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脉诊
中医诊断学讲义——第六章脉诊
中医诊断学讲义——第六章脉诊脉诊脉诊概述脉象形成原理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脉象的形成不仅与心、脉、气、血有关,同时与脏腑的整体功能活动亦有密切关系。
诊脉部位寸口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
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
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
其他诊脉部位1.三部九候诊法三部九候诊法,又称为遍诊法,出自《素问·三部九候论》。
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
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2.人迎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是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人迎(颈总动脉)主要反映体表情况,这二处脉象是相应的,来去大小亦相一致。
在正常情况下,春夏季人迎脉稍大于寸口脉;秋冬季寸口脉稍大于人迎脉。
如果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二倍、三倍时,疾病由表入里,并说明表邪盛为主,如果人迎脉大于寸口脉四倍者名为“外格”,大而数者是危重的证候。
反之,寸口脉大于人迎脉一倍、二倍、三倍时,为寒邪在里,或内脏阳虚,寸口脉四倍于人迎脉者名为“内关”,大而数者亦力危重征象。
3.仲景三部诊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趺阳、太溪三部诊法。
三部诊法是以诊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诊趺阳脉候胃气,诊太溪脉候肾气。
现在这种方法多在寸口无脉搏或者观察危重病人时运用。
如两手寸口脉象十分微弱,而趺阳脉尚有一定力量时,提示患者的胃气尚存,尚有救治的可能;如趺阳脉难以触及时,提示患者的胃气已绝,难以救治。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脉诊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脉诊之概论脉诊,是医者以指腹按一定部位的脉搏诊察脉象.通过诊脉,体察患者不同的脉象,以了解病情,诊断疾病.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的诊断疾病的方法.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心主血脉,包含血和脉两个方面,脉为了血之府,心与脉相连,心脏有规律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 脉管也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因而形成脉膊故能心动应指,脉动应指,心脏有规律的搏动)和血液在管内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全身的血脉,均会聚于肺, 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了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气, 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且精可以化生血, 是生成血液的物质根底之一.因此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脉诊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形成,既然和脏腑气血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气血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到影响,脉象就有改变,故通过诊察脉象的改变, 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 但从病位的浅深来说,不在表便在里,而脉象的浮沉,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浅深.脉浮,病位多在表;脉沉,病位多在里.疾病的性质可分冷证与热证,脉象的迟数,可反映疾病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冷证,数脉多主热证.邪正斗争的消长,产生虚实的病理改变,而脉象的有力无力,能反映疾病的虚实证候,脉虚弱无力,是正气缺乏的虚证.脉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脉诊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 虚劳、失血,久泄久痢而见洪脉,那么多属邪盛正衰危候.外感热病, 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候;假设脉急疾,烦躁(那么病也. 如战汗,汗出脉静,热退身凉,为了病退向愈,假设脉急疾,烦躁)为了病进危候.诊脉的部位诊脉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遍诊法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冷杂病论>.三部,即人迎〈〈颈侧动脉),寸口, 跌阳(足背动脉).以上两种诊脉的部位,后世已少采用,白晋以来, 普遍选用的切脉部位是寸口.寸口诊法始见于〈〈内经>,主张独取寸口是〈〈难经>,但当时这一主张未能普遍推行,直至晋代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才推广了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寸口又称脉口、气口, 其位置在腕后挠动脉搏动处,诊脉独取寸口的理论依据是:寸口为了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为了气血会聚之处,而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皆起于肺而止于肺,故脏腑气血之病变可反映于寸口.另外,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经同属太阴,与脾胃之气相通,而脾胃为了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脏腑气血之盛衰都可反映于寸口,所以独取寸口可以诊察全身的病变.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高骨(梯骨茎突)为了标志,其稍内方的部位为了关,关前(腕端)为了寸,关后(肘端)为了尺.两手各分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三部可分浮、中、沉三候,是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寸关尺分候脏腑,历代医家说法不一,目前多以以下为了准:左寸可候:心与膻中右寸可候:肺与胸中;左关可候:肝胆与膈右关可候:脾与胃;左尺可候:肾与小腹右尺可候:肾与小腹.诊脉有方法和考前须知时间: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由于清晨患者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拟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但也不是说其它时间不能诊脉.总的来说, 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诊脉之前,先让患者休息片刻, 使气血安静,医生也要平心静气,然后开始诊脉.诊室也要保持安静. 在特别的情况下应随时随地诊察患者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体位:要让患者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平放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 直腕仰掌,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市枕,这样可使气血运行无阻,以反映机体的真正脉象.指法:医者和患者侧向坐,用左手按诊患者的右手,用右手按诊患者的左手.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位置, 接着用食指按在关前的寸脉位置,无名指按在关后尺.脉位置.位置放准之后,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接触脉体.布指的疏密要和患者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总以适度为了宜.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了总按;为了了重点地体会某一部脉象,也可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如要重点体会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那么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脉那么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这样比照的诊脉方法,颇为了实用.单按分候寸口三部,以察病在何经何脏,总按以审五脏六腑的病变.诊小儿脉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关尺.举按寻: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 以探索脉象的一种手法.持脉之要有三,就是举、按、寻.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叫举, 又叫浮取或轻取;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间,叫按,又称沉取或重取;指力不轻不重,还可亦轻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寻.因此诊脉必须注意举、按、寻之间的脉象改变.此外,当三部脉有独异时,还必须逐渐挪移指位,内外推寻.寻者寻找之意,不是中取.平息:一呼一吸称一息,诊脉时,医者的呼吸要白然均匀,用一呼一吸的时间去计算患者脉搏的至数,如正常脉象及病理性脉象之迟、数、缓、疾等脉,均以息计,今天有秒表对诊脉有一定的帮助. 但平息的意义还不止如此.平是平调的意思,要求医者在诊脉时,思想集中,全神贯注.因此,平息除了以“息〞计脉之外,还要做到虚心而静,全神贯注.五十动: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即每次按脉时间,每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其意义有二:一为了了解五十动中无促、结、代脉, 预防漏诊.二为了说明诊脉不能草率从事,必须以辨清脉象为了目的.如果第一个五十动仍辨不清晰,可延至第二个或第三个五十动.总之, 每次诊泳时间,以2-3分钟为了宜.。
中医诊断学-脉诊
脉诊1.具有沉细无力而软特征的脉象是A.细脉B.微脉C.弱脉D.濡脉E.散脉答案:C2.具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特征的脉象是A.细脉B.微脉C.弱脉D.濡脉E.散脉答案:B3.脉来有根的特征是A.从容和缓B.不浮不沉C.有力柔和D.尺脉有力E.一息四一五至答案:D4.脉来有神的特征是A.从容和缓B.不浮不沉C.有力柔和D.尺脉有力E.一息四一五至答案:C5.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的脉象是A.实脉B.大脉C.长脉D.洪脉E.滑脉答案:D6.三部脉脉来充实有力,其势来盛去亦盛的脉象是A.实脉B.大脉C.长脉D.洪脉E.滑脉答案:A7.脉率较速,间有不规则歇止的脉象是A.散脉B.涩脉C.结脉D.代脉E.促脉答案:E8.主气郁气损的脉象是A.浮脉B.洪脉C.短脉D.数脉E.动脉答案:C9.主痰饮内停的脉象是A.弦脉B.浮脉C.濡脉D.散脉E.芤脉答案:A10.主元气浮散的脉象是A.弦脉B.浮脉C.濡脉D.散脉E.芤脉答案:D11.有规律地歇止,并可伴形态变化的是A.散脉B.涩脉C.结脉D.代脉E.促脉答案:D12.主惊恐疼痛的脉象是A.浮脉B.洪脉C.短脉D.数脉E.动脉答案:E13.芤脉的脉象特征为A.浮大中空,有边无中B.浮大无力,不任重按C.浮而软小,形细无力D.浮而搏指,中空外坚E.举之无力,按之空豁答案:A14.濡脉的脉象特征为A.浮大中空,有边无中B.浮大无力,不任重按C.浮而软小,形细无力D.浮而搏指,中空外坚E.举之无力,按之空豁答案:C15.邪热亢盛时脉象多为A.脉数有力B.脉数无力C.脉浮大虚数D.脉滑数E.脉细数答案:A16.虚阳外浮时脉象多为A.脉数有力B.脉数无力C.脉浮大虚数D.脉滑数E.脉细数答案:C17.缓脉的脉象为A.一息四五至B.一息四至C.一息五至以上D.一息七至以上E.一息不足四至答案:B18.肝郁气滞证脉象多见A.滑数B.洪数C.弦紧D.沉弦E.弦数答案:D19.常见于邪闭、厥病的脉象是A.沉脉B.伏脉C.牢脉D.革脉E.芤脉答案:B20.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之实证的脉象是A.沉脉B.伏脉C.牢脉D.革脉E.芤脉答案:C21.疾脉的脉象为A.一息四五至B.一息四至C.一息五至以上D.一息七至以上E.一息不足四至答案:D22.右寸脉候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D23.食积内热证脉象多见A.滑数B.洪数C.弦紧D.沉弦E.弦数答案:A24.动脉与长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脉位的浮沉B.脉力的大小C.脉形的长短D.脉率的快慢E.脉律的齐否答案:C25.右关脉候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C26.濡脉与弱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脉位的浮沉B.脉力的大小C.脉形的长短D.脉率的快慢E.脉律的齐否答案:A27.妇女妊娠脉象的特点是A.沉紧B.虚细C.洪数D.滑数E.弦涩答案:D28.主元气离散,脏气将绝的脉象是A.细脉B.濡脉C.散脉D.微脉E.弱脉答案:C29.主阳气虚衰,气血俱虚的脉象是A.细脉B.濡脉C.散脉D.微脉E.弱脉答案:E30.沉迟脉多见于A.表热证B.表寒证C.里实证D.里虚证E.里寒证答案:E31.血虚肝郁的脉象是A.细数B.沉细C.弦细D.沉弦E.弦滑答案:C32.表寒证的脉象是A.浮数C.浮细D.浮缓E.浮滑答案:B33.表证夹痰之脉象是A.浮紧B.浮数C.浮滑D.洪数E.浮缓答案:C34.下列不属于节律失常的脉象是A.促脉B.结脉C.散脉D.代脉E.动脉答案:E35.虚脉与实脉的主要区别在于A.脉位不同B.脉势不同C.脉律不同D.至数不同E.流利度不同答案:B36.滑脉的临床意义一般应除外下列何项A.血瘀B.食积C.实热D.孕脉E.痰湿答案:A37.具有沉细无力特征的脉象是A.濡脉B.虚脉C.细脉D.微脉E.弱脉答案:E38.下列哪项不属于牢脉的特征A.沉B.涩C.大E.长答案:B39.下列除何项外均为涩脉的主病A.血少B.精伤C.痰阻D.血瘀E.气滞答案:C40.浮而搏指,中空边坚,如按鼓皮的脉象是A.浮脉B.散脉C.革脉D.牢脉E.芤脉答案:C41.四季平脉中夏季应为A.微毛B.微石C.微软D.微弦E.微钩答案:E42.既主湿又主虚的脉象为A.散脉与濡脉B.微脉与濡脉C.细脉与濡脉D.散脉与微脉E.细脉与弱脉答案:C43.下列哪项不属于滑脉所主病证A.痰饮B.食滞C.实热D.疟疾E.恶阻答案:D44.下列除哪项外,指下均有脉气紧张之感觉A.弦B.紧C.长D.革E.牢45.医生的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这种指法称为A.举法B.寻法C.总按D.按法E.单诊答案:D46.下列除哪项外,均是气血不足证的常见脉象A.虚B.细C.弱D.微E.结答案:E47.弦数脉的主病是A.寒证、痛证B.肝胆湿热C.肝郁脾虚证D.肝郁气滞E.阴虚内热答案:B48.邪盛病进时,常见的脉象是A.实B.大C.紧D.滑E.长答案:B49.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有定数的脉象是A.代脉B.促脉C.结脉D.动脉E.微脉答案:A50.多见于虚证或湿困的脉象是A.濡脉B.细脉C.弱脉D.微脉E.短脉答案:A51.结脉与促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脉位的浮沉B.脉力的大小C.脉形的长短D.脉率的快慢E.脉律的齐否答案:D52.迟脉不主的病证是A.实寒证B.虚寒证C.阴虚证D.邪热结聚证E.阳气虚衰证答案:C53.数脉所主的病证是A.瘀血内停B.阴寒内盛C.外感风寒D.痰饮内停E.阳明经证答案:E54.下列哪项不是牢脉的特点A.沉取始得B.推筋着骨始得C.势大而弦D.脉长E.搏动有力答案:B55.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此为A.浮脉B.芤脉C.革脉D.散脉E.虚脉答案:B56.不属于浮脉类的脉象是A.散脉B.芤脉C.革脉D.动脉E.洪脉答案:D57.应指细而无力的脉象是A.细脉、濡脉B.细脉、弱脉C.虚脉、濡脉D.虚脉、弱脉E.濡脉、弱脉答案:E58.按寸口脉分候脏腑,右寸脉可候A.心与膻中B.肾与小腹C.脾与胃D.肝、胆与膈E.肺与胸中答案:E59.“胃气”的脉象,最突出特点是A.不大不小B.不长不短C.不浮不沉D.不滑不涩E.从容和缓,不徐不疾答案:E60.脉来一息不足四至的脉象是A.缓脉、迟脉B.缓脉、结脉C.迟脉、结脉D.结脉、代脉E.迟脉、虚脉答案:C61.临床多见于健康人,或为病进,其脉象是A.长脉B.大脉C.实脉D.洪脉E.沉脉答案:B62.主病气血大虚,阳气衰微者,其脉象是A.散脉B.短脉C.微脉D.弱脉E.代脉答案:C63.主病痰饮、食滞、实热证,以及青壮年的常脉,妇人孕脉,其脉象是A.实脉B.长脉C.缓脉D.洪脉E.滑脉答案:E64.脉来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其主病是A.阳热亢盛B.亡血失精C.疝气癥瘕D.痰浊内停E.食积内停答案:C65.脉来浮大中空,如按葱管者,其主病是A.亡血失精B.气血两虚C.半产漏下D.阴寒内盛E.失血伤阴答案:E66.脉来重手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其主病是A.邪闭厥证B.阴寒内盛C.脏气衰微D.气血俱虚E.阳气衰微答案:A67.2~3岁小儿的正常脉率是A.60~80次/分B.80~100次/分C.100~120次/分D.120~140次/分E.140~160次/分答案:C68.弦脉与紧脉的脉象区别点是A.脉搏弹性高低不同B.脉位深浅不同C.脉搏力度不同D.脉搏流利度不同E.脉率快慢不同答案:A69.小儿脉象浮而有力主病是A.表虚证B.里虚证C.里实证D.表实证E.食积证答案:D70.滑脉与涩脉的脉象区别点是A.脉形饱满度B.搏指力度C.脉律规整度D.往来流利度E.脉位深浅度答案:D71.脉来一息不足四至,搏指无力者的主病是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E.阳极阴竭证答案:C72.疾脉的主病是A.热证,里虚证B.阳极阴竭,元阳将脱C.气血大虚,阳气衰微D.元气离散,精气衰竭E.气血两虚,湿邪为病答案:B73.主病为阳证、实证、热证,也可见于平人的脉象是A.实脉B.动脉C.洪脉D.长脉E.大脉答案:D74.主病脏气衰微,或疼痛、惊恐、跌打损伤等病证的脉象是A.涩脉B.结脉C.代脉D.促脉E.牢脉答案:C75.与濡脉、细脉、缓脉所主病证均相关的是A.气血虚证B.湿邪为病C.寒邪为病D.阳气虚证E.脾胃虚证答案:B76.以下哪项不属于促脉所主病证A.阳极阴竭B.阳热亢盛C.瘀血阻滞D.痰食停滞E.脏气衰败答案:A77.既主肝胆病,又主痛症、痰饮的脉象是A.实脉B.牢脉C.滑脉D.弦脉E.紧脉答案:D78.具有沉按实大弦长特征的脉象是A.伏脉B.牢脉C.实脉D.洪脉E.大脉答案:B79.芤脉的脉象特征是A.中空外坚B.按之空虚C.浮大中空D.重按稍减不空E.轻取不应答案:C80.浮滑的脉象主病为A.痰火内蕴B.湿热内蕴C.风痰上扰D.食滞停中E.痰热互结答案:C81.寸口脉分候脏腑,其中左寸候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A82.具有中空外坚,浮而搏指特征的脉象是A.紧脉B.弦脉C.芤脉E.牢脉答案:D83.沉涩之脉的主病常为A.肝郁气滞B.水饮内结C.寒凝血瘀D.脾肾阳虚E.里寒过盛答案:C84.脉象细软,浮取可得,重按不显者为A.细脉B.濡脉C.微脉D.虚脉E.弱脉答案:B85.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属于A.芤脉B.浮脉C.虚脉D.散脉E.弦脉答案:A86.脉来弦长有力,沉取始得,是A.实脉B.牢脉C.紧脉D.弦脉E.伏脉答案:B87.风寒束肺的脉象是A.浮涩B.浮滑C.浮缓D.浮紧E.浮脉答案:D88.脉搏有胃气是指A.沉取有力B.从容不迫C.和缓有力D.节律一致E.从容和缓89.五六岁小儿平脉至数为A.一息七至以上B.一息六至C.一息四五至D.一息三至E.以上均不是答案:B90.水饮内停的脉象常见A.沉缓B.沉弦C.沉涩D.沉迟E.沉细答案:B91.滑数脉不见下列何证A.痰热B.湿热C.食积化热D.气分热盛E.痰火答案:D92.脉率较速或快慢不定而有不规则歇止的脉为A.促脉B.结脉C.代脉D.疾脉E.涩脉答案:A93.弦细脉的主病多是A.寒凝肝脉B.肝气郁结C.血虚肝郁D.肝血不足E.脾肾阳虚答案:C94.脉来迟缓,而有不规则的歇止,此为A.促脉B.结脉C.代脉D.涩脉E.疾脉答案:B95.下列何脉不主痰饮:B.濡脉C.弦脉D.滑脉E.缓脉答案:B96.浮细而软的脉象是A.弱脉B.细脉C.濡脉D.微脉E.虚脉答案:C97.弦脉的脉象特征是A.端直以长B.浮大搏指C.沉按实大D.脉来绷急E.脉细如线答案:A98.以下何种脉象正常人不会出现A.缓脉B.滑脉C.弦脉D.紧脉E.六阴脉答案:D99.下列除何脉外均为轻取即得:A.濡脉B.芤脉C.革脉D.弱脉E.浮脉答案:D100.脉浮大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波涛汹涌此为A.滑脉B.洪脉C.实脉D.大脉E.数脉答案:B101.头晕胀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此为A.气血两虚B.痰湿内阻C.瘀血阻滞D.肝阳上亢E.肝肾阴虚答案:E102.脉象的生理变异中以下哪项错误:A.春季微弦B.老人脉弦硬C.夏季微浮D.夜间脉偏沉细缓E.喜则脉缓答案:C103.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为A.足太阴脾经B.手少阴心经C.足少阴肾经D.足厥阴肝经E.手太阴肺经答案:A。
中医诊断学之脉诊
精选可编辑ppt
13
➢诊脉的方法
举按寻 循推
总按、单诊
诊脉时间
以清晨未起床、 未进食最佳
体位 布指 运指
三指平齐 中指定关 指目按脉 布指疏密适度
指法
平息 诊脉时呼吸平稳调匀
五十动
指医生对病人诊脉的时间 一般不少于50次脉跳时间
精选可编辑ppt
14
➢脉象要素
文献多从位、次、形、势方面四个方面加
以分析归纳,与以下八因素有关:
血行,致脉管的充盈度减小,故脉来细小且 无力。 湿性重浊粘滞,脉管受湿邪阻遏,气血运行 不利而致脉体细小而缓。
精选可编辑ppt
41
【细脉相类脉】
濡脉 1.特征:脉管搏动的部位在浅层,形细而软,如
絮浮水,轻取即得,重按不显,故又称软脉。 2.临床意义:多见于虚证或湿困。
弱脉 1.特征:脉管细小不充盈,其搏动部位在 皮肉之下靠近筋骨处,指下感到细而无力。 2.意义:多见于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37
(7)洪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机理分析】 洪脉多见于外感热病的中期,即阳明 [气分]热盛证。此时邪热亢盛,充斥 内外,且正气不衰而奋起抗邪,邪正剧 烈交争,气盛血涌,脉管扩大,故脉大 而充实有力。
精选可编辑ppt
38
(7)洪脉相类脉
大脉 1.特征:寸口三部皆脉大而和缓、从容。 2.意义:多见于健康人,或为病进。
寸口脉的三部九候:分寸、关、尺三部,又 可施行浮、中、沉三候。
精选可编辑ppt
10
桡骨 茎突 内侧 的部 位 (腕 侧) 寸
桡骨茎突
精选可编辑ppt
桡骨 茎突 的部 位为 关后 (肘 侧) -尺
11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是中医临床诊断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医脉诊的原理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在本次脉诊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也收获了很多体会和感悟。
在实验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脉诊的重要性。
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把握和比较不同脉象的特点来诊断患者的病情,这种以触摸患者动脉搏动的方法,直接体现了中医诊断的独特魅力,也加深了我对脉诊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教学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操作脉诊仪器。
在脉诊实验中,老师详细讲解了脉诊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我们能够正确、熟练地操作脉诊仪器,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老师还重点讲解了脉象的判断和诊断,让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捕捉患者的脉象,帮助患者找到准确的诊断。
实验教学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脉诊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在实验中,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患者的脉象,我们需要全神贯注地观察和解读患者的脉搏,同时还需要根据脉象的变化和特点,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这种全身心的投入不仅需要我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经验和沉稳的心态。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医脉诊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在学习中医的决心。
实验教学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脉诊实验中,我们需要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相互配合,共同观察、讨论和分析患者的脉象,从而帮助患者找到准确的诊断。
通过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也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这种合作精神不仅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巨大威力,也提高了我在团队中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通过本次脉诊实验教学,我对中医脉诊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我也感受到了学习中医需要沉下心,细致入微,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中医诊断学-脉诊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脉诊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A11、具有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取不应,伴节律不齐特征的脉象是A、结脉B、动脉C、疾脉D、散脉E、代脉2、风热袭表所致表热证的脉象是A、浮紧B、浮数C、浮缓D、滑数E、洪数3、以下哪种脉象不见于常人A、长脉B、大脉C、滑脉D、缓脉E、短脉4、疾脉的主病是A、阳虚里寒B、阳极阴竭C、脏气衰微D、阴盛气结E、阴虚阳亢5、革脉的脉象是A、如水漂木B、如按葱管C、如按琴弦D、如按鼓皮E、如循刀刃6、芤脉与革脉的相同之处是A、浮而不聚B、浮而无力C、浮而中空D、浮而弦紧E、浮而细长7、以下脉象中具有沉取实大弦长特点的脉象是A、革脉C、牢脉D、实脉E、大脉8、脉短如豆,滑数有力的脉象是A、促脉B、疾脉C、微脉D、动脉E、短脉9、素体痰湿而又感外邪的脉象特点是A、浮数脉B、浮滑脉C、浮紧脉D、濡缓脉E、弦滑脉10、以下脉象中都具有“脉细”特征的是A、微、弱、散、细脉B、微、弱、濡、细脉C、濡、弱、细、虚脉D、濡、弱、伏、细脉E、伏、细、弱、牢脉11、迟脉的主病是A、虚热证B、痰饮C、寒证D、血瘀E、气滞12、常脉中有神的表现是A、不大不小B、软滑从容C、不浮不沉D、柔和有力E、尺脉沉取有力13、诊脉手法中手指用力较重的是A、举法B、按法C、寻法D、推循E、触指14、医生用较轻的指力诊脉的手法是B、按法C、寻法D、推法E、单按15、数脉的特征是A、一息四五至B、一息五六至C、一息五至以上D、一息六至以上E、一息七八至16、脉体宽大,来盛去衰的脉象是A、大脉B、芤脉C、实脉D、洪脉E、长脉17、哪种脉象不具有脉率快的特征A、弦脉B、数脉C、动脉D、促脉E、疾脉18、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的脉象是A、浮脉B、微脉C、弱脉D、虚脉E、芤脉19、脉象具有沉细无力特征的是A、濡脉B、细脉C、虚脉D、微脉E、弱脉20、以下哪项不是涩脉的主病A、血少B、精伤C、血瘀D、气滞E、疼痛21、外感热病,气分热盛的脉象是A、浮数B、滑数C、洪数D、濡数E、弦数22、下列与滑脉的主病无关的是A、痰湿B、阳虚C、实热D、食积E、妊娠23、以下不属结脉所主病证的是A、阴盛气结B、气血虚衰C、寒痰D、食积E、瘀血24、以下不属代脉所主病证的是A、脏气衰微B、痰湿C、疼痛D、惊恐E、跌仆损伤25、特征为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的脉象是A、伏脉B、微脉C、芤脉D、革脉E、牢脉26、以下属促脉所主病证的是A、水饮内停B、气滞血瘀C、脾虚湿困D、阳盛实热E、寒凝肝脉27、代脉的特征是A、缓而时止,止无定数B、数而时止,止无定数C、迟而时止,止有定数D、数而时止,止有定数E、脉来时止,止有定数28、与湿邪为病相关的脉象是A、濡脉、弱脉B、缓脉、虚脉C、缓脉、细脉D、细脉、弱脉E、虚脉、细脉29、痰饮证的脉象多见A、弦脉B、细脉C、芤脉D、革脉E、缓脉30、脉诊的“寻“法是指A、轻按B、重按C、左右推寻D、从重到轻E、一指按其寸口31、濡脉与弱脉的区别点主要表现在A、脉形粗细B、脉位浮沉C、脉力强弱D、脉之紧张程度E、脉之频率快慢32、气血两虚证所见脉象中不包括A、弱脉B、细脉C、微脉D、缓脉E、虚脉33、气滞血瘀的痛证可见哪种脉象A、革脉B、紧脉C、滑脉D、实脉E、涩脉34、以下何脉不主食积或宿食A、紧脉B、促脉C、滑脉E、涩脉35、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其脉象为A、促脉B、疾脉C、结脉D、动脉E、代脉36、肝胆病的脉象常为A、长脉B、滑脉C、洪脉D、弦脉E、数脉37、痛证与痰饮均可见的脉象是A、滑脉B、紧脉C、动脉D、牢脉E、弦脉38、以下哪项不是脉有胃气的表现A、来去从容B、节律一致C、不疾不徐D、不浮不沉E、尺脉有力39、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为A、弦脉B、滑脉C、濡脉D、涩脉E、结脉40、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为A、浮脉B、沉脉C、迟脉D、虚脉E、弱脉41、脉象八要素不包括的是A、脉位B、脉率D、脉长E、脉势二、B1、A.沉脉B.伏脉C.革脉D.紧脉E.牢脉<1> 、主阴寒内积,疝气瘕积的脉象是A B C D E<2> 、主实寒、食积的脉象是A B C D E2、A.滑数B.弦数C.洪数D.沉数E.濡数<1> 、食积内热证的脉象多见A B C D E<2> 、痰热内扰证的脉象多见A B C D E3、A.失血伤阴B.亡血失精C.惊恐疼痛D.寒证痛证E.邪闭痛极<1> 、伏脉的主病是A B C D E<2> 、革脉的主病是A B C D E4、A.浮脉B.长脉C.革脉D.短脉E.散脉<1> 、首尾端直,超过本位的脉象是A B C D E<2> 、首尾俱短,常只显于关部的脉象是A B C D E5、A.浮脉、革脉、濡脉B.芤脉、弱脉、虚脉C.伏脉、革脉、散脉D.洪脉、濡脉、牢脉E.弱脉、濡脉、虚脉<1> 、具有脉搏无力特点的脉象是A B C D E<2> 、具有脉位表浅特点的脉象是A B C D E6、A.举之有余,按之不足B.浮大中空,如按葱管C.浮细无力而软D.沉细无力而软E.浮散无根,至数不齐<1> 、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脉象多见A B C D E<2> 、突然大出血时脉象多见A B C D E7、A.洪数脉B.滑数脉C.浮数脉D.濡数脉E.弦数脉<1> 、肝郁化火者多见A B C D E<2> 、食积内热者多见A B C D E8、A.脾胃虚弱B.亡血失精C.阴盛气结D.寒证痛证E.脏气衰微<1> 、缓脉多见于A B C D E<2> 、代脉多见于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散脉: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取不应,伴节律不齐或脉力不匀。
中医诊断学:脉诊题库一及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脉诊题库一及答案解析1、单选结脉与促脉的主要区别在于()。
A.脉位的浮沉B.脉力的强弱C.脉形的长短D.脉率的快慢E.脉律的齐否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结脉指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促脉指数而时(江南博哥)一止,止无定数。
故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脉率的快慢。
2、单选患者,女,35岁。
夜晚吹风扇乘凉,晨起自觉发热恶风,鼻塞,喷嚏,自汗出,舌苔薄白。
其脉象应是()A.浮紧B.浮缓C.浮数D.濡缓E.浮滑正确答案:B3、单选沉弦脉主病常为()。
A.寒凝血瘀B.肝胆湿热C.痰食内结D.肝郁脾虚E.寒滞肝脉正确答案:E4、配伍题举之无力,按之空虚的脉象是()浮大中空,如按葱管的脉象是()A.浮脉B.微脉C.革脉D.虚脉E.散脉正确答案:D,B5、单选濡脉的脉象是()。
A.浮数无根B.浮而细软C.沉细而软D.浮大无力E.脉细如线正确答案:B6、单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为()。
A.弱脉B.虚脉C.涩脉D.微脉E.濡脉正确答案:B7、单选气滞血瘀的痛证可以见到的脉象是()。
A.革脉B.弦脉C.滑脉D.实脉E.涩脉正确答案:E8、单选按脉时需推筋着骨始得的脉为()。
A.沉脉B.牢脉C.弱脉D.伏脉E.革脉正确答案:D9、单选下列各项,不主实热证的脉象是()。
A.紧脉B.滑脉C.洪脉D.数脉E.促脉正确答案:A10、单选脉症相应为顺,下列各项,为逆的是()。
A.表证见浮脉B.里证见沉脉C.久病见浮脉D.新病见浮脉E.有余见实脉正确答案:C11、单选脉诊的举法是指()。
A.轻按寸口B.重按寸口C.用力不轻不重按寸口D.三指同按寸口E.一指按其寸口一部正确答案:A12、配伍题虾游脉的临床意义是()鱼翔脉的临床意义是()A.三阴寒极,阳亡于外B.孤阳无依,躁动不安C.胃气将绝D.脾胃衰败,精气已绝于内E.心阴心血枯竭,孤阳独亢正确答案:B,A13、单选下列各项,不需重按始得的脉象是()。
A.沉脉B.牢脉C.弱脉D.革脉E.伏脉正确答案:D14、单选与弱脉具有共同脉象特征的是()。
中医诊断学脉诊——脉象机理分析
一、浮脉类浮脉机理分析:浮脉为阳脉,《内经》称为毛脉,在时应秋,在脏应肺。
桡动脉部位浅表而显浮象,瘦人肌薄而见浮脉,夏秋脉象偏浮,皆属常脉。
表证见浮脉是机体驱邪向外的表现。
外邪侵袭肤表,卫阳抗邪于外,人体气血趋向于肤表,脉气亦鼓动于外,故见浮脉。
邪盛而正气不虚时,脉浮而有力;虚人外感或邪盛正虚时,脉多浮而无力。
外感风寒,则寒主收引,血管拘急,故脉多浮紧;外感风热,热则血流薄急,故脉多浮数。
散脉机理分析:由于气血虚衰,精气欲竭,阴不敛阳,阳气离散,脉气不能内敛,涣散不收,无力鼓动于脉,以致浮大无根,至数不匀。
芤脉机理分析: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
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脉芤。
濡脉机理分析:多见于崩中漏下、虚劳失精或内伤泄泻,自汗喘息等病证。
凡久病精血亏损;脾虚化源不足,营血亏少;阳气虚弱,卫表不固及中气怯弱者,都可以出现濡脉。
阴虚不能敛阳故脉浮软;精血不充则细弱。
此外,湿困脾胃,阻遏阳气,也可以出现濡脉。
洪脉机理分析:多由邪热亢盛,内热充斥而致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所致;若泄利日久或呕血、咳血致阴血亏损,元气大伤亦可出现洪脉,但应指浮取盛大而沉取无根;或见躁疾,此为阴精耗竭,孤阳将欲外越之兆。
此外,夏令阳气亢盛,脉象稍现洪大,为夏令之平脉。
二、沉脉类沉脉机理分析:病理性沉脉的形成,一为邪实内郁,正气尚盛,邪正相争于里,致气滞血阻,阳气被遏,不能鼓搏脉气于外,故脉沉而有力,可见于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病证;二为气血不足,或阳虚气乏,无力升举鼓动,故脉沉而无力,可见于各脏腑的虚证。
伏脉机理分析:伏脉多为邪气内伏,不得宣通而致。
邪气闭塞,气血凝结,乃致正气不能宣通,脉管潜伏而不显,但必伏而有力,多见于暴病。
如实邪内伏,气血阻滞所致气闭、热闭、寒闭、痛闭、痰闭等。
中医诊断学脉诊表格
中医诊断学脉诊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其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脉诊。
中医脉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动脉来判断患者的疾病状况,脉搏的变化反映了人体内脏功能的状态。
脉诊在中医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医的“金科玉律”。
脉诊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对脉搏的触诊,判断患者的阴阳、虚实、寒热等病理变化,以及各个脏腑的状况。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脏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血脉的变化反映出来。
通过细致的触诊,医生可以感知患者的脉搏强弱、速度快慢、节律是否有序等信息,从而获取患者的病情。
脉诊的步骤主要包括选择脉搏部位、触诊脉象、辨识脉象特点、判断脉象病理意义和归类脉象类型。
常用的脉搏部位有手腕部的尺、关、脾、心四脉,在不同的疾病中,不同的脉象有不同的意义。
触诊脉象时,医生需要注意脉搏的强度、快慢、充盈度、节律等,同时还需注意观察血管的变化如粗细、有无结节、是否有跳动等。
辨识脉象特点是对脉搏的触感进行分析和总结。
比如,脉象是否弦或沉或滑或浮等,脉搏是否有力或虚等,这些特点反映了患者体内的阴阳失调、虚实状态等。
通过观察脉象的特点,医生可以初步判断病情所在。
例如,虚脉多见于气虚或血虚等虚势病,实脉多见于实热或实寒等实势病。
脉象的病理意义主要是针对不同脉象特点表示的相应疾病进行鉴别。
例如,散脉多见于气郁胸痛、惊恐等病;滑脉多见于湿痰等病;沉脉多见于阳气衰竭等病。
通过对不同脉象的分析,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以指导后续的治疗。
脉象的分类是将不同脉象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整理和总结。
中医诊断学将脉象分为细、滑、浮、沉、弦、缓、数、短、代等九个类型,每个类型又可细分为多种亚型。
通过对患者脉搏进行分类,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提供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诊断学中的脉诊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对脉搏的触诊,可以判断患者的疾病状况和体内脏腑功能的状态。
脉诊需要医生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学习才能熟练掌握,准确判断脉象特点,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中医治疗服务。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
中医诊查脉象的方法通常称为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一。
以下是一些中医诊查脉象的常见方法:
1.三部九候法:三部九候法是指将人体上肢寸口脉分为上、中、下
三部,每部又分为天、地、人三候,以观察脉象的变化。
2.浮中沉取法:浮中沉取法是指将手指轻触寸口脉皮肤,逐渐用力
按至筋骨,以观察脉象的浮沉变化。
3.独取寸口法:独取寸口法是指仅选取寸口脉进行脉象诊察,寸口
脉位于手腕桡动脉处。
4.平息定脉:医生在诊脉时需要保持呼吸平稳,以便更准确地感知
脉象。
5.脉象特征:中医通过脉象的特征来判断病情,如脉象的浮沉、快
慢、强弱、粗细等。
需要注意的是,脉象诊查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才能掌握,而且脉象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饮食、运动等。
因此,脉象诊查结果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如果你对中医脉象诊查感兴趣,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或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脉诊又是中医诊断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我进行脉诊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对脉诊在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脉诊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在中医理论中,脉诊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和摸诊患者的脉搏,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
脉搏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人体内脏功能的状态,从而对疾病进行防治。
脉诊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脉诊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受。
在实验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脉诊需要耐心、细致和敏感的观察和感受。
不同的脉象变化可能对应着不同的病理变化,因此对于脉搏的触感、脉搏的频率、脉搏的力度等细节都需要进行仔细地观察和感受。
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分考验耐心和细致的能力。
脉诊还需要医者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知识储备。
在实验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要想准确地进行脉诊,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广泛的知识储备。
因为脉诊不仅仅是简单地摸出脉搏的频率和力度,还需要将其与中医的理论知识进行结合,从而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
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才能准确地识别出各种脉象的变化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脉诊实验教学还需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在实验教学中,我发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是进行脉诊的关键。
因为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都会影响脉搏的变化,只有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征。
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还能够增强患者的信任和安全感,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脉诊实验教学,我对脉诊在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脉诊不仅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内容,还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受、医者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知识储备,以及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只有不断地实践和研究,才能够更好地运用脉诊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学|脉诊概述
中医诊断学|脉诊概述【含义】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沿革】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5世纪的扁鹊首用脉法诊断疾病;脉法具体记载于《黄帝内经》;脉法实践者是东汉张仲景;脉学专著创始者是西晋王叔和(《脉经》);许叔微首绘脉象图及施发的《察病指南》为学习脉法提供了直观教学;推广普及脉法的是明· 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创新发展于近现代。
【地位】脉诊是中医学流传至今的一种独特的诊察疾病的方法,是中医诊病,不可缺少的步骤和内容。
其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诊检测方便,信息丰富,通过诊脉可了解人体表里诸多的生理病理变化,为诊断疾病提供重要依据。
诊脉主要依靠医者手指的灵敏触觉加以体验而识别,因此,学习脉诊既要熟悉脉学的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反复训练,仔细体会,才能逐步识别各种脉象,并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诊脉是一种理论性极强、操作极为细致的诊病方法。
因此,它要求医生必须对脉象形成的基本原理、诊脉的部位和方法等问题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
一、脉诊原理【含义】(1)脉:即脉道,是血液汇聚之处,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脉有约束、控制和推进血液沿着脉道运行的作用。
(2)脉动(脉搏):心气推动心脏搏动,使营血在脉道中运行时产生脉动,因此脉搏的跳动与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基本一致。
(3)脉象: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
是血脉脉动所呈现的部位(深浅)、速率(至数,即快慢)、形态(长短大小)、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等组成的综合形象。
脉象能够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原理】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有关。
简而言之,脉象是以心脉为主,在各个脏腑和气血的综合作用下形成,所以脉象成为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信息窗口,具有见微知著的作用。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
中医诊断学脉诊实验教学体会脉诊作为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脉搏状态,可以辅助医生分析患者的脏腑功能状态,诊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进展,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的一门艺术,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因此脉诊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难度性。
通过对脉诊的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脉诊的技能,增强对脉搏的触觉和感知,并且理解脉象与脏腑的关系,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度和临床实践能力。
在脉诊实验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了脉象的触摸和感知对于脉诊的重要性。
学生们需要通过触摸不同病人的脉搏来感受不同的脉象特征,例如脉搏的弦数、宽窄、滑涩、浮沉等特点,以及脉象的节律、速度等变化。
只有通过不断的触摸和感知,才能让学生对脉搏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使他们对脉象的特征有更深入的理解。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患者,脉搏的特征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手法,灵敏地感知和分辨不同的脉象特征,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通过不断触摸和感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脉象的识别能力,从而提高脉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脉诊实验教学也让我意识到了脉象与脏腑功能的关系。
在课堂实验中,我们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脉象特征与不同脏腑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际的触摸和感知,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脉象与脏腑的关系,例如肝脉的弦数和紧绷与肝气郁结的关系,心脉的滑数与心火旺盛的关系等。
这种直观的感受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脉象与脏腑的关系,对于他们今后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脉诊实验教学中,我认为我们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脉象特征,结合具体的案例和临床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脉象与脏腑的关系,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的进展。
在脉诊实验教学中,我还体会到了脉诊的主观性和难度性。
脉搏的观察与感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情绪等,以及医生自身的触摸技巧和临床经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6/1
中医诊断学
【目的要求】 1.掌握脉诊的临床意义。 2.熟悉脉象形成的原理。 3.熟悉诊脉的部位与三种不同的诊脉方法。 4.掌握寸口诊法,寸口诊脉的分部与所主脏腑。 5.掌握诊脉的方法。 6.掌握正常脉象及其生理变异。 7.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及其主病。 8.了解真藏脉与各种怪脉。
2020/6/1
(一)三部九候诊法
天(两颞动脉)—候头额、颞部
上(头) 人(耳前动脉)—候目、耳
地(两颊动脉)—候口、齿
天(手太阴肺经动脉处)—候肺气
中(手) 人(手少阴心经动脉处)—候心气
地(手阳明大肠经动脉处)—候胸中之 气
天(足厥阴肝经动脉)——候肝气
下(足) 人(足太阴脾经动脉)——候脾、胃之气
2020/6/1
对于这些陋习,古代的先贤早已深刻批判过。
2020/6/1
中医诊断学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认为: 脉诊只是望问闻切四诊中的最后 一诊,无非是一种诊断中比较巧 妙的方法罢了,作为一个好医生 如果想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必 须要四诊合参,不能单凭这一项 。
2020/6/1
中医诊断学
随着时代生活的日新月异,人们的医疗条件逐 渐改善,对于脉诊的看法更需要客观、辨证地对待。
2020/6/1
中医诊断学
脉诊,其实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 最常见的手段,是望闻问切中的“ 切”诊。通过这种诊断,我们可以 了解人体内部脏腑中的气血运行情 况。它是通过脉搏的运动来判断人 体内脏的情况,根据脉搏的速度、 频率、力量、血管的形态等来判断 人体的基本情况。
2020/6/1
是他们最 信任和叹服的。许多的医生也很在乎病人的这种 心态,往往先不询问患者病情,不做任何体查而 单凭脉诊而进行谴方用药。更令人不解的是,有 许多的病人也故意不说出自己的病情,借此来“ 考验”医生能不能通过脉象看准自己的病情,真 是荒唐又可怕!想想还是东坡先生明鉴:“吾求 愈病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
从目前的临床情况来看,现代生活状态中的中医脉 诊比起古人来说,更难反映人体的真实客观情况。我 们知道,一般凡是来门诊看中医的病人,有很大一部 分是慢性病和疑难病患者。而这些病人中,有一大部 分的患者是长年服药的,尤其是一些心脑血管病、高 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他们所服的很多药物会对人体 的血液循环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这当然会直接影响 到脉象的形态。
中医诊断学
9.了解诊脉之要点与如何进行脉象的鉴别。 10.熟悉诊妇女与小儿脉。 11.熟悉相兼脉象主病。 12.熟悉脉证宜忌及脉症从舍。 13.了解按诊的方法。 14.熟悉按诊的作用与按诊的内容。 【学习时数】 7 学时
2020/6/1
中医诊断学
【重点与疑难点】 (一)重点: 1.诊脉在诊断上的作用。 2.寸口诊脉的理论依据、分部与所主脏腑。 3.正常脉象的胃神根及其变化的原因。 4.二十八种病脉的脉象与主病。 5.相兼脉象的临床意义。 6.脉症的顺逆及从舍。 7.按诊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
疑难点 遍诊法与三部诊法有无临床价值?
〈分析〉
作为古老的诊法,二者在临床上的运用虽远远不及寸 口诊法普遍,但仍有其应用价值:如在寸口脉象微 弱时,可通过趺阳脉搏动的有力与否来判断病人胃 气尚存与否。
2020/6/1
中医诊断学
(二)疑难点 1.遍诊法与三部诊法有无临床价值? 2.寸口六部所主脏腑的依据是什么? 3.正常脉象之有胃气、有神、有根的特点。 4.外界因素、内在因素对正常脉象的影响。 5.一脉主数病,在出现相兼脉时应如何判断? 6.理解按诊中,虚里动高的原因并非仅为宗气外泄
。
2020/6/1
脉诊成了某些病人衡量中医医生水平的 一架天平。
2020/6/1
中医诊断学
在临床上常遇到这样的病人,来 就诊后只看着医生,把手伸过来不说 话,似乎是在考验医生号脉准不准。 当你说对了其症后,他们会喜形于色 地开口大叫:“你太神啦!……”。 而当你根据其脉象判断不准时,他们 会背后说,诊断得根本不准,水平不 高。 脉诊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第五章 脉 诊
脉诊又称切诊,是医生用手 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 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 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疾病,辨 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2020/6/1
中医诊断学
谈到中医,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老中医 神态安详地迷起眼睛,将三根手指搭在 病人的手腕部位,停留片刻后,便告诉 病人你患了什么病,应该如何进行治疗 等等。病人听后,如果说得准确,便会 连连称奇,信服有加。如果说得不准, 便会认为医生的医疗水平差。
2020/6/1
中医诊断学
如长期服用活血化瘀或扩张血管的药物等都 可以明显影响心脏搏动的速度、力量。这样的 话,便不能真正反映出人体中的各个脏腑的气 血运行情况。
因此,即便是一个高明的医生,也不可能在 这种情况下通过患者的脉象充分了解到其体内 的真实情况。
对待脉诊,我们尚需要用一个公正客观的态度 ,既要肯定其诊断价值,也不应该盲目迷信。
(脾三生)血其统他血—脏—腑营与气脉养血象,形摄成血的于脉关中系。
肝藏肺血主调气血,——司供呼调吸血量,朝百脉;脾胃
为肾藏气精血化生血—化—之精源为,化血脾之统本血,合;营肝以藏生血血 ,贮血,调节血液,调畅气机;肾 藏精,为元气之根,这些因素均与 脉象的形成间接有关
2020/6/1
中医诊断学
二、诊脉部位
中医诊断学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一、脉诊原理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脉象形成的动力 脉管舒缩—脉搏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阴心阳—维持正常脉搏的基本条件
2020/6/1
中医诊断学
(a: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心气主血血脉充—盈—于心脉与脉道通,,以搏及动行气血血的盛衰 直肺朝接百影脉响—着—宣脉发象百。脉,助心行血
地(足少阴中肾医诊经断学动脉)——候肾气
•
2020/6/1
中医诊断学
(二)人迎寸口诊法 即通过诊人迎(颈总动脉)、寸口两部 脉象并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诊法 ,较之遍诊法简单。
(三)仲景三部诊
诊寸口脉——候脏腑 多运用于寸口无脉 诊趺阳脉——候胃气 或危重病人。 诊太蹊脉——候肾气
202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