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动机的激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动机的激发
郭望娣
(齐齐哈尔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09级)
摘要本文从旅游动机的概念从发,浅析影响旅游动机产生的因素,在对旅游动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激发旅游动机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清江大峡谷的旅游发展实例,探讨具体情境中如何激发旅游者的动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要,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促进旅游地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动机;旅游需要;影响因素;激发;清江大峡谷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在国家现代化产业经济增长中所处地位越来越高,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中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其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结合旅游者心理,如何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推动一个地方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
一、旅游动机的概念
要探讨旅游动机的概念首先要从旅游说起。旅游的定义有很多,但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是艾斯特定义,是指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而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旅游是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通常生活中所说的旅游就是旅游者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地理空间环境的变化中的所有体验的总和。动机一词则源起于拉丁文Movere,意思是移动、推动或引起活动。现代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也就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因此简单地说,旅游动机就是促发一个人有意去旅游以及确定到何处去、做何种旅游的内在驱动力。个体的旅游行为就是在旅游动机的推动下产生并维持的。
从心理学上说,动机与需要紧密结合。动机产生于人的某种需要。旅游动机与旅游需要相结合。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释,人们外出旅游,满足的需要多半是较高层次的,属于精神需要。尽管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也有满足
低层次的生理和安全需要的要求,但这并不成为一个人外出旅游的目的。当然,这些需要的满足仍然是必要的,这一点不容忽视,只有在这些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个人才可能有满足旅游需要的动机,即产生旅游动机。旅游动机一旦产生就会推动个体创造必要的旅游条件,如调整工作时间。为了进行旅游活动,旅游者会搜集、分析和评价各类旅游信息,选择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制定令自己满意的旅游计划。在活动过程中,旅游动机不断指导旅游活动排除困难朝着预定目标前进,并在活动结束之后对它进行评价。
二、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
旅游动机产生于人的旅游需要。旅游活动属于一种社会行为,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与影响。心理活动的影响因素不外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即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旅游动机作为促发和维持旅游行为的心理条件,其影响因素可分外个人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1.个人自身因素
个人自身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闲暇时间等客观可见因素和人格(个性)因素两个方面。
1.1年龄、性别及身体状况
年龄不同,个体旅游的需求类型和需要程度就不一样。年轻人栝泼,好奇心强。旅游动机的产生较易且强烈、实施快,而且倾向于选择自然环境类的旅游目的地,比如森林探险,但其经济基础薄弱,消费能力低。中年人社会地位相对稳固,收人相对较高,有较多的生活经验,其旅游动机倾向于求实、求稳、求名或出自职业需要。老年人则比较喜欢稳定的生活,易怀旧,旅游动机相比比较弱。加上健康的原因,能满足其怀古、访友、有益健康疗养的旅游胜地容易成为老年人旅游地的首选。
不同性别的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也有很大的差异。男性相对女性,外出机会比较多,而且男性的主动、猎奇等心理使其在行动实施上比较干脆。女性的依赖、被动性心理使其在考虑是否外出旅游时往往犹豫和迟滞,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在旅游的目的上,男性多为满足其娱乐、社交及探险等,女性则多为了解风土人情和购物等。
身体状况对旅游动机的影响比较明显。身体状况的好坏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个体旅游动机的产生和旅游动机的强弱。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旅游地、旅行方式的选择。身体状况差的旅游者对通行方式、旅游地环境等多方面有较高要求。
1.2职业
职业影响到人的收入和闲暇时间。一般而言,高收入和性质比较自由的职业比如金融家、企业主,高级职员、自由业者以及医生、律师、作家、自由摄影家等职业者产生旅游动机能性较大。在我国,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不多,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还并不是全面和完善,因此多为工作出差顺便旅游,以及单位福利的度假休养。
1.3受教育程度
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旅游动机产生的可能性越大。旅游行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精神消费,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文化素养、需要层次相对较高,对世界的探索欲望比较强。并且,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社会地位、收入水平也相对较高。
1.4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
经济收入直接制约着人们旅游动机的产生以及旅游消费。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只有当收入水平在满足日常生活开支的基础上还有剩余的可支配收入,才会有旅游动机的产生。并且收入水平也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
旅游行为必须以拥有闲暇时间为前提,因此旅游动机的产生必须有闲暇时间的保障。闲暇时间是指人们在劳动时间之外,除去满足生理需要和家庭劳动需要等生活支出后,剩余下来的可由个人自由支配时间。产生旅游动机必须以闲暇时间为前提。在我国,虽有五天工作制和法定节假日制度以及企事业单位带薪休假制度的保障,但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部分制度并不是得到了真正彻底的贯彻实施,比如广大中小学生和普通工人阶级。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是旅游动机产生的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条件。
1.5人格因素
人格即一个人的个性,它包括了一个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价值观念等。旅游行为既是人主导的行为,就必然受到人格因素的影响。旅游动机作为一种心理活动的形式,不能不受到个人爱好、兴趣、人生态度、环境感知及价值观等的影响。,一种旅游行为中往往包含多种旅游动机,而这些旅游动机都与旅游者的人格有关。不同人格类型的人的旅游目的是不同的,选择的旅游地也不同。
2.外部环境因素
外部环境指个体所处的宏观社会环境。个人是处于一定社会背景中的人,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