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一、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工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偏重理论,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但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却很有限。
在新工科的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种可行的做法是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与实际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真实的工业设计项目,让他们在项目中承担一定责任和角色,与团队成员合作完成设计任务,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也可以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训基地应当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工具,可以提供真实的场景和环境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模拟训练,使学生能够熟悉工业设计的各个环节,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二、拓宽学科边界在新工科的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需要跳出传统学科的框架,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宽学科边界,提高创新能力。
一方面,可以引入计算机科学和人机交互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设计与计算机科学和人机交互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者之间有很多交叉的领域。
学生可以学习计算机编程、虚拟现实技术等,将其应用于工业设计中,提高设计品质和用户体验。
可以引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
工业设计不仅仅是外观设计,还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
学生可以学习人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文化背景,为设计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工业设计教学改革需要站在“新工科”的视域下,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拓宽学科边界,是有效的改革思路。
通过这样的探索和改革,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业设计人才,以适应新工科的发展需求。
“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新工科”是指面向新兴领域、新兴产业,以新兴技术、新兴模式和新兴媒介为基础的工科学科群。
工业设计作为“新工科”之一,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后,亟需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从“新工科”视域出发,探析工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
要紧密结合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当前,工业设计正面临着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制造模式的变革。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兴起,给工业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工业设计教学应紧跟时代潮流,加强对新兴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的综合素质。
要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工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学改革应加强实践环节,设置更多的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搭建实践基地,提供实践场地和先进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要加强国际化教育交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工业设计行业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战场。
工业设计教育需要加强与国际接轨,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人才。
可以通过开设国际化课程,招聘外籍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国际设计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国际化素质。
要加强跨学科的融合。
工业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学科,需要借鉴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改革中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开设相关的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多领域综合能力。
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其他学科或专业的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范围。
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的核心是以“新工科”视域为导向,与时俱进,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国际化教育交流,加强跨学科的融合。
通过这些改革举措,可以提高工业设计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工业设计人才,满足新时代工业发展的需要。
新形势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李玉康
( 武汉 理工大 学 艺术 与设计 学 院
摘
湖 北 ・武 汉
4 3 0 0 7 0)
要 目前 工 业 设 计 专 业 的 人 才培 养模 式 尚存 在 诸 多问 题 。 学 校 培 养 与 企业 需 求 出现 了一 定 程 度 的脱 节 现 象 . 这 造
成 了 毕 业 生 就 业 难 和 企 业 招 工 难 的 : 元 悖 论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改 革 已 迫 在 眉 睫 。 本 文 通 过 多 个 方 面 对 现 有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进 行 了分 析 阐 述 . 并 对 今 后 的 改 革 方 向 提 出 了意 见 。
关键 词
工 业设 计
人才培养模式
பைடு நூலகம்
教 育 改 革
中图分类号 : C 9 6 1
0引言
文献标识码: A
眼下, 工业设计相关产业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在这种看
巾重视案例教学 , 学生实际动手实践的机会很 多, 在学校任教 的老师甚至是职业 的工业设计师, 这样可 以把最新 的资讯带给
似繁荣和谐的表象下 , 很可能隐藏着一些问题与矛盾 , 工业设 在校学 生。 计相关从业者应该 时刻保持清 醒的头脑 , 以应对突发 问题 。 就 以上几点来看 , 现在的国内工业设计培养模式确实存在 1形 势 分 析 诸 多问题有待解决, 到 目前为止 , 主流 的工业设计培养模式尚 工业设计在 中国是一个起步较晚的专业, 但近年来也得 到 不成熟 , 不能很好地与产业发展及社会需求相适应 , 需要改革。 了较为广 泛的发展 , 毕业 生数量年年上升, 却并没有带来行业 3新 模 式 探 索 情况的改善。相反, 众 多的中国企业却 为招不到合适 的工业设 对于之前提 出的现存模式的诸多缺陷, 在这里提 出一些关 计专业人员而苦恼 ,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矛盾 ? 于改革举措的建议:
“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工科”视域下的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本文将从“新工科”视角出发,探讨工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工业设计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新工科”是指新型工科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跨学科创新与协同、教育育人全过程。
在“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1. 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设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面对实际工作时,往往无法胜任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
为适应现代工业设计的需求,工业设计教学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以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业设计人才。
2. “新工科”视域下的意义“新工科”视域下的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工作需求,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效融合,为工业设计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动工业设计教育向现代化、应用型、实践性发展。
1. 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应当以项目为导向,通过设计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性的设计项目,在实际项目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胜任各种工业设计岗位的需求。
2. 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工业设计的实际操作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工业设计教学应当倡导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将工程学、美术、心理学、材料学等多种学科知识融入到工业设计教学中,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具备更强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
3.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往往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分开,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无法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中。
“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近年来,以“新工科”为代表的教育改革思潮逐渐兴起,提出了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程人才”为目标,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理论教学转向实践教学的转变。
在这一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贴近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整合多学科知识实现跨界交叉。
为了将工业设计教育改革思路更好地贯彻落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习体验和场景化教学针对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置实践课程、实践项目等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工业设计学科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增加学生工作经验。
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性活动或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打通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的瓶颈,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结合市场价值导向,贴近企业需求和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和企业需求为引导,将工业设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结合起来。
通过对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了解市场对于产品外观、功能、材料等方面的需求。
同时,通过校内企业合作项目或参观实践,学生能深入了解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在实践中更能快速提高工业设计的实践能力。
三、跨界交叉融合,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工业设计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拓展。
通过跨界交叉融合,将其他领域的优秀经验和方法应用于工业设计教育中,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例如,可以引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在“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需重视实践教学、市场需求与企业需求的结合,加强对多学科的跨界交叉融合,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为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工程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工科已经成为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亟待改革与创新,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主要包括新工科的背景与特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路径等方面。
一、新工科的背景与特点新工科,即新兴工程技术学科,其涵盖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性学科。
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新工科备受重视,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新工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跨学科性:新工科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能够熟练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2. 实践性强:新工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
3. 国际化:新工科的发展需要与国际接轨,要求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4. 创新性:新工科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能够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以上特点决定了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挑战。
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偏重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面临实际工作时存在一定的适应困难。
2. 学科之间割裂: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局限于各个学科的单一教学,学生缺乏对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难以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3. 就业能力不足: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未能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就业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4. 缺乏国际视野: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相对较差。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国 内传 统工 业设 计教 育在 教 学过 程 中普 遍存 在 着 强调 外观 造 型而忽 视技 术 的现 象 。在 教学 过 程 中 尽 可 能地从 设计 的角 度来 讲解 相 关 的知识 ,从 产 品
的外形 、 构到 生产 工艺 等 因素全 面 要求 , 使 学生 结 促
运 用所 学知 识 去深 人 地研 究 产 品 ,将 书本 知 识 转化
wi n u t a eintlnstann d nJl e c e sIsi t f gn e n n e h t id sr l s ae t riigmo ei i nT a h r n tue o ie r g a d T c — h i d g i t En i
A s a c fI usr a sg Pr f s i n l ’Tr i ng M o e Re o m Re e r h o nd t i lDe i n o e so a s a ni d fr
YUAN o—a Gu y n
( colfm cai ln ier g Jl ece ntue E gne n n e nl y C agh nJl 3 0 2 C ia Sho o eh nc gnei , in TahrIs t n i r ga dTc oo , h n cu in10 5 , hn ) ae n i s ito f e i h g i
作者简介 : 袁国艳( 93 ) 女 , 17 一 , 吉林集安人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机械工程学 院高级实验师 , 主要从事产品设计教学研究 。
第2 8卷 第 1期
袁 国艳 : 业设 计专 业人 才培养模 式 改革研 究 工
灵 魂 。产 品设计 追 求新 颖 、 特 、 独 合理 , 造 型 、 功 新 新
“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新工科”是指面向未来、跨学科、注重创新与实践的一种全新的工科教育模式。
在“新工科”的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析“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注重跨学科融合在“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
工业设计涉及到许多不同学科的知识,如工程学、材料学、美学等,而且工业设计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教学内容应该尽可能地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开设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工业设计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强调实践能力培养“新工科”强调实践与创新,工业设计教学也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工业设计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实践环节上却较少涉及。
实践能力是工业设计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设计技巧和方法。
在工业设计教学中应该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设计实践,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设计项目,让学生从中学习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并通过反思来不断改进自己的设计思路。
三、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新工科”强调创新与实践,工业设计教学也应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工业设计不仅仅是产品的外观设计,还包括产品功能的创新和用户体验的优化,这涉及到创新和创业的能力。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帮助他们在将来成为创业者或者独立设计师时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需求和挑战。
创新创业课程可以包括市场调研、创意发散、项目管理等内容,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创新和创业的过程,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新工科”强调国际化,工业设计教学也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工业设计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风格和理念都有所不同。
通过与国外的设计学院开展交流与合作,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设计思维和文化,开拓自己的设计视野。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随着新工科背景下的发展和需求变化,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改革研究。
本文将围绕工业设计专业的特点和新工科背景下的需求,探讨如何改革工业设计专业人才
的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需要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传统工业设计专业注重产品
设计和造型,在新工科的背景下,需要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工程学、材料科学等。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的人员进行合作,
实现产品设计的全过程管理。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工业设计专
业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实践和创新能力在新工科背景下变得更加重要。
在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可以引入实践课程、实习项目和设计竞赛等方式,让
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和创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在新工科背景下,工业
设计专业需要面向全球市场,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竞争力。
可以通过开设国际化课程、组
织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
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跨学科融合、实践和创新能力、国
际化视野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改革研究,可以使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更加适应新工科背
景下的需求,提高他们在职场中的竞争力。
“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迅速变迁,工业设计这门学科也在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工业设计教学进行改革,成为了摆在教育界和产业界面前的重要问题。
而在“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的改革思路也应该随之而来。
本文拟从“新工科”视域出发,探析工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式。
一、“新工科”视域下的背景“新工科”是中国教育部于2015年提出的概念,目的是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向应用型、实用性转变,实现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工科”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工业设计。
而工业设计教学改革也应该契合“新工科”的理念,以满足社会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新工科”视域下的工业设计教学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强化跨学科融合,三是紧密贴合产业需求,四是推崇创新思维。
这些都将对工业设计教学带来深刻的改革。
二、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的第一步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工业设计教学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实际的实践能力却常常被忽视。
现实社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因此工业设计教学也应该向这个方向发展。
教育模式的改革是第一步。
传统的教育模式更多是老师讲学生听,而现在应该实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学生需要在实际项目中获得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需求。
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更多的实践课程,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实践操作。
2.强化跨学科融合跨学科融合不仅仅是在课程设置上,更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们应该引导学生去了解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工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业设计的知识。
这种跨学科融合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紧密贴合产业需求“新工科”视域下的工业设计教学改革,还需要紧密贴合产业需求。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以
M 70东中部经验丨D本文为2019年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项目一般资助项目(编号:2019507140531);2018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得利钟表学院与工业设计的合作实践》;2018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科研项目——特色创新类项目(教育科研)《新工科背景下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路径研究》(编号:2018GXJK186)的阶段性成果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以东莞理工学院与得利钟表集团为例王铁球 谢 黎(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摘 要】 本文阐述了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分析了校企合作在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双赢作用,以东莞理工学院与得利钟表集团合作办学为例,介绍了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
一是树立科学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念;二是重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三是转变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了应用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新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一、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新工科的“新”,主要体现在产业对工程人才的新需求,也就是需要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和经济需求相结合。
从 2017 年提出“新工科”到现在,在高等院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结合“新工科”理念进行的教育改革的实践研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本质内涵可以大概总结为:更新人才培养理念,重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转变培养方式。
然而,当前“新工科”建设依然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校企隔阂。
这种隔阂首先表现为企业设备、人力等资源无法为高校教学、实验等提供有效服务。
当前高校课堂教学仍然处于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结合企业或行业实际现状的具体而现实的课题太少。
其次,高校产出的人才与企业或行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不匹配。
企业或行业需要的人才量大,对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需求较高,但目前学校的产出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1.1 新工科理念的提出新工科是指新型工科教育,其提出的初衷是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新工科提出了人才培养的“五个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跨专业融合能力、国际视野与世界观念。
这些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这也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突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在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需要与工程、商务、人文等不同学科进行跨界合作,培养出更具有创新和综合能力的工业设计人才。
这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相应的改革,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的融合。
(2)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项目实践、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具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团队协作和跨文化交流在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国际化和跨文化环境下进行工作。
2.1 课程设置的改革在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除了传统的设计理论和技术课程外,还需要加强实践性的课程设置,如项目实践、实习实训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目前,国内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工业设计专业涉及到广泛的知识领域,应该以人体工学、心理学、艺术设计等为基础,同时融合其他学科如材料、制造、市场营销等。
但是现状下,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往往单一,缺少专业化知识的深入掌握。
(2)理论与实践割裂严重:实践是工业设计的重要环节,但是现实中设计与制造的工艺、材料、成本等问题往往影响着设计师的工作,而这些问题却常常在理论教学中被忽略。
因此,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创新设计理论与制造实践的有机结合。
(3)教育与市场脱节: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人才,但是现有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模式还没有完全对接市场需求。
一些学校的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难,就业薪酬低,甚至找不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思路不够开阔,缺乏独立的职业发展意识。
(1)课程设置中应扩大跨学科的探讨。
比如,可以将工业设计课程与材料科学、生产管理等教学课程相结合,让学生们始终保持对实践工作的关注。
(2)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
可以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中增加针对实际工作的学习任务,落实课程到实践,并加强与企业联合开展课程实践、实习、实际工作等教育方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行业和企业交流。
国内出现很多的设计展览、竞赛等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制造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到企业去了解各种行业的运营模式、流程,以作为未来的一个设计人员来更好的迎接职业发展需求。
(4)注重学术与市场结合。
学校要建立紧密的企业合作关系,免费提供成果展示面对世界各地的客观从而更容易打破国内或地区范围。
并借助媒体和互联网等手段,对于工业设计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进行广泛传播和推广,切实提升学术成果的社会和市场价值,因此校企合作是重要的有效推广手段。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设计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和市场需求。
本文将围绕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研究和探讨。
新工科是指新一代工程技术学科,新工科的教育模式以工程实践为核心,注重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创新和创业精神。
在新工科的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需要培养的人才也发生了变化。
工业设计专业需要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人才。
传统的工业设计专业注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造型,而新工科背景下需要培养的工业设计人才不仅要具有优秀的审美和设计能力,还需要具备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用户研究等跨学科综合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综合考量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
工业设计专业需要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人才。
在新工科的理念下,工业设计人才需要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在产品设计和研发中提出独特的创意和解决方案。
工业设计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和能力,能够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商业价值。
工业设计专业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工业设计行业也越来越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将设计作品推向国际舞台。
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传统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着学科壁垒较高的问题。
传统的工业设计专业注重设计理论和技术的学习,但是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缺乏全面的解决能力。
传统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传统的工业设计专业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导致设计出的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造成了资源和能力的浪费。
传统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缺乏创新培养环境和机制。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不足,学生缺乏实际项目实践的机会,缺乏与企业合作的平台,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新工科”视域下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思路探析1. 引言1.1 工业设计教学现状分析目前,工业设计教学在我国的大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工业设计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大多只是在课堂上学习到一些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技术,而在实际项目中往往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
工业设计教学往往没有与产业实践进行有效对接,缺乏对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入了解,导致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和缺乏竞争力。
当前工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滞后问题。
由于行业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许多教学内容已经过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
而教学方法也往往停留在传统的讲述式教学和理论灌输中,缺乏实践性强、贴近产业需求的教学模式。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对工业设计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使其更加符合“新工科”理念,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以上内容为参考,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1.2 “新工科”对工业设计教学的影响新工科理念的提出为工业设计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
传统的工业设计教学注重技术和美学的培养,而“新工科”注重跨学科融合、问题驱动和社会需求导向。
这种理念的引入,促使工业设计教学更加注重实践与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工科”理念的影响在于推动工业设计教学与产业实践的深度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工业设计领域也在不断向前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工科”理念倡导学校与产业界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学与实践更加贴合、更加有针对性。
“新工科”倡导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也为工业设计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在传统的工业设计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而“新工科”理念鼓励教师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如项目驱动教学、团队合作教学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角色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看出“新工科”对工业设计教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改变了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是为工业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工业设计专业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然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环节不足等,这些问题都会对毕业生的就业和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大多是按照美术设计或工程设计的模式来设计的,这种课程设置会导致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
因为,美术设计和工程设计的思维方式和工业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工业设计的特点来设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等院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比如增加工业设计的专业课程,如人机工程、工业设计原理、工业设计方法等,以及减少一些与工业设计无关的课程,如美术史、人体解剖学等。
二、实践环节不足工业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现在很多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环节不足,导致学生在毕业后缺乏实践能力。
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工业设计的技能和知识。
具体来说,高等院校应该加强工业设计专业的实验室建设,购买先进的工业设计软件和设备,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组织学生参加设计竞赛、实习等。
三、师资力量不足工业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在师资力量方面进行加强。
具体来说,高等院校应该招聘更多的工业设计专家和教授,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与企业合作不够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和能力发展与企业密不可分。
但是,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与企业合作不够密切,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和能力不足。
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具体来说,高等院校应该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开展企业实践、实习、毕业设计等活动。
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1.引言工业设计作为一门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为我国的工业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
2.背景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工业设计的重要性逐渐受到认可。
然而,我国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研究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3.问题分析3.1教学内容与需求的不匹配当前,我国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以理论与实践相割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无法真正掌握设计方法和技巧。
3.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部分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在学术和实践经验上存在不足。
一方面,部分教师无法及时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无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方法;另一方面,缺乏与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设计师的合作机会,使得学生在设计实践中无法获得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3.3实践环节不足传统的工业设计学科教育大多注重理论学习,而缺乏实践环节。
学生在实践中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将导致他们在毕业后面对实际设计问题时无法很好地应对。
4.建议4.1优化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工业设计人才,我们建议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
可以通过项目制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设计项目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
可以在校内外招聘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设计师担任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合作进行教学。
同时,加强教师与行业之间的合作,保持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行业发展的同步。
4.3加强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践性课程,提供学生与企业合作的机会。
并建立实验室、创客空间等实践基地,供学生进行设计实践。
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设计行业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如何有效地培养工业设计人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围绕高等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
一、现状分析工业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需要综合运用美学、工程学、材料学、计算机科学、人类学等知识。
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仍然停留在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阶段,即以授课为主,忽视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由于工业设计相关课程非常广泛,多半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所以高等院校在选课和开设课程时,往往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在某些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开设和课程设置是根据工程学院的要求,但很少将美学、人类学等课程加入到课程列表中;而另一些学校则纯粹将工业设计作为一门美术课上,缺乏针对性的课程和教学,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基本的理论和技能。
二、培养模式探讨针对上述问题,高等院校应该逐步推行综合性、实践性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立专业发展方向呼吁相关部门针对工业设计行业市场需求,制定和监督推行符合行业标准和发展趋势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并将其作为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参考目标。
2.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应该加强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中来,例如每年组织相应规模的校外社会实践、产业实训,着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更加具体的工业设计技能和知识。
3. 培养跨学科素质由于工业设计需要跨学科综合应用,因此,高等院校应该加强设计专业课程和其他专业的交叉学科教学,以增强学生的跨学科素质,让学生能从课程学习中获得跨学科的思考和成长。
4. 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积极探索新的设计方向和方法,并提出创意设计方案,增强设计竞争力,同时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的创新实践和研究成果。
5. 强化教师教学能力高等院校应该注重教师在工业设计专业方面的师资水平改进,为教师提供培训和不断学习机会,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工业设计也在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
工业设计专业负责为产品提供外观和功能等方面的设计,因此需要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设计素养。
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发展需求,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改革。
首先,工业设计专业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
因为工业设计是与生产息息相关的,因此更多的机会需要让学生亲身体验。
实践性的培养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和实习机会来实现。
在课程设计方面,可以增加基于真实场景模拟的项目制导类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设计实践的必要性,并提供适度的指导。
在实习机会方面,可以与相关企业和行业协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通过实践,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
其次,工业设计专业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在新工科背景下,各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因此,在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中增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与应用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例如,增加一些与美学、人机交互、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周边环境和人的需求。
最后,工业设计专业要注重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产学研一体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可以实现产业和学术资源的共享。
在学术方面,教师可通过与企业等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将学生融入到科研团队中,让他们更好地感受行业前沿。
在产业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资源培养专业具有开发能力的工业设计人才,进而满足市场需求。
在此过程中,设计教育、产业和研究可以相互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实践能力、交叉学科融合和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的改革。
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业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适应市场需求,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和应用。
浅析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ocx
浅析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一轮科技革命促进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催生了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从而对传统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科建设顺势而生。
工业设计作为传统工科中一门交叉学科性强的专业,在新工科建设中应与时俱进,加强与新工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研究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发展1.工业设计专业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谓“新工科”,新工科并非新出现的事物,而是源于新一轮科技革命而产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等对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
自20XX年2月以来,教育部先后组织开展新工科建设研讨,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XX指南”,为新工科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工科基于新技术和新产业脱胎于传统工科,其产生之初便具有交叉属性。
工业设计作为工科与设计的交叉,其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如同工业社会的黏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结成有机的统一体。
因此,在新工科建设中,工业设计应积极发挥其交叉融合的作用,积极参与,为新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搭桥建路。
《中国制造20XX年的研究报告EngineeringEducationinaRapidlyChangingWorld显示,未来的工程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工程严谨性、批判性思维与非标准化解决问题、跨学科与系统思维、想象力、创造力、主动性、沟通与合作、全球化思维模式、多样性与流动性、学生参与和专业学习共同体、就业与终身学习。
[4]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需要有“专”以及“通”的能力,应兼顾“创新思维、综合素质”两个维度。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
工业设计的发展,究其根本就是创造力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收稿日期:2018-11-11作者简介:孙晓枫(1981-),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工业设计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因工程、体验设计、TRIZ 理论研究及应用。
新一轮科技革命促进了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催生了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从而对传统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工科建设顺势而生。
工业设计作为传统工科中一门交叉学科性强的专业,在新工科建设中应与时俱进,加强与新工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研究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专业发展1.工业设计专业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谓“新工科”,新工科并非新出现的事物,而是源于新一轮科技革命而产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等对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
自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先后组织开展新工科建设研讨,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为新工科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工科基于新技术和新产业脱胎于传统工科,其产生之初便具有交叉属性。
工业设计作为工科与设计的交叉,其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覆盖面很广的交叉融汇的科学,涉足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如同工业社会的黏合剂,使原本孤立的学科,诸如物理、化学、美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结成有机的统一体。
因此,在新工科建设中,工业设计应积极发挥其交叉融合的作用,积极参与,为新工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搭桥建路。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在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创新设计示范,全面推广应用以绿色、智能、协同为特征的先进设计技术。
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可见工业设计对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将工业设计和智能制造等新工科领域结合、加强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加强对创新设计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完全符合国家对工业设计学科发展的需求。
2.新工科建设对工业设计专业提出了新要求。
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教育,首先,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科技革命带来的新科技,如大数据、智能制造、AI 、脑科学等。
只有与这些前沿科技紧密结合,才能始终保持自身不落伍。
其次,工业设计专业必须与产业变革紧密结合。
针对高校的工业设计学科来说,也就是要保持与国家区域新兴科技企业的紧密联系,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可以探讨校企联合培养等。
再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适应新科技、新产业和新经济发展需要,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全面,同时还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培养的人才跟得上与时俱进的新科技、新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新工科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当前,我国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总体上“拘囿于用19世纪的学校、20世纪的计划来培养21世纪的工程师”的现实困顿。
这主要是因为工业设计专业作为一个后起的专业,建设方式大多是从机械设计、轻工纺织中直接分离出来的,这就导致了工业设计专业同质化问题严重的“先天不足”,并存在诸多问题。
如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工科教学理科化,对于通识教育孙晓枫,赵莹,周淼,杨松,赵新军(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辽宁沈阳110819)摘要:新科技革命推动了新工科建设,新工科建设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文章首先分析了工业设计专业与新工科建设的关系,其次分析了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最后从“专兼结合”的培养目标、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新工科;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7-0111-03与工程教育、实践教育与实验教学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存在模糊认识,工程教育与行业企业实际脱节太大,工科学生存在综合素质与知识结构方面的缺陷[2]。
新工科肩负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面向未来发展的历史重任,应改变过去迭代式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
培养适应未来工程发展需求的,甚至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新工科人才。
工业设计在参与新工科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开展专业化教育,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我国工业化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人才保障。
1.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与时俱进。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新经济、新产业发展对于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也对传统的工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新科技、新产业和新经济,更加需要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的“新工科”人才。
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样面临着需要与时俱进的挑战。
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符合新科技、新产业和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设计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使得他们不仅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现有的问题,也有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解决未来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2.教学内容体系需要及时更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曾说:“设计的本质应当是解决问题,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实现经济转型。
然而,现在社会上对设计存在误解,以为设计就是造型美化,就是一些能吸引眼球的东西,很多所谓‘文化创意’的小东西看着挺好玩,买回家没多久就成了累赘、鸡肋,这样只能助长消费者盲目消费、喜新厌旧的心理。
”[3]工业设计,是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
这就说明,工业设计不仅仅是局限在对产品的外观进行设计,更要对产品的功能、实用性、用户体验等进行设计。
尤其是在新工科建设的过程中,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要及时更新,要及时结合新科技、新产业和新经济发展需求,增加新兴科技的课程内容。
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更新速度,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前沿科技产品可能会具备的产品功能。
3.人才培养理念需要创新。
传统工科的培养理念是学科导向的、遵循专业设置按学科划分的原则。
教育模式倾向于解决确定的、线性的、静止封闭问题的科学模式。
知识结构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科需要。
新工科建设则秉持成果导向(OBE)的培养理念,即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所取得的学习成果。
工业设计专业在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应积极探索OBE培养理念的实现方式。
改变传统的以学科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培养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未来发展;围绕学生的个性、兴趣、潜力实施培养,从而培养出新科技、新产业和新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卓越创新设计人才。
4.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提升。
新工科教学理念的改变,必然对教学方法提出新的要求。
结果导向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颠覆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工业设计专业新工科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
比如PBL等教学方法,同时充分利用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互联网新技术,开展MOOC学习新模式。
构建起完善的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体系。
三、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需要从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1.“专兼结合”的培养目标。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教育应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方式。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适应企业需求,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大学生。
代尔夫特理工学院2014年的研究报告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显示,未来的工程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方面:工程严谨性、批判性思维与非标准化解决问题、跨学科与系统思维、想象力、创造力、主动性、沟通与合作、全球化思维模式、多样性与流动性、学生参与和专业学习共同体、就业与终身学习。
[4]新工科背景下的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需要有“专”以及“通”的能力,应兼顾“创新思维、综合素质”两个维度。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
工业设计的发展,究其根本就是创造力的发展。
所以工业设计教育课程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培育,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
新工科背景下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本学科的设计专业知识、批判性思维能力、设计能力等,还要广泛学习相关的审美、艺术、物理、数学等知识,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2.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
华中科技大学李培根认为,“新工科”需要重新审视专业边界。
“如在传统的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专业,也应该使学生有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概念。
”[5]同样,工业设计专业也要面向产业需求,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方面积极探索综合性课程、交叉学科研讨类课程,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推动教学内容更新。
另一方面,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加强与国际前沿科技的衔接,与时俱进地更新课程内容体系。
适当增加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智能设计与智能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情感设计与虚拟现实等课程内容。
比如,运用实验心理学、行为反应测量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Industrial Design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SUN Xiao-feng,ZHAO Ying,ZHOU Miao,YANG Song,ZHAO Xin-ju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819,China)Abstract:The new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has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and the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and talent cultivation.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design and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and then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industrial design professionals 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Finally,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pla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n industrial desig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from the "special and combined"training objectives,the curriculum of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the results-oriented teaching philosophy,and colorful teaching methods.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industrial design;talent cultivation和脑认知科学技术,结合用户体验眼动仪与脑电仪器等,测量用户在人机界面交互中的视觉轨迹、认知决策及脑力负荷有关的行为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