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学校道德教育管窥

合集下载

印度密教与高中德育

印度密教与高中德育

浅谈印度密教文化与高中德育教育历史组陈贤摘要:古中国与古印度文化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曾为印度和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而现今,中国部份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在不断下降,在学校,中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优良风气在经受着教育史上“文化大革命”以来最严重的挑战!并且在不断的向恶性方向发展!学生打伤打死教师的事件不断发生,一幕幕悲剧在向我们发出道德教育危情的警钟!在中国相当部份青少年面临道德水平下降的时候,让我们从古印度的宗教文化里寻找最简单的、最原始的为人处世哲学来进行我们刻不容缓的高中德育教育。

关键词:印度密教高中德育灵魂教育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和印度的文化最相像。

因为中国的大一统思想在历代王朝中不断吸取佛学精典。

佛教在中国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

在古印度的玛奴法典中,明文规定寡妇是不能再嫁的[1],这和我们国家古代对寡妇再嫁的限制是一样的。

在中国古代,中国人讲研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想要天下太平,首先要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首先要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所以最重要的是“修身”,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是次要,修身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人口大爆炸的古印度国家[2],他们的道德教育给予我们哪些启示呢?有哪些合理的成分我们可以汲取?在印度密教里,是这样说的:“无论何时说‘对不起’,请看着对方的眼睛;永远不要以貌取人;慢慢地说,但要迅速地想。

”这些和中国佛教里强调与人交流时“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3]同时和老百姓说的:人不可貌相,以诚相待就是一样的意思。

这是一些基本的为人礼仪,贵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现在看看日本人的礼节和办事效率,真是惭愧!现在许多中学生就是因为一两句话大大出手。

校园暴力事件正在不断升级。

2010年3月份,我们班胡磊与陈飞龙同学就是因为一句粗话而引起了一次群架,最后胡磊头部被打得鲜血直流。

如果当时胡磊同学肯真诚的说一声“对不起”,所有的事就不会发生了。

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学问

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学问

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学问古代印度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国家,教育与学问在其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这个主题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印度教育的特点、教育体系以及对学问的贡献。

通过对古印度教育与学问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古老文明的智慧。

一、教育的特点古代印度的教育以宗教为基础,它最早起源于婆罗门阶级。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灵性和品德,使其具备道德伦理、道德勤奋和社会责任感。

在古代印度,教育是与宇宙观念紧密相关的。

学生将通过学习吠陀经典和其他宗教文本来获得精神上的启迪。

二、教育体系古代印度的教育体系分为四个阶层,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苦行者。

婆罗门阶层是受到最高教育的阶层,负责宗教和道德的传授。

刹帝利阶层是军事和政治领导者的阶层,他们接受政治和实用技能的培训。

吠舍阶层包括商人和手工业者,他们接受商业和技术培训。

苦行者阶层则是追求精神解脱和自由的人群,他们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这个阶级制度也影响了教育的机会均等性。

婆罗门阶层享有最高的教育机会,而苦行者阶层则几乎没有教育的机会。

这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和阶级之间的冲突。

三、学问的贡献古代印度的学问在哲学、数学、医学、天文学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例如,在哲学方面,古印度发展了许多学派,如耆那教、此天瑞尔婆、舍筏派等。

这些学派不仅对印度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世界哲学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数学方面,古印度发展了许多数学原理和概念,如无穷数列、开平方根的法则和斐波那契数列等。

这些数学成就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古印度还在医学和天文学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

印度的古代医学著作《阿育吠陀》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献之一。

在天文学方面,古印度人发展了复杂的天文观测和计算技术,并提出了许多天体运动的理论。

总结起来,古代印度的教育强调宗教与道德的培养,拥有独特的教育体系。

其对学问的贡献在哲学、数学、医学和天文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古印度的教育与学问,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其智慧,还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

印度基层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视察与监督管理

印度基层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视察与监督管理

卡 t 塔 自 丰E

/县


督 导 曩 , 助 理 做
督 导 酷
‘d、 ’教 育 曹 禺
育 曹 禺 趣 教
喀 拉 拉 B 拉 克 抄 i ¥ .!育 曹 . I 廷 田
县 教 育 曹 助
青 盲 员
助 理 教 育

曹 . 西
( 学 科视 察与监督管理 四) 专家小组 负责年度视察 与监督管理工作 ,一般是 由视察 人员小组 或
联 台 教 育 副 教 育 曹
l 4 中 央 ≠口 曹 . 西 禺 县 勇 l 5 教 育 曹 )






导 . 墨 合 职 格 业 书 班

者学科教师和其他学 校的负责人组成 。 少数象卡纳塔特邦 、 西盂加拉邦的
这类邦会 定期指派学科 视察人员 ,也有一 些邦会指派专 门的视察人 员负 责考察物理学教 育、 音乐 、 言等课 程 。 语 普遍来看 , 专家小组会 在中学 和高
( 视察 与监督管理标准 二)
乡 教 育 教 育
痨 /-、 '掌 傲 3 育 亩 禺 ,副
普遍 来讲 , 学和高 小的视察 与监督 主要 由县辖 区 、 、 级 的教育 小 乡 镇
丰仁




曹 b
曹 . 西
官员来 管理 , 高级 中学则 由县和 县辖 区的教育官员 指导。然而 , 阿萨姆 像

西
( ) 五 视察 与监督管理方式 视察 与监 督学 校 有 两 种 管理 方 式 。 一种 是 没 有 提 前通 知 学 校采 取 突袭 的方 式 ,多 是高 级 管 理人 员 用 于检 查 学校 的运 作或 是 收 集 信

印度尼西亚高校品德教育途径探究

印度尼西亚高校品德教育途径探究

印度尼西亚高校品德教育途径探究作者:黄俊霖来源:《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年第07期【摘要】2013年8月2日,教政法12号文件《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全国普法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确实落实高校学生政治法制意识与品德教育,切实开展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提高大学生品德行为修养。

由此可见,提升我国高校品德教育水平是我国德育工作势在必行的工作,本文旨在探究印度尼西亚品德教育的途径为我国高校品德教育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 ;品德教育 ;途径【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60-02品德教育简称德育,德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思想意识教育、爱国意识教育、法制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是旨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热爱祖国养成良好的日常品德行为习惯。

在印尼,没有鲜明的品德教育,其高校学生的品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宗教教育、潘查希拉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等课程学习和社会服活动来开展德育工作。

1.宗教教育1966年临时人民协商会议关于宗教教育与文化的第27号决议规定,印尼各级学校需要开设不同程度的宗教教育课程以鼓励学生信仰宗教、提升自身品德修养。

高等教育阶段宗教教育课程往往体现在公共必修课上,任何专业的大学生每个学期必须进行研修宗教获得宗教教育课程学分并辅之以宗教祷告活动实践学分。

缺少宗教教育课程学分,将被视为没有精神灵魂的人,品德操行是严重不合格从而丧失毕业的资格。

大学生宗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日常宗教祷告和宗教课程学习。

大学生的宗教教学往往教授学生宗教教义的哲学起源、宗教的作用、宗教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明白宗教的产生以及对个人对社会的作用,从而坚守宗教价值观,成为品行良好的宗教信徒。

2.潘查希拉道德教育1989年,国民教育系统法案2号决议规定,从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必须把潘查希拉道德教育严格落实课堂教学与及课程学习当中。

印度教育行业的问题及对策设想

印度教育行业的问题及对策设想

印度教育行业的问题及对策设想首段:介绍印度教育行业的重要性和挑战(100字)印度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其教育体系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

尽管印度在科技和经济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教育领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印度教育行业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设想。

一、家庭背景不平等对教育机会的影响家庭背景不平等是印度教育系统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

由于贫困和社会地位差异,很多孩子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们可能面临课程资源匮乏、低素质师资力量以及缺乏学校设施等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公立学校能够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其次,推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地区普及,以提供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资源;最后,实施贫困家庭补助计划,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二、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脱节问题印度教育体系中的另一个问题是课程设置与就业市场之间的脱节。

现行课程过于理论化,在培养学生面对现实世界挑战的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许多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导致了高失业率和低效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印度应注重提高职业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

引入更多实践经验,并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例如推动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提供实习机会等。

此外,更新课程内容以匹配当今就业市场的需求也是重要的一步。

三、性别不平等带来的教育差距性别不平等问题是印度教育领域面临的严重障碍之一。

女童普遍面临教育资源匮乏、早婚和家务劳动压力等问题。

这种性别不平等导致了女性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削弱了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源优势。

为促进性别平等,印度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改善女童教育环境。

例如,提供免费或廉价的卫生巾和卫生设备,以减轻女童在月经期间面临的困境;加强反对早婚和性别歧视的法律执行力度;举办意识和社会动员活动,宣传鼓励女童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四、缺乏创新精神与技术应用能力面对21世纪科技发展的激烈竞争,印度教育系统内部缺乏创新和技术应用能力已成为现实。

印度中小学教育管理分析与探索

印度中小学教育管理分析与探索

印度中小学教育管理分析与探索摘要:深入研究印度一些管理相对完善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基本状况、基本特点、具体措施以及民主教育管理形式等,既有利于加深对印度基础教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利于改变对印度基础教育管理落后的思维定势。

全面、客观、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印度中小学的教育管理状况,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印度基础教育;教育管理体制;民主教育管理中小学教育管理状况,是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政策落实情况和基础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深入研究印度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管理相对完善的中小学的教育管理基本状况、基本特点、具体措施以及民主教育管理形式等,既有利于加深对印度基础教育发展趋势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改变对印度基础教育管理落后的思维定势,也有利于我们对我国基础教育管理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一、印度中小学教育管理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势印度是一个坚持以民主为理想的国家,爱、合作、宽容、真诚、开放的胸襟和同胞感情成为公民所必须具有的责任和品质。

为了使这种民主品质存留下来,印度教育管理者认为,教育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的事,教育必须发展为民主生存所需要的基石,如果教育不利于人们生活和谐、合作和民主的社会,教育就不成其为教育。

按照印度教育的新理念,当前中小学教育内容主要分为阅读、写作、算术、娱乐、正确、责任和关系等几个方面。

在学生的指导和咨询方面,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个有组织的系统的指导和辅导是十分必要的。

在印度中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组织能充分考虑孩子们的个体差异,重视多样化的课程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建立,印度教育专家认为,除了英语、数学、印地语等课程,学校课程教学主要是在活动,而并不是学术。

道尔顿教育计划、启发式教学、蒙特梭利教学法等对印度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的中小学教育非常重视新技术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引人职业课程教育,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等,在注重学生智力发展教育的同时,更注重“艺术生活是一家”的教育理念。

中印高校德育对比及启示

中印高校德育对比及启示

中印高校德育对比及启示作者:刘灏普慧陈绍春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8年第12期内容摘要:本文紧密结合我校持续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以目前存在的医学留学生教育管理问题(时间观念不强、组织纪律性不足等)为导向,通过文献研究和个别访谈的方法,试图从生源国印度与中国的德育模式方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析两国高校在德育方面(目标、内容、途径、评价等)的异同,以求探索一条面向南亚医学生的德育之路。

关键词:高校德育南亚医学留学生中印对比1.引言随着教育国际化的纵深发展,来华留学教育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在来华留学生中,医学生占据了大壁江山,而来华医学留学生中,印度生源又占据绝大部分,这一现象可广泛见之于医学类院校。

国家极为重视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除了专业技能之外,旨在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学生。

然而,目前的来华医学国际教育主要以临床医学(全英文授课)为主,即便学校开设汉语课程意在扫除语言及文化障碍,但实际收效甚微,学生对汉语及汉文化的兴趣有限,进而增加了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了教育管理的盲区。

基于此,本论文就主要生源国印度与中国高校的德育进行对比,分析两国针对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德育模式的异同,力图找到中印德育内容中具有共通性的部分加以弘扬,找到德育方法中的差异进行优化选择,这对医学生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2.中印高校德育对比2.1道德教育内容的比较2.1.1中国学校德育内容(1)政治思想教育。

这种教育是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特色之一,它要求学生有稳定健康的政治思想;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能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具有政治敏锐性、洞察力、鉴别力,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政治取向务实积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能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与主观世界,能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明辨是非。

印度高职教育治理及启示

印度高职教育治理及启示

印度高职教育治理及启示作者:赵学瑶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17年第01期[摘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治理存在治理理念滞后、治理结构不平衡、治理方式单一、治理政策法规有待完善等诸多问题。

印度在高职教育治理中的实践包括探索举办特色学院、引入社会力量办学、研发国际水准的国家职业标准、完善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构建现代高职教育协同共治范式。

鉴于此,文章提出对我国高职教育治理的启示:“综合治理”是我国高职教育治理的应有之义;“优化可持续”是实施我国高职教育治理的发展目标;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健全与高职教育治理相适应的配套制度;构建现代高职教育协同共治范式。

[关键词]印度高职教育治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01-0042-0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作为国家公共事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兼具较高综合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方式,构建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形成高水平的治理能力。

印度与中国同为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大国,在高职教育方面与西方接轨较早,在引入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及其实践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其在高职教育治理中的成功经验,尤其是积极创办特色学院及大力开展IT技术教育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我国实现高职教育创新跨越发展、促进高职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考和借鉴。

一、印度高职教育治理的概念及实践(一)印度高职教育治理的概念高职教育是具有明显中国特色意义的本土化概念,其他国家和地区较少使用该术语。

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划分依据和上海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郭扬的“高职教育属性论”判据标准,从教育对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修学年限、学历授予等方面提出判断依据,认为印度存在与我国“高职教育”相对应的教育类型——“印度高职教育”,其实质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

论影响印度道德教育的宗教因素

论影响印度道德教育的宗教因素

论影响印度道德教育的宗教因素摘要:印度是世俗国家,政教分离。

但是,印度同时也是一个多宗教国家,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印度民族的生存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尤其在道德教育方面更是渗透着宗教的因素。

本文从道德教育中渗透宗教因素的原因、宗教对道德教育影响的具体体现、进行宗教教育的方式等三方面阐述了宗教对印度道德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印度;宗教;道德教育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碰撞,青年道德水平严重下降。

因此,一些印度学者提出了教育的宗教、精神和道德取向。

宗教在印度具有根深蒂固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印度民族的发展具有极大影响。

“根据199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印度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兰教。

此外,还有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锡克教徒,占1.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犹太教的信仰者约占0.43%”。

印度人信教是很虔诚的,正是由于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印度在学校道德教育中,注重把宗教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宗教为本、道德为用,倡导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道德新生活”。

一、印度道德教育中渗透宗教因素的原因印度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坚持世俗主义。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印度是一个无宗教或反宗教的国家,印度大学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曾经有这样的表述:“我们要成为一个世俗的国家,但不是对宗教无知。

我们要形成深刻的道德思想而不是狭隘的宗教观念。

”(一)宗教需要是印度人的基本需要对于人类来说,对悬疑的探索是不可避免的,是自然的。

在人一生中某些时候,必须面对各种问题,如:生存问题、与奥妙的宇宙的关系问题等。

印度学者ArnoldToynbee曾经说过,“宗教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之一,人们需要宗教就像需要纯净的空气一样,它给人们信心和满足感”。

这可能就是印度人生活中必须有宗教的原因。

宗教不仅存在于印度人的心中,而且遍布在印度的每一寸空气里。

印度教育乱象发言稿范文

印度教育乱象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深感责任重大。

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的是我国印度教育领域存在的乱象问题。

近年来,我国印度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这片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令人堪忧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印度教育的健康发展,也阻碍了我国印度人才的培养。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国印度教育乱象。

一、机械学习,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在我国印度教育中,机械学习现象严重。

许多学校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人格与创造性发展。

这种教育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学历造假,买卖文凭现象泛滥在我国印度教育领域,学历造假、买卖文凭现象屡见不鲜。

一些学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放宽入学条件,甚至为不合格的学生颁发文凭。

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我国印度教育的声誉,也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

三、教育资金分配不均,教育资源匮乏在我国印度教育中,教育资金分配不均,导致许多地区的学校、学院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偏弱。

这种教育资源匮乏的现象,使得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失去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四、教育市场化,私立学校蓬勃发展,公立学校近乎瘫痪在我国印度教育领域,私立学校蓬勃发展,而公立学校却近乎瘫痪。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不惜花费巨额资金购买学区房、报名培训班,甚至伪装成贫困户占用私立学校的照顾名额。

这种现象使得教育成为一种奢侈品,让许多家庭陷入困境。

五、教育公平问题在我国印度教育中,教育公平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一些地区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地理位置等原因,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种不公平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印度教育的全面发展。

针对上述乱象,我提出以下建议:1. 改革教育体制,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严厉打击学历造假、买卖文凭等违法行为,维护我国印度教育的公平正义。

3. 合理分配教育资金,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4. 规范教育市场,遏制私立学校过度发展,保障公立学校正常运营。

大学本科生Indian素质教育对中国民族团结教育的启示研究

大学本科生Indian素质教育对中国民族团结教育的启示研究

大学本科生Indian素质教育对中国民族团结教育的启示研究近年来,中国民族团结教育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了提高本国民族团结意识、消除民族间的误解和偏见,中国可以借鉴印度大学本科生的素质教育经验,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多民族共存的和谐社会。

首先,印度的大学教育注重全面发展。

印度的大学教育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可以借鉴印度的做法,在大学教育中加强对民族团结的教育。

例如,可以开设多元文化课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大学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民间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其次,印度的大学教育注重宗教和精神素质的培养。

印度是一个宗教多元的国家,宗教对于印度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可以借鉴印度的宗教教育经验,在大学教育中加强对不同宗教的了解和尊重。

可以开设宗教文化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宗教的信仰、价值观和仪式,培养学生的宗教包容性和理解力。

同时,大学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宗教活动,增强学生与不同宗教信仰群体的交流与沟通,促进不同宗教信仰的融合与和谐。

再次,印度的大学教育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印度的大学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中国可以借鉴印度的做法,在大学教育中加强对民族团结的社会责任教育。

例如,在校园内开设民族关系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了解民族关系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大学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服务于弱势群体,加强民族团结的实践教育。

最后,印度的大学教育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印度的大学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中国可以借鉴印度的做法,在大学教育中加强对国际交流的教育。

例如,大学可以推广留学生交流项目,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到中国学习和生活,与中国学生共同学习、交流和合作。

通过跨文化交流,中国学生可以增加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了解,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合作能力,促进民族团结的发展。

不平凡的印度教学设计

不平凡的印度教学设计

不平凡的印度教学设计引言在全球范围内,印度教育系统备受关注。

印度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惊人的历史,这些都对教学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印度教学设计的独特之处,并探讨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现代教育体系。

一、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印度的教学方式非常多样化,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

在城市和农村地区,教学方式有所不同。

在农村地区,传统的口头传授和集体讨论仍然占主导地位。

学生们在自然环境中学习,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获得知识。

这种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连接性思维和观察能力。

与此同时,在城市地区,学校采用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技术,如智能白板和电子教材。

学生们通过参与小组活动和项目制学习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追求学生整体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强调综合素养的培养印度教学设计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学术能力、社交能力和情感智力。

传统的学科教育与道德和伦理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教育模式鼓励学生思考人类价值观和公民义务,并激励他们为社会做出贡献。

印度教育系统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健康。

学生们参与各种体育和文化活动,如瑜伽和传统舞蹈表演,以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以学习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三、文化多样性的融入印度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这种文化多样性在教学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

教育系统注重传统和当代文化的传承。

学生们学习各种语言、宗教和民族文化的历史和背景。

课堂上,学生们参与文化展示和演讲,以增进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了解。

此外,印度的教学设计还鼓励学生开放思维,尊重他人的观点和价值观。

学校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和国际交流项目,让学生们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文化。

通过与国际教育机构的合作,学生们能够获得全球视野,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

四、培养创新和创造力印度教育系统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

古印度那烂陀寺教育管窥

古印度那烂陀寺教育管窥

古印度那烂陀寺教育管窥汇报人:日期:目录CATALOGUE•古印度那烂陀寺的历史背景•那烂陀寺的教育体系•那烂陀寺的教育特色•那烂陀寺的教育影响•那烂陀寺的衰落与启示01CATALOGUE古印度那烂陀寺的历史背景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印度的历史背景古代印度古印度最早的文明形态之一,存在于现今巴基斯坦与印度河流域一带,约公元前2500年。

印度河文明古印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500年,是印度种姓制度的起源。

吠陀时代那烂陀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是古印度著名的佛教寺院和教育机构。

起源据传,那烂陀寺的建立与一个名叫那烂陀的佛教圣僧有关,他曾在此传授佛法。

传说那烂陀寺的起源与传说发展那烂陀寺在古印度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佛教文化和学术中心。

繁荣在唐朝时期,那烂陀寺因其卓越的佛教教育和研究而享誉海内外,吸引了众多来自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学者前来求学。

那烂陀寺的发展与繁荣02CATALOGUE那烂陀寺的教育体系教育的目标与理念强调内在与外在的平衡那烂陀寺的教育理念强调内在与外在的平衡,既注重内在的修养,也注重外在的能力和技能。

推崇智慧与慈悲那烂陀寺的教育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的智慧和慈悲心,使他们能够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那烂陀寺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包括智力、道德、体育、艺术等方面。

那烂陀寺的教育体系实行全日制教育制度,学生需要全天候在寺庙接受教育。

全日制教育制度以寺庙为依托注重实践与体验那烂陀寺的教育体系以寺庙为依托,充分利用寺庙的资源,为广大的信众提供教育服务。

那烂陀寺的教育体系注重实践与体验,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03教育的组织与架构0201那烂陀寺的教育体系设置了一系列综合性课程,包括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

综合性课程设置那烂陀寺的教育体系非常重视传统文化,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古印度文化、语言、文学等课程。

印度学校德育概况评析

印度学校德育概况评析

印度学校德育概况评析
王咏梅
【期刊名称】《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05)002
【摘要】印度是中国的近邻,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两国独立以来,有过很好的交往关系.印度目前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因此对它的学校德育情况的了解,也能对中国学校德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王咏梅
【作者单位】沈阳教育学院马列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10
【相关文献】
1.印度尼西亚孔子学院的文化融合功能评析——以印度尼西亚玛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J], 李翼;覃小禾
2.印度能打赢下一场战争吗?——评析印度新作战理论 [J], 丁皓
3.美国学校德育的价值澄清理论评析 [J], 洪棋文;陈红
4.如何定位当前学校德育的使命?--评析《学校德育的使命--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J], 杨鲜兰
5.如何定位当前学校德育的使命?——评析《学校德育的使命——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J], 杨鲜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印度的教育制度

印度的教育制度

印度的教育制度1. 印度的教育制度啊,那可真是像个大杂烩!你看,从古老的传统教育到现代的西式教育,啥都有!就好比一个市场,啥货都摆上了。

比如,有些学校还在教着古老的经文,而有些学校已经在搞高科技的课程了。

2. 印度教育制度里的竞争,那可真是激烈得很呐!简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你想想,那么多孩子都挤破头想去好学校,这不就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样嘛!像每年的考试,那紧张氛围,啧啧。

3. 印度的教育也有它厉害的地方啊!培养出了好多优秀的人才呢。

这就好像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总能长出茁壮的庄稼。

那些在国际上有名的印度科学家、企业家,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嘛!4. 印度教育制度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可不容易啊!这不就是像爬山,人家有好装备,他们却只能光脚往上爬。

很多孩子因为没钱,没法接受好的教育,多可惜呀!5. 印度的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实践方面就有点欠缺啦!就好比有了一把好剑,却不知道怎么用。

学校里学了一堆知识,到社会上却发现好多用不上。

6. 印度教育里的填鸭式教育,那可真让人头疼!学生们就像被硬塞食物的鸭子,都快消化不良了。

你说这样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孩子吗?7. 印度也有一些非常棒的教育机构,那水平可高了!就像是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学生们前进。

在那里学习的学生,真的很幸运呢。

8. 印度教育制度在某些方面是不是该改革啦?不然怎么跟上时代的步伐呢!就像一辆旧车,不维修怎么跑得起来。

9. 印度教育里对女性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呀!这不是很不公平吗?女性也有很聪明的头脑呀,就像被遮住光芒的星星。

10. 总的来说,印度的教育制度有好有坏。

我们要看到它的优点,也要重视它的不足,这样才能让它越来越好呀!。

印度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印度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印度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汪长明;傅菊辉
【期刊名称】《南亚研究季刊》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印度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本国教育行政当局根据政府旨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符合社会公共价值标准的精神动员和情感组织行为,包括塑造“印度民族”精神,培育印度国家认同,推行印度式核心价值观,提倡宗教共存,以及开展现代性教育等内容.印度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对印度国民进行民族、国家、价值观、信仰与现代性等维度的认同教育,对于印度社会的道德塑造、思想整合与价值观统一,以及印度统一民族精神的形塑与国家认同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由于以尼赫鲁为代表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创建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理论的长期诱导和“印度教至上主义”(“印度教特性”)在印度政党政治乃至社会生活中话语霸权的客观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印度政府解构和重建社会秩序的一种政治工具,非但不能解决印度错综复杂的民族与宗教问题,反而成为其社会矛盾的催动因素.
【总页数】9页(P100-108)
【作者】汪长明;傅菊辉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35.1
【相关文献】
1.印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学生为对象的考察
2.新媒体背景下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湖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分会成立
4.湖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章程(湖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以2010—2020年《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刊文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印度教学实践报告范文(3篇)

印度教学实践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为了拓宽国际视野,提升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国教育部组织了一批教师赴印度进行教学实践。

本文将基于本人赴印度某学校的教学实践经历,对印度的教育体系、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二、印度教育体系概述印度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其教育体系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

公立教育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而私立教育则主要依靠社会资金。

印度教育体系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基础教育阶段:从幼儿园到8年级,学制10年。

2. 中等教育阶段:从9年级到12年级,学制4年。

3. 高等教育阶段:包括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等。

印度教育体系的特点是注重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印度教学方法分析在印度教学实践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印度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对几种主要教学方法的概述:1. 互动式教学:印度教师非常注重课堂互动,他们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并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印度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出问题、分析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3. 实践式教学:印度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4. 多元化评价:印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四、印度课程设置特点印度课程设置具有以下特点:1. 重视基础学科:印度课程设置强调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

2. 注重跨学科融合:印度课程设置鼓励跨学科学习,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强调实践应用:印度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通过项目式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印度教育启示通过本次印度教学实践,我得到了以下启示:1.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郑洁 (19 74- ) , 女, 四川泸州人, 重庆邮电大 学法学 院讲师, 武汉 大学政 治与公 共管理 学院博士 生, 主 要从事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徐仲伟, 男, 重庆邮电大 学党委书记, 教授。 基金项目: 由徐仲 伟教授主持的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 4 38
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中的品德教育作了如下规定能用民主的观点观察社会及政治现象尊重印度各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及风俗习惯培养能促进民族团结的个性品质反对歧视宗教及少数民族语言培养爱的思想
� 教 育 与 教 学
印度学校道德教育管窥
�郑


洁, 徐仲伟
[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 400065 ]
要: 印度道德教育的地位在印度独立后得以凸显, 成为其民 族统一、 国家整合 及经济发展 过程中的 关键一环。通 过
一、 印度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
独立后的印度政府根据本国 国情, “ 注重把 学生培养 成为 一个合格的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好公民, 其学校道德 教育 的目标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内容是, 加强道德教育与公 民责 任感教育, 教育学 生尊重 不同种 族, 树 立民族 大团结 观念 , 培养学生具备同 情心、 怜悯心、 彬 彬有礼、 性 格善良
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确立 为群众 服务的 观点; 获取 实 际知识以补充自己的学 业; 培 养计划、 组织 和实施 工作 方 案的能力; 与社区群众接触并交流思想。发展的目标指 学 其富 有特色的一 部分。 印度 的宗 教教 育以 陶冶 “ 精 神和 生直接参加国家建设 和 为社 区创 造 财富。 “ 国 家服 务 规 人格 ” 为目标, 除了 教给 学生 以精 神和 宗教 信念 外, 还进 � � � � � � � � � 划” 的项目因时因地制宜。如 年 度组织的 “抢 行尊 重人的尊严、 克己、 责 任感、 乐于承 担责任 的态 度、 助 � � � � 救饥馑洪水之灾的青年运动” ; 年的 “ 反污 染、 反疾 病 人为乐的情操 、 对真善美的追求、 民主精神、 爱国爱民精神 � � � � 的青年运动” 和 “植树 造林青年 运动” ; 年以后 的 “改 等方面的教育 。印度教 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 在其长期的 � � � � 造农村运动” 和 年 有大 批学 生参 加的 “ 成人 教育 的 因此 , 宗教教育不仅是 印度德 育的重 要组成部 分, 而且是 发展 过程中, 对印度社会伦理道德的形成起过不可忽视的 作用 。印度教 提倡 的 五种 美德, 即忠 诚、 非暴 力、 超 脱欲 望、 自我克服、 纯 洁, 与世 俗道德 是一致 的, 实 际上 它也反 映出世 俗社会的一些普 遍的道 德准则。以 这些道 德规范 和准 则去教育学生, 对培养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和形成印度 民族 特有的性格与心理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五, 环境教育。环保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印 度社会重视环 境保护, 很早就有关于保护环境的论述。印 度哲 学中的 “ 梵我 同一” 理 论, 明确地 表述 了人 与自 然乃 至宇 宙应有的和谐关系。印 度已经 将环境 保护作 为学校 的教 育内容。例如: 年颁布的 《 国家教 育政策》 规定, 应该 将环境保护视为一种价值观 念, 将其作 为 “ 所有教育 阶段课程的一 个不可或缺的组 成部分” , 要求该 项教育使
[1 ] 的人道 主义的行 为规 范。 ” 具体 来说, 印 度学 校道 德教
育的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 爱国主义教育。即印度国民精神教育。它在印 度受到广泛的 重视。由 于印度曾经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各
重 庆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方面 受英国的影响较大, “ 奴化” 教育较 深。因此, 教育学 生具 有民族责任心及民族独立精神, 就成为其爱国主义教 育的重要内容 。独立后 , 印度便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教育, 以崇高的道德品质去激励学生, 引导学生树立爱、 勇 敢、 正直、 正义、 宽容、 仁慈、 善良的 品质, 使学 生热 爱民族 历史文化优秀传 统, 发扬民族爱国精神, 团结一心, 改变国 家贫穷落 后的面貌。 收稿日期: 20 05 0 126 修订 日期: 200 5 -07 -19
对印 度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 途径和特点的简要分析, 反思我国目前的学校道德教育, 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 词: 印度; 学 校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途径; 道德教育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I ; ;C ; ;F
度国家教育政策 写道: “ 在我 们 这个 文化 多元 的社 会, 教 育应当 传授普遍和永恒的价值观, 适应我们的国家和人 民 并与之 相互融合, 这些价值观教育应当削减蒙昧主义和 宗 [3 ] 教狂热。 ” 这一规 定和 要 求, 可以 说是 基于 道德 教育 和 人生观、 价值观教育之 间具有 内在的 一致性, 并将 这几 方 面有 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育的典范, 能够收到事半功倍 的 效果。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图分类号: G 64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128 9 ( 2006 ) 0 3-04 38 -03
第二, 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 学 生具有合乎本国政治经济 制度所 需的遵 纪守法 的观念 和 行为, 明确公民的义务 和责任, 做一 个忠诚 服务于 国家 的 “ 合格公民” , 更是为了培养大量的 有强烈 的爱国 热情、 有 民族认同感、 愿 意参 加社 会 事务、 创 造 未来 的印 度 公民。 所以, 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印度的历史、 政治制度、 宪法以 及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就 成为了 印度公 民教育 的重要 内 容。 第三, 道德教育。印度 作为一 个发 展中国 家, 在学 生 的教育工 作中, 经常会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不良 影 响。外部 的影响特别突出的是受西方社会病的感染, 包括 享乐主义、 拜金主义、 极端 个人主 义、 黄 色文 化等; 内部 的 不良影响包括宗 教狂 热、 暴力、 迷信、 蒙 昧 主义 和宿 命 论 等。所以 , 印度强调加强 学生的 道德教 育, 在抵制 不良 影 响方面就有着 较强 的针 对性。 同时, 印 度 的道 德教 育 与 “ 三观” 教育也有着密切 的联系。印度 19 8 6 年制 定的 《国 家教育政策》 在 规定价 值观 教育的 要求 时指 出: “ 人们 对 基本价值观的衰落和社会 上不断 增多的 愤世嫉 俗状况 给 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需要 教学重 新调整 课程, 成为 具
[2 ] 有社会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的有力工 具。 ” 19 9 8 年的 印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 , 作 为一个 发展中国 家, 印度与 我国 一样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碰撞, 以及西方发达 国家 的文化渗透和侵蚀。 目前研究 印度的 政治、 经 济、 国
期 三 第 年 六 � � 二
际关 系、 教育的著述较 多, 而 对印度 道德教 育的研 究却不 多见。本文中我们通过 对印度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 途径 和特 点进行简要分析, 发现印 度道德 教育有较 大的 成效, 在维 护印度资本主义制度 , 促 进社会 的稳定和 发展, 培养 全面 发展的合格公民等 方面发 挥了应有 的作用。 由于历 史的 紧密关联、 地缘上 的毗邻 关系以 及一些相 似的 国情, 印 度的道德教育经验对我国而言, 有着较大的启迪意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