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形象和汉字1

合集下载

人体形象和汉字1

人体形象和汉字1

人体形象和汉字人“人”是象形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它形象地表示了一个朝左站立的人,这是人的侧面,上端是人的头部,直立着,手朝左下方垂,中间是身子,稍微有点弯曲,就像原始的人类有点驼背一样,下面是腿。

金文中的“人”和篆体中的“人”与甲骨文一样都是人的侧面形象,只是稍微有点变化,胳膊部分变得越来越长,腰部部分比原来弯曲的更加厉害。

而楷书中就看不到人的样子了,所以有人解释,“人”就是一个大步向前走的人,而今天我们知道这是错误的。

我们的祖先用一撇一捺如此简单的一个字,竟明确表达了一个字义,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人”的本意就是人类,能够直立行走并能够创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的一种动物。

后来随着中国文字的含义逐渐丰富,人还出现了人体、人品、别人等意思。

用“人”字最多的估计要数唐朝人了,唐朝人为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必须把所有的“世”和“民”都去掉。

聪明的唐朝人直接把“民”改成了“人”,于是出现了一些新词,“民间”改为“人间”,“居民”改为“居人”,“民情”改成了“人情”,“人”字的含义有丰富了很多。

大“人”是人的侧面,而“大”就是人的正面了,它也是一个象形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不挂不是甲骨文还是金文、撰文,它显示的都是人的形状,而表示的却不再是“人”的意思,一个伸开双臂、叉开双腿的人站在那里,就像是大力士吸足了气,在充分显示自己的伟大力量。

“大”字的本义就是活动着的人,因为他的示意图很像一个人在活动四肢。

隐身后表示活动能力强大的人,即“大人”,与“儿”字相区别。

后来“大”字的含义逐渐丰富,他还表示面积、体积、容量、数量的范围或程度深等。

“大”还表示对对方或有关事物的尊敬,如“大手笔”,这还有一个故事呢。

晋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珣有一次做梦,梦见有人送他一支笔,这支笔可真大,大得像房顶上的椽木,醒了以后他就对比人说:“此当有大手笔事”。

恰好没过多久,晋孝武帝驾崩,有许许多多的文件都交给王珣来题写,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殊荣啊。

人体形象和汉字1

人体形象和汉字1

人体形象和‎汉字人“人”是象形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它形象地表‎示了一个朝‎左站立的人‎,这是人的侧‎面,上端是人的‎头部,直立着,手朝左下方‎垂,中间是身子‎,稍微有点弯‎曲,就像原始的‎人类有点驼‎背一样,下面是腿。

金文中的“人”和篆体中的‎“人”与甲骨文一‎样都是人的‎侧面形象,只是稍微有‎点变化,胳膊部分变‎得越来越长‎,腰部部分比‎原来弯曲的‎更加厉害。

而楷书中就‎看不到人的‎样子了,所以有人解‎释,“人”就是一个大‎步向前走的‎人,而今天我们‎知道这是错‎误的。

我们的祖先‎用一撇一捺‎如此简单的‎一个字,竟明确表达‎了一个字义‎,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人”的本意就是‎人类,能够直立行‎走并能够创‎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的一种‎动物。

后来随着中‎国文字的含‎义逐渐丰富‎,人还出现了‎人体、人品、别人等意思‎。

用“人”字最多的估‎计要数唐朝‎人了,唐朝人为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必须把所有‎的“世”和“民”都去掉。

聪明的唐朝‎人直接把“民”改成了“人”,于是出现了‎一些新词,“民间”改为“人间”,“居民”改为“居人”,“民情”改成了“人情”,“人”字的含义有‎丰富了很多‎。

大“人”是人的侧面‎,而“大”就是人的正‎面了,它也是一个‎象形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不挂不是甲‎骨文还是金‎文、撰文,它显示的都‎是人的形状‎,而表示的却‎不再是“人”的意思,一个伸开双‎臂、叉开双腿的‎人站在那里‎,就像是大力‎士吸足了气‎,在充分显示‎自己的伟大‎力量。

“大”字的本义就‎是活动着的‎人,因为他的示‎意图很像一‎个人在活动‎四肢。

隐身后表示‎活动能力强‎大的人,即“大人”,与“儿”字相区别。

后来“大”字的含义逐‎渐丰富,他还表示面‎积、体积、容量、数量的范围‎或程度深等‎。

“大”还表示对对‎方或有关事‎物的尊敬,如“大手笔”,这还有一个‎故事呢。

晋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珣有一次‎做梦,梦见有人送‎他一支笔,这支笔可真‎大,大得像房顶‎上的椽木,醒了以后他‎就对比人说‎:“此当有大手‎笔事”。

浅论与人体有关的汉字的魅力

浅论与人体有关的汉字的魅力

浅论与人体有关的汉字的魅力汉字的影响是久远的,从刻画符号记事到现在发展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共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

汉字的字形经过了几个阶段的变化,逐渐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方块字。

但在最初,汉字的形状是不规则的,这跟它以象形符号来表示字义有很大的关系,现就汉字中与人体有关的一些字的字形来分析,感受汉字的魅力。

人:,这是一个象形字,就像一个弯着腰的人。

人的本义就是人,《说文解字》说是“天地之性取贵者也”,可以看出古人把人看成是非常高贵的。

现代汉语对人的解释则融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包括社会的、伦理的、生活的、教育的、宗教的。

我认为“人”字可以说是汉字之本。

从:,从是两个人并排走着的样子,一个人在前面走,另一个人跟着走,就是随行的意思。

所以“从”的本义就是跟随、随行,如“随从”。

后又引申为依从,听从的意思。

比:,比字和从字很像,都是两个人并排,从字的人是向左倾的,比字的人是向右倾的。

《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

”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

如“比肩”的意思就是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

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又有密的意思,如“鳞次栉比”中的比字就是密的意思。

所以比的本义就是密,后来又引申为排比、比较、及至等意思。

孕:,是一个会意字。

甲骨文字形,外象妇女大腹之形,内象腹中怀子之形。

所以孕就是怀孕、孕育的意思。

后来引申为包含之意,如“孕括”。

现在也喻作旧事物中包含有新事物。

母:,象形。

一说“从女象怀子形”,一说“象乳子也”,即女子哺育婴儿。

母的本义是母亲,后又把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称为母。

如“祖母”、“伯母”。

母亲是女性,于是后来把雌性的,能生子或能下蛋的都叫做母,如“母猴”、“母狗”。

母亲是生命的源泉,所以母又引申为本源的意思,如“字母”、“母金”。

老:,像一个弯腰驼背、拄杖带帽的老者。

老字的本义是年纪大的人,也是对老者的尊称,如“老人家”、“老大爷”。

引申为旧的、年代久远的东西或事情,如“老古董”、“老八辈儿”。

认识身体识汉字

认识身体识汉字
秦朝末年,韩信年轻时文质彬彬, 十分斯文恶少让他求饶必须从胯下钻过, 韩信见寡不敌众就只好忍一时之气,从 恶少胯下爬过。后来他成为一 个大谋略家,帮助刘邦成就大业。
【解释】胯下:两条腿之间。从胯下爬 过的耻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腋窝
肿大
腭 腑


肥 肿
臀 腮 肺胯
恭喜闯 关成功
你来比划我来猜
• 眼高手低 • 指手画脚 • 摩拳擦掌 • 七嘴八舌 • 挤眉弄眼 • 昂首挺胸
目瞪口呆 愁眉苦脸 提心吊胆 交头接耳 唇亡齿寒 胸有成竹
词语礼包大派送
头重脚轻 眉清目秀 心灵手巧 掌上明珠
口是心非 心明眼亮 千钧一发 推心置腹
耳闻目睹 张口结舌 肝胆相照 洗耳恭听
词语礼包大派送
• 眼高手低 • 指手画脚 • 摩拳擦掌 • 七嘴八舌 • 挤眉弄眼 • 昂首挺胸
目瞪口呆 愁眉苦脸 提心吊胆 交头接耳 唇亡齿寒 胸有成竹
争分夺秒
目瞪口呆 耳闻目睹 昂首挺胸 提心吊胆 肝胆相照 挤眉弄眼 洗耳恭听
巧记词
头重脚轻 愁眉苦脸 摩拳擦掌 千钧一发 推心置腹 胸有成竹 唇亡齿寒
词语动感地带
耳闻目睹 目瞪口呆 心灵手巧 掌上明珠 挤眉弄眼 头重脚轻
1、我们都是父母的( 掌上 明珠). 2、记者李亮(耳闻目睹 )了唐山大地震。 3、我折了只小狗,妈妈夸我是个( 心灵手巧
)的好 孩子。 4、他被一条蛇吓得( 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作业购物街
1、认读生字,并试着自己学习关于身 体的一些汉字。 2、请把本课词语积累下来,并用上今 天学到的词语写一句话或者几句话。 3、读成语故事《唇亡齿寒》和《胸有 成竹》。
小学低年级言语识字实验教材二年级下 册

汉字的视觉语言形象

汉字的视觉语言形象

汉字的视觉语言形象汉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珍珠,它们有着独特的视觉语言形象,是我们对美的感知和审美的培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常见汉字的视觉语言形象。

一、人物1、人:这是一个活泼的汉字,它的形象完全由所表达的内容构成。

如果我们把笔画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到它的形态就像人站立的姿势,同时也可以看到身体的轮廓和头部的轮廓。

2、亻:这个汉字是人字的单一笔画,往上弯曲的线条象征着人的肩膀及手臂,往下弯曲的线条象征着身体,它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垂直的运动感。

3、八:这个汉字的形态就像是两个人在一起,相对而立。

八的底部好像是两个脚丫子,上面的弧线也会让我们想到人的肚子和背部。

八让我们看到了团结和和谐这两个重要的价值观。

二、自然1、山:山这个汉字的形态和山的形态几乎一样,同时也可以表现出山的神秘和不可望远的特性。

2、水:水通过不断的流动和变化,它的形态也在不停地变化。

水的形态象征着流动和变化,这也正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

3、土:土是种植物生长的根本,它象征着稳定和自然。

土的形态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稳定和自然的感觉。

三、动物1、龙:龙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它象征着权力、阴柔之瑰宝、神圣力量等。

龙的形态好像蛇,但是龙比蛇更加有力,它的身上有鳞片和身体下垂的长尾巴。

通过它的形态,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威力和神秘感。

2、马:马是一种强壮、优雅、快速的动物。

它的尾巴和马的肌肉线条都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优美的感觉。

3、鸟:鸟是一种善于飞行的动物,它们的形态是轻盈而优美的。

鸟的形态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觉,同时也有自由的感觉。

四、文化1、书:书象征着知识和文化,它的形态就像是一个打开的书,我们可以看到书的两个盖子和中间章节的结构。

通过书的形态,我们可以感受到知识和文化的庄重感和重要性。

2、文: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提醒着我们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培养。

文的形态就像是一个玉符,形态简单明了,有一定的美感和庄重感。

3、古:古是一个渊源悠久的字,它象征着古代文化。

有关人与人体的象形字

有关人与人体的象形字

有关人与人体的象形字(一)以局部的人体器官示意的象形字:1'表示人体器官的名称首,像人头,有眼、口、发、面之属。

甶,略像鬼之头,实乃鬼脸面具之像;目,像人的眼睛。

耳,像人的耳朵。

自,像人的鼻子;‘自’后用作自己字,又为其本义造‘鼻’。

白,甲骨文同‘自’,二者本为一字。

注意:此字与黑白之‘白’不同篆,音义各别,隶变后讹为同形。

‘白’字不单用,存在于合体字‘習’等字中。

口,像人用来说话吃东西的口。

舌,略像人舌出口、口液外溅,指用来说话、辨别滋味的器官。

从‘干’从‘口’,‘干’意谓涉及,凡物入口,即与舌头相干,‘干’又是声符,为会意兼形声字。

牙,略像腮牙咬合相错的形状,‘牙’与‘齿’初义有别。

,yi2。

略像人下巴的侧视形,有须,指腮、颊、下巴。

而,略像两颊及口部下垂之毛,指胡须。

以‘而’借作连词字,后又造‘耏’、加‘彡(shan1)’为形符,造‘髵’、加‘髟(biao1)’为形符。

冉,略像两颊之长须。

以‘冉’字用作形容词字,后为本义造‘髯’。

手,略像手有五指之形;用作偏旁在左讹作‘扌’,俗称‘提手旁儿’。

又,像手之形,省作三指;以字形像右手,甲骨文用作左右字,今作‘右’。

‘右’从‘又’从‘口’,表示手口相助,为‘佑’之本字。

今‘又’字单用为副词字,用作偏旁存在于‘右’、‘厷’等字中,形有讹变。

,zuo3。

像左手之形;甲骨文用作左右字,今字作‘左’,白,像大拇指之形,引申为‘大’义,后写作‘伯’。

‘白’一般借为颜色字。

九,像手臂弯曲之状,乃‘肘’字初文;多借用为数目字,大写字用‘玖’。

止,像人足,有趾,图形有所简化。

‘止’引申有基址义,后写作‘址’,加‘土’为形符。

足,‘足’、‘疋’同源。

疋,像人足形。

‘疋’又借用为《诗经》‘大雅,小雅’字,又借用为‘匹’。

‘疋’用作偏旁在左讹作'??’俗称‘疏字旁儿’。

心,像人心形,‘心’用作偏旁在左讹作‘忄’,俗称‘竖心旁儿’;在下或作‘’,俗称‘竖心底儿’。

论字形构造跟人体有关的汉字的魅力与内容

论字形构造跟人体有关的汉字的魅力与内容

论字形构造跟人体有关的汉字的魅力与内容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09信计杨钊200910412113 汉字经历了6000多年的演变,由最初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其演变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其中与人体有关的汉字有着它独有的魅力和内涵,以下将逐一分析.1)“介”:介,像一个身上披着一片片铠甲的人。

铠甲是一片一片连缀而成的,所以由连接引申出介绍之义。

介绍就是连接两个方面或诸多方面。

由连接的反面引申就有间隔和不合群的意思,如耿介就是正直而不随波逐流。

由于介是一个人披铠甲,所以介也有“一个”的意思。

2)“老“:老,像一个驼背、伸手、扶杖、头戴大帽的老人。

老字单独用或作偏旁时都表示老人、长辈,成语有尊老爱幼、老当益壮、老成持重、老谋深算、老气横秋等。

引申指年积日久的事或物,成语有天荒地老、老马识途等。

3)“亚“:亚,两横表示天地,在天地之间有两个鸡胸驼背、十分丑陋的人。

由形貌丑陋、不如他人而产生了次一等的意思。

今体育比赛称第二名为亚军,就含有次一等的意思。

《史记项羽本纪》中“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的“亚父”,即仅次于父亲的意思,项羽称范增为亚父,是对范增的尊敬。

4)“鬼“:鬼,其甲骨文的右边像一个戴着面具端坐的人,左边是示字,示表示鬼神,所以鬼字是一个戴着面具祭祀神灵的人,因此有神鬼之义。

金文去掉示字,篆文加上一个厶(私)字,表示神鬼都是些私下、阴暗的事情。

鬼作偏旁可以表意,也可以表声,如魂、魄、魅、魁、魔等。

5)“畏“:畏,其古文字的右边像一个头戴狰狞面具的人,左边竖着一把叉。

面具的形状令人望而生畏,再加一把叉,更加可畏,所以畏就是可怕的意思。

成语:畏首畏尾、畏缩不前、无私无畏等。

6)“身“:身,像一个孕妇。

特别突出孕妇的大肚子。

在那大肚子当中还有一点,表示母腹中的胎儿。

后世称怀孕为有身、有孕正是用了身的本义。

由怀孕引申出身体之义。

成语:身外之物、身先士卒、身心交瘁等。

字里字外的人体世界(人、心、肉、目)

字里字外的人体世界(人、心、肉、目)

说文解字—字里字外的人体世界目 录人肉心目CONTENTS0102030401人人:侧面站立的人解读汉字,就是解读我们自身。

而对我们自身的解读,要从“人”开始。

古文字中的“人”,从甲骨文 、金文 再到小篆 ,这个字一脉相承,画出了一个侧身站立的人形,他姿态优雅,手自然下垂。

这是个典型的象形字。

《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在古人看来,人是天地万物之中最重要的存在。

在中国人心目中,天地人之间是互补关系,只有天地人三者和谐,才能形成完整而美好的大自然。

人立足于天地之中,具有根本性的价值。

天地之间若没有了人,也就没有了天地万物的和谐关系。

智慧的老子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讲的就是天地之间“人为贵”的道理。

从:一前一后去跟从在汉字中,“人”可以组成不同字。

一个人是“人”,那两个人是什么呢?两个人的方向不同,组成的字也不同。

当两个人都朝向左边时,组成的字是“从”,是个会意字。

“从”字,前面走着一个人,后面跟着一个人,两个“人”字合起来就有了新的含义——跟从。

许慎先生说:“从,相听也。

”“从”是互相听从的意思。

在《论语》中,孔子感慨世道纷乱,说道:“道不行,乘桴(fú)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我的主张没办法推行,我想乘上竹筏出海漂流,跟从我的人,大概是子路(字仲由)吧。

在这里,“从”用的就是“跟从”之义。

比:两个人仅仅挨着在汉字中,“人”可以组成不同字。

一个人是“人”,那两个人是什么呢?两个人的方向不同,组成的字也不同。

当两个人都朝向左边时,组成的字是“从”,是个会意字。

两人向左为“从”,如果把方向反转,两人都向右,则变成了“比”字。

“比”的字义和“从”不同——“从”是前后跟从,“比”则是两个人紧紧挨着。

《说文解字》中说:“比,密也。

”“比”指两个人之间亲密的关系。

“比”表示人与人之间紧密挨着,引申用法有“排比句”,就是把句式相同的句子,紧挨着排列在一起。

此外,人与人离得近了,难免就会比一比,因此,“比”也引申出了比较、攀比的意思。

1 观察人体识汉字_课件

1 观察人体识汉字_课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一1 观察人体识汉字板块:教学设计—课件象形字象形字象形字象形字第一课观察人体识汉字会认字:拼音r9n sh6u z% k6u 0r m& 人手足口耳目会写字:八拼音口人目r9n b` k6u m&拼音r9n人民男人国王爱他的人民。

sh6u双手爸爸妈妈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z%足球足迹他最爱踢足球。

k6u口水口干舌燥小红说得口干舌燥。

0r耳朵刺耳大象有一双大耳朵。

m&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看着黑板。

题目目不转睛一、目足耳0rm&z%照zh ào 样y àng 子zi ,连l i án 一yi 连l i án。

二、读一读。

d% yi d%一只手开口十个人木耳我会读!句子练习:我喜欢我的,我可以用它。

拼音结构词语句子r9n独体结构人民男人人民大会堂在天安门广场西侧。

部首笔顺人部b`独体结构八路军八元钱敌人被八路军吓破了胆。

八部k6u独体结构口水漱口小红说得口干舌燥。

口部m&独体结构目不转睛题目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看着黑板。

目部三、b` g-r9nm& gu`ng k`i k6u 看k àn 拼p īn 音y īn ,写xi ě 汉h àn 字z ì。

个开光。

史上最强图理识字《慧眼识字:用眼睛看懂文字》之一:人体篇(可打印识字图卡)

史上最强图理识字《慧眼识字:用眼睛看懂文字》之一:人体篇(可打印识字图卡)

史上最强图理识字《慧眼识字:用眼睛看懂文字》之一:人体篇(可打印识字图卡)慧眼识字:用眼睛看懂文字之一:人体篇第一节直接可见的01 人头身人”字的甲骨文像侧面站立的人形。

它的造字本义是指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并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创造文明的高等动物。

人字的构造非常简单,只有一撇一捺,但却富含智慧。

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1.人是哺乳动物中唯一直立行走的动物,人靠自己的双脚行走,解放双手,从事劳动,从而成为万物之灵,天地之性最贵者。

相对于用四肢行走的动物,人用双腿行走,手脚各有分工,古人造字时只用两笔就抓住了人有手有脚、直立行走的特点。

人之所以成为人,不是创造的,也不是猴子进化的,而是自己成就自己的,是从靠自己的双脚行走开始的。

2.“人”字向一边倾斜,反映出人不仅要依靠自己的双脚行走,而且要不断向前进,每天都要有所进步,哪怕进步一点点。

取象于侧身,也反映出人总是匆匆忙忙的行走奔波。

3.人是群体性的动物,个人是不能脱离于社会的。

人字,也是古人见面作揖的样子。

人应该相互尊敬,相互扶持。

“人”没有用“大”(呈放松状态的人形),而是用非常谦卑的打恭来表示,正好表达道家的三宝之“谦”,即人要谦虚。

词句:人杰地灵(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也指杰出的人物生于灵秀之地);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机器人看戏,无动于衷。

头”字的繁体字“頭”由豆(圆鼓状的盛器)和页(头)组成。

简体字“头”则在人舒展的“大”字上加两点,表示头部。

它的造字本义是指比喻容纳脑组织的脑袋瓜,头颅。

词句:千头万绪;头头是道;没头没脑;虎头蛇尾;浪子回头金不换;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茬。

身”字的甲骨文像一个女人挺着大肚子,隆起的腹部内怀着一个胎儿。

现在由“孕”代替。

它的造字本义是指妇女腹部隆起,怀胎孕子。

现在本义已经消失,它的引申义是指人的躯体。

与人体有关的汉字研究报告

与人体有关的汉字研究报告

与人体有关的汉字研究报告
标题:《人体汉字研究报告》
摘要: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与人体有关的汉字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起源、演变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汉字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和历史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一部分常见的人体汉字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分析,并通过对比其他文化中的表达方式,探讨了汉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特殊意义。

一、导言
- 汉字对人体的描绘
- 人体汉字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二、汉字起源与演变
- 甲骨文中的人体汉字
- 金文、篆文、隶书中的人体汉字
- 楷书及现代汉字中的人体汉字
三、与人体相关的主要汉字及其文化内涵
- 头部类:头、面、目、耳、口、鼻、发等
- 身体部位类:肢、体、胸、腹、背、手、脚等
- 器官类:心、肝、肺、肾、脾等
- 动作类:走、跑、站、坐、卧、立等
四、人体汉字的跨文化比较
- 中西方人体相关汉字的异同
- 汉字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表达方式
五、结论与展望
- 人体汉字在汉字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未来对人体汉字研究的展望和挑战
通过对人体汉字的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汉字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也可以通过对比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方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对人体的共同理解。

同时,本研究还为今后对汉字的演变和文化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人体,汉字,起源,演变,文化内涵,比较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形象和汉字人“人”是象形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它形象地表示了一个朝左站立的人,这是人的侧面,上端是人的头部,直立着,手朝左下方垂,中间是身子,稍微有点弯曲,就像原始的人类有点驼背一样,下面是腿。

金文中的“人”和篆体中的“人”与甲骨文一样都是人的侧面形象,只是稍微有点变化,胳膊部分变得越来越长,腰部部分比原来弯曲的更加厉害。

而楷书中就看不到人的样子了,所以有人解释,“人”就是一个大步向前走的人,而今天我们知道这是错误的。

我们的祖先用一撇一捺如此简单的一个字,竟明确表达了一个字义,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人”的本意就是人类,能够直立行走并能够创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的一种动物。

后来随着中国文字的含义逐渐丰富,人还出现了人体、人品、别人等意思。

用“人”字最多的估计要数唐朝人了,唐朝人为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必须把所有的“世”和“民”都去掉。

聪明的唐朝人直接把“民”改成了“人”,于是出现了一些新词,“民间”改为“人间”,“居民”改为“居人”,“民情”改成了“人情”,“人”字的含义有丰富了很多。

大“人”是人的侧面,而“大”就是人的正面了,它也是一个象形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不挂不是甲骨文还是金文、撰文,它显示的都是人的形状,而表示的却不再是“人”的意思,一个伸开双臂、叉开双腿的人站在那里,就像是大力士吸足了气,在充分显示自己的伟大力量。

“大”字的本义就是活动着的人,因为他的示意图很像一个人在活动四肢。

隐身后表示活动能力强大的人,即“大人”,与“儿”字相区别。

后来“大”字的含义逐渐丰富,他还表示面积、体积、容量、数量的范围或程度深等。

“大”还表示对对方或有关事物的尊敬,如“大手笔”,这还有一个故事呢。

晋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珣有一次做梦,梦见有人送他一支笔,这支笔可真大,大得像房顶上的椽木,醒了以后他就对比人说:“此当有大手笔事”。

恰好没过多久,晋孝武帝驾崩,有许许多多的文件都交给王珣来题写,这是历史上罕见的殊荣啊。

于是后人就用大手笔、大笔如椽,如椽大笔来形容一个人文章写的好,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等,大手笔也用来指有名的作家。

太“太”原本是会意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太”是由“大”下面一个人组成,表示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头上,有“过于”之意。

后来那一个人被写作一点。

金文中的“太”与“大”形体相似。

篆文中的“太”又被写作“大”下面加了两横。

后来人们又恢复到甲骨文的写法,一个“大”字加一个点。

“大”表示人在活动时的样子,而“太”字在活动的人下面加了一点,就表示活动得有点过分了,从而产生了极端、过分的含义。

“太”的本义就是过分、太多了、超越极限了。

引申义为对大两辈的长辈的尊称,如太爷爷、太上皇等;或者对妻子的尊称,例如太太。

走“走”是会意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走”字很简单,就是一个甩着双臂,迈着大步向前走的人的样子。

但是在金文中,在原来人形的基础上又多了一部分,人下面加上了脚,即人下面是一个张开脚趾的脚。

在篆文中没有太大变化,只是那个脚变得不像了,像一个“止”字。

从以上几个字体我们可以了解到,“走”都是用一个人甩开双臂活动的样子来表示的,然而“走”,在古代并不是现在的行走的意思,它的本意是“跑”。

例如“走马观花”,典故来自于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里描述的是一位新科状元中榜后的得意、兴奋的样子,“疾”即“急”,那“马蹄疾”怎么可能是漫步式的走呢?在这里“走”便是指的“跑”。

现在的走不仅表示行走,还表示移动,逃跑、往来、离开等意思。

女“女”是一个象形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一个面朝左、双膝跪地,上身直立,双手交叉于胸前,就是甲骨文中的“女”字,很形象的表现出服从、听话、跪地干活,没有地位的女性形象。

金文中的“女”基本上与甲骨文类似,就是人的头上多了一横,可能是个装饰品吧,并无其他意思。

篆文中,双膝跪地的人已经改成了弯腰直立的人。

到后来的隶书时,“女”已经变成大步朝前追赶的“女”了。

“女”的本义家就是妇女,后来引申为“女儿”之意。

在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石头城》里有这样的诗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李贺的《石成晓》也记载:“月落大堤上,女垣栖乌起。

”这都是什么意思呢?什么是“女墙”、“女垣”呢?难道墙还有男女之分吗?原来这里的“女墙”、“女垣”都是指古代城墙中的矮墙。

立“立”是象形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

尽管现在的“立”字已看不出为什么是象形字了,但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表明的意思是很明显的。

甲骨文中的“立”是一个人站立在地面上。

上面是人的样子,又脑袋、胳膊、身躯和腿,腿是叉开的。

下面是一横,这一横就代表了地面。

在金文中“立”字更加突出了上面人的形象,脑袋比原来更大了,两腿还是叉开的,只不过看起来像是半蹲的样子。

构成基本与甲骨文一样。

篆文中的“立”字已经不太像人了,脑袋小了,身躯也没有了,两腿加长了很多,当人们简化汉的时候就干脆把脑袋简化成了原点,两腿成了一点一撇,地面还是横线,形成了今天的“立”字。

“立”的本义是站立,引申后表示竖起、建立、设立等意思,“立刻”则表示时间的短暂。

在杨万里《江山道中蚕麦太熟》诗中有:“晒蚕摊丝立干地”,这里的“立地”可不表示站在地上,它表示时间短、马上。

位“位”是象形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位”表示站立在地上的一个人。

金文的写法和甲骨文类似。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位”和“立”是同一个字,到了篆文把“位”和“立”区分开了,于是这两个字有了不同的分工。

“位”字的本意是官吏在朝廷上站立的位置。

后来被广泛应用位座位、位置,以后又引申为官位、职位、地位等。

在《论语》中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句子,就是说不在他的位置上,就不参与他的政务。

这里的“位”是指官位。

韩愈在《师说》中有“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里的“位”则表示地位。

今天和“位”有关的词还有爵位、王位、职位等。

色“色”是会意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色”是由一把刀和一个跪着的人组成。

到金文时,字形发生变化,“刀”变成了“手”,跪着的人好像也站了起来。

到篆文时,刀变为人,后简化为现在的字形。

“色”的本义为脸上的颜色、神情、气色,是由其原始构成刀下面人的表现所表达的含义,相当于现今的脸色。

色在古时还有生气、变脸的意思。

后引申为成色、姿色、情欲等。

三国时,“竹林七贤”中的阮籍,极有个性,放荡形骸,不拘于礼法,但个人“喜怒不形于色”,显示出其极高的个人修养。

这里的“色”即表示人的神情、脸色。

坐“坐”是会意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

“坐”最初是由两个背靠背坐在土堆上的人加一横,两个人停在土堆上叫做“坐”,与现在的坐很相似。

篆文中两个人变成了对面而坐,土放在了中间,形成左中右结构,这种结构来源于我们古人席地而坐的习惯。

“坐”的本义于现在一样,都是一种动词。

卞庄子想要去杀虎,但是管竖劝告他说,这两只老虎马上就要去吃牛,他们在吃的过程中肯定会发生冲突,这必然引起一场战争,结果回事两败俱伤,一个死掉、一个受伤,倒是再去杀那只受伤的老虎,不是很容易得到两只老虎吗?卞庄觉得很有道理,结果还真是一举两得。

这就是“坐山观虎斗”的来源,形容暂时旁观,从中取利。

这里的“坐”是坐守的意思。

要“要”是会意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甲骨文的“要是由一个双手抱东西的人和一个“女”构成。

金文和篆文中的“要”就简化了,是一个人双手叉腰的样子。

“要”本读“yāo”,本义也就是腰的意思,因为腰是人体的重要部位,后引申为需要、重要、将要的意思。

“要”还有应该、请求和如果的意思。

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郭嘉初见袁绍时感到袁绍有如下特点“多端寡要,好谋无决”,这里的“要”便是重点、重要的意思。

这句话是说此人聪明,想法、主意很多,但是抓不住重点,喜欢推敲思考,但是没有果断的做事原则。

而“而”是象形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而”字是由四条曲线和上面一横表示,像是胡须。

金文中的“而”字也是向下垂的四条线,只是四条曲线变味了一边两条,更像是嘴唇上面的胡须。

小篆的形体基本上与金文相同,但到了楷书就看不出胡须之形了。

“而”的本义是“颊毛”,即“胡须”。

后来,“而”座位虚词经常出现在古文中,表句意的“顺接”或“逆接”。

“而立”的意思是三十岁。

《论语》里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意思是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到三十岁就懂得礼仪,做事就很有把握了。

后来就把三十岁叫做“而立之年”。

了“了”是象形字。

篆文中的“了”字像婴儿被包住双臂,后演化至今天通用的“了”的字体形式。

“了”的本义是包住婴儿两只胳膊。

后来引申为放在动词后面,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

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还可以做助词、语气词。

假借“憭”、“悟”表示懂得、明白的意思,这时读作“liǎo”。

《世说新语》中说:“虽神气不变,而心了其故。

”意思是说虽然脸上表情没变,但是心中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里的“了”是了解、明白的意思。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小乔出嫁了。

”这其中的“了”表示结束、了结。

子“子”是象形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子”像一个刚刚出生包在襁褓中的孩子,并生长有胎发。

金文“子”的字形与甲骨文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仅是双臂的姿势有些许的变化。

篆文中“子”的头变成方形,双臂呈上举的形式。

后经字符的规范化形成现在通用的字体。

“子”的本义是婴儿,引申表示孩子。

儿女、幼小、植物的种动物卵的含义。

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分为四个大部分:经、史、子、集。

“子”又分为十四类,包括儒家、兵家、发夹、农家、医家等,主要是欢愉哲学、政治、军事、科技、艺术的书。

首“首”是象形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首”是动物脑袋的样子,并且很夸张。

这脑袋有眼睛有嘴,还有三根毛代替毛发。

金文中的“首”仍然是个脑袋,只不过这时成了一个人的脑袋的轮廓,里面还有眼睛,外面还有三根毛发。

篆文中的“首”就看不见脑袋的样子了,把三根头发竖起来变成了波浪线。

下面是一横和一个竖立的眼睛。

隶书中就干脆把上面变成了一个“八”字头和一横,下面是一个“目”字。

首的本义是脑袋,因为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引申出了首领、首长的意思。

后来出现了第一、开始、前面等含义。

在《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中有:“你既与那妇人没甚首尾,却如何与她同行同宿?”这里的“首尾”是相互勾结的意思。

页“页”本是象形字,最早出现与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的“页”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上边是一个有头发、眼睛、鼻子、嘴巴的人头,并且这个人特别夸张,相当的大,而下面事故图个跪坐着的人的侧面。

早期金文中的“页”字,上面像是鹿的脑袋,而下面逐渐变成了人直立的样子。

篆文中“页”字的上半部逐渐与“首”的下半部分相同,下面的人形变成了“儿”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