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解词语”的 几点理解

合集下载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几点思考》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几点思考》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几点思考樊玲玲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阅读教学中扫除阅读障碍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实际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疑问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学生们一项重要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中年级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情方面的作用”;高年级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

怎样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呢?一、根据词语所属的语言环境,把难懂的词语换成其他词语。

如果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语句的基本意思不变,那么就说明这个替换的词语与原词意思相同或相近。

例如,“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

”这句话中对于“掠过”一词的理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这句话,通过琢磨、思考,他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飞过”。

师紧接着问:“怎么样的飞过。

”生便很容易说出:“很快的飞过。

”这样学生通过换词加强了对生字难词的理解。

二、联系上下文词句字面义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

一些新词在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读,边读边思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比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么一段文字。

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

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

否则适得其反。

三、对有些词可以先进行拆字解词的方式进行对该词的解释。

例如“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沉默不语”是个生词,学生不容易理解,但通过拆词“沉默”和“不语”,学生就可知道是“一句话也不说”的意思。

这只是我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和大家交流一下。

解释词语意思

解释词语意思

解释词语意思1. 词语的定义词语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语义单位,是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有着特定的意义。

它是表达思想、感情和对事物认识的重要工具。

词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基本单元。

2. 词语的构成词语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和词义。

词语的构成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单字词:由一个字组成的词语,例如“人”、“天”等。

•多字词:由两个或多个字组成的词语,例如“学校”、“电脑”等。

多字词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型:•词素词:由一个或多个词素组成的词语,例如“书包”由“书”和“包”两个词素组成。

•合成词:由两个或多个完整的字组成的词语,例如“桌子”由“桌”和“子”两个字组成。

3. 词语的意思词语的意思是指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概念或动作的含义。

每个词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用于表达特定的概念或指代特定的事物。

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解释和理解:•字面意思:即词语的表面含义,可以通过词语的字义进行理解。

例如,“苹果”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一种水果。

•引申意义:即词语在特定语境下所代表的扩展意义,是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和理解的。

例如,“苹果”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指代苹果公司、电子产品等。

•情感色彩:词语也可以带有情感色彩,即特定词语对人们情绪和态度的暗示。

例如,“美好”这个词代表着积极的情感和态度。

4. 词语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词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正确使用词语:遵循词语的语义和用法规范,避免出现用词错误的情况。

•明确词语意义:理解词语的实际含义,不要根据个人主观理解来使用词语。

•注意语境:根据语境来理解词语的具体意义,避免出现歧义或误解。

•区分近义词:对于有相似词义的词语,要能够准确区分它们的使用情况。

5. 总结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

词语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具备独特的意义。

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字面意思、引申意义和情感色彩来解释。

在使用词语时,需要注意正确使用词语、明确词语的意义、注意语境和区分近义词等注意事项。

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掌握的要领

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掌握的要领

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要掌握哪些要领?加强词义教学,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应当掌握以下几点。

1.明确词义教学应当抓哪些词语。

总的来说,一篇课文中哪些词语是要指导学生理解的,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需要来确定。

逢词就讲,或者是由教师主观地任意选定教学哪些词语,都是不好的。

从学生来看,不论哪个年级的学生,甚至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词语。

有一些他们不但能理解,而且也能使用,不一定要花太多的时间去教,甚至不用教。

但是他们已有的词汇是有局限性的,一方面对一些词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另一方面课文中有更多的词语是学生所不了解的新的概念,是他们所不理解的。

对这些词语,都要重视、教好。

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恰当地确定需要教学的词语。

从教材来看,凡是带生字的词语,固然一定要教,但这样的词并不一定是词汇教学的重点。

需要着重指导学生理解的词语,主要是与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特别是含义深刻的词语。

这些词语即使是由熟字组成的,也要予以重视,把它理解好。

因为教好这些词语,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

2.掌握词义教学的要求词义教学,要做到简明确切,通俗易懂。

简明,就是简单、明了。

不要把简单的事物弄得复杂化,那样反而不容易明白。

确切,就是准确,切合客观事物的实际,就是要注意科学性。

比如,用同义词解释词语,一般地没什么问题,而用近义词解释词语,就不大靠得住,如果把“逝世”解释为“死了”,就不十分确切。

通俗易懂,是要求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要求联系实际。

照般字典、词典的解释,或者用成人的理解作解释,都很难做到通俗易懂。

例如,把“跳”解释为“腿上用力,使身体突然离开所在的地方”,“物体由于弹性作用,突然向上移动”,这就把简单的搞复杂了,把具体的搞抽象了。

本来是很容易懂的,却使学生更糊涂了。

词义教学,不能脱离学生和教材的实际,要求学生每学一个词语就能马上理解得多么深透。

理解词语的方法技巧与练习

理解词语的方法技巧与练习

一、查阅工具书
揭示词语概念内涵的解词方法。这种方法 适用于表达科学概念的词语和一般性名词, 可以通过查工具书来理解。 如“苔藓”是植物的一纲,绿色,生长 在潮湿的地方。 如: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拂晓──天 快亮的时候。
二、举例归类法
通过列举相同的事物,从而概括归类和理 解词义的方法。 如:理解“领域”一词,可以从实际生活 中列举数学领域、文学领域、化学领域等各 种活动范围,然后进行概括:“领域”就是 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
或相近的词语,如“突然间”、“一转眼”、“转瞬间”,
词语的意思就出来了。
强化练习
近义换词法
“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 钟,真有趣!” 大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练习
近义换词法
“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 钟,真有趣!” 大致:大概,大约。
1、理解“歧途”一词,“歧”是错误,“途” 是道路,“歧途”的意思就是错误的道路。 2、“夜以继日”,“夜”夜晚;“以”用 来;“继”,继续,连着;“日”,白天。 整个词的意思就是晚上的时间连着白天,形 容日夜不停。
强化练习
字义相加法
如果你站在广场中央,纵目四望,就会感到意气 风发、心旷神怡,你也必定会深深爱上桌上、饭桌上,都放着书, 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
手不释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练习
拆拼法
毛泽东的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放着书, 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
手不释卷:释:放开;卷:书本。所以意思是书本不离 手。
词语意思理解技巧(一)
学习词语的要求

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在语言学习中,理解和运用词语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外语,有效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和技巧都能够极大地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

那么,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呢?以下是十种重要的方法:1.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往往依赖于其所在的上下文。

通过阅读和理解整个句子或段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2.定义法:如果无法从上下文中理解某个词,可以尝试查阅字典或词典,找到该词的定义或解释。

3.同义词法:当我们理解了一个词的含义后,可以尝试找到该词的同义词,这有助于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4.反义词法:与同义词法相反,反义词法是通过找到一个词的反义词来理解该词的含义。

这种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一个词的语义范围。

5.词根词缀法:许多英语单词都是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

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的词根和词缀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出新词的含义。

6.语境推断法:有时,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

通过理解语境,我们可以准确地推断出一个词的含义。

7.联想记忆法:将新学的词语与已知的词语或经验联系起来,通过联想帮助记忆和理解。

8.使用例句:例句是理解词语的宝贵资源。

通过阅读例句,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9.语感:长期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会培养出对语言的敏感度,即语感。

语感能够帮助我们在没有明确逻辑依据的情况下,直觉地理解某个词的含义。

10.实践运用:理解和记忆词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实际运用。

通过写作、对话或其它语言活动,我们可以真正地掌握一个词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和运用词语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以上列举的十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逐步提高我们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几点建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1.持续阅读:广泛的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词汇,并且通过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2.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新词汇,并经常复习已学过的词汇,能够巩固记忆和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的含义

4 .非代词的指代义( 怎样理解和概括)
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 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 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 乐式,但是他给他们注入惊人的省略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的思 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 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景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他的《英 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 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 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 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 了。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 非如此不可呢。
(众多的)活人的塑像
众多教育对象
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教 育对象被毁;教育方法得当, 可能2使020众/5/11多教育对象成才。
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使众多 教育对象成才
教育方法
(众多的) 卓越的活人
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 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 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 理想的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种未知的情趣,某 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 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 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 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 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 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 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 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例说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例说
句 子看 , 以确 定 甲处 的猕 猴 桃 是 此 .代 词 所 指代 的 内容 的落 实 在 本 句 中往 往 是 找 不 到 答 案 从 可 树. 乙处 的猕 猴 桃 是 果 。正 确 答 案 为 D。
例 2 阅读 下 文 . 回答 文 后 问 题
的 。代 词 的 指代 内容 一 般 在 上 句 ( ) . 此 . 题 时 必须 文 中 因 解 从 上 文 找 .而 且 应 当 采用 逆 推 法 或 顺 推 法 .由 近 及远 地 去
C 甲 、 的意 思 不 同 与 甲相 同的 还 有 其他 段 落 的同 一 的语 境 中出 现 , 以 指代 不 同 的 对 象 与 内 容 。 因 此 , 指 代 . 乙 可 对
概 念
D 甲 、 的意 思 不 同 甲 的含 义 比乙 的含 义广 。 . 乙
来 说 . 代 词 的 出现 位 置往 往 在 指 代 的 对 象 或 内容 之 后 因 指
请解 说文 中画 线 的 两个 句子 中 “ ” 内涵 结 的
解 析 : 一 题考 查 的是 对 词 的 本 义 与 比喻 义 的理 解 。 这 解
分 析 句 子 ( 词 语 ) 手 . 词 语 与 词 语 ( 子 与句 子 ) 搭 或 着 看 句 的
配关 系 。简 言 之 . 看 句 . 键 看 搭 配 。 词 关
这 类 题 时 , 境 意识 非 常重 要 。从 语 言 结 构 来 看 , 一 个 画 语 第 )
线 句 子 可 以压 缩 为 “ 们 缠 成 一 个 结 ” 在 这 个 句 子 的 前 面 它 .
例 1 读 下 面两 段 文 字 . 出说 法 正 确 的 一项 ( 选
是 一 段 描 写 . 写 的 主体 对象 是 “ ”这 个 画线 句 是 对 前 面 描 树 . 的 改 变 , 、 、 食 品 不 断增 加 , 奶 蛋 肉类 因而 更 需 要 有 帮 助 消 化 描 写 句 中的 “ 缠 绕 绕 ” 缠 的具 体 解 说 因 此 . 里 的 “ 们 ” 这 它 指 的营 养 水 果 的是 “ 树根 ”据 此 推 断 . 中 的 “ ” 的是 具 体 的树 根 缠 绕 . 句 结 指 ( ) 乙 猕猴 桃 含 有 一 种 分 解 酶 . 以 促 进 胃蠕 动 . 助 消 可 帮 化 各 类 肉食 . 能 软 化 肉类 死 细 胞 , 作 用 持 久 。猕 猴 桃 以 并 其

小学语文论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几点做法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几点做法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几点做法人教版新课标培养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我是这样做的。

1.用替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

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自己理解的词语,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

例如,“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

”对“骤然”一词的理解,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多读几遍这段话,边读边想,把“骤然”换一个词,看是否能讲得通,这样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突然”、“忽然”,问题就解决了。

再如,“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

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对这段话中的“竣工”一词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读这段话,通过琢磨、思考,他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完工”。

2.联系课文描写的情境理解词义。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顺”或“悟”。

这种“顺”出来的意思,学生虽然很难用语言表达,但已理解了它的含义,扫清了阅读障碍。

例如,“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来。

”在理解“踉踉跄跄”一词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想像当时武松喝醉了酒,不听店家劝告,独自走上景阳冈的情境。

从而体会到神志恍惚,走路不稳当,东倒西歪的样子,就叫“踉踉跄跄”。

再如,“他(叙利奥)写到一百六十张,算起来值两角钱了,方才停手,把笔放在原处,熄了灯,蹑手蹑脚回到床上去睡。

”理解“蹑手蹑脚”一词,我们可让学生想像叙利奥为减轻父亲的生活重担,他瞒着父亲,深夜起来悄悄地替父亲抄写签条。

他的动作一定很轻、很慢,怕惊醒家人。

从中体会到走路时小心谨慎、轻手轻脚的样子就叫“蹑手蹑脚”。

3.依据文章脉络理解词义。

有些词语单独理解颇为费事,如果依据文章脉络思考,便能顺当理解词义,因为词义往往就隐含在上下文中。

例如,“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词语理解的方法和技巧

词语理解的方法和技巧

词语理解的方法和技巧
词语理解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依据以下几点进行:
1. 上下文推断:根据句子或段落中其他的词语、语境等信息推测出词语的意思。

当遇到不熟悉的词语时,可以先根据上下文的关联来猜测它的含义,然后再通过阅读后文或前文来验证是否正确。

上下文推断是一种常用的词语理解方法。

2. 查字典或词典:如果上下文推断无法确定词语的意思,可以使用字典或在线词典进行查找。

在查字典时,可以了解词语的释义、例句、同义词、反义词等,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3. 词根词缀:对于一些词义复杂的词语,可以从词根和词缀着手进行理解。

了解常见的词根和词缀的意义和用法,可以根据它们的组合规则来推断词语的意思。

4. 类比和比喻:将不熟悉的词语与已知的词语进行类比或比喻,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推测出未知词语的含义。

5. 语法结构分析:通过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角色和句法结构,可以推断出其可能的意义。

6. 阅读广泛: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更多的词汇和词语用法,逐渐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以上是一些词语理解的方法和技巧,多加练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对词语意义的准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从字面解词语

从字面解词语

从字面解词语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词语可以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其中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组成的词,包括单音节单纯词和多音节单纯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包括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

从字面解词语就是根据词语的字面意思来解释词语的含义。

例如,“口红”这个词语,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红色的唇膏”;“电脑”这个词语,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用电的脑子”。

但是,有些词语的字面意思和实际意思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相反。

例如,“推敲”这个词语,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推和敲”,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比喻,表示斟酌字句,反复琢磨;“近视”这个词语,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近处的视力”,但实际上它是指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清楚,而看远处的物体模糊的一种视力缺陷。

因此,从字面解词语虽然是一种简单直接的方法,但并不是完全准确的。

要理解一个词语的真正含义,还需要考虑它的语境、用法、引申义等因素。

浅谈阅读教学中理解关键词语的方法

浅谈阅读教学中理解关键词语的方法

浅谈阅读教学中理解关键词语的方法词是语言的基础。

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语言训练,是学生掌握并运用大量的书面词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词语尤其是关键词语的教学。

理解词语必须先考虑语境,教师要充分开辟学生“感触”词语的通道。

对此,我对教学中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一、借助图画、实物、动作等理解词语。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形象。

画、实物、动作等方法帮助其理解词语。

【案例】教学《可贵的沉默》师:看插图,这是沉默前,孩子在课堂上学习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生:孩子们都举起了手,特别兴奋。

生:孩子们都站了起来,特别高兴。

师:为什么孩子们特别兴奋,特别高兴?课文中怎么写的?生读出了相关句子。

师:这个“骄傲”与平常说的“骄傲”有什么不同?生:这个“骄傲”是自豪、激动、快乐的意思。

【分析】在这课的教学中,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骄傲”一词的意思,借助了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由插图想开去,先知吐意再知作者意。

按学生思维认知的特点,由观察插图引发学习兴趣会自然迁移到对文本的学习中去。

【结论】凭借插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实物或凭借动作,能够自觉或不自觉的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深刻领悟出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学习效果会明显增高。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就是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通过联系形成具象,把需要理解的重点词语的意思凸显出来,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案例】教学《鱼游到了纸上》师:通过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这位青年的举止特别?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的站在鱼缸边,静静的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通过“呆呆地”可以看出他傻愣愣地看鱼,达到了全神贯注的程度。

生:通过前文可以知道,他看鱼不像别人泡上一杯茶,一边品茶,一边赏鱼,而是“静静地”在看,他观察鱼达到了入神着迷的程度。

生:“老是”可以看出他观察钓鱼的时间非常长,看的陶醉,投入,全神贯注。

语文词语解释的答题技巧

语文词语解释的答题技巧

语文词语解释的答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在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含义,不可脱离语境去解释词语。

理解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

如果词语在文本中出现了比喻、引申或象征的情况,就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这些修辞手法下的深层含义。

理解词语的临时义。

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意思,这种语境下产生的临时含义也是需要关注的。

理解词语的指代义。

在文本中如果出现代词,如“这”、“那”、“其”等,需要明确它们所指代的对象,这也是词语解释的一部分。

掌握一定的词汇量。

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要有一定的词汇基础。

对于一些常见、常用的词语,应该掌握其基本含义和用法。

注意词语的搭配和表达习惯。

在解释词语时,需要考虑词语的常见搭配和表达习惯,以更准确地解释词语的含义。

结合文本的主题和情感色彩。

有时候,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还需要考虑其表达的情感色彩和主题思想。

关于词语、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关于词语、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关于词语、句子的理解与分析读一篇文章,总是先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其表达的思想内容,又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表达作用。

我认为应该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包括以下三点是:1 能确认词语在一定上下文中的特定的含义;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3.能确认词语、句子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意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针对三点能力提出四点建议:一、如何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这有两种情况。

一是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常选课外短文(或语段)来考,如果要求解释的词语并未学过,也不必心慌,静下心来,研读上下文,凭借“已知”常常能猜出生词的合义。

因为一般文章的词句都离不开上下文的内容,总可以从上下文的内容中找到理解这个词的线索,也就是运用“已知”条件去猜测“未知”的事物,这在课内学习中本来是经常遇到的。

如《白杨礼赞》?中:“它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句中“虬枝”应作何解?只要抓住上文中的“屈曲盘旋”,就找到了解释的线索。

“虬枝”的意思就是“像虬龙一样盘曲的枝条”。

还有一种情况,可以从上下文中找到跟生词意思相反相对的词,从而找到解释的线索。

例如:“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句中“旁逸”如何理解?难点在“逸”字上。

可能我们已经知道“逸”有跑、逃”、“失”、“安闲”等义项,在文中用了哪一个义项呢?研读上下文也可找到答案。

上文中的“一律向上”、“紧紧靠拢”应与“不旁逸斜出”义同或义近,据此便知“旁逸”与“紧紧靠拢”的意思应该相反,再从与之并列的“斜出”,就不难推知“旁逸”在文中有“斜生”的意思了。

第二种情况是依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特殊意义,或称语境义。

这一类考查在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已屡有所见,如解释“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苏州园林》)中的“寂寞”,“草花里边长得最繁茂最泼辣的是波斯菊”(《菜园小记》)中的“泼辣”。

引导学生深化词语理解的几点做法

引导学生深化词语理解的几点做法

引导学生深化词语理解的几点做法作者:杨露馨来源:《语文天地·小学版》2018年第11期通过学习课文来理解词语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实,必须规避单纯地强行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做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词语的技巧,比如,将词语理解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更容易理解词语的意思。

因此,我们要在组织阅读教学时,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来有效的帮助学生对词语快速理解,并加深学生对词语的深刻理解。

因为只有设定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更容易的领会和理解词语的深刻含义。

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悟出词语的意蕴,激活学生的灵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透过字词的表面意思,深刻地去理解词语谈几点体会。

一、反复朗读细心品味朗读看起来简单,其实质包含着并不单纯的心理体验过程,更重要的是对内容的把握,从中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实践证明,朗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

通过反复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和感悟词语的含义。

表面上看朗读只是一种阅读语言文字的过程,而实际上可以帮学生入耳入脑,在情感中加深理解,通过有声语言表达,强化了词语的美妙,让人激奋,调动全身的活力来深刻理解词语的内涵。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开头“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是写“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反复朗读体会到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美妙意境,学生必定会受到美妙意境的感染。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呈现在学生脑海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此情此景中理解“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就变得非常容易了,这要比教师空洞的讲解效果会更好。

二、细细朗读精心鉴赏理解词语诠释,仔细鉴赏其含义,学生更多依赖于课本句子间的关联,上下句之间的连带意义来帮助理解词语的意义。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朗读精心鉴赏语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句子及词语熟烂于心,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认识词语的真正含义。

阅读理解—解释文中词语

阅读理解—解释文中词语

(阅读练习一):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 听听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 秋的声音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 大树抖抖身子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 “唰唰”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 听听
听听
• 秋的声音
走进秋
• 蟋蟀鼓起音翅
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 “蛐蛐”
你好好地去听
• 是和阳台离别的歌韵
——秋的声音

• 2、三年以后,颜琛明白了什么?你从中也懂得些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讲
解释词语的意思
学习方法1
• 一、基础知识
• 我们平时在读一篇文章,有时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会成为我们阅读的障碍,因 此,我们必须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如何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呢?
• 1、查字典
• 这是我们最常用、最受益的方法。
• 2、联系上下文理解
• 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再生疏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其大概意思 也能揣摩到。如“骄傲”这一词,在“小敏得了100分就变得很骄傲。”这句话 中“骄傲”是一个贬义词。在“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这句话中, “骄傲”是一个褒义词。
• 1、诗中写到的“秋的声音有哪些”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道别:(
)(2)叮咛:(

(阅读二)鹭鸶
• 绿色的水田中,仿佛有成群的白色斑点,睁大眼睛一看,原来是鸟中的舞 蹈家——白鹭鸶,正停在水田中,用那尖锐的嘴巴啄食。向田中扔一颗石子, 一下子,成群的白鹭鸶,一只只展开了白而大的翅膀,飞向蓝天。那飞翔的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阅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陌生的词语,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它们的意思。

比如说,在一篇文章中出现了“搏击”这个词语,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它的意思是指打击或格斗等。

因此,在阅读时不必过于担心遇到生词,只要注重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就可以了。

要想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关注前后文的内容,有时候一个词语的意思可能与前后文有关联。

2. 注意词语出现的语境,比如说它是作为主语、动词还是形容词等。

3. 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词性和含义,比如说一个名词可能是人名、地名或者专有名词等。

4. 如果实在无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查阅字典或者请教老师等方式来获取更准确的含义。

总之,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是一种很好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同时也可以扩大我们的词汇量。

- 1 -。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解释教学之我见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解释教学之我见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解释教学之我见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解释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积累能力。

在我看来,词语解释教学应该突出以下几点:词语解释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学生思维。

传统的词语解释教学往往是老师把词语的意思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背诵。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的状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来进行词语解释教学。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知道‘晴天霹雳’这个词语的意思吗?为什么用‘晴天霹雳’来形容一件事情的突然发生?”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晴天霹雳”的字面意思是晴天下雷雨,而在用于形容一件事情的突然发生时,是借用它的寓意,表示事情突然发生,出乎意料。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解释教学应该注重巩固和拓展学生的词汇积累。

词语解释教学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理解单个词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拓展和巩固自己的词汇积累。

在词语解释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汉语词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生词,让学生利用汉语词典查找其意义并进行整理归纳。

学生可以将生词的词义、拼音、例句等信息整理成卡片,以便日后复习和记忆。

而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词语解释法,通过字面意义、同义词、反义词、词组及词语的构成等方面来解释词语的含义,从而拓宽学生的词汇积累。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解释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词语解释教学是一项相对抽象的学习内容,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可能会显得单调乏味。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创设情境、积极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理解词语”的几点理解
□吴民益
词语是文章的组成单位,要想正确理解整篇文章的含义,首先要理解文章中的词语。

然而,许多教师对“理解词语”不够重视,学生课文学完了,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却没有真正理解。

这里,我谈谈对“理解词语”的几点理解。

“解释词语”与“理解词语”不同。

“理解词语”的要求比较广泛,可以理解词语的形式和意思,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情感和表达效果;而“解释词语”要求比较单一,一般只要说出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即可。

如“湖波上,荡着红叶一片,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

如果要求“说出你对句中‘坐’的理解”,可以这样回答:运用拟人手法(理解方法),写出了树叶漂在水面的情景(理解意思),把秋天写活了,把景物写动了(理解表达效果);如果要求“解释句中的‘坐’字”,则可以这样回答:漂。

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授时,一定要明确二者的区别。

“推想”与“查阅”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所以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和习惯,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然而,推想是一种猜测,再加上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文化素养的局限,学生的推想往往
不太准确。

如课文《郑成功》中有一句“台湾同胞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个个喜出望外”。

教师问学生“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大多数学生说是“非常高兴”。

但在这里,仅仅说“非常高兴”不太准确。

翻阅词典,对“喜出望外”的解释是“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感到特别高兴”。

所以,不是什么高兴事都可以用“喜出望外”表达,必须是“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也就是“喜从天降”的意思。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如把“眺望”说成“向远处看”,其实应该是“从高处向远处看”。

把“震撼”说成“震动”,其实应该是“心灵受到强力的冲击”,等等。

在这里,我们千万不能忘了词典这个权威的“无声教师”。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推想”和“查阅”结合起来。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词义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想准确概括一个词语的意思很不简单。

有时词语的理解不能照搬词典的解释,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有真正的理解。

如课文《郑成功》中“荷兰侵略者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企图负隅顽抗”。

此句中有个成语“负隅顽抗”,当学生推想词语的意思是“拼命顽抗,不服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负
隅”是什么意思。

学生查字典说“负”是“依靠”、“隅”是“山的一个角落”。

词典上对该成语的解释是“依靠险要的地势抵抗”。

教师引导说,本文是依靠险要的地势吗?学生再读课文终于知道,这个成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舰和舰上的大炮顽抗”。

“内涵”应与“外延”的理解相结合。

词语的内涵,一般就是词语的意思;词语的外延,一般指词语的使用范围。

许多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往往只理解内涵,不理解外延。

我们一定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对词语才能有真正的理解。

如“洋溢”这个词语,意思是“充分流露”。

它的外延,也就是使用范围,既可以“洋溢着笑容”,也可以“洋溢着气味”,还可以“洋溢着快乐的气氛”,知道了这些,就可以指导学生造出丰富多彩的语句。

再如“恬静”的意思是“安静,宁静”,一般用于“恬静的表情”“恬静的月色”“恬静的生活”等,而不能用于“恬静的教室”等。

知道了这些,学生才能正确运用词语。

以上是我对“理解词语”的几点理解,也是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上应该注意的地方。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镇江市新区实验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