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麦号子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打麦号子-范唱》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打麦号子-范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打麦号子-范唱》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选自民间音乐,是一首富有劳动气息的打麦号子。
歌曲以富有感染力的旋律和节奏,展现了农民在打麦劳动中的辛勤与快乐。
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感受劳动的喜悦,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音乐元素有所了解。
但民间音乐相较于其他音乐形式,具有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民间音乐的接受程度,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打麦号子-范唱》,让学生了解民间音乐的特点,感受劳动的喜悦,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合作意识。
3.知识与技能:学会《打麦号子-范唱》的歌词和旋律,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了解民间音乐的特点。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打麦号子-范唱》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熟练演唱。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感受民间音乐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模仿、演唱、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乐。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示范演唱,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聆听:播放《打麦号子-范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音乐的特点。
3.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和旋律,注意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4.模仿: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模仿演唱,加强歌曲节奏的感知。
5.讨论:分组讨论歌曲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喜悦。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听赏与跟唱)打麦号子》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听赏与跟唱)打麦号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打麦号子》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农民在麦收季节辛勤劳作的场景。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简洁,富有地方特色,让学生在欣赏和跟唱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和辛勤付出。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农村的传统文化和劳动场景,培养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高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村劳动场景不太熟悉,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地方特色音乐感兴趣,可以通过介绍歌曲背景、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打麦号子》的背景,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
2.学会歌曲的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方言词汇和特殊音调。
2.歌曲节奏的把握和音准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地方特色和劳动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互动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能力。
4.视听结合法: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打麦号子》的乐谱。
2.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和视频。
3.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歌曲《打麦号子》的背景和劳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打麦号子》,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讲解方言词汇和特殊音调,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合作,提高演唱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拓展(5分钟)教师播放其他地方特色的劳动歌曲,让学生欣赏和对比,加深对《打麦号子》的理解。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打麦号子-伴奏》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打麦号子-伴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打麦号子-伴奏》是人音版湘艺六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
这首歌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农民在麦收季节辛勤劳作的场景。
歌曲的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间音乐,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间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乐于表现。
然而,部分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特色和内涵还不够深入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打麦号子-伴奏》的背景、特点及意义,培养对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会歌曲《打麦号子-伴奏》,并能进行演唱。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并表现歌曲的地方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欣赏法: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伴奏。
3.乐器:钢琴、吉他等。
4.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打麦号子-伴奏》的背景、特点及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播放歌曲《打麦号子-伴奏》,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探讨歌曲的地方特色,如旋律、节奏、演唱风格等,并进行展示。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地方特色和演唱技巧。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打麦号子-伴奏》,并尝试分析其他民间音乐的特点。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打麦号子-范唱》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打麦号子-范唱》教案一. 教材分析《打麦号子-范唱》是人音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四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激昂的旋律、富有节奏的特点,展现了农民在麦收季节的辛勤劳动场景。
歌曲共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强烈,富有弹性,第二乐段节奏舒展,旋律抒情,歌曲结尾节奏紧凑,富有力度。
歌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感受劳动的喜悦和艰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识简单乐谱,对我国的民间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音乐表现方面还需进一步指导,如音准、节奏、情感等方面。
此外,学生对于劳动号子的认识和体验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丰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感受歌曲的风格。
2.学会歌曲《打麦号子-范唱》,并能进行演唱。
3.培养学生合作演唱的能力,体验集体演唱的乐趣。
4.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喜悦和艰辛,培养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打麦号子-范唱》,能进行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和音乐的表现。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劳动号子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合作演唱,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劳动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劳动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打麦号子-范唱》音频、视频资料。
2.乐器:钢琴、打击乐器。
3.教学用具:乐谱、歌词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打麦号子-范唱》音频,引导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同时,提问学生对劳动号子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打麦号子-范唱》的乐谱,讲解歌曲的结构、节奏、旋律等方面的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重音、附点音符等,为学习歌曲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四年级音乐_打麦号子_课件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江苏靖江民歌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感受歌曲情绪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演唱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仔细聆听 演唱部分有几个乐句?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① ② ③ ④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XX X XX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打麦号子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一领众和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除了打麦声,还会出现什么声音?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号子是民歌的一种,它产生于体力劳 动的过程中,伴随劳动,并与劳动节奏紧 密配合。多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号子有很多种,如打麦号子、车水号子、 船夫号子、打夯号子等。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选
择
在
夏
我们,还在路上……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速度有越变来化越吗快?
江苏靖江民歌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惜
粮
四年级音乐名师课程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孩春 子天
是开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听赏与跟唱)打麦号子》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听赏与跟唱)打麦号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打麦号子》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农民在麦收季节辛勤劳作的场景。
歌曲节奏鲜明,旋律简洁,富有劳动气息,能够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农村劳动场景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打麦号子》的背景,感受歌曲描绘的劳动场景。
2.学会歌曲《打麦号子》,并能进行合唱。
3.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对歌曲背景的理解和劳动场景的感知。
五. 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背景、劳动场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习。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打麦号子》的曲谱、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教学用具:如鼓、铃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家知道什么是麦收季节吗?大家在麦收季节都会做些什么?然后播放一段《打麦号子》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描绘的劳动场景。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打麦号子》的曲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描绘的是农民在麦收季节辛勤劳作的场景。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习。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接着,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唱,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对存在问题的小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歌曲中的劳动场景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不同?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
小学五年级音乐上册《打麦号子》PPT精品课件
2020/11/26
10
6
2020/11/26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打麦子
2020/11/26
8
号子
产生于 体力劳动的过程中 , 音乐 坚实有力 ,与 劳动 节奏 紧密结合 ,演唱形式一般 为 一领众和 。
2020/11/26
9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谢谢大家!本文档为精心编制而成,您可以在下载后自由修改和打印,希望下载对您有帮助!
打麦号子
2020/11/26
1
你能听出以下片段是出自哪些歌曲吗?
江苏民歌
1
《茉莉花》
2
四川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
2020/11/26
山歌
产生于山野劳动 中,声调高亢、 嘹亮,节奏比较 自由。
小调
产生于群众日常生活 的休息娱乐、节庆场 合中,音乐充满了诗 情画意 ,节奏 较慢。
2
★你看到了什么? ★你听到了什么?
2020/11/26
3
劳动号子
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 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 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 吆喝或呼号。
2020/11/26
4
当劳动中的吆喝、呼号声 被劳动人民美化,加上了规整 的节奏、旋律,就逐渐发展为
一种歌曲形式,叫做号子。
2020/11/26
5
2020/11/26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听赏与跟唱)《打麦号子》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听赏与跟唱)《打麦号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打麦号子》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4课的一首曲目,它是一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农民们在麦田里辛勤劳作的场景,通过歌曲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喜悦和艰辛,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意。
歌曲的旋律简洁明快,节奏鲜明,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较好地接受新的音乐知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和表现力。
然而,学生在音乐欣赏和演唱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民间音乐的理解不够深入,歌唱技巧有待提高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打麦号子》的背景和特点,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2.能够熟练地演唱《打麦号子》,并掌握其中的基本技巧。
3.通过学习《打麦号子》,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和理解《打麦号子》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等。
2.熟练地演唱《打麦号子》,并注意歌唱的姿势和呼吸技巧。
3.深入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体会劳动的喜悦和艰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打麦号子》的背景、特点和演唱技巧。
2.实践法:学生通过跟唱、合唱等形式,熟练地演唱《打麦号子》。
3.欣赏法:学生通过听赏《打麦号子》,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4.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打麦号子》的音频、视频资料,相关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示范。
3.乐谱:《打麦号子》的乐谱,每人一份。
4.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打麦号子》的音乐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介绍《打麦号子》的背景、特点和演唱技巧,同时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
五年级音乐《打麦号子》教学设计
五年级音乐《打麦号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打麦号子》第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欣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3、能积极参与歌表演《打麦号子》的创编活动,并能大胆地当众表演。
教学预设生成与反思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歌《杨柳青》,今天,我们用扬州方言再来唱一唱。
师带生跟音乐复习歌曲。
师:《杨柳青》是流传于江苏一带的民间小调,是民歌的一种,除了小调,山歌和号子也属于民歌,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并唱唱号子。
1、生谈谈自己对号子的理解2、师小结: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它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是人们在从事繁重的劳动时,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
当这种呐喊具有节奏性旋律性时,便形成了号子,后来号子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歌曲体裁。
二、欣赏1、生听赏靖江民歌lt;lt;打麦号子思考: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给你怎样的感受?2、师小结:号子常见的演唱形式有合唱,一领众和。
这首《打麦号子》采用的是一领众和,这样的演唱形式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引起听众共鸣。
三、学唱歌曲1、再听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同学分析歌谱,找出相同的部分。
前八小节是1+1的结构,没有旋律,都是规整的八分节奏。
中间八小节发展成2+2的结构。
最后八小节基本是中间八小节的反复。
3、学习前八小节前八小节是劳动的呐喊,可采用师领生合再交换的方式学习。
要求呐喊有一定力度,烘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4、学唱中间八小节分句跟琴唱,唱准相似乐句。
教师示范下滑音的唱法;注意唱准3/4拍这一小节。
5、学唱最后八小节唱一唱与前八小节不同的地方。
后十六分音符替代了小附点节奏,吐字要清晰。
6、学生跟范唱完整默唱歌曲7、学生跟琴完整唱歌曲。
8、教师问学生:号子中出现两处三拍子的节奏,如改成二拍子,会给人怎样的感受?教师分别组织学生唱唱两种不同的拍子。
小学五年级音乐《打麦号子》教学设计
《打麦号子》教学设计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唱《打麦号子》教学目标:1.能用质朴、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打麦号子》,感受歌曲中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在听、唱、动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号子的特点与其独特韵味,并能进行听辨。
3.尝试着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建立起对民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唱出号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节奏感和领合的呼应感,并能准确的演唱好歌曲中因歌词变化而产生的节奏差异。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看打麦视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仔细聆听。
2.体验模仿,初步感受号子的特点。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三--六年级的学生要能够以各种声音材料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通过观察、聆听、体验、模仿,打通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了学生对音响的探究能力,体验了师生合作的美好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引出劳动号子的典型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教学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初步了解号子的特点。
2.复听歌曲,动作参与,体验号子的节奏感与力度。
3.再听歌曲,寻找相似乐句,解决教学难点。
4. 哼唱旋律(1)教师范唱歌曲旋律部分,学生找出相似乐句。
(2)通过师生接龙演唱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相似乐句的不同之处。
(3)通过读歌词,让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节奏与音乐节奏之间的契合,懂得音乐与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而巧妙地解决教学难点。
声音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轻柔、富有弹性的声音进行演唱。
教学方法:1.教师范唱,学生对比;2.启发学生想象麦粒儿跳动的感觉,并能自主发现节奏上的细微差异。
3.将旋律部分连贯演唱,教师注意及时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听赏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及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也契合了新课标中让学生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的目标理念。
(听赏与跟唱)打麦号子-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听赏与跟唱:打麦号子-湘文艺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打麦号子》音乐,了解民间麦收活动中的麦打唱法和麦子的收割情形,培养学生从音乐中感知各种现象的能力。
2.能够跟唱《打麦号子》歌曲,掌握湘西方言的基本发音技巧。
3.加深学生对民间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准确理解《打麦号子》歌曲的情境和表现形式,掌握旋律和节奏。
2.学习和掌握《打麦号子》方言歌曲中的湘西方言。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三、教学步骤1. 了解麦收活动和《打麦号子》的背景简介(10分钟)1.讲解麦子的生长过程和收割时节,介绍民间麦收活动中的“打麦号子”唱法和场景。
2.介绍一下《打麦号子》的作者、演唱者和所属地区等信息。
2. 听赏《打麦号子》(15分钟)1.播放《打麦号子》音频,让学生仔细听歌曲,理解歌曲描述的情境和人物。
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等元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学习湘西方言和跟唱(30分钟)1.通过PPT和录音的方式,向学生展示《打麦号子》歌曲中的湘西方言,并教授其基本发音技巧。
2.让学生分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跟唱《打麦号子》歌曲,加深对方言的理解和掌握技巧。
3.小组之间开展切磋和合作,提升学生的语音表达和协作能力。
4. 制作合唱视频(40分钟)1.安排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利用手机等设备拍摄并剪辑《打麦号子》合唱视频。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语音特点和发音技巧,在合唱视频中充分展现这首歌曲的魅力,加强团队合作和个人表现。
5. 欣赏和分享合唱视频(10分钟)1.教师安排学生欣赏各组的合唱视频,并进行评价和分享。
2.合唱视频合并后,发到学校官网或班级微信群等平台进行传播和展示。
四、教学评价1.合唱视频制作和欣赏。
2.个人跟唱表现和语音技巧评估。
3.学生参与度和合作学习能力等评价。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打麦号子》课件02
江苏靖江民歌
1.采用了怎 样的演唱形 式?
2.歌曲可以分 成几个部分? 说说你的理由。
3.歌词有什 么特点?
演唱形式为 一领众和
同同学学们们,,再再见见!!
号子
产生于人们的生产劳动中,是人们 在从事繁重的劳动时,为了使大家在同 一时刻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当这种 呐喊具有节奏性、旋律性时,便形成了 “号子”,后来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歌曲 体裁。
号子的种类:
★ 农事号子:农事号子在一般的
农业劳动中,如打麦、舂米时歌唱。
★ 工程号子:工程号子在打夯、伐木、 采石等劳动中的,如装卸、扛抬、挑担、推车等。
★ 船渔号子:船渔号子在水运、 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
XX XX ︱ XX XX ︱ XX XX ︱ XX XX ︱ 打起 号子 哼哪 哼哪 来干 活咯 哼哪 哼哪 XX XX ︱ XX XX ︱ XX XX ︱ XX XX ︱ 一人 领来 哼哪 哼哪 众人 和呀 哼哪 哼哪
打麦号子+反思
第四单元:情系江淮第二课时:打麦号子《打麦号子》教学反思如城小学朱琳琳劳动号子是产生于人们劳动生产中的民间歌曲,是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吆喝或呼号,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作用,后来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具有了节奏性、旋律性,形成了“号子”,慢慢变成一种歌曲的体裁。
《打麦号子》是一首农事号子,相对来说,农业号子所伴随的劳动强度不那么大,因此,农事号子的节奏感往往不那么沉重,它旋律优美,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即一人领,众人和的方式,领唱者往往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
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其音乐比较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常有即性变化,旋律上扬,或比较高亢嘹亮,有互换号召的特点。
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领唱中的片段唱词。
很多孩子都热衷于唱领唱,对于领唱感觉好的孩子,其他学生会期望他再次领唱,这样“和”起来的劲头就更足。
《打麦号子》是一首劳动号子。
要使五年级学生在短时间内唱好歌曲,并理解号子的音乐特点不太容易。
因此我用欣赏、模仿导入,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号子。
歌曲唱好之后,学生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表演出来。
活泼、欢快的旋律从音乐教室传出,同学们都尽情的享受着歌曲《打麦号子》那动听的的旋律。
突然,一个极不和谐的声音传来:“好难听!”,接着又有几个男生附和着。
这可不得了,全班一下子分成两条战线吵了起来,“好听”“难听”的声音充斥着整个教室。
当我不知把音量提高了n倍后,教室里的争吵声渐渐停止下来。
不甘心的他又冒了一句:“本来就很难听。
”眼看又有同学想接上他的话,我急忙给他们堵了回去。
我想分析歌曲是如何表现人们劳动时欢乐的心情,旋律又是如何恰到好处的表现劳动时那一领众和的场景,可转念一想,他们会听这样的大道理吗?不如——“同学们,既然有人认为歌曲不好听,那我们就来开一场音乐辩论会,各自说说自己认为好听或是不好听的理由,看哪方能说服对方就算哪方赢。
”一下子,班上热闹了起来……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不得不思索。
小学音乐《打麦号子》教案
《打麦号子》教材分析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是民族徵调式,全曲共有24个小节。
前8小节是1﹢1﹢1﹢1﹢1﹢1﹢1﹢1的结构,没有旋律,都是按规整的八分节奏进行劳动呐喊,烘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中间8小节发展成2﹢2﹢2﹢2的结构,有了旋律,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和的旋律在领的旋律上发展而来,基本相同。
最后8小节是中间8小节的反复。
歌曲节奏、旋律简单,易于学唱。
过程与方法过程:听号子——学号子——接号子——演号子;方法:模仿、尝试等。
教学目标1、用领唱与合唱的方式学唱歌曲;2、学习正确演唱下滑音;3、认识变化拍子,并能够正确演唱。
4、感受劳动的艰辛,热爱劳动,尊重劳动。
教学重点1、学会用领唱与合唱的形式准确演唱歌曲;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赞美生活、积极向上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学生创造性地塑造农民打麦时的场景。
教学方法分层次渐进式教学法、直觉参与体验式教学法、教师体态语言导引教学法、创造性活动式教学法、艺术情景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电脑、视频屏幕、教学课件、音响、钢琴、鼓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
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二、授新课。
1、欣赏歌曲《打麦号子》。
2、学唱歌曲《打麦号子》。
A、分析歌谱;根据范唱录音,分组合作分析歌谱:问题1、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2、分析第二部分简谱,哪些乐句是相似的,细微差别在哪里?B、分步骤学唱歌曲;学唱第一部分,要求合的部分加上教师要求的动作。
学唱第二部分:对比演唱相似乐句开头的不同之处,重点学唱下滑音。
3、接号子:分角色练习接号子。
改变歌词中的称谓,分角色演唱歌曲。
三、拓展与延伸。
分组表演:简单模仿打麦子的动作,引导学生集体创造性的表演打麦子的场景。
四、教师结束语,进行课堂小结。
五、师生告别下课,听音乐走出教室。
小学音乐《打麦号子》课件(一)
小学音乐《打麦号子》课件(一)小学音乐是孩子们快乐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
打麦号子是小学音乐教育中一首非常经典的曲子,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小学音乐课件进化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将打麦号子加入小学音乐课堂,既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又可以让其感受到生活中诗情画意的美好。
那么,小学音乐《打麦号子》课件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究竟体现了哪些特点呢?首先,小学音乐《打麦号子》课件的教学方式非常丰富。
孩子们可以通过观看课件中的动画、听课件中的音乐、演奏乐器等多种方式和方式来学习这首歌曲。
而且,课件制作精致,画面生动,就算是对于无音乐基础的孩子,也可以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来快速地掌握曲子的基本节奏和歌词。
其次,小学音乐《打麦号子》课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发展需求。
对于初学音乐的小学生来讲,小学音乐《打麦号子》课件的设计是非常符合他们自身音乐发展轨迹的。
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们对音乐进行感性的认识,同时进行聆听,演奏等多种音乐体验,进一步让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得到真正的激发。
最后,小学音乐《打麦号子》课件还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音乐教育中,教师们通常会依赖强制性的教学方法来传授知识,这样反而会对孩子们的兴趣产生反作用。
但是,小学音乐《打麦号子》课件的教学方式,却给学生针对性的布置任务,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探究和思考。
总之,小学音乐《打麦号子》课件是现代小学音乐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
它的出现,不仅方便了老师们的教学,更加满足了孩子们对音乐的认知、掌握和体验的需求,培育了孩子们的音乐口感,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是一份真正的“礼物”。
六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4课《打麦号子》|湘教版
★ 船渔号子:船渔号子在水运、
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
3
同同学学们们,,再再见见!!
谢谢!
号子
产生于体力劳动的过程中,音乐 坚实有力,节奏紧密结合 ,演唱 形式一为 一领众和。
号子的种类:
★ 农事号子:农事号子在一般的
农业劳动,如打麦、舂米时歌唱。
★ 工程号子:工程号子在 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
1中使用。Βιβλιοθήκη ★ 搬运号子:搬运号子是在以人
力直接负担重物的运输劳动中使用
2
的,如装卸、扛抬、挑担、推车等。
六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4课 《打麦号子》|湘教版
打麦号子
劳动号子
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 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 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 吆喝或呼号。
当劳动中的吆喝、呼号声 被劳动人民美化,加上了规整 的节奏、旋律,就逐渐发展为
一种歌曲形式,叫做号子。
打麦子
《打麦号子》教学反思
《打麦号子》教学反思《打麦号子》教学反思范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打麦号子》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打麦号子》教学反思1《打麦号子》是一首江苏靖江民歌,体裁为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产生于人们劳动生产中的民间歌曲,是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吆喝或呼号,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作用,后来这些吆喝、呼号声逐渐被劳动人民美化,具有了节奏性、旋律性,形成了“号子”,慢慢变成一种歌曲的体裁。
《打麦号子》是一首农事号子,相对来说,农业号子所伴随的劳动强度不那么大,因此,农事号子的节奏感往往不那么沉重,它旋律优美,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即一人领,众人合的方式。
在学唱这课时,我先指导学生欣赏农民们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并配上号子,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号子”,因为我听的是由当地方言所演唱的,一遍下来,大家被号子强烈的节奏感吸引,但对歌词的意思不是很明白,这时我告诉学生,号子具有地方方言的特点,在第二遍聆听时我选用了普通话版本,学生听的特别认真,并随着音乐打着拍子,复听到第三遍时,很多同学已经对歌曲旋律有印象,这时我让学生分析歌谱,找找相同的地方,并感受领唱和合唱给你怎样的感受?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旋律上扬,比较高亢嘹亮,合唱的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领唱中的片段唱词,音乐变化少,节奏型强,常使用同一乐汇或同一节奏型的重复进行。
接着,我和同学们一起采用一领众和的方式学唱歌曲,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参与兴致都很高,争着要做领唱者,拓展部分,我们欣赏了《船夫号子》最后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学生学的很开心,被“号子”的热情和强烈的节奏感吸引,气氛很热烈,但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学唱歌曲的部分时间分配不够充足,因此到后面学生唱起来不够熟练,演唱声音也需要要进一步处理,除了不喊叫,还要有弹性、有力度。
苏少版音乐五上《打麦号子》-课件2
当劳动中的吆喝、呼号声 被劳动人民美化,加上了规整 的节奏、旋律,就逐渐发展为
一种歌曲形式,叫做号子。
打麦子
号子
产生于 体力劳动的过程中 , 音乐 坚实有力 ,与 劳动 节奏 紧密结合 ,演唱形式一般 为 一领众和 。
号子的种类:
★ 农事号子:农事号子在一般的
农业劳动,如打麦、舂米时歌唱。
★ 工程号子:工程号子在 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
1
中使用。
★ 搬运号子:搬运号子是在以人
பைடு நூலகம்
力直接负担重物的运输劳动中使用
2
的,如装卸、扛抬、挑担、推车等。
★ 船渔号子:船渔号子在水运、
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
3
同同学学们们,,再再见见!!
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使用说明
为了更好地方便您的理解和使用,发挥本文档的价值,请在使用本文档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本资料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贴近实战,注重品质。适合各个成绩层次的学生查漏补缺,学习效果翻倍。本文档为 PPT格式,您可以放心修改使用。祝孩子学有所成,金榜题名。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使用
打麦号子
-
你能听出以下片段是出自哪些歌曲吗?
江苏民歌
1
《茉莉花》
2
四川民歌
《太阳出来喜洋洋》
山歌
产生于山野劳动 中,声调高亢、 嘹亮,节奏比较 自由。
小调
产生于群众日常生活 的休息娱乐、节庆场 合中,音乐充满了诗 情画意 ,节奏 较慢。
★你看到了什么? ★你听到了什么?
劳动号子
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集体协作性 较强的劳动,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 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 吆喝或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