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细则
1目的为贯彻执行《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08),确保起重机的定期检验工作质量,制定本细则。
2适用围本细则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围的起重机械。
纳入《特种设备目录》的起重机械,全部实施定期检验。
纳入《特种设备目录》没有实施安装监督检验或整机形式出厂,直接交付使用单位的起重机械,在办理使用登记前由所在地检验检测机构依据本规则规定的检验项目及其容、要求和方法进行检验(即设备投入使用前检验,简称首检),合格后方可办理使用登记。
实施首检的起重机械目录见附录1。
3编制依据《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 Q7015-2008)4定期检验周期、检验人员、检验仪器设备4.1定期检验周期在用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周期如下:(1)塔式起重机、升降机、流动式起重机每年1次、其中轮胎式集装门式起重机每2年1次;(2)轻小型起重设备、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缆索起重机、桅杆起重机、铁路起重机、旋臂起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每2年1次,其中吊运熔融金属和炽热金属的起重机每年1次。
检验过程中,对作业环境特殊的起重机械经检验机构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机电设备安全监察处批复同意后,可以适当缩短定期检验周期,但是最短周期不低于6个月。
检验机构应当将缩短定期检验的理由、缩短后的周期以及批复情况书面告知使用单位,按照缩短后的周期实施定期检验。
(3)定期检验日期以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检、首检、停用后重新检验的检验合格日期为基准计算,以此类推(下次定检日期不因本周期的复检、不合格整改或逾期检验而变动)。
4.2 检验人员从事起重机定期检验的人员(以下简称检验人员),应当持有有效的起重机械检验书。
现场检验工作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持证检验人员进行,检验部门应指定检验项目负责人。
4.3 检验仪器设备检验人员在检验现场实施定期检验时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应当满足附录2的要求。
检验用的仪器设备、计量器具和检测工具,纳入计量检定围的,应当依法检定合格,并且在检定有效期。
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
疾病监测报告管理制度1. 前言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疾病监测报告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工作,确保疾病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为医院决策供应科学参考,提高医院的疾病监测与掌控本领。
2. 负责部门和职责2.1 疾病监测与掌控部门是本制度的重要执行机构,负责疾病监测报告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工作。
2.2 监测报告分析小组由疾病监测与掌控部门指派构成,负责对监测报告进行专业分析和综合评估。
3. 监测报告的收集3.1 医院各科室和相关部门应定时提交疾病监测报告,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疾病发生情况、治疗情况、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等相关信息。
3.2 疾病监测与掌控部门应及时收集、整理各科室和相关部门提交的监测报告,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行存档和管理。
4. 监测报告的整理和分析4.1 疾病监测与掌控部门应依据收集到的监测报告,进行数据整理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2 监测报告分析小组应对整理后的监测报告进行专业分析和综合评估,评估各项指标的变动趋势和风险程度。
4.3 监测报告分析小组应定期组织会议或座谈会,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撰写分析报告并上报给医院管理层。
5. 监测报告的反馈和应对5.1 疾病监测与掌控部门应及时将分析报告反馈给各科室和相关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5.2 各科室和相关部门应依据监测报告的反馈,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备和掌控措施,加强疫情监测与掌控工作。
5.3 医院管理层应依据监测报告的分析结果和反馈看法,及时调整医院的疾病监测与掌控策略,提出改进看法并协调各部门的合作。
6. 监测报告的保密和使用6.1 监测报告涉及患者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外泄或用于其他非疾病监测和掌控的目的。
6.2 监测报告仅限于内部使用,未经授权,不得向外部单位和个人供应。
6.3 监测报告的使用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相关规定,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窜改、删除或伪造监测报告。
7. 监测报告的评估和改进7.1 疾病监测与掌控部门应定期评估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制度。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
日常检测适合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 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 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 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 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 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 进行采样。
10
• 检测点设置 1、一般原则
※必须是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作业场所;
※作业场所必须有劳动者;
※生产处于正常状态。
2、尘毒点设置 а应选择代表性车间(场所)、工种。在劳动者
有代表的或经常活动的作业在点设点;
11
b 不同的尘毒危害因素应分别设检测点; c 检测点必须包括浓度最高、接触时间最长
的作业点,并应作为重点检测点;
• 检测所用的仪器应进行正常的维护,并要求定期 校准和进行期间核查,做好仪器的使用维护记录。 对于非正常设备及时维修,维修期间不得用于检 测。
7
• 检测工作流程示意图 现场卫生学调查
↓ 确定检测项目和内容
↓ 约定检测时间
↓ 采样人员和仪器准备
↓ 现场检测采样
↓ 样品流传
8
• 检测工作流程示意图续 报告结果及评价
2.5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 每10米设备1个采样点。
2.6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午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
样点。
22
3、采样 时段的选择 3.1 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
为因素的影响。 3.2 空气中有害物质随季节发生变化的作业场所,
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 采样季节。 3.3 在工作周内,应义士空气 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 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3.4 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 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2024年试验检测师(含助理)-公共基础(含助理)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试验检测师(含助理)-公共基础(含助理)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判断题)(每题 1.00 分)按照《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规定》规定,职业资格考试合格后证书全国行业有效。
2.(判断题)(每题 1.00 分)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或换证复核中,进行持证专业人员统计时,持原桥梁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的等两于持桥梁隧道工程试验检测师证书。
()3.(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路基路面现场随机取样方法主要包括()。
A. 测定区间(或断面)确定方法B. 测点位置确定方法C. 整群抽样方法D. 系统抽样方法4.(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m2表示砝码的质量,对其测量得到的最佳估计值为50.01246g合成标准不确定度n(m)为0.35mg,取包含因子k=2,以下表示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A. m=50.01246g:u=0.70mg,k=2B. m=(50.01246±0.00070)g,k=2C. m=50.01246g:u(m)=0.35mgD. m=50.01246g:u(m)=0.35mg,k=15.(多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专家组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核查的重点除了核查检测机构基本条件的实际符合程度、对换证复核中新增加的试验检测项目(参数)外,还要对()和()情形进行现场核查。
A. 试验室管理者的变更B. 检测科室结构的变化C. 技术、质量负责人有变更的D. 标准规范有实质性变化6.(多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检测过程中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将(),并处罚款。
A. 没收违法所得B. 暂停涉事检测人员检测业务C. 责令赔偿损失D. 没收计量器具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证书》的有效期为()年。
工程检验报告管理制度有哪些
工程检验报告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总则1. 为了确保工程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工程质量,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从事工程检验检测活动的检验机构、企业和相关人员。
3. 工程检验报告应当遵循客观、公正、准确、完整的原则,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
二、检验报告的编制与提交1. 检验报告应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检验人员编制,编制过程应遵循相关标准和方法。
2. 检验报告应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结论等内容,并应当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3. 检验报告应及时填写,数据要与记录表中对应项目一致,检验报告一律用微机打印。
4. 出具的报告不允许有更改内容,如确需更改,应作废原报告,重新编写。
5. 检验报告应按照工程建设单位要求使用统一格式,内容完整、字迹清晰、数据准确,结论简练公正确切。
6. 检验报告应经过质量负责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或授权负责人签发,并加盖试验检测专用章与认证标志章,以保证报告的法律效力。
7. 检验报告应及时提交,除对试验周期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外,一般项目各级试验室应于接受委托后的48小时内出具试验检测报告。
三、检验报告的审核与签发1. 检验报告应由试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技术负责人应对检验报告进行审查,对报告的数据、结论等内容进行核实,确保检验结果的真实性。
3. 技术负责人可对检验报告进行修改、补充或撤销,并对报告的质量负责。
4. 检验报告应由技术负责人或授权负责人签发,签发人应具备相应的资格和经验。
5. 签发人应在检验报告上签字,并注明签发日期,确保报告的合法性。
四、检验报告的发放与登记1. 检验报告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发放,确保报告的安全和保密。
2. 检验报告应建立发放登记台账,写明试验报告名称、发放份数、发放人、领取人、领取日期等内容,要求手签。
3. 检验报告的发放和领取人应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检测的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和提高质量检测工作,保障产品质量,确保客户满意度,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质量检测的责任1. 生产部门应当负责产品生产的质量检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质量部门应当负责监督和检查生产部门的质量检测工作,修订和完善质量检测标准和流程。
3. 所有员工应当积极配合质量检测工作,对于产品质量存在疑问应当及时报告。
三、质量检测的流程1. 制定质量检测计划,确定检测内容、方法、标准和流程。
2. 采集样品,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3. 进行实验室分析或现场检测。
4.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评定质量检测结果。
5. 制定质量检测报告,包含检测结果、结论和建议。
四、质量检测的标准1. 参考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
2. 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测。
3. 对于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当立即报告产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质量检测的管理1. 质量检测过程应当记录详细资料。
2. 质量检测结果应当保留备查,以备复核。
3. 对于存在问题或争议的质量检测结果,应当与生产、质量部门一起协商解决。
六、质量检测的改进1. 手续标准和流程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 对于常见的质量问题应当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计划。
1. 质量部门应当对质量检测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对于问题较多的产品应当进行加强监督,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八、质量检测的惩罚对于故意或重大失误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应当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惩罚。
对于反复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应当采取措施限制或暂停生产。
九、质量检测的奖励对于质量检测工作表现突出、贡献显著的员工应当给予奖励和荣誉。
十、附则1. 本管理制度由公司相关部门制定,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完善。
2.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3. 对于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质量部门所有。
以上为公司质量检测的管理制度,希望各部门认真执行,共同努力,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
实验室检测记录与报告管理规
1. 检测记录与报告应由经过相关培训和资质认证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2. 所有检测记录与报告应准确完整地记录实验室进行的检测项目、方法、结果和分析等信息。
3. 检测记录与报告应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存储和管理,便于查阅和追溯,并保留一定的备份。
4. 检测记录与报告应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和模板进行编写,以保证内容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5. 检测记录与报告应包括样品的标识信息、采样时间、采样地点、采样方法等与检测结果相关的重要信息。
6. 检测记录应包括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校准情况等重要信息,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检测报告应包含检测结果的定量或定性描述、结果的误差范围、统计分析等可靠的数据分析结果。
8. 检测报告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标明检测结果的合格性或不合格性,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9. 检测报告应加盖实验室的公章,并载明签发人员的姓名和签发日期,以确保报告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10. 检测记录与报告的管理应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并经过审核和确认,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 1 页共 1 页。
检测机构管理制度模板
检测机构管理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检测机构的管理行为,提高检测工作质量,保障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检测工作的机构,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及第三方检测机构。
第三条检测机构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本管理制度。
第四条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检测机构应当保护检测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严禁泄露客户信息和检测结果。
第七条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制度,加强对检测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八条检测机构应当设立管理委员会,负责检测机构的整体管理和决策。
第九条检测机构应当设立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检测技术规范和标准,提高检测水平和能力。
第十条检测机构应当设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检测过程的质量。
第十一条检测机构应当设立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招聘、培训和考核检测人员,保障检测工作的人力资源。
第十二条检测机构应当设立市场营销部门,负责开拓市场,获取检测业务,提高检测机构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第十三条检测机构应当设立财务部门,负责检测机构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第三章职责和权限第十四条检测机构的管理委员会是检测机构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制定检测机构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
第十五条检测机构的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检测技术规范和标准,评审和批准检测报告。
第十六条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质量管理制度,监督和管理检测过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检测机构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招聘、培训和考核检测人员,保障检测工作的人力资源。
第十八条检测机构的市场营销部门负责开拓市场,获取检测业务,提高检测机构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第十九条检测机构的财务部门负责检测机构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保障检测机构的经济效益。
2022-2023年试验检测师《公共基础》预测试题4(答案解析)
2022-2023年试验检测师《公共基础》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当委托方建议的检测方案不适合或已过期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当()。
A.通知客户B.采用不适合的检测方法,由委托方承担责任C.自行采用合适的或最新的检测方法D.仍然使用过期的检测方法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当客户建议的方法不适合或已过期时,应通知客户。
2.设备档案一般需包含的内容有()。
A.验收单B.使用说明书C.维护维修记录D.使用记录正确答案:B、C、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对某参数进行多次独立重复测量,测量的重复性常用()来评价A.最大值B.试验标准偏差C.方差D.算术平均值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原始记录如果需要更改,作废数据应画(),将正确数据填在上方,盖更改人印章。
A.一条斜线B.一条水平线C.两条斜线D.两条水平线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注意被更改的原始记录内容必须清晰可见。
5.实验室技术记录应包括负责抽样的人员、从事各项检测和校准的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
A.印章B.签字C.标志D.签名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每项试验检测的记录应包含充分的信息,以便在需要时,识别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确保该检验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始条件情况下能够重复检测活动。
记录应包括抽样的人员、试验人员和结果校核人员的标识。
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产生时予以记录,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签名缩写。
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所有记录应予安全保护和保密。
记录可存于任何媒体上。
6.根据标准物质的定义,下列物质中属于标准物质的有( )A.用于压实度的检测的标准砂B.用于水泥细度筛标定的标准粉C.用于石灰检测的标准盐酸D.用于外加剂检测的基准水泥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检测机构等级评定技术能力评审时,查阅检测报告应不少于()可选参数。
质量管理手册编写指南
项目内容、质量目标、该项目各阶段有关 部门的职责、特殊程序和方法、所使用仪器设 备及其配置要求、检验指导书 实施细则 、检 验人员的培训、检验纪录的要求、重要的阶段 检验和审核大纲、计划修订等内容,
受 控 号:
程序文件编写导则
第 A 版 第 0 次修订 共2页 第1页
1、目 的
本导则是为程序文件编写工作而制定,其目的是使程序文件编 写规范化,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所有程序文件的编制,
3、编写要求
I. 程序文件的格式 刊头、刊尾部分编写格式采用本导则的格式, 程序文件的封面见附录A 程序文件的封里见附录B
A 0 受控
程序文件编写导则
文件编号××SHJ-CX-01-2002
××××-××-××发布 ××××-××-××实施
××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发 布
附录B 程序文件封里
××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程序文件
标 题:程序文件编写导则
编 号:××SHJ-cx-01-2002
版 号:第1版 第0次修订
页 数:4页
控制编号 ××SHJ-CX-26 ××SHJ-CX-27 ××SHJ-CX-28 ××SHJ-CX-29 ××SHJ-CX-30 ××SHJ-CX-31
经典PPT模版 欢迎下载
页码 26—2 27—3 28—2 29—3 30—2 31—3
3.2 程序文件的内容与格式
C、刊 头
实验室的名称和标志、文件编号、名称、 生效日期、版次号、页码,
II. 程序文件内容 3.2.1 文件名称:程序的名称
工程检验报告管理制度内容
工程检验报告管理制度内容一、总则为规范工程检验报告的管理工作,提高检验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检验报告管理工作。
三、管理要求1. 检验报告编制(1)检验报告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工作经验。
(2)检验报告应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内容完整,数据真实可靠。
(3)在编制检验报告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验报告审查(1)检验报告应由项目负责人或其授权代表进行审查。
(2)审查人员应对检验报告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其符合项目要求和相关规范。
(3)审查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查工作,并在审查意见中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改进建议。
3. 检验报告归档(1)经审查合格的检验报告应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归档,并对归档文件进行编号和登记。
(2)归档文件应按照工程类别和时间进行分类管理,确保文件的检索和利用便捷。
(3)归档文件应妥善保管,防止遗失和损坏。
4. 检验报告使用(1)检验报告应按照规定流程使用,不得擅自修改和篡改。
(2)检验报告的使用范围应明确,不得超出规定范围。
(3)检验报告用于评价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状况,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五、责任分工1. 项目负责人:负责对检验报告进行审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检验报告编制人员:负责编制检验报告,确保报告的数据真实可靠。
3. 检验报告审查人员:负责对检验报告进行审查,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4. 检验报告归档人员:负责对审查合格的检验报告进行归档管理。
六、监督检查1. 检验报告管理工作应每月进行一次自查,定期进行一次外部检查,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检验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2. 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和改进,防止问题的重复发生。
七、附则1.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工程管理部门所有。
以上就是工程检验报告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最大家认真遵守,共同维护工程质量和安全。
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检测报告管理程序检测报告管理程序编写人: 日期:审核人: 日期:批准人:日期:1.目的:对检测报告的内容、格式、编制、修改、签发、存档等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和客观而有效的检测报告。
2.范围:适用于本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的管理。
3.权责:3.1…负责检测数据的记录、汇总、分析和检测报告的编制。
3.2…负责检测报告的审核。
3.3…批准检测报告的签发。
3.4…负责检测报告盖章、发放、副本(或拷贝)存档。
4.定义:无。
5.工作程序:5.1对完成的每一次或每一系列检测项目要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出具检测报告,在为内部客户进行检测或与客户有书面协议的情况下,可以简化的方式报告结果,但有关信息可从本检测中心随时调用。
5.2检测报告的格式和内容5.2.1检测报告由封面、检测内容、检测结果、检测结论及检验、审核、批准人签名等组成。
报告的格式、内容应满足客户或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要求,适用于所进行的各种检测类型,尽量减小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并且提供足够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是以下要求的内容:5.2.1.1标题:检测报告;5.2.1.2本检测中心的名称和地址;5.2.1.3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在报告上编制编号和页码、以确保能够识别证书的唯一性和完整性,并打印“以下空白”作为报告的结束语;5.2.1.4客户的名称或地址:标明委托方单位的名称和地址;5.2.1.5所用方法的标识:给出检测所依据的文件名和编号;5.2.1.6检测样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标识;5.2.1.7日期:检测日期、有效日期,有必要时,给出抽样日期或委托/接收日期;5.2.1.8抽样计划和抽样程序的说明;5.2.1.9检测结果:应按检测方法的要求给出结果(适用时,带有法定测量单位);5.2.1.10检测人、审核人、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效标识;5.2.1.11需要时应注明检测结果仅对样品或批次有效及不得部分复印报告的声明。
工程检测报告查询制度
工程检测报告查询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建立旨在规范工程检测报告的编制、提交、存储和查询流程,确保各利益相关方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工程检测报告,以便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和检测的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
三、报告编制与提交1. 检测单位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对工程项目进行检测,并编制详细的检测报告。
2. 检测报告应包含工程名称、检测时间、检测内容、检测结果、检测人员签字等关键信息。
3. 检测报告完成后,应由检测单位的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确认,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4. 检测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项目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并存档备查。
四、报告存储与管理1. 建设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工程检测报告的收集、整理和存档工作。
2. 所有检测报告应按照工程项目分类存储,并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便于查询和管理。
3. 档案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存档的检测报告进行检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五、报告查询流程1. 任何需要查询工程检测报告的单位和个人,应向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2. 申请查询时,需提供查询的理由和所需检测报告的具体信息。
3. 档案管理部门在收到查询申请后,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副本或电子文档。
4. 对于涉及商业机密或个人隐私的检测报告,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密处理。
六、责任与处罚1. 对于未按规定提交、存储或提供检测报告的单位和个人,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罚款等处罚。
2. 如发现检测报告存在虚假记录或篡改行为,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由建设单位负责解释。
如有变更,应及时更新并通知所有相关单位。
工程项目检测报告管理制度
工程项目检测报告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工程项目检测报告的管理,提高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项目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保存和管理。
三、责任部门1. 项目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工程项目的检测工作,保证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技术质量部门:负责审核和确认工程项目的检测报告,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 财务部门:负责检测报告的费用支付和财务管理。
4. 档案管理部门:负责检测报告的归档和管理。
四、检测报告编制1. 项目部门应根据工程项目的需要,在合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2. 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检测,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编制检测报告。
3. 检测报告应包括项目的基本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结论和建议等内容,确保信息全面、准确、可靠。
五、检测报告审核1. 项目部门应将检测报告送交技术质量部门进行审核。
2. 技术质量部门应对检测报告进行详细审核,确认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 审核结果应做出书面意见,如发现问题应立即纠正并重新审核。
六、检测报告保存和管理1. 检测报告应归档保存,确保内容完整、清晰,保存时间不少于5年。
2. 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照规定对检测报告进行分类、编号和管理,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检测报告的查阅应按照程序进行,严格控制查阅权限,并记录查阅记录。
七、其他1. 项目部门应定期对工程项目的检测报告进行评估和总结,以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2. 如发现检测报告存在问题,应及时通知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整改,并追究责任。
3. 本管理制度的修改和补充应经相关部门审批并适时公布。
八、附则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
以上为工程项目检测报告管理制度,各部门请认真遵守并执行,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检验记录报告管理制度
检验记录报告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实验室检验记录报告管理工作的规范与管理,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实验室内所有检验记录报告的管理工作,包括样品接收、检测、数据处理和报告输出等环节。
三、管理要求1. 样品接收:实验室接收样品时,必须对样品进行编号、登记并建立样品档案,确保与原始样品相关的信息不丢失。
同时,建立样品留样制度,保留样品备查。
2. 检测过程:检测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操作,并填写检验记录。
检测记录需包括检测条件、方法和结果等信息,并需由检测人员签名确认。
3. 数据处理:检测完成后,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处理过程需进行记录,并留存备查。
4. 报告输出:检测数据处理完成后,需及时生成检验报告,并经过质控、复核等程序,确保报告内容准确无误。
报告需签发人签字确认后才能发送给委托方。
四、管理流程1. 样品接收流程:(1)样品接收员接收样品,填写样品接收登记表;(2)样品编号、建立样品档案;(3)样品留样。
2. 检测过程流程:(1)检测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测;(2)填写检验记录;(3)检测结果审核。
3. 数据处理流程:(1)数据记录;(2)数据处理;(3)数据留存。
4. 报告输出流程:(1)报告编制;(2)质控、复核;(3)签发报告。
五、管理责任1. 实验室主任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验记录报告的管理工作。
2. 检验人员负责按照规定进行检验操作和记录,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3. 报告签发人负责对报告内容进行审查,确认报告的准确性,并签字确认后才能发送给委托方。
六、管理要求1. 所有参与检验记录报告管理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规定执行,不得擅自更改检测数据和报告内容。
2. 所有检验记录报告需及时归档并妥善保存,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 每月定期进行一次检验记录报告管理的质量评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制度执行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如有需要变更,需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方可生效。
工程检测试验报告管理制度
工程检测试验报告管理制度一、总则为有效管理工程检测测试报告,规范报告编制和存档流程,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责任部门1. 报告编制责任部门:工程检测测试部门负责对工程检测测试结果进行报告编制。
2. 报告审批责任部门:工程质量部门负责对报告进行审批。
3. 报告存档责任部门:工程资料室负责对报告进行存档管理。
三、报告编制流程1. 工程检测测试部门收到检测测试任务后,根据任务要求制定实施方案,进行检测测试工作。
2. 检测测试结果符合要求后,工程检测测试部门编制检测测试报告,包括检测测试方法、仪器设备、人员资质、实施过程、结果分析等内容。
3. 报告编制完成后,工程检测测试部门将报告提交至工程质量部门审核。
四、报告审批流程1. 工程质量部门收到报告后,对报告进行审查核实,确认报告内容符合实际检测测试结果。
2. 工程质量部门对报告内容进行评审,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将审批结果反馈给工程检测测试部门。
3. 工程检测测试部门根据工程质量部门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报告,最终达到双方满意为止。
五、报告存档管理1. 工程质量部门审核通过的报告,由工程检测测试部门将报告打印成册,并盖章签字。
2. 工程检测测试部门将报告交至工程资料室进行存档管理,同时将电子版报告存档至电子档案系统中。
3. 工程资料室负责对报告进行分类、整理和保管,确保报告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监督检查与评估1. 工程质量部门定期对报告编制和存档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工程质量部门可对已存档的报告进行抽查和复核,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七、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报告编制和存档管理制度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包括责任追究、处罚等。
2. 对于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并给予严厉惩处。
八、附则1. 本管理制度由工程质量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2.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违反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022-2023年试验检测师《公共基础》预测试题5(答案解析)
2022-2023年试验检测师《公共基础》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层应对以下人员授权()。
A.进行特定类型的抽样人员B.进行检测的人员C.样品接收人员D.对检测结果提出意见和解释的人员正确答案:A、B、D本题解析: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抽样、操作设备、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以及提出意见和解释的人员,依据相应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进行能力确认并持证上岗2.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资质认定部门应当撤销其资质认定证书()。
A.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失实的B.以欺骗、贿赂等手段取得资质认定的C.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整改期间擅自对外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D.非授权签字人签发检验检测报告的正确答案:B、C本题解析:第四十五条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资质认定部门应当撤销其资质认定证书:(一)未经检验检测或者以篡改数据、结果等方式,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二)违反本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整改期间擅自对外出具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或者逾期未改正、改正后仍不符合要求的;(三)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质认定的;(四)依法应当撤销资质认定证书的其他情形。
被撤销资质认定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资质认定。
3.信用评价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B.客观C.全面D.公开正确答案:A、B、D本题解析:《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信用评价办法》P3页第三条,信用评价应遵循公开、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
4.按照《公路工程标准体系》要求,由交通部发布的标准编号为JTGB01-2001分别表示的是()。
A.JTG是交、通、公三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B.A.B类标准后的数字为序号C.种类序号D.标准的序号正确答案:A、B、C、D本题解析:(1)标准编号由标准代号、板块序号、模块序号、标准序号、标准发布年组成。
检测校准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
浙江XX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检测/校准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检测/校准报告的编制和管理程序1.0 目的:为保证检测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并能真实地反映检测结果的全部信息,降低客户使用报告的风险。
2.0 范围:检测报告的编号、格式和信息要求,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和批准,对报告内容的意见和解释,分包检测的表述,报告发送和报告的修改/补充。
3.0 职责:3.1 检测员:按照检测原始记录编制检测报告;3.2 校核人员:校核检测报告的数据。
3.3 授权签字人:批准检测报告。
3.4 资料员:归档保存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
3.5 技术主管应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 程序4.1 检测报告编制要求4.1.1 检测报告的编号定义:□□□□-□□-□□□□□(n/m)报告的序号( n: 同报告的第 n 份;该报告共制作了 m 份)实验室代号实验室业务系列代号;4.1.2 检测报告应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报告每一项或每一系列的检测结果,并符合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要求。
检测报告的标准格式应由检测室负责人根据承检产品/项目标准的要求设计,其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并尽量减少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1)检测报告的标题;(2)实验室的名称与地址,进行检测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3)检测报告的唯一编号标识和每页数及总页数,以确保可以识别该页是属于检测报告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检测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4)客户的名称和地址;(5)所用方法的标识;(6)检测物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的标识;(7)对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至关重要的检测物品的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的日期;(8)如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相关时,实验室所用的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9)检测的结果,适当时,带有测量单位;(10)检测报告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同的标识;(11)相关之处,结果仅与被检物品有关的声明;(l2)当有分包项时,则应清晰地标明分包方出具的数据。
4.1.3 当需要对检测结果作出解释时,检测报告中还应包括下列内容:(1)对检测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殊检测条件的信息,如环境条件;(2)符合或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声明;(3)适用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声明。
工程质检报告管理制度
工程质检报告管理制度在现代工程建设中,质量管理是贯穿始终的重要环节。
一个优秀的工程质检报告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度目标与原则工程质检报告管理制度的目标是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满足设计要求,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制度的原则应当坚持公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标准。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制度应明确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整个项目的质量控制和检验工作。
质量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制定质量管理计划、监督执行质量控制措施、组织质量检验活动、编制和提交质检报告等。
三、质量控制流程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每个阶段都应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
这包括但不限于材料进场检验、施工过程监控、关键节点检查、成品保护措施等。
每个流程都应有详细的操作指南和记录要求。
四、质量检验标准制度应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具体的质量检验标准。
这些标准应涵盖工程的所有方面,包括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并定期更新以适应技术进步和法规变化。
五、质量问题处理机制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应有明确的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制度应规定问题的报告、评估、整改和复查流程,确保所有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六、质量记录与报告质量管理部门应详细记录所有质量检验的结果,并定期编制质检报告。
这些报告应包括检验数据、问题处理情况、改进措施等内容,并向项目管理层和相关利益方提供。
七、培训与提升为了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制度应包括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质量知识和技能培训。
同时,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
八、监督与评审制度应设立监督机制,确保所有质量管理活动都能按照既定的标准执行。
定期的内部和外部评审可以帮助发现问题,完善制度。
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目的:为保证检测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并能真实地反映检测结果的全部信息,降低客户使用报告的风险。
2.0范围:检测报告的编号、格式和信息要求,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和批准,对报告内容的意见和解释,分包检测的表述,报告发送和报告的修改/补充。
3.0职责:
3.1检测员:按照检测原始记录编制检测报告;
3.2校核人员:校核检测报告的数据。
3.3授权签字人:批准检测报告。
3.4资料员:归档保存检测报告和原始记录。
3.5技术负责人应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0程序
4.1检测报告编制要求
4.1.1检测报告的编号定义:
□□-□□□□□□
报告的流水号
年份(两位)月份(两位)
检验样品代码
4.1.2检测报告应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报告每一项或每一系列的检测结果,并符合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要求。
检测报告的标准格式应由检测室负责人根据承检产品/项目标准的要求设计,其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并尽量减少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
(1)检测报告的标题;
(2)公司的名称与地址,进行检测的地点(如果与公司的地址不同);
(3)检测报告的唯一编号标识和每页数及总页数,以确保可以识别该页是属于检测报告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检测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
(4)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5)所用方法的标识;
(6)检测物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的标识;
(7)对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至关重要的检测物品的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的日期;
(8)如与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相关时,公司所用的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
(9)检测的结果,适当时,带有测量单位;
(10)检测报告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或等同的标识;
(11)相关之处,结果仅与被检物品有关的声明;
(l2)当有分包项时,则应清晰地标明分包方出具的数据。
4.1.3当需要对检测结果做出解释时,检测报告中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对检测方法的偏离、增添或删节,以及特殊检测条件的信息,如环境条件;
(2)符合或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声明;
(3)适用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声明。
(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提出要求时,或当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性时,检测报告中还需要包括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
(4)适用且需要时,提出意见和解释;
(5)特定方法、客户和客户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
4.1.4当需对检测结果做出解释时,对含抽样结果在内的检测报告,除了4.1.2和4.1.3所列的要求之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1)抽样日期;
(2)抽取的物质、材料或产品的清晰标识(包括制造者的名称、标示的型号或类型和相应的系列号);
(3)抽样的地点,包括任何简图、草图或照片;
(4)所用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
(5)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释的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
(6)与抽样方法或程序有关的标准或规范,以及对这些规范的偏离、增添或删节;
4.1.5超出认可能力的检测数据应当加以显著的标识,防止客户误解并给使用带来风险。
4.1.6意见和解释
4.1.6.1当报告包含意见解释时,则应把意见和解释的依据制订成文件。
意见和解释应在报告中被清晰地标注。
4.1.7设计后的检测报告格式应由技术负责人审批使用。
4.2检测报告编制
4.2.1检测员签字并经校核人员校核无误的检测原始记录送至资料管理员并由其按照承检产品/项目的标准格式打印检测报告。
4.2.2当客户有要求时,报告格式应满足客户的要求。
4.3检测报告的审批
4.3.1打印后的检测报告(数量根据委托要求和公司留存需要确定)同检测原始记录一起,由检测室负责人安排检测员签字。
4.3.2经校核人员校核无误的检测报告同原始记录转至授权签字人批准签发。
4.3.3签发后的检测报告的各页应加盖“检测报告骑缝章”,以表示报告各页的相连。
留存的报告副本同检测原始记录一并存档保管。
经过计量认可的检测项目,在报告的左上角加盖公司计量认可的标志章,右下角加盖公司检测专用章。
4.4报告的更改和补充
4.4.1当报告校核和审批过程中怀疑、发现或报告发出后,得知有关于报告数据有误的信息后,有关人员应立即向技术负责人汇报,技术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中的可疑数据或遗漏部分进行核查。
4.4.2当需要对发出的检验报告进行更改或补充时应按出具更改报告或补充文件。
4.4.3在更改报告中应包含“本报告是对编号为XXXX报告的更改,自本报告签发之日起替代原报告,编号为XXXX的报告同期作废”的声明。
4.5.4在补充文件中应包含“本文件是对编号为XXXX报告的补充,并成为该报告的一部分”的声明。
4.5.更改报告和补充报告同原报告由资料管理员归档。
4.6检测报告的归档
4.6.1留存的检测报告副本应连同委托检测协议(检测任务指令)、原始记录、以及分包检测等有关的文件一并归档保存,保存期为5年。
4.6.2档案的管理应执行《记录和档案控制程序》。
4.7检测报告的发送
4.7.1资料管理员负责通知客户领取报告,并填写检测报告领取登记表
4.7.2当客户提出保密要求时,则应通过机要部门进行交换,或通过邮局按照保密挂号邮寄。
4.7.3如客户提出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发送报告时,经办人应详细询问查实收件人姓名、电话、传真号码(电子信箱),并认真仔细地核对委托检测合同中的记录内容。
4.7.4发送报告的经办人应如实填写发送报告的有关信息。
4.8发送检测报告的保密要求
4.8.1公司的任何人员未经批准,不准发布、公布、评价或向无关人员透露检测数据和结果,
4.8.2除非客户要求,本公司禁止使用图文传真和电子网络发布传送检测报告。
4.8.3通过委托代理人领取检测报告,应凭有效的委托检测合同文本,并签字领取。
4.8.4发送检测报告的保密要求应同时遵守《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
相关文件和记录
1.《保护客户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程序》
2.《记录和档案控制程序》
3.检测报告领取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