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计划经济

合集下载

第23课 计划经济

第23课 计划经济

被授予“农业劳动模范” 陕西关中产棉区 称号的山西农民李顺达 摘棉花妇女互助 (右2)正在和互助组 组 的农民一起挑选种子
北京郊区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河北邯郸市郊区酒务楼村 的农民报名入社
新疆乌鲁木齐郊区和平乡维吾尔族 农民报名入社
1
2
3
图一、河北宁河县董庄子 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正把 大批余粮运往国家粮库 图二、选举社干部 图三、对入社的牲畜议价
太原市组织手工业者举行庆祝合作化的游行。
1956年的上海街景 上海市的手工业者建立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参加手工业 占手工业 合作社人数 者总数
603.9万人 91.7%
四川眉山县五金社把13 个乡的烘炉、制秤、自 行车、钟表修理等行业组织在一起,发一次工资 骑自行车要走7天。 上海修理自行车行业原有1808个服务点,改造高 潮一开始就撤掉450个。 沈阳北市区原有103户个体服装店,改造高潮时 组成一个缝纫合作社,只设8个门市部。 1958年报告:“我国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已经发展到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的新阶段”
资本稀缺的农业经济
技术效率低下 劳动激励不足
流通渠道的变化
票证 为保证工业化建设顺利 进行,国家从1953年 起对粮食、油料、棉花 实行计划收购、计划供 应,简称“统购统销” 凭票供应的物品扩大到 肉、蛋、糖、豆制品和 一些日用工业品,人们 消费普遍实行配给制度
山东郓城县实际产量只能购余粮2022万斤,上级下达 3300万斤任务,实际完成2900万斤。由于任务过重,干 部强迫命令,比较普遍对群众捆打游街。三区一副区长 在彭庄乡陈庄领导秋购中,造成自杀3起。区干部在杨 庄集逼粮,打8人,吓跑3人,一些群众不敢在家睡觉。
誓师大会

沪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第23课计划经济》PPT课件

沪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第23课计划经济》PPT课件

思考:
这个五年计划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新中国在有限的财力能力下超额完成了第一 个五年计划,你对此有何感想?
流通渠道的变化
材料:去站肉轮子,在前后左右的人堆中连夹 带挤好不容易,三两小时后终于捱到肉案子前, 卖肉的把手一伸:“拿来”。如果那顾客,竟 阴差阳错递出张煤票或粮票,卖肉的只说得3个 字:“票错了。”便眼皮也不眨随即抬头扬声 喊;“下一个。快点快点!”于是,肉轮子就 一面向前蠕动半步一面又同情又责怪朝那搞错 票的人吼:“还不跑回家换!”或是“住得近 不嘛?换回来趁肉铺子没关,赶忙重新站两个 讨论: 钟头轮子嘛!”
我国的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国防实力;苏联影响
水调歌头 游泳 1956年6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 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 截断巫山云雨,高 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造”
必要性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有很大的局限性, 农民要脱离贫困,必须联合起来走社会 主义道路。
手工操作
机器生产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必要性 ①分散、落后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 ②不能满足工业建设需要
方针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原则 自愿互利 方法 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过程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 合作社 高级农业 合作社
互助组:互助组组员的劳力、畜力、农具由互助组 统一安排,实行集体劳动。互助组组员主要按照出 力情况统一评工记分,按工分结算。 初级合作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基本上还是归农 民个体私有,通过入股的形式交给集体统一经营, 社员按劳动分配. 高级合作社: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集体劳动, 完全按劳付酬,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2.认识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3.掌握中国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所提供的方案。

4.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

学习重难点重点: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表现,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难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探学新知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1、表现:(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是70多年来,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2)从1948年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开始实施以来,对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

由于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3)二战后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成为它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

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和平、发展的概念及其关系。

和平是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发展是指繁荣与发展。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3、原因: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密切。

这一切,成为制约战争的有利因素,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1.贫富差距(1)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2)南北差距和贫富差距日益严重,这个状况至今基本没有改变。

2.在和平与安全方面(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至今没有解决。

(2)此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

23课计划经济

23课计划经济

23课计划经济第一、工作目标1.理解计划经济的定义与特征计划经济,顾名思义,是指国家或集体组织通过中央计划来配置资源、指导生产、调控分配和调节消费的经济形式。

计划经济的特点在于国家对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的直接控制,以及对经济活动的全面规划。

本篇内容将深入探究计划经济的内涵、外延及其历史与发展。

2.分析计划经济的实施与挑战计划经济的实施往往伴随着对资源的集中配置和国民经济的全面规划。

然而,这种经济模式在实践中也会遇到效率问题、激励机制缺失、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

本文将通过对案例的剖析,详细阐述计划经济实施中的优势与局限。

3.比较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体系。

计划经济强调国家的指令性计划,而市场经济则依赖于市场供求关系自发调节。

本文将比较两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效率、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期对两者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第二、工作任务1.搜集与整理计划经济相关的历史资料为了深入理解计划经济,首先需要搜集和整理与之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计划经济在不同国家和时期的实施情况、成效与问题,以及不同经济学家对计划经济的理论阐述和批判。

2.调研计划经济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计划经济不仅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有所应用,还在教育、卫生、科技等具体领域有着具体的实践。

通过调研这些领域的计划经济实践,可以更具体地了解计划经济的实际运作情况和效果。

3.采访专业人士对计划经济的看法为了获得更加生动和直接的观点,计划采访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实际工作者,了解他们对计划经济的看法,特别是他们认为计划经济在当前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第三、任务措施1.开展计划经济主题的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学术期刊、政策文件和案例研究,系统梳理计划经济的相关文献。

这将涉及对经典计划经济学说的回顾,以及对计划经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实施效果的分析。

2.组织专家研讨会邀请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组织研讨会深入探讨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3课 计划经济》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3课 计划经济》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23课计划经济本课主旨: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计划经济的基础,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计划经济制度确立起来,票证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是经济经济的缩影。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和形式;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重点和结果;票证的种类、使用时间和范围等。

过程与方法:阅读文字和图片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票证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历史作用,学习历史地评价问题;讨论票证的历史作用,学习辩证分析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建设上取得重大贡献,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票证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票证与计划经济的联系三、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教科书导言部分,说明生活必需品的凭票供应,计划经济时代的缩影。

(二)新课设计1、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大规模现代化建设日益提上日程。

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需要提出新的任务和目标。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材料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问题:过渡期的总路线是什么?如何理解总路线是灯塔?意图:突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是总目标,一切工作都是为工业化和改造服务。

材料2:在20世纪的50年代初期,在宣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候,对这条总路线的内容有过一种通俗的解释: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只有实行这些方面的改造,鸟的两翼丰满了,鸟的主体才能腾飞起来。

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意图:知道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相互关系。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3课 计划经济》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3课 计划经济》优质课教学设计_0

《计划经济》一、内容主旨计划经济是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逐步形成的一套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模式,其特点是计划性和指令性。

这不但有利于国家使用行政手段集中全国资源实行经济建设,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那个时代独特的社会记忆。

二、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背景、内容、结果;知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情况;知道票证的种类、使用时间、使用范围。

2.知道调查访问是获取口述史料的重要途径,学会从中发掘历史信息;理解粮票、油票等票证不但具有使用价值,更能折射出特定的时代特征。

3.通过评价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培养学生对某一历史时代理解的辩证思维。

三、重点难点重点:一五计划。

难点:如何评价计划经济体制。

学生分析史料,并思考:建国初期中国国内外的现实国情如何?为何中国要实行计划经济?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理解当时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原因,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方法。

学生阅读课本,提取关键信息,完成“一五计划”学习任务单,教师通过层层提问和分析,协助学生掌握课堂重点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单,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整合历史信息的水平。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向全班交流对长辈实行采访的问卷,与同学一起分享计划经济年代的社会概貌和典型事例,理解票证不但具有使用价值,更能折射出特定的时代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对长辈的问卷调查,知道这是获取口述史料的重要途径,学会从中发掘历史信息。

学生尝试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实行概括,并且能够客观地对其实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评析,初步培养学生对某一历史时代理解的辩证思维。

五、板书设计计划经济: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生活:票证六、学习任务单1、“一五计划”归纳表:2、历史访谈:。

中职历史++第23课++走向社会主义

中职历史++第23课++走向社会主义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推进,一些 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逐渐显现,如 收入分配不公、腐败问题等,需要加 强社会治理和稳定维护。
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着 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等,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 资源管理。
社会主义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开放政策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通过开放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等途径,推动了经 济的快速发展。
VS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衰落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东欧社会主 义国家纷纷垮台,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在建国后进行了多次探索,包括农村包围城市、改革开放等,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就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中国也面 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
04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挑战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通过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实现了国家的独 立和统一,摆脱了百年来的殖民统治和半 殖民地状态。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步实现了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推动了经济 的快速发展。
农村改革与工业化
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影响
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各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政党纷纷兴起。
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社会主义思想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工人运动 的发展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 贡献。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第23课__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原卷版)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第23课__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原卷版)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单选题1.(2020·天津)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

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2.(2020·全国高考真题)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3.(2020·浙江高考真题)据战犯供词及日方资料,1940年下半年,日军细菌部队所生产的“副伤寒”70公斤、“霍乱”50公斤、“鼠疫跳蚤”5公斤,都被运到南京去使用;10月,日军细菌部队在浙江宁波、金华、衢县等地实施细菌攻击,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结合所学,指出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是()①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②731部队是日军侵华的细菌部队③日军惨无人道地在中国进行活体试验④日军所为公然违反国际公法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2019·全国高考真题)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5.(2019·江苏高考真题)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下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A.夫唱妇随赴战场B.抗战流血不流泪C.国共北伐齐协力D.解甲归田喜而泣6.(2019·北京高考真题)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第23课计划经济

第23课计划经济

在个别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对企业利润实 行“四马分肥”。
国家税收:34.5% 职工福利:15% 企业公积金:30% 资本家红利:20.5%
资本家红利
企业公积 金
国家税收 职工福利
四马分肥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在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 对私股实行定息的办法,即把 资本家的利润限制在一定的利 息上,统一规定年息为5%,共 付10年。
第23课 计 划 经 济
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总路线
工业化 三大改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中国农村都 有哪些变化?
土改后,农村还存在哪些困难? 怎样解决这些困难?
可以让农民向 富农去借高
利贷或当雇工。
起 来应 ,该 大领 家导 互农 助民 合组 作织
的初步基础
5.时间:1953年——1957年 6.成就:
7.评价:
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 汽车:解放牌汽车
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到:“一 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背景:工业基础薄弱 2.条件:社会主义改造为中央直接控制国家经济资源、统一领
统购统销
1953年9月,陈云连续十几天召集 中财委有关人员开会,商讨解决问 题的办法。陈云认为,没有别的选 择,唯一的办法就是实行粮食征购 和配给,即农村征购,城市配给 。 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 《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 供应的决议》。这一决议是根据陈 云的意见,由邓小平起草的。所谓 “计划收购”被简称为”统购”; “计划供应”被简称为“统销”。 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 到棉花、纱布和食油。

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23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23课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23课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及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选择题1.学者刘迎秋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思路》中写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国年度国民经济活动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主要得益于()A.1978年改革开放的决策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走上了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故选A 项。

B项是外部条件,不起主要作用;C项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D 项是1992年十四大提出,是A项的体现,皆排除。

答案 A2.下图为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纪念币,两幅图表明()A.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优先发展农业B.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成就巨大C.主动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实事求是,已经实现一国两制解析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二幅图片反映的有上海的发展还有拓荒牛,这都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3.山西昔阳的大寨精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作为中国农业的旗帜。

作家凌志军在《1978—历史不再徘徊》一书中的第五章标题是:“昔阳到凤阳”。

这一标题包涵的深刻含义是()①昔阳的大寨精神已经辐射到贫困的凤阳②昭示历经2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已走向尽头③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的变革④凤阳小岗村的星火将成为取代大寨旗帜的烈焰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昔阳精神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依靠集体大干苦干的反映;贫困的凤阳吹响了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号角,说昔阳是凤阳的“辐射”是不正确的。

答案 C4.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中共十三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巨大作用C.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体制改革。

第23课 计划经济

第23课 计划经济

第23课计划经济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社会主义改造”一目内容,了解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方针和历史意义。

2. 通过学习“五年计划”一目内容,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内容和结果;了解新中国创业的艰难,激发对国家、民族的崇高责任感。

3. 通过学习“票证”一目内容,知道票证的种类、使用时间和范围等;能运用调查访问的方式获取历史信息,学习收集、整理资料。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改造。

难点:票证与计划经济的联系。

说明:
1.社会主义改造使集体和国营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保证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
展,故为重点。

2.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的重要表征,学生对其出现不易理解,故为难点。

四、板书设计
前提重要表征
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票证
促因
进素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第23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岳麓版必修3)(含解析)

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同步测试第23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岳麓版必修3)(含解析)

第23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1.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2.1992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基于此,我国积极探索( )A.发展外向型经济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78年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B.深化了体制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D.冲破了思想藩篱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课题是( )A.中国社会的性质B.中国怎样革命C.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如何建设中国共产党5.下图为1998年长江发大水,解放军指战员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奋力堵截九江大堤决口的情境。

这一画面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个方面的内容( )A.中国先进生产力B.中国先进文化C.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社会主义发展方向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7.某位历史老师用主题词的形式概括了几次党的代表大会的中心: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

它们所对应的党的代表大会及其顺序正确的是( ) A.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中国“十四大”B.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七大”C.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六大”D.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贯穿其中的思想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C.独立自主 D.改革开放9.邓小平指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基本建设,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不解放思想,正确的政治路线就制定不出来,制定了也贯彻不下去……这场争论的意义太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
经济运行体制
01 2 发展历史 04 弊端
05 案例
07 历史成就
目录
06 特征 08 模式种类
计划经济又称指令性经济、命令经济(command economy),是政府做出所有关于生产和分配决策的经济, 是对生产、资源分配和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一种体制。在计划经济中,政府拥有相当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土 地和资本),也拥有大多数行业企业,并指导其生产经营;政府成为大多数工人的雇主,告诉他们如何工作;计 划经济中的政府决定社会的产出如何在不同的物品与劳务之间进行分配。
如1949年年底编制出《1950年全国财政收入概算草案》,1950年5月又试编包括农业、工业、文教卫生等20 多项内容的《1950年国民经济计划概要》,为后来编制中、长期的国民经济计划摸索经验。
优势
计划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高度集中的,实现高效率的社会经济体系。计划经 济,顾名思义是有规划、计划发展经济。从而避免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 成的危害。如:重复建设、企业恶性竞争、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社会经济危机等问 题。
朝鲜金正恩掌权后,推动“按劳分配刺激生产”措施,动摇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根本基础。人民币、美元 等外汇在朝鲜流通日益广泛,西方名牌专柜和商业街也亮相平壤。虽然朝鲜当局担心市场经济快速扩散,但分析 家认为,朝鲜已经进入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的阶段。
建国头七年,中国逐步走上计划经济体制的轨道。它的基本形成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公有制是社会福利体制的制度基础
在大力倡导公有制的前提下,人们对社会福利的理解是,在公有制的条件下才能实行真正意义的社会福利制 度。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完全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并成为公有制的附属物,使当时中国的一切福 利制度和政策都与公有制密切联系。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5单元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历史】岳麓版必修2精美课件:第5单元第23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建立 (1)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1)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 ①召开: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国在美国 新罕 召开:1944年夏, 年夏 中等44国在美国 44 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 布什尔州 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 会议” 称“ 布雷顿森林 会议”。 ②内容:通过了《 布雷顿森林协定 》,决定成立 国 内容:通过了《 际货币基金组织 和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这两个国际 货币金融组织。 货币金融组织。 ③意义:《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标志着 布雷顿 意义: 布雷顿森林协定》 的建立。 森林体系 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 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 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 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 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 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 35 金。命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为 2008年 月初, 常务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下列关于世界银行的 常务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解释, 解释,正确的是 A.主要负责协调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B.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组成机构 C.一直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 D.曾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 解析 世界银行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决定成立 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故排除A、B两 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故排除A 项。它帮助的对象最初是深受战争破坏的西方国 家,并非一直帮助发展中国家,排除C项。 并非一直帮助发展中国家,排除C ( D )
问题思考 4.“二战”后初期,美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谋取世 二战”后初期, 界经济霸权? 界经济霸权? 提示 (1)在国际金融领域,1944年建立了布雷顿森 (1)在国际金融领域,1944年建立了布雷顿森 在国际金融领域 林体系, 林体系,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 制度。 制度。 (2)在世界贸易领域,1947年倡导建立了关税及贸易 (2)在世界贸易领域,1947年倡导建立了关税及贸易 在世界贸易领域 总协定,有利于美国占领世界市场,进行经济扩张。 总协定,有利于美国占领世界市场,进行经济扩张。 (3)在国际关系领域, 1948年推行马歇尔计划, (3)在国际关系领域,于1948年推行马歇尔计划,从 在国际关系领域 年推行马歇尔计划 经济和政治上控制了西欧。 经济和政治上控制了西欧。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3课 计划经济》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华东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3课 计划经济》优质课教学设计_1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第23课(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内容主旨】建国后的近30年间中国建立了以重工业为发展重心的计划经济体制,其表现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公有制经济占了主导地位,国家以五年为周期对经济活动采取指令性管理,国家对社会资源按计划配置。

为配合经济建设,国家对商品实行配给制供应,人民生活艰苦朴素三乐于奉献,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直到今天都值得称颂和继承。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能列举一五计划重要成就及常用票证种类、归纳计划经济的特点;通过访问长辈,知道调查访问是获取口传史料的重要途径;理解到艰苦环境中国家为人民谋利从长计议,人民为国家甘于奉献,体会中国人民勤俭乐观、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计划经济的表现难点:体会时代精神,传承优秀品质【教学过程】环节一:学生表演计划经济时代凭票购买猪肉的小品。

设计意图:用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特定历史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环节二:补充背景: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人口增长迅速、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我国实行外交上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

面对新中国,人民更要自力更生求发展。

出示宣传画:“自力更生”中挖掘历史信息:自力更生为主设计意图:了解背景,为授课做铺垫。

环节三:出示图片及文字史料:①平顺县农民写给毛主席的信②合作分工资料,提问①新社会下的平顺县农民生活与旧社会有何不同?②是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了这样的结果?出示史料:1953年至1985年农民对工业化的贡献值。

文字史料:嘉定工业的鼻祖:联社。

提问:以嘉定为例,我国对手工业实行了何种形式的改造?出示图片史料:上海老字号“信大祥”民国时广告及公私合营。

指出公有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设计意图:从具体到一般,从典型事例到全局,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地了解三大改造。

环节四:出示图片史料:第一个五年计划是由周恩来总理和主管财经的陈云主持编制的,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五计划。

出示视频史料:新中国档案:一五计划,讲述武汉长江大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3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课件 新人教版
2.危机表现 (1)1929年10月下旬,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 价狂跌,__股__市__崩__溃__。
第23讲 │ 主干考点梳理
(2)大批_银__行__倒__闭___,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 人数激增,“大萧条”时代来临。
3.危机特点 (1)范围广泛:大危机迅速席卷__资__本__主__义__世__界__,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出现衰退或萧条。 (2)持续时间长:直到__1_9_3_3_____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 出危机阴影。 (3)破坏巨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__工__业__产__量______下降了 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3 000万。
第23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 福新政
第23讲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第23讲 │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导航
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经 济危机爆发的深刻社会背景及其表现;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 机的特点及影响;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第23讲 │ 主干考点梳理
4.新政影响 (1)经济:_工__业__生__产___创历史新高,农业生产稳定,对外 贸易趋向活跃,人民生活得到恢复。 (2)政治:缓和了美国的__社__会__矛__盾__;遏制了美国的法西 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_法__西__斯__道__路_____。 (3)机制: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①原因:“__自__由__放__任__”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 力的飞速发展。 ②实质:将垄断组织与_国__家__政__权___相结合,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开始出现。
第23讲 │ 重点要点探究
[命题分析] 鉴于本考点内容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 性,几乎每年的高考题都有涉及。复习本考点时,既要从微观 角度深入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本质及影响等问题, 也要从综合、宏观角度将其与20世纪世界不同政治制度国家 经济发展不同模式的探索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计划经济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方针和形式;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内容和结果;票证的种类、使用时间和范围等。

2.通过票证使用情况调查,让学生知道调查访问是获取口传史料的重要途径,并能运用此方法获取历史信息;通过评析计划经济,初步尝试对一种历史现象的辩证认识。

3.通过对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人民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描述,使学生了解创业的艰难,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崇高责任感,发扬奉献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改造。

难点:票证出现的原因。

说明:
1.社会主义改造使集体和国营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保证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为重点。

2.票证是中国计划经济的重要表征,学生对于其的出现不易理解,故为难点。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前提重要表证
社会主义改造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票证
促因
成素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
[训练设计]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老上海阿兴师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常去外地出差。

有一次他出差到南京,看中了一段布料,便付钱就买了下来。

阿兴师傅有个就要读高中的儿子,儿子的学校离他家比较远,于是他到发放票证的部门,用高价买了一张自行车票。

请回答:
1.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凭证供应的物品种类繁多,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在票证中,发行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票证是什么?
3.上述材料中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请找出。

4.请你向家长询问,他们使用票证的特殊经历,举出几种教材与练习册中没有提及的票证。

答案:1.国民经济严重困难(为了控制物价上涨,合理分配商品)。

2.粮票。

3.买布要用布票;不允许买卖票证。

4.香烟票、糕饼票、火柴票、煤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