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教案
经济法教案第八章 企业破产法
第八章企业破产法教学要求1.掌握破产的概念、原因,破产法的概念和特征;明确破产法的适用范围;2.了解破产债权人的权利;掌握债务人财产的法律规定;3.掌握破产案件的受理和管辖,破产程序以及重整程序。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破产法概述一、破产的概念和特征(一)破产的概念对于破产的概念,从法律的视角出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破产专指破产清算制度,而广义的破产除包括破产清算制度之外,还包括各种以避免债务人破产为主要目的的和解、重整法律制度。
(二)破产的特征①破产是债权实现的一种特殊形式;②破产是在特定情况下运用的一种偿债程序;③破产的目的是公平地清偿所欠债权人的债务;④破产是在人民法院的监督和指挥下完成的债务清偿程序;⑤破产程序具有强制性。
二、破产法的概念和特征(一)破产法的概念破产法,是指调整破产债权人、债务人、人民法院、清算组以及其他破产参加人相互之间在破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破产法的特征(1)破产法的调整范围一般仅限于债务人已经丧失清偿能力的特殊情况。
(2)破产法是集实体与程序于一体的综合性法律。
(3)破产法的基本制度主要源于民事债权和民事诉讼与执行制度,并根据破产程序的特点、原则加以变更,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予以必要的扩张或限制,同时兼顾对社会利益的维护。
三、破产原因破产原因,也称破产界限,是指认定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当事人得以提出破产申请,人民法院据以启动破产程序的法律事实,即引起破产程序发生的原因。
关于企业法人的破产原因,《企业破产法》针对不同申请人、不同情形规定了以下内容: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②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③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该项破产原因仅适用于提起重整申请)。
四、破产法的适用范围(一)破产法的主体适用范围破产法的主体适用范围分为直接适用范围与参照适用范围。
(二)破产法的地域适用范围破产法在立法国的司法管辖领域内适用,这是各国法律普遍采用的原则。
《管理学》课件配套教案-第八章-组织文化
《管理学》配套课件教案XX 编XX年XX月第八章组织文化一、教学目的组织的良好运行和发展,得益于组织文化的协调和凝聚作用。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组织文化在推进组织健康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27-29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理解影响组织文化的不同因素。
2.理解组织文化的构成。
3.选择价值观是塑造良好组织文化的首要任务。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介绍了组织文化概述。
组织文化指的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组织特征的文化现象,是组织中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组织文化具有独特性、长期性、可塑性、精神性、系统性、相对稳定性和融合性。
第二节介绍了组织文化的构成与功能。
组织文化作为一种自组织系统具有多种特定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和约束功能、辐射功能、调适功能。
组织文化的反功能对组织有害无益,所以不能忽视其潜在的负效应:变革的障碍、多样化的障碍、并购的障碍。
第三节介绍了组织文化塑造。
在选择并确立了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模式后,应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强化灌输,使得到基本认可的方案真正深入人心。
成熟的组织价值观和组织文化模式需要经过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和精练定格方能形成。
2.基本概念组织文化,权力型文化,使命型文化,官僚型文化,民族文化,制度文化;导向功能,辐射功能,调适功能,组织文化反功能;文化塑造,精炼定格。
3.基本理论(1)按组织文化的内在特征分类,文化可分为学院型组织文化、俱乐部型组织文化、棒球队型组织文化和堡垒型组织文化。
(2)依据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力,将组织文化分为强力型组织文化,策略合理型组织文化和灵活适应型组织文化。
(3)按文化、战略与环境的配置分类,组织文化可分为适应型组织文化、使命型组织文化、小团体型组织文化和官僚制型组织文化。
(4)制度层的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中间层次,组织的物质层文化和组织的精神层文化通过制度层的组织文化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八章硝酸教案三
第八章硝酸教案三高三《氮族元素》复习教案(三)【教学内容】硝酸【教学目标】1.硝酸的物理性质。
2.并能灵活运用硝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讲解】一、物理性质纯净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
因为它的晶体为分子晶体,所以它的熔沸点较低。
因为硝酸分子为强极性分子,所以它能以任意比溶于水。
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
98%以上的浓硝酸叫“发烟硝酸”。
浓硝酸为挥发性酸,打开瓶盖露置于空气中,瓶口上方观察到白雾。
二、化学性质硝酸溶于水发生完全电离:HNO3=H++NO3-,常用浓硝酸中,硝酸也是以离子形成存在于水溶液中,因此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硝酸是一种强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有它本身的特性。
1.的不稳定性4e4HNO3 △2H­2O+4NO2↑+O­2↑或光照硝酸的浓度越大越易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光越强分解越快。
为了防止硝酸的分解,必须把它盛在棕色瓶里密封贮放在黑暗而且温度低的地方。
常用浓硝酸略带黄色,是因为少部分硝酸分解而产生的NO2气体溶解在硝酸中的缘故。
如果将浓硝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再溶于水时,该混合气可被水完全吸收,无残留气体。
这是因为收集到的气体中=4:1溶于水时,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恰好均被完全吸收。
2.的氧化性硝酸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不论稀硝酸还是浓硝酸都有氧化性。
硝酸越浓氧化性越强。
同浓度的硝酸温度越高氧化性越强。
硝酸能氧化除Pt、Au之外的绝大多数金属,还能氧化许多非金属(如碳、硫、磷),及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H2S、Na2SO3、SO2、HBr、HI、Fe2+、Sn2+,松节油、锯未等)。
如:铜、汞、银等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剧烈反应,一般认为生成硝酸盐和二氧化氮而与稀硝酸反应通常需加热,产生金属硝酸盐和一氧化氮,在反应中硝酸均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 ……………………①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②上述两反应均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Cu+4H++2NO3-=Cu2++2NO2↑+2H2O3 Cu+4H++2NO3-=2Cu3++2NO↑+4H2O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以还原产物的价态来判断硝酸氧化性的强弱,必须肯定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氧化性。
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单元教案
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8.1认识不等式1.能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不等式,理解不等式的意义,会根据给定条件列不等式.2.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3.理解不等式的解的意义,能举出一个不等式的几个解并且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某个不等式的解.重点理解并会用不等式表达数学量之间的关系,知道不等式的解的意义.难点不等号的准确应用;不等式的解.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问题: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每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27张票时,爱动脑筋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是“浪费”吗?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同学们的探索过程如下:买27张票,付款:5×27=135(元);买30张票,付款:4×30=120(元).显然 120<135.这就是说,买30张票比买27张票付款要少,表面上看是“浪费”了3张票,而实际上节省了.思考:(1)我们只用120元就买了30张票,买30张票,我们不仅省钱,而且多买了票,那么剩下的3张票如何处理呢?(2)买30张票比买27张票付的款还要少,这是不是说任何情况下都是多买票反而花钱少?(3)至少要有多少人去参观,多买票反而合算呢?能否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设有x人要进世纪公园,如果x≥30,显然按实际人数买票,每张票只要付4元.如果x<30,那么:按实际人数买票x张,要付款5x(元),买30张票,要付款4×30=120(元),如果买30张票合算,那么应有120<5x.现在的问题就是:x取哪些数值时,上式成立?前面已经算过,当x=27时,上式成立.让我们再取一些值试一试,将结果填入课本P51页的表格中.由上表可见,当x=________时,不等式120<5x成立.也就是说,少于30人时,至少要有________人进公园时,买30张票反而合算.像上面出现的120<135,x<30,120<5x那样用不等号“<”或“>”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不等式120<5x中含有未知数x.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例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不等式.(1)4<5;(2)x2+1>0;(3)x<2x-5;(4)x=2x+3;(5)3a2+a;(6)a2+2a≥4a-2.分析:根据不等式的定义对各小题进行逐一判断即可.解:(1)4<5是不等式;(2)x2+1>0是不等式;(3)x<2x-5是不等式;(4)x=2x+3是方程;(5)3a2+a是代数式;(6)a2+2a≥4a-2是不等式.故(1),(2),(3),(6)是不等式.点评:熟知用不等号连结的式子叫不等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例2】 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下列关系: (1)x 的13与x 的2倍的和是非正数; (2)一枚炮弹的杀伤半径不小于300米;(3)三件上衣与四条长裤的总价钱不高于268元;(4)明天下雨的可能性不小于70%;(5)小明的身体不比小刚轻.分析:(1)非正数用“≤0”表示;(2),(4)不小于就是大于等于,用“≥”来表示;(3)不高于就是等于或低于,用“≤”表示;(5)不比小刚轻,就是与小刚一样重或者比小刚重.用“≥”表示. 解:(1)13x +2x≤0; (2)设炮弹的杀伤半径为r ,则应有r≥300;(3)设每件上衣为a 元,每条长裤是b 元,应有3a +4b≤268;(4)用P 表示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则有P≥70%;(5)设小明的体重为a 千克,小刚的体重为b 千克,则应有a≥b. 点评:一般地,用不等号表示不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解答此类题关键是要识别常见不等号:>,<,≤,≥,≠.三、巩固练习1.给出下面5个式子:①3>0;②4x+3y≠0;③x=3;④x-1;⑤x+2≤3,其中不等式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2.学校组织同学们春游,租用45座和30座两种型号的客车,若租用45座客车x 辆,租用30座客车y 辆,则不等式“45x +30y≥500”表示的实际意义是( )A .两种客车总的载客量不少于500人B .两种客车总的载客量不超过500人C .两种客车总的载客量不足500人D .两种客车总的载客量恰好等于500人3.x 与y 的平方和一定是非负数,用不等式表示为________.4.下列各数:0,-3,3,4,-0.5,-20 ,-0.4中,________是方程x +3=0的解;________是不等式x +3>0的解;________是不等式2x +3<x 的解.5.用不等式表示. (1)x 的23与5的差小于1; (2)x 与6的和大于9;(3)8与y 的2倍的和是正数;(4)a 的3倍与7的差是负数; (5)x 的3倍大于或等于1;(6)x 与5的和不小于0.四、小结与作业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取得了哪些经验教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请教?作业1.教材第52页“习题8.1”中第1,2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本节教学过程中,始终通过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合作交流,关注学生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吸取正确的见解;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学习习惯、个性品质、情感态度等. 通过游戏、分组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团队精神.通过例题和闯关游戏,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通过不同层次的变式题,评价各层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习信心.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回答是否正确、全面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时刻注意激发学习内驱力,确保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总之,本节教学既贴近生活,又超越生活,既努力从生活中来,又努力到生活中去,实现了:生活世界、数学世界、教学世界的融会贯通!8.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8.2.1 不等式的解集1.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以及什么是解不等式.2.使学生能够借助数轴将不等式的解集直观地表示出来,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重点1.认识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2.将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难点不等式的解集的概念.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问题1:已知有理数m,n的位置在数轴上如图所示,用不等号填空.(1)n-m______0;(2)m+n______0;(3)m-n______0; (4)n+1______0;(5)m·n______0; (6)m+1______0.问题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不等式x+2>5的解?哪些不是?-3,-2,-1,0,1.5,3,3.5,5,7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在上面问题2中,我们发现3.5,5,7都是不等式x+2>5的解.由此可以看出,不等式x+2>5有许多个解.进而看出,大于3的每一个数都是不等式x+2>5的解,而不大于3的每一个数都不是不等式x+2>5的解.由此可见,不等式x+2>5的解有无限多个,它们组成一个集合,称为不等式x+2>5的解集.结论: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不等式x+2>5的解集,可以表示成x>3,它也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如图所示.同样,如果某个不等式的解集为x≤-2,也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如图所示.观察讨论:这两条折线所指的方向为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规律吗?数轴上空心的圆点和实心的圆点是什么意义?结论: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可直观地表示出来,但应注意不等号的类型,小于在左边,大于在右边.当不等号为“>”“<”时用空心圆圈,当不等号为“≥”“≤”时用实心圆圈.【例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x<-2;(2)x≥1;分析:(1)在-2处用空心圆点,折线向左即可;(2)在1处用实心圆点,折线向右即可.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点评:熟知实心圆点与空心圆点的区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例2】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4≤x<1的解集,并写出其整数解.分析:根据“>”空心圆点向右画折线,“≥”实心圆点向右画折线,“<”空心圆点向左画折线,“≤”实心圆点向左画折线,可得答案.解: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4≤x<1的解集,如图:整数解为:-4,-3,-2,-1,0.点评: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的方法:“>”空心圆点向右画折线,“≥”实心圆点向右画折线,“<”空心圆点向左画折线,“≤”实心圆点向左画折线.三、巩固练习1.方程3x=6的解有________个,不等式3x<6的解有________个.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x>-4;(2)x≤3.5;(3)-2.5<x≤4.3.请用不等式表示如图的解集.(1)(2)(3)(4)(5)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作业1.教材第61页“习题8.2”中第2,3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本节课属于一节概念课,按照“情境诱导—学生自学—展示归纳—巩固练习”的步骤进行.但从教学中来看,部分学生不会自学,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出类拔萃,一定要在平时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教师要舍得时间,不能急躁.8.2.2不等式的简单变形1.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联系方程的基本变形得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掌握一次不等式的变形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方法.3.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和方程的区别与联系.重点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难点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变形.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复习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在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或________同一个________或________,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基本性质二:在等式的两边都________或________同一个________,等式仍然成立.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基本步骤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是不是步骤类似呢?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主要是对方程进行变形.在研究解不等式时,我们同样应先探究不等式的变形规律.如图,一个倾斜的天平两边分别放有重物,其质量分别为a和b(显然a>b),如果在两边盘内分别加上等量的砝码c,那么盘子仍然像原来那样倾斜(即a+c>b+c).结论:不等式的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a-c>b-c.这就是说,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式的方向不变.思考: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不等号的方向是否也不变呢?试一试:将不等式7>4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比较所得的数的大小,用“<”,“>”或“=”填空:7×3________4×3,7×2________4×2,7×1________4×1,7×0________4×0,7×(-1)________4×(-1),7×(-2)________4×(-2),7×(-3)________4×(-3),……从中你能发现什么?结论:不等式的性质2:如果a>b ,并且c>0,那么ac>bc.不等式的性质3:如果a>b ,并且c<0,那么ac<bc.这就是说,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与解方程一样,解不等式的过程,就是要将不等式变形成x>a 或x<a 的形式.【例1】 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 <a”的形式:(1)4x >3x +5;(2)-2x <17.分析:(1)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两边都减3x ,可得答案;(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除以-2,可得答案. 解:(1)两边都减3x ,得x >5; (2)两边都除以-2,得x >-172. 点评: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不仅要考虑这个数不等于0,而且必须先确定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是负数,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例2】 根据不等式性质解下列不等式.(1)x +3>5; (2)-23x <50; (3)5x +5<3x -2.分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对各不等式进行逐一分析解答即可. 解:(1)根据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减3,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x +3-3>5-3,即x >2; (2)根据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32,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得-23x×(-32)>50×(-32),即x >-75; (3)根据不等式性质1,2,不等式两边同时减去(5+3x),然后除以2,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得(5x +5-5-3x)÷2<(3x -2-5-3x)÷2,即x <-72. 点评:(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三、巩固练习1.已知实数a ,b 满足a +1>b +1,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a >b B .a +2>b +2C .-a <-bD .2a >3b2.若3x >-3y ,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x +y >0B .x -y >0C .x +y <0D .x -y <0 3.如果a <b ,则12-3a________12-3b(用“>”或“<”填空). 4.判断以下各题的结论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若 b -3a <0,则b <3a ;________(2)如果-5x >20,那么x >-4;________(3)若a >b ,则 ac 2>bc 2;________(4)若ac 2>bc 2,则a >b ;________(5)若a >b ,则 a(c 2+1)>b(c 2+1); (6)若a >b >0,则1a <1b .________ 5.指出下列各式成立的条件: (1)由mx <n ,得x >n m ; (2)由a <b ,得m 2a <m 2b ;(3)由a >-2,得a 2≤-2a.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作业1.教材第58页“练习”.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积极探索的科学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学习态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钻研、相互交流和共同协作的科学态度,符合新课标的思想.8.2.3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2.体会解不等式的步骤,体会数学学习中比较和转化的作用.3.用数轴表示解集,启发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难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是什么?2.一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条件是什么?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让同学们观察下列不等式: ①x-7≥2;②3x<2x +1;③13x≤5;④-4x >8.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你能借鉴一元一次方程给它下个定义吗? 结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我们再来解一些一元一次不等式. 【例1】 下列各式:(1)-x≥5;(2)y -3x <0;(3)x π+5<0;(4)x 2+x≠3;(5)3x +3≤3x;(6)x +2<0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哪些? 分析: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判断即可. 解:(1)-x≥5,是;(2)y -3x <0,不是;(3)x π+5<0,是;(4)x 2+x≠3,不是;(5)3x +3≤3x,不是;(6)x +2<0,是.如何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呢?【例2】 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2(5x +3)≤x-3(1-2x); (2)1+x 3>5-x -22. 分析:(1)先去括号,然后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系数为1解不等式;(2)先去分母,然后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系数为1解不等式.解:(1)去括号,得:10x +6≤x-3+6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9,系数化为1,得:x≤-3;表示在数轴上为:(2)去分母,得:6+2x >30-3x +6,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 >30,系数化为1,得:x >6.表示在数轴上为:点评:需要注意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结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1.去括号,去分母;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移项;3.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三、巩固练习1.下列各式中,一元一次不等式是( ) A .x ≥5x B .2x >1-x 2 C .x +2y <1 D .2x +1≤3x2.不等式x +1≥2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3.若(m +1)x |m|+2>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 =________.4.不等式组m(x -5)>2m -10的解集是x >m ,则m 的值是________.5.解不等式2(x +6)≥3x-18,并将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6.解不等式2x +13-5x -12≥-1,并把它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作业1教材第61页“习题8.2”中第1,4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通过简单的类比解方程,学生很快掌握了解不等式的方法,而且对比起方程,不等式题目的形式较简单,计算量不大,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没有结合不等式的性质,认真分析解方程与解不等式的区别:在两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负数时,不等号忘记改变方向.第2课时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1.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积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渗透分类讨论思想,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重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难点弄清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在“科学与艺术”知识竞赛的预选赛中共有20道题,对于每一道题,答对得10分,答错或不答扣5分,总得分不少于80分者通过预选赛.育才中学有25名学生通过了预选赛,通过者至少答对了多少道题?有哪些可能的情形.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讨论:(1)试解决这个问题(不限定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有没有其他方法?与你的同伴讨论和交流一下.(2)如果利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在得到不等式的解集以后,如何给出原问题的答案?应该如何表述?分析:如果用不等式,必须找出不等关系.根据题意可知,答对题的得分减去答错题的扣分大于或等于80分.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表示出答对的题数和答错或不答的题数.解:设通过者答对了x道题,答错或不答的题有(20-x)道,根据题意可得,10x-5(20-x)≥80,解得:x≥12,所以,通过者至少要答对12道题.你能类比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总结出列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结论: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审题,找出不等关系; (2)设未知数;(3)列出不等式;(4)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5)找出符合题意的值; (6)作答.【例1】学校准备用2000元购买名著和词典作为艺术节奖品,其中名著每套65元,词典每本40元,现已购买名著20套,问最多还能买词典多少本?分析:先设未知数,设还能买词典x本,根据名著的总价+词典的总价≤2000,列不等式,解出即可,并根据实际意义写出答案.解:设还能买词典x本,根据题意得:20×65+40x≤2000,40x≤700,x ≤70040,x ≤1712.答:最多还能买词典17本. 【例2】 某次篮球联赛初赛阶段,每队有10场比赛,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积分超过15分才能获得参赛资格.(1)已知甲队在初赛阶段的积分为18分,求甲队初赛阶段胜、负各多少场;(2)如果乙队要获得参加决赛资格,那么乙队在初赛阶段至少要胜多少场?分析:(1)设甲队胜了x 场,则负了(10-x)场,根据每队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利用甲队在初赛阶段的积分为18分,进而得出等式求出答案;(2)设乙队在初赛阶段胜a 场,根据积分超过15分才能获得参赛资格,进而得出答案.解:(1)设甲队胜了x 场,则负了(10-x)场,根据题意可得:2x +10-x =18,解得:x =8,则10-x =2.答:甲队胜了8场,则负了2场;(2)设乙队在初赛阶段胜a 场,根据题意可得:2a +(10-a)>15,解得:a >5.答:乙队在初赛阶段至少要胜6场.点评:正确表示出球队的得分是解题关键.三、巩固练习1.为有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某校计划购买篮球和足球共50个,购买资金不超过3000元.若每个篮球80元,每个足球50元,则篮球最多可购买( )A .16个B .17个C .33个D .34个2.甲、乙两人从相距24 km 的A 、B 两地沿着同一条公路相向而行,如果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两倍,如果要保证在2小时以内相遇,则甲的速度( )A .小于8 km /hB .大于8 km /hC .小于4 km /hD .大于4 km /h3.商家花费760元购进某种水果80千克,销售中有5%的水果正常损耗,为了避免亏本,售价至少应定为________元/千克.4.某工人计划在15天内加工408个零件,最初三天中每天加工24个.问以后每天至少加工多少个零件,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超额完成任务?四、小结与作业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作业1.教材第61页“习题8.2”中第6 ,7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本节课是在学习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及其解法和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或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这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供另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学会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掌握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向学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类比、建模和分类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课时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2.探索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步骤.重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情况.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1.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3x>1-x ;(2)6x -7<2-4x.2.问题:用每分钟可抽30吨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不少于1200吨且不超过1500吨,那么需要多少时间能将污水抽完?二、探索问题,引入新知对问题2的分析:设需要x 分钟能将污水抽完,那么总的抽水量为30x 吨,由题意可知30x≥1200,并且30x≤1500.在这个实际问题中,未知量x 应同时满足这两个不等式,我们把这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0x≥1200 ①,30x ≤1500 ②,分别求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得⎩⎪⎨⎪⎧x≥40x≤50 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可知其公共部分是40和50之间的数(包括40和50),记作40≤x≤50.这就是所列不等式组的解集.所以,需要40到50分钟能将污水抽完.结论:不等式组中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常可以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帮我们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探究:设a ,b 是已知实数,且a >b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1)⎩⎪⎨⎪⎧x>a ,x>b ;(2)⎩⎪⎨⎪⎧x<a ,x<b ;(3)⎩⎪⎨⎪⎧x<a ,x>b ;(4)⎩⎪⎨⎪⎧x>a ,x<b. 解:(1)解集为:x>a (2)解集为:x<b (3)解集为:b<x<a (4)无解结论:皆大取大,皆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是无解. 【例1】 下列不等式组:①⎩⎪⎨⎪⎧x>-2,x<3;②⎩⎪⎨⎪⎧x>0,x +2>4;③⎩⎪⎨⎪⎧x 2+1<x ,x 2+2>4;④⎩⎪⎨⎪⎧x +3>0,x<-7;⑤⎩⎪⎨⎪⎧x +1>0,y -1<0.其中是一元一次不等组的有哪些? 分析: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只含一个未知数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等式,不等式中的未知数相同,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一次,对各选项判断后再计算个数即可.解: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①②④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所以都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③含有一个未知数,但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⑤含有两个未知数,所以②⑤都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故有①②④三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例2】 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1-3x≤5-x ,4-5x>-x ; (2)⎩⎪⎨⎪⎧3(x -2)≥x -4,2x +13>x -1. 分析:先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不等式的解集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 解:(1)⎩⎪⎨⎪⎧1-3x≤5-x ①,4-5x>-x ②, 由①得:x≥-2,由②得:x <1,∴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1.如图,在数轴上表示为:(2)∵解不等式3(x -2)≥x-4得:x≥1,解不等式2x +13>x -1得:x <4,∴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 <4,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例3】 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x -a>0,1-x>x -1无解,求a 的取值范围.分析:先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与已知解集相比较求出a 的取值范围. 解:由x -a >0得,x >a ;由1-x >x -1得,x <1,∵此不等式组的解集是空集,∴a ≥1.故答案为:a≥1.点评:熟知“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巩固练习1.将不等式组⎩⎪⎨⎪⎧2x -6≤0,x +4>0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下面表示正确的是( )2.解集如图所示的不等式组为( )A .⎩⎨⎪⎧x>-1x≤2B .⎩⎪⎨⎪⎧x≥-1x>2C .⎩⎪⎨⎪⎧x≤-1x<2D .⎩⎪⎨⎪⎧x>-1x<2 3.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x -1>3(x -2),x<m 的解是x <5,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5 B .m >5C .m ≤5D .m <5 4.若不等式组⎩⎪⎨⎪⎧1+x>a ,2x -4≤0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5.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1)⎩⎪⎨⎪⎧x -23+3<x -1,1-3(x +1)≥6-x ; (2)⎩⎪⎨⎪⎧2x -1≥0,3x +1>0,3x -2<0.四、小结与作业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作业1.教材第65页“习题8.3”中第1,2 题.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教学“不等式组的解集”时,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借助数轴找出公共部分解出解集,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方法,也是最适用的方法.用“皆大取大,皆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是无解”求解不等式,我认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易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解不等式(组)时,一定要通过画数轴,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第2课时 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案第八章
例8为比较新老品种的肥料对作物的效用有无显著差别,选用了各方面条件差不多的10个地块种上此作物.随机选用其中5块施上新肥料,而剩下的5块施上老肥料.等到收获时观察到施新肥的地块,平均年产333(单位:千斤),样本方差为32,施老肥的地块平均年产330,样本方差为40.假设作物产量服从正态分布,检验新肥是否比老肥效用上有显著提高(显著性水平 ).
点面朝上
1
2
3
4
5
6
出现次数
23
26
21
20
15
15
在 水平下,请问,这颗骰子是否是均匀的
例2在某细纱机上进行断点率测定,测验锭子总数为440,测得断头次数记录如下表:
每锭断头数
0
1
2
34Βιβλιοθήκη 5678
锭数(实测)
269
112
38
19
3
1
0
0
3
试问在显著性水平 下能否认为锭子的断头数服从泊松分布
例3某高校研究在校学生的体重,现随机抽取了100位学生,测得他们的体重(单位:kg)为
检验参数
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检验统计量
拒绝域
方差
已知
;
当 时,
或
;
;
未知
;
当 时,
或
;
;
3、两个正态总体均值差的假设检验问题可汇总如下表
检验参数
抽样分布
检验统计量
拒绝域
均值差
已知
;
当 时,
;
;
未知
;
当 时,
;
;
4、两个正态总体方差比的假设检验问题可汇总如下表
初中七年级教案第八章
初中七年级教案第八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本章指定的古诗文;(2)能够掌握古诗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3)能够分析并评价古诗文中的意象、情感和价值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2)运用朗读、默写、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古诗文的内容和主旨;(3)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古诗文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文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对古诗文的热爱;(2)了解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指定古诗文:本章指定学习的古诗文包括《观书有感》、《春日》、《游园不值》、《题临安邸》、《墨梅》、《竹石》等;2. 阅读方法与技巧:学会运用朗读、默写、注释、翻译等方法阅读古诗文,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意象、情感和价值观;3. 批判性思维:学会对古诗文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古诗文中的优点和不足。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本章指定的古诗文,要求学生熟悉古诗文的内容、作者背景、意象、情感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2. 课堂讲解:教师对古诗文进行详细讲解,包括作者背景、诗句解析、意象分析、情感理解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文;3.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问答等形式,共同探讨古诗文中的难点、疑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朗读与默写: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朗读和默写,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5. 课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学习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测验与考试:定期进行古诗文阅读测验或考试,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掌握程度。
音乐四年级第八章教学方案
音乐四年级第八章教学方案【音乐四年级第八章教学方案】第一节:背景介绍音乐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创造力以及社交能力。
在四年级的教学过程中,第八章将重点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和乐器。
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通过互动和实践的方式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第二节:教学目标1. 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和声和节拍。
2. 学习大提琴、小提琴、钢琴等乐器的基本知识。
3. 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并能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情感。
第三节: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要素1. 节奏:以拍子为单位的音乐组织形式,通过鼓掌、拍桌子等方式感受节奏。
2. 旋律:由不同音符和音程组成的音乐主题,通过唱歌或演奏乐器体验旋律的美妙。
3. 和声:由多个声部合奏或合唱形成的音乐组织形式,通过合唱或合奏乐器感受和声的魅力。
4. 节拍:音乐中有规律的重复节奏,通过跳舞或敲打节拍器感受节拍的规律。
2. 乐器的基本知识1. 大提琴:介绍大提琴的外观、定弓、定音、演奏姿势等基本知识,并进行大提琴合奏活动。
2. 小提琴:介绍小提琴的外观、定弓、定音、演奏姿势等基本知识,并进行小提琴合奏活动。
3. 钢琴:介绍钢琴的外观、琴键、琴弦等基本知识,并进行简单的钢琴演奏体验。
3. 音乐欣赏和情感表达1. 学习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并用言语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2. 通过音乐表演、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情感和理解。
3. 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并进行分享。
第四节:教学方法1. 互动探究法:通过互动和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们自主探索音乐的基本要素和乐器的特点。
2. 合作学习法: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乐器合奏、创作和音乐欣赏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多元感知法:通过听、说、唱、读、写、演奏、舞蹈等多种感知方式,全面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
第五节: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2重力力的示意图》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2重力力的示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二节《重力力的示意图》。
本节主要讲解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以及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1. 重力的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2. 重力的计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距离地心的高度成反比。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F = mg 表示,其中 F 是重力的大小,m 是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3. 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力的示意图是用来表示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和大小的一种图示方法。
在绘制力的示意图时,要确定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然后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在箭头上标注力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绘制力的示意图的能力。
3. 通过对重力和力的示意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计算方法、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重力计算公式的应用、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幻灯片。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
2. 讲解重力的概念:通过幻灯片讲解重力的定义和特点。
3. 讲解重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幻灯片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4. 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通过幻灯片讲解力的示意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有关重力和力的示意图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重力和力的示意图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重力1. 概念: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2. 计算公式:F = mg力的示意图1. 绘制方法:确定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在箭头上标注力的大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质量为 2 kg 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大小。
高中物理第八章讲解教案
高中物理第八章讲解教案教案主题:力的平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 能够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力的平衡;
4. 能够解决与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判断力的平衡的情况;
2. 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
1. 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3. 判断力的平衡的情况;
4. 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例子引出力的平衡的概念;
2. 讲解力的平衡的原理和条件;
3. 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4. 利用实际例子分析力的平衡情况;
5. 练习:让学生进行力的平衡相关的题目练习;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
2. 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加深对力的平衡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让学生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原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布置作业时,也要确保作业内容与本节课内容密切相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理解。
第八章-海运提单教案
第八章海运提单[学习目的]了解海运提单的基本含义及其在外贸业务中的作用,掌握海运提单的缮制技巧,理解海运提单的基本内容。
[计划学时]三讲6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海运提单的基本内容难点:海运提单的缮制技巧。
[教学方法]案例导课,分析引出内容,强调海运提单的外贸单证业务中的重要性,课堂精讲。
布置作业两次,并批改。
[教学手段与教具]教学大纲、教案、教材和其他相关教材,单据模板。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讲(2个课时)第一节海运委托书第二节海运提单理论概述第二讲(2个课时)第三节海运提单的主要内容及条款解析第四节海运提单的缮制第三讲(2个课时)第五节实训指导布置作业:本章节的作业形式:纸制作业第一节海运委托书一、海运委托书的含义何谓海运委托书海运委托书又叫托运单(Booking Note),是托运人根据贸易合同和信用证条款内容填制的,向承运人或其代理办理货物托运的单证,也是船公司缮制提单的主要依据。
提问:1、哪一方缮制海运委托书?2、海运委托书能证明什么?二、海运委托书缮制样本1、海运委托书的内容参照书中海运委托书样本,解释海运委托书个项目内容。
2、海运委托书缮制解释海运委托书个项目内容缮制依据。
三、租船订舱业务流程结合书中租船订舱业务流程图,说明租船订舱业务过程。
第二节海运提单理论概述一海运提单的含义海运提单(MARINE BILL OF LADING或OCEAN BILL OF LADING),简称“提单”(B/L),是由承运人或其授权的代理人签发给托运人,表明已将特定的货物装上船并经海洋运至目的地的收据和物权凭证。
二、海运提单的作用1、货物收据海运提单是承运人或其代理人签发的货物收据(Receipt for the Goods),确认承运人已经按海运提单所列内容收到货物。
提单一经承运人签发,即表明承运人已将货物装上船舶或已确认接管。
2、物权凭证海运提单的合法持有人凭海运提单可在目的港向轮船公司提取货物,也可以在载货船舶到达目的港之前,通过转让海运提单而转移货物所有权或凭以向银行办理抵押货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章-三元二次方程组全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章-三元二次方程组全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三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2. 掌握求解三元二次方程组的方法;
3. 能够运用三元二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三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2. 能够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
1. 了解三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和基本形式(10分钟)
- 通过讲解和示例,介绍三元二次方程组的概念和基本形式。
2. 掌握求解三元二次方程组的方法(30分钟)
- 使用消元法、代入法等方法,讲解求解三元二次方程组的步
骤和技巧。
3. 能够运用三元二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
-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并进
行讲解和讨论。
4. 深化训练及拓展(30分钟)
- 给学生布置练题,加深对三元二次方程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对三元二次方程组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展这一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上的练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笔记。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案-第八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八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本章教学内容: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本章教学重点:的衡量
本章教学难点:收入法和支出法的衡量
本章教学目标:1:会用收入法和支出法衡量理解价格指数的 2.计算了解失业率的概 3.
念
支撑课程目标
本章总课时:3
第八章第一、二、三节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及其衡量、失业及其衡
量
一、教学内容:宏观经济指标及其衡量
二、教学重点:的衡量
三、教学难点:收入法和支出法的衡量
四、教学目标:1会用收入法和支出法衡量
理解价格指数的 2.计算
了解失业率的概 3.念
五、学时分配: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支出法收入法失业率八、教学反思。
第八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教案
第⼋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教案第⼋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第⼀节问题解决的概述⼀、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1.含义问题是给定信息和⽬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2.问题构成(1)给定信息:指有关问题初始状态的⼀系列描述;(2)⽬标:有关问题结果状态的描述;(3)障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需待解决的因素。
2.问题分类(1)定义明确的问题和定义不明确的问题(2)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A.结构良好问题:具有明确的初始状态、⽬标状态以及解决⽅法的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没有明确初始状态或⽬标状态或解决⽅法的问题。
⽐较纬度结构良好问题结构不良问题问题条件/数据答案解决⽅案涉及概念、规则、原理及组织学科⽬标界定评价标准与真实⽣活的联系全部呈现标准、唯⼀、确定唯⼀的、规定性的常规的、经过良好组织单⼀清晰、确定单⼀⽆联系部分呈现或冗余多样开放,没有答案多种⽅案不明确的跨学科模糊、不清晰多样化来⾃真实的⽣活情境(⼆)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定义: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形成⼀个新的解答,即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产⽣⼀个解决⽅案。
(邵瑞珍,1988)根据问题的定义,所谓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临问题情境⽽没有现成⽅法可以利⽤时,将已知情境转化为⽬标情境的认知过程。
(⽪连⽣,1996)任何受⽬标指引的认知操作序列。
问题解决的三个特征:⽬标指引性,操作序列,认知性操作。
(李伯⿉,燕国材)★问题解决:由⼀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系列具有⽬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理过程。
2.问题解决的分类A.创造性问题解决:需要开发出新步骤的问题解决。
B.常规性问题解决:使⽤现成步骤的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试误过程(桑代克)经典实验:桑代克的迷笼实验1. ⾏为主义:刺激情境与适当反应之间的联结2. 联结的形成:⼀系列盲⽬的操作,不断尝试错误,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联结后,不断巩固这种联结,直到出现类似情境⽴即解决问题3. 评价:①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系列操作②但是由于是盲⽬操作,忽视了认知因素在问题解决中的作⽤。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8章 第1节 草原和荒漠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1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草原和荒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成因及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热爱边疆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难点】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然后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提问: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教师:不错,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百鸟歌唱。
歌曲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西北大草原的动人画面。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西北,感受西北吧!知识点草原和荒漠【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72、P73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教材图8.3,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其主要的地形区。
答案: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以西,长城、昆仑山(山脉)和阿尔金山(山脉)以北。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2.阅读教材第73页,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该区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
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其原因是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3.读教材图8.3,结合教材文字部分,说出西北地区的河流、植被特征。
答案:河流——河流多内流河,其中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位于本区北部。
植被——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
第八章自然流产教案
02
自然流产处理原则
急性期处理
01
02
03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血压、脉搏、呼吸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 的并发症。
止血措施
针对出血情况,采取相应 的止血措施,如使用止血 药、宫缩剂等。
抗感染治疗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 感染的发生。
病因治疗与预防
明确病因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明确自然流产的病因。
针对性治疗
预防再次流产
针对可能导致流产的危险因素,采取 相应的预防措施,如调整生活习惯、 改善饮食结构、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
根据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手 术治疗、药物治疗等。
心理干预与护理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支 持,缓解其焦虑、抑郁等 不良情绪。
心理疏导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 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心 态,积极面对现实。
术后一个月随访
评估月经恢复情况,指导避孕措施。
特殊情况下随访
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建议术后3~6个月开始备孕;对于复发性流 产患者,应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加强孕期监护。
05
自然流产并发症防范与处理
感染风险及防控措施
防控措施
感染风险:自然流产后,宫 颈口开放,子宫内膜受损,
容易引发感染。
01
02
副作用和并发症。
注意生活调养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休息,避 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04
手术治疗策略分析
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难免流产
阴道流血增多,阵发性下腹痛加剧,或出现胎膜破裂。
不全流产
部分妊娠物排出宫腔,还有部分残留于宫腔内或嵌顿于宫颈口处。
马原教案第八章社会形态更替和社会进步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马原教案第八章社会形态更替和社会进步马原教案第八章社会形态更替和社会进步第一节社会形态的划分社会形态作为揭示社会生活整体性特征,研究社会发展阶段、社会类型及社会结构的社会历史观范畴,通常有两种划分方式:一种是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称之为经济社会形态;一种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称之为技术社会形态。
一、经济社会形态在经济社会形态的范围内,有两种基本的划分法:一是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种是三种形态划分法。
1.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就是依据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依次更替的经济社会形态。
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五形态理论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依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特别是所有制的变化,首次对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作了分析,提出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共产主义所有制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更替的五个阶段。
在1847年的《雇佣劳动和资本》中,马克思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应根据生产关系来划分社会形态,人类历史上存在三种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即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级社会,这三种社会形态加上两种公有制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构成社会历史发展的五种社会形态。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评导言》中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时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他同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将被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
这是马克思第一次对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做出明确概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看到1857年发表的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后,用“原始社会”取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地位,五种社会形态理论臻于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教育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教育内容的基本概念,掌握我国的教育内容。
教学重点:我国的教育内容教学难点: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教学课时:4学时教育内容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同时制约着教育形式与方法的选择。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教育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并明确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
教育内容是教育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本章专门研究教育的内容问题。
内容分成三节:第一节是教育内容概述,有两方面内容:教育内容的概念和教育内容的特征。
第二节是我国的学校教育内容的介绍,分学科进行了具体介绍。
第三节是教育内容的科学规范问题。
第一节教育内容概述一、教育内容的概念教育内容是指学校在教育目的的制约下,依据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技能、培养的行为习惯等的总和。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把教育内容和学校课程所包括的内容完全等同起来。
教育内容是学校中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的统一体。
虽然,教育内容在学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但不能把教育内容等同于教科书。
在本门课程的教材中我们讨论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学校的教育内容,即由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明文规定的学校教育内容,是显性的教育内容。
不能因此形成印象:教育内容就是学校教材中规定的内容。
二、教育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实体成分,它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内容是培养一定规格人才,实现一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保证教育内容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保证教育质量的核心。
任何社会任何阶级都是通过特定的教育内容去实现教育目的,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
中国的封建社会,通过“四书”、“五经”、“六艺”去培养、“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统治人才;欧洲的僧侣封建主则通过“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三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学)的教会教育去培养虔诚于上帝、服从教权和神权、笃行宗教活动的僧侣;而世俗封建主则通过“骑士七技”,即骑马、打猎、游泳、投枪、击剑、下棋、吟诗的宫廷教育把自己的子弟培养成勇武善骑的骑士。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工业的发展,要求每个劳动者必须学习读、写、算的内容,于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体、音、美、劳等逐步进入学校课程。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急剧变革,要求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充实最新的科技成果,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实行课程的综合化,为学生更好适应社会需要奠定宽厚的知识基础,赋予科学的能力结构及广泛灵活的适应性。
(二)教育内容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准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人才成长的方向和速度。
然而,教师的教育和教学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
这种计划性、目的性与组织性是以有效实施既定的教育内容为核心的。
教师要依据具体的教育内容来组织教育过程、选择教育方法,要以全面实施既定教育内容为准绳来控制、评估教育、教学活动。
没有严格的教育内容深、广度的限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便失去了重要的量化依据。
(三)教育内容是学生学的基本材料和扩大知识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量的扩大主要是借助教学内容完成的,科学完善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由无知到有知,由认识主观世界到认识客观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不仅如此,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获得亦为他们奠定了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可使学生把知识由书本扩大到社会,由课内扩大到课外,由校内扩大到校外。
(四)教育内容也是检查教师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教育行政部门检查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亦要以教育内容对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安排和规定来进行。
教育内容的安排要对国家负责,也对学生负责。
国际阿通过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的检查,既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和业务能力,促其提高教育水平;坚持学生的学习结果,促其奋斗向上,也可检查学校的教育质量,促其改进工作。
三、教育内容的特点(一)教育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和预见性教育目的决定教育的内容。
教育目的和目标不同,教育内容的组合就不同。
学校、教师要培养怎样的人,希望学生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就必须选择相应的内容。
预设性是指教育内容根据教育目的,在开始教育活动之前,都事先做好了选择,不是随机组合或偶然决定的。
(二)教育内容是具有高度的信息含量和科学的富于逻辑的排列组合高度的信息含量表现为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一反复筛选的理性知识为主,是各门学科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原理、规则、规律、公理、公式等等,而不是繁杂的具体经验。
高度的逻辑性,表现为学校教育内容的排列组合是根据知识的逻辑和人的认知的规律编排的,不是按照知识本身发展的自然顺序编排的。
(三)教育内容不仅具有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发展价值和应用价值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认识能力,即提高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通过教育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还可以获得改造世界的能力。
教育内容,不但让学生知,而且还教会学生行。
(四)教育内容的构成具有连续性教育内容的编排体现人的认识规律,是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螺旋式递进的原则编排的,因此,在内容上具有连续性特征,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
前面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的内容是前面的内容的展开和继续。
科学知识的发展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循序,教育内容则是人的认识的逻辑。
总之,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社会文化中一种极为特殊的信息资料,它既不同于社会文化,也不同于科学研究的所有成果。
四、教育内容的制约因素(教材291-293页)(一)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目的任务是影响教育内容的决定性因素教育内容既不能随意确定,也不能盲目增减,必须反映并顺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也必须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有所不同,因而培养人才的规格也有所差异。
(二)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影响教育内容的客观现实因素教育内容与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实际水平在总体上是同步的,它们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三)社会文化传统教育内容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它源自人类文化,因而具有文化本性。
从文化资料到教育资料实经历三度筛选的过程。
1.从一般文化中选择有文化价值的文化:在渗透着价值规范文化的各种文化中,往往是精华与糟粕并存;即使是同一种精神产品所包容的文化价值,亦有瑕瑜互见的情形,此外,精神产品的品位尚有文野之分。
抉择精神产品的公认原则为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去伪存真,除恶扬善、避丑向美,取有用之文化,舍无用之文化;问题在于真善美与假恶丑、有用与无用、精华与糟粕的区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像欧洲中世纪对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的抉择,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往往倒是剔除其精华,吸收其糟粕。
“文化大革命”中是非混淆、是非颠倒也可算是一例。
2.从有文化价值的文化中选择合乎社会需求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固然有自身的价值,如文野之分便是,而一旦涉及真善美与假恶丑、有用与无用的辨别,又同文化所依托的社会条件有关,尤其同反映一定阶级利益的经济关系与政权性质有关。
前面提到的文化价值颠倒的情形,其根源也在这里。
由于一定的教育体系受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其基础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政治制度支撑,在阶级社会中,文化上的抉择虽不免受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一般经阶级利益的过滤。
一定社会的教育体系中所吸取的文化,主要是反映统治阶级根本利益(至少不与其冲突,或其冲突未达到尖锐程度)的文化。
因此这种抉择的性质,取决于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与政权的性质。
其实,即使对文化中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选择,也不能一概而论。
如在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以一般群众为对象的教育,暂时选择适合普及的“下里巴人”文化较之高级的“阳春白雪”文化更合乎时宜。
3.从适合特定社会需要的有价值的文化中挑选适合教育过程的文化:由于教育过程受到教育时间和教育对象原有发展水平与文化基础的限制,即使对于合乎社会需要的文化中的精华,仍须加以选择与提炼。
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传递的文化信息过量,有导致受教育者食而不化之虞;即使适量的文化信息,要被受教育者内化,仍须经过必要的提炼与加工。
这是由于文化资料原先都是从人们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客观化、形式化的文化一旦形成;同未参与文化创造过程的对象是脱节的。
只有被受教育者体验了文化创造过程并纳入其人格的文化,即真正被他们内化了的文化,才堪称有教育价值的文化,而只有经过教育者特殊的选择、提炼的文化,才可能使受教育者内化。
人类发现二项式定理曾经花了很长时间,而学生在一小时内就能学会二项式定理。
尽管几乎任何教育主管当局无不对价值一规范文化的抉择慎之又慎,然而,不为主流文化所取的种种非主流文化(虽然有些被淘汰,以至湮没)也会有自发与自觉的流传。
尤其是在主流文化尚不成熟的情况下,非主流文化的影响往往更大,而自觉地传播非主流文化,往往同文化思想领域中的阶级斗争有关所以,非主流文化常在教育过程之外,甚至也在教育过程之中影响教育对象。
(四)受教育者原有知识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年龄特征是影响教育内容设置的重要方面教育内容是要学生掌握的,所以必须是其能够接受的,教育内容的性质、构成和预期定位以及广度、深度、难度和问题形态,都必须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而不能超越他们的接受限度。
五、教育内容的改革和发展趋势(教材306-310)(一)教育内容的结构化、综合化和均衡化(二)教育内容的精简化、基础化和现代化(三)教育内容的民主化、多元化和个性化(四)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经验化和实践化综上所述,教育内容是构成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
它是由教育目的决定的,体现着人才培养的素质结构的要求,反映着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教育内容的构成发展到现代社会变得十分丰富多彩。
从其涉及的范围看,包括人类社会各个领域活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从其价值来说,它具有发展人的智慧、品德、体力、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的作用;从其表现形态来说,有物质的、符号的、精神的、行为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教育内容看作是学校中显性课程与潜在课程的统一体。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内容我国的教育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各级各类学校由于其具体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不同,教育内容在深度、广度以及具体门类上不同,但总体上看,都是由这五个部分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一、德育德育即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心理品质教育等方面教育的总称。
它的基本任务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品德能力。
德育的内容: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的教育;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道德教育;民主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