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摸脉诊治
中医诊脉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医诊脉的正确方法及注意事项好嘞,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医诊脉这门“绝活”。
中医的脉诊,简直就是一门艺术,有点像呼吸、心跳,每一个细节都透着神秘。
你可能会问,脉诊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触摸你手腕的脉搏,来判断你的身体状况。
听起来很神奇对吧?其实,掌握了方法,咱们也能变成小中医,嘿嘿。
1. 中医诊脉的基本方法1.1 脉诊的准备工作首先,脉诊可不是随便摸一下就行的。
你得先找个安静的地方,最好把光线调得柔和些,营造点氛围。
呼,深呼吸,放松心情,心里想着“我这次一定能发现真相!”还记得那个“心静自然凉”的道理吗?要是你一紧张,脉搏都可能跟着“跳了个调”。
接着,确保你的手是暖的,别让病人感觉像是碰到冰块了。
用温暖的手指轻轻搭在病人的手腕上,哦对,小心别用力过猛,像是在捏个橙子那样,轻松一点就好。
1.2 如何摸脉然后,你就可以开始摸脉了。
记住,这可不是一击就灵,而是一种感受。
你要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按在脉搏上,体验一下那种跳动的感觉。
不同的脉象就像不同的音符,有的可能像小溪流水,有的则像滔滔江水,呼啸而来。
其实,脉分好多种,比如浮脉、沉脉、滑脉、涩脉等。
一听这名字是不是有点神秘?浮脉就像水面上的波动,沉脉则像深海的宁静,滑脉则给人一种像在溜冰的感觉,顺滑舒适。
你就当是听音乐,只需用心去感受,咱们绝对能找到节奏!2. 注意事项2.1 注意卫生说到这里,咱就得提提注意事项了。
首先,卫生一定不能马虎。
记得在做脉诊之前,洗手是必须的,给自己的手洗得干干净净,免得把“脉”给捉得不清不楚。
这就像吃饭前要洗手没道理嘛,爱护自己和他人,才能更好地为对方服务。
2.2 不同体位的影响还有哦,脉象在不同的体位下会有变化的。
让病人坐着的时候,脉象可能显得有些紧绷;站着的时候,又可能会显得更飘浮。
你可以试试,“您能不能坐着试试?如果您觉得不舒服,随时告诉我哈。
”这样一来,双方都放松,脉象自然就能更真实地展现出来了。
3. 诊脉后的体会与总结3.1 温馨交流最后,别忘了和病人进行温馨的交流。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脉诊技巧与应用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脉诊技巧与应用脉诊作为中医学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从而辅助中医师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行业工作中的脉诊技巧与应用,并探讨其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
一、脉诊技巧1. 观察脉象脉诊开始于观察患者的脉象。
中医师可以通过细细观察患者的脉搏形态、频率、节律以及强弱等特征来初步判断其脏腑功能的健康状态。
例如,舒张期较长的脉搏可能与心脏的负担过重有关,而脉搏跳动力度的强弱则可能反映了肾脏功能的强弱。
2. 摸诊脉搏在观察完脉象后,中医师会用手指轻轻按压患者的脉搏点,以感受脉搏的跳动情况。
在摸诊脉搏时,医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一是要用适当的力度进行按压,过轻无法感知脉搏的细微变化,过重则会干扰脉搏的真实情况;二是要进行适当的时间观察,因为脉搏的节律和变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被观察到;三是要正确按压脉搏点,因为不同的脉搏点反映了不同的脏腑功能。
二、脉诊的应用1. 诊断疾病脉诊是中医师进行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搏,医师可以发现脉象的异常变化,并将其与中医经典脉象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患者所患疾病的类型和病程。
例如,脉搏细弱可能与贫血有关,而脉搏沉紧可能预示着身体内湿气重。
2. 指导治疗脉诊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指导疾病的治疗。
根据脉象的变化,中医师可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以达到疾病的治愈和康复。
例如,对于虚寒体质的患者,中医师可能会采用温经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于气虚体质的患者,则可能会选择益气补虚的药物。
3. 预防保健脉诊还可以作为一种预防保健的手段。
通过定期进行脉诊,中医师可以及早发现身体的不适和疾病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例如,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中医师可以发现患者体内湿气的积聚情况,从而提醒患者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湿气的侵袭。
三、脉诊的现代价值虽然脉诊属于传统医学的范畴,但其在现代医学中仍有其独特的价值。
如何把脉看病图解 简单易学
把脉捷径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
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
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
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诊脉四步曲1、让被诊者呈正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大约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自然放松,在腕关节下垫一松软的脉枕。
2、医生先以中指定关部,然后将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按在寸部和尺部。
若是给小儿诊脉,由于寸口部脉位比较短,常以拇指或食指“一指定三关”,不必细分寸、关、尺三部。
若给自己诊脉时,常常把诊脉的那只手从要被诊手的下方绕上来,再用三指按照上述顺序确定寸、关、尺三部的位置。
3、切按时,三指略呈弓形,让“指目”(指尖和指腹交接处)的部位紧贴于脉搏搏动处,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比较灵敏。
注意要根据被诊者的高矮、手臂的长短及诊者手指的粗细适当调整三个手指间的距离。
4、布指之后,运用轻、中、重三种不同的指力,结合上下左右的推寻,以辨识脉象。
一般来说,多是用三个手指同时摸脉。
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称“浮取”或“举”;用重指力按至筋骨间,称“沉取”或“按”;用手指不轻不重地移动或改变力道仔细求取脉象,称“中取”或“寻”。
脉法,可真不容易学,尤其是没有跟师,自学中医的人,很多都无可奈何的对脉法敬而远之,因为书中所说的浮沉尺数,甚至是二十八脉,可以说但凡认识字的都能看懂,可是看懂不等于“摸”懂……一把起脉了来,根本就不识得是何脉,更别说凭脉象去判断身体五脏六腑,表里上下的病症了,这可怎么办?难道脉法就不学了?我这么说吧,我打算写这一篇章文章,就是为了让你完完全全的掌握脉法,你信吗?别瞎想了,我都不信!凭一篇文章,就掌握脉法,那古人还费什么劲的写一大堆书留给我们研究啊但是呢,虽然这一篇脉法内容,不可能让你完全掌握脉法,却可以让你敲开脉法之门,算是一条捷径吧,这条捷径对于自学中医的人来说,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钥匙……这条“钥匙”是什么呢?快关上门,认真看下去:其实切脉呢,古人无非就是想通过我们平时把脉的地方,也就是寸口,去判断人身阴阳的盛衰,往简单了看,所谓的脉,在血管里,无非就是两种东西,一是气,二是血,一阴一阳是也,而所谓的阴阳盛衰是什么呢?注意看下面这两句话:盛衰,我们这样来理解,盛者,气之盛衰,气之大小、盈余,当我们把脉时,是脉动有力的,也就是阳态之脉,如洪大,有力,长实等,这些脉证明了什么?就是阳气太过,火太旺了。
老中医脉诊经验
老中医脉诊经验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老中医们经验丰富的重要表现之一。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可以了解病人的病情,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老中医脉诊经验的一些分享。
1. 观察脉象脉象是指脉搏的质和量,是脉诊的重要依据之一。
老中医们通过观察脉象的强弱、快慢、紧松、浮沉等特征,可以初步了解病人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病变部位等信息。
例如,如果脉象弦紧,说明肝气郁结;如果脉象细弱,说明气血不足;如果脉象滑数,说明湿热内蕴;如果脉象沉迟,说明寒凝血滞等。
2. 区分左右脉左右脉的区分也是老中医们的一个经验。
在脉诊过程中,要分别触摸左手和右手的脉搏,以了解不同侧身体的情况。
例如,左手的脉象反映肝、脾、肾、胆等脏腑的情况,右手的脉象反映心、肺、胃、小肠等脏腑的情况。
左右脉的差异也可以反映出身体的偏盛偏衰、疾病的左右不对称等情况。
3. 观察脉搏的节律脉搏的节律也是脉诊的重要内容之一。
老中医们通过观察脉搏的节律,可以了解病人的心脏功能、心情状况等信息。
例如,如果脉搏的节律不齐,可能是心脏存在问题;如果脉搏的节律过快或过慢,可能是心情紧张或疲劳等。
4. 感知脉搏的温度脉搏的温度也是老中医们需要感知的一项内容。
通过触摸脉搏的温度,可以了解病人的体质、气血运行状况等信息。
例如,如果脉搏温度较高,可能是体内阳气偏盛;如果脉搏温度较低,可能是体内阴气偏盛;如果脉搏温度不均匀,可能是气血不畅或病变部位存在问题等。
5. 结合其他诊断手段脉诊虽然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不是万能的。
老中医们在脉诊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手段,如望、闻、问等,综合分析判断病情。
例如,通过望诊可以了解病人的面色、舌苔等情况;通过闻诊可以了解病人的气味等情况;通过问诊可以了解病人的症状、病史等情况。
结合这些信息,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老中医们的脉诊经验丰富,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基础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脉诊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更好地保持健康。
中医诊脉指法的三个位置
中医诊脉指法的三个位置
医者一般从三个部位诊脉:手背、桡侧(前臂侧)、肘窝(头肩附近)。
一、手背诊脉
从腕部至指尖,在手背沿肌肉轴线方向,用三指(中指、无名指、食指)或两指(小指、无名指)缓缓搓揉,即可感受到每个脉象。
手背有30根以外八经脉病变类型,其中神门脉(桡侧肘窝)用手腕部中指端来诊脉,两潭脉(桡侧肘窝)则用手指端搓揉,故又称“神门脉腰部,两潭脉指端”。
二、桡侧诊脉
桡侧感应则从前臂的中部,直上到头肩的肘窝,即叫桡侧肘窝,用中指和拇指对肘窝缓缓搓揉,即可感受到每个脉象,一般来说桡侧有三种病变:大敦脉、尺属脉、京门脉,其它外五经诊断可从别的部位来感应病变。
三、肘窝诊脉
肘窝诊脉是站立体位时,用手指按压头肩的肘部,亦可比较脉动的大小及频率,但这只能检查上八经的脉象改变。
诊脉时,要观察脉搏浮弱、浮动、数量、脉象、芤响(脉有芤音的就称芤响)癉其它脉象变化,根据不同情况来判断太阳、少阳、少阴。
五脏等病变类型。
中医把脉的正确手法
中医把脉的正确手法中医把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触摸人体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中医把脉的正确手法。
1. 准备工作:在把脉之前,中医师需要先向患者了解病史、症状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判断疾病的原因和病情。
2. 坐姿端正:中医师和患者都应保持坐姿端正,保持身体放松,避免因姿势不正导致脉搏的变化。
3. 把脉手法:中医师通常使用三指把脉,即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这三指代表了中医所说的“三焦”,能够更好地感知脉搏的细微变化。
4. 抓脉部位:通常中医师会先抓患者的左手腕脉搏,因为中医认为左手腕脉搏更接近心脏,能更准确地反映身体的状况。
同时,中医师也会观察其他部位的脉搏,如颈动脉、足脉等。
5. 把握节律:在把脉时,中医师需要把握脉搏的节律,即脉搏的快慢、有无规律等。
通过观察脉搏的节律,中医师可以判断患者的气血运行情况。
6. 评估强度:中医师还需要评估脉搏的强度,即脉搏的有无力、有无弦等。
脉搏的强度可以反映患者的气血充盈情况。
7. 观察变化:在把脉过程中,中医师需要观察脉搏的变化,如有无缓慢、有无跳动等。
脉搏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
8. 综合分析:通过把脉,中医师会综合分析患者的脉象、病史等信息,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然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把脉是一门独特的诊断技术,需要中医师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
同时,中医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把脉技术。
中医把脉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把握脉搏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正确的把脉手法和细致的观察是把握脉搏信息的关键,中医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叙述并演示脉诊的方法
叙述并演示脉诊的方法
脉诊是通过触摸桡动脉,根据脉象的变化不同判断疾病。
脉诊需要掌握诊脉的时间,病人的体位,指法和指力的轻重,通过每次按脉的时间,每侧脉搏跳动的次数,和脉搏的长短、浮沉、快慢等,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阴、阳、表里。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脉诊是切的一种方法。
“切”是通过按触身体不同部位的脉搏观察脉象变化,诊断疾病的一种辅助方法。
常见的脉象有浮、沉、迟、数四大脉象,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诊脉,还要结合平时的病情、症状、舌苔等综合表现来判断病情。
目前中医把脉主要通过寸口诊脉方法。
具体是:患者将手臂放于脉诊垫上,使寸口处充分暴露,医者中指按于掌后高骨内侧关脉处,食指按在关前寸脉处,无名指按在关后尺脉处,三指呈弓形,指腹触按,另外要注意布指疏密要与病人臂长相适应。
主要运用举、按、寻、总按和单诊进行。
把脉的位置一般是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把脉是先用中指按关脉位置,接着食指按寸脉位置,无名指按尺脉位置,三个手指呈弓形,指头平齐,指
腹接触(指腹比较灵敏)在三个部位上,部位取准后同时用力按脉感受脉象(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而动脉有创监测取穿刺点一般选择左手第二掌横纹动脉搏动处或桡骨茎突近端1cm处,刚好和中医把脉的关尺部位重合。
(医学)教你把脉脉诊图文
沉脉Deep pulse-示意图-浮中沉-如水沉石-脉图贝春花女18岁-脉象特点:举之不足,按之有余-脉位深在,如石投水病:里证,有力里实,无力里虚
相似脉象:伏脉、牢脉
示意图-伏脉-浮中沉-脉图秦学贤女26岁-左上肢无脉症,左动脉触不到,左寸口脉呈伏脉-脉象特点: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 见-主-病:邪闭,厥证,痛极
示意图-涩脉Uneven pulse-浮中沉-如轻刀刮竹-脉图-劳国光男50岁下壁心梗-脉象特点:往来艰难,涩滞不畅-为轻 刮竹,病蚕食叶-主-病:精伤血少,气滞血瘀-挟痰挟食
桡动脉radial artery-寸一一寸内九分-三部长度-关一一尺寸之间-可诊之脉为-称寸口-寸九分-又称气口-尺一一尺 一寸-脉口-寸关尺部位图-可寸口诊法(寸口脉又分为寸、关、尺三部)
“独取寸口”的原因:-寸口--手太阴肺经原穴(太渊)-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肺朝百脉
2、寸口的脏腑分属-左手-沙心-牙-多-右手:-关醇-尺
二、诊脉的部位-1、诊脉的部位-遍诊法-仲景三部诊法-人迎寸口诊法
太阳上候头角之气-耳门(中)侯耳目之气(上部)-巨婆(下)候口齿之气-人迎-++-寸口(上)候-神门(中)候心-合谷下候中 气::-五里(上)候肝-门(中)候脾(胃)-米一一g-i-中部-神阳-太冲-遍诊法切脉部位示意图-仲进景三部脉祛示意图-三 诊法
平脉的特点是有胃、有神、有根。-正常脉象受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生理性变化,如性别、年龄、体-格、情绪、劳逸、饮 、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桡动脉解剖异常:斜飞-脉、反关脉。
第二节-病理脉象-一、构成脉象的因素及分类
脉位分类:浮脉散脉芤脉-脉紧张度分类紧脉弦脉革脉牢脉-沉脉伏脉-缓脉濡脉-脉率分类:迟脉-脉均匀度分类:促脉-数脉疾脉-结 代脉-常见病脉分类-脉流利度分类:滑脉-脉力度分类:虚脉-涩脉-实脉-脉宽度分类:洪脉-脉长度分类:长脉-细脉弱脉微脉-短 动脉
中医把脉的方法
中医把脉的方法
中医把脉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病情,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把脉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中医把脉的方法包括察脉、问诊、望舌、闻声等。
其中,察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来判断病情。
察脉时,医生需要掌握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形态等信息,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
同时,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苔、面色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果。
其次,中医把脉的方法还包括了分脉、诊脉、切脉等步骤。
分脉是指根据脉象的不同部位来判断病情,如头部脉、手腕脉、脚踝脉等。
诊脉是指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病情,如脉搏的频率、力度、节律等。
切脉是指通过切开患者的脉搏来观察脉象的变化,从而判断病情。
另外,中医把脉的方法还包括了望诊、闻诊等步骤。
望诊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底等信息来判断病情。
闻诊是指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信息来判断病情。
这些方法都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医把脉的方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诊断技术,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把脉方法,才能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因此,中医把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保护人民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把脉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中医把脉的方法,增强对中医的信任和了解,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基本把脉手法
中医基本把脉手法
中医基本把脉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合适体位:患者选取坐位,将手臂平放在桌子上,手心向上,腕关节背面放在脉枕垫上。
2.定位、布指:确定关脉、寸脉、尺脉的位置。
关脉在桡骨茎突处,其上面一点是寸脉,下面一点是尺脉。
然后用右手的中指按在左手的关脉上,食指按在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在尺脉部位。
弯曲三个手指,使指端平齐,指尖和指腹交界处去按触脉体。
3.诊脉:布指完成后,将三个手指同时向下按压进行脉诊,了解总体情况。
然后将其余两根手指抬起,只用一指单按其中的一部脉象,依次完成三个部位的单脉。
每次脉诊时间约3~5分钟。
在把脉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脉时要静心凝气,将注意力集中在指尖,用指腹轻柔和缓地接触患者的皮肤,感知脉象。
2.注意运用三种指力,即轻用力触按皮肤为浮取(举),中等度用力触按至肌肉为中取(寻),重用力触按至筋骨为沉取(按)。
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压体会。
3.在寻找脉的时候,不可以骤然用力或猛然下按,以避免患者紧张导致脉象异常。
此外,不同脉象可能对应不同的身体状况。
例如,脉象洪大可能表示阳盛或火盛;脉象芤形可能表示血虚或血上溢;脉象沉迟可
能表示里冷等。
医生需要根据脉象结合其他诊断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请注意,中医脉诊应由专业中医师操作,非专业人员的脉诊结果不可作为诊断依据。
如有需要,建议寻求专业中医的帮助。
脉诊的操作方法中医技能考试
脉诊的操作方法中医技能考试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医技能考试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脉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是中医师获取诊断信息的重要手段。
脉诊的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坐姿调整
中医师在进行脉诊前,需要确保自己的姿势舒适,以免影响脉搏的感觉。
同时,为了更好地触摸患者的脉搏,中医师需要保持手指的自然状态,避免手指过度弯曲或过度伸直。
2. 手指擦洗
中医师在进行脉诊前,需要确保手指的清洁和干燥,以免影响脉搏的感觉。
因此,中医师会用酒精或清水擦洗手指,并在手指上涂一些橄榄油或凡士林等润滑剂,以便更好地触摸患者的脉搏。
3. 寻找脉搏
中医师在进行脉诊时,需要注意寻找正确的脉搏位置。
一般来说,中
医师会先找到患者的桡动脉或尺动脉,然后再进行脉搏感觉。
在寻找脉搏时,中医师需要用中指、食指和无名指按压脉搏,一般按压的时间为5-10秒钟。
4. 判断脉搏
中医师在进行脉诊时,需要根据脉搏的强弱、快慢、滑润、弦紧等特点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中医师可以根据脉搏的判断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医技能考试中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中医师需要熟练掌握脉诊的操作方法,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中医诊脉正确操作方法
中医诊脉正确操作方法
中医诊脉是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和内脏功能是否正常的一种方法。
正确操作方法如下:
1. 患者取坐姿或卧姿,双手自然放置于身体两侧。
2. 医生用三指并拢,即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轻贴在患者的脉搏点上。
常用的脉搏点有桡动脉、尺动脉、颈动脉等。
3. 医生应该以柔和的力度和均匀的频率轻触脉搏点,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影响脉搏的正常流动。
4. 触诊脉搏时,医生应专注地感受患者的脉搏的频率、强度、节律和质地等指标,并记下观察结果。
5. 通常,医生会触诊两侧同名的脉搏点,以确保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6. 诊脉时,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表情、色泽以及舌苔等症状信息,结合诊脉的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诊脉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才能正确判断患者的脉搏情况。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身体不适或疾病需进行检查和治疗时,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把脉入门知识详解
把脉入门知识详解
把脉是一种中医诊断方法,通过触诊人体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以下是把脉的入门知识的详解:
1. 把脉的基本原理:中医认为,人体的脉搏反映了脏腑功能的变化和气血运行
的状态。
通过触诊脉搏,可以了解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是否畅通以及脏腑功能是否正常。
2. 把脉的位置:常用的脉搏位置有手腕部的尺泽脉、关冲脉、尺骨外侧脉等。
医生通常会在患者的手腕部位寻找脉搏,并通过按压、摸索等方式来感知脉搏的节律、强弱、速度等变化。
3. 把脉的方法:医生在把脉时,通常会使用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
轻轻按压患者的脉搏位置,并观察脉搏的变化。
医生可以观察脉搏的弦紧、滑数、虚实、浮沉等特征,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疾病情况。
4. 把脉的诊断内容:通过把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气血状
况等。
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有寒热、虚实、湿燥等病理情况,并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把脉是一门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的技术,准确的把脉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触诊技巧。
作为患者,如果有需要,应该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把脉诊断。
中医脉诊正确操作方法
中医脉诊正确操作方法
中医脉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和诊断疾病。
以下是中医脉诊的正确操作方法:
1.选择合适的环境:在安静、明亮且通风良好的房间进行脉诊,避免有杂音和干扰。
2.准备工具:准备一只干净、温暖的手,避免手部冷或过热。
也可以使用心电图机等专业仪器来辅助脉诊。
3.正确位置:患者伸出手腕,使用三根手指(大拇指、食指、中指)在患者的桡动脉或尺动脉上找到脉搏。
4.触摸技巧:轻轻地按压脉搏,不要用力或过于急促,以免影响脉搏的正常状况。
5.观察特征:观察脉搏的节律、速度、力度和稳定性等特征。
注意是否有跳动、缓慢或急促等异常情况。
6.综合分析:将观察到的脉搏特征与其他症状、疾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阶段。
7.记录结果:将观察到的脉搏特征记录下来,包括节律、速度、力度等,以备后
续参考。
总结起来,中医脉诊需要选择合适的环境、准备好工具、找准位置、使用正确的触摸技巧、观察脉搏特征、综合分析结果,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需要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才能掌握这门技术,正确的脉诊可以为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中医脉诊的方法和技巧
中医脉诊的方法和技巧
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以下是中医脉诊的方法和技巧:
选择合适的位置:中医脉诊通常在患者的手腕、颈部、踝部等位置进行。
手腕是最常用的位置,通常在尺部和桡部两侧各摸一次。
触摸脉搏:用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按压患者的脉搏,感受脉搏的节律、力度、速度等特征。
按压的力度要适中,不要过轻或过重。
分析脉象:根据脉搏的特征,分析患者的脉象。
中医将脉象分为浮、沉、细、数、缓、急、涩、滑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与不同的病症有关。
综合分析:将脉象与患者的症状、舌苔、面色等综合分析,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中医脉诊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才能掌握,以下是一些技巧:
练习手法:中医脉诊需要练习手法,掌握正确的按压力度和手指的位置,以便准确地感受脉搏。
多观察多比较:中医脉诊需要多观察多比较,将不同类型的脉象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诊断病情。
注意细节:中医脉诊需要注意细节,如患者的体位、情绪、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脉象的表现,需要综合考虑。
不断学习:中医脉诊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更多的经验和技巧,以便更好地服务患者。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观察其脉搏的波动、强弱、速率、细粗等情况,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及病情。
本文将介绍10种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供读者参考。
一、脉搏部位的选择在进行脉诊时,选择正确的脉搏部位非常重要。
在人体中,脉搏较强的区域主要有手腕、颈部、肘部、脚踝、鼠蹊部等地方,其中以手腕最为常用。
在手腕处,脉搏分为尺部脉和桡部脉,其中尺部脉位于手掌侧的桡侧,桡部脉位于手掌侧的尺侧。
平时检查时一般以尺部脉为主。
二、手法的选择在脉诊时,手指的力度和速度等手法也非常重要。
手法过轻或过慢不易检查出脉象,而过重或过快则易影响到脉象的准确性。
在脉诊时需要注意手法的合理选择。
三、把握脉搏的节律在脉诊中,需要把握脉搏的节律,即判断脉搏的跳动是否有规律、是否有跳过等现象。
通过观察脉搏的节律,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和血液循环情况。
四、观察脉搏的强度和速度观察脉搏的强度和速度也是脉诊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脉搏的强度和速度会随着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脏腑功能变化而有所不同。
强度轻柔、速度缓慢常表明体虚、气血亏虚或寒邪内盛;强度强健、速度明显常表明体壮、气血旺盛或热邪内盛。
五、观察脉搏的滑利程度脉搏的滑利程度也是判断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
过于滑润的脉象,常显示体虚血亏;过于粗糙的脉象,常反映热毒盛衰。
六、注意脉搏的细粗差异脉搏的细粗差异也是脉诊中需要关注的一点。
细脉显现体弱或气血不足;粗脉反映肝胆、心火、痰火等邪气内盛。
七、查看舌苔颜色和厚度在进行脉诊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和厚度。
舌苔很厚表明脾胃虚弱或湿邪阻滞;苔色灰暗或黄腻表明痰火内盛等。
八、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脉诊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胸闷等症状,常表明气血不足;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常表明脾胃功能减退。
九、注意脉象的变化脉象在不同的时间段或不同情况下会有所变化,如进食后、起床瞬间、情绪激动等,都会对脉象造成影响。
老中医手把手教你把脉,最全的入门脉诊知识,内附详细图解,收藏
老中医手把手教你把脉,最全的入门脉诊知识,内附详细图解,收藏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
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
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现在很多人都不信“脉诊”,在初学者的眼里,脉只不过是一小段血管,只能说明心脏的搏动,所谓的脉,只不过故作神秘罢了。
但相信中医脉法的人却不以为然,既然是老祖宗传了几千年的东西,如果真是没有作用,也不会流传至今。
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承前启后的确立了中医脉诊的方法。
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完善中医的诊法,形成了大量有关诊法的典籍,如晋代的《肘后备急方》、宋代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代的《濒湖脉学》、清代的《望诊遵经》等,累积存世的脉诊著作有近百种之多。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方面采用的脉诊,是一项独特诊法。
脉诊又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也是辨证论治的一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在这里要说的是,脉诊不好掌握,是比较难学的。
当然,学会了,你也成了半个中医。
作为中医特色诊法之一的脉诊,其实并没有大众所认为的那般“神乎其技”。
有人说摸脉那么专业,自己很难学会,其实不然,给自己摸脉并不难学。
首先,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端正坐好,将一侧手臂手心向上平放在桌面上,可以在手腕下面垫一个小小的枕头,这样脉搏会更加清晰容易摸脉。
然后,用另外一侧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尖轻轻放到该手腕上,如果没有感受到脉搏,可以多换几个位置稍加寻找自己的脉搏,如果反复多次都摸不到脉搏,最好去医院请医生就诊。
最后,摸到脉搏后最重要的就是记录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所以每次摸脉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分钟,同时还要感受脉搏跳动是否规律、脉搏的强弱情况,两边的手腕都要进行摸脉,可以作为一个对比。
把脉的正确姿势以及手指所按的位置代表的意义。
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这样就能摸到脉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把脉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是通过观察、问诊、望、闻、切等方法,判断人体脉搏的变化和特征,从而获得患者的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在中医中,脉象是反映人体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把脉可以了解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状况、阴阳平衡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为您介绍把脉的基本知识,包括把脉的方法、把脉的内容和解读,以及把脉的应用范围等。
把脉的方法把脉是通过手指触摸患者手腕上的动脉来判断脉搏的变化和特征。
把脉的位置一般在患者手腕上,即手腕部的脉搏位置,具体有中脉、尺脉、关脉等。
把脉时,医生用中、食指和无名指轻轻按压患者手腕上相应的脉搏位置,感觉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形态等等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把脉的内容和解读把脉时,医生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搏的频率脉搏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一般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
如果脉搏频率高于10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发热、心脏病、贫血等情况;如果脉搏频率低于6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情况。
脉搏的节律脉搏的节律是指脉搏的有规律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脉搏有规律地跳动,间隔时间相等。
如果脉搏节律不规律,可能表示患者有心脏病、心律失常等情况。
脉搏的力度脉搏的力度是指脉搏跳动时的力量大小。
正常情况下,脉搏的力度适中,不过强也不过弱。
如果脉搏力度过弱,可能表示患者有虚寒、气血不足等情况;如果脉搏力度过强,可能表示患者有实热、血压偏高等情况。
脉搏的形态脉搏的形态是指脉搏跳动的形状。
根据脉搏形态,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浮脉、沉脉、弦脉、细脉等形态的不同,可以反映患者的阳虚、阴虚、气血不足等情况。
把脉的应用范围把脉是中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和症状的诊断。
把脉可以用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根据把脉结果,中医师可以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把脉】教你如何摸脉象中医学习笔记
【中医把脉】教你如何摸脉象中医学习笔记在临床中,基本上来个病人就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但辩脉是很复杂的,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掌握以下10种现象就足够了,也比较容易理解。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
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时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以上是一点心得,希望为大家指点方向,请深资中医,老中医们不要把我批评的体完无肤。
戏说脉诊告诉你一个秘密,教你轻轻松松学中医,自自在在学脉诊,也许,你从这里起步,开始了你的学习中医的生涯,成为一名上好的中医大夫。
一个好的中医大夫就是一座医院,带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这是西医永远也做不到的。
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
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脉学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点东西,写出来供大家欣赏。
多了繁琐,少了不够,要明白看下去就知了。
1、脉大小。
主管察气。
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看,多简便呀!)2、脉快慢。
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脉硬软。
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太简便了吧?)4、脉浮沉。
主管表里。
(亦可说阴阳)脉浮表症,脉沉里症。
(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呀!)5、脉匀乱。
主管察安危。
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太直观了!)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指目下的世界——“中医脉诊”
指目下的世界——“中医脉诊”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求诊的人在医生面前把手一伸,医生摸摸左手脉,摸摸右手脉,看看舌苔,反复询问病人症状、感觉,通过这些方法来了解病情。
在中医四诊中,脉诊非常重要。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指目下的世界——中医脉诊。
寸口取脉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的指目,也就是指尖与指腹交界处椭圆形的一小块区域,切按患者的脉搏,根据脉动应指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诊脉的部位并不是一开始就确定在寸口,它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最初医生选用遍诊法,将头、手、足三部分的有关动脉全部诊察,张仲景提出三部诊法,诊寸口、趺阳、太溪三脉,经过《难经》、《脉经》的总结,最终寸口诊法被后世医家普遍采用。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关于脉象脉象要素,指脉象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位、数、形、势等四个方面。
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
脉象的种类很多,中医文献常从位、数、形、势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归纳,它与脉搏的频率、节律,呈现的部位、长度、宽度,脉管的充盈度、紧张度,血流的通畅流利度,心脏搏动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一、脉位指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长短。
正常脉搏的部位不浮不沉,中取可得,寸、关、尺三部有脉。
如脉位表浅者为浮脉;脉位深沉者为沉脉等;脉搏超过寸、关、尺三部者为长脉,脉动不及寸、尺者为短脉。
二、脉数指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
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搏的频率快慢和节律是否均匀。
正常成人,脉搏的频率约为每分钟70-90次,且节律均匀,没有歇止。
如一息五至以上为数脉等;一息不满四至为迟脉;出现歇止者,有促脉、结脉、代脉等脉的不同;脉律快慢不匀者,为三五不调,有散脉、涩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摸脉诊治
有很多病人或者家属,就医的时候往往不完全信任医生,特别是遇到年轻的医生,往往不把巳知的全部情况告诉医生,认为中医就应该摸脉诊治,否则就不是好医生,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古时候因为医疗技术不发达,我们的医学家才通过经验总结了“望、闻、问、切”四类诊法,.其中“问诊”一项,就是需要知道病人的全部情况,综合分析,然后进行治疗。
所以不要要求中医仅仅凭摸脉来诊治。
我们就诊于西医的时候,即使是到了学术权威那里,我们地要把所有的检查资料拿出来供专家参考才行啊!一个不全面的病史资料,即使到了有经验的医生手里,会诊时也会因为资料不全而考虑不周,最终延误了治疗。
其实中医与西医只是在诊疗方法上有所不同,现代化的医学诊查技术却是为中医与西医共同服务的,中医的医生不仅会看舌头摸脉,还会看CT、心电图,检验的报告单,而不仅仅是靠摸脉诊治疾病的,所以请携带您的全部病史资料去看中医,这样对您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