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观:走向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是一种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育过程和结果并重的理念。

它的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提升,以及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

质量观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还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具体内容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需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倡导多元化,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以美国为例,许多高校在实现大众化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行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关键能力和素质。

同时,他们还注重实践教学,开设了大量的实验课程和项目,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过程与结果的并重。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优化教育资源,实行多元化教学,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期待大众化教育能更多地学生个体的差异和需求,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自学考试作为一种灵活的教育形式,逐渐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和认可。

然而,在自学考试快速发展的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围绕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自学考试质量问题展开探讨,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自学考试是一种以考生自我学习、自主考试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形式。

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自学考试具有学习方式灵活、考试周期短、取证时间快等特点,能够满足广大求学者的学习需求。

自学考试的灵活性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自学考试的考试难度相对较大,需要考生具备较高的自我约束力和学习能力。

自学考试的学习周期较长,需要考生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

[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4,11.[3] 桂林.定积分概念教学初探[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0-33.收稿日期:2008-7-3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彭 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3)【摘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阶段步入大众化阶段,在这一发展进程中,为了实现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的和谐统一,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应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保证 根据中国教育年鉴统计,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17%,高等教育已从精英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的一种必然选择,也带来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的一系列新的变化。

如何建立适应大众化需要的教育质量观以及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

1 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应当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质量观。

1.1 发展的质量观。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虽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其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因此,首先应该确立的是以发展为核心和主题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质量标准的确立,应该与一定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相适应,应以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确定质量标准,不可脱离发展来谈质量,更不可能借质量问题来限制高等教育的发展。

质量标准中有个优先性原则,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主题,在兼顾质与量的同时,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确立往往要优先考虑质量标准中的某一方面。

满足广泛的教育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就是当前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1.2 多样化的质量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是多样化。

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意味着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多样化,从而也应当有多样化的教育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和质量保证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和质量保证

作者简介 : 橱德广 , 上海师范大 学校长、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国高 等教育学研 兜会理事长。 奎


我 国必须加 快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
高 等 学 校 的 教 学 质 量 问 题 ,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过 程 中 必 然 产 生 的 问题 , 客 观 存 在 的 。不 推 行 大 是 是
众 化 . 有 质 量 问 题 。 学 质 量 是 教 育 发 展 过 程 中 不 断 出 现 、 断 解 决 的 问 题 。 然 . 众 化 以后 , 量 也 教 不 当 大 数 发 展 了 . 量 问 题 也 就 多 了 。数 量 与 质 量 是 对 立 的统 一 , 一 对 矛 盾 , 有 数 量 , 没 有 质 量 ; 有 质 量 质 是 没 就 没 的数 量 , 于 没 有 数 量 , 至 比有 数 量 还 要 糟 糕 。但 是 , 当 前 我 国社 会 和高 等 教 育 的状 况 来 看 , 量 等 甚 从 数 不 足 是 矛 盾 的 主 要 方 面 . 进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是 当务 之 急 . 而 有 不少 人 对 这 个 问题 的重 要 性 认 识 不 推 然 足, 因此 , 先 要 解 决 为 什 么 要 加 快 高 等 教 育 大众 化 的 步 伐 , 什 么要 大 力 发 展 高 等教 育 。 首 为 我 国高 等 教 育 目前 尚处 在 精 英 教 育 阶 段 ,毛 人 学 率 仅 为 1 % .远 远 满 足 不 了社 会 发 展 和 人 民 1 群 众 的 需 要 。 适 应 新 世 纪 人 才 竞 争 的 需 要 。 1世 纪 的 最 大 特 点 就 是 “ 争 ” 各 国将 在 经 济 、 防 、 不 2 竞 , 国 科 技 、 台 国 力 等 各 方 面 展 开 空 前 激 烈 的 竞 争 , 归 根 结 底 是 人 才 的 竞 争 。 因 为 . O世 纪 世 界 的 财 综 但 2 富源 于物质 资源 . 2 而 1世 纪 世 界 的 财 富 源 于 人 力 资 源 , 一 个 国 家 拥 有 大 量 的 人 才 才 是 富 有 的 、 哪 强 大 的 。知 识 与 人 才 已 成 为 推 动 一 个 国 家 、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主 要 动 力 。党 中 央 提 出 , 新 的 世 纪 里 . 社 在 我 国要 实 现 中华 民族 的 伟 大 复 兴 . 把 我 国建 设 成 富 强 、 明 、 主 的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国家 。 现 这 一 要 文 民 实 宏 伟 目标 , 须 培 养 和 造 就 大批 掌 握 现 代 科 学 知 识 的人 才 。邓 小 平 早 在 1 7 必 9 8年 就 提 出 . 国 的 “ 我 教

大众化高等教育教师质量观构建

大众化高等教育教师质量观构建

质量是 一个 相对的概念 , 它是相 对于培养 目标与规格 .
任务、 职能而言的 。培养 目标与规格 、 务、 任 职能不同 , 质量
的标准也不同。 因此 . 我们不能 以单 一的标准来衡量教师 的 质量水 平, 大众化高等教育 阶段学 校类型 的多样 性和人才 培养标准的多样 性决定 了迭一 阶段教师质量观应 当是多 样 化的质量观 , 这正好适应 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由“ 以教 师为中心 以学生为 中心 向“ 的转变. 保证不 同教育 话动 以 满足不 同学生需要 为根本 目的。这种多样化 的质量观着 眼 于不 同办学层 次的高等学校教 师的相对 质量 . 以满足于相
当前 . 随着 国有 企业 的改革重组 . 政府机关人 员精简 、 高校教师社会地位和福 利待 遇的提高以及教 师职业 的相 对
稳定 , 使更多的社会 有识之 士将 目光 聚集 到高等学 校。另 外. 自改革开放 以来 , 国公 派、 我 自费 出国 留学的人员在 国 外多 已学业 有成 , 近几年悄然兴 起的 回国热仿 佛给高等 而
招生规模 的扩 大 , 必将绐 高等学 校的教 师队伍 注入新 生 又
的力量 所 有这 一切都 为高等学 校广泛 吸纳 人才提供 了前
所未有的机遇 种种迹象表明 , 教师 队伍大发展的时代即将 到来。 在此背景下 , 树立新 型的教师 质量观 已成为教师队伍
发展的迫切要求 。
节 出现问题都会对人 才培养质量产生影 响。人才培养过程 中只有各要素都具有质量 . 并且相互 配置得合理有效 . 才能
校教师队伍的质量始终是 高标准 、 严要求 的 这种单 一的
质量标准是 与我国高校几十年来“ 社会主义建设 培养高 为 级专 门人才 的教育 目标相 一致的 。 高等学校在这种思想指

大众化阶段主体性高等教育质量观王让

大众化阶段主体性高等教育质量观王让

浅论大众化阶段主体性高等教育质量观王让,张赟,孙晋(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01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櫗)【摘要】质量同时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

质量的这种特性使得质量与质量观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质量上体现得尤其明显。

高等教育质量呈现的多样性、层次化的特点是质量的特性在高等教育产品中的体现。

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中,质量问题尤为凸显。

文章提出用主体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质量,并在多样化质量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主体性质量观,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应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中得到充分重视。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观;高等教育大众化;主体性【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18(2013)01-0009-03【作者简介】王让(1981—),男,黑龙江绥化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副研究员、博士;张赟(1981—),男,山东兖州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助理研究员、博士;孙晋(1986—),男,黑龙江五常人,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

一、高等教育质量与主体性质量观(一)高等教育质量及其特殊性一般认为,质量概念源于企业管理理论。

ISO 将质量定义为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的总和。

可见,客观性与主观性是形成质量概念的两个必不可少的特性。

脱离了客观性,质量就没有一个特定的衡量标准,从而无法形成质量概念;而脱离了主观性,僵化的标准也就失去了意义。

所以,一定产品的质量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特性。

高等教育质量概念来源于产品质量的概念,故而在探讨高等教育质量特性时可以借由这两种特性进行考察。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高等教育机构作为生产高等教育产品的流水线源源不断地产出承载了高等教育质量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科学知识,这使得高等教育作用机制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因而产品质量理论在高等教育领域有了用武之地。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和质量保障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和质量保障

系列 变化 。所 以 ,质量 观也 应该 随之 变化 。应该
是有 现实 意义 的、与 时俱 进 的质量 观 ,不能 采用 过 去 的精英教 育单 一 的质 量 观 ,而应 建立 多样 化 的质
业 ,他告诉企业由于他英语成绩较差拿不到毕业证
书, 问该 企业 是 否要 他 , 企 业 的 回答非 常 肯定 , 该 希
践 中应 注意 两点 :一 是要 防止 以质量 标准 的多样 化 掩 盖大众 化 高等 教育 中出现 的 教育质 量 问题 ;二 是
要 防 止 以质量 标 准 的 多 样 化 忽视 基 本 的 质量 要 求 。
江苏工业学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信任。今年这家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的必然要
求 ,大众化 高等 教育应 该树 立 什么 样 的质 量 观?用 什 么样 的标 准来衡 量质 量 ?如何 保 障质量 ? 是教育
的大系统 ,它对人才 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社会的和
谐 发展 既需要 学 术 型人才 ,也需要 应用 型和 技能型 人 才 。高等 教育 质 量 的高 低 ,应该 用是 否符合 学生
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此 ,笔者谈谈 自己的看法。

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对高校培养的学生的满足程度来 衡量 ,只要高校培养 的学生符合学生 自身的发展和
社 会 的需要 ,就 是质 量高 的 。在 大众化 高等教 育阶

大众化 高等 教育 更应 重视 质量

所 高校生 存与 发展 的关键 在 于它培 养人 才 的
量观。以市场为依据 ,结合学校 、学生的具体情况 建立多样化的质量标准 。社会本身是一个功能复杂

望他能留在他们企业就业 ,他们企业对需要英语强 的工作可以叫其他职工去做 。由于江苏工业学院的

谈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质量

谈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质量
维普资讯
辽宁经济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
2 0 年笫 1 06 期
谈大众化 的高等教育质量
吴立新 王 淑梅 鞠 美红
( . 阳化工学院,辽宁 沈 F 104 ;2 山东文登 高级职业技术 学校,山东 威海 24 0; 1沈 E 1 12 . l 64 0 3 东文登 宋村 初 中 ,山 东 威 海 24 O ) .山 64 3
注。
发 展从 而 使 学 生 具 有 获 取 知 识 和 创 造 知 识 的 能力 。 巴尼 特 认 为 ,高 等 教 育 质 量 评 估 的 重 心 应 当放 在 学 生批 判 性 能 力 和 态 度 测 评 上 。而 以 知 识 为 中 心 的考 试 成 绩 是 不 能 作 为 质 量 评 估 的 主 要 依 据 的 。 今 天 的 大 众 化 高 等 教 育 , 面对 着 市
质 的提 高产生重 大影响 ,必将推 动 国民经济和社会 进步 的
发 展 。但 是 我 国 的 大 众 化 高 等 教 育 是 在 国 家 低 投 人 的 条 件 下 实 现 的 ,这 就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使 我 国 的 大 众 化 高 等 教 育 还 处 在 一 个 较 低 的 水 平 上 。 教 育 对 科 学 技 术 和 国 民 经 济 的 贡 献 总 是 滞 后 的 ,我 国高 等 教 育 事 业 近几 年 来 的跨 越 式 发 展 尚未 发挥 出应 有 的作 用 。据 国 际经 济 论 坛 2 0 0 5年 各 国国 际 竞 争 力 的 排 名 ,我 国 比上 一 年 又 下 降 了 3个 位 次 ,排 在 第 4 9位 ,这 已经 是 连 续 第三 年 下 降 了 。2 0 0 3年 下 降 了 4位 , 20 0 4年 下 降 了 2位 ,三 年 内 下 降 了 9位 。 反 观 周 边 国家 的 情 况 ,印 度 在 去 年 上 升 了 5位 ,韩 国上 升 了 l 。 科 技 、 2位 金 融 、 教 育 和政 府 的 廉 洁 程 度 是 影 响 国 际 竞 争 力 的 重 要 因 素 。 我 国在 科 技 进 步 方 面 的投 人 仅 次 于 美 国和 日本 ,位 列 世 界 第 三 ,金 融 的情 况 也 比较 好 。 看 来 是 教 育 和 政 府 的 廉 洁程 度 ,影 响 了 我 国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单 就 教 育来 讲 ,在 国 家 对 教 育 的 投 入 还 不 到 G P的百 分 之 四 的 条 件 下 ,只 有 采 D 取 措 施 不 断 提 高 教 育 质 量 才 能 发 挥 大 众 化 高 等 教 育 的 优 势 。既 不 能 用 过 去 计 划 经 济 条 件 下 的 质 量 观来 看 待 今 天 的

过程质量观: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必然选择

过程质量观: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必然选择
法 ” 认 为 质 量 计 划 、 量 控 制 和 质 量 改 进 是 质 量 管 所 谓 的 过 程 质 量 观 。 它 把 一 切 活 动都 看 成 是 一 个 过 , 质
理 的核 心 , 现 了过 程 质 量 对 质 量 管 理 的 重 要 意 义 。 体
程 ,重 视 全 过 程 的质 量 观 有 利 于 使 每一 个 过 程 都 实
观察 和思 考 是 基 于 结 果 的 。到 目前 , 于过 程 质 量 观 程 保 障 两 方 面 的诉 求 。 基 念 的 高 等 教 育 评 估 在 中 国还 不 是 很 多 , 2 0 于 0 8年 结 束 的第 一 轮 本 科 教 学 工 作 水 平 评 估 ,也 是 着 眼 于 规 范 , 眼 于 高 校 的设 备 、 金 投 入 、 生 比等 外 在 指 着 资 师 二 、 程 质 量 观 是 高 等教 育质 量 管 理 的 必 然 选 择 过 ( ) 程 质 量 观 符 合 质 量 生 成 的根 本 要 求 一 过 叶 澜 教 授 认 为 教 育 是 指 有 意 识 地 以影 响 人 的 身
大 众 化 过 程 中 和 大 众 化 之 后 , 着 数 量 的扩 张 , 现 增 值 转 换 。 在 高校 教 育 中就 是 要 使 学 生 在 从 入 口 随 教 育 质 量 是 高 等 教 育 自身 发 展 十 分 关 键 的 、社 会 各 到 出 口的学 校 教 育 过 程 “ 箱 ” 实现 价 值 增 值 。 黑 中 界 最 为关 注 的 问题 } 1 1 国高 等 教 育 进 入 大众 化 阶段 。我 为此 , 有 学者认 为 , 程 管理是 2 也 过 l世 纪 的 质
提 出了过程方法、过程测量和过程 系统性在过程质量管理 中的具体要求 ;最后提 出了明确保 障组织和责任主 体、 注重有效教 育实践、 采用形成性 和发展性评价等基 于过程质量观的质 量保 障原则。 【 键 词】 关 过程质量观 ; 质量管理 ; 过程方法 ; 质量保障 【 作者简 介】 杨立军(9 9 )女 , 宁抚顺人 , 16 一 , 辽 南京邮电大学教 学质量监控 与评估 中心副主任 , 副研 究员 , 主要从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问题探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问题探究
四、 日语 教学展 望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日益 发展 的 形 式 下 ,外 语 教 学 变 得 越 来 越 重 要 , 日本 和 中国是 一衣 带水 的邻邦 ,文化 交 流 的历史 源 远 流长 ,
日语 会 话 教学 既 要重 视 学 生 的语 言 能力 和 交际 能力 ,也要 传 授 书 本 以外 的文 化知 识 ,努 力 使 学生 更 加 深刻 地领 悟 绚丽 多彩 , 优 秀 博 大 的 中国 文化 。加强 中国 文化 的渗透 ,使 学 生有 机 会看 到 中 日文 化 的异 同 ,不 仅有 助 于 学 生加 深对 中 国文化 的 理解 ,也 有 助 于 学生 加 深 对 日本 文 化 的理 解 ,从 而培 养 用 日语 释义 中国文 化 的人文素养 ,增 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提升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 让学生们担 当起文化传播使者的责任 ,这样才能与高速发展 的经 济社 会相 适应 ,才 能更好 的取 得社 会效 果 。 在 我 国 的 日语教 学 中 ,教师 往 往 只注 重学 生 的 语 言水 平 的提 高 ,而 忽 略 了传 授 中 国文 化 和教 给 学 生如 何用 日语 去释 义 中 国文 化 , 因为 教 材 中没 有 相关 内容 ,结 果 造成 了很 多 学生 既欠 缺 中国 文 化 知 识 ,又欠 缺用 日语 表 达 中 国文 化 的能力 ,因此 ,当前 我们 迫 切 需 要在 各类 日 教材 中 国 ,加 入 中 国文 化 、 日本 文 化 比较 的 语 内容 。在对 比 中 日两种 文 化 的 的 同时 ,组 织 日语 会话 ,开展 丰 富 多 彩 的 课外 活动 。例 如可 以 组织 电影 观看 ,专 题 讲座 聆 听等 ,扩 大 学生 视野 和 知识 面 ,已获 得更 多有 关 中国 和 日本 的文化 知识 。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现代教育质量观的树立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现代教育质量观的树立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现代教育质量观的树立[摘要]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其教育质量已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文章提出要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整体性的、特色化的现代教育质量观来评价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落实这一要求,高等教育责任重大。

坚持教育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尤其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创新。

近几年全国高校连续扩招,招生人数急剧增加,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15%,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目标,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但这种规模持续扩张势必会引起社会上和教育界不少人士对教育质量的担忧。

如何协调解决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用什么样的质量标准评价现在高等教育的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要求我们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运用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标准来审视质量问题,也就是要树立起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质量观。

一、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程的启示国际高等教育近几十年发展的历程已经表明:一个国家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如何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最关键的是能否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

如,美国高等教育深受实用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强烈影响,把不断满足广泛的、多样的社会需求以及为之做出最好适应作为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它不仅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而且使大众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而英国的高等教育具有传统高度的选择性和单一的学术质量标准。

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的过程中,英国曾用传统的大学学术标准要求规范所有高等学校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

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把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简单地扩大为大众化教育的质量标准,不管何种类型的高校,都按统一的精英教育质量标准来要求,结果使得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速度缓慢。

对大众化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理性思考

对大众化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理性思考

劣 的程 度 ” “ 终 体 现 在 培养 对象 的质 量 上 ” .最 。如 果 一 所 高 校 培养 的学 生 能 够 适应 社 会 相 应 层 次 岗位 的需 要 。 并 深 受 社 会 欢 迎 . 时 其 学 科 、 业 在 社 会 所 属领 域 内 享有 较 高 的 声 誉 , 同 专 那 么这 所 高校 就 是 高 质量 的 . 即便 培养 的是 生 产 线 上 的 技 术 人 员 。 要 深 受社 会 欢 迎 。 所 高 校 也 同样 是 高 质 量 的 。 际 只 这 哄 上 .高 等 教 育质 量 就 是 人 们在 特 定 社 会 条 件下 对 高等 教 育 的 价 值 选 择 与认 定 .是 高 等 教育 机 构 在遵 循教 育 自身 规 律 与 科 学 发 展 逻 辑 的基 础 上 . 养 的 学 生 、 造 的知 识 以及 提 供 的 服 培 创 务 满 足 现 实 及潜 在 的社 会 需 要 和学 生 个 体 发 展 需要 的充 分 程 度 。据 此 。 等 教 育质 量 至少 应 包 括 以下 三 方 面 内涵 : 是 社 高 一 会 组 织 对 毕 业生 的满 意 程 度 。 社 会 质 量 ” 二 是 学 生 对 高等 即“ 。 教 育 的满 意 程 度 . 内部 质 量 ” 即“ 。三 是 教 育 管理 者 、 施者 对 实 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 , 工作质量 ” 即“ 。哒 是一种多维的复合 概 念 . 中我 们可 以得 出其标 准也 应 是 具有 多重 属性 的 。 从 赋 予 高 等 教 育 质 量不 同 内涵 .对 高等 教 育 质 量 就 有 不 同 的评 价 结 果 . 些 正 如 不 能 因 为 上世 纪 7 代 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 毕 业 生 这 O年 不会 使用 计 算 机 等 现 代科 学 技 术 手 段 ,而谓 其 教 育 质 量 不 高 样 . 正 如 有 人说 不 能 用 “ 一 的 精英 教育 质 量 观 来 评 价 大 也 单 众化 高等 教 育 质 量 ” 样 。 以 , 样 评 价 高 等教 育质 量 的 问 一 怎 题 完 全是 质量 观 的问 题 。我们 应 该 树 立 正确 而科 学 的大 众 化 高 等 教 育 质量 观 。

论大众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

论大众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
高职 研 究 G OH AJ AZI NI Y U
论 大众化背 景下高等职业教 育 的质量观
口 吕全 国
摘 要 : 高等 教 育 大 众 背 景 下 , 国 高 等 职 教 要 实现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 高社 会 地 位 , 须 树 立 适 应 性 在 我 提 必
质 量 观 、 体 性 质 量 观 、 力本 位 质 量 观 。 整 能
育 中 已 占 “ 壁 江 山 ”.随 着 高 等 职 教 的 迅 猛 发 展 . 半 .
由 数 量 的 快 速 增 长 所 引 发 的 质 量 问 题 逐 渐 凸 显 出
来 如 何 认 识 和 评 价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质 量 . 应 该 即
树 立 什 么样 的 质 量 观 ? 摆 在 人 们 面 前 的 一 个 重 大 是
理 方 式 以 及 高 等 教 育 与 社 会 的 关 系 一 系 列 的 变 化
否 则 将 由 于 “ 法 解 决 增 长 所 引 起 的 问 题 ” 陷 于 无 而 两 难 境 地 最 后 的 抉 择 只 能 是 “ 么 进 一 步 增 长 . 要 要 么 停 止 增 长 ” [ 据 马 丁 . 罗 ( rn To 的 上 。1 2 根 特 Ma t r w) i
高 校 扩 招 算 起 .到 2 0 0 5年 教 育 部 宣 布 我 国 已 进 入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阶 段 为 止 . 国 只 用 了 短 短 几 年 时 我
间就 实 现 了从 精 英 教 育 到 大 众化 教 育 的转 变 . 而 美 、 、 等 发 达 国 家 实 现 这 个 转 变 却 用 了 十 几 年 英 日 甚 至 几 十 年 那 么 我 们 在 这 个 转 变 过 程 中 究 竟 “ 省 略 ” 些 什 么 呢 ? 马 丁 . 罗 ( rn To 在 总 结 了 特 Ma t r w) i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观

关键词 : 高等教 育 ; 量观 ; 育改革 质 教
中 图分 类 号 : 6O G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63 20 )2 15 3 10 —47 (02 0 —04 —0
近几 年 来 , 国高 校 连续 扩 招 , 生人 数 急 剧 增 我 招
新 中国成立 以来 , 尤其 是 改 革 开放 以来 , 国 高等 教 我 育 事业 取得 了长足 进步 , 是 , 但 由于 受 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水平 的制约 , 僵化 的 质 量 观 所 约束 , 国 高等 教 受 我 育 的规 模 和水 平还 远 不能 满 足 经 济 社 会发 展 和 广 大
问题 的基础 上 , 出了大众化 高等教 育首先应坚持 发展 的质 量观 ; 提 二是 在分析 大众 化 高等教 育的社 会 需求特 点和 存
在误 区的基 础上提 出了多样化 的质量观 ; 三是在 分析培养 目标 的 多层 次性 、 社会 需 求 的多样性 和提 高高教 效益 需要
的基 础 上提 出 了特 色化 的 质 量 观 。
加, 引起 国 内 外 的 关 注 。仅 普 通 高 校 ,9 8年 招 生 19
184万人 ,99年 招 生 197万 人 ,O0年 招 生 20 0. 19 5. 2O 2
万 人 ,( 1 招 生 20万 人 ,O2年将 招 生 25万 人 。 20 年 1 5 2O 7
即使这样 , 国高等教 育 目前仍 处在精英 教育 阶段 , 我 毛 入 学率 为 1 .% , 远没 能满 足 社会经 济发 展 和 人 民 15 远
群众 的需 要 , 还 不 适 应 2 世 纪 国际人 才 竞 争 的 需 也 1 要 。 因此 , 国高等 教育不能停 留在精 英阶段 , 须走 我 必 大众化 之路 , 即将毛入学 率 提 高 到 1% 以上 。在 19 5 99 年全 国教育 工作会议 上 , 中央明确 提 出 2 1 我 国高 0 0年 等教 育毛入学 率 将 达到 1% 的 目标 。在 21 年 全 国 5 (1 0 人代会 上 , 出 了将 毛入学 率 1%的 目标提 前到 21 提 5 (5 0 年实 现 。从 纵 向 比 较 , 入 学 率 从 1.% 提 高 到 毛 15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

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模式转型的思考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已经从提高教育质量转向了覆盖面的扩大。

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模式方面,我们需要进行思考,探索合适的发展方式。

1. 拓宽宣传渠道,提升社会重视度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还不够高,大众对高等教育的认知水平也有限。

因此,为了提升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我们需要拓宽宣传渠道,提升社会重视度。

首先,高等教育应该在媒体平台上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学校和政府可以联合,通过举办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宣传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成就。

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媒体优势,利用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扩大高等教育的曝光率,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高等教育,并引导大众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价值。

2.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过程中,提升教育质量是推动发展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来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

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学科,我们可以实行青年教师分层培训计划,推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同时,我们也可以建立企业与高校联合培养协议,为企业培养定向专业人才,让高校知识通过职业实践得到体现,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完善,强化教学体验。

3. 加强国际化办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化发展在高等教育中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方向之一。

开展国际化办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达到国际化办学的目的,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境外留学交流项目、企业实践项目、双语教学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国际主流的科学技术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大众化已经成为了发展的大趋势。

在这样的趋势下,我们需要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拓宽宣传渠道,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国际化办学等措施,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

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质量观解读

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质量观解读

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质量观解读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开始大规模扩招,短短的几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也从精英化高等教育时代随之进入了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

量的激增却没有带来质的同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成为了现形势下关注、思考和探索的重点。

认真研究、整理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多方面的问题,其中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积极探寻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方法,将大有裨益。

标签:高等教育;大众化;精英教育;质量观1.从当前形势下的高等教育的目的性再认识来看高等教育主体的社会化高等教育褪去了昔日所带有的耀眼光芒而不断大众化的今天,受到学习型社会、城市化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社会生活节奏等社会大趋势的影响,高等教育已不是这个社会必需的选择与投资,不再是生活甚至工作需要的唯一途径。

这在客观上对接受教育的消费主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对于高等教育的消费,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兴趣爱好以及追求等,也要务实地正视当前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表现为就业难、教育成本的迅速增加等),高等教育应据此调整自身的教育消费意向,以真正地满足教育消费者的预期。

2.重新对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并存的现状进行再认识高等教育的每一次成长或蜕变都是对当下高等教育的再思考和批判。

而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探寻出适合大众化和普及化的高等教育所要求的结构,摆脱“均质化”的幽灵,更好地体现高等教育承担力和使命感?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无论精英化还是大众化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和尖端人才;无论精英化还是大众化,两者都有在质量上的保障要求;“大众化阶段并不排斥而应包括精英教育,将之作为它不可替代的成分”。

由此可预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精英教育的又一轮繁荣。

由此可见,精英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并非绝对对立,而是必将长期并存。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研究
(. 1 苏州大学研究生部 , 苏 苏州 2 5 0 ;. 江 10 62 苏州大学组织部 , 苏 苏州 2 50 ) 江 10 6 摘 要: 高等教育质量观对 高等教 育大众化进 程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从对 高等教 育质量的理解谈起 ,
通过 对大众化特征及这一时期教 育质量 问题 的分析 , 建了我 国大众化时代的 多元 高等教育质量观 。 构 关键 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 ; 进程 ; 质量观 中图分类号 : 60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篇 号 :0824 (0 6 0 -0 40 10 -4 1 20 )50 9 - 4
q ai ,h ril a ay etec aa trsiso ep p lr ain a d teta hn u lyo e u l teat e n ls h rce t ft o uai t n e c igq ai f h  ̄ c h i c h s o h t t
维普资讯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u n lfAnh nNoma nvri o ra o s a r l i sy U e t
2 0 - 6。 5): 4—9பைடு நூலகம் 0 6 0 8( 9 7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研究
董 晓惠 宋清华。
c l g d c t n Un e u h cru tn e , a i nq ai h udweetb i opo t ol ee u ai . d rs c i msa c s wh tve o u ly so l sa l h t rmoe e o c w t s
Ab ta t T e ve n q ai n c l g d c t n e e t r a n u n e o h o u aia i f sr c : h iw o u l y i ol e e u a i x r g e t f e c n t e p p lr t n o t e o s il s o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摘要: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质量体系,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质量。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有着不同的主题,而高等质量观也是在随着高等教育的变革进行着不断地嬗变。

故此文章以下就高等教育质量观特征为开篇,分别论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观构建意义,继而给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灵魂,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命线,无论是在过去精英高等教育阶段,还是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质量都是高等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

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特征极为丰富,所以高等教育不能用统一的质量标准去衡量,只能用不同的质量标准去规范指导。

在看待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方面,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用精英教育质量观去看待大众化高等教育,二是用大众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去忽视基本的质量要求。

因此让大众化成为人们追求的方向和目标,不断提升大众化的水平,构建大众化高等教育视野中多样的教育质量观势在必行。

一.高等教育质量观特征1.发展性质量观树立发展的质量观,是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开展的重要基础,具体而言,发展的质量关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宏观层面,高等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在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而高等教育使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各个专业的教育工作,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而且高等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也有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开展教育工作,高校的自身发展成果往往体现在教育质量方面,因此,高等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能够充分凸显高校的教育功能,进而更好的推动高校的自身的发展。

其次,从微观层面来看,高等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更好的发展。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作用对象,对于大学生而言,随着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能够使其更好的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并谋求更好的发展,而大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受到的高等教育[1]。

高等教育转型期的质量观及其评价

高等教育转型期的质量观及其评价

On teQu lyo g e u ain i sT a st n h ai fHih rEd c t ni rn i o t o t i
Hu n in h n a gJa do ih re u ain t n fm f g sr c : r n h ei fhg e d c l r so i m 】tee t _tema .t eve 【 hg e d c t nq ai n t o o a n 1 h f et h i 】 h iw ih r uai u lya di e o t s a n 1re fcn rmelo sc n t a ig te t u h 善 i d I ru h a ' o g n h ig a .a alg teve fnan q aiy i tredf r i oi l 兀 nd o p rn h iwso 1】 u l n h e iee hs r a m t f nt t c
性 ,强 调 的是满 足高等教 育 系统 内部 自我完 善程度 的要求 ,反 映 的是 以学 术和教 师 为导 向 。从 纽曼 的 大学教育 主 张 ,到洪 堡 的 “ 科 学 是 重 ” 唯 ,再 到弗 莱克斯纳 的 ” 人 的 乐园 ” 学 ,都 集 中地 反映 这 种知 识至 上 学 术 至上的精英 质量 评 价单一 取 向。因为 它是 以学 术 为 中 心 ,故 其 评 估 高 等 教 育 质 量 的标 准 :一是学 科知识 或课程 内容 自身的 固有逻辑 体系 是否严谨 、完善 和独 立 ;二是 通 过教育 能 否为受教 育者后续 学 习奠 定 良好 的知识 基 础。在此 质量 观 的 视野 内 ,更 多地 是关注教 育过 程 本身 。因此 ,过度 地追求学 科 知识本 身 ,就课 程 论 教学 ,为学 术而学 术 ,忽视社 会 现 实 与 受教 育 者 个体 现 实 的 功 利需 求 ,是早期 高等 教育 的主流 质量 意识 ,亦可 称之 为 “ 知识 质量 观” 。尊崇高 等教 育 的学术 主体价 值 ,鄙 视高 等教育 功利 价值 的倾 向是其 明显 特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 , 但经过二 战以后的, 其次是源于
了全面批 判。6 o年代 开始, 国高 等教育开辟 了 德 高等教 育发展 中一些外部 因素的影 响。
的兴起, 美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 使美国高等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发端的。按 教育 的毛入学 率从 19 的 3 80年 %上 升 到 15 年 的 90 照美国教育史学家马丁・ 罗( rnT o 12一 l. %, 特 Mat rw,96 i 43 从而使美国率先在 2 世纪 5 0 0年代进入高 )0年代 提 出的观 点 , 等教育 的发 展以 l~2 7 高 8 1岁 等教育大众化 阶段 , 目前 , 国高 等教育 毛入学 率为 美 适 龄青 年接受 高 等教 育 的 比例为 标 准 , 划分 为精 8 %。在美 国高等 教育 大众 化 的过 程 中 , 立 院校 可 2 公
政府起 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 。德 国是欧洲 国家 中大学
二、 大众 化高等教 育质量 问题的提 出
最多的国家 , 它是近代大学理念的发源地, 其教学与
教育质量是各类教 育永恒的主题, 不推行大众 科研相结合的近代大学模式影响了许多 国家高等教 化, 有质 量问题 , 大众化 以后 , 量发展 了 , 数 质量 问题 育的发展 , 与英 国一样, 德国也极为崇尚精英型高等 就更多 了。对高 等 教育 质 量 的关 注 , 首先 是 与高 等
持那些直接为地方经 济和文化发 展服务的“ 赠地学 1 世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创办到其学院数 的 3
院” 。到 1 9世纪末 , 国已拥有 6 所 赠地 学院 。l 逐 渐增加 再到 l 美 9 9 9世纪伦 教大 学 的建 立 和城 市大 学 世纪末 2 0世纪初 , 随着美 国从 一个半农 业半 工业 国 学院的兴起 , 所依靠 的几乎全部是个人或社 团的力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 l 期 (0 2年第 1 20 期
湖北民旅学院学报( 哲学社 会科学版1
J,n | f b ihs r t rNain l i c r a o a Hu e xt uef t aie i o o ts
N . o 0 o 1V l2
5 %以 上 ) 0 。
才教育 ” 的职 能 。
美 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 欧洲 高等教 育 大众化 的实 现 , 主要 是通 过 发 也 的国家。2 世纪之前, 国高等教育 中私立教会大 展公 立高 等教育 而实现 的。欧洲 的高 等教育 大众 化 0 美 学占主导地位 , 从哈佛建立 到北 美独立前 的 17 进程较美 国晚十多年 , 76 大约在 7 0年代左 右步 人大众 年, 美国 出现 的 9所 学院都是 由教会 创 建的。在 化 高等教育 阶段 。 目前 的毛 入学 率平 均超过 5 %。 0
学校 以特色求发展 , 以质量 求生存 , 向大众化 这个问题, 走 由此而推动了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的发展。 时代的高等教育 , 质量对其生存发展 的影 响比任何 进入 2 世纪后, 0 美国政府开始以创建侧重实科技术 时代更加突 显。

教育 和师 范教育 的州立 大学 以及 赠地 学 院等 形式支 持 高等教 育。随着 赠 地学 院、 立大 学和 社 区学 院 州
17 76年到 10 间创 办 的 1 学 院也 大 多如 此 。 英国是典型的具有精英教育传统的国家, 80年 6所 二战前英
1 世纪始 , 9 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开始介入高等 国几 乎没有 一所大 学是 由中央政府或 地方政府 创办 教育 ,82年国会通过了《 里尔法案》 资助 和支 的, 16 莫 , 而且国家也很少为大学提供办学经费。从 1 ~ 2
家变成一个工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国民众要求 量。二战后 , 美 随着国内外形势 ( 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 扩大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的呼声越来越高, 而私立的 的需要及 15 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引起的震撼) 97 的 教会大学仍然占主导地位的美国高等教育难以解决 变化, 英国高等教育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16 年 93

高等 教育大众化 的发展
英教 育阶 段 ( 毛入 学 率 1 %以 下 ) 大 众教 育 阶 段 主要承担了提供更多的公平的教育机会的职能 , 5 、 而 ( 毛入 学 率 1 ~5 %) 普 及 教 育 阶 段 ( 入 学 率 私 立大学特别 是一 些老 牌 的私 立大 学仍 承担 着 “ 5 0 和 毛 英
展的方向。 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快速 向大众化迈进 , 高等教育的质量 已引起社告的广 泛关注 , 本文试 图通过对高教大
众化的发展及 其质量 问题 的提 出, 明确我们夸天应有 的高教质量观。 关键词 : 质量观 ; 高等教育 ; 大众亿
中固分类N : 6 0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4 f02 0 一O 9 ~0 10 ~9 12 0 11 0 6 5
收稿 日期 :0 1 9 8 2 0 —0 —1 作者简介 王世枚(9 4 )湖北建始人 , 16 一 ,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和高等教育
9 6
维普资讯
政府发表《 罗宾斯报告》 掀起 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运 必 然选择 。 , 动。在由精英型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变期间 , 国 英
No 1 2 o . 0 2
chlsD yadSc l c ne1 i o h n oi i cs P o aS e
质 量 观 : 向大 众化 时代 的高等教 育 走
王世 枚
( 湖北民族学 院 高教研究所 , 湖北 恩施 45 0 ) 4 00
摘要 : 高教大众化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发端 的, 一定社会政 治经济发展 的必然结果, 己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发 是 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