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版】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的主题是“家乡新变化”。
针对学生的生活环境,以“身边的事、身边的人”为教材内容,通过鼓励学生切身感受家乡变化,增强学生的感念,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变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语言目标•能听懂老师讲述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句子,并进行理解•能正确使用“发生”、“改变”等词汇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能进行口语交流,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变革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感•通过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人经验和感受的启发和引导,从而培养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3. 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法治概念•掌握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如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家乡的变化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静心领悟故事内容,理解家乡发生的新变化•学生能正确运用“发生”、“改变”等词汇来描述自己家乡的变化2. 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家乡的变化•学生能够展现自己对家乡变革的感性认识四、教学策略•通过互动展示、自由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授课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以讲解、呈现多元化的形式呈现所引导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气质五、教学内容1. 导入环节•利用教师展示授课时韩寒的访谈,并让学生谈论家乡的变化•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的家乡,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2. 情境设计•展示一组自己的老家、家乡建筑、物产等照片,以引导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展示照片引导,让学生找出自己家乡的变化,比如建筑的变化、工业医疗都市的发展等方面3. 具体实践•以学生所在城市为例讲解当地的某个法规,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讨论这个法规将会对家乡的未来带来哪些好处和影响4. 总结整理•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并让整个班级对其感受以及分析进行讨论六、教学评估1. 形成性评估•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并通过口语交流进行对话式的互动作业2. 总评及反馈•通过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或者小型课程作业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教材讲解内容的掌握程度•结合学习情况和考核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掌握所学课程内容。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单元《家乡新变化》部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乡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地调查: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实地调查。调查家乡的变化,了解背后的原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特色等。家乡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详细解释概念)。了解家乡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关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家乡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同时,我也将继续关注家乡的变化,将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入课堂,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
5.学习参与家乡建设、保护家乡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6.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调查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变化,增强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地调查和小组讨论,发现家乡的变化及其原因;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四单元《家乡新变化》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家乡新变化》为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图片、故事、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乡的变化,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图片、故事等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和感受。
3.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和记录家乡的变化,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图片。
2.故事:收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
3.讨论话题:制定一些与家乡变化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交通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家乡有哪些变化?”让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家乡变化的感人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
故事结束后,提问学生:“故事中讲述了家乡哪些变化?你们觉得这些变化对家乡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家乡的变化。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家乡新变化》的第一课时。
本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使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发展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情景对话和实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自己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认识不够全面。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初步建立,但还需要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逐渐发展,可以通过观察、讨论、表达等方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对话和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变化。
2.观察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2.图片: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图片。
3.视频:家乡变化的短视频。
4.课件:对本课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短视频展示家乡的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图片和课件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家乡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16家乡新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5.论述题:请论述家乡新变化的原因,以及这些变化对家乡未来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设置一些展示区,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
5.学习任务单:设计一份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任务单可以包括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过去和现在,通过对比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
6.小组讨论指南:准备一份小组讨论指南,帮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有目的地进行交流和合作。指南可以包括一些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答案:例1:家乡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变化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例2:家乡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变化对家乡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激励机制:在评价学生作业时,我会采取激励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我也会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内容逻辑关系
家乡是出生地或长期居住地,承载着我们的成长记忆和情感依托。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文特色等方面,有助于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家乡认同感。
7.反思与总结表格:设计一份反思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情怀。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可能关注不多。
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的图片和实物更容易产生兴趣。
此外,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愿意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关于家乡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意识。
3.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建设等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教学卡片和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介绍家乡的变化。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总结家乡的变化,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内化所学知识,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与发展,了解家乡的重要性。
2)能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及其与家乡的联系。
3)能够理解在家乡生活时需要遵守的规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人民的感情。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2)拓展学生的国家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二、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乡变化的视频,让学生们先了解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重点(10分钟)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描述家乡变化,让学生们能够列举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地区的新发展。
3.学习任务(15分钟)以小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然后回答如下问题:1)你所了解的家乡有哪些变化和发展?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家乡?3)我们要如何为家乡做贡献?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全班讨论交流。
4.学习扩展(15分钟)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与发展家乡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了解到,知识是我们了解世界的基础,而发展家乡是我们的责任。
带领学生发现家乡问题并解决家乡问题,例如发现乱扔垃圾、交通拥堵等问题。
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活动设计(15分钟)请学生们在课后,到家乡的周围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家乡存在的问题并且记录下来。
包括乱扔垃圾、道路不平等等。
这个活动需要进行一周以上的实地考察。
6.教学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并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掌握关于家乡新变化的基本情况,感受科技的带来的变化。
体会家乡的自然风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的爱家、爱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生活环境,维护自己的家乡干净、整洁、美丽的意识。
(3) 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对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体会新的科技、新的设施和新的变化。
2.难点: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变化对家乡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2. 设备:幻灯片、绿植、图片、音像资料。
3. 学生资源:一些相应的小品文字资料。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
2. 引导发现法。
3. 组织合作学习法。
4. 讨论法。
5. 课堂演讲法五、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10分钟)通过PPT呈现家乡的照片,并以感叹为开端,穿插家乡的相关地理、历史文化知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了解家乡的情况(10分钟)分组活动:每组一小块卡纸,让学生们逐个说出自己所说的让家乡变化的事情,然后贴在学校的大海报上,集中到班里共同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个人对于家乡变化的感受。
3. 了解新变化(15分钟)通过幻灯片介绍,把家乡的变化分成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以便学生对不同方面的变化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提高学生观察和归纳的技能,并引导学生在这些变化中找到不同的主题和相应的价值观。
4. 经典名言的背诵(10分钟)通过电子课件播放有关家乡变化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在背诵中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并启发学生爱家、爱乡的情感。
5. 简单事件剖析活动(15分钟)以智慧大闸蟹为例子,从技术、环境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家乡的景色中抓住变化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方面承担的角色。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家乡新变化》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内容紧紧围绕着家乡的变化展开,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国情怀。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他们对家乡的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对本节课的内容感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家乡的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历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学生能够发现家乡的变化,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激发爱家乡、爱国情怀,树立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说出家乡的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历程。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发现家乡的变化,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家乡的变化;对比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家乡的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家乡的变化,对比过去和现在,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变化。
3.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家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实例分析:通过观看视频或展示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加深学生的认识。
5.情感升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激发爱家乡、爱国情怀。
《家乡新变化》的教案设计
《家乡新变化》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家乡的概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家乡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家乡的历史文化3. 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活动:1. 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进行小组分享。
2. 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情况。
3.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气候特点2. 家乡的地形地貌3. 家乡的植被资源1. 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小组分享。
2. 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第三章:家乡的人文景观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人文景观特点,包括古建筑、文化遗址、名胜古迹等。
2.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古建筑2. 家乡的文化遗址3. 家乡的名胜古迹教学活动:1. 让学生参观和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进行小组分享。
2. 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
3.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人文景观的认识和感受。
第四章:家乡的经济建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经济建设情况,包括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民生改善等。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 家乡的产业发展2. 家乡的重点项目3. 家乡的民生改善教学活动:1. 让学生调查和了解家乡的经济建设情况,进行小组分享。
2. 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经济建设。
3.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经济建设的认识和感受。
第五章:家乡的社会事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社会事业情况,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家乡新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关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家乡新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启发学生关注社会变化,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奉献精神。
二、教学内容《家乡新变化》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
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家乡照片、家乡地图、家乡发展的相关资料。
2.白板、黑板、粉笔/白板笔。
3.学生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照片和家乡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多少?家乡有什么变化?”2. 学习新课•第一步: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认识。
教师设计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家乡的发展变化,并向全班汇报。
•第二步:通过多媒体展示家乡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改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三步:教师讲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发展的想法和建议。
3. 拓展延伸教师通过课外视频、故事等形式,提供更多关于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资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心。
4.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家乡对每个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调查家乡的发展变化,并写一篇小短文描述家乡的变化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心与热爱。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3.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沟通。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家乡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家乡变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家乡变化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家乡的自然环境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如山川、河流、气候等,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家乡的发展。
(2)家乡的人文环境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人文环境,如民俗风情、历史遗迹、文化传承等,以及这些人文因素如何塑造家乡的特色。
(3)家乡的经济建设变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建设,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等,以及这些经济建设成果如何改变家乡的面貌。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白板或黑板
-教学挂图或海报
-纸张和书写工具
-学生分组合作的桌椅
课程平台: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材
-教学PPT或PDF教材资料
信息化资源:
-互联网上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注意版权问题)
-地图或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背景本教案适用于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的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的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家乡的观察、感受和思考,领略家乡的新变化,培养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目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内容1.家乡的新变化2.对家乡的感受和思考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新变化,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让他们思考和观察家乡的变化。
教学方法1.图片、视频展示法。
2.联想法。
3.问题导向法。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家乡,引入本课学习内容;2.让学生看一组图片,了解家乡的新变化;3.听一段旁白关于家乡新变化的介绍。
步骤二:学习(20分钟)1.展示家乡新变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聆听旁白,并观察图片;2.让学生描述图片和感受,初步认识家乡变化。
步骤三: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对家乡新变化进行联想,思考家乡为什么发生变化;2.让学生以问题形式思考:家乡变化后带来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如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步骤四:巩固(15分钟)1.让学生写一篇《我爱家乡》的小短文,回顾学习的内容;2.调查家长同学对家乡的看法和态度。
步骤五:归纳(5分钟)1.总结和归纳家乡的新变化;2.引导学生再次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注意事项1.教学时要按照学生认知的顺序展开,以简单和易于理解为标准;2.虚实结合,用目睹和感触的方式激发情感体验;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悦地学习。
4.课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我家乡的变化》,练习写作和思考的能力。
总结本课教育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并培养强烈的家乡责任心和自我进步的意识。
通过现实生活的案例和教学方式的应用,激发小学生对家乡热爱的情感,让学生从小就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为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展示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变化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自己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家乡的变化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家乡的一些变化,如新建筑、新道路等,但可能没有系统的认识和思考。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变化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建设家乡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变化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2.难点: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表达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表达。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2.教学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变化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表达对家乡变化的感受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难点: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一)教学材料《家乡新变化》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你们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变化?变化有哪些?”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
2.讲故事(10分钟)请学生仔细阅读《家乡新变化》故事内容,并进行讲解。
3.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家乡的变化,并探讨发生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思考问题(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回答以下问题:•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和文化?5.表演(20分钟)请学生组织表演,展示在生活中怎么样保护环境和文化。
6.总结(5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活动观察学生的表现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2.设计一张测验来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生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2.分组讨论和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交流;3.表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保护环境和文化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和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4.在评估和反思中发现,个别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问题上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故事,展示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情。
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此外,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也需要在本课中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讲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置身于家乡变化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讲述教学法: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究教材,了解家乡的变化,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
2.学生准备:观察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变化,准备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6家乡新变化》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16家乡新变化》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6家乡新变化》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社会的情感。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家乡的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
教材还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家乡的变化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视野。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听讲解、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感受和理解家乡的变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来理解和表达家乡的变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变化。
2.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
3.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变化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16家乡新变化》2.图片:展示家乡变化的图片3.实践活动材料:如地图、图片等4.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乡的情况,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家乡的变化、讨论家乡的变化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家乡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 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
部编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6 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6课《家乡新变化》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引出家乡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家乡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活、建筑的变化等,通过图片、文字、活动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一定的了解和情感。
但是,对于家乡的变化,他们可能没有系统的认识,需要通过教材和教师的引导,来全面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变化。
此外,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活、建筑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变化。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家乡变化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家乡的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培养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3.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活、建筑等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2.课件:家乡变化的图片、视频等。
3.学具:画笔、纸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风景、人们的生活、建筑等方面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们观察和思考家乡的变化,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家乡的变化,包括自然环境、人们的生活、建筑等方面的变化。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说出家乡的变化。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6《家乡新变化》教学设计-精编
《家乡新变化》◆ 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
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 课前准备◆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 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学生:(略)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 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学生:(略)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的交通”。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学生:(略)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
(过渡)讲授新课一、我家门前新事多活动一:社会调查交流(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学生:(略)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新变化》
本课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的第一课。
教材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另一方面通过图文展示家乡的传统特色是不变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及技巧,激发学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家乡的变化,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为家乡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自豪,激发学生产生为家乡做贡献的愿望。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关教学重点、难点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关于家乡变化方面的资料;
2、教师帮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方案,让学生根据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确定,选择近些年来当地发展变化显著的方面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记录下来。
导入新课
(给同学们展示图片“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
)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吗?
学生:(略)
老师:这两幅图片展示的是“石家庄旧貌”和“50年代华北药厂外景”,大家是不是有点不相信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再欣赏几幅今日石家庄城市的新貌图片。
(让大家欣赏图片“石家庄城市新貌”、“石家庄夜景”和“石家庄的交通”。
)
老师:大家是不是感觉石家庄的变化很大呀?
学生:(略)
老师:石家庄在变,我们的家乡也在变,课前我们大家对当地某些显著变化做了社会调查,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都调查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呢?我们大家下面分小组进行一下交流。
(过渡)
讲授新课
一、我家门前新事多
活动一:社会调查交流
(同学们分组对社会调查进行交流。
)
老师:同学们,大家刚才交流了一下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情况,大家都是怎样调查的呢?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有的向爸爸妈妈等长辈询问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调查来的,有的同学通过走访一些村委会等机构得来了等等,看来同学们的调查方式还挺多的。
大家都调查了哪些方面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调查的还挺广泛,涉及了住房、生活环境、精神面貌、菜市场、衣着、家庭经济收入、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变化,那大家对自己调查的结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学生:(略)
老师: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关心我们家乡的变化吧!(过渡)
活动二:制作“家乡变化”剪贴报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六十二页,认真看一看图中都展示我们家乡哪些方面的变化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我们的家乡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城市街道改头换面;休闲锻炼人人爱;郊区荒地旧貌换新颜;祭祖方式现代化、环保化……下面我们大家可以把你们在调查中搜集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家乡变化”剪贴报展示给大家。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今日河北”、“城市发展”、“感受市场变化”、“农村的变化发展”、“农村发展”。
)
老师:通过同学们展示搜集的图片、资料和我们刚才欣赏的视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家乡正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为我们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大家说对吗?
学生:(略)
(最后,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并让同学们跟着唱。
)
二、家乡特色代代传
活动三:家乡探宝
老师:家乡变化真大啊?那家乡有没有什么一直没变呢?我们一起找找吧!
学生:分小队汇报“家乡探宝”活动成果。
示例:
1、家乡的文化艺术
庐剧:庐剧原名“倒七戏”,又称“小刀戏”,为安徽省著名地方剧种,它是以大别山和淮河一带的山歌、民歌、门歌、花鼓灯等民间歌舞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因其创作、演出活动中心在皖中一带,古属庐州管辖,故称“庐剧”。
2、家乡的风味小吃
四大名点:麻饼形如月饼,表面金黄,香气袭人。
烘糕用的是比较厚一点的方片糕,经过烘烤,外面焦黄,入口松脆绵甜。
而寸金糖是类似于小棒子一般的小吃,其特点在于入口香脆,里面的面糖极其甜蜜;寸金还含有“珍惜时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意义。
白切是用糖稀与白芝麻混合,搅拌均匀了,入锅烘炒到将要熟透,出锅用快刀切割成很薄的两寸见方的薄片。
白切入口甜香,又有芝麻的香味。
3、家乡的传统工艺
羽毛扇:羽毛扇是合肥传统手工艺品,与杭州折扇、苏州团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扇,而合肥羽毛扇又以三河镇的制作工艺最好。
三河羽毛扇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羽毛扇了。
那时的三河四面环湖,是一个岛屿,人们以捕鱼为生,同时还养殖鹅、鸭等作为副业。
后来,人们将成熟的鹅毛拔下来,晒在沙滩上,发现鹅毛会随风自然飘起来。
”自此,人们就想到将轻柔的鹅毛扎起来,用来扇风纳凉。
小结:这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要代代相传。
三、我的家乡会更好
活动四:展望家乡的未来
1、你能大胆设想一下家乡的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子吗?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想一想,想好后在组内说一说。
2、学生畅谈明天的家乡。
如:家乡的房子会变得更加美丽,家乡的道路会更加宽阔,家乡的设施会更加完善,等等。
3、从你们的描述中,我能感觉到未来家乡的美好,如果能把她画下来,就更好了。
你能把她画下来吗?(学生画未来的家乡)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家乡的变化,我们生在家乡,长在家乡,即便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但我们的心永远停留在这一方故土上,让我们一起为家乡美好的明天努力!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