偿个体的某些心理需求末得到满足,或者是失去了,就会从其他方面去弥补,这就是心理补偿。

人在生理上常有补偿。

例如,一个双服失明的人,他的听觉、触觉、嗅觉会比一般人强很多c人在心理上也会有补偿。

如,现在有些父母没能进大学,就特别希望子女锑考上大学,替自己实现年轻时未实现的心愿,弥补自己的缺憾。

(2)压抑压抑有两种相互关联的含义:第一,把痛苦或可耻的经验从意识中强行逐出;第二,把为社会习俗、伦理道德、法律等所不容许的冲动和欲望传达至意识领域。

(3)否认人在遭受到重大心理汀击时,为了免受这种打击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往往采取否认的心理防卫机制。

例如,年富力强的儿子因车祸死了,母亲得知这个消息的第一个反应是“不可能I你们搞错了。

”这种否认只是一时起缓冲作用,时间一长,当事者还得面对事实。

(4)转移个体在被激怒或感到受欺压时,往往想报复,但镊于地位与社会规范的压力,不能将自己痛苦的情绪向对方发泄,就选择适当时间、适当地点、适当人选,把这种情绪发泄出来。

例如,父亲在单位里受了领导的批评,回家看到儿于作业做得侣,就借故打了他一下,儿于莫名其妙地挨厂打,骤生委屈,敢怒不敢言,待父亲离开后,就狠狠地踢身边的小狗。

(5)升华人的某种良好愿望不能实现,或遭受很大的挫折,在这种情况下,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对智意、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迫求,有可能取得成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12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说明

12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说明

12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说明一、拒绝:这是一种行为上的防御手段,它通常发生在思维上。

通过拒绝,人们可以把一种担心或感受转变为不和谐或不可能。

比如,当一个母亲发现自己孩子把一杯茶弄得满地都是时,她可能会说这个破活都不会做,也不值得她教。

这是一种拒绝,它可以将母亲的担忧转化为不安,让她松口气。

二、移情:这是一种情绪防御机制,它指的是把自己的情感对象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它可以帮助人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真实情况的伤害,从而获得安全感。

比如,一个孩子承受着他父亲的持续抨击,面对父亲,他可能会通过将他的抑郁情绪转移到他的老师和班主任身上来获取心理上的安慰。

三、投射:投射是一种情感上的防御机制,它将内在的愤怒和压抑转移到外部。

例如,有一个男生从来不在家里待太久,每次他到家就发脾气,责骂家人,其实把自己的愤怒投射到家人身上。

四、压抑:压抑是一种行为上的防御机制,它有助于人们减少认知上的担忧。

例如,当一个女孩面对家人对她的严厉批评时,她可能不会咆哮,而是把一切压了下去,她甚至不会去思考家人批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五、消极思维:消极思维是一种思维防御机制,它有助于人们降低自己对一件事情的期待,使自己不会失望。

比如,有一个员工在工作中老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无论他怎么试着去做到完美,他仍然会用消极的思维去覆盖所有可能的失败的情况。

六、反应酸化:反应酸化是一种情绪上的防御机制,它将愤怒和悲伤转移成愤怒、反愤或冷漠。

例如,当一个人受到别人的批评,总是想借口回敬过来,而不是直面批评,试图让人害怕、怀疑或反愤,以此来达到转移责任或掩饰自己对自己失败的情绪的目的。

七、隔离:隔离是一种情感上的防御机制,指的是把不想面对的情绪与自己的真实情感分离开来。

例如,当一个人经历到曾经的悲痛时,他可能会把自己的感受隔离开来,不去认真思考,从而避免太多的痛苦和痛苦经历。

八、抗拒:这是一种思维上的防御机制,它可以帮助人们把可能对自己具有威胁、不利情绪的事情转变为别的思维活动,从而缓解压力。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一概述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应付各种紧张性刺激,防止或减轻焦虑或愧疚的精神压力、维护心理安宁的潜意识心理反应。

防御机制并不能靠有意识的学习获得,是周围人的反应塑造了适应模式,是亲密的人际关系而不是社会文化塑造形成的适应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在削弱消极情绪,保持或修复一种更健康的精神状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分类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角度不同,得出的结果也会不同。

学者曾文星在《分析的学理与治疗过程》一书中,列出了四类共20种:1.自恋(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外射作用、否定作用、歪曲作用。

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退缩作用、内射作用、幻想作用、体化作用。

3.神经症性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解离作用、潜抑作用、隔离作用、转移作用、合理化作用、抵消作用、反向作用、补偿作用、仿同作用。

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升华作用、压抑作用、利他作用、幽默作用。

在西方,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有上百种。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种类在不断增多,分类的方法也越来越精细化和准确化。

三特点1.心理防御机制处于人的潜意识层,是无意识的心理技术。

2.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用来控制本能和情感的一种主要手段,将内心冲突排除在意识之外,以降低焦虑,维持个人的自尊、安全感和内心平衡,保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3.心理防御机制是动态的和可逆的,尽管防御机制可以保护个体,但如果过度地或单独地使用任何一种防御机制,将导致神经症性症状的产生。

4.每种防御机制都独立、互不相关,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以重叠地表达。

5. 心理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四影响因素1.成熟因素心理防御机制的成熟是与大脑皮质的逐渐成熟相一致的。

2.社会状况因素社会环境的不同对心理防御机制有一定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种。

3.性别在性别上,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内化的防御方式,男性更倾向于外化的防御方式。

十种心理防御机制

十种心理防御机制

十种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受到攻击、压力、挫折等不良情境下,通过自我防御来缓解负面情绪和不适感的心理机制。

以下是十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 否认:否认可以减轻负面情感和痛苦,使人感觉似乎情况变得更好。

例如,当一个人受到批评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否认或贬低所听到的消息,以减少负面情绪和紧张感。

2. 转移:转移注意力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从不良情境中摆脱负面情绪和痛苦。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焦虑或愤怒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以缓解负面情绪。

3. 解释:解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理解自己情感和行为的原因。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悲伤时,他们可能会寻求他人解释和解释,以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4. 压抑:压抑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避免表达负面情绪和情感。

例如,当个体感到愤怒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情感,以避免发生冲突或伤害他人。

5. 合理化:合理化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解释和合理化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例如,当一个人遭受攻击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将自己的行为解释为受到攻击是合理的,以使自己感到更加安全。

6. 逃避:逃避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摆脱不良情境中的压力和责任。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紧张时,他们可能会选择远离压力源,以逃避紧张感。

7. 反向形成:反向形成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控制和改变负面情绪和情感。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愤怒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通过思考积极的事物来缓解负面情绪。

8. 转移注意:转移注意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从不良情境中摆脱负面情绪和痛苦。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焦虑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

9. 投射: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投射到他人的行为上。

例如,当一个人感到嫉妒时,他们可能会选择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他人的行为上,以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10. 模仿:模仿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从他人的行为和情绪中获取力量和安慰。

十种心理防御机制

十种心理防御机制

十种心理防御机制
1. 否认:拒绝承认某个事实或真相存在,以避免撼动自己的信念或价值观。

2. 投射:把自己的感情和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以逃避自己的不安和责任。

3. 转移:转移情绪或行为,以避免处理或面对某个问题。

4. 克制:控制或约束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以避免出现过激或不恰当的行为。

5. 回避:避开或回避某个问题或情境,以避免面对可能带来的不适或困难。

6. 幻想:把一些不可能实现的希望和愿望转化为心理防御机制,以缓解内在冲突和压力。

7. 责备:把自己感到不满和失望的情绪转移到别人身上,归咎于他人来缓解自己的不适情绪。

8. 转移目标:把注意力和行为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个目标,以避免焦虑和困惑。

9. 着眼将来:通过关注未来的目标和希望,以避免对当前的现实和困境产生过度压力。

10. 压抑:抑制或压制自己不适的情绪和需求,以避免向外表露和表达自己的内在经验。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

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

如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解除、自居、补偿作用等。

自我防御的特征:自我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

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

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以重叠地表达。

例如,某工人在车间受到组长批评,于是说:“我才不在乎呢!”随后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废品以消心中之愤,就是合理化与迁怒的双重作用。

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一、口欲期:0—3岁00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00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00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二、肛欲期:1.5—5岁00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00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个体处于挫折与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起内部心理活动具有自觉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应激状态。

心理反应与生理反应同时出现,相互作用使反应加重或减轻。

有利于人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为良性心理防御机制,反之就是不良心理防御机制。

可分四大类:(1)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

(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等。

(3)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等机制。

(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活得开心、快乐,使自我能够得到更完善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心理素质,建议大家要更多的运用健康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1)利他,替代性而建设性的为他人服务而自己也从中得到满足。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赢'——把别人的欲望和自己的欲望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满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满足。

其实说高尚些就是道德层面的升华,是超我在起作用,当你用诚心、爱心去关爱别人,同时又不损人利己,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心灵是净化的,心理也就不会有负担,所有的内心矛盾、冲突和痛苦就会被化解掉。

比如:本来你正处于失恋状态,内心郁闷、烦躁,当在银行门口帮一个年迈、行动不便的老人推开银行沉重大门时,老人会衷心的感谢你,此时的你会发现你的阳光之处,就会减少失恋所带来的郁闷情绪。

(2)幽默,就是运用智慧因势利导,通过幽默的方式弱化和消解矛盾、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意图,又不至于引起别人和自己尴尬和困窘。

幽默是一种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幽别人的默,一定要幽自己的默,要学会自嘲。

一个人要是会自嘲了,说明他的心理就成熟了。

也说明他认识了自己,社会适应能力强了。

幽默很容易缩短你与周围人的距离,而且能够帮助你有效地寻求社会支持。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首先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并且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阐释了各种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和原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拒绝:拒绝是一种否认和避免现实的防御机制。

当面对一个令人不愉快的事实或情况时,个体会选择忽略或抵制它,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自我形象。

2.投射:投射是指个体自己内心的冲突、欲望、情感或特质,不自觉地归咎于他人身上。

个体将自己的不满或困惑转嫁给他人,以减轻自身的焦虑和内疚。

3.退行:退行是指个体在遭遇焦虑和压力时回退到较为原始的心理状态。

他们会采取儿童般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模式,以寻求安全感和避免现实的挑战。

4.否认:否认是个体对令人不愉快的自我、欲望或事实进行否定,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自我形象。

个体会选择忽视或拒绝承认一个有可能触发内疚或焦虑的事实。

5.合理化:合理化是指个体为了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而提出合理的理由和解释,以减轻内疚和焦虑。

这种机制可以让个体感到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或合理的,从而保持心理平衡。

6.反作用:反作用是个体采取与其真实感受相反的行为或情感的防御机制。

他们会通过展示相反情绪或行为来掩盖或抵消真实感受,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自我形象。

7.退却:退却是指个体在面临压力和焦虑时逃避现实和责任的机制。

他们会通过回避或回避挑战,使自己感到安全和舒适。

8.再投射:再投射是指个体将内部的冲突和欲望转移到其他人或对象上,以减轻自身的焦虑和冲突。

这种机制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9.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个体对自己或他人形成不合理或过于简化的评价和观念的防御机制。

他们会将自己或他人的特征和行为归为其中一种刻板印象,以减轻内疚和焦虑。

10.替代满足:替代满足是个体通过寻找或强调他们无法得到的东西或满足来减轻内疚和压力。

他们会将注意力转移至其他方面的追求,以取代无法实现的欲望。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在无意识状态下运作的,个体可能并不自觉地使用这些机制。

简述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简述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简述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一、认知型防御机制
1. 否认:拒绝承认不愉快或不舒适的事实。

2. 逃避:从现实中逃避来自外界的压力、焦虑和痛苦。

3. 理智化:在面对强烈情感时,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二、行为型防御机制
1. 反应形成:通过表现与自己真实想法相反的行为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情感。

2. 投射:由于无法接受自己的某种情感,将其归咎于他人,认为他人具有这种情感。

3. 转移:将目标从现实中的不愉快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上。

三、情感型防御机制
1. 抑制:把自己的情感或冲动压抑住,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 退行:回到过去的行为和反应方式,以应对当前的压力和痛苦。

3. 合理化:通过寻找理由和解释来减轻内心的痛苦和焦虑。

以上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些常见类型,每个人都会使用其中的一些方式来应对心理问题。

但长期依赖防御机制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建议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御机制1压抑指个体将一些不被自我所接纳的冲动、念头等,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中,或把痛苦的记忆,主动忘掉并排斥在记忆之外,从而免受动机冲突、紧张及焦虑的影响。

例:一个受创的士兵无法回忆起最近的一次死伤惨重的战斗。

2否认否认不是把痛苦事件有目的地忘掉,而是把已发生的的不愉快事件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和痛苦,来获得心理上暂时的安慰。

例:某吸烟者提出将吸烟与健康相联系的证据缺乏科学价值。

3退行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

如某一女生刚入校,参加学生会干部竞选失败了,感到很“委屈”,无法进行理智分析和对待,不吃饭,也不上课,成天蒙头大睡。

4合理化–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为减轻因动机冲突或失败挫折所产生的紧张和焦虑,或者为了维护个人自尊,总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以开脱,自圆其说,称为合理化。

•合理化可分为“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和推诿三种形式。

–“酸葡萄”心理:是指认为自己得不到的或没有的东西就不是好的,是不值得关注和争取的,以冲淡内心欲望和不安。

–“甜柠檬”心理:百般强调凡是自己所做成或所拥有得东西都是好的。

–推诿: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都归因于其他理由,或找人承当其过错,以保持个人内心的平衡。

5反向形成–当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为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所接受时,乃将其压抑至无意识之中,并在外表上表现出相反的态度和行为,称为反向形成。

例:一个家长潜意识里实际上讨厌一个孩子,却用买很多礼物的方式来溺爱这个孩子。

6转移–是指个体对某个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比较安全、能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例:一个小女孩被父母责罚后,找自己的弟弟出气。

7投射–是指把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

例:一个女人不喜欢她的上司,却认为自己喜欢上司,而是上司不喜欢自己。

8补偿–当个体因本身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目的不能达到时,改以其他方式来补救这些缺陷,以减轻其焦虑,建立其自尊心,称为补偿。

如某大学生没有当上班干部,无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于是便努力使自己的成绩名列前茅。

又如,某大学生恋爱失败了,便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用成功来补偿失恋的痛苦。

9升华把不被社会所允许和接纳的动机和行为,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能为社会或他人所接纳,具有建设性的活动能量。

–从古至今演绎出绵绵佳话。

如古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赋《离骚》;左丘失明写《左传》;孙膑跛脚修《兵法》;司马迁受辱著《史记》。

不仅如此,升华还是一种富有建设性的行为反应。

它使人在遭受挫折后,将不为社会认可的动机和不良的情绪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使其转化为有利于社会并为他人认可的行为。

如一些貌不惊人的大学生最初在社交活动中受到制约,于是他们在学问、个体思想道德修养上下功夫,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品德优秀,为同学所瞩目。

10幽默–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方式。

例如,有人失恋了,自嘲地说:“只谈过一次恋爱的小子,要不要羡慕他!【案例】某女,40岁,从小到大都是在父亲的百般关爱下生活,嫁夫都以其父为楷模,婚后的几十年,依然享受着父亲的千般呵护。

其父罹患肺癌后不到一月,发现自己也出现了轻微咳嗽的躯体疾病,反复体检查不出任何器质性病变。

【案例分析】该女把父亲生病的痛苦事情完全“潜抑”下来,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为何会出现无名咳嗽。

虽然她把那件严重的应激事件暂时压抑到了潜意识中,排除在意识之外,以缓解自己的心理冲突和痛苦。

但压抑并不等于消失,一有条件或机会被压抑的内容依旧会活跃起来,以各种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此时个体是难以觉察和意识到这一点的。

【案例】不说人死了,而说过去、仙逝或长眠等,因为后面这些字眼同样能表达“死”讯,从感觉上来讲,也不会感到太悲哀或不祥。

【案例分析】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施治者要注意观察求治者使用隔离作用的现象,以发现问题的根源。

因为病人用隔离作用来处理的问题,多富有许多不适的感觉,而难为求治者所接受,这正是心理治疗的出发点。

这种情况的发现,可以帮助施治者发现其问题所在,然后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案例例如,有一对姐妹,同时爱上同一位男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追求,结果姐姐与这位男子结了婚,并生有一儿一女。

后来姐姐不幸病故,这位男士便续弦其妹为妻。

婚后妹妹虽对姐姐遗留下来的男孩子较好,可对那位女孩子却很凶,常常无缘无故地打她,她自己也莫名其妙。

在心理咨询中才得知:因姐姐抢走男友,心里非常气愤,便不知不觉中把对姐姐的仇恨,都发泄到长得很像姐姐的女孩子身上去了转移作用在心理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

求治者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把小时候对其重要人物(通常是自己的父亲)所表现的关系,转移到施治者身上,形成了病人与医生的普通医患关系之外的另一种关系,即为“移情关系”,这种关系也是转移作用的一种。

案例一位3岁的男孩,自幼生活在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中,胆小、怕事、情绪不稳。

一日,母亲偶然发现孩子有拔头发的习惯,经正面批评教育未见改善。

以后每当母亲发现他拔头发时,就给予严厉批评、责骂,甚至拳脚相加.该男孩很快意识到拔头发会引起母亲的反感,并且会受到惩罚。

以后,每当他见到母亲时,就把两手放在背后,声称自己没有拔头发。

实际上在没有家长在场时,他仍然不时地拔头发,难以克制。

再例如:有的人内心很凶,惟恐凶性发作不可收拾,于是在外表上表现得非常温和、慈善,即所谓的“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该患儿出现反复拔头发的原因,可能与孩子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及个性特点有关。

从心理防御机制的角度分析,他见到了母亲,不拔头发,手放下来就行了,但为什么要将手藏在背后呢?这正说明他内心深处有着很强的拔头发的欲望和冲动,唯恐自己控制不住而受到惩罚,为了对抗这种行为,只好强制性地将手放在背后。

这充分说明了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过分,可能正表明他潜意识中有刚好相反的欲望。

反向作用如果使用得当,不仅无害,而且可能有助于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然而遗憾的是反向作用往往被人过分使用,不仅不能使他们做应做之事,而且耗费了许多精力,作出违反意愿的行为。

案例古时候有个笑话,说得是一个吝啬的主人带了仆人外出,途经一所小店,主仆二人进去各吃了一碗面当作晚饭。

作仆人的心想应该由主人付钱,就没有自己结帐。

作主人的碍于面子,勉强替仆人付了钱,心理却极不情愿。

出得店来,天色已黑,仆人点上灯笼,跟随在主人身后,慢慢向前赶路。

主人因为刚才的事心里还在生气,便借题发挥,转身对仆人说:“你打着灯笼,却走在我后面,我怎么看得见路?”仆人一听,提起灯笼,脚底加油,快了几步赶到主人面前照路。

哪知气喘未定,却听主人大吼一声说:“你好大胆子,居然走在我的前头,让我变成了你的跟班了。

”仆人一听,便后退一步与主人同行,谁知主人气更大,停下来说道:“造反了,你这样子与我并肩而行,难道我们是平起平坐的吗?”仆人无可奈何,只好低声抗辩:“老爷,我走前也不是,走后也不是,平行也不是,请问老爷,您到底要我走到哪里呢?”老爷两眼一翻说:“把刚才那顿饭钱还给我,你爱走哪里就走哪里。

”合理化作用的实质是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动的正确性,掩饰个人的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案例1有位保险公司的火灾调查员,每次听到哪里有火灾,就马上跑过去看,以便调查起火的原因,帮助公司鉴定,是否需要负责给予赔偿。

这位职员每到火灾现场时,总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因为他从小就有这种玩火的欲望,却不会随便去放火,变成纵火犯。

反而善于利用,当了一名火灾调查员,为公司服务,可以说是升华作用典型之例。

案例2四岁的哥哥从两岁的妹妹手中抢走一粒糖果,还没等放在口中,妹妹就哭了起来,妈妈赶来追问究竟,妹妹一边哭一边伸手指着哥哥手中的糖果,妈妈责骂哥哥:“为什么抢妹妹的糖果?”哥哥便说:“我不是…抢‟妹妹的糖,我是替妹妹把糖果…拿‟开,怕妹妹吃坏了牙齿。

”案例3曾有一位17岁的男孩,近来突然拼命运动,外出必须戴上宽边太阳镜,叼上一支大号的雪茄,一开口便说有多少女孩子在追求他……,以各种方式想表现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男人。

经了解,发现他生长在一个充满女性化的家庭,有六个姐姐,他是唯一的男孩,平时就很担心敌不过那些“娘子军”,最近在学校里又被女生嘲笑他扭扭捏捏,像个姑娘。

经过此次刺激后,他突然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企图用行动来向他人证明自己是一个很富有阳刚之气的男人第一章胎儿的发展第一节胎儿的发展一、合子/受精卵的形成二、胎儿的发展阶段胚种(受精卵)时期•受精卵(也称胚种)形成后的24到36小时期间,细胞开始有丝分裂在此后的二、三天内,整个受精卵变成了一个象钉头那么大的细胞群。

出现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

在细胞群中间出现了一个空腔,空腔中有少量液体,把整个细胞群分成两个。

外边的一层细胞在以后就形成了胎盘及其他的支撑组织;内层细胞则成为胚胎。

从卵细胞形成到细胞群植入子宫壁需要1-2个星期,这整个时期称为胚种或受精卵时期,也称组织和组织分化时期,此时细胞数约为150个。

胚胎时期胚胎期:妊娠第二周到第八周增殖的细胞群开始发生分化,所以又称细胞和组织分化期。

胚胎浸泡在羊水中,通过脐带与胎盘相联,再通过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流在胚胎期结束时,胚胎长度约3.8至5厘米,体重约2克。

3个阶段妊娠早期:从形成受精卵至不满12周;妊娠中期:自13周至未满28周;妊娠晚期:自满28周至婴儿出生胎儿时期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开始到出生。

器官与功能分化期:这时身体的各个器官进一步分化并开始发挥功能。

在活动方面,运动和反应在第二阶段已经开始,母亲一般在16周时就可以感觉到体内胎儿的自发运动。

反射活动胎儿的产出第二节影响胎儿发展的因素一、关键期与畸形二、母亲身体与心理状况对胎儿的影响母亲的营养母亲的年龄与身体健康大年龄母亲小年龄母亲母亲的疾病内分泌失调母亲的情绪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母子血液的Rh不相容性(Rh溶血症)烟、酒、药物影响烟–P.Shiono等(1986)对三万个孕妇进行调查,发现一天抽一包烟或更多的孕妇中大于20%会早产(37周),60%在33周就生产。

酒:–Kenneth Jones和他的同事(1973) “胎儿酒精综合症”(FAS)药物三、不良的环境因素化学废料重金属(如水银等)辐射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大于或等于一千克)至生后七足天新生儿乳儿胎儿期及围生期预防遗传性疾病与先天畸形;保证充足营养;给予孕母良好的生活环境;预防产时感染;预防并及时处理围生期小儿缺氧、窒息、低体温、低血糖、低血钙和颅内出血等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