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来钢筋讲座
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解答
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答疑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答疑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平法已在全国全面普及并向纵深发展。
平法追求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平法会不断地否定自身并进一步完善。
随着平法的不断推陈出新,也要求我们在对平法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理论和技术。
今年的6月-9月,广联达公司在全国陆续开展了21场陈青来平法讲座,希望通过此类讲座能够提升广大造价人员对平法的应用能力,在讲座最后的答疑环节,很多造价人员围绕新图集06G101-6和03G.11G系列图集提出了自己多年来对平法的疑问,本期我们特选择了答疑环节的部分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平法。
本期专家支持:冯俊国2000年毕业后从事施工工作,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
2003年进入广联达公司后,担先后担任过公司的钢筋、图形软件高级应用讲师及服务经理,精通平法,曾多次担任大型平法讲座的讲师。
目前为广联达总公司钢筋产品经理。
06G101-6问题1、06-6P45第三条如ex尺寸大,较大者方向钢筋设置在下,请问到底是哪个方向?答:图集中注解第5条已经明确规定了水平为X方向,垂直为Y方向,而且图示也已经非常清晰了,ex指的是x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ey,指的是y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二者要判断大小,哪个值大,哪个方向的钢筋就放置在下。
2、06-6基础梁端无外伸构造与04G101-3P29不同,为什么?答:06G101-6和04G101-3所涉及的基础类型不同,它们的受力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时在新的图集中也考虑了一些新的处理方式,像柱的插筋构造也是有区别的。
3、06101-6P53柱宽基础梁时,加腋筋竖筋如¢8@200在封闭范围内全部布置吗?还是仅图上示意根数?答:在加腋的这个位置,布置的是钢筋网片,如果只是图上的3根,那要200的间距干嘛!只是在计算的时候La长度范围是不用布置的,图示主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陈青来教授关于钢筋平法标注相关解说
陈青来教授关于钢筋平法标注相关解说(基础部分)基础说明基础一、1、04G101-3图集第6页关于“加腋”注写的规定:“b×hYc1×c2”,“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
但是,基础梁有两种“加腋”,一种是侧腋,另一种是顶腋。
第6页没有说明此标注是侧腋还是顶腋?不过,看了第33页“基础主梁梁高加腋注写图示”与第38页“基础次梁梁高加腋”的图形语言,我认为第6页说的是“梁高加腋”。
——这个认识对吗?2、而且,我有这样的认识,对于“基础主梁加侧腋”,设计时,在施工图上是不必进行注写的,施工人员“自动”按照第31页“基础主梁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来进行操作即可。
——这个认识对吗?答:1.对.梁高加腋是计算加腋,需要标注.2.对.侧腋是构造加腋,由施工方面实施,设计不注.二、1、看了青来教授12月8日关于基础梁保护层的一个回复:“表中基础梁数据应加以修正。
在实际应用时,图集第38页已经明确规定最底层为基础底板,基础底板的钢筋已在表中明确规定(保护层)为40,而基础梁的钢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实际(保护层)将大于40。
但对于高板位和中板位梁板式筏形基础梁则应按规范执行”,再对比04G101-3图集第25页,感到现在有发布“勘误”的必要。
2、第25页“保护层”表中,“基础底板”的数据表现方式是好的,就是分别对“顶筋”和“底筋”列出保护层的厚度。
请教青来教授:括号里面的“防水:50”也是指底筋保护层的厚度吧?3、建议“基础梁”的保护层厚度也按“顶筋”和“底筋”分别列出。
你看好吗?答:由于高板位筏形基础应用不多(中板位更少),所以不计划在101-3的构造详图中公布高板位和中板位的构造,而25页的通用构造主要服务于本图集的构造,且由于38页的构造中已明确梁筋在板筋之上,所以应用中不存在问题.对于低板位筏基,即便上翻基础梁中也可能有回填土,但属于无水"封闭土",不象自然土对钢筋有侵蚀性,所以基础梁侧面及梁顶的保护层不必采用40.就目前101-3所包括的低板位筏基构造,25页不存在勘误问题,但宜以加注解的方式适时修正以求全面.另外,防水为50系指低板位的板底筋三、在高层建筑中,有很多采用桩基方案,但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底下室,此时的底板和我们常说的筏板有什么区别呢?在结构计算中一般采用怎样的计算模型呢?在这里柱下是独立的承台,承台之间设有拉梁,且底板的厚度也比较厚,一般都是500左右。
陈青来教授关于平法钢筋的解答
一、问剪力墙竖向钢筋与暗柱边多少距离排放第一根剪力墙竖向钢筋。
答:1/2竖向分布钢筋间距。
二、非抗震的框架梁中以及非框架梁中,是否有不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答:有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1、下部钢筋不少于1/2伸入支座(另外1/2可以不伸入支座);2、伸入支座的下部钢筋至少为两根(角筋)。
三、1.在03G101-1第38页及44页的中柱封顶构造C节点图中,当直锚长度≥laE(la)时,此时柱纵筋是否不需要伸至柱顶后截断,只需一个锚固长度就足够了?2、在03G101-1第39页及45页的“梁上柱纵筋构造”中,插筋是否只需伸入梁内满足0.5laE(la)+弯折12d就足够了,而不必伸至梁底部?答:1、必须直达柱顶,否则柱未到头;2、必须伸至梁底,对柱“生根”决不可抠门。
四、在03G101-1第38页和第44页的"柱变截面下柱钢筋封顶,上柱钢筋从新插筋"的构造大样图中,关于下柱钢筋封顶锚固的问题:1、如果梁高hb-保护层≥la E(la)时,下柱钢筋是否伸至柱顶,不需要弯锚部分“c+200”?2、当梁高hb-保护层<laE(la)时,下柱钢筋才需要弯锚,下柱钢筋伸至柱顶,且还需≥0.5laE(la)时,才加弯锚部分“c+200”?3、是否弯锚部分是固定的“c+200”,不需要再加长了?答:各种情况均须伸至柱顶,然后弯钩“C+200”,这是个封顶问题,不是锚固问题。
五、在03G101-1第57页非抗震楼层框架梁的端支座锚固构造节点中,当直锚时,是否也需要满足≥la且同时满足≥0.5hc+5d的条件?答:可以直锚,请看图注,非抗震没有过中线加5d的要求。
六、1、剪力墙暗梁配筋构造见图集第51页。
但该页图主要说的是连梁的构造,暗梁只有一个截面图。
因此带来了下面的一系列问题。
2、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什么地方算起?当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起。
对吗?暗梁还有没有不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的情况呢?3、暗梁的长度有多长?是整个剪力墙墙肢的长度,还是局部?4、暗梁主筋锚入暗柱或端柱的长度:(1)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大于钢筋的锚固长度LaE 时,暗梁主筋直锚入一个锚固长度;(2) 当暗柱或端柱的长度小于钢筋的锚固长度时,暗梁主筋伸至暗柱或端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后弯钩15d ,此时须保证直锚段大于0.4 LaE 。
陈青来答疑2
陈青来答疑2问:陈教授,我有个问题多肢箍时,外箍是包住梁主筋,内箍包住几跟钢筋呢?比如梁主筋为5根,我的内箍应该怎么箍法?谢谢回答~答:我的观点是:1、梁的主筋(不论是上部纵筋还是下部纵筋),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具体说是应该在外箍宽度的范围内)均匀分布。
2、采用“大箍套小箍”方式的梁内箍的每个垂直肢(不论是双肢箍还是单肢箍的垂直肢),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对称分布。
3、根据上述原则,当“梁主筋为5根”时,梁内箍应该箍住第2、4两根梁主筋。
再问:谢谢您,还想问的是,如果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六根这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答:再补充一下“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6根”的问题:6、最近和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介绍了他们在工程施工中的习惯做法:把梁的6根下部纵筋按间距均匀来布置。
梁的5根上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4根与梁下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5根分别上下对齐,梁上部纵筋的第3根就布置在梁的正中央。
(按四肢箍)其内箍套住梁上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4根(也就是梁下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5根)——这样保证了内箍的垂直肢是垂直的。
7、这样,又得出了梁钢筋布置的一条原则:纵向受拉钢筋优先均匀布置。
(在本例中,梁的下部钢筋是纵向受拉钢筋,所以优先把梁的6根下部纵筋按间距均匀来布置。
)再问:陈教授要是按您的说法,那么小箍与外围大箍的重叠部分不是太长了吗?答:1、为了“实现受力纵筋的均匀分布”,有时小箍与外围大箍的重叠部分长了一点,也是在所难免。
2、“小箍”宽度的计算,应该以“实现受力纵筋的均匀分布”为控制条件,而不应以“箍筋立柱均匀分布”为控制条件。
问:03G101-1图集关于纯悬挑梁(XL)和各类梁的悬挑端配筋构造有哪些规定?其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各有什么特点?答:纯悬挑梁(XL)和各类梁的悬挑端的主筋是上部纵筋。
03G101-1图集第66页是这样说的:1、第一排上部纵筋,“至少两根角筋,并且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的上部纵筋一直伸到悬挑梁端部,再拐直角弯直伸到梁底。
陈青来教授对03G101的权威解释
陈青来教授对03G101的权威解释(3)● 梁问题(8):请教陈总,在03G101-1 中,楼层框架梁纵筋构造分一二级结构抗震等级和三四级结构抗震等级两种构造,我对照半天,硬是没看出一二级和三四级结构抗震等级构造有什么区别,请陈总指教。
若是没区别,何不合并?像屋面框架梁一样。
■ 答梁问题(8):二者的确没有区别,可能会在下一次修版时合并。
03G101-1 修编初稿和中稿的一、二级抗震等级与三、四级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是将35 页右上角的构造规定用于一、二抗震等级(以后再过渡到所有抗震等级甚至非抗震等级)。
后经校对、审核、评审与再思考后,感到时机尚未成熟,需要再做一些前期工作来创造彻底改变这种传统做法的条件。
现阶段先把该构造放到35 页的共用构造中,观察一下我国结构施工界对其反应。
03G101-1 定稿保留这个样子,考虑到一是不影响使用,二是为修版保留可能需要的空间(通常新规范体系最初需经若干次修定才会稳定下来,规范一改,国家标准设计也要跟着改)。
我国结构施工的传统做法是将两边(等高)梁的下部筋并排锚入柱节点中,这是发达国家已经废弃的做法。
混凝土里并排紧挨着的两根钢筋,存在一条线状通直内缝,当受力时,这条内缝就可能发展成破坏裂缝,这对于抗震结构可能是严重隐患。
再者,假如两边梁(约80%的梁)的下部钢筋刚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相向并排锚入柱节点后,就不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了。
抗震结构要求做到的“三强”:“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中的强节点强锚固便得不到保证。
由于节点内先天存在多条线状通直内缝,以及钢筋之间净距不足,将会影响节点区的刚度,削弱节点的塑性变形能力,对于高抗震等级的结构而言有可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 梁问题(9):P62.63 页中,KL.WKL 箍筋加密区大于等于2hb 且大于等于500,在注中,指出hb 为梁截面高。
而在同页,“梁侧面纵向钢筋构造和拉筋”中,hw 为梁截面高,当然,这里有文字标注,不会不明白,可在P66 页,纯悬挑梁中l<4hb 时,这里hb 没文字说明,就让人糊涂了。
钢筋平法图集培训总结
钢筋平法图集培训总结第一篇:钢筋平法图集培训总结2016钢筋平法图集培训总结虽然沈阳寒风冽冽,但是我对于学习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在东北公司组织的为期两天的钢筋平法图集的培训中我收获良多。
这次培训公司请来了平法图集创始人,陈青来教授。
在陈教授的培训后,我对图集有了全新的认识,甚至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首先贯穿两天讲座的是两个词:功能、性能,这是逻辑论证的两个要素。
关于图集中的问题都能通过功能和性能这两个方面进行解答。
譬如保护层厚度的来历。
这是我一直没有考虑的一个问题,以前在进行钢筋工程量计算时仅仅是根据规范扣除保护层厚度,但是一直没有研究这个厚度是怎么来的。
保护层其实目的是保护钢筋的钝化膜防止钢筋被氧化。
由于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为每年0.5mm,按照设计寿命50年计算则保护层厚度为25mm,按照设计寿命70年计算则为35mm。
这就是根据保护层的功能及性能来解析保护层的来历。
同时陈青来教授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原理,解构原理。
解构原理主要分三大部分:解构网络系统、构造解构规则、构件解构规则。
而结构原理和解构原理的最大区别就是:结构原理是从微观到宏观,解构原理是从宏观到微观。
对比于结构原理解构原理有三个作用:一是发现并消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安全漏洞,消除设计与施工中的非科学因素、二是形成建筑与结构的双向理论,方便学习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做到“易掌握、易应用、易扩展”、三是可利用解构原理开发智能工程师系统。
陈教授这番高屋建瓴的讲述,让我对图集有了更高的认知。
而对于图集中具体问题的解答,也会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比如11g101-1中53页就锚固段钢筋保护层厚度大于5d时是否考虑0.7的修正系数这个问题,陈教授就给出了详尽的解答。
就基础来讲,首先要考虑是封闭配筋还是非封闭配筋。
若顶面底面均有配筋那就是封闭配筋,仅有底面配筋则为非封闭配筋。
而非封闭配筋的基础连梁同样有三种情况:高于基础、与基础相平、基础下部。
陈青来教授平法讲座之心得体会Word文档
陈青来教授平法讲座之心得体会陈青来教授进行为期半天的“平法应用技术讲座”,初次得见陈教授,教授果然具有大家风范,学识渊博、平易近人、谈吐风雅,声如洪钟铿锵有力,整个会场座无虚席,走道、台阶上或站或座者有,都在认真聆听教授的一字一句。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教授那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吸引着大家,受益良多。
现本人总结了几点且窃以为是大家在实际工作当中容易忽略或理解上存在歧义的地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教益,将是本人最感欣慰。
一、平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要点解析:1.梁受拉钢筋在端支座的弯锚,其弯锚直段≥0.4laE,弯钩段为15d并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且应使钢筋弯钩不与柱纵筋平行接触的原则(边柱的“竖向锚固带”的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2.受力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不应全走保护层的原则,当水平段走混凝土保护层时,弯钩段应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钢筋混凝土内; 3.当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锚固时,纵筋应过中线+5d 且≥laE的原则; 4.梁受拉纵筋受力弯钩为15d、柱偏拉纵筋弯钩、钢筋构造弯钩为12d 的原则;5.墙身的第一根钢筋、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离最近构件内的相平行钢筋为墙身与板筋分布间距1/2的原则;6.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不重复设置且取大者的原则;7.节点内钢筋锚固不应平行接触的原则。
二、问题解答和本人的理解总结3.03G101-1 P48 注1: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与箍筋的构造与框架柱相同。
这就与上面的说法矛盾了,陈教授说了03G101-1 P48 注1属于谬误将在以后的版本中纠正,但端柱同框架柱。
4.连梁侧面的水平钢筋按剪力墙的水平钢筋拉通连续布置,但要遵循:(要点6)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不重复设置且取大者的原则。
5.对于梁端支座节点,梁纵筋弯锚构造中:梁纵筋伸至柱外侧(柱纵筋内侧),且≥0.4L ae的意思是梁纵筋伸至柱外侧(柱纵筋内侧)是一带区而不是柱纵筋内侧的一个点位,也即边柱的“竖向锚固带”的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只要梁纵筋进入该锚固带区且≥0.4Lae,梁纵筋就没有必要再往外伸了,也就是此时梁纵筋的端支座锚固长度为≥max(0.4Lae,hc/2+5d)+15d,最短的时候可以等于 max(0.4Lae,hc/2+5d)+15d。
陈青来教授讲梁的钢筋
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
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
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
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段距离。
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
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梁问题(1):应按第一种算法。
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
梁问题(2):关于03G101图集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也不要紧。
”答梁问题(2):laE是直锚长度标准。
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
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的错误方法。
梁问题(3):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
陈青来教授答:03G101平法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 让你吃透03G101
陈青来教授答:03G101平法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2006-4-19 阅读710次关于平法: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对我国目前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方法作了重大改革,被国家科委列为《“九五”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
由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03G101-2、03GG101-3)系列已在全国广泛应用。
一问: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Ⅳ级钢筋时,它得锚固长度应该如何计算?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混凝土验收规范上都没有出现Ⅳ钢筋,是否国家已经取消了该级别的钢筋用于建筑工程中。
谢谢!陈教授: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中,受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的限制,强度过高的钢筋发挥不出其全部作用(这正是混凝土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不设Ⅳ级钢筋的理论依据)。
所以,即便是Ⅳ级钢筋,其强度设计值也只能取到360N/mm2(与Ⅲ级钢筋相同),且当用于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时只能按300N/mm2取用。
因此,高于Ⅲ级的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值按Ⅲ级钢筋即可。
还有,Ⅳ级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Ⅲ级钢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并不合适,也不经济。
二问: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26页10.1.5条规定板下不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我个人认为是否还应该满足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位置,这也是一贯的施工做法。
陈教授:请注意规范用语“不应小于”的意义。
大学教科书中是“=”概念,而工程规范和规程是“≥”的概念,因此,可以伸至支座中心位置。
当为非抗震设计时,正常情况下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部位受压;当为抗震设计时,通常板不作为耗能构件,因而不考虑地震作用的分配,仍然按非抗震设计,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部位亦受压;在这两种情况下,即便其伸入支座长度为5d,通常也是安全的。
执行规范规定时,应特别注意“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陈青来钢筋平法讲座
陈青来钢筋平法讲座1、基础梁不以柱为支座,故不与柱锚固,柱只以基础为支座,故柱自身无法锚固,只与基础锚固。
2、柱、梁、板自身的钢筋,只存在连续的问题,不存在锚固的问题。
3、基础主梁中非连续区不是绝对,故图集中只规定连接区而来明确连接区,基础梁箍筋贯穿柱。
4、基础中柱的箍筋仅为施工方便而设(不小于两道,非复合矩形封闭箍)。
柱筋必须伸入基础底或梁底(国家设计规范规定),柱筋弯钩仅为施工考虑,(便于放置在底部水平钢筋上)。
5、柱筋连接不推荐焊接,大量采用搭接或机械连接。
6、基础层柱的非连接区,h/3是指首层,即地上的第一层,地下室的柱必须全长加密(理论上是,实际设计可能不符)。
7、锚固值取值原则:钢筋所在处的砼强度为准,如梁锚入柱,则按柱砼强度。
8、梁边支座锚固弯锚直段大于等于0.4lae,且进入竖向锚固带(柱中心线至柱对边钢筋边侧),当柱宽小于0.4lae时,设计应调小钢筋,施工不得调整。
当0.4lae加15d且0.4lae已进入竖向锚固带,此时可以不用考虑是否满足lae。
8、梁或板锚入墙,通长无法满足直段0.4lae,固梁与墙交接时不形成框架,即墙不作为框架的支座,此时梁既不是框架梁也不是非框架梁,故梁伸入墙只伸至对边弯15d即可,不考虑0.4lae。
9、钢筋锚固不能全走保护层。
10、03101-1P40,第二条,加密箍筋无须隔一拉一。
11、柱筋弯钩最大12d(受拉纵筋),梁15d。
无须满足最小锚固250mm.。
12、梁负弯矩筋多于二排时,伸入长度应由设计明确。
13、节点内的钢筋锚固,严禁平行钢筋接触锚固,以前施工缝留在梁底的作法是错误的,至少应在柱加密区以外。
(陈个人观点)14、结构原则:能通则通,但设计规范不明确,故梁下部筋应按《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规程》施工,即梁下闻筋在非加密区且受力较小处连接。
15、P55屋面梁问题:柱的弯钩不得小于12d,此处梁、柱锚固构造规范有矛盾。
16、箍筋的组合方式:大箍套小箍,不可大套中,中套小。
陈青来平法讲座总结-wudi整理
陈青来平法讲座总结开题介绍当前建筑行业基本现状情况,并表示BIM技术理论是由197X年被西方提出,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的扩充。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在10-20年左右开始,将以智能机械系统逐步取代当前大部分施工人员的工作。
在西方国家BIM技术的使用流程往往是由理论→方法→应用,而中国国情往往是忽视理论环节,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中国式BIM推进的难点在于与结构理论的挂接。
从结构平法角度分析得出:当前我国的抗震框架柱、剪力墙、框架梁各自均存在安全漏洞,三大抗震安全漏洞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忽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材料;二是错误的受力钢筋的搭接连接方式,具体漏洞原因分析如下:1.抗震必须做到“三强三弱”,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锚弱杆”,为保证钢筋锚固的可靠,梁柱钢筋往往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锚固,结果导致墙柱节点部位钢筋配置极度密集,混凝土浇筑时粗骨料无法进入,且振捣棒也难以插入,直接导致构件浇筑实际强度远远达不到要求,影响整体结构安全;2.钢筋搭接连接传自前苏联,最早的搭接连接为“捆绑式”搭接,即将两根钢筋重叠段用粗铁丝密密匝匝捆起来,这种捆绑搭接方式的实质是无需混凝土粘接强度传力的特殊机械连接。
但是在我国却将此种“捆绑式”搭接转变为接触性搭接连接,钢筋重叠段仅用几根细铁丝固定,这种错误的搭接方式直接影响了构件的安全性能。
随后介绍平法解构原理,平法解构原理一共有三条主线:1.材料主线(必须创造优化材料物理性能条件);2.功能主线(必须保证实现构件和构造的功能);在解构时往往需扣紧功能主线进行解构;3.逻辑主线(必须准确符合建筑结构的科学逻辑)。
解构原理的作用主要有:1.发现并消除结构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安全漏洞,消除设计与施工当中的非科学因素;2.形成建筑结构的双向理论,方便学习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3.依据科学的解构网络系统、构件解构规则、构造解构规则,开发“平法智能工程师系统”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在中国建筑结构领域的创新成果。
陈青来教授对03G101的权威解释1
陈青来教授对03G101的权威解释1陈庆来教授对03G101的权威解读(1)专业知识2010-05-22 18:12:02阅读29评论第0号:订阅大、中、小尺寸本文引自hbq_1124《陈庆来教授对03G101的权威解释(1)》引用陈清来教授对hbq _ 1124 03g 101的权威诠释(1)2009-04-06 08:00山东大学陈庆来以下是陈教授的回复(1)●墙体问题(1):在图03G101-1中,剪力墙的竖向钢筋要求在顶部的锚固板中有锚固长度。
当...的时候当剪力墙顶部有暗梁时,是否只需将暗梁锚固到暗梁中即可达到锚固长度?■回答墙问题(1):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弯入板中的结构不是“锚定在板中”(因为板不是墙支撑),但要完成墙和板的互连。
暗梁不是梁(梁被定义为受弯构件),它们是剪力墙。
的水平线性“加强带”。
暗光束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能独立于墙体而存在,所以当当铝位于墙的顶部时,墙的垂直钢筋仍应弯曲成板状。
●墙体问题(2):剪力墙钢筋和铝钢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不在图纸集中绘制?小费直钩是面筋还是下面的?对直板钩的位置有什么要求吗?图集中的剪力墙垂直钢筋需要穿过铝。
这是否意味着剪力墙竖向钢筋穿过铝钢筋?如果是,剪力墙竖向钢筋受到保护地板上增加了另一个铝钢筋直径?■回答墙壁问题(2):钢筋绑扎的更合适位置是:(从外向内)第一层是墙壁水平钢筋(水平便于施工时将钢筋放在外侧),第二层为墙竖筋和铝箍筋,第三层为铝竖筋(水平)钢筋。
末端的直钩和铝马镫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上面覆盖着面筋。
板中墙肋的直钩的位置取决于位置。
墙的表面标高和顶部标高之间的关系(在特殊情况下,两者之间的标高可能有小的差异)。
当两人相安无事时,墙肋的直钩位于板的上部。
●梁问题(1): 03g101-1:伸入端柱支座的扁梁纵筋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为例,伸入端柱的梁纵筋,如果与柱纵筋位于同一位置,其弯锚部分为15d在垂直层面上,钢筋会太密,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陈亲来关于钢筋问题的回复
陈青来教授关于钢筋设计相关问题的答复汇总一、柱问题(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是一个 laE 还是更多?(甚至有人提出 1.5 倍的 laE )②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是否可以“直锚”而不必进行弯锚?有的人说可以“直锚”;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弯锚”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有人说是 10d ,而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④同样在《03G101-1图集》第39页“梁上柱LZ纵筋构造”中,规定“直锚部分长度”不小于 0.5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⑤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
是这样的吗?⑥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
其弯折部分长度,“剩多少拐过去多少”,显然不合适。
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③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直锚部分长度”,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④条规定的“最小直锚长度”。
是这样的吗?■答柱问题(1):所提问题将会在“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03G101-3、-4”中得到相应答案(2003年底陆续推出)。
现在简单答复如下:①⑤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
特厚基础(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②③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要求弯折12d;④⑥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坐底”。
陈青来讲解平法钢筋
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平法)专题讲座笔记作者:依然点击:872一、概述:1、平法的产生:国内传统设计方法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
日本的结构图纸没有节点构造详图,节点构造详图由建筑公司(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设计,设计效率高、质量得以保证。
美国的结构设计只给出配筋面积,具体配筋方式由建筑公司搞。
据此中国传统的设计方法也必须改革。
2、平法的原理:设计流程:设计结构体系—〉结构分析(力学分析)—〉结构施工图设计。
结构设计是一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分为创造性劳动和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
现在由结构工程师完成创造性设计部分(创造性劳动),节点构造、节点外构造不是结构工程师的劳动成果,是抄的规范。
(注:节点构造是算不出来的,是由研究人员试验出来的。
)传统的单构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将创造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混在一起,节点内构造和节点外构造的设计属于重复性劳动(非创造性劳动)。
基于此产生了结构标准化、构造标准化的思路,用数字化、符号化的表示方法即平面整体表示方法表示创造性设计。
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含表示方法和标准图两部分。
节点构造标准化后,施工公司的劳动量加大。
3、平法的应用:1991年9月份平法开始在山东应用于工程,开始推广平法。
构造图适合于所有的构件,平法一张图上都有,走哪看哪,非常方便。
平法推出后,有坚决支持、坚决反对、不表态三种人,后来将专利贡献给国家,成为国家标准。
平法是给从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员看的,提高了科技含量,不让非专业人员看懂,设计方法的改革也促进了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
平法是结构设计领域的一次革命,提高效率两倍以上,能够使中国结构界不合理的人员配置情况得到改善。
现在,3个建筑师配1个结构师。
二、柱平法:1、定义疑问:(1)嵌固部位是指地下室顶板处,地面以下的结构构造(含地下室部分)划归基础结构(待出图集)。
嵌固部位以下箍筋也划归到基础结构部位,不归本图集。
(2)柱钢筋总截面为柱截面面积b×h,梁钢筋总截面为梁有效截面面积b×h0,h0为梁高扣单排钢筋35mm、双排钢筋60mm后的数值。
2陈青来06G1016解疑 学习资料共享 栋梁之财.doc
2陈青来06G101-6解疑-学习资料共享栋梁之财.txt “我羡慕内些老人羡慕他们手牵手一直走到最后。
一交话费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话那么值钱。
否则太厚了。
4、抗震框架梁的底筋能搭接吗?在哪个位置搭接?答:抗震框架梁的底筋是可以搭接的,只要不在梁下部跨中位置就可以了。
5、箍筋两个弯钩的总长度应该是多少倍d?答:箍筋两个弯勾如果是135度,抗震的情况下是11. 9d,不抗震的时候是6. 9d06、当暗柱过长时,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是否应当伸至暗柱端或考虑与暗柱箍筋搭接?答:不管暗柱有多长,暗柱都属于墙的加强,它是墙的一部分,不是墙的支座,所以应该伸至暗柱的端部,不可以搭接。
7、砖混结构中,构造柱与圈梁,哪个是支座?答:在砖混结构中,二者都属于整个建筑物的构造加强构件,柱肯定是梁的支座,但是,在实际作用的时候,砖混结构中主要的承重构件是墙不是构造柱,所以,这种关系不像框架结构那么明显。
8、非框架梁L的底筋锚固长度是12d还是按03G101-1第33页第3点: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少于250mm?答:这个直接取12d就可以了,L的下部钢筋支座处属于受压区域,和框架梁不同,250mm 指的是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
9、板负筋的分布筋与另一方向的负筋搭接长度是多少?答:分布筋的功能是使主筋绑扎成网,浇捣混凝土时主筋位置不发生偏离。
另一功能是提高主筋的连接长度。
具体的取值范围,平法中没有明确,一般取150mm即可。
10、梁上部钢筋中(2B20)标识的钢筋在遇到有悬挑梁时,如何处理?是将支座钢筋延伸还是布置(2B20)钢筋.(悬挑梁上部未配置有钢筋)答:悬挑梁上部未配置有钢筋有可能是漏写了,或者没有按照平法的要求来布置,这种情况一定要咨询设计人员。
11、满堂基础中地基梁与承台两者之间交接处钢筋如何配置?答:基本上要看承台的钢筋是不是双层钢筋。
而且基础梁不一定要贯穿承台.高抗力等级要贯穿承台.这个具体的要咨询设计了。
陈青来钢筋讲座
陈青来钢筋平法讲座主讲人: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时间:2005年6月3日星期五Emel:qlchen@内容:一天只能讲要点:九五年十月二十日做了四个小时的讲座。
组织了在京的主要专家听,那里还没有平法。
广州95%以上用到平法,现在销量上万册每年在增长平法为什么没有别的替代,平法从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
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基础上看:点(独基)、线(条基)、面(伐基)、空间(箱基)基础梁不抗震。
只存在连接问题。
框架梁要考虑抗震问题1、平法是广义标准化的思路,与细部尺寸关心不大2、今天讲要点,后面也讲构造,掌握平法要求和思想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
一、混凝土结构原理解析(含哲学与逻辑问题)1、从美国回来后,进大学就是为了教出更多的学生2、哲学特别好,特别容易贴近生活,我国把哲学政治化了。
a)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一1)砼结构原理承载多元理论2)砼结构不能说是理论,而是原理A、承载可靠度理论——解决结构的安全度问题a)生活中人和值钱的东西都在房间内,这就存在一个可靠度问题B、承载力学理论——解决作用(荷载)与作用应用(内力与变形)问题a)在实际工程中,不是理想的荷载传递。
我国没有按实际考虑。
窗间墙与柱有拉结,不是均布。
b)如风荷载,不是按你规定的吹,实际上准确的算不上。
虽然有问题只要不存在问题就是好的。
c)变形的问题还可以C、承载材料理论——解决钢筋与砼共同工作的问题a)在我国做的最好的,徐变问题,抗力问题D、承载抗力理论——解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E、承载节点的构造理论——解决结构的连接问题a)在大学学的是构件,把构件连起就是结构是错误,是一个整体,现在只有在抗震上才能说。
F、——基础理论用于发现世界和解释世界,存在发现、更新而非创新G、——应用理论的应用属于方法范畴,用于改造世界,存在不断创新H、——方法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基础理论不具备直接用于实践的功能,基础理论通过方法用于实践I、——基础理论发展极其缓慢,而方法发展迅速,日新月异。
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答疑
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答疑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答疑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平法已在全国全面普及并向纵深发展。
平法追求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平法会不断地否定自身并进一步完善。
随着平法的不断推陈出新,也要求我们在对平法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理论和技术。
今年的6月-9月,广联达公司在全国陆续开展了21场陈青来平法讲座,希望通过此类讲座能够提升广大造价人员对平法的应用能力,在讲座最后的答疑环节,很多造价人员围绕新图集06G101-6和03G 系列图集提出了自己多年来对平法的疑问,本期我们特选择了答疑环节的部分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平法。
06G101-6问题1、06-6P45第三条如ex尺寸大,较大者方向钢筋设置在下,请问到底是哪个方向?答:图集中注解第5条已经明确规定了水平为X方向,垂直为Y 方向,而且图示也已经非常清晰了,ex指的是x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ey,指的是y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二者要判断大小,哪个值大,哪个方向的钢筋就放置在下。
2、06-6基础梁端无外伸构造与04G101-3P29不同,为什么?答:06G101-6和04G101-3所涉及的基础类型不同,它们的受力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时在新的图集中也考虑了一些新的处理方式,像柱的插筋构造也是有区别的。
3、06101-6P53柱宽基础梁时,加腋筋竖筋如¢8@200在封闭范围内全部布置吗?还是仅图上示意根数?答:在加腋的这个位置,布置的是钢筋网片,如果只是图上的3根,那要200的间距干嘛!只是在计算的时候La长度范围是不用布置的,图示主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这一段距离是锚固了。
而且伸入相邻的基础梁,想布置钢筋也比较费事了,梁里面多的是钢筋。
4、06G101-6P61柱顶纵筋在承台内的锚固应伸至承台顶?答:图集中注解第3条已经说明这个问题了,只要伸入承台内的长度满足Lae和35d的要求就可以了,这个和柱的钢筋要到顶是不一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青来钢筋平法讲座主讲人: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时间:2005年6月3日星期五Emel:qlchen@内容:一天只能讲要点:九五年十月二十日做了四个小时的讲座。
组织了在京的主要专家听,那里还没有平法。
广州95%以上用到平法,现在销量上万册每年在增长平法为什么没有别的替代,平法从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
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基础上看:点(独基)、线(条基)、面(伐基)、空间(箱基)基础梁不抗震。
只存在连接问题。
框架梁要考虑抗震问题1、平法是广义标准化的思路,与细部尺寸关心不大2、今天讲要点,后面也讲构造,掌握平法要求和思想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
一、混凝土结构原理解析(含哲学与逻辑问题)1、从美国回来后,进大学就是为了教出更多的学生2、哲学特别好,特别容易贴近生活,我国把哲学政治化了。
a)关于混凝土结构原理辨析之一1)砼结构原理承载多元理论2)砼结构不能说是理论,而是原理A、承载可靠度理论——解决结构的安全度问题a)生活中人和值钱的东西都在房间内,这就存在一个可靠度问题B、承载力学理论——解决作用(荷载)与作用应用(内力与变形)问题a)在实际工程中,不是理想的荷载传递。
我国没有按实际考虑。
窗间墙与柱有拉结,不是均布。
b)如风荷载,不是按你规定的吹,实际上准确的算不上。
虽然有问题只要不存在问题就是好的。
c)变形的问题还可以C、承载材料理论——解决钢筋与砼共同工作的问题a)在我国做的最好的,徐变问题,抗力问题D、承载抗力理论——解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问题E、承载节点的构造理论——解决结构的连接问题a)在大学学的是构件,把构件连起就是结构是错误,是一个整体,现在只有在抗震上才能说。
F、——基础理论用于发现世界和解释世界,存在发现、更新而非创新G、——应用理论的应用属于方法范畴,用于改造世界,存在不断创新H、——方法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基础理论不具备直接用于实践的功能,基础理论通过方法用于实践I、——基础理论发展极其缓慢,而方法发展迅速,日新月异。
J、——方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相当重要地位K、——中国历史上四大发明均是方法的发明而不是理论的发明L、——很多问题的解决往往难在方法而不是难在基础理论上。
砼砼结构原理辨析二结构工程界的五板归公划分1、理论板块——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
a)应为其它板块的基础——但目前落后于规范规程板块及技术规则板块——至今未全面完成“构件”到“结构”的转变——没有解决好节点问题2、规范规程板块——为国家的技术法规a)由于我国采用追踪,引进国外技术的路子——现阶段奇怪地到目前为止在最前沿——实际缺少国内理论板块的支撑——内容不稳定——修订频繁——因错位——失误属自然成本3、技术规则板块——主管政府部门批准发行的指导性技术条件。
平法就在这个板块4、技术措施板块——工程技术类专著,主要用于辅助解决工程问题5、技术监督板块——主要进行材料,施工安全、质量的监督二、平法基本原理a)平法的应用理论(三要点)i.——将结构设计分为创造性设计内容与重复性(非创造性)设计内容两部分,两部分为对应互补关系,全并构造完整的结构设计ii.设计工程师以数字化,符号化的平面整体设计制图规则完成其创造性设计内容部分1.是工程师计算出来的iii.重复性设计内容部分(主要是节点构造和杆件构造)以“广义标准化”方式编制成国家建筑标准构造设计。
1.是工程师抄的,现在可以不抄了。
iv.说明:标准构造设计的实质是图形服从组织的构造规则,由设计师完成构造设计缺少充要条件:v.1、结构分析结果不包括节点内的应力vi.2、以节点边界内力的节点设计的理论依据并不充分vii.3、节点设计缺少试验依据;结构设计缺少试验依据是普通现象。
b)过去先画平面图,后有索引,特别麻烦。
现在一张平面图什么都有,审核特别方便。
这样只要创造性设计没有出错,重复性设计就不会错。
c)所有节点设计计算不出来,节点必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过去抄是有一定的问题,一个与实际不符,二是知识产权,三是太局部。
d)节点设计用国家的标准设计最合适。
e)国家的节点设计也没有通过实验,主要由工程师凭经验。
主要通过概念设计进行确定。
专家委员会脑袋大一些,灵一些罢了。
三、关于平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要点解析a)要点一:结构与构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b)要点二:结构的刚度问题c)要点三: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支座)问题i.要点四:平法设计规则要点——1、注写方式与截面方式相结合;2、集中注写与原位标注相结合;3、特殊构造不属于非属标准化内容ii.通用值引出来,一起标注,不一样的在图上标注。
原位标注优先。
iii.特殊构造不属于标准化内容,不是重复性问题,应该是创造性问题。
iv.事情易细不能过细,没有完美只有合理。
工作越多错误越多。
谁也不要包览天下。
d)要点五:构件钢筋的锚固与连接问题i.有好是争议,但有些不好解决,但不能当期解决。
但逐步形成是共识的可以解决ii.iii.锚入支座钢筋内侧的原则(不可全部走保护层)1.锚固到保护层是不可靠,一个是:钢筋与砼有连接,二是线膨胀系数一致。
但有一个规范的保护层(最小保护层厚度),最理想的是5D。
现在主要是为了防止炭化。
2.受命最长是砌体结构,砼不如砌体结构。
在砼中横向钢筋增加粘结强度。
3.板的负筋在梁的角筋内。
iv.受拉钢筋弯锚直描段大于等于0.4Lae的原则。
1.弯描只要大于Lae。
弯锚仍时大于Lae是不对的,钢筋一弯就不可能全是拉力。
弯的钢筋的长度15D就足够,但直的必须要保证。
2.如果柱的尺寸不够,只有调细钢筋直径。
Lae与钢筋直径有关。
等强等截面代。
v.梁往柱支座内锚固过中线加5D、的原则1.直锚也得大于5D,如果想弯锚只要达于中线5D就可以弯锚2.梁的筋不一定到柱边。
教课书是等于,但实际工程是大于等于,是一个最小满足的原则,选大是工程师的权力3.vi.锚固钢筋弯钩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的原则1.-1的47页,剪力墙边的暗柱,剪力墙水平筋走内侧vii.受拉钢筋锚入支座钢筋内侧的原则viii.受力弯钩15D,构造弯钩12D的原则1.钢筋按受力考虑,就必须是15D,2.钢筋与砼膨胀有时不一样,当构件过长时差异就大,有些加回头钩。
有时加弯钩。
ix.非抗剪钢筋距离平行“边缘”为分布间距的1/2的原则。
1.板的非抗剪不一定要距离502.板的抗剪必须是50x.节点内非平行接触连接与非平行接触锚固的原则1.保持近距并不是为了使砼能够下去,而是为了钢筋与砼共同工作。
2.如梁相互锚,就成了钢板,就存在先天不足,存在微细裂缝:主要是水灰比、震捣的作用减少气泡、石子就得往下沉,骨料上面有一个裂缝。
3.加力到30%是弹性变形,到30至70%是塑性变形,大于70%快速把裂缝连起来,因此砼中在70%的作用。
4.由于砼浇捣不下去,就改为细石砼是很严重的。
我们已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也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没有办法。
5.搭接,并行搭接错误的理论,应该是不能接触搭接。
采用了建议的方式。
说明:第一部分:一种是简单的语言说明复杂的问题。
角度在45看过去就是端部。
边缘三面没有保护。
中间四面都有保护。
建立刚度均匀的概念。
我国的规范是构件的规范,只有在抗震的角度能够体现。
第二部分,要明白谁是谁的支座。
施工人员要搞清楚。
基础是柱和墙的支座,柱是梁的支座,柱梁是板支柱。
只有往支座锚固。
不是支座只存在连接不存在锚固。
柱只有往基础内锚固,从一层到顶层是一个整体,与梁没有关系。
柱根到柱顶是整体,柱与墙增大箍筋为了施工。
梁以柱为支座,梁的箍筋从柱边,梁上部筋贯通支座,下部往柱内锚固。
板以梁为支座,板筋以梁边布筋。
有一个50是为了抗剪。
是针对支座说的剪力墙在暗柱边多远。
由于暗柱不是剪力墙的支座,因此就没有50的限制,只要满足间距就行。
基础连梁与柱没有关系,是基础做为支座,如果基础是双层配筋,按基础边,如果是单层配筋,不能从基础边锚,一个整体贯串,进来后往下斜的问题。
支座只进纵筋,不进横向钢筋,如果进横向钢筋只起固定作用。
四、平法规则与构造应用要点解析a)基础主梁,箍筋是贯通的,梁是柱的支座。
存在纵筋的连接。
b)箍筋是大箍套小箍,这样重复的筋最小,如四肢箍筋,用两个一样大小的相套,在抗震与非抗震都可以,但抗钮就不行了。
抗钮只与最外箍筋有关。
c)大箍内加拉筋是最好的。
d)柱的施工缝在梁底50至100,抗震问题没考虑,国外是整体或在柱的中部。
这个问题是一定得解决。
e)基础梁如果小于柱,就存在加液梁问题,就是把柱包住。
来实现梁做为支座。
f)柱在基础梁内锚固,如果小于500且不少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得合箍),主要是防止钢筋偏移。
柱在基础内的弯折最小要大于150g)柱中部搭接区加密是为了增加砼的粘结。
在柱两端的是为了抗震,主要是为了强柱弱梁。
h)板的第一根筋为基础的边的1/2的板间距i)基础次梁为基础主梁为支座,次梁的箍筋从主梁边50mm开始。
j)凡时承柱的为基础主梁,与柱不连接的就为次梁,有些次梁与主梁一样高。
楼板内应注意的事项1、楼板从梁主筋内扎进来,板下部筋进入梁大于5D,但至少到梁中线。
板上部钢筋与梁平行的筋按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2、如果遇到宽面梁,问设计单位是不是非要达到当中线,按道理没有必要。
3、板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为250。
4、楼板与非框架梁下部钢筋在支座处一定是受压的。
5、非接触搭接:两根钢筋间距要大于等于30+D,小于0.2Ll及150的最小者,两个搭接之间的间距得大于0.3Ll。
6、两个钢筋要弯起是1:12。
7、板悬挑板要折回来5D。
并不是直弯。
主要为了装修改造用。
悬挑板与栏板在一起,在栏板内也是5D。
8、放射筋的问题:梁的箍筋问题,在放射筋范围内箍筋可以斜放。
这样放射筋插空可以完成。
9、在两面悬挑板钢筋打架的问题,在楼板内做了钢筋相互关系的构造。
10、无梁楼盖的构造,有时在下部的筋有时到上部了。
搭接时要把搭接头弯到上部,并且要大于0.3Ll11、12、国内是重结果,而国外是重过程。
钢筋应该重过程,中间不控制砼打得特别好是没有用的。
在哲学的理念上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一个过程的开始主要看起动新的过程是不是强。
一件事没有做就想结果。
办好每一个过程,结果是自然的。
13、梁与柱的钢筋打架,就采用撬一下是不可取的。
平法-1的问题1、先说梁、再说板,最后说柱,主要是梁好说。
砼结构中存在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的问题。
2、柱问题就多了,存在大偏心与小偏心。
3、平法考虑层次性,主要是基础、柱、梁、板有各自的子系统。
关联性。
各自之间有支座,基础、柱、梁、板前面是后面的支座,楼梯是特殊板。
有一个相对完整体,基础、柱、梁、板的顺序与施工相一致的。
4、平法中先谈柱、后谈梁、再谈板。
梁的问题1、构造节点中的多空的问题,几个尺寸取最大值的问题。
2、梁上部钢筋伸至柱外边(柱纵筋内侧)且大于等于0.4L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