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期课改八年级生命科学

合集下载

完整沪教版初二生命科学《人体免疫功能》教学设计.docx

完整沪教版初二生命科学《人体免疫功能》教学设计.docx

第 3 章第2节(第3课时)人体的免疫功能上海市尚文中学梅守真一、设计思路“人体的免疫功能” 是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概念多,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讨论问题的机会。

利用热点问题“器官移植时的排异反应”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学生已有一些了解,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录像,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并让学生自己总结第一、二道防线在人体免疫中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作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自制的抗原与抗体作用的演示图,引导学生理解抗原与抗体的作用原理;通过“血清疗法”的介绍与学生讨论,以境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机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通过分析人体免疫的功能,让学生感受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精细和完美,学会珍惜生命和欣赏生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

认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知道抗原、抗体的作用原理。

2.过程与方法能有意识地运用免疫知识解释较简单的生命现象和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精细和完美,学会欣赏生命。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难点:理解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原理。

四、教学准备制作抗原与抗体的作用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说明引入问题:你们知道器官移植吗?,小声议论,尽量回答老师的激发学生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问题。

的兴趣,引捐献的器官移植给病人呢?入课题。

人体具有免疫功能,这种功能能够识别“自己” 和“非己” 成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的免疫功能。

保卫人体的第你认为:什么结构是保卫人体的学生回忆学过皮肤的上皮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组织的功能和粘膜的有关——皮肤、黏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知识,回答老师问题。

上海市初二生命科学练习册答案

上海市初二生命科学练习册答案

生命科学第二册练习册答案 4章1节一、(一)1、水中水生陆生根、茎、叶裸露果皮被子植物裸子植物2、茎叶果实种子营养繁殖3、光合作用蒸腾作用4、叶绿体阳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合作用5、花丝花药柱头花柱子房受精种子 7、被子 8、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异花传粉 9.干果肉果(二)1、× 2、× 3、× 4、√ 5、√ 6、×(三)1、①互生②对生③轮生 2、①三出复叶②羽状复叶③掌状复叶(四)1、比较四大类群植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类群主要特征常见植物举例藻类植物结构简单,单细胞或多细胞叶状体,含叶绿素衣藻、紫菜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没有维管束。

由水生向陆生过渡葫芦藓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出现维管束蕨种子植物结构复杂、比较完善,分布最广泛。

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黑松或马尾松、月季2、风媒花与虫媒花特征比较比较项目花冠气味花粉粒蜜腺虫媒花有且鲜艳常有芳香味粒大,数量少常有风媒花没有或者不鲜艳没有芳香味粒小,数量大没有3、下列植物属于哪一类群植物水稻银杏紫菜白玉兰葫芦藓肾蕨桃树类群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藻类植物被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被子植物(五)1、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繁殖造成的。

2、麻屋子是果实的果皮,红帐子是种子的种皮、白胖子是种子的子叶(或胚)。

(六)连线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 ——雄花一朵花中有雄蕊和雌蕊 ——两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 ——雌花雌花雄花生在同一植株上 ——雌雄同株雌花雄花分别生在两个植株上 ——雌雄异株(七)1、花瓣 2、花药 3、花丝 4、雄蕊 5、柱头 6、花柱 7、子房 8、雌蕊 9、萼片 10、花托 11、花柄二、1、异花传粉是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另一朵花的雌蕊上,从而完成传粉的过程。

异花传粉的后代具有上一代两个个体的优势特征,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2、叶的正面表皮下是栅栏组织,排列紧密,含叶绿体多,所以颜色深。

叶背面表皮内是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所以颜色浅。

案例法进行“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一节的教学

案例法进行“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一节的教学

案例 6 从当今社会对转基 因生物和克隆技术的 : 争论 , 发表你的看法写成小论文 。依据学生小论文中
所表述的观点 ,可见学生对这方 面知识 的了解程度 , 学 会用 辨证 的思 想看 问题 。 总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 组成部分。 随着中学生成长和解决复杂问题和抽象现 象能力的提高 , 有助于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生物教师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 、 技能 、 方法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 良好 自科学 睛感态度与价值观 , 勺 目的是提高学生 的科学 素养 , 而学生科学素养是否真正提高, 最终会通过他们 的行为方式和科学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 , 教师可以通过 观察、 调查、 问卷、 访谈等多种方式对学生作出评价。当
向社会” 生物教学应该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 , 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 思想, 自然事物的相关联系, 了解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 、 关
心社会 的意识 ,利用正确 的价值 观处 理社会 问题 的能
力, 有振兴中华 , 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些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1 用学到的知识认识 自 解释生物现 象 . 然, 案例 4 组织学生参观 自然保护 区 , : 通过观察思 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之 后能进一步认识生物知识在 日常生活和社会 中有广 泛 的应用 , 态学 极大 的推 动 了人 类 社会 和生 态环 境 生
维普资讯
第2 4卷 第 8期
20 0 8年
中学 生 物 学
Mi d e S h o i l g d l c o l B oo y
Vo . 4 N . 1 o & 2 2 0 08
文 件 编 号 : 0 3—7 8 (O 8 0 —0 2 10 5 6 2 O )8 0 4—0 2

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社会版)一、为什么要设置初中科学课程?(一)背景受前苏联教育思想影响,我国(港澳台除外)义务教育阶段的理科课程一直是分门别类设置的。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经济和科技发展迅速,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社会科学化和科学社会化的态势,同时也带来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社会问题,这些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外, 链接资料一:国际科学教育目标的演进) 伴随着国门的敞开,国际科学教育新理念和科学课程改革成为科学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科学教育目标的演进、对科学价值认识的变化及新颖独特的科学课程,对国内科学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上海开始启动第一期课程教材改革工程,包括对当时理科课程的反思。

其中归纳存在的问题有: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造成知识的分割和孤立;由于知识量剧增,课程越分越细,新内容的不断添加,使教学内容膨胀,课时增多......因此,注重整体设计的综合科学课程,便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途径。

20世纪90年代末,上海正式启动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工程。

在总结十几年来上海市综合理科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首次从系统角度来考虑理科课程的定位,突破和超越了“综合课程”与 (链接资料二(1):“合分一体”的螺旋结构图) “分科课程”径渭分明、非此即彼,单纯把知识作为综合的唯一对象的思维定势,提能力、方法知识、思想第四阶段: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出二者应该优势互补的建议,即建立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分科-综合”的理科教育课程体系。

(链接资料二)正式确立了“合分一体”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并将初中的综合科学课程开设在6~7年级。

根据国内的改革经验和国际课程的发展,教育部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同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出版。

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改革综述

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改革综述

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改革综述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王厥轩1.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以下简称二期课改)是在1997年开始的。

它是在一期课改(1986年~1997年)的基础上开展的。

有人会提出:为什么刚刚开展了一期课改,接着又要进行二期课改呢?它可能有几方面因素促成:一是国家教育部加快了课程改革的进度。

教育部自1997年开始了全国范围的课程改革,荟集了全国范围的几百名专家学者。

在2001年3月率先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方案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接着又出版了一系列的教材。

并且选择全国50个地区(县)进行了课程改革的试点。

最近又加快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制订。

从教育部课改的一系列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看,在课程观、教育目标观、课程内容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学习观、德育观、评价观等方面,有一系列非常重大的突破,在理念上有非常多的创新,给上海的二期课改有非常多的启示和借鉴之处。

二是进入21世纪初以来,各国从提高综合国力的高度,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差不多是每隔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比如2002年日本实施的新课程,精选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其指导思想突出四个方面:①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②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③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④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出:“美国学生在四、八、十二年级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

布什总统一上台就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英国在1988年颁布了《教育改革法》,1999年英国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了“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

“四项发展目标”包括:精神方面的发展、道德方面的发展、社会方面的发展、文化方面的发展。

“六项基本技能”是:交往、数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初级中学课程建设

初级中学课程建设

• 课程设置
• 课程的丰富性原则:
• 为充分发挥格初学子的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和审美能力,我校在周三下午安排了丰富的学生拓展活 动,这样的活动类拓展科目共有34个。
拓展型课程 武术 民乐
硬笔书法 邮票鉴赏 软笔书法 校茶艺队
朗诵 校合唱队 校船模队
国画 工艺书法
摄像 生物环保 英语阅读与写作 数学思维拓展 素描与色彩
指导教师 李宝玉 冯坚 陈炼慧
楼海渊 张吉敏
竺靖 董高莺
贺曙江 金千里 王凯第 高莉平
谢永康
本校教师 樊荣 吴洁
刘桂松 单明明
庄颖 唐军 蒋庆芳 吴迪君 俞盈 张育心 奚瑧 韩勤 孙慎行 蔡春梅 赵颖丽 陈毓明 李樱
地点 九楼大厅
904 817 816 815 814 814 709 707 706 703 701 606 409 407 403 313

文学作品。
解。
分析性点评,培养人文素养。 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主
侧重古诗词经典、外国经典名 动探究。
著。

综合运用比较、分 能对社会现象表达自 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 独立思考、处理问题,自

析、归纳等方法进 己的感受、认识和见 方法进行评价性阅读,有自己 主开发活动方案,并形成

行评价性阅读,形 解。
——初级中学课程建设
让课程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
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基地,学校坚持准 确理解国家课程,在课改探索和实践中,形成 了“基础型课程要务实,拓展型课程需崇本, 探究型课程贵求新”和三类课程实施有机整合 的工作思路。

领域分类
程 社会人文 数理科技
文理综合
基 政治、语文、数学、物理、 体育、地理、 础 英语、历史、化学、科学、 劳技 型 音乐、美术 生命科学、信

生命科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素材包建设研究报告

生命科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素材包建设研究报告

生命教育品牌建设项目生命科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素材包建设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问题的提出上海市科教党委指导下启动的在中小学展开生命教育的试点工作中,华东师大二附中作为一所试点学校率先实行了生命教育课程化的研究课题。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生命教育课程化的难点之一是教师在具有了生命教育理念,但是,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找不到生命教育的切入点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搜集生命教育的资料,这样,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课程化进程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也可能会导致生命教育课程目标无法落到实处,而成为空谈。

生命科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素材包建设项目是针对当前生命科学教育中配套教学素材资源不足,实施教学急需且对实行生命教育有支撑作用的学科素材包建设。

生命教育的素材包建设,是将二期课改的理念与生命教育在中学阶段目标的实施的结合的有利抓手,在生命教育课程纲要的指导下,形成的生命教育素材包必将推动生命科学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为了切实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认为,通过建立生命教育素材包,能够在一定水准上为教师解决上述难题提供有效的工具。

一方面,教师通过浏览、观看生命教育素材包的内容,为实行生命教育提供背景知识的支持;另一方面,解决了每个教师重复地查阅和下载资料所需要大量时间,以及剪辑资料等技术问题,这个生命教育素材包的完成,为每一位使用本素材包的教师,节约了备课时间,提高了备课效率;第三方面,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使用了丰富的视频素材,也将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作为贯彻实施“两纲”的重要抓手,将生命教育在高中阶段的目标与生命科学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相结合,形成生命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的辅助与支撑体系。

通过一门学科的优先开发,不断辐射到校本课程的其他学科。

1.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文本素材等三部分,形成高中第一册的配套素材光盘;2. 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文本素材等三部分,形成高中第二册的配套素材光盘并将上述光盘投入试用。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与研究上海市浦兴中学【摘要】根据《生命科学》实验性和探究性的学科特点,利用校本教材《绿叶的风采》,在校园中实地勘探收集并制作绿叶作品。

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教材的使用情况和学生收集的资料,对教材进行一定的修改。

通过实践和研究为学生提供各种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实践动手、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校本课程实施研究一、问题的提出上海市《生命科学》新《课程方案》提出了要求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完善学习方式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中考的指挥棒下,一切看成绩,成绩论英雄,仍左右着我们的教育,能力的培养往往成了一个空洞的口号。

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突出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仍习惯处于被动地位,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围绕课堂、教师、教材转,对于探究性学习还只是流于表面。

可见,学生现状离二期课改的要求存在很大的距离。

鉴于二期课改的要求,本文试图以我校校本课程《绿叶的风采》系列活动作为载体,来探索如何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生命的可爱和大自然的美。

二、研究目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尝试以《绿叶的风采》系列活动作为载体,探索如何在拓展活动中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

研究如何对《绿叶的风采》进行更好的改进,努力提高学生对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并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一)准备阶段1、组织学生。

以宣传海报的形式张贴于校大厅板报上,从六、七年级各班级中,挑选有兴趣的学生。

2、问卷调查(前测)与学生访谈。

在活动开展之前,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同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1)喜欢何种形式、何种内容的活动。

(2)对植物叶片的了解程度和用途等。

调查的对象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即将参加拓展活动的学生,另一类则是未参加活动的同龄学生。

走进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赵才欣)

走进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赵才欣)
走进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
讨论主题:
课程改革思考——设计思路与国际动向
二期课改目标——方案特色与改革要点
课程实施要求——学校行为与教师发展
走进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
上海二期课改简介
设计思路
目标设计的内容特点: 重视民族精神、国际视野和现代意识; 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能力、 生命意识、诚信品质; 环境意识、科学发展观。
经验 学科
自主拓展
学科拓展 跨科拓展 社团活动
项目设计
课题研究
走进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
上海二期课改简介
改革要点(期望目标) • 构建基础性、整体性和选择性兼顾的课程结构 • 强调课程的多元整合(以与信息技术整合为重点)
• 大力加强外语和信息科技教育(学科加双语等)
•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包括学习训练方式的改革)
走进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
国际动向——关于课程实施
英国
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
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 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
德国
学校把第12、13学级(相当我国高二、高三)划分为4个相对独 立的学习阶段; 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制定个人的 课程表; 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形成自己的基础课程和特长课程。
区位的特色——服务上海
地域文化对教育的呼唤
上海持续发展的需要
发展的定位——世界级城市(伦敦、纽约、东京)
GDP比重、跨国公司总部数量、金融影响力等
多元文化环境——吸纳和影响(理解、交流、融合)
学历结构、城市精神、可爱的上海人
走进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方案设计)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方案设计)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第一课时)上海市延安中学王石一、设计思路:“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为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生命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第一册)的学生实验4.4,按上海课标的“知识与技能”分类标准,该实验属“实验C级”,是整套教材中唯一一个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方案的学生实验,因此该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培养的良好素材,但教材并未系统地介绍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此前学生参与了“探究酶的催化特性”的实验过程,并了解了历史上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的一些研究思路,虽然没有系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但对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已有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我在课前让每位同学先凭自己的理解设计一份实验方案,在教学中以学生“原生态”的设计方案为案例,以学生在课堂上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时生成的问题为教学素材,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适时归纳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在师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共同分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逐步确立修正自己实验方案的基本思路。

在学生对实验设计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时,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派生出的教学资源(问题)是本节课面对的最大挑战。

课前,我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粗略批阅,借此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基础,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加以解决。

然后从学生的实验方案中收集典型案例(根据需要,从方案中截取具有典型问题的相应板块),并按实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不同事项进行归类,最后根据所选择的探究因素(光照强度、温度等)类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课中,以学生设计的实验为案例,按照“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方法(步骤)→设计结果记录、处理方式”的顺序依次进行分析和探讨,学生在这条粗线条的引导下,通过参与解决课堂中衍生出的问题,发现自己设计的方案中的缺陷,并逐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在同学们逐渐完善自己方案的过程中,师生一起对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归纳;课后,同学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修改,为第2课时实施自己的实验方案作好准备。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2期工程课程方案简介2002.8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2期工程课程方案简介2002.8
●拓展学习时空,从传统的课堂学习时间,转变为课 内外相结合,综合而富有弹性地安排学习时间。
●拓展学科课堂,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和各种青少年 教育基地等开展学习活动,加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大力推进研究性学习与学科中的渗透。
〔5〕改进学习训练方式、构建学生训练 体系。
①制订?关于改进各学科学习训练方式的 指导意见?。
2、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远 未得到落实。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开展 需求不能适应。
〔2〕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3〕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状况。
〔4〕课程构造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 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开展的新内容。
〔5〕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十分普遍。
第三,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验体 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重视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发实践应 用环节,重视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
●提供八大学习领域的课程,增强课程的可 选择性,让学生逐步学会选择。
第四,加强课程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 的有机联系。
●实现课程功能的整合。强调学生开展与社 会开展、学科开展的整合,使学生获得根底知识 与根本技能的过程,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 价值观的过程。
●实现课程目标的整合。特别是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联系。
●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加强学科内和学科 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
●实现课程构造的整合,重视课程构造的根 底性、整体性与选择性。
学校校长 教师
课堂教学 设计学校校本课程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教 学研究制度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2011学年课程方案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2011学年课程方案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2011学年课程方案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坐落于浦东新区联洋国际社区腹地,地处浦东行政、文化的中心地带。

周边的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浦东新区青少年宫、世纪公园等成为学校开展丰富活动的有利资源。

2001年作为进才中学基础实验部开始办学,2003年成为一所独立办学的九年一贯制实验学校。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2010年7月,中小学分离,正式更名为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

2011学年共有教学班36个教学班。

一、学校现状分析(一)优势分析1.硬件资源优势:学校坐落于浦东新区金松路191号联洋国际社区内,与浦东新区办公中心、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世纪公园毗邻,环境优美,周边社区文化、科技场馆等资源丰富,办学条件得天独厚。

学校占地面积29970平方米,建筑面积29800平方米,绿地面积达到16715平方米,体育用地面积14200平方米,拥有400米环形塑胶跑道和四季常绿的天然标准足球场,二个室外灯光篮球场,八个羽毛球场同时兼做两个排球场,有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体操房,有近700平方米的专用乒乓房。

学校拥有7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图书阅览室,200多平方米的开放式书吧,藏书3万余册。

学校有教学用房36间,教学辅助用房25余间,其中拥有418个席位的报告厅、可容纳200人听课的公开教学演示厅、全智能的教学录播教室。

目前,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基本做到无纸化办公,所有教室和专用教室配备了电化教学设备和新一代多媒体教学设备。

2.生源状况分析:学生来自对口地段联洋国际新社区,社区居住着众多社会名流和精英人才,他们对现代化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呼唤着一流的办学水准和育人方略。

自2001年办校以来,到2009学年,中小学班级规模达到了75个教学班,2010年7月中小学分开办学后,进才实验中学班级数33个,学生总数近1330人。

2011年9月有36个教学班,学生数近1400余名。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教案 (1)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2.2 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 教案  (1)

生命科学学科初中教学设计《观察和解剖鲫鱼》一、设计思路“观察和解剖鲫鱼”是上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第四章第二节第一单元“脊椎动物”第一课时的内容,为后面其他脊椎动物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学习要求为“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A级)”。

本节课由图片展示脊椎动物的特征引入,以设问“鱼儿为什么离不开水”引出课题。

整节课以“鱼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作为一条主线,以观察和解剖鲫鱼作为载体,具体教学设计如下:(一)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1、观察鲫鱼的外形这是学生第一次观察小动物,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左到右)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此环节是学生理解鲫鱼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关键。

为使学生能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师可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提纲:如注意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形;头部器官:鼻孔、鳃;鳞片和侧线;鳍等。

2、解剖并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这是学生第一次解剖小动物,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安全的使用解剖工具,并以问题的形式点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引发学生逐步地思考和实验。

为了引导学生在解剖后更系统的观察,特别设置“用标签标明鱼的各个内脏”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二)注重提升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1、深化理解设计首尾呼应,以“鱼有哪些适应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为主线,学生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鲫鱼适应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感受观察和解剖小型脊椎动物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2、情感教育鱼类作为人类的朋友,我们也要关爱他们、保护他们。

所以在进行解剖实验之前,注意提醒学生要将鱼先处死以减少它们的痛苦,希望学生体会动物为人类作出了很多贡献,今后更加懂得关心、爱护身边的小动物。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观察和解剖鲫鱼的方法和技能;2、知道鲫鱼的外形结构和特点;3、知道鲫鱼的内部主要器官的分布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解剖鲫鱼,分析、归纳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1.7 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实验) 教案

沪教版生物八年级第二册 4.1.7 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实验) 教案

沪教课标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活动中,学会解剖镜的使用,掌握解剖花和果实的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科学观察的科学探究能力。

2、知道花和果实的基本结构,为以后学习植物分类打下基础,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3、利用云校家教育平台上传、分享、交流学习成果,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资源和成果共享的现代学习理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学习了花的结构和植物繁殖,本节内容学生动手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

在生活中学生认识了一些植物的花和果实,对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的形态结构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花药及子房的内部结构没有了解,因此需要借助解剖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解剖观察。

学生家中都有手机、平板等拍摄照片视频的工具,可以记录课前收集实验材料的过程,拍摄的照片、视频可以通过“云校家班级圈”,分享交流。

我校网络班班通,每个班都配有一套交互式电子白板,每个班配备了平板,每位学生都有云校家教育平台的账号。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以上多媒体设备及学习资源平台,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生充分利用这些辅助工具,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手机拍照记录解剖镜视野中的图像,通过班级圈分享照片,实现资源共享,互学互评。

三、教学重难点解剖并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解决的策略:课前学学生自主收集花和果实,丰富的实验材料有利于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花和果实。

课中通过同桌互学,教师示范了解解剖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在亲自解剖观察过程中,学会解剖观察的方法,认识花和果实的微观结构,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交流展示,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中完成学习,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资源共享,在丰富的活动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图五、教学过程互动试题,复习旧知出示翻牌互动试题“花的结构”“果实的结构”“果实的分类”,复习花和果实的结构。

随机挑人完成互动试题。

回顾花和果实的结构及果实的分类知识,在白板上完成互动试题,巩固旧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二期课改八年级生命科学
参考样题
选择题
1. 我们可以把人体的结构层次比作是一个学校的组成,请你将它们一一对号。

(1)器官()(2)细胞()(3)组织()(4)系统()
A. 学校
B.年级
C. 班级
D.个人
2.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及其相关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B.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C.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及其发出的各种神经构成
D.神经元可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
3. 凡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

A.病原体 B.病毒 C.免疫体 D.抗原
4. 下列植物分别属于哪一类群?请在表格内填上相应的字母。

植物葫芦藓小麦紫菜罗汉松肾蕨月季
类群
简答题
5. 右图显示人体某一系统的各个器官,请据图回答:
(1)图中已经编号的器官都属于人体的系统。

其中②代表,③代表,
④代表,⑤代表,
⑨代表。

(2)该系统的基本功能是()。

A. 将食物消化后转化为可以被吸收、
利用的营养物质
B. 完成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C. 将人体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D. 将营养物质、氧气运送到每个细胞
6. 人体的内环境是相对稳定的, 下面是与人体内环境稳定直接有关的四个系统。

请在图中的括号内填上一个有关物质的编号,把它组成一幅能表示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示意图。

( ) ( ) ( ) ( )( )
( ) ( )( )
A. 尿素等代谢产物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7. 下图为几种常见昆虫,请根据以下检索表,写出图中各动物的名称。

A .
B .
C .
D .
检索表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全身组织和细胞
泌尿系统
循环系统 1. 体密被鳞片…………………………………………………… 2 1. 体表无鳞片…………………………………………………… 3 2. 腹部细长、触角棒状…………………………………… 菜粉蝶 2. 腹部肥大、触角羽毛状………………………………… 棉铃虫
3. 前肢发达,后翅退化成平衡棒………………………… 果蝇 3. 前翅狭长革质,后翅宽大膜质………………………… 蝗虫 A B
C D
8. 小强觉得浑身酸疼无力,头痛鼻塞,额头上发烫,吃不下东西。

医生给他作了常规检查:体温39.1℃,心率105次/分,心律整齐。

血液化验检查结果见下表。

医生给他开了两种药:克感敏和盐酸环丙沙星。

(1)请找出检查项目中3种异常的指标:
(2)请仔细阅读两张“药品使用说明书”(有删节),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这两种药是口服药还是针剂?
②这两种药物的适应症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叙述。

③小强想使自己快些病愈,他能不能将一天的药在一顿全部用完?为什么?
9. 据《文汇报》报道:2003年年底上海市的人均公共绿地将超过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将超过35%,可以顺利达到国家规定的园林城市标准。

请回答:
(1)城市绿化的作用很多,请写出三种;
、、。

(2)请写出上海常见的两种行道树:①②。

(3)请写出上海市近年建成或正在建设的两个大型绿地的名称:
①②。

(4)你认为城市森林与城市草坪的生态效益哪个更高?。

请说说理由:。

10. 某同学建立了A、B两个小型密闭生态系统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B生态系统中的各项成分: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和泥沙等,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细菌等。

(2)A、B两个小型密闭生态系统的
差别是
, A B
可见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藻空气
阳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