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初义新探-兼论重庆简称“渝”的由来
02-重庆行政区域变迁概述
1.重庆名称及简称“渝”的由来
宋淳熙16年(1189年),宋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 (宋光宗),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 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20余年。
流经重庆的嘉陵江古称渝水。源自.重庆行政区变迁(1)古代: A 重庆曾经是古代巴国首都 。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宗姬于巴,以江州为首府。
B 战国时期(前221年),秦设置有巴郡。 C 西晋(311年)置荆州,此为历史上第二次在重庆 地区设置一级政区。 (2)国民党时期: A 1929年2月,在巴县城区正式置重庆市。 B 1940年9月6日,定重庆为陪都。 1937.10.30,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 1939.5.5,升重庆为特别市,由行政院直辖。 1940.9.6,定重庆为陪都。
重庆市管辖19区19县 共38个区县
一圈两翼
三、重庆直辖的原因和意义
1.中央为什么要设立重庆直辖市 (1)有直辖的历史基础:历史上曾4次直辖-秦朝巴 郡、西晋荆州,抗战陪都,1953年中央直辖。 (2)两代中央最高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80年代和90年代,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提出要研究进一步发 挥重庆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问题。 1994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来渝视察 时说“重庆的地位太重要了”,并亲笔题词“努力把 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1994年12月,国务院总理李鹏来渝视察,为重庆题词“开 发三峡,振兴重庆”。
入,原重庆市所辖扩大为9区12县。(1994江北县.巴县改为区) D 1997.3.14,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 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区域,共43个区县(市)。 1998年,撤销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及万县市、涪陵市所辖5 个县级区,设置万州、涪陵、黔江3个地级区。 现重庆市管辖23区17县(自治县)共40个区县。
重庆各地区名字由来
据《寰宇记》载:“以邑界武龙山为名”。《明一统志》载:今核桃乡内,一山“逶迤如
龙,下有空洞,即武隆山也”。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因与广西省一县同名,故
改“龙”为“隆”,寓兴旺发达之意,更名武隆县,相沿至今。
万盛:
1955年1月21日,由贵州省桐梓县第十区及四川省南川县第十区的1个镇6个乡及綦江县青年
之意,《汉书•地理志》误记为垫江并沿袭至今)。(其实合川是三江合流的宝地:
嘉陵江、涪江、渠江。钓鱼城就位于三江合流之处,神奇的英雄之城!)
潼南:
该县设置于梓潼镇,归潼川府(原治四川三台,后移至泸州)辖,地居府南,因名潼南。
(潼南为杨尚昆同志的故乡)
双桥:
双桥区由两个镇组成,双路镇和通桥镇,一个街道办事处(龙滩子街道),“双路”、“
万州:
长江在蜀中的各支流汇集于此,东出夔门。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得名。杜甫有
诗云“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奉节:
唐贞观23年,因旌表蜀丞相诸葛亮奉昭烈皇帝刘备“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品质
,改名奉节县(奉公守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城夔州,不用
多说,“长江三峡的起点”就够有意境~)
垫江:
“垫江”地名的由来,历史悠久。早在巴国时已有垫江之名。秦国在江洲设置巴郡,下辖
有垫江县(今合川市合阳镇),是“垫江”作为县名之始。(垫江县已被正式认定为“中
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今之垫江得名有三种说法,经考证正确的理解应是“垫”字从土,有“下”、“隘”
之义。其一,《说文解字》:“垫,下也。《春秋传》曰‘垫,隘。从土从声。’”有淹
没、下陷的意思。《书•益稷》载:“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等义
各地简称的由来
各地简称的由来————————————————————————————————作者: ————————————————————————————————日期:ﻩ各地简称的由来各地简称的由来一、上海(沪):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
二、重庆市(渝):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
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
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
三、河北省(冀):说起河北省的简称,这里包含着一段史话。
在中国古代的夏朝(公元前2070至前1600年),有一位治水的英雄叫“禹”,人们尊崇他,称他为“大禹”,又因为他是我国第一个朝代“夏”的开国君王,又称他为“夏禹”。
在大禹的时代,洪水泛滥,他治理洪水以后,曾以山川大势,划全国为“九州”(这里的“州”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地理区域)。
“九州”中头一个就是冀州。
河北这块土地是古冀州的组成部分,以后不少朝代都在这里设过冀州,所以河北就简称为“冀”。
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5至前221年),七个强大的诸侯国争夺霸业,在现在的河北省境内,就主要的地理区域说,中北部即今保定、北京一带为燕国之区,中南部即今石家庄、邢台、邯郸一带为赵国之域,所以后世就以“燕赵”作为河北省的代称。
中国到了封建社会晚期,辽(公元907至1125年)把北京作为陪都,此后,金(公元1115至1234年)、元(公元1271至1368年)、明(公元1368至1644年)、清(公元1644至1911)四个朝代都先后建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把北京作为首都。
古时把国都附近的地方称为“畿辅”,因为河北省位于北京首都的周围,所以河北大地又有“畿辅之地”或“京畿”的美名。
现在,河北省依然作为首都北京的屏护,也常常被称为“畿辅之地”或“京畿”。
中国地域文化之十五|渝(重庆)
中国地域文化之十五|渝(重庆)前言文字是文化的符号,文明的密码。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魂,它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特质,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和精神。
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演进信息,很多都储存在汉字里,所以解码汉字,就是解密中国文化。
汉字与中国地域文化人生最大的偶然性,在于呱呱落地那一瞬间,因为那一瞬间确定了你的家庭、故乡和国籍,确定了你人生的许多起点、资源或位置。
生于强大还是弱小的国度,决定了你的国籍的成色;生于富贵还是贫寒的家庭,决定了你人生的挑战或底蕴;生于哪一个行政区域,都市还是乡村,内陆还是沿海,平原、山地还是草原,又决定了性格中的某种类型或格局——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国很早就有行政区划。
从大禹的“九州”,到秦汉的“郡县”,到唐宋的“道路”,到蒙元的“行省”,到今天的“省市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划分行政区域的首要依据一直是自然山川、风土人情,然后才是政治和经济等因素,这就给每个人身上打上了深深的地域烙印。
作为社会学、人类学家的费孝通,有一部著作《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这是非常准确的概括,即使是城市化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中国人身上谁没有自己“乡土”的特色呢?我们日常所见的地域自豪感、地域歧视和地域亲切感,皆由此而来。
我们今天学习重庆市的简称“渝”,看这块古老的巴渝之地求变求新的特色。
[字形演变][文化解读]“渝”,是一个形声字,从水,俞声。
《尔雅·释言》:“渝,变也。
”《说文解字》:“渝,变,汙也。
”其中的“汙”,同“污”,所以《说文解字注》的解释直接写成:“渝,变,污也。
”我们现在常见的成语“坚贞不渝”、“矢志不渝”、“生死不渝”等等之中,这个“渝”都是改变的意思,而且都是由好变差,即变污。
“渝”的另一个意义是“渝水”。
《说文解字》:“一曰渝水,在辽西临渝,东出塞。
”这条渝水即今天辽西的大淩河。
中国古代还有另外两条河也叫“渝水”:一条是江西新余的袁河,另一条是嘉陵江。
重庆的别称
重庆的别称重庆,简称巴渝,又名巴渝、山城、杜愚、杜乔、武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心直辖市,是国家中心城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创新中心,是政治、文化、科技、教育、艺术中心,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国家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
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中心城市。
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增长极和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
二、重庆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简称“渝”。
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
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宋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
重庆的别称 1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
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38个区县(26区、8县、4自治县)。
常住人口3205.4万人、城镇化率69.46%。
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
重庆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山城、江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长江横贯全境,流程691公里,与嘉陵江、乌江等河流交汇。
旅游资源丰富,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壮丽景观。
位置境域: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重庆古称:江州、巴郡、楚州、渝州、周公。
重庆也简称重庆,因为嘉陵江古称渝水。
北宋时,豫州改为周公,南宋时,宋光宗赵盾被封为王巩,随后即位,称为双庆。
因此,周公被提升为重庆政府,重庆因此得名。
在重庆诸多别称中,使用最久、底蕴最厚,当属“巴”和“渝”。
还有二者的组合——“巴渝”。
巴渝文化是重庆历史文化的基础,巴渝、巴山渝水都用来指代重庆大地,如“巴渝十二景”就是指清代重庆城一带最具盛名的十二个景观。
重庆历史简介
重庆历史简介重庆,简称“渝”,是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重庆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因地势起伏而得名“山城”。
重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朝时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重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了巴郡,这标志着重庆作为一个行政区域的诞生。
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庆成为了巴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唐朝时期,重庆成为了重要的商业城市和港口,吸引了大量商人和移民。
宋朝时期,重庆成为了西南交通的枢纽,连接了长江和嘉陵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明朝时期,重庆成为了巴渝地区的重要军事据点,为明朝对抗西南少数民族的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
清朝时期,重庆成为了重要的商业和贸易中心,吸引了大量商人和外国商人。
同时,重庆也成为了巴渝地区的文化中心,涌现出了大量的文学、艺术和科学家。
20世纪初,重庆成为了国内重要的工业城市,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重庆成为了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成为了中国的政治中心。
在这段时间里,重庆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但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坚强的抗战精神和团结奋斗的力量。
改革开放以后,重庆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特别是在2000年代以来,重庆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重庆的市区面积扩大,交通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商业区和住宅区不断涌现。
除了经济的发展,重庆也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
例如,武隆的仙女山、奉节的白帝城以及酉阳的巫山等,这些地方都是重庆丰富的旅游资源。
此外,重庆还以美食而闻名,火锅、酸辣粉、豆花等特色小吃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美食爱好者。
重庆的历史与文化,是巴渝地区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瑰宝。
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拼搏。
重庆作为一个直辖市,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的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重庆将继续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龙头城市,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庆的地名的来历
重庆的地名的来历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
远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奴、宾、共、等八个民族。
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
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统称“巴”。
相传夏禹王分华夏为九州,梁州所属就有"巴"。
在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巴方"的记载。
郭沫若先生对此有诗赞曰:“巴蜀由来古,殷周已见传”。
从“巴”到“重庆”,名称屡经历史的变迁。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
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荆州、益州、巴州、楚州。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
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因渝人赵谂叛诛事,朝廷虑“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
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赵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
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
重庆自秦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机构。
辛亥革命后,1921年设重庆商埠督办;1929年设市;1935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于1937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40年再定重庆为“涪都”。
连同远古巴国的建都、元末明玉珍的大夏国建都,重庆在历史上就有三次成为国都。
重庆的历史称谓及其语源
行政 区划名 , 又是 古地名 。与“ 巴” 有 关的称 谓还 有 “ 巴郡 、 三 巴、 巴 州、 巴县” 等称 谓。历 史上 的称 谓还 有“ 楚 州、 渝t ' 3 1 、 恭 州、 江州、 荆 州” 等 。今天重庆 简称 “ 渝” 。此 外, 还 有 一个长期被 误 解的 重要地 名“ 垫江 ” 。本 文对
梁 州 。《 山海 经 ・ 海 内经》 记载: “ 西 南有 巴 国。太 嗥生 咸 鸟 , 咸 鸟生 乘 厘 , 乘厘 生后 照 。后 照 是 始 为 巴 人。 ” 罗 泌《 路史 ・ 后 纪一 》 亦有 记 载 : “ 伏羲 生成 鸟 , 咸 鸟 生乘厘 , 是 司水 土 , 生后 照 , 后照 生顾 相 , 降 处于 巴, 是 为 巴人 。 ” 如 此看来 , 巴人 的远祖 可 追 溯 至 太 嗥 , 太 嗥亦 作 太 昊 。《 山海 经 》 所说 的“ 太嗥” , 在《 路 史》 里记 为 “ 伏羲” 。如果 《 山海经 》 的这段 记 载 可 信 的话 , 则“ 巴” 的得 名 当在 太 嗥 的第 三 代 孙后 照 时 。
・
73 ・
部 族名 与地 名无法 截 然分开 , 尽 管它们 是性 质不 同的两类名 称 。 正是 这些 最早 的重 庆居 民 , 创 造 出 了重 庆最 古老 的历史 文 明。约在 三 四千年 前 的夏商 时期 , 以重庆
为 中心地 带 的大 片地 区 , 已形 成强 大 的奴隶制 部族 联盟 , 统称 “ 巴” 。夏 禹分华 夏 为 九州 , “ 巴” 属其 中的
经 出现过 的历 史称 谓及 其语 源进 行 一一 梳理 。
一
、
代 表 性称 谓及 其 语 源
“ 巴” 和“ 渝” 是 重庆 诸称 谓 中最 有 代 表 性 的 。其 中 , “ 渝” 还 是 如今 重 庆市 的简 称 。 “ 巴” 是 重 庆市
重庆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惇 先被封为恭王,然后立即又继承了 帝位(宋光宗),自己认为这是双 喜临门,于是将恭州改为重庆府。 重庆由此得名。
襄阳
川 黔 线
长江上游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巫峡
瞿塘峡
西陵峡
重庆火锅本来是一种简单粗糙的吃法。穷人吃不起肉,只能吃 牛羊杂碎。杂碎有腥臭味,就大量放花椒、辣椒一锅煮。这是最早 的重庆火锅。重庆人后来发明了鸳鸯火锅、子母火锅,一口锅里辣 的不辣的都有,满足了各种口味。
动眼 动手 动脑
1:从重庆乘火车分别到兰州、 北京和广州,需要经过哪些铁路 干线?来自陇宝鸡海
襄阳
线
京
襄阳
广
线
川 黔 线
京 湘 黔 线
株洲
广 线
2: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4省 (市)间铁路干线呈环状分布, 请说出这些铁路干线的名称。
成 昆 线
川 渝 线
课后活动: 重庆、西安、成都等城市在西部 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具有重要的 地位。课后搜集有关资料,看这 些城市发展的优势都有哪些?
重庆为什么简称渝
重庆为什么简称渝
重庆为什么简称“渝”?小编多方查阅资料后来为大家介绍。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1935年,重庆成为中华民国直辖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至1953年,重庆为西南行政大区直辖市;
1953-1954年7月,重庆为中央直辖市;
1997年3月14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
1997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挂牌成立。
渝——中国重庆市的别称,
因自隋至宋,渝州治此而得名。
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古称巴郡、渝州,简称“渝”。
据史籍记载,远在公元前12世纪,它就是古代巴国的都城,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国,在此建立巴郡;
汉代改郡为州,设立巴州;
以后又先后更名为楚州、巴州、渝州和恭州。
公元1102年,宋光宗赵惇先被封为恭王,
后在此接到登基的遗诏,自诩为“双重喜庆”,
即位以后就下诏将恭州易名为重庆,并沿用至今,
已有近800年历史。
重庆得名原始
重庆得名原始
周文德
【期刊名称】《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重庆因何得名?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重庆"得名于它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顺庆府和绍庆府"二庆"之间,故谓之"重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宋光宗在同一年的时间内先封王,后称帝,取"双重喜庆"之义,故将其潜藩之地恭州升格为重庆府."二庆之间"说只满足了空间坐标,却有悖于时间坐标,与史实不符."双重喜庆"说既符合历史事实,是宋代潜藩升府制度的必然,又与潜藩升府的地名命名方式和类型相一致.取名"重庆",满足了皇帝的心理需求,彰显了宋人给府命名时选用汉字的极端偏好.
【总页数】7页(P40-46)
【作者】周文德
【作者单位】四川外语学院,重庆4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7
【相关文献】
1.重庆得名详考 [J], 韩意;赵鼎
2.“重庆”得名新考 [J], 唐冶泽
3.历史时期重庆政区地名得名渊源初探 [J], 刘静;蓝勇
4.文化的历史对科学的历史的渗透——五百年重庆得名臆说成为主流观点的反思[J], 蓝勇;陈俊宇
5.重庆小南海滑坡原始地形恢复及滑坡体体积计算 [J], 周鑫;周庆;高帅坡;李晓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庆地名由来:市名与简称
重庆地名由来:市名与简称重庆市名来历宋孝宗于淳熙十六年(西元1189年)2月禅位于宋光宗,光宗为孝宗第三子,封恭王,其封邑就是恭州;按宋代制度,由宗藩入承大统者,其原封邑即称为“潜邸”,例于即位大典中升为府,故同年8月就升“恭州”为“重庆府”。
对于“重庆”名称的由来,现有三种解释:一是因帝王“潜藩”(指皇帝在未继位前的封地)而名。
宋光宗藩封在恭州,是为“一庆”,后又由恭州承嗣皇帝大位,这是“二庆”,故美其名曰“重庆”。
二是因祖(母)父(亲)二人均临光宗登基庆典而名。
宋光宗即位时,其祖母—宪圣慈烈皇后尚在,称“寿圣皇太后”,其父亲孝宗称“太上皇”,二位均临视了光宗的登基庆典,故曰“重庆”。
于是,“恭州”即被命曰“重庆府” 。
三是合取比邻两地的地名为名。
另据明代《蜀中广记·郡县古今通释·重庆府》载:“重庆者,以其介绍、顺二庆之间也”,即因重庆之南为“绍庆府(治今彭水)”,之北为“顺庆府(治今南充市)”,“恭州”介乎其间,故曰“重庆”。
重庆简称的由来重庆简称“巴”或“渝”。
重庆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记载的历史文化名城。
随着历史的变迁,名称多次更改。
南宋以前的行政区划,虽多次变动,但国、郡、州、县皆以“巴”命名,称“巴国”“巴郡”“巴州”“巴县”。
据史书记载,巴国是以外来的东方巴部族集群为主,融合和征服长江、乌江和嘉陵江流域的土著部族构成的巴族人所建,故而以“巴”命地名。
另一说法是因嘉陵江三折入长江的形状,像古篆体字的“巴”字之故。
“巴县”命名始于北周明帝武成三年(公元561年),距今至少在1400多年。
北周闵帝元年改“巴州”为“楚州”。
隋文帝时(公元581年)将“楚州”改为“渝州”。
名因其嘉陵江上游有一大支流“渠江”时称“渝水”,而且习惯以“渝水”称呼“嘉陵江”,于是重庆便简称“渝”。
附:也说重庆地名的由来一座城市取名,大都有一些历史的渊源,或历史文化的寓意,重庆的得名,也不例外。
关于渝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渝字的研究报告一、渝字的诞生“渝”字是中国汉字之一,它的诞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渝”字是出现在商代。
当时,“渝”字是指船的舵。
而到了战国时期,人们又引申出了“渝”字的新意义——用来形容江河水流的汹涌激烈。
自此,“渝”字在古代文献中逐渐多次出现,被广泛应用。
二、渝字在历史上的变迁从小篆到隶书,再到楷书,渝字形态逐渐演变。
在小篆时期,渝字的样子是上凸下凹的“丨”字加上一个“号”字,像一艘船的舵。
在隶书时期,渝字的样子有所变化,三个点组成的“注”字放在了“丨”字的左下角,“丶”字则移到了“号”字位上。
而到了楷书时期,渝字的样子已经成为了今天的样子。
三、渝字的文化内涵渝字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有着深刻的意义。
首先,“渝”指船的舵,意味着人们应该时刻掌舵驾驭自己的人生,不断前进。
其次,“渝”形容江河水流的汹涌激烈,寓意着人们应该在生活中积极奋斗,与岁月搏击,在风雨中前行。
最后,“渝”在文学作品中有着极高的表现力,可以形容人物的心情变化或者是自然界的气象变化。
四、渝字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渝”字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在现代社会中,“渝”字既是重庆市的简称,也是一个网络字眼,代表着分享、交流、传播等意义。
同时,“渝”字还加入了计算机编码系统,成为Unicode编码中的一个汉字。
这更进一步突显了“渝”字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渝字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在未来的发展中,渝字将持续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关于渝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渝字的研究报告
渝字是汉字中的一个特殊字形,其形状独特,类似于“人”字形,但中间多出一横,下面有一点。
关于渝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它源于古代一个叫“渝”的部落,该部落的族人爱称“渝渝”,后来这个字形被创造出来,并且逐渐被广泛使用。
渝字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除了作为地名之外,还可以用于表示渝水、渝州等。
在文学作品中,也常常会用到渝字,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有“渝洛(指成都)城边多丽色,采桑子在其中”。
此外,渝字也常常被用来作为企业、城市的名称,例如重庆市就有“渝中区”、“渝北区”等区域,还有“渝茶”、“渝港”等商标。
这些都说明渝字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的特殊符号。
总体来说,渝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对渝字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 1 -。
重庆各地地名由来
重庆各地地名由来重庆各地地名由来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和文化资源。
重庆是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她依山傍水、两江合抱的特殊地理环境,孕育出了非常有特色的地名文化。
地名多与山川水流等地形地貌相关,如垫江、涪陵、酉阳等,均与水有关;璧山、武隆、巫山等,均与山有关。
这些正是对重庆这座城市山水文化的极好阐释。
接下来将陪你一起挖掘这些名字背后隐藏的故事,深入了解你生活着、眷恋着的这座城。
重庆:千里为重,广大为庆,千里广大,是为重庆!三千多年前,巴人定都江州,即江中之岛。
后称巴郡、楚州,隋朝年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
宋朝时,有皇子封王爵封地在重庆,不久登基为帝,自诩“双重喜庆”,于是命名为重庆。
渝中:渝州之中心重庆简称“渝”,渝中区以位于重庆主城区中部而得名。
1995年由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
江北:长江和嘉陵江之北以位于长江、嘉陵江北岸而得名,1955年由重庆市第二区更名为江北区。
大渡口:长江边的义渡清末年间,巴县有士绅在长江以北设义渡,该渡口为沿江数十渡口之首,大渡口由此而得名。
沙坪坝:长江边的多沙平坝沙坪坝原为嘉陵江边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坝,因坝上多江沙,故曰沙坪坝。
抗战时成为沙磁区主要的文化区。
1955年正式定名为沙坪坝区。
九龙坡:传说中的九龙滩早在明代就有地名九龙滩,抗战时先后建成九龙铺码头、九龙铺机场和九龙铺镇。
1955年由重庆市第四区更名为九龙坡区。
南岸:长江之南岸以位于长江南岸而得名,1955年由重庆市第五区更名为南岸区。
渝北:渝州城北称渝北以位于重庆城区北部得名。
1994年由江北县改设渝北区。
北碚:伸入江中的巨石北碚濒临嘉陵江,有巨石伸入江中,古人称此现象为“碚”,又因在渝州之北,故称北碚。
巴南:原巴县长江以南部分1995年,重庆调整原巴县长江以南乡镇及九龙坡区部分街镇共同组成新的巴南区,以其主要辖地为原巴县长江以南部分而得名。
万州:“万川毕汇”、“万商毕集”万州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最早出现于唐朝初年,1998年由万县区更名为万州区。
重庆的简称
重庆的简称
重庆简称“渝”,这跟重庆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因为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是古时巴郡、渝州一带。
秦灭古代巴国设巴郡,汉代改为“巴州”,从隋朝开始更名为“渝州”,后沿用时间最长,所以重庆简称“渝”。
重庆位于嘉陵江沿岸,而嘉陵江古时也被叫做“渝水”,李白还有诗歌写到“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也就是指的今天的重庆;《合川县志》中记载“定嘉渠口以下为渝水,重庆古称渝州,今简称渝,即由此得名”都可以看出,重庆简称渝和他的历史发展沿革与自身所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重庆简称渝,但是“巴”和“渝”通常一起出现代表着重庆,例如重庆是巴渝文化的发源地,而此时“渝”还排在“巴”后面,这足以表现出巴渝文化的神秘与奥妙。
重庆名字的幽默解释
重庆名字的幽默解释
重庆简称「渝」,从前叫「渝州」。
宋徽宗时,有人跟他说,重庆的主政官想谋反。
他说,那还得了,我看看怎么回事。
原来,是名字出了问题——宋徽宗也玩谐音梗:渝州的「渝」和「逾」同音,「逾」是逾越、叛逆、造反的意思。
得改名。
所以,他把「渝州」改成了「恭州」,恭顺的「恭」的意思,他希望重庆是很恭顺的,所以就改成了恭州。
有没有用呢?不知道。
宋徽宗最终把自己的国家也给弄丢了。
南宋时,宋光宗登基,恭州又得改名:他在登基前的封号是「恭王」,现在恭王当了皇帝,恭州得避皇帝的讳。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个喜庆的名字:重庆。
现在,我们聊重庆的名字由来时,通常会说是「双重喜庆」的意思:宋光宗被封为恭王,然后又即皇帝位,这是「双重喜庆」啊。
可是这两件事中间隔了27 年,说是「双重喜庆」稍微有点勉强吧。
我们再去翻翻《宋史》,看看重庆到底是怎么来的。
宋光宗的皇位,是他老爸非常主动地禅让给他的。
他老爸禅让之后搬去住了另外一个宫殿——重华宫。
宋朝的很多笔记都用「重华」来指代他老爸。
他老爸在重华宫下了一道诏书,传位给宋光宗。
对于宋光宗来说,这道诏书就是来自重华宫的喜庆事儿。
所以,「来自重华宫的喜庆事儿」是不是可以简称为「重庆」?
当然,怎么解释不重要。
我们还是更喜欢「双重喜庆」的美好寓
意。
重庆,就是双重喜庆,就是倍儿高兴。
重庆以前叫什么
重庆以前叫什么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
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
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
公元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
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扩展资料: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
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张仪带兵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
后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
三国时期,蜀汉李严在江州筑大城,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
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辖地。
宋代时,属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升恭州为重庆府。
至此,重庆得名已有八百余年。
宋朝末期,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先后攻陷阆中、德阳、资中、遂宁等多个四川重镇。
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夏,四川成都已危在旦夕,10月,蒙军为堵截从重庆救援四川成都的援军,在重庆合川打响钓鱼城之战。
在战斗中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被流弹击中身亡,此后欧亚各战场蒙古众王回师争夺汗位,使得宋王朝延续20年,甚至改变了欧亚战场的格局。
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蒙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
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05 ) 0 0 2
摘要 :巴渝 ” “ 在古代文献 中最初写作“ 巴俞 ”指“ , 巴渝舞 ” 巴人” “ “ 或 俞人 ”后来 演变为地域名 “ , 巴渝 ” 。根据历 史典籍进行考证 ,巴” “ 之初义应为蛇 ,巴为苴 ‘ “ 巴为鱼” 巴为江水 曲折之形 ” “ 诸说或于理不通 , 或失之穿凿 。重庆
仇 , 蜀王 怒 , 故 伐苴侯 。 苴侯 奔 巴 , 求救于秦 。 谓 苴是 ” 巴者据此 说 :既然 蜀 王 之弟 称 为 巴侯 , “ 自然 蜀 王本
人 也 应该 是 巴族 。”2 华 阳 国志 》 [, ]《 之说 并不 能证 明
苴 侯便是 巴国人 ,仅反 映 出苴侯 与 巴国有较 为友好
di 03 6  ̄i n10 - 3 22 1 .40 3 o: .9 9 .s .0 8 6 8 .0 2 .1 1 s 0
“ 巴渝 " 初义新探
一
兼论重庆简称“ ” 渝 的由来
庞 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万仪 张
( 重庆 广播 电视 大学 1 旅游 与文 化学 院 ; . 媒艺 术学 院 , . 2传 重庆
一
、
“ 之初义 巴”
东 汉许 慎 《 说文 解 字》 释说 : 巴 ( )蠢 也 。或 日 解 “ ,
食 象 它 ( : [ 即 蛇 的 本 字 ) 象 形 。”后 代 对 按 它 它] ,
从历 史上 看 , 为地 域范 畴 的“ 作 巴渝 ” 最初 写作 ,
“ 巴俞 ” 。考之 古 代文 献 , 巴俞 ” 不 同 于“ “ 既 巴蜀 ” 之
《 内经》 ‘ 卷 之 国有 黑蛇 , 首 , 象 。 ’ :即 海 :朱 青 食 注 ‘
巴蛇也 ’ …《 内经》 ‘ … 海 :西南 有 巴国 。 ’ :今 三 巴 注 ‘
周 代 以前 的“ , 巴”是指 一部 落或族 属之 名 , 与蛇
关 系密 切 。《 阳国志 》 华 称周初 诸侯 分封 , 以其宗 姬 “
6 3
庭 。” 朝高 诱 注 :修 蛇 , 汉 “ 大蛇 , 象 三 年而 出其 骨 吞 之类。” 南朝 庾 仲雍 《 源 记》 江 记载 : 羿屠 巴蛇 于洞 “ 庭 , 骨若 陵 , 巴陵也 。 ” 白有诗 日 : 修 蛇横 洞 其 日 李 “
庭 ,吞象 临江 岛 。积 骨 成 巴 陵 。遗言 闻楚 老 . -’ … . I
我 国历 史地 理 学者 方 国瑜在 《 国西 南 历史 地 中
理考释・ 弁言 》 中认 为 : 历史 上 的地 名 , 历 史 活动 “ 是
的 空间符 号 , 离开历 史则 地名 没有 意义 , 不从历 史 活 动 来考 释地名 , 则未 必能 准确 。”1 [因此 , ] 从历史 地理 学 视 角探 讨 “ 巴渝 ” 初 义及 流 变 , 有助 于推 动重 之 将 庆 地方史 和 重庆地 名文 化研究 。
(荆 州贼平 , 《 临洞 庭 言怀 作 》 。中唐 元 稹有 《 ) 巴蛇》
诗 , 代《 宋 太平 广 记》 等典 籍 也有 类 似记 载 。这 些 文 献 的记 载都反 映 出远 古 巴人与 蛇有 密切关 系 。 《 山海 经 ・ 荒北 经》 :西 南 有 巴 国 。大嗥 生 大 日 “ 成 鸟 , 鸟生乘 厘 , 厘生 后照 。 咸 乘 后照是 始 为 巴人 。 ” 通 常认 为大 嗥 即太 吴 , 传说 中人 首 蛇 身并 创 造 了 即
类 的政 治 实体 邦 国或 郡 治 , 也异 于 后 世泛 指 的 地域
概念 , 而是指 “ 巴渝 舞 ” 巴人 ”俞 人 ” “ 或“ “ , 巴俞 ” 词 一
晚 于“ 巴蜀 ” 出现 。
关 于 “ 的初 义 与 巴人 的起 源 , 者们 众 说 纷 巴” 学
纭 、 衷一是 , 莫 以下 分别 辨析 之 。
“ 的解 释多 沿袭 此说 。清代 段玉裁 《 文解 字注 》 巴” 说 引 “ 山海 经》 : 巴蛇食象 ’ 三岁而 出其 骨” 其本 《 日 ‘ , 证 义 。朱骏 声《 文通 训定 声》 巴” : 《 内南经 》 说 释“ 云 “ 海
‘ 巴蛇食象 , 岁而 出其骨 。’ ‘ 三 注 说者 云长千 寻 。’ 又
第2 4卷 第 4期 2 2年 8 月 01
重 庆 广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J u n l fC o g i g Ra i o r a h n q n d o& T n v r i o V U ie st y
Vo .4 N0. 1 2 4 Au .0 g2 1 2
是 。 ” ‘ ” 明朱 骏声认 同其说法 。 “注 表
《 南子 ・ 淮 本经 篇》 记载 :尧乃 使羿 断修 蛇于 洞 “
收 稿 日期 :01 — 6 0 2 2 0— 8
基 金项 目: 重庆 市社会 科 学规 划基金 项 目(0 9 7 ) 20 14 。
作者简 介 : 国栋 (9 3 ) 男, 庞 1 5 一 , 重庆 市人 , 重庆广 播 电视 大 学讲 师 , 主要 从 事地域 文化及 中 国古代史研 究 。
在 隋初 时得名渝州缘于俞水 , 而俞水本是 渠江之旧称 , 陵江无关 。 与嘉 古代 渠江因俞人而得名俞水 , 后来又写作渝
水。 而古代被称为西汉水的嘉陵江并 非渝水 。
关键 词 : 巴渝 ; 渝水 ; 渝州 ; 陵江 ; 嘉 重庆
中图分类号 :2 k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8 6 8 (0 2 0 — 0 3 0 1 0 — 3 2 2 1 )4 0 6 — 5 封于 巴 , 爵之 以子 ” 始 有作 为诸侯 国的 巴国存在 ; , 战 国 中期 ( 元前 3 6年 ) 巴 国与蜀 国为秦所 灭 。 公 1 , 关 于 “ 之 初义 . 巴” 学界 大致 有 以下几种 观点 : 巴 蛇 之说 、 巴苴 之说 、 鳖 巴人 之说 、 鱼 巴为江 水 曲折 之 形说 等 . 中以巴为 蛇之说 较 可靠 。 其 历史 上 有许 多 关 于远 古 时期 巴族 的神 话 传 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