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负心理的两极发展

合集下载

自负心理的主要表现

自负心理的主要表现

自负心理的主要表现一、自负。

自负不一定是优秀生和特长生的专利。

意思是高估自己,这在自知力不健全的初中生中很常见。

自负让学生无法取长补短,进步,反而会自大任性。

自负往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尊重老师,喜欢反驳老师的意见,不愿意听家长老师朋友的批评。

(2)喜欢对同学朋友吹毛求疵,经常同学关系不好。

(3)竞争意识强,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与人竞争。

(4)孤芳自赏,在别人谈论到名人或事的时候,往往会流露出“不过尔尔”的态度。

(5)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集体利益和集体荣誉。

(6)在学习、文体等方面有特长。

,还是有优越的家庭环境。

(7)大多数自负的学生都有很强的成就动机。

二、自负心理的原因分析有的家长说,自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平时听惯了表扬话,只要狠狠地骂一顿就没事了。

其实自负的成因没这么简单,自负心理和自卑心理一样,是自我认识不全面、自我要领不完善的表现之一。

自我概念是由学习方面的“我”、文娱方面的“我”、个性方面的“我”、生理方面的“我”等多方面的“我”统一而成。

和自卑相对应的是:自卑心理是过于重视自我概念中较弱的方面,而自负心理则是过于重视自我概念中较强的方面。

造成自负心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具体原因:1.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有的家长“成败论英雄,成王败寇”的观念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树立了强烈的竞争意识,认为只有赢过别人,自我才有价值。

一旦赢过别人,就认为别人是败者,而自己无所不能。

而抱有“成败态度”的家长,常常忽视孩子良好心理品质、正确人生态度的树立,只对孩子的表面成绩做出褒奖:“我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

“我的孩子路易足球很棒”。

实际上,并不是像有的家长说的那样,过多地对孩子取得的表面成绩进行褒奖,或仅仅对孩子取得的结果进行表扬是不对的,应该多肯定孩子在取得这样成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意志品质和正确行为动机,同时指出孩子在行为上、方法上的欠缺之处。

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同学把这种优越感带到学校,就像其他总是用佣人的同学一样,因为他们已经学会了父母对待金钱的态度,认为金鱼是衡量自我价值的标准。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简答题:1、简述教师对挫折的不良认知表现在哪三个方面?请问:主要整体表现在:以往的挫折经历,现实的挫折,缺少理应的社会评价和期盼等三方面。

2、简述自卑的危害请问:教师职业自卑心理对于教师自身,乃至教育事业存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危害性。

首先,对自己的影响。

自卑感作为一种情感,必然影响主体的其它心工里活动和行为。

由于自卑感是心理上的一种苦恼状态,所以主体就要力求减轻它,采取的首选手段就是补偿行动。

除了补偿行动外,自卑的教师也进行主观上的调整,主要是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改变对教师职业的价值判断,可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补偿行为。

这样一想,心理就平衡了,苦恼就减轻乃至烟消云散了。

有的人从自身的特点出发,认为虽然当官经商好,但自己的才能、性格以及社会条件最适合当教师,从而减轻自卑感,交于教师工作。

其次,对工作的影响。

存有一些怀着自卑感的教师,由于补偿的失利或缺乏补偿的条件,又无法把价值观调整过来所以长久地陷入自卑不能自拔进而引致性格的变态和教育犯罪行为的异常,对学生产生种种消极影响。

有时甚至可以说道,教师的自卑心理与其就是自我表现过程,还不如说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过程。

3、详述自私的构成原因答:第一,工作生活中的一帆风顺。

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

第二,片面的自我认识。

自私者增大自己的短处,误导自己的长处。

自私者也同样缺少自知之明,同时又把自己的长处看看得十分注重,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高,自然产生自私心理。

第三,情感上的原因。

一些教师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

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

思考题:1、自卑与自负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如何协调好这种关系?请问:教师对自我的不当心智,主要整体表现为自我评价过低或过高的两极上。

自负与自卑

自负与自卑

自负与自卑在我们的一生中,有两种毒素,是经常光顾并且侵蚀我们心灵的罪魁祸首,一种是自负,一种是自卑。

有意思的是,这两种毒素表面上看虽说是南辕北辙,而实际上往往又是相互依存紧密相连的,而在有的时候,甚至,它们二者之间在不知不觉中会相互转换。

自负与自卑,简单地说,前者是过于高看了自己,后者是过于小看了自己。

两者都是自我评价,但两者又都不是客观地、准确地评价自己,而是发生了种种偏差。

它们的共同性表现在:都不能以健全的情怀去看待自己和他人。

自负的人经常会把自己看作是拥有巨大的价值、优越的、绝顶聪明能干的人;自卑的人则根本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感觉什么都不如别人,处处低人一等,自己厌恶自己。

前者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后者郁郁寡欢、萎靡不振。

但令人费解的是:自负者最容易自卑;自卑者也最容易自负。

大家都知道“二战”时期美国著名的五星上将马歇尔将军,他是美国陆军参谋长,战功显赫。

可是许多人不知道,马歇尔在少年时期因学业不出色及常常受到家长体罚而非常自卑甚至自闭。

后来,他上了军校,因为一次跟高年级同学打架,取得了上风,受到其他同学的追捧,一下子又变得很自负,整天趾高气扬,显得轻浮又浅薄。

这个时候,是他的一位心理课老师主动找到了他,与他谈心,指出他从小就存在的心理问题,这给马歇尔很大震动。

从此,他从心理上开始警惕自己的自负与自卑两种倾向,不断地在心理上“校正”自己,终于成为了被丘吉尔称为“美国当代最后一位伟人”。

自负也好,自卑也罢,究其根源,是因为心灵的“闭关锁国”所使然。

一些人“独善其身”,孤芳自赏,颇有种“独来独往”的味道。

而在我们现代社会里,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科技等领域,都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一个人倘若把自己排除在社会之外,进行心灵的自我封闭,过于相信自己的感觉而无视社会跟他人的评价,这种小家碧玉式的自怜自爱只能使自己心胸狭窄、目光短浅,走上自负与自卑这两个极端。

自负是目光短浅,自卑是目光阴暗,自负的人最不能承受打击,而自卑的人最不能看到自己的实力。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应当注意,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

这个阶段从出生持续到一周岁,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中的口唇阶段十分一致。

2、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这一阶段发生在出生第一年后至第三年。

与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肛门阶段一致。

3、主动性对内疚这个阶段发生在第四年至第六年左右。

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阶段的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一致。

4、勤奋对自卑这个阶段从出生后第六年到第十一年间,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潜伏阶段相当。

大多数儿童整个发展阶段都是在学校度过。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个阶段发生在十二岁到二十岁左右,大致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生殖阶段。

埃里克森正是对这个心理社会阶段的论述才显赫于世的,因为这一阶段包含了他最著名的概念同一性危机6、亲密对孤立这个阶段称为成年早期,持续时间约二十岁到二十四岁左右。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不存在与它或以后的心理社会阶段相对应的阶段。

7、繁殖对停滞这个阶段发生在人生的二十五岁到六十五岁左右,亦称成年中期。

8、自我完整对失望这个阶段发生在六十五岁到死亡这段时间里,称为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顺应其他事物的创造者,或者说顺应各种产品和思想的创造者——只有在这种人身上,这七个阶段的果实方能日臻成熟。

——我找不到比自我完整更好的词来表述它。

(1963,第268 页)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只有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

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

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

看起来似乎令人奇怪,但是体验到失望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敢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的目标。

里克森认为,发展变化贯穿我们的生命。

所有的人在生命中都面临着八种主要的心理社会危机或冲突。

自负心理和什么

自负心理和什么

自负心理自负心理的一般表现为:1.自视过高,有强烈的优越感。

2.固执已见,具有排他性。

3.独立自主,但又缺乏客观性。

4.过度防卫,有明显的嫉妒心理。

5.孤独离群,人际交往困难。

面对这些表现,我们要做的是:一、调节自我评价水平调节自我评价水平是根治自负的最佳办法。

自负者常常夸大自己的长处而缩小自己的短处,缺乏自知之明。

所以,全面认识自我,既要自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多阅读名人的谦虚事迹,从中得到启发,摆脱过于独立地评价自我的缺点。

我们应当以更长远的眼光自待问题,把自己放在群体中考察。

二、学会平等交往原则自负的同学视自己为上帝,不愿意和别人合作或分享成果,且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轻视他人、利用他人、攻击他人等,因此这些同学往往会受到其他同学的疏离,人际关系比较糟糕。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认清一点,世界上没有人有“高人一等”的权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别人某方面不如你并不代表低你一等,所以同学们要做的是尊重他人而不是唯我独尊;另外,在同学相处合作的同时,体会互助互补的好处,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同时学会感激他人的帮助,学会欣赏他人的成功,甚至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端正对待挫折的态度人生逆境下之八九,一个人一生中经受适当的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

自负的同学甚少或从没经历过挫折的打击,对挫折基本没有免疫力,就如温室的花朵,一旦遇到风霜雨雪就很容易被击垮。

所以,我们必须端正对待挫折的态度。

人生不可能一路坦途,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是难以避免的,但世界上的事情并不是永远绝对的,同样的困难,结果往往会因人而异。

面对挫折,我们要树立积极的态度,重要的是注意戒骄戒躁,既不能灰心,也不要轻视挫折。

四、训练挫折的耐受力挫折可以磨砺人的意志,也能唤醒人们潜在的能力,同学们也只有在经受各种挫折的考验中才能逐步成长。

对于自负的同学来说,他的成长历程缺乏挫折的考验,不知失败为何滋味。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并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者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

第一阶段:0~1.5岁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第二阶段:2~3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

第三阶段:4~5岁是学前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主动对内疚,该阶段的目的是
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6~11岁是学龄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该阶段的目的培养勤奋感客服自卑感
第五阶段:12~18岁是青年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剧。

自负是什么意思 青少年自负心理如何引导

自负是什么意思 青少年自负心理如何引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自负是什么意思青少年自负心理如何引导
导语:青少年是蓬勃向上的时候,有自信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如果自信过了头,变成自负,那就不好说了。

那么自负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有自负感呢
青少年是蓬勃向上的时候,有自信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如果自信过了头,变成自负,那就不好说了。

那么自负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会有自负感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也了解一下如何克服自负心理。

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遇见很多的问题,只要及时的解决或者调整就不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因为太过自负而引发问题,要如何引导呢?
克服自负青少年心理问题有四招
一、提高自我认识
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

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二、与人平等相处
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

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负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三、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
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也要看到自己的未来,要用发展的眼光生活常识分享。

自负与自卑的两极心理不利大学生就业

自负与自卑的两极心理不利大学生就业

家庭医学2016.09(上)由于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能力不完善,往往导致自我评价不准确。

他们在离开校园跨入社会时,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巨大而引发心理问题。

自负和自卑这种两极心理现象就是其中的代表。

案例一中的晓辉是过度骄傲,表现出自负心理的典型;案例二中的小莉则是过度自卑心理表现的典型。

自我评价过高产生自负心理,在名牌高校毕业生、热门专业毕业生和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中较为普遍。

他们在求职过程中表现为自我膨胀。

认为找个好工作是理所应当的,就业取向常常脱离现实。

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择业能力并不了解,同时缺乏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

自我评价时往往以点代面,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无法正视自己的缺点。

也许你在某个方面是突出的,但它可能不是就业的决定因素;用人单位看中的是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社会适应性、思想品德、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这些才是就业成功的关键。

抱有自负心理的大学生应聘面试时往往夸夸其谈、挑剔攀比,提出过分的要求,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择业失败时缺乏自知之明,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想法,不加反思。

看到别人签约时则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自卑心理通常是由于遭受挫折后不能及时调整自身的心理状态产生的。

这些毕业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总认为自己技不如人,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去比,因而不敢主动地推销自己。

自卑感强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消极退缩的行为,因而面对稍加努力即可完成的任务也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败,充满。

心理分析阴心理咨询师章月娥(江西南昌330003)自负与自卑的两极心理不利大学生就业43。

自卑与傲慢人性弱点的两极表现

自卑与傲慢人性弱点的两极表现

自卑与傲慢人性弱点的两极表现自卑与傲慢:人性弱点的两极表现人类的人性存在着各种缺点和弱点,其中自卑和傲慢是两种极端表现。

自卑和傲慢的根源源自个体内在的自我认知问题,两者的表现形式截然不同,但都会对个体与他人的相处和个人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自卑和傲慢的定义、表现以及对个体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自卑的定义与表现自卑是指个体因为对自我能力及价值的低估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和心理状态。

自卑的成因复杂多样,可能源于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也可能来自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评价。

一旦个体形成了强烈的自卑感,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并出现一系列的表现。

自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人会变得沉默寡言,缺乏自信,对人对事都保持着怀疑和消极的态度;而另一些人则会显露出自卑的情绪,在与他人交往时过分关注自我形象,担心受到拒绝和批评。

自卑的人往往自责过度,总是把失败归结为自己的无能,缺乏积极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自卑的人还常常与他人比较,对自身缺点过分放大,深感自己无法与他人相提并论。

这种自我否定的情绪会限制个体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往往让自卑的人感觉自己处于劣势,缺乏勇气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二、傲慢的定义与表现傲慢与自卑相反,它是指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过分高估和自负的一种心理状态。

傲慢的人通常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领域无人能及,表现出一种高傲、自满的态度。

傲慢的人往往没有对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产生兴趣,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

傲慢的表现形式有时是恃才傲物,自鸣得意,对他人的贡献和努力视而不见;有时则体现为对他人的轻视和歧视,表现出目中无人的态度。

傲慢的人往往缺乏谦虚与谦逊之心,无法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容易孤立自己,最终错失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傲慢显然会导致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产生隔阂和争执,甚至影响个体的职业发展。

傲慢的人在工作中常常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对团队的凝聚力和协调能力带来负面影响。

三、自卑和傲慢的影响无论是自卑还是傲慢,都会对个体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对人际关系和个人成长造成阻碍。

自负心理名词解释

自负心理名词解释

自负心理名词解释
自负心理是一种主观的自我评价过高,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和能力,而忽视他人观点和需要的心理状态。

自负心理的表现包括心高气傲、自视过高、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等。

自负心理通常是由于个人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不切实际地过高,导致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评价过高,而忽视或否认他人的观点和需要。

自负心理的形成原因可能包括家庭教育、生活经历、个人性格等因素。

例如,家庭环境中的过度保护和赞扬可能导致个体对自身能力的认识过于主观,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或者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可能因为某些偶然的因素得到了过高的评价,从而导致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出现偏差。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自负心理可以激发个体的斗志和自信心,但过度的自负心理会对个体的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过高的自我评价可能导致个体忽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难以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从而影响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过度的自负心理也可能导致个体在人际关系中过于自我中心,忽视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疏离。

为了克服自负心理,个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自我反省和调整:首先,接受批评和反馈。

个体需要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
议,从中学习和成长。

其次,平等对待他人。

个体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需要,平等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避免过于自我中心。

最后,提高自我认识。

个体需要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

自负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

自负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

自负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自负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的一种消极情感。

自负感的产生,往往并非认识上的不同,而是感觉上的差异。

其根源就是人们不喜欢用现实的标准或尺度来衡量自己,而相信或假定自己应该达到某种标准或尺度。

如“我应该如此这般”,“我应该象某人一样”等。

这种追求大多脱离实际,只会滋生更多的烦恼和自负,使自己更加抑郁和自责。

自负是人生成功之大敌。

自古以来,多少人为自负而深深苦恼,多少人为寻找克服自负的方法而苦苦寻觅。

下面这些途径和方法颇具操作性,有助于人们摆脱自负,走向自信。

用补偿心理超越自负,补偿心理是一种心理适应机制,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

从心理学上看,这种补偿,其实就是一种“移位”,即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负,而发展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势,赶上或走过他人的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正是这一心理机制的作用,自负感就成了许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动力,成了他们超越自我的“涡轮增压”,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们的自负感也愈强,寻求补偿的愿望就愈大,成就大业的本钱就愈多。

解放黑奴的美国总统林肯,不仅是私生子,出生微贱,且面貌丑陋,言谈举止缺乏风度,他对自己的这些缺陷十分敏感。

为了补偿这些缺陷,他力求从教育方面来汲取力量,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识贫乏和孤陋寡闻。

他在烛光灯光水光前读书,尽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识的营养却对自身的缺陷作了全面补偿。

他最终摆脱了自负,并成为有杰出贡献的美国总统。

贝多芬从小听觉有缺陷,耳朵全聋后还克服困难写出了优美的《第九交响曲》,他的名言“人啊,你当自助!”成为许多自强不息者的座右铭。

自负型性格分析,如何改变自负型性格?

自负型性格分析,如何改变自负型性格?

自负型性格分析,如何改变自负型性格?一、什么是自负型性格自负型性格,是指一个人只要得到一小点成就,就变得沾沾自喜,模糊了自己的能力处在的地位,具备自负性格的人,在生活方面,表现的十分武断,对一些特定的事情,往往有属于自己的一套错误看法,并且无论别人是提出意见还是当面批评,都始终不会选择改正,愿意一条弯路走到底。

自负型性格的人,关键是无法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导致了一系列的不正常行为表现,比如:自尊,自恋等问题都是由于相似的原因导致,过度的自负心理可以认定为心理上出现了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之中,如果一个人十分自负,那么再达到一小点成就之时,就会变得狂傲起来,严重时,不但会给心理带来巨大的损伤,甚至会造成一个人前途曲折,命途多舛。

关于心理健康的检测和筛查,还可以参考:SCL-90量表,对于精神疾病方面的检测筛查,可以参考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关于人格障碍的检测筛查可以参考 PDQ-4+量表。

scl-90症状自评量表/g/scl90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x/mmpi人格障碍测试筛查PDQ-4+量表/x/pdq4二、自负型性格带来的不良影响1、盲目自大自负型性格的人,往往是对自身的定位缺乏认知的人,当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之时,一个人也就受到了自负型性格的自控,最终盲目自大,觉得自己的能力了不起。

2、产生自负心理当一个人逐渐变得狂傲,逐渐谁都看不起之时,这样的人就会产生自负心理,在自负心理的驱使下,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与他人交谈,都会导致他人的反感。

3、一错到底自负型性格的人,因为有非常强的自我意识,所以即使自己出现了明显错误,也仍然不愿意改正,愿意一条路走到黑,这样的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职场中,都会吃不少亏。

4、喜欢凌驾他人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处在同样的地位上,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喜欢凌驾他人,那么这样的人只会成为众矢之的,而具备自负型性格的人,就喜欢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强迫别人认可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

自负是否会使人的态度更加消极?

自负是否会使人的态度更加消极?

自负是否会使人的态度更加消极?引言:自负是指一个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且对他人的看法和批评不予重视。

然而,自负的态度却往往会对人们的心态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自负是否会使人的态度更加消极,并通过研究结果给出相应的解读。

一、自负导致自信心失衡自负的人往往过分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过于自满。

然而,一旦遇到失败或挫折,他们往往无法接受,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自卑的情绪中。

研究发现,自负的人往往对自己的失败解释为外部因素,而成功则归因于自身。

这种心态的失衡使得他们很难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进而产生消极的态度。

二、自负影响人际关系自负的人常常自视甚高,往往与他人难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他们倾向于将别人的建议、批评视为挑战和攻击,不愿接受他人的意见。

这种态度会让他们错失与他人合作的机会,限制了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同时,自负的人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往往缺乏尊重和谦虚,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和敌意,进一步加剧了消极态度。

三、自负加剧心理压力自负的人通常将追求完美视为自己的目标,心存过高的期望。

一旦无法达到这些期望,他们会被自我否定和焦虑所困扰。

自负的人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这可能导致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他们经常处于一种竞争和比较的心态中,无法真正享受生活,从而进一步消极化自己的态度。

四、解决自负问题的方法要改变自负导致的消极态度,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自负者需要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其次,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学会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同时,培养自己的心理弹性,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健康的自我认知,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学会关注和珍惜生活中的积极因素。

结语:自负的态度往往会使人的心态更加消极,同时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通过认识自负带来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走出自负的困境,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

只有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关注自己的成长进步,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发展和幸福的生活。

自负是否与个人的情绪管理有关?

自负是否与个人的情绪管理有关?

自负是否与个人的情绪管理有关?一、自负对个人情绪管理的影响1. 自负带来的情绪波动:自负的人往往过于自信,一旦遭遇挫折或失败,容易陷入情绪低谷,产生焦虑、沮丧等情绪。

2. 自负与自尊的关系:自负的人内心自我评价过高,一旦遭遇挫折,容易动摇自尊心,导致情绪失控。

3. 自负与情绪表达能力的关系:自负的人往往倾向于掩藏自己内心真实的情绪,过分追求完美形象,导致情绪无法得到有效释放和管理。

二、科学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1. 意识自己的情绪:学会识别和面对自己的情绪,不加掩饰或逃避,接受并与之共处。

2. 寻求支持和倾诉: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寻求社交支持和理解,通过倾诉来减轻心理负担。

3. 培养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运动、休息、冥想、音乐等均可帮助缓解负面情绪,保持内心平静。

4. 学会自我反思与调整:及时分析和思考情绪的来源,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三、自负与情绪管理的相互影响1. 自负影响情绪管理:自负的人往往过于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外界评价,忽略了真实的情感,导致情绪无法得到有效的表达和管理。

2. 情绪管理对自负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情绪管理,个体能够更好地调节和掌握自己的情绪,减少情绪波动,进一步提高自尊和自信。

3. 自负与情绪管理的双向互动:自负和情绪管理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自负态度会影响个体的情绪管理能力,而良好的情绪管理也有助于减少自负心态的产生。

四、培养良好情绪管理的重要性1. 增强人际关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够使个体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减少冲突和误会,提升人际交往的质量。

2. 促进心理健康:情绪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以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保持身心健康的状态。

3. 提升个人能力:有效的情绪管理可以帮助个体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提升工作和学习的表现和效率。

综上所述,自负的态度与个人的情绪管理密切相关。

了解自负对情绪管理的影响,学会科学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习惯,对于提升个人的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自负的人是否容易被自己的成功冲昏头脑?

自负的人是否容易被自己的成功冲昏头脑?

自负的人是否容易被自己的成功冲昏头脑?一、成功对自负的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成功的背后往往是自负的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智慧,因此成功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就感和自信。

然而,这种成功也容易冲昏他们的头脑,使他们变得自负和骄傲。

首先,成功会使自负的人过度自信,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所取得的成就过于高估。

这种高估往往使他们在面对新的挑战时变得盲目自信,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从而陷入自我封闭的状态。

二、自负对成功人士带来的负面影响1. 敌视他人意见:自负的人常常认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绝对正确的,他们对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屑一顾,甚至会直接敌视他人的意见。

这种态度使他们难以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与沟通,阻碍了个人的进一步发展。

2. 骄傲自满:一旦自负的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他们往往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这种骄傲自满使他们失去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自负的人认为自己已经无所不能,无需再努力,从而错失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三、自负成功者如何避免被冲昏头脑1. 保持谦逊:自负的人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醒自己成功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因素和努力,而不仅仅是个人的天赋和能力。

谦逊的心态能让他们更加开放和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

2. 学会反思:自负的人应该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保持头脑的清醒和冷静,避免自负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判断和行动。

3. 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自负的人应该主动寻求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与别人进行积极地交流和思想碰撞。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客观和全面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且从他人的经验和建议中获取启发和帮助。

四、总结自负的人若不加以警惕和调整心态,很容易被自己的成功冲昏头脑。

成功应该是一种鞭策和动力,而非让人骄傲自满的原因。

自负的态度只会限制成功人士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对其个人和团队造成负面的影响。

因此,保持谦逊、学会反思和接纳他人的意见是成功人士避免被自己的成功冲昏头脑的关键。

什么是自负心理

什么是自负心理

什么是自负心理自负心理就是盲目自大,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人是不能没有自负心理的,尤其对青少年来说,在适当的范围内,自负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树立必胜的信心,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念,使他们能够勇往直前.但是,自负又必须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事业成功,反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影响心理健康.自负的人难免心高气傲,有的自视过高,总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有的固执己见,唯我独尊,总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明知别人正确时,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自负的人也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他们经常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太顾及别人.什么人容易自负缺乏自我认识的人.生活中常有些人缺乏自知之明,缩小自己的短处,又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就产生了自负心理.极力维护自尊的人.一些人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被父母过分娇宠的人.父母宠爱,夸赞,表扬,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相当了不起".缺少生活挫折的人.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自负心理的矫正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的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懂得谦虚.没有一个人能够有永远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够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全了.平等待人.自负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学会接受批评.自负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既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负.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

产生自负的原因

产生自负的原因

产生自负的原因自负是一个负面的品质,指的是一个人过分自信、自高自大,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或批评。

自负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是万能的,对自己的能力和智商高度自信,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然而,自负是如何产生的呢?本文将探讨一些产生自负的原因。

1. 成功经验的累积一个人在某一领域有持续的成功经验,往往容易产生自负情绪。

当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取得连续的胜利时,他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产生了高度自信,认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

这种自负来自于他们对自己过去的成功的过高评价,不愿意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

2. 不善于接受批评和建议自负的人往往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他们认为自己是最聪明、最优秀的,对别人的意见不以为然。

这种态度阻碍了他们与他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导致自负情绪的进一步加深。

他们往往认为自己的决策和选择永远正确,不愿意考虑其他人的观点。

3. 缺乏自我反省的意识自负的人往往缺乏自我反省的意识,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他们习惯于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他人或外部环境,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责任。

这种思维方式阻碍了他们的成长和改进,使得他们越来越自负。

4. 自我标榜和炫耀自负的人喜欢自我标榜和炫耀自己的优点和成就。

他们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出色,更有权威。

他们往往在言谈和行为中表现出对自己的过分自信,给别人一种自负的印象。

这种自我标榜和炫耀的行为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自负情绪。

5. 缺乏谦逊的态度谦逊是一个重要的品质,对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成长都至关重要。

然而自负的人往往缺乏谦逊的态度,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愿意向他人学习和倾听。

这种缺乏谦逊的态度使得他们无法接受新的观点和经验,从而限制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结论自负可能源于个人的过度自信、不善于接受批评和建议、缺乏自我反省的意识、自我标榜和炫耀、缺乏谦逊的态度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了解这些产生自负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促进个人发展和成长。

小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作文资料

小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作文资料

小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一、引言本文是根据师生的一个教育活动中关于小学生学习两极分化调查结果而总结出的观点与认识。

从社会化教育的开始,教育成果的差异便同时出现。

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教育的最终效果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

这种现象表现为,在统一的教学环境、相同的教育者、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的情况下,一部分受教育者能很好地接受了教育者所传授的容,而另一部分受教育者的接受情况一般,甚至更差,我们把教育里的这种现象称之为“两极分化”。

这在我们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小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一般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大幅度分化和差异主要出现在中学阶段。

但是,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学生在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事实上在小学已初见端倪。

只是这一问题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两极分化这一问题集中爆发于中学阶段甚至小学高年级。

但此时才开始采取措施补救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探究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显得尤为必要。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阐释小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1、学校方面学校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最主要的,也是影响因素最多的方面。

先从老师方面的因素来认识。

我们的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你能完全理解老师一天所讲的容吗?”在这一题中,高达23%的同学认为他们不能完全理解和消化老师所讲的容,这也就意味着班级中可能有近四分之一的同学不能及时掌握当天的知识。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1)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了解。

致使老师授课的容太复杂,对相关知识的讲解不到位。

还有另一种情况,有时候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了老师所讲的容,由于老师对学生学习的情况不熟悉,还在按部就班地讲解,这部分学生上课就不认真,甚至开始按个人的兴趣玩耍。

养成了坏习惯,到真正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他们就不会认真去听课。

最终导致成绩下滑,甚至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2)老师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负心理的两极发展
吴绪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发现80后、90后的一些青少年,相当的自负。

自负,并伴随着自信、自傲。

这种自负心理的形成,往往源于他们的人生是在非常顺利和备受宠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自我评价首先取决于周围人们对他们的看法,而家庭中父母宠爱,夸奖和表扬,婚后配偶的疼爱、呵护和偏袒,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导致他们高估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使他们总是自我感觉良好。

自负者往往会产生过分的自恋,缺乏自知之明,从而形成自负的个性,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往往以自己的长处去比人家的短处。

本来自负并不一定是不好的心理类型。

适度的自负,会催生自信,坚定自己的信念,激发自己的斗志。

而自信恰恰是成功者必不可少的性格特质。

但是脱离实际,过分膨胀的自负心理,必然导致总是自视过高,难以平等待人,更难以接受别人的观点,改变自己的态度。

在与同事相处时,往往会更多地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顾及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其结果难免引发人际关系的不谐和紧张。

有自负心理的人,反映了他们的个性及心理发展尚不完善。

他们往往出于幻想,对自己的现在和将来都怀有许多希望和憧憬。

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充满变数,一旦在工作中事与愿违或遇到挫折,就会感到失落、郁闷,痛苦,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出现行为失常。

而这种挫折的心理,如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引发对现实的不满,并迁怒于他人,特别是他认定的各方面条件与之相似,然而却比他幸运的人。

从自负到挫折,到不满,最终必然会发展到产生嫉妒心理。

心理学家对嫉妒下的一种定义是:“嫉妒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而嫉妒的指向对象,又往往是年龄相仿、条件相当、工作相似、地位相近的人。

有一定阅历、涵养和境界的人,一旦发现同一年龄段、条件相差不远的人,比自己多一些智慧、更加能干,反倒会激发自己更加奋发向上,并想法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赶上或超过他,而绝不会一味去嫉妒他人。

但遗憾的是在现实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人,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顺利,比自己更有发展前途,往往会产生一种嫉妒心理,从而心怀不满,愤愤不平,总想找茬生非。

究其实往往是他误认
为对方的优势会构成对自己的威胁和损害。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中,都有不同的地位,都担当着不同的角色,都可以发挥别人所难以发挥的作用,若想成功,不是消极地去比较,而应积极地去努力,去争取,去超越。

如果别人是一条龙,你也可以成为一条龙,相信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跨越别人,总有一天你一定会成功!
心怀嫉妒,往往伴随敏感、多疑,生怕别人背后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算计自己,误认为人人不可信,不可交,从而拉大了与别人的距离,造成与他人的情感隔阂,人为地在自己与他人之间竖起一道墙。

从而难以做到团结协作,和衷共济。

妒忌心强的人,既自卑,又自傲,一旦受到同事、领导的哪怕是善意的提醒,更不用说批评,又往往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据《心理学大辞典》,对逆反心理的界定:“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的态度。

”有了这种逆反情绪,不仅会对被他妒忌的人产生一种敌对的心理,并表现出一种仇恨、对抗的态度;而且甚至把同事的规劝,领导出于爱护的提醒、批评,误认为是对他的自尊心的伤害,心理反倒感到十分的委屈。

在这种被扭曲的心理状态的支配下,轻则对别人的好言相劝或善意批评置若罔闻,重则甚至有可能做出报复的举动。

由自负引发的一系列不良的心理状态,最终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反常举动的出现,并不说明这种人本质不好,应该说主要是由成长环境和后天所受的各种不良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性格缺陷。

如果能有他信赖的亲人、挚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正确加以规劝、引导,而他自己又能在冲动过后冷静地反思自己,相信也许某一天他会幡然醒悟,悔不当初,从而回归本原,恢复常态,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对于80后、90后的一些年轻人,我们应该有耐心等待,期望他能逐渐变得理智、变得成熟,在人生道路上能走得更顺利一些,。

2008.10.27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