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合集下载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标要求本专题涉及到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即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其基本要求有:(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的主要成就,认识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阐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意义。

专题概述本专题第一、第二目反映的是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既包含了政治建设的起点和基本内容,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曲折、转折及其新的探索与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五年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继承和发展《共同纲领》的基础上,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述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度陷于瘫痪,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而这一时期,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反而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

这种惨痛的教训从反面说明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政治建设上创新性探索,这表现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制定颁行了包括新宪法在内的一大批法律文件,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纲要: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纲要: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1949年9月(2)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②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③决定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2)意义:①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基本)胜利,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②为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制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过渡时期)(2)内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4)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了解新中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的召开。

②政协会议职能的转变: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结束,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继续存在。

③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并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②地位: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意义: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法律依据:《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③实施:先后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课程标准与省考要求课程标准 学习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历史过程与意义。

3.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4.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等价值观的认同。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1、了解“文化大革命”中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破坏的典型史实。

2、运用史实来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1、列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如修改宪法(指的是1982年宪法和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提出“依法治国”方略等方面的史实。

2、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说明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3、感受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中的成就和曲折,培养学生自觉投身民主法制建设的公民素质。

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

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1.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

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3.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增进民族自豪感,增进海峡两岸是一家的亲情,强化国家统一意识。

二、教材知识整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历史条件(1)军事上: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2)政治上: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3)组织上: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50多年来,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历程和争取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和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奠定了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石。

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政治建设从起步、发展、遭受重大挫折,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和健全的过程。

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中国政治建设取得初步发展;二、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政治建设被严重破坏,政治建设的历程完全中断;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政治改革和建设逐步进入制度化、程序化的发展轨道,确立起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

与政治建设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在完成统一大业的历程中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开国大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5个民族区域自治区。

②、理解: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可事先拟好专题,自由组合并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发表意见,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选取优秀影片片段或有代表性的图片等各类资料,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学习,初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专题四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小结:新中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区域 中共领导下的 自治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 认识:①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治协商制度 ②为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l.时间: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 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一、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依据:国情。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御敌的经历。 为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各民族各有独特 文化。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局面。 2、建立过程: (1)确立:1949年第一次人民政协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内容: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 项基本政治制度。 3、实施: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和一百多个自治县(旗)的成立 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民族平等; 4、意义: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民主集中、议行合一 马克思主义政权建 设理论的具体应用
三权分立、多党竞选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家的理论影响而来
理论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 法权的唯一机关。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了解它的意义。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理解人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掌握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理解它在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作用;阐述政协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了解政协的主要职能和作用;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3)通过中西政治制度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能力,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2)通过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准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与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在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特色的基础上,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三大根本制度建立过程教学难点: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课前我请大家与我合唱一首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好,众所周知这是我们的国歌,那你们对国歌了解多少呢?那位同学讲一讲?生:我来讲!这歌名字叫《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汗作词,聂耳作曲。

它诞生于1935年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把它确定为国歌。

师:非常好!国歌它既反映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有体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凌云壮志。

它是新中国的象征。

百年风云,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摆脱了半芝麻地半封建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这将是我们要学习的《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一课的内容。

高一历史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一历史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1949——1956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956——1966 十年探索时期1966——1976 文革时期1978——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一、基石——新中国成立1、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年9月大会通过《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国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2、成立的意义:(1)改变中国人民地位:推翻三座大山,当家作主。

(2)改变中国历史进程:双半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3)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二、措施——三大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根本政治制度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五四宪法”)五四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特点: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意义:开创中国人民民主的新阶段。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2)正式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政治协商会议结束代行全国人大职能,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继续存在。

(3)发展: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

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初步建立: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2)正式建立:1954年宪法(3)概况:内蒙古(1947年)、新疆、广西、宁夏、西藏(1965年)(4)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二、文革时期(1966——1976年)践踏民主法制1、文革原因:(1)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根本原因(2)林彪、江青利用、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1)条件: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②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全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央人政府③理论、路线、方针上:中共七届二中会全的决议(内容、意义) ④组织上: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通过内容:首都、国旗、国歌;通过《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规定新中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新中国成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课本P652、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政体):标志—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②特点: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③意义: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从法律上为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提供了保障。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和发展(政党制度)形成过程:①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初步建立;②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③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体会议召开,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继续存在;④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阶段(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民族制度)①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②目的: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详案)瑞安市第五中学虞文林■教材分析:专题分析:本专题内容涉及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即我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专题的主线之一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它们既包含了政治建设的起点、基本内容,也包含了政治建设的曲折、转折及其新的探索与成就。

专题的主线之二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及其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本课分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教学指导要求: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和意义;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阐述三大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认识这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

感受新中国成立的神圣和庄严,体会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意志得到反映的喜悦;加深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认同。

本课内容和地位:“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是专题三课标要求,放在这节课中学习。

新中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象征,是专题三容的延续,是专题四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三大政治制度是新中国政治建设的起点和内容。

■学情分析:本堂课的知识在初中的思想政治课中都曾接触过。

(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与和睦团结的祖国大家庭)但在浙江省已有的中考体制下,初中学生掌握情况并不乐观。

在上一个专题第三目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为本课已做了一些铺垫。

本课学习要求要在掌握课标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课堂容量,拓宽历史视野,激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概况,初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提示】本专题涉及两条主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

第一、第二课反映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线索。

包含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民主政治的起步。

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一届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而逐步确立了国家的三大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党的八大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一个里程碑。

本阶段的主要历史史实有三次会议和二大文件,学习过程中要结合背景分析三大政治制度确立的必然性,并通过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对比,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

(2)“文革”时期民主政治建设一度陷于瘫痪。

本阶段要注意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转折和发展。

这表现在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制定颁行了包括新宪法在内的一大批法律文件,建设法治社会和实行以法治国方针。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第三课则反映实现祖国统一的奋斗历程。

一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二是“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丰富了“一国两制”理论和实践。

【知识储备】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1、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2、1956年底至1966年5月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十年探索)3、1966年6月至1976年10月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革十年4、1976年10月之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知识梳理】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奠基时期。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一、政治建设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历史条件(1)政治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2)思想路线上: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3)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会议内容:①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性质宪法;临时宪法性质)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

(3)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国社会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二、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其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2)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

(3)成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内容: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②原则: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意义: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4)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初步形成: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职能转变: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职能转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3)新的阶段:①1954年12月,人民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知识点归纳总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五年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继承和发展《共同纲领》的基础上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

典型例题[例1]2013年3月3日,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随着大批记者对本次会议的热烈追踪报道,人们会想起1949~1953年间她起过的重大作用。

那么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解析]A在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条件下不可能实现;C是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D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

故应选B。

[例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民主集中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本题要求能够熟练把握新中国民主制度的内容和各自的特点。

[答案] D[例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

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课件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件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清单梳理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个性点拨
[概念阐释] “九二共识” 1992 年底,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
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为 1993 年的“汪 辜会谈”铺平了道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 “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
[易误指正]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区别 (1)港澳问题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谈判,而解决台湾问题
——据《一份殖民主义者的自供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问题设置] 前香港总督全文泰是如何看待三个不平等 条约有关香港问题的规定的?
[答案提示] 认为:《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继续 有效,永远割占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修订《展拓香港 界址专条》,对九龙半岛的租占应改为永久割占。
[归纳升华]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政策的异同
的统一。民族区域自治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①1949 年 9 月,_中__国__人__民__政__治__协__商___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通过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成为新中国的 _临__时__宪__法___和建国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
是在“一国两制”的架构下,两岸平等协商,属国家内部事 务问题。
(2)国家在港澳驻军,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 有象征意义。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可以 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
①“ 一个国家 , 两种制度 ”的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政 府恢复对_香__港___、__澳__门__行使主权,向祖国的统一迈出了重要 的一步。
治权利的主要形式。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 代表团结在一起。③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 确关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95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标志: 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 会议主要内容:
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建立了新一届的国家机构
◆ 会议意义:
(1)结束了新政协代行权和“共同纲领”临时宪 法之职,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对台湾:比港、澳更宽松,可保留军队。
前提和核心 主体 补充
三、祖国统一大业:(P103)
(二)实践: 1、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方针的首次实践: 过程:①1982年中英首次谈判; ②1984年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③1997年7月1日年香港顺利回归。 意义: 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澳门回归: (P104) 过程:①1987年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②1999年12月20日澳门顺利回归。 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陶铸批斗大会
红 卫 兵 批 斗 彭 德 怀
红卫兵喊出打倒 刘少奇、邓小平 的口号
在批斗中,刘少奇曾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悲愤地抗道: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 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 尊严,谁要罢免我,要通过全国人大,你们这样做, 是在侮辱我们国家。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 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放战争胜利发展 (1)历史条件 ②政治上:七届二中全会 ③理论上:《论人民民主专政》 ④组织上: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颁布《共同纲领》
(2)时间标志:1949.10.1;开国大典
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规定国家的性质;规定各方面基本方针政策

2018届.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018届.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
1、确立标志: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主要内容: ① 人民民主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 ②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 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体现原则: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性质: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 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建设社会主 义的保障。 开创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人民当家作 主。
•1987:《中葡联合声明》
•1999年12月20日:回归
(三).“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 第一、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 主义建设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 第二、“一国两制”也是一种和平共处, 它是用和平共处原则解决一个国家内部问 题的一个好办法。 • 第三、“一国两制”为促进世界的和平与 稳定,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和 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三)历史意义--中国历史新纪元
1、结束压迫剥削历史; 2、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 基石。
二、新中国政治体制基本框架
根本政治 制度
基本制 度 重要制 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政治协商制 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政体 政党 制度 民族 制度
五、“一国两制”的 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 想
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
就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 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提出:针对台湾问题 3、基本内容:
4、“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酝酿阶段
(1)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对“一国 两制”形成作了准备; (2)1981年叶剑英的“谈话”——正式构建 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时间?标志?
2、1949—1953年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1949—1953年什么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3、新中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是?
4、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一年诞生?体现哪两大原则?
5、新时期指哪一年以来?哪次会议召开以来?
6、1982年宪法修订的意义?
7、《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哪一年?主要内容?
8、“一国两制”构想提出时间?提出者?
9、新时期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的成就?原因?(4点)
10、祖国统一大业面临的问题是?为此采取的基本方针是?
11、达成“九二共识”的两个民间团体?哪一年?达成什么
共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5):
1、背景?
2、外交政策?外交具体方针?
3、外交成就?(4个包括时间)
4、求同存异方针是在哪个会议上?谁提出?同和异指什么?
5、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
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
7、外交成就(三大突破)?(包括时间)
8、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原因?标志?影响?
9、中美建交(实现正常化)哪一年?
10、中日建交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新时期:
11、国际背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12、参加联合国活动的两个事例?
13、推动建立什么地区性国际组织?哪一年?
专题六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
1、什么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影响?
2、地理环境的影响?城邦制度的特点?
3、古希腊公民的概念?
4、梭伦改革的内容?特点?影响?
5、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影响?
6、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影响?
7、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局限性?实质?
8、影响人类文明的决定性因素是?
二、古罗马的法律
1、《十二铜表法》的背景?评价?
2、公民法的背景?适用范围?形式?
3、万民法的背景?适用范围?形式?
4、罗马法的作用?
5、罗马法的实质?核心内容
专题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开始时间标志?结束时间标志?
2、《权利法案》时间?目的?内容?意义?
3、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的根本原因?内容?影响?
4、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美国
1、《1787年宪法》背景?特点?性质?局限性?
2、中央权力结构体现什么原则?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属于?
3、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表现?
4、美国总统地位?产生方式?权力?
5、美国国会的权力?
专题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背景?
2、法国总统?
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背景?特点?
4、德意志皇帝?
7、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两种政体?
8、代议制的根源?主要特征?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