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刺激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经颅磁刺激技术与脊髓损伤研究进展
传导通路 ,然而该检查技术舒适 性较差 ,未 在临床得 到广泛 突胶质细胞 ,这 主要是 由位于少突胶质 细胞 上面的 一氨 基一
应用 。而 Barker等 在运 动皮 层 区域 置放平 面线 圈 ,利用 3.羟基 5一甲基_4一异 嗯 唑一丙 酸 引起 的 J。此外 原 发性 损 伤
交变磁场产生 的感 应 电流刺激 对 应的运 动皮 层 ,同样 可 以 后 ,少突胶质细胞存 在凋亡现象”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 ,接
挡 动作 电位 的传 导 ,引发脊 髓休克 。破 坏 的细胞 、轴 突 、血 管 释放有毒化学 物质 ,这 些物 质攻 击周 围细 胞。在 正常脊
元细 胞 膜 的 兴 奋 性 。 (2)运 动 诱 发 电位 (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波幅 :主要用 于评 价皮质脊髓 束 的传导性 , 如果结构存在异 常时 ,MEP的波 幅降低 。(3)皮质静 息期 : 主要经胼胝 体 通 路进 行 调节 ,且与 长 时程 抑 制机 制 有关 。
挤压作用引起的 ,直接 的挤压 力来 自于骨折 、异位 的骨折碎 片等 因素 ,表现为血 管破 坏 ,轴 突断裂 ,神经细胞 破坏 ,灰质 内微血管 出血等 。而后 的脊髓 水肿 使得 椎管 容积 减少 ,引
增加或者减少皮质 脊髓束 和皮 层 内的 兴奋 性 ,而这 主要依 赖于刺激的强度 ,线圈 方向 和刺 激的频 率 。虽 然认 为这 与 突 触 的有 效 性 发 生 改 变 有 关 ,类 似 于 长 时 程 增 强 和 长 时 程
能 ,尽早急诊检查 治疗 ,降低 并 发症 ,最 大限度 地促 进功 能
方面都有一定 的治疗作用 。本文重点 阐述 TMS在脊髓外 伤 恢复。
中 的 相 关 研 究 及 临 床应 用 。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对脊髓损伤的评价及法医学意义
The Evaluation of SCI by TM S—M EP a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ts Forensic Significance
YANG Lei1,LIU Xing-ben2,ZHU Rong-tin ̄,XU Xiao-min ,ZHENG Chuan-fe ,ZHOU Yu-xin3 (1.Xinlian Institute of Foren sic Medicine,Jiaxing 314ooo,China;2.SchooZ of Forensi c Medicine,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1,China,"3.Rehabilitation Center o f Shengf ing Hospital,China Medica l
University,Shenyang 1 loool China、
Abstract:0biective To f ind an objective and accurate examination for evalu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
(SCI) in forensic clinical medicine.M ethods The onset 1atency of codex,peak latency of N 1,centra1 motor conduction time (CM CT) and wave width of the abductor pollicis brevis and the anterior tibialis were calculated by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motor evoked potential (TM S—M EP).The data of 68 patients SDf iered from SCI including 23 cervica1 levels and 45 thoracolum bar levels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0f 30 norm al controls. Results In experim ental group. when the muscle strength of the abductor pollicis brevis or the anterior tibialis decreased or disappeared。the onset latency of cor. tex. the peak latency of N 1. and CM CT prolonged and the wave width broadened.And these indexes of grade 2 and 3 muscle strength in experimental g 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 rol g r oup (P<0.05).Conclusion The TM S—MEP can determine directly and objectively the motor functional status of pyramidal tract of spinal cord in 0rder to provide more accurate and objective evidences in forensic m edicine. Key words:forensic medicine;spinal cord injury;evoked potentials,motor;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6-2440(2021)02-0135-05[引文格式]姜楠,郭爱松.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 ].交通医学,2021,35(2):135-138,141.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 )发病率为236~1009/百万人[1]。
由于脊髓受到外伤或疾病等因素的作用引起受损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交通事故、意外暴力、跌倒和运动伤害。
脊髓损伤分为完全损伤或不完全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肢瘫痪患者渴望先恢复手和上肢功能,截瘫患者优先考虑恢复性功能,恢复行走能力对这两类患者并不是最重要的[2-3]。
脊髓损伤后的几个月是康复关键时间,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更敏感,不完全截瘫患者的行走能力在创伤后几周内有很大的恢复潜力,同时要注意预防并发症,如呼吸衰竭或神经源性膀胱等[4-6]。
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需持续多年,损伤早期予以急性护理和手术干预,情况稳定后作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治疗,最后回归家庭进行终身治疗[7]。
不同脊髓损伤节段的预后有差异,应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康复策略和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就脊髓损伤近年康复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1脊髓损伤急性和亚急性康复此时期是从患者入院和神经状态稳定开始的6~12周的卧床期,康复总体目标是使患者能回到有生产力和满意的生活中去[3]。
1.1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有利于急性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恢复[8],每天1次,60分钟,控制好加压和减压时间[9],可以改善脊髓氧张力,减少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改善血管生成和自噬,促进脊髓功能恢复[10-11]。
1.2肺部功能训练由于脊神经支配减弱,患者肺功能指标下降明显,咳嗽无力,极易发生肺部感染。
除了传统的呼吸控制、深呼吸训练和缩唇呼吸训练以外,治疗师还需要运用空气堆积运动法提高患者的咳嗽效果,为了缓解呼吸肌的压力,可以采取舌咽呼吸技术,借助气体活塞丸协助通气[12]。
脊髓损伤的治疗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的治疗研究进展脊髓损伤,指的是脊髓发生破裂、挫伤、压迫等因素所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脊髓是人体中重要的神经中枢,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紧密相连,一旦脊髓受损,就会影响全身的功能。
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早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矫正、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但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脊髓损伤的治疗研究也日益深入。
一、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干细胞治疗是目前治疗脊髓损伤的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干细胞是一种可以自我更新、不断分化成各种类型细胞的细胞,具有较高的再生能力。
在脊髓损伤治疗中,干细胞通过移植入损伤部位,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目前,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干细胞能够促进脊髓中的神经细胞再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和效果。
而且,已经有一些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
例如,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经过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在1年的随访中,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
尽管干细胞治疗仍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但其具有很大的潜力,未来有望成为治疗脊髓损伤的主流方法之一。
二、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能够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修复的蛋白质。
在治疗脊髓损伤时,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通过外源添加的方式达到治疗作用。
人体内本来就存在一些神经营养因子,但通常情况下它们的含量并不足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一些能够大量生产和提取神经营养因子的技术,使其能够被移植到脊髓损伤患者的身体中。
一些实验研究表明,经过神经营养因子治疗的患者,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
三、电刺激治疗电刺激治疗是利用电磁脉冲刺激机体的神经组织,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方法。
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中。
一些研究表明,电刺激治疗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增强神经系统的再生能力,减少神经损伤后的疼痛感。
不同的电刺激方式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也不同。
经颅磁刺激用于脊髓损伤康复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0-00-00;修订日期:2000-00-00作者简介:王婷婷(1996-),女,安徽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脊髓损伤康复通信作者:周云电子邮箱:592265230@ ㊃文献综述㊃经颅磁刺激用于脊髓损伤康复的研究进展王婷婷,冯小军,周云(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安徽合肥230601)摘要:目的㊀脊髓损伤是指脊髓受到外伤或疾病等因素的作用,引起受损平面以下运动功能㊁感觉功能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㊂目前还没有完全恢复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但各种康复措施已广泛应用于治疗中,以期改善甚至恢复受损的脊髓功能㊂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安全㊁无创的电磁感应电刺激大脑的方法,能够探测人类皮层内回路和调节皮层活动,直接作用于中枢系统,在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有望成为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㊂本文就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发展㊁作用机制及其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研究进展等进行概述,以期为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㊂关键词:脊髓损伤;经颅磁刺激;康复中图分类号:R744,R493㊀㊀文献标识码:B㊀㊀文章编号:1005-7234(2021)02-0269-05DOI:10.3969/j.issn.1005-7234.2021.02.037㊀㊀脊髓损伤是由外伤㊁疾病等多种内外因素导致的脊髓某一或多个节段受损,引起损伤节段以下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㊁膀胱功能障碍等病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㊂目前全球脊髓损伤的发病率约为10.4/100万-83/100万,每年新增大约50万患者[2]㊂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是医学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之一㊂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创㊁无痛㊁较为安全的治疗方式,且没有药物的副作用及依赖性,有望成为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方面新的重要措施之一㊂本文主要针对TMS用于脊髓损伤康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对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㊂1㊀TMS技术发展概要TMS是由Barker AT教授等人于1985年首先创立的一种刺激大脑皮质的方法,即基于Faraday提出的电磁原理,在头颅附近放置一导电线圈,使快速变化的电流在数毫秒内通过线圈,产生可以穿透头皮及头骨的变化磁场,而这一不断变化场强的磁场可以使线圈下方的局部大脑皮质(面积约3cm2,深度约2cm)产生持续数百微秒的电流,并激活相应区域皮质及皮质下神经元轴突[3]㊂最初,其作为一种研究工具,用于脑功能和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生理研究,通过电磁场作用于生物体时产生的生物效应,引起组织中生物电流传导,非侵入地影响大脑细胞活动,从而影响神经活性及神经功能㊂1992年,美国公司在TMS技术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新的刺激模式,即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可在短时间内发出多个脉冲,通过改变相关参数满足不同的临床需要[4]㊂目前,TMS已用于多种临床治疗中,包括脑损伤吞咽障碍㊁脑卒中运动功能的康复㊁帕金森病运动功能的康复㊁抑郁症等精神疾患的辅助治疗㊁三叉神经痛等神经系统性疾病的治疗等[5-8]㊂随着对TMS研究的深入,TMS 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脊髓损伤领域[9,10]㊂且近年来, TMS在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㊂2㊀TMS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作用机制100多年前,传统的观念认为神经细胞不可再生㊂后来,通过银染神经元发现,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在损伤后再生[11],使得不断有学者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是否缺乏固有的再生能力进行了研究[12,13]㊂有研究表明,虽然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失败,但受损的周围神经系统仍可发生有限再生和部分功能恢复,通过一定治疗可增加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的可塑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受损脊髓功能的恢复[14]㊂但即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与周围或不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对应的神经元相比,中枢神经元的再生能力也很弱,这表明它们也有内在的生长限制因素[15]㊂从好的一方面来看,既往认为神经元损伤后不可再生,但近来已有各种研究结果证实受损的神经元功能能够得到部分恢复,这已是较大的进步㊂目前,还有另一项问题值得研究者探讨:虽已有较多方法能够促进神经元再生,但多在较为严苛的实验环境下才得以实现㊂因此,如何将实验方法转化为简易操作且适合临床使用的技术,仍是一件亟待解决的问题㊂TMS作为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技术,能够无创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作为脊髓损伤临床治疗的一个新思路㊂研究发现,TMS技术可在以下几方面对脊髓功能产生影响:①神经元重塑:GAP-43是一种快速转运㊁特异性地与神经细胞发育及再生相关的酸性膜磷脂蛋白,其表达增加是神经可塑性的表现,是神经元再生和可塑性的分子标志物[16]㊂张新等人[17]通过实验发现,脊髓损伤大鼠损伤区头尾两端5-HT含量减少,而5-HT密度与GAP-43表达呈正相关,通过给予脊髓损伤大鼠皮质区TMS治疗后,损伤区5-HT及GAP-43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㊂Krishnan等人[18]在给予脊髓损伤大鼠模型高频TMS治疗后,观察大鼠的行为㊁运动及感觉功能,发现在脊髓损伤后将TMS应用于感觉运动皮质区可显著延长动作诱发电位的峰间潜伏期,这可能表明运动通路的重组,以适应脊髓损伤后发生的整体皮质沉默,增加皮质脊髓链接的活动,促进从剩余轴突到脊髓失神经区域的新链接的萌发㊂这说明,TMS 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受损脊髓神经元重塑,完全恢复脊髓功能或许难以完成,但可以部分恢复脊髓受损后失去的调控功能㊂②影响皮层兴奋性[4]: TMS的每一个脉冲都会激发皮层突触的活动,同一组突触的重复激活会导致效率的长期变化㊂这使得rTMS对皮层兴奋性具有调制作用,其作用时间长于刺激期,在运动区和非运动区有多种作用方式,对脑活动有局部和非局部效应㊂关于rTMS对皮层活动影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M1区刺激的影响上,因为该脑区的皮层兴奋性很容易测量㊂用于引起皮层兴奋性改变的rTMS范例包括涉及高(>3Hz)和低(<1 Hz)频率刺激的传统rTMS技术,以及诸如θ-burst 等较新的模式化方案以及较新的模式,如爆发式刺激或四脉冲刺激㊂就皮质脊髓运动输出而言,1Hz 以下的刺激频率主要抑制细胞活性,而5Hz及5Hz 以上的重复频率主要是提高细胞活性㊂目前,关于rTMS对其他大脑区域影响的证据有限,神经成像和脑电图的研究发现刺激引起的变化不一定反映出健康受试者的变化[4]㊂③调节相关细胞因子分泌:Na-kanishi等人[19]建立大鼠胸髓损伤模型进行rTMS联合抗RGMA(RGMA是一种轴突导向分子,可以排斥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生长锥体)抗体治疗,得出结论, rTMS干预增强了抗RGMA抗体治疗对小鼠脊髓损伤后运动恢复的治疗效果,增加了神经可塑性㊂Poirrier等人[10]建立了高位胸髓损伤及低位胸髓损伤大鼠模型,分别予以10Hz的rTMS治疗8周,发现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评分与损伤后方脊髓节段5-HT纤维的灰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低位大鼠损伤模型的脊髓灰质内5-HT神经纤维密度增加,高于高位损伤大鼠模型的增加㊂既往研究结果表明, TMS治疗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分泌,影响到神经元的重塑性,这种影响在低位脊髓损伤中可能表现得更为明显㊂3㊀TMS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3.1㊀TMS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多有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恢复是脊髓损伤患者最为关注的康复结局之一㊂根据患者损伤水平部位的不同,又会出现不同平面的运动功能障碍㊂目前,临床上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进行的TMS治疗多与其他康复治疗联合,且治疗参数并非一成不变,多根据患者情况及治疗师的经验进行调整,以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㊂Leszczyńska等人[20]在治疗前后采用表面肌电信号和运动诱发电位进行神经生理学检查比较,对15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每月3-5次㊁不少于5个月的频率为20-22Hz㊁刺激强度为70%-80%的rTMS治疗,结果提示,rTMS治疗降低了患者增加的肌张力,改善了上肢肌肉运动单位的功能,略微改善了传出神经冲动在脊髓通路中的传递;此外,也可以抑制不可避免的神经病变㊂Jo等人[21]对16例脊髓伤患者(其中2例为完全性脊髓损伤)在运动皮质区施加具有170单相电流波形的TMS,随机顺序测试不同的线圈方向,测量包括在每个线圈方向测试的主动运动阈值和动作诱发电位起始潜伏期,得出结论:TMS治疗能够定向诱导电流在手指肌肉中的诱发动作电位,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抓取功能㊂此外,Benito等人[22]探究了高频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态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发现为期15d㊁频率为20Hz的rTMS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运动评分㊁步态及下肢痉挛状态㊂既往研究发现,对不同平面的运动功能损害, TMS均能够起到治疗作用,为临床上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使其更早地回归家庭㊁回归社会㊂但目前,临床上尚未制定出一个统一的治疗方法,这需要临床工作者进行更加细致地研究:是否需根据患者受损平面的不同,实行不同参数的治疗方法㊂而且在回顾既往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既往研究实验者多是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缺乏对完全性损伤患者的研究[9,22],因此,有关TMS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仍需继续深入探讨㊂3.2㊀TMS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脊髓受损后,神经传导中枢受损,患者的膀胱功能失去控制,出现神经源性膀胱,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泌尿系感染㊁梗阻㊁肾积水等,最终造成肾衰竭甚至死亡㊂因此,改善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是脊髓损伤康复的重点之一[23]㊂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发现,特定的运动皮质区域与不同的大脑网络有不同的连接性,参与不同的盆底肌肉协同作用[24]㊂膀胱功能的控制,特别是括约肌和盆底肌的控制,取决于起源于脑干桥区和大脑皮层的下行通路的完整性,骶髓以上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等病理状态,由于皮质脊髓驱动和盆底括约肌反射控制之间的相互作用, rTMS技术可能有助于膀胱和肠道括约肌/反射障碍的功能恢复[25,26]㊂上世纪末期,即有学者证明TMS 技术是一种简单㊁无痛㊁有用的工具,能够为泌尿系统排尿障碍患者的调查㊁诊断和后期的治疗提供客观数据[27],为尿道括约肌的运动提供依据㊂Nizard 等人[28]首次报道了通过给予双侧大脑半球DLPFC 区高强度㊁低频率rTMS治疗可以缓解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的大部分症状(包括疼痛㊁泌尿症状和身体功能障碍),这亦为TMS技术改善膀胱功能提供了参考㊂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尚未有针对脊髓损伤导致神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的研究报道㊂但前人的实验研究为学术界提供了参考,提示进行TMS或许可以作为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一种新思路,对于出现膀胱功能障碍的脊髓损伤患者,可尝试TMS治疗㊂3.3㊀TMS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疼痛是脊髓损伤的常见症状,影响身体功能㊁情绪以及工作㊁娱乐和社会活动,对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㊂脊髓损伤后通常会出现几种类型的疼痛,其中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频繁且难以处理的疼痛㊂有研究报道,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约为59%,但其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多种机制有关[29]㊂临床上缓解神经病理性脊髓疼痛的能力也有限,多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新的治疗方式也逐渐在临床上进行尝试㊂国外有相关文献报道,对于脊髓损伤后出现急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在皮层手部区域进行10Hz的TMS治疗3周后,可减少患者疼痛感,减轻脊髓损伤早期的急性中枢诱发电位,提高运动诱发电位参数,以及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30]㊂同样,国内琚芬等人[31]类似的实验表明,与假刺激组相比,给予4周右侧大脑M1区rTMS治疗的患者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增高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降低,静息运动阈值波幅降低,这可能与TMS改变了大脑皮质兴奋性有关㊂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提示,由机器人导航的高频TMS(20Hz)作用于初级运动皮质,能够缓解脑脊髓损伤后患者出现的中枢性疼痛,且治疗期间未见不良事件发生[32]㊂另外一项随机双盲交叉试验通过比较8字线圈和H型线圈的有效性,得出结论:使用H型线圈在M1区进行深部rTMS治疗,能够在短期内显著缓解下肢神经病理性疼痛[33]㊂此外,在以耻骨上疼痛㊁紧迫感和排尿频率增加为主要表现的膀胱疼痛综合征的治疗上,TMS亦有减轻疼痛的效果, Cervigni等人[34]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接受rTMS的患者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膀胱功能方面均较接受假刺激组有明显改善㊂由此可见,对于脊髓损伤后患者出现的不同部位疼痛,TMS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避免了为解决不同部位的疼痛而进行过多的治疗,既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又减轻了经济压力,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避免了医疗资源的紧张㊂3.4㊀TMS对脊髓损伤后心理的影响Babakhanyan等人[35]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心理幸福感㊁社会满意度㊁负性情绪得分方面,脊髓损伤患者均较正常人低,说明脊髓损伤患者更易出现心理问题㊂同样,我国一项调查研究也发现,我国脊髓损伤患者心理问题高发,其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约35%,焦虑的发生率为29%,抑郁发生率为27%,且三者之间可能相互影响[36]㊂脊髓损伤患者多对生活抱有消极态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不利于患者康复治疗的进行㊂因此,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找到一种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是必不可少的工作㊂目前,TMS在治疗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方面已取得了较多的研究进展㊂Kaster等人[37]分别对两组抑郁患者进行为期4周㊁每周5d的真㊁假深部TMS,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深部TMS的患者在抑郁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假刺激组㊂Wang等人[38]的一项随机对照实验将病情平稳的抑郁患者分为三组,通过比较各组患者的复发/复发时间和复发/复发比率,得出结论:经过rTMS治疗的患者能够降低抑郁患者的复发率㊂Ozcan等人[39]的研究结果提示,难治性抑郁患者在经过rTMS治疗后,尽管认知灵活性㊁运动反应抑制和决策等认知功能没有明显变化,但患者的抑郁主诉和自杀念头/行为明显减少,情绪认知得到改善,说明rTMS对于减轻抑郁症状㊁自杀念头/行为和情绪识别能力均有积极作用㊂这些研究提示,对于已经出现抑郁症状的脊髓损伤患者,或者为预防脊髓损伤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均可考虑使用TMS治疗,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从而改善康复治疗效果,提高远期生活质量㊂4㊀TMS技术用于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头晕㊁头痛是TMS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癫痫,但极为罕见,多见于正在接受抗癫痫治疗的患者[40]㊂Zewdie等人[41]的研究显示,在治疗开始前通过基线脑电图排除易发生癫痫的患者后,rTMS方案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㊂随着对TMS技术不断研究,临床工作者们发现TMS技术对于癫痫患者亦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42]㊂对于操作者而言,亦有研究表明TMS治疗存在职业暴露的可能,但是相对安全的[43]㊂尽管既往研究表明TMS是一项安全的治疗方式,但在治疗过程中,笔者仍希望相关康复机构能够为患者提供专门的治疗空间,同时让专业的治疗人员进行操作,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能够及时处理,以保证患者的安全㊂5㊀结语总体而言,TMS为脊髓损伤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且无创的新治疗方式,能够同时兼顾到脊髓损伤患者的多种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㊂但如何在治疗过程中找到TMS最佳的使用方式,有待进一步探讨㊂同时, TMS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作用机制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㊂在未来,不论是临床还是基础研究,TMS均值得进一步研究,以期更为透彻地了解TMS的作用机制并探索出TMS的其他临床作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TMS技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潜在益处㊂参考文献:[1]㊀朱得婷,周云,冯小军,等.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痉挛型膀胱的尿动力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7,39(3):197-201.[2]㊀van Middendorp J J,Hosman A J,Donders A R,et al.A clinicalprediction rule for ambulation outcomes after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J].Lancet,2011,377(9770): 1004-1010.[3]㊀Kobayashi M,Pascual-Leone A.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in neurology[J].Lancet Neurol,2003,2(3):145-156. [4]㊀Rossini P M,Burke D,Chen R,et al.Non-invasive electricaland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the brain,spinal cord,roots and pe-ripheral nerves:Basic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for routine clinical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An updated report from an I.F.C.N.Committee[J].Clin Neurophysiol,2015,126(6):1071-1107.[5]㊀Sasegbon A,Watanabe M,Simons A,et al.Cerebellar repetitive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estores pharyngeal brain activity and swallowing behaviour after disruption by a cortical virtual lesion [J].J Physiol,2019,597(9):2533-2546.[6]㊀Tan A Q,Dhaher Y Y.Contralesional Hemisphere Regulation of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Induced Kinetic Coupling in the Poststroke Lower Limb[J].Front Neurol,2017,8:373. [7]㊀Hanna J,Shapiro P,Gover-Chamlou A,et al.Case Report: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Comorbid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and Trigeminal Neuralgia[J].J ECT,2019, 35(3):e37-e38.[8]㊀Dagan M,Herman T,Mirelman A,et al.The role of the prefrontalcortex in freezing of gait in Parkinson's disease:insights from a deep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exploratory study [J].Exp Brain Res,2017,235(8):2463-2472.[9]㊀Belci M,Catley M,Husain M,et al.Magnetic brain stimulationcan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 in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ed pa-tients[J].Spinal Cord,2004,42(7):417-419. [10]㊀Poirrier A L,Nyssen Y,Scholtes F,et al.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 improves open field locomotor recovery afterlow but not high thoracic spinal cord compression-injury in adultrats[J].J Neurosci Res,2004,75(2):253-261. [11]㊀Griffin J M,Bradke F.Therapeutic repair for spinal cord injury:combinatory approaches to address a multifaceted problem[J].EMBO Mol Med,2020,12(3):e11505.[12]㊀Ramon-Cueto A,Plant G W,Avila J,et al.Long-distance ax-onal regeneration in the transected adult rat spinal cord ispromoted by olfactory ensheathing glia transplants[J].JNeurosci,1998,18(10):3803-3815.[13]㊀Cao Z,Yao S,Xiong Y,et al.Directional axonal regrowth in-duced by an aligned fibrin nanofiber hydrogel contributes to im-proved motor function recovery in canine L2spinal cord injury[J].J Mater Sci Mater Med,2020,31(5):40.[14]㊀Hutson T H,Kathe C,Palmisano I,et al.Cbp-dependenthistone acetylation mediates axon regeneration induced by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 in rodent spinal cord injury models[J].SciTransl Med,2019,11(487:eaaw2064.).[15]㊀Hilton B J,Bradke F.Can injured adult CNS axons regenerate byrecapitulating development?[J].Development,2017,144(19):3417-3429.[16]㊀De Leon R D,Hodgson J A,Roy R R,et al.Full weight-bearinghindlimb standing following stand training in the adult spinal cat[J].J Neurophysiol,1998,80(1):83-91.[17]㊀张新,李建军,霍小林,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03):228-230.[18]㊀Krishnan V S,Shin S S,Belegu V,et al.Multimodal Evaluationof TMS-Induced Somatosensory Plasticity and BehavioralRecovery in Rats With Contusion Spinal Cord Injury[J].FrontNeurosci,2019,13:387.[19]㊀Nakanishi T,Fujita Y,Tanaka T,et al.Anti-repulsive guidancemolecule-a antibody treatment an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 have synergistic effects on motor recovery after spinalcord injury[J].Neurosci Lett,2019,709:134329. [20]㊀Leszczyńska K,Wincek A,Fortuna W,et al.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and upper thoracic incomplete spinal cordinjury using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J].Int JArtif Organs,2020,43(5):323-331.[21]㊀Jo H J,Perez M A.Changes in motor-evoked potential latencyduring grasping after tetraplegia[J].J Neurophysiol,2019,122(4):1675-1684.[22]㊀Benito J,Kumru H,Murillo N,et al.Motor and gaitimprovement in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inducedby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J].Top Spinal Cord Inj Rehabil,2012,18(2):106-112.[23]㊀冯小军,魏新春,吴建贤,等.电针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23例[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3(01):43-46.[24]㊀Rana M,Yani M S,Asavasopon S,et al.Brain Connectivity As-sociated with Muscle Synergies in Humans[J].J Neurosci,2015,35(44):14708-14716.[25]㊀Vasquez N,Balasubramaniam V,Kuppuswamy A,et al.The in-teraction of cortico-spinal pathways and sacral sphincter reflexesin subjects with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a pilot study[J].Neurourol Urodyn,2015,34(4):349-355.[26]㊀Ellaway P H,Vasquez N,Craggs M.Induction of central nervoussystem plasticity b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opromote sensorimotor recovery in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J].Front Integr Neurosci,2014,8:42.[27]㊀Eardley I,Nagendran K,Kirby R S,et al.A new technique forassessing the efferent innervation of the human striated urethralsphincter[J].J Urol,1990,144(4):948-951. [28]㊀Nizard J,Esnault J,Bouche B,et al.Long-Term Relief of Pain-ful Bladder Syndrome by High-Intensity,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the Right and 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ices[J].Front Neurosci,2018,12:925.[29]㊀Finnerup N B,Norrbrink C,Trok K,et al.Phenotypes and pre-dictors of pain following traumatic spinal cord injury:a prospectivestudy[J].J Pain,2014,15(1):40-48.[30]㊀Zhao C G,Sun W,Ju F,et al.Analgesic Effects of Directe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Acute Neuropathic Pain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Pain Med,2019,21(6):1216-1223.[31]㊀琚芬,王冰水,牟翔,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及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05):521-524.[32]㊀Quesada C,Pommier B,Fauchon C,et al.Robot-Guided Neu-ronavigate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in Central Neuropathic Pain[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8,99(11):2203-2215.[33]㊀Shimizu T,Hosomi K,Maruo T,et al.Efficacy of deep rTMS forneuropathic pain in the lower limb:a randomized,double-blindcrossover trial of an H-coil and figure-8coil[J].J Neurosurg,2017,127(5):1172-1180.[34]㊀Cervigni M,Onesti E,Ceccanti M,et al.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chronic neuropathic pain in patients withbladder pain syndrome/interstitial cystitis[J].Neurourol Urodyn,2018,37(8):2678-2687.[35]㊀Babakhanyan I,Carlozzi N E,McKenna B S,et al.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Toolbox Emotion Battery:Application ofSummary Scores to Adul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TraumaticBrain Injury,and Stroke[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9,100(10):1863-1871.[36]㊀解海霞,王岩,沈沉,等.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不同心理结局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10):1217-1220.[37]㊀Kaster T S,Daskalakis Z J,Noda Y,et al.Efficacy,tolerability,and cognitive effects of deep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late-life depressio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Neuropsychopharmacology,2018,43(11):2231-2238.[38]㊀Wang H N,Wang X X,Zhang R G,et al.Clustered repetitive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depressiverelapse/recurrenc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ransl Psy-chiatry,2017,7(12):1292.[39]㊀Ozcan S,Gica S,Gulec H.Suicidal behavior in treatmentresistant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nsmag-netic stimulation(TMS)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gnitivefunctions[J].Psychiatry Res,2020,286:112873. [40]㊀Rossi S,Hallett M,Rossini P M,et al.Safety,ethical considera-tions,and applic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Clin Neuro-physiol,2009,120(12):2008-2039.[41]㊀Zewdie E,Ciechanski P,Kuo H C,et al.Safety and tolerabilityof transcranial magnetic and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in children:Prospective single center evidence from3.5million stimulations[J].Brain Stimul,2020,13(3):565-575.[42]㊀Shon Y M,Lim S C,Lim S H.Therapeutic effect of repetitive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n non-lesional focal refractoryepilepsy[J].J Clin Neurosci,2019,63:130-133. [43]㊀Rutherford G,Lithgow B,Moussavi Z.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 safety from operator exposure perspective[J].MedBiol Eng Comput,2020,58(2):249-256.。
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在胸腰段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 摘要 】 目的 :探讨经 颅磁 刺激 同步踏车训 练对胸腰段 脊髓损伤 患者功能恢复 的影 响。方法 :0例小完全性 3
T 0 T 2脊髓 损 伤 患 者 , S A脊 髓 神 经 功 能分 级 均 为 C级 , 程 3 4个 月 , 机 分 为 训 练 组 和 对 照 组 。 两 组 均 1~ 1 A I 病 ~ 随 接 受 常 规 康 复 治 疗 ( 括 物 理 治疗 、 业 治疗 、 疗 和 梯 度 气 压 助 动 等 ) 训 练 组 比 对 照 组 仅 增 加 经 颅 磁 刺 激 同 包 作 理 , 步 踏 年 训练 1 项 目。 治 疗 时 间 6周 , 个 比较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A I S A运 动 评 分 、 SA 感 觉 评 分 、 髓 损 伤 步 行指 数 AI 脊
【 b t c】 Obet e T n et ae te eeto e e t e t ncailmant t uai ( M ) sn ho A s at r jci :o ivsgt h f c frp ti r srna v i f iv a gei sm lt n r S y cr— c i o T nz gt am l t iigo erfnt n rcvr fpt nswt icmpe h rclm a sia cr nu in r d i r nn n n uo eo eoey o ai t i no lt toao b r pn l od i r i e l a u i e h e u jy (C ) eh d:hr a et wt T 0 1 n o peesia cr nuy ( SA C) w r rcut n a— S I. to T iyp t ns i 1— 2 icm lt pnl od ijr A I M t i h ee eri d a d rn e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脊髓损伤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较大,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大小便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需要及时治疗。
通过合理对康复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速患者康复速度,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改善脊髓功能损伤,有助于患者恢复生理机能,本文从脊髓损伤入手,探索当前临床对该病症的康复治疗研究,旨在为脊髓损伤患者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障碍引言:脊髓损伤通常由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造成的一种脊髓结构、脊髓功能损伤,脊髓在神经系统内担任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出现损伤,将影响躯体与大脑之间的感觉与运动神经,造成相应的损害,患者可出现感觉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情况,产生的危害较大,通过合理的康复治疗有助患者病症改善,降低病症对身体造成的危害,促使患者及早恢复正常生理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一、脊髓损伤脊髓损伤通常由外界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因素导致,该病症发生后可造成下躯体与人脑之间的神经系统联系受到影响,进而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如大小便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等,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较为显著,需要及时治疗。
朱康祥,金盛,邵文飞[1]在常规康复训练与电针联合温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临床研究中提出脊髓损伤的特征,根据其特点设计联合治疗方式,进而保证其治疗效果,同时明确该病症危害,合理进行预防,降低病症发生率。
何件根,宋倩,范维娇[2]在针灸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中提出脊髓损伤病症,明确该病症表现以及对患者日常影响,针对性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病症,促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二、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临床研究临床上对脊髓损伤康复治疗研究较多,并形成大量的理论,旨在通过康复治疗改善患者病症,降低病症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降低功能障碍对患者产生的影响,促使患者及早恢复身体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牛秋妍,任亚锋,张晓勇[3]在电针配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疗效观察分析过程中提出电针治疗理念,该方式应用优势较为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肌力,促使身体机能提升,联合运动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加速体内循环,利用内环境微循环优势改善患者病症,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减缓肌肉萎缩速度,以促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脊髓损伤康复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康复的研究进展脊髓损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一旦发生,往往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其中,严重的脊髓损伤不仅会引起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的丧失,还常伴随着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将简要介绍脊髓损伤康复的研究进展。
一、功能恢复的机制研究1. 转移可塑性理论从神经发育的角度去思考脊髓损伤的康复问题,可以借鉴一些理论成果。
转移可塑性理论强调身体局部组织的功能缺失可以通过其他区域神经系统对其原本不与之相关的功能进行补偿。
因此,许多研究将注意力转向对机体神经结构及功能恢复机制的研究,以更好地促进康复治疗。
2. 神经可塑性理论神经可塑性的概念广泛用于许多功能恢复的研究过程中。
据观察,严重损伤过后的脊髓通常会出现系统性的塑性变化,使其周围的神经元区域再次被激活并产生一些新的功能。
对神经可塑性原理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脊髓损伤治疗的过程,同时使得康复治疗参数的选择更为合理科学。
3. 应用生物反馈技术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效率。
该技术通过观测身体的生理信号并将其直观化反馈给患者,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治疗效果,激发其积极治疗情绪,提高康复效率。
这种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控制制动、生长和恢复等方面的循环,达到更快的康复效果。
二、功能恢复的方法研究1. 光电刺激技术利用光电刺激技术对神经元进行刺激,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神经元重新生成,以实现原本丧失的功能的恢复,使患者重新获得运动和感觉能力。
目前,光电刺激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效果很好。
2. 应用电磁治疗技术电磁治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恢复技术,用于加速组织修复和神经元再生,从而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达到重建功能的目的。
这种技术还可以通过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帮助神经元获得更高的可塑性,从而更好地恢复受损器官的功能。
3. 应用神经干细胞研究神经干细胞研究的经验表明,其注射效果很好,可以通过其形成的新神经元和系统实现脊髓损伤治疗的恢复。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步行功能的疗效
c e i v e d r o u t i n e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 T h e y we r e a s s e s s e d w i t h L o we r E x t r e mi t y Mo t o r S c o r e( L E MS ) , 1 0 m Wa l k i n g T e s t f o r Wa l k i n g S p e e d , mo d i — l f e d As h w o  ̄ h s c a l e( MA S ) , Wa l k i n g I n d e x or f S C I S c a l e I I ( WI S C I I I ) , a n d S p i n a l C o r d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Me a s u r e( S C I M) b e f o r e a n d a t f e r
数I I ( WI S C I I I ) 和脊 髓 功 能 独立 性 评 定 ( S C I M) 。治疗后随访 2 周 。结果 治疗 后 ,治 疗 组 L E MS 、l 0m步 行 速 度 、S C I M 均 有 改 善 ( P < O . 0 5 ) ,随 访 2 局 上 述 指 标 与治 疗 前 比较 仍 有 提 高 ( 尸 < 0 . 0 5 ) ;对 照组 随访 2 周 与治 疗 前 比较 S C I M 有所改善( P < O . 0 5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治 疗 组 治 疗 后 L E MS 改 善 更 多 ,随 访 2 周L E MS 仍优于对照组( 尸 < 0 . 0 5 ) ;MAS 、1 0m步 行 速 度 、WI S C I 1 I 和S C I M 治 疗 后 及 随 访 两组 比较 均无 显著 性 差 异 ( P > 0 . 0 5 ) 。结 论 r T MS 可 进 一 步 改 善 不 完 全性 脊髓 损 伤 患 者 的 下 肢运 动功 能 。 l 关 键 词 l 不 完 全 性 脊 髓 损 伤 ;重 复 经 颅 磁 刺激 ;运 动 ;步 行
磁刺激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来 自于 经 颅 磁 刺 激 可 在 远 端 肢 体 产 生 运 动 诱 发 电 位 的研 究 经 颅 磁 刺 激 研 究 发 现 对 于 临 床 已诊 断 为完 全性 脊 髓 损 伤 者 . 磁 刺 激 虽 然 不 能 引 发 运 动 诱 发 电位 .但 部 分 患 者 可 引 出 屈 肌 反 射 .提 示 一 些 临 床 诊 断 为 完 全 性 脊 髓 损 伤 患 者 .皮 质 脊 髓 束 仍 存 在 部 分 连续 .但 由 于 轴 突 脱 髓 鞘 或 残 留 轴 突 数 量 不 足 .使 中 枢 下 行 的 冲 动 在 前 角 运 动 神 经 元 总 和 后 不 足 以 引 发 运 动 诱 发 电位 【l1。Davey等 I2研 究发 现 .脊 髓损 伤 患 者运 动功 能 恢 复 过 程 中运 动 皮 层 的 抑 制 作 用 下 调 .刺 激 皮 层 增 加 对 残 存 皮 质 脊 髓 束 驱 动 能 力 ,可 能 有 助 于 运 动 功 能恢 复 。 SmitIl等131 利用 单 脉 冲经 颅 磁 刺 激 和肌 电 图 .在 不 完全 性 脊 髓损 伤 后 1 个 月 即观 察 到 运 动 皮 层抑 制 功 能 下 调 这 些 研 究 提 示 皮层 抑 制功 能 的 降低 可 能 与脊 髓 损 伤 的 自然 恢 复 有 关 .调 节 皮 层 抑 制功 能可 能是 促 进 脊 髓损 伤运 动功 能恢 复 的 机 制 之 一 Zie. mill[in等 究发 现.重 复 经 颅 磁 刺 激 可 调 节 正 常 健 康 人 皮 质 脊髓 束 的抑 制 功 能 重 复 经颅 磁 刺 激 是 在 经 颅 磁 刺 激 基础 上 发 展 起来 的 神 经 生 理技 术 .频 率 在 lHz以上 的高 频 率 重 复 经 颅磁 刺激 有 易 化 局部 神 经元 的作 用 .使 大 脑 皮 质 的 兴 奋 性 增 加 ,低 频 率 重 复经 颅磁 刺激 有 抑 制 局 部 皮 质 活 动 的 作 用 .使 皮 质 兴奋 性 下 降 。Belci等唰 用磁 刺激 这 一 原 理 观察 了 重 复 经 颅 磁刺 激 对 不 完 全性 脊髓 损 伤 患 者 运 动 功 能 的影 响 .研 究 发 现 治疗 过 程 中皮 质 抑 制 程 度 下 降 .手 掌 鱼 际 肌 肌 电 图刺 激 阈 值 下 降,ASIA运 动 和感 觉 评 分 增 加 . 完成 9孔 木钉 摆 放 时 间缩 短 ,随访 3周 上述 指 标 仍 有 改 善
【课题申报】脊髓损伤的新康复技术研究
脊髓损伤的新康复技术研究《脊髓损伤的新康复技术研究》申报范文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损伤,常常导致瘫痪以及其他伴随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脊髓损伤的康复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且目前常用的康复技术和方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因此,开展脊髓损伤的新康复技术研究,对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课题拟通过对脊髓损伤的新康复技术进行研究,探索更加高效、安全且创新的康复方案,旨在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恢复其肌力和感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合能力。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 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及模型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脊髓受损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炎症反应和组织修复过程,为康复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
2. 新康复技术的开发研究:借助生物医学工程和神经科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开发新的康复设备和方案,包括电磁刺激、神经再生剂和干细胞移植等,以促进脊髓损伤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3. 康复技术的评价和优化:在设计和开发康复技术的过程中,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开展康复技术的评价和优化工作,确保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4. 康复效果的研究和评估:通过临床试验和观察研究,评估新康复技术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效果,并与传统康复技术进行对比,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本课题的目标是,在现有脊髓损伤康复技术的基础上,提供更加创新和有效的康复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融合能力。
三、研究方案和方法1. 文献综述和前期研究:对脊髓损伤康复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明确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研究方向。
并对康复技术的前期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此为基础确定新技术的研发路径。
2. 动物模型实验:选取合适的动物模型,开展新康复技术的验证实验。
通过对模型动物进行脊髓损伤和康复技术处理,观察动物的运动功能、感觉恢复和病理生理指标,探索新技术的可行性。
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痉挛的研究进展
综 述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痉挛的研究进展高玉玲,张丽欢综述,刘 勇审校 [摘要] 痉挛是脊髓损伤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据统计70%脊髓损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痉挛,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改变生活方式、降低生活质量,也是限制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因此,新颖、安全、有效的抗痉挛疗法的开发及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目前经颅磁刺激临床应用广泛,通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成为脊髓损伤痉挛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手段。
文章主要对经颅磁刺激、Theta节律刺激应用于脊髓损伤痉挛的研究现状以及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可能存在的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脊髓损伤;痉挛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8199(2020)05 0543 07 [DOI] 10.16571/j.cnki.1008 8199.2020.05.018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128号)作者单位:116011大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高玉玲(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研究生)、张丽欢、刘 勇]通信作者:刘 勇,E-mail:fuwa52008@126.comRecentadvancesin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forspasticityinspinalcordinjuryGAOYu ling,ZHANGLi huanreviewing,LIUYongchecking(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Medicine,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DalianMedicalUniversity,Dalian116011,Liaoning,China) [Abstract] Spasticityisoneofthemajorcomplicationsafterspinalcordinjury.Accordingtostatistics,70%ofpatientswithspinalcordinjuryareaccompaniedbyspasticityindifferentdegrees.Itnotonlyaffectstheabilityofpatientsindailylife,changeslifes tyle,andreducesthequalityoflife,butalsoisamajorfactorrestrictingtherecoveryofmotorfunctioninpatientswithspinalcordinju ry.Therefore,thedevelopmentandclinicalapplicationofnovel,safeandeffectiveantispasmodictherapyisveryimportant.Atpresent,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TMS)iswidelyusedinclinicalpractice.Byenhancingtheexcitement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ithasbecomeanalternativetreatmentforpatientswithspasticitycausedbyspinalcordinjury.ThispapermainlyreviewstheresearchstatusofTMS,ThetarhythmstimulationinspasticityofspinalcordinjuryandthepossiblemechanismofrepetitiveTMStreatment. [Keywords] 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spinalcordinjury;spasticity0 引 言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一类由创伤性或非创伤性因素导致并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的疾病,出现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最终影响患者的身体和心理[1-3]。
改良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1例报告
中*觅重U.f态2〇19年,第34卷,第!2期•病例板告•改良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1例报告毛也然靳仲夏3许东升'_2,4脊髓损伤属于运动系统重大疾病,急性脊髓损伤主要采 用外科修复、神经营养、高压氧治疗及早期康复干预等临床 综合治疗,但致残率仍高,对于慢性期脊髓损伤,以上方式疗 效甚少,且患者康复进展多处于瓶颈。
近年来神经调控技 术,如经颅磁刺激、经颅电刺激等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研究,对 神经修复及神经网络的调节也逐步被证实,并在运动康复领 域开始初步运用,但多为较为基础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om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方案,且效果 不一'对于不完全脊髓损伤,皮质脊髓束是主要的刺激目标,而有效的运动输出取决于皮质脊髓轴突与脊髓运动神经 元之间的突触连接的功效|21。
磁刺激的治疗目标是增强皮质 脊髓束运动功能的主动输出。
当脊髓损伤慢性期康复瓶颈 期时,采用尖峰时间依赖可塑性(spike-time-dependent plasticity,STDP)方案,即经颅磁刺激的一种改良方案治疗脊髓 损伤患者13]。
我们对1例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 行了追踪研究,试图探究脊髓皮质脊髓束康复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病例,男,43岁。
患者6个月前在工地被重型机器压伤,当时即感全身疼痛,四肢运动障碍。
急诊查MRI提示:“T12 压缩性骨折;T11、T12、L1两侧横突骨折”。
于2018年7月24 曰在全麻下行“胸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椎管扩大成 形+神经根减压术”。
给予手术、高压氧及康复治疗后,患者 平衡功能障碍、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现患者无法行走。
辅助 检査:MRI:T12椎体及其附件骨折,T11、12椎体骨挫伤伴脊 髓水肿(图la)。
人院诊断:①脊髓损伤,截瘫,ASIA为C级,损伤平面T12,神经源性膀胱/直肠,运动功能障碍,平衡障 碍;②多发肋骨骨折。
ICF在脊髓损伤的应用-励建安
活动和参与
评估个体在日常生活、工作和休闲活动中的实际 表现,如行走、穿衣、工作能力等。
个人因素
评估个体的一般特征和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 教育程度等。
02 ICF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评估与诊断
1 2
全面评估
ICF框架提供了全面的评估工具,帮助医生全面 了解患者的功能状况,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等 方面。
细化分类标准
对于现有的分类,应进一步明确 和细化其标准,提高框架的实用 性和可操作性。
拓展应用领域
ICF框架不仅可用于脊髓损伤患者, 还可应用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肢体残疾等领域的康复评估和管 理。
ICF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前景展望
促进跨学科合作
ICF框架的运用有助于促进医学、康复医学、社会工作等多学科的 合作,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更全面、系统的康复服务。
ICF为全球范围内的医疗保健、康复、社会福利等领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有助于跨学科、跨 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ICF发展历程
1980年代
世界卫生组织开始筹 备制定一个国际性的 健康分类标准。
1993年
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 ICF的初稿。
1997年
正式发布ICF,并在 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
2001年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ICF框架的运用,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患者的功能状况,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推动科研发展
ICF框架为脊髓损伤的科研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语言,有助于推动相 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交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ICF修订版发布,对 框架结构进行了优化 调整。
至今
ICF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适应医学科技和社 会发展的需要。
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对脊髓损伤康复的效果
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对脊髓损伤康复的效果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近年来,医学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其中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是一种以电磁场作为介质,通过产生超快电磁脉冲作用于患者体内的磁场治疗仪器。
它能够产生特定的磁场脉冲,通过刺激神经细胞的生长、增殖和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组织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具体来说,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作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脑部和脊髓部位,通过改善神经细胞间的通讯机制,提高电磁信号的传导效率,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连接,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
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对脊髓损伤康复的效果经过了许多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显著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首先,它能够改善患者的感觉功能,减轻或消除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
其次,它能够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使患者能够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
此外,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还能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的内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外,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还具有其他优势。
首先,该设备操作简单,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行使用,无需长时间住院治疗。
其次,它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和疼痛感,患者可以在疗程中不受不适的困扰。
另外,该设备的治疗效果持久,疗程结束后患者仍可以获得持续的治疗效果,长期维持康复状态。
然而,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其治疗效果可能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效果因人而异。
其次,该设备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度,否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目前对于该设备的长期疗效研究还相对不足,还需要更多的长期随访数据来验证其持久性。
总而言之,超快电磁脉冲康复理疗设备在脊髓损伤康复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通过刺激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再生,它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科技成果——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用电磁刺激仪
科技成果——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用电磁刺激仪技术开发单位中科院电工研究所项目简介本项目借鉴振荡电场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原理,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电池供电和可充电的植入式振荡电场刺激仪,大鼠实验表明振荡电场刺激六周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传导功能恢复,家兔实验表明刺激仪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振荡电场刺激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前期的研究基础。
图1所示为植入式振荡电场刺激仪,图2为刺激仪植入家兔的实验图片,图3为利用经皮无线充电方式为家兔体内电池充电的照片。
图1植入式振荡电场刺激仪振荡电场刺激仪主要技术指标:输出电流:10-1000μA;振荡周期:30分钟;每次充电时间:不超过6小时;两次充电之间最大时间间隔:2周;刺激器形状:φ34mm×13mm。
图2刺激仪植入家兔实验照片图3经皮无线充电应用范围植入式振荡电场刺激仪主要适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在脊髓损伤患者体内植入刺激仪,治疗时间为3-6个月,可以促进损伤后的功能恢复。
项目所处阶段目前植入式振荡电场刺激仪已完成实验室研究,准备进入中试阶段。
经颅磁刺激仪的中试已初步完成,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
市场前景我国脊髓损伤患者众多,促进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植入式振荡电场刺激仪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其已经在美国进行了一期临床试验,结果也表明其具有一点的治疗效果,但在国内还没有相关研究。
研制的植入式振荡电场刺激仪成本预计在1万元左右,每套售价2万元,保守估计国内市场的需求量超过500套,市场价值1千万元以上,利润超过500万元。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入股。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吴静仪;陈福刚;王立童【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年(卷),期】2024(39)4【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
据报道,约有53%的患者会在SCI后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1]。
根据研究显示目前有多种方法治疗NP[2]:仅有30%~50%的患者对药物治疗有反应,且部分患者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停止治疗;侵入性皮质刺激(epidural motor cortex stimulation,EMCS)对NP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这种脑刺激有创且昂贵,还可能发生感染、颅内出血等不良反应;非侵入性脑刺激(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NIBS)主要通过电场或磁场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的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具有无创、无痛、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3],治疗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总页数】5页(P241-245)【作者】吴静仪;陈福刚;王立童【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钻石湾院区医务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9;R681【相关文献】1.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2.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观察3.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研究4.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观察5.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观察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临床观察张海静;刘玉玲;余艳堂;王文静【期刊名称】《中国药业》【年(卷),期】2022(31)S01【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
两组患者术后均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连续治疗3个月。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下肢运动评估(LEMS)量表、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 m步行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ASIA 神经功能分级为E级的占41.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65%(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巴氏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Cobb角显著小于对照组,椎管侵占率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疗效良好,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运动功能。
【总页数】3页(P139-141)【作者】张海静;刘玉玲;余艳堂;王文静【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相关文献】1.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观察2.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3.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观察4.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观察5.加巴喷丁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谢国江【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24(22)4【摘要】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实际影响。
方法:选择脊髓损伤患者共60例,采用双盲方法进行分组,将其划分为A组(n=30)和B组(n=30)。
给予A组患者常规的康复治疗,B组则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干预。
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综合功能情况。
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A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MBI与FIM评分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MBI与FIM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可大幅度提升神经功能恢复速度,改善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等基础动作能力和技能,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
【总页数】3页(P61-63)【作者】谢国江【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康复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4【相关文献】1.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血清E2IL-6hs-CRP水平的影响2.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运动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3.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心理障碍的影响4.康复训练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5.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9
吸肌的长度和耐力,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磁刺激使肌肉收缩诱
和圆形线圈刺激骶神经根对正常对照 者 、便 失 禁 和 脊 髓 损 伤
导肌球蛋白异构体发生迁移有关。磁刺激的强度较高, 可能
患者直肠压和直肠容积的影响, 结果发现所有正常对照者、
使脊髓损伤患者废用的呼吸肌纤维发生轻度损伤, 而肌纤维
86%脊 髓 损 伤 患 者 和 73%便 失 禁 患 者 肛 门 压 均 明 显 增 加 ;
88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年, 第 22 卷, 第 1 期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Jan. 2007, Vol. 22, No.1
·综述·
磁刺激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
潘 钰 1 宋为群 1 王茂斌 1
磁刺激是利用时变电流流入线圈, 产生时变磁场, 在组 织内出现感应电流, 使某些组织产生兴奋的无创性诊断和治 疗技术。1985 年 Barker 等改进了磁刺激器, 首先创立了经颅 磁 刺 激 运 动 皮 层 在 相 应 肌 肉 上 记 录 动 作 电 位 的 方 法 。近 几 年 这一技术被广泛推广, 应用于评价脊髓运动神经传导的研究 中, 使脊髓损伤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除了在诊断上的价 值, 人们发现磁刺激是治疗脊髓损伤非常有潜力的无创性康 复治疗手段。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 运 动 、呼 吸 和 膀 胱 直 肠 功 能 障 碍 、痉 挛 等 都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治 疗 作 用 , 本 文 主 要 就 磁 刺 激在脊髓损伤康复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状 。Lin 等[19]观 察 了 功 能 性 磁 刺 激 对 大 鼠 胃 肠 排 空 能 力 的 影
功能恢复, 不产生疼痛又无需在肛门或阴道放置电极, 比传
响, 实验选用不同的刺激参数, 分别在颈椎和腰椎进行刺激。
统的电刺激方法更有效和安全。
结果显示腰椎刺激较颈椎刺激更能改善胃排空和小肠排空
Bycroft 等[13]对 T6—12 脊髓完全性损伤患者骶 2—4 神经
2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2004 年 美 国 脊 髓 损 伤 统 计 中 心 调 查 发 现 , 大 约 有 55%
的 脊 髓 损 伤 患 者 为 完 全 性 或 不 完 全 性 颈 髓 损 伤 , 其 中 20% 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5%需长期依赖机 械通气[7]。传统的膈肌电刺激和近 几 年 发 展 起 来 的 肋 间 肌 电 刺激可帮助患者脱离呼吸机, 提高活动能力, 减少护理费用。 然 而 膈 神 经 植 入 电 刺 激 技 术 由 于 费 用 昂 贵 、手 术 复 杂 、有 损 伤 膈 神 经 的 危 险 等 副 作 用 限 制 了 在 临 床 上 推 广 使 用 。磁 刺 激 技 术 由 于 其 安 全 、无 创 等 优 点 , 越 来 越 多 的 吸 引 了 国 内 外 研 究者的目光, 并将其应用到脊髓损伤后的呼吸功能治疗中。
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障碍多既有吸气功能异常也有 呼气功能异常。肺功能研究提示颈髓 损 伤 患 者 肺 总 量 、肺 活 量和吸气容量下降, 呼气压和呼气流速也明显降低[8]。胸段脊 髓损伤者可能仅有呼气功能障碍, 吸气功能保留。磁刺激对 呼 吸 功 能 的 影 响 与 磁 刺 激 部 位 有 关 。它 既 可 影 响 吸 气 功 能 也 能影响呼气功能。
时间; 低刺激量对胃肠道功能无明显影响; 增加刺激量可显
根进行磁刺激, 刺激过程中利用尿流动力学观察发现, 单个
著改善胃排空和小肠排空时间; 如增加刺激次数, 低刺激量
或间断刺激都不能显著增加膀胱内压, 部分逼尿肌亢进的患
亦能改善胃排空和小肠排空时间。Lin 等[20]还应用磁刺激对 4
者在停止刺激后出现膀胱收缩, 提示磁刺激可抑制逼尿肌收
Lin 等 [9]建 立 了 狗 颈 2 脊 髓 完 全 损 伤 动 物 模 型 , 利 用 MagPro 磁 刺 激 器 和 圆 形 线 圈 对 C5— 7 节 段 刺 激 2h 观 察 对 吸 气 功 能 的 影 响 , 研究发现磁刺激后 15 min 开始直至 2h 潮气量和气道压高于插管下自主呼吸时的潮气量和气道压, 可维持生命所需, 且不产生呼吸肌疲劳。刺激强度和频率越 大产生的吸气容量和吸气压越高[10]。连续 4 周刺激 C4—7 脊 髓损伤患者 T10—11 棘突的临床研究发 现 , 治 疗 后 最 大 呼 气 压 、用 力 呼 气 流 速 、补 呼 气 量 都 明 显 增 加 , 停 止 治 疗 后 2 周 , 上述指标逐渐降到治疗前水平[11]。线圈放置于 T10—11 棘突 主要是刺激 T7—L2 脊神经, 激活大部分呼气肌, 使 呼 气 功 能 改善, 提高咳嗽能力。Lin 等[9]认为磁刺激有助于恢复 废 用 呼
例 C3—7 脊髓损伤患者的胃肠功能的影响进行了临床观 察 ,
缩, 并不直接刺激运动神经通路而发挥作用。Sheriff 等[14]观察
刺激部位为 T9 棘突, 发现磁刺激可使半胃排空 时 间 缩 短 , 作
了 磁 刺 激 骶 2—4 神 经 根 对 T6—12 脊 髓 完 全 性 损 伤 合 并 逼
排尿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 是影响患者生存
究发现胃浆膜表面植入电极并以正常节律进行刺激, 可提高
质量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患者的胃肠排空能力, 但不能减轻患者的胃肠道症
他 特 效 治 疗 方 法 。有 研 究 发 现 磁 刺 激 有 助 于 排 尿 功 能 障 碍 的
者分析磁刺激对胃排空能力的影响可能与刺激胃平滑肌或
尿肌反射亢进的影响, 尿动力学检查发现逼尿肌压力下降,
使腹肌产生节律性收缩有关。
逼尿肌收缩减少, 患者能耐受治疗。作者认为磁刺激可能刺
激了分布在尿道括约肌和盆底肌群的骶神经分支, 持续地抑
6 对痉挛的影响
制了逼 尿 肌 过 度 反 射 。Yamanishi 等[15]对 磁 刺 激 和 电 刺 激 抑
1 对运动功能的作用 人们最初对磁刺激在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作用的认识,
来自于经颅磁刺激可在远端肢体产生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经颅磁刺激研究发现对于临床已诊断为完全性脊髓损伤者, 磁刺激虽然不能引发运动诱发电位, 但部分患者可引出屈肌 反射, 提示一些临床诊断为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 皮质脊髓 束仍存在部分连续, 但由于轴突脱髓鞘或残留轴突数量不 足, 使中枢下行的冲动在前角运动神经元总和后不足以引发 运动诱发电位[1]。Davey 等[2]研究发现, 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 恢复过程中运动皮层的抑制作用下调, 刺激皮层增加对残存 皮质脊髓束驱动能力, 可能有助于 运 动 功 能 恢 复 。Smith 等[3] 利用单脉冲经颅磁刺激和肌电图, 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 1 个 月 即 观 察 到 运 动 皮 层 抑 制 功 能 下 调 。这 些 研 究 提 示 皮 层 抑 制功能的降低可能与脊髓损伤的自然恢复有关, 调节皮层抑 制 功 能 可 能 是 促 进 脊 髓 损 伤 运 动 功 能 恢 复 的 机 制 之 一 。 Zie- mann 等[4]研究发现, 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调节正常健康人皮质 脊 髓 束 的 抑 制 功 能 。重 复 经 颅 磁 刺 激 是 在 经 颅 磁 刺 激 基 础 上 发展起来的神经生理技术 , 频率在 1Hz 以上的高频率 重 复 经 颅磁刺激有易化局部神经元的作用, 使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增 加, 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有抑制局部皮质活动的作用, 使 皮质兴奋性下降。Belci 等[5]利用磁刺激这一原理观察了重复 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研究 发现治疗过程中皮质抑制程度下降, 手掌鱼际肌肌电图刺激 阈值下降,ASIA 运动和感觉评分增加, 完成 9 孔木钉摆放时 间缩短, 随访 3 周上述指标仍有改善。
动物研究发现,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运动功能的影响与 脊 髓 损 伤 部 位 有 关 [6]。Poirrier 等建立了高位( T4—5) 和低位 ( T10—11) 大 鼠 不 完 全 性 胸 髓 损 伤 模 型 , 应 用 MagStim 快 速 磁 刺 激 器 和 蝶 形 线 圈 ( 直 径 25mm) 对 大 鼠 头 部 进 行 刺 激 , 观 察发现假刺激组高位胸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评分高于低位 胸髓损伤大鼠, 而重复经颅磁刺激组低位胸髓损伤大鼠运动 功能评分高于高位胸髓损伤大鼠。作者分析原因认为, 重复 经颅磁刺激促进低位胸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与激活运
* 基金项目: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Z0005187040191- 1)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康复医学科, 北京市, 100053 作者简介: 潘钰, 女, 医学博士, 主治医师 收稿日期: 2006- 03- 28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年, 第 22 卷, 第 1 期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Jan. 2007, Vol. 22, No.1
动 中 枢 模 式 发 生 器 有 关 。大 鼠 的 中 枢 模 式 发 生 器 位 于 脊 髓 腰 1—2 节 段 , 部 分 可 到 达 胸 13 节 段 , 低 位 胸 髓 损 伤 ( T10—11) 可致损伤 节 段 上 下 2—3mm 的 继 发 损 害 , 从 而 累 计 部 分 中 枢 模式发生器, 高位胸髓损伤大鼠中枢模式发生器并未受累, 故 运 动 功 能 的 自 然 恢 复 好 于 低 位 胸 髓 损 伤 大 鼠 。重 复 经 颅 磁 刺激后低位胸髓损伤大鼠损伤尾侧灰质 5- 羟色胺神经纤维 密度增加, 且明显高于高位胸髓损伤大鼠, 提示磁刺激可能 激活中枢模式发生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另外 25mm 直径的 线 圈 可 能 刺 激 大 鼠 包 括 皮 质 、皮 质 下 、甚 至 脑 干 等 在 内 的 所 有脑区, 周围较弱的磁场可能对高位损伤的胸髓直接产生刺 激作用, 而重复磁刺激直接刺激损伤的脊髓可能使运动功能 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