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使用时间:2012、4、28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24【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旧知新学】1、“一五”计划的特点与成就。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课前预习】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1.原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②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2.概况:①年,中共全会,在全国全面展开。

②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2. 年, 第一次写入宪法。

3.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巩固练习】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3、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地主私有 到 农民私有
私有制到 公有制 一大二公
解放生产力 开辟农业发 展道路
进一步解 放生产力 挫伤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材料一
材料二
探究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8年 - 1998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情 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凤阳农民生活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敢问路在何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1)原因: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2)标志: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4.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 《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 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
4.A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明我国 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 世纪初,B项错误。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4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一、选择题1)A.B.人民公社的撤销C.乡镇企业的发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 D【解析】依据表中的信息1980~1982年,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

但企业采用这样的措施没有主动权,当时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此材料说明()A.有利于节约资源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C.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答案】 C【解析】繁琐的审批程序充分说明了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3.“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它是指()A.农村的土地改革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村建立人民公社D.农村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答案】 B【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取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多劳多得。

4.下图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出现图中趋势的主要原因是()①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③走农业合作化道路④实行政企分开的政策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1978”年,据此可推断①②符合。

5.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的1974年、1980年、1983年贴出的三幅春联() 1974年的春联是: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的春联是: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

横批:欢度春节。

1983年的春联是: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

横批:永跟党走。

这三幅春联所反映出的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的辛勤劳动B.乡镇企业的发展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答案】 D【解析】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由于党的农村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农民生活状况的变化。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文字导学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文字导学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导学知识梳理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

②强调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和,改变一切不适应的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概念: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负盈亏。

(2)试点:省和四川省。

(3)特征:。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3.乡镇企业(1)概念:是指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意义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

②有利于农业的建设和的发展。

问题思考1.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1)同:都坚持土地公有制。

(2)异:生产经营上由集体到单个家庭;分配上由平均主义到多劳多得,真正按劳分配;影响上,由抑制积极性到激发积极性;前者超越生产力水平,后者与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问题思考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哪两步走的?(1)第一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第二步,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步骤,也是农业生产大发展的重要步骤。

二、国有企业改革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

2.国有企业改革(1)目标:建立。

(2)意义①增强了企业的。

②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集团。

③使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面展开)
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1、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 1)国企存在弊端 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 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 2)农村改革的推动 过去了。
转折
市场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决策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
1.从群众自发 到中央肯定、 推动。
2.从试点到推 广。 3.从农村到城 市。
4.从经济体制 改革到政治体 制改革。
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 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揭开改革序幕)
意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党的工作重心从中共成立以来经历了 哪三次重大转变?
1927年 由城市转向农村 1949年由农村转向城市 1978年由阶级斗争转向 经济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
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 1、含义: 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同时要求多方面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 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 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 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方针)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 (制定方针)
时间: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决策?有什么意义呢?
决策: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2)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2)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对应学生用书P67)一、单项选择题1.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明()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的需要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途径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3.(2011年广东佛山一中高一期末)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改革的实践中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这条道路就是()A.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B.确立土地承包关系C.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4.上海某企业因为夏天天气很热,为了不影响生产,决定购买风扇、鼓风机来降温。

但需要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一个章盖完了,夏天也过去了。

这个例子主要反映的问题是()A.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管得过死B.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官僚作风严重,办事效率低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5.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增强了企业的实力C.使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D.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6.(2011年广东佛山一中高一期末)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C.克服分配上平均主义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7.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所有制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八大”8.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名”在我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期。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13、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 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 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 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 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中国搞市场经济不会改姓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 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结合世界现代史上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
14.1921年3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 “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 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 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 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 将( ) A.征收所有余粮 B.废除各种农业税 C.允许商品买卖 D.取消自由贸易
15.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 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 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改革前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
小岗村18户的“秘密协定”(1978年12月)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 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 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 孩养活到18岁。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个自 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岗村, 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广 东 乡 镇 企 业 乡镇 企业 的竹 编手 工业 生产。
华西村全貌
1999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国企业名单
排序 73 160 171 304 362 485 公司名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 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 中国石油公司 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 34,025.2 21,830.3 21,143.9 13,793.3 12,401.9 9,115.5
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
知识卡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 给各农户使用,农业பைடு நூலகம்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 的。”
①前提? ②生产与经营方式? ③分配方式? ④意义?
知识卡片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种企 业。发展乡镇企业是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 代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质与意义?
2000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国企业名单
排名 58 中文名称 中国石油化工 主要业务 石油化工
83 208 236 255 307 341 364 413 462 489
国家电力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电信 中国银行 中化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粮集团 怡和 国泰人寿
电力供应 银行 电讯 银行 贸易 银行 银行 贸易 零售(香港) 保险(台湾)
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 41,883.1 36,076.1 20,130.4 18,484.6 17,623.8 15,063.8 14,127.8 13,392.3 12,099.2 10,674.8 9,904.54

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高中历史经济史知识祥解及重难点探究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趣味探究演示安徽凤阳改革前后流行的花彭词,以及当地农民打花彭庆丰收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改革前后的变化,感受党的政策的伟大性和英明性。

花鼓词如下:“文革”时期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请分析凤阳历史上出现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改革开放、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强调大幅度提高生产力。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含义:指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各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B 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C 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A 概念: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B 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1、原因:单一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2、过程:(1)试办时期:1978—1984年;(2)开始的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5)进一步深化:1992年,中共十大确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

3、影响:(1)积极: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下岗职工增加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市场经济第一次写入宪法;(3)发展创新: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

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
实行:78——82邓小平肯定——87年98%实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念及特征
前提 特征 生产上
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 包产到户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分配上 性质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管理方式的变革
4、历史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 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 众的生产积极性。
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 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 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
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 性、积极性,造成了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 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5、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化:由单一向多部门发展
水产养殖
调整
推动
生产关系
劳动者积极性畜牧养殖生产力
乡镇企业
作用: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
A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B改变所有制形式 C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 D改变经营管理方式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_导学案

第19课_《经济体制改革》_导学案

1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课前预习案】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1)内容:①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 的方针;②明确指出:实现工、农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提高生产力,要求改变同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2)意义:从而揭开了 的序幕。

二、进程: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方面)①含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 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率先实行的是 省和 省(小字) ③主要特征:④作用:农民获得了 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阶段:发展乡镇企业( 调整产业结构)①含义: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②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的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②国有企业本身的弊端(补充) (2)中心环节: (3)历程:①1978—1984年试点时期②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1992年,“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

(4)评价:①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 ,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②问题:下岗职工增加,部分职工生活困难等,因此需要 ,以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字)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①提出目标: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19课经济体制改革

19课经济体制改革

革开放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展开的。
第四单元 二、非选择题 6.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历史不同的阶段
有不同的内容。下列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
代末的我国农村变革。请认真读图,结合图中信息回答问 题: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方法
农业
国防
科学技术
思想方法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管理
岳 麓 版 历 史
活动方式
二、1.大锅饭 各农户 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自负营亏 生产责任制 3.生活水平
土地公有制 生产 1984 经 调整
分户自主经营
包产到户
2.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产业结构 农村经济
现代化建设
第四单元 三、1.农村改革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增强企业活力 3.中共中央关于经 十四大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必要性:原有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建国以来,我国 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 在建国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弊 端,如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分配中 的平均主义等,从而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2)本质:改革的本质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 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岳 麓 版 历 史
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第四单元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确立进程 (1)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 (2)1993 年 , 全 国 人 大 将 《 宪 法 》 第 15 条 修 改 为 “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 我国宪法。 (3)1997 年 , 中 共 “ 十 五 大 ” 报 告 指 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到________,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以________为主体、________共同发展的经济格 局基本形成。

课题: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课题: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课题: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决策的内容,认识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知识体系】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改革方针的确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①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②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③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1)生产组织形式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①内容: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②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③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①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责任制基本建立,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②实质:的调整。

③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

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过程:(1)试点时期(1978—198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试点时期。

(2)全面展开(1984—199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3)进一步深化(1992------)1992年,了“十四大”确立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建立。

4、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2)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确立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PPT课件-PPT课件

《经济体制改革》PPT课件-PPT课件
3.影响: 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提高 ②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第 19 课 经济体制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经历了那几个步骤? 结合我国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的成 功与失误,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 什么原则?
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题关键: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答案提示: 小岗生产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直接原因是在安 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 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人民公 社的弊端是什么?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农村改革有哪些内容?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 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 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 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 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 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 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 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遵循规律与经验教训: ①经济政策的制订既要解放思想,又必须实事求是 ②合乎经济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③生产关系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超前或滞后都会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④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不同的历史阶段 有不同的内容。下列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 70年代末的农村变革,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问题: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习题(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习题(含解析)
侵华日军对纬成利记绢纺厂进行军事管理,称为“海衣第五工场”,后被日商强行 1938 年
收购,改名“钟渊公大实业株式会社公大第八厂” 国民政府经济部派员接管钟渊公大实业株式会社公大第八厂,后改名“中国蚕丝公 1946 年 司第二实验绢纺厂” 第二实验绢纺厂作为国营企业隶属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中国蚕丝公司领导,次年改 1949 年 名为国营嘉兴绢纺厂 1984 年 国营嘉兴绢纺厂成为嘉兴首批实行厂长负责制试点单位 1994 年 国营嘉兴绢纺厂改制成七个分厂,八个公司
D.全球化冲击了国产品牌 解析:根据材料“改革开放后,合资企业引领了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生产” 可知,合资企业的出现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关,故 C 项正确。 答案:C 6.1992 年,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邓小平到经济特区视察“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 革的新浪潮”。这里的“新浪潮”的实质是( ) A.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扩大开放 解析:结合材料“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分析,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谈到了要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C 项正确。 答案:C 7.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 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解析:据题干可知,该会议“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 革目标,故选 C 项。 答案:C 8.嘉兴绢纺厂是嘉兴最早的现代丝绸厂,它的曲折发展历程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发展史的 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v
v
v
v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在极左、极右思想泛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 当时,中国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智慧和成就
重难点 重点 对内改革的具体内容 难点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v v v
不 走 寻 常 路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思路决定出路
十一届三 中全会
农村 经济 体制 改革
敢问路在何方
先农村 后城市 城市 经济 体制 改革
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 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 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况 1978年 - 1998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情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0
封建土地制度 土地改革 严重阻碍生产 力发展
小农经济阻碍 农业合作化 国民经济发展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私有制 公有制
解放生产力 开辟农业发 展道路
进一步解放 生产力
片面追求 人民公社化 一大二公
家庭联产 吸取教训 承包责任制 体制改革
一大二公 土地公有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挫伤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温故知新:
列举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主要历史事件及时间 1、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内容——主体、特点
2、一五计划的时间、特点及成就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时间、目的、实质、影响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的是?八大的内容
5、左倾错误泛滥的时间、表现、标志、影响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有趣的教学设计)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有趣的教学设计)

第19 课经济体制改革(有趣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家庭联产承包承任制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

②探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③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措施。

④理解国企改革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探究经济体制改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历史资料、图片再现凤阳小岗村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情景,让学生深切感受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大发展。

②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1、重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2、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教具: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一>复习导入:利用一条手机短信导入,内容演示如下:毛泽东,真伟大,能把美蒋打趴下。

邓小平,还真行,有法收复香港城。

江泽民,能力强,“三个代表”放光芒。

请思考:邓小平有什么办法可以收复香港,中国何时收复香港的,中国收复香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答后,教师总结如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增强,为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

那么我们又是怎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呢?由此导入。

<二>组织学生填写学案上的知识框架:教师边巡视边解答学生的疑问.然后由各小组组长把本组内不能填写的问题反映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三>引导学生分析学案上的探究思考题。

题目如下:一、如何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试从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等方面加以对比说明。

同:1.都形成了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2.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随着农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 贫富差距开始拉大, 土地
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地主阶 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 级的长期残酷剥削压迫,中国个体农民处于极端贫困之中,家底薄 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 弱,缺乏发展生产的物质条件,遇到天灾人祸更是难以维持,因此 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他们要求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互助合作。 ——《国史通鉴(第一册) ——《国史通鉴(第一册)》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怎 样的措施? 样的措施?(4分)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采取上述措施的重 大意义。 大意义。(4分)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过程, 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意义。 意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 提出目标:1992年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立法保障:1993年修改宪法 立法保障:1993年修改宪法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创新:1997年十五大 发展创新:1997年十五大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步建立:21世纪初 初步建立:21世纪初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政策调整 所有制 阶段
分配制度
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 阶段
国有制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 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合作探究
1.请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改革?
答:(1)管理体制上:高度集中,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忽视商品生
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2)所有制上: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企业缺乏自主权,职工的 主 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致使企业失去活力。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潍 孟坊 君四 中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观 看 视 频
( 一 ) 情 景 导 入 温 故 知 新
(二)解读课标 明确方向
课标解读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 决策的内容,认识其 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 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 革的主要内容,认识 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 系。
答:(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没有 (3)因为这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
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
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答:(1)着眼点是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是否发展生产力
为标准
阅读材料:思考:国有企业改革前有哪些弊端?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有企业从原料购进到产品生产、销售,都根据 国家统一计划进行,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导致政企职责不明。计划经济体制曾经推动国家 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长期实行,国家对企业统得 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严重,从而造成企业缺乏自主 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 大锅饭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 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1978-12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 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 是从城市开始?
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有一句广为 流传的话:“要吃米,找万里。”邓小平也说过: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万里同志是立了大功 的。1977年6月到1980年,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 记,他率先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万里晚年 用了“惊心动魄”四个字来描述这段经历,他说: “安徽的农村改革是在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政治 风险,挣脱着沉重的精神枷锁的情况下进行的,步 履十分艰难!”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 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 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 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 个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
如比较贫困
(2)改革措施: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内容: 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 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 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安徽省和四川省率先在农村放宽政策,鼓励 农民实行生产责任制,随后在全国推广。 ②经过: 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第三,改革前“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经 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 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第四、在农村进行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 而城市则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企业,风 险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②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同时要求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主要特征:包产到户。

(3)意义①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3.乡镇企业(1)概念: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意义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开始的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4.进一步深化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5.意义(1)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2)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3)发展创新:2019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建立: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2.意义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8[课中思考题],思考: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是否会影响其他经济成分发展?【提示】不会,二者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在竞争中壮大自己,共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以建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史料解读]关键句“促进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说明了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史料二]用农民的话来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农民取得了对农产品的实际支配权。

所以说这种办法“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单,群众放心”。

[史料解读]关键句“大包干……都是自己的”表明了经营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上有新的变化。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还是公有的。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公有制基础上对集体经济的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进行了改革,农民有生产、分配的自主权,但没有土地的所有权。

全面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实行原因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2)主要特点①它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

③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

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史料解读]根据史料信息层层推进,抓住最后一句。

(1)史料一中邓小平对“计划”和“市场”是如何认识的?【提示】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只是经济调节的手段。

[史料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史料解读]史料二末句信息表明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

(2)根据史料,你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调节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特征(1)原因①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

③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

④国内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

(2)特征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

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

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改革是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的发展会产生矛盾,要求通过改革来解决矛盾,因此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改革的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缓和社会矛盾,因此,改革又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

(3)改革能够调节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改革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4)社会的发展证明了改革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抑或在改革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而往往社会发展能推动改革的继续实施或使得改革更加深入。

(5)社会的发展为改革提供新的素材。

(6)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当堂达标·固双基]1.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会议,确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此次会议是()【导学号:05812168】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B[中共“八大”召开是1956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是1987年,1992年召开了中共“十四大”,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所以B项正确。

] 2.下图呈现的数据变化源于()A.确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D.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从图中可以看出,1978—1982年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是因为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选B项。

]3.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实现这一“重大突破”的会议是()【导学号:05812169】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C[根据题干可知,该会议“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选C项。

]4.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私下签订了一份包干合同书,“(分田到户后)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由此开始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

这一尝试()A.消灭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探索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C[原有的农村经济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契约,探索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迈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故选C项。

]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1982年1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材料二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 材料三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