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合集下载

高中文言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赏析

高中文言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赏析

高中文言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翻译赏析《游褒禅山记》宋代: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游褒禅山记》(全文翻译、疑难解答、字词整理)【免费】

《游褒禅山记》(全文翻译、疑难解答、字词整理)【免费】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全文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旁庐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上,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

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不平坦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然而量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高中语文文言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文言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得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模糊不清了,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

原文: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询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怠惰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课件3: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课件3:第10课 游褒禅山记

力足以至焉,于 人为可讥,而在 己已有悔;尽吾 志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任 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叙述他和几 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并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 实现远大的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 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 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思考题:
为什么文章从洞的名称和仆 碑写起?
便于下文写游洞、游洞的感 想以及对仆碑的感想,它是 文章记叙和议论的基础。
通假字
父:通“甫”,男子的美称

1、其孰能讥之乎? (语气副词:难道)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自己)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它) 4、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那些) 5、其下平旷。 (它的,前洞的)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因为)
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不随以止也,不随以怠也。
夫夷以近
(相当于“而”)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足以
(来)
多义词
然 1、然视其左右。 (但是) 2、有穴窈然。 (……的样子)
道 1、有碑仆道。 (路) 2、何可胜道也哉。 (说)
文 1、“其文漫灭。” 碑文,整篇文章 2、“独其为文”。 文字
课文练习
“其下平旷”,“记游者甚 众”。“有洞窈然,入之甚 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 穷也”。“盖余所至,比好 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左右, 来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则至者少。而世 之奇伟、瑰怪、 非常之观,常在 于险远,而人之 所罕至焉。
“方是时”, “力尚足以入,火尚 足以明”。“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 得极夫游之乐也”。

古诗游褒禅山记翻译赏析

古诗游褒禅山记翻译赏析

古诗游褒禅山记翻译赏析《游褒禅山记》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

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注释】浮图:梵(f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

12年后(1070年)罢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原文:游褒禅山记北宋-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翻译: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游褒禅山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 ,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 ,有碑仆道 ,其文漫灭 ,独其为文犹可识 ,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 ,有泉侧出 ,而记游者甚众 ,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 ,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 ,问其深 ,那么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 ,曰:“不出 ,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然视其左右 ,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 ,那么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 ,余之力尚足以入 ,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 ,那么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 ,那么游者众;险以远 ,那么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 ,然力缺乏者 ,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临川王某记。

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 ,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 ,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 ,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 ,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 ,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原文及赏析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原文及赏析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原文及赏析《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原文及赏析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关于王安石的名篇《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赏析一第一部分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译文与赏析附作者简介一、作者介绍(吴汝煜)王安石(1021 —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谥文,又称王文公。

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四年(1037 ),全家始定居于江宁。

早年的播迁生活,使他较为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产生了“心哀此黔首”(《感事》)的感情。

他“少好读书”(《宋史王安石传》),“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

”(《答曾子固书》)年十七八,即以稷、契自命:“才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忆昨诗示诸外弟》),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志趣。

庆历二年(1042 )登杨?榜进士第,签书淮南判官。

庆历七年(1047 )调知鄞县,便着手兴修水利,贷谷与民,受到人民爱戴。

嘉?元年(1056 )为群牧判官,后历官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等。

任度支判官时,受同僚宋敏求委托,在家藏唐人诗集的基础上编《唐百家诗选》。

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

熙宁二年(1069 )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

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增强。

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 )罢相,次年复拜相,进《三经新义》,立于学官。

熙宁九年(1076 )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

元?元年(1086 )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

王安石事迹,见《宋史》本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宋诗纪事》《宋人轶事汇编》《宋稗类钞》等。

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早在庆历三年(1043 ),他就抨击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以其文词染当世,学者迷其端原”,批判他们的文风“无文章黼黻之序”(《张刑部诗序》)。

后来他的文学观随着变法思想的形成而明显地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翻译导读:游褒禅山记〔宋〕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

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甲子,临川王某记。

——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排印本《王文公文集》【翻译】褒禅山也被称为华山。

唐代高僧慧褒开始在这座山下建房居住,而死后就葬在这里。

由于这个缘故,以后就把这座山称作褒禅山。

现在称作慧空禅院的地方,就是慧褒和尚生前居住的屋舍和死后埋葬的墓地。

距离慧空禅院东面五里,有个称作华山洞的地方,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得名的。

离洞百余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上,碑文已经模糊不清了,唯有“花山”二字还能辨认出来。

10《游褒禅山记》

10《游褒禅山记》

相当于“ 他们) 人称代词 相当于“它(他、她、他们) 的”。 们”、 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 第一人称,相当于“ 示 “ ”。 , ”。 , “ “ ”。 ” 。
词,

词,
文言知识
褒禅山亦 谓之华山。唐 浮图慧褒始舍 于其址,而卒 葬之,以故其 后名之曰“褒 禅”。今所谓 慧空禅院者, 褒之庐冢也。
舍,名词活用作 动词,筑舍定居。 卒,死。 名,名词活用作 动词,命名。
文言知识 距其院东五里, 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 名之也。距洞百 余步,有碑仆道, 其文漫灭,独其 为文犹可识,曰 “花山”。今言 “华”如“华实” 之“华”者,盖 音谬也。
名,名词活用 作动词,称作。 文,碑文、文 字。
诵读课文
游褒禅山 记 王安石
布置作业
1、用信、达、雅的原则,翻译课文第二 用信、 雅的原则, 感受王安石语言的精练。 段,感受王安石语言的精练。 2、找出前两段中有“其”字的语句,归 找出前两段中有“ 字的语句, 类总结“ 的意义和用法。 类总结“其” 的意义和用法。 3、预习第三、四段,找出有“其”字的 预习第三、四段,找出有“ 句子,用所学知识试着解释其意义。 句子,用所学知识试着解释其意义。
√ √ √

(zhǒng ) ( ( ) )
xiàng ( xi ng ) (√ ( ) fǔ )
课堂练习
2、下列句中哪些字是特殊用法?请找出并解释。 下列句中哪些字是特殊用法?请找出并解释。 哪些字是特殊用法
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称作。 名词活用作动词,称作。 4.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其下平旷,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侧,从旁边,名词活用作状语。 从旁边,名词活用作状语。 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穷尽。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穷尽。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一段:【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①,而卒葬之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④。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⑤。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⑥,其文漫灭⑦,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⑧。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⑨。

【注释】①浮图:梵(f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慧褒:唐代高僧。

舍:名词活用作动词,建舍定居。

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

②而:连词,并且。

卒:死,去世。

之:指褒禅山麓。

③以故:因为(这个)缘故,译为“因此”。

名:命名,动词。

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

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

褒禅,慧褒禅师。

④慧空禅院:寺院名。

庐(zhǒng)冢: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

这里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

庐:屋舍。

(一说指慧褒生前的屋舍。

)冢:坟墓。

⑤华山洞:南宋王象生《舆地纪胜》写作“华阳洞”,看正文下出应写作“华阳洞”。

以:因为。

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

阳:山的南面。

古代称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名:命名,动词。

⑥仆道:“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

⑦其文漫灭:碑文模糊,磨灭。

文:碑文,与下文“独其为文(碑上残存的文字)”的“文”不同。

⑧独:唯独,只有。

其:指代石碑。

文:文字,这里指的是碑上残存的文字。

犹:还,仍。

⑨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汉字最初只有“华(huā)”字,没有“花”字,后来有了“花”字,“华”“花”分家,“华”才读为huá。

(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应读huā,而不应读“华(huá奢侈、虚浮)实”的huá。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赏析《游褒禅山记》是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游记式的说理文章。

作者以游褒禅山的见闻为喻,阐发了富有哲理性的见解,说明了在生活中要实现远大抱负,成就一番事业,或者是做学问,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充沛的精力,坚持不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品格和他的治学态度,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从开头至“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为第一部分,只写游山的见闻和经过;从“于是予有叹焉”至“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为第二部分,主要写游山的感想体会;从“四人者”至“临川忘某记”为第三部分,记游山的同伴和时间,第三部分为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第一部分记游和第二部分说理则是文章的主体。

第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即第一自然段。

文章首句开门见山点明所游之地,照应题目。

接着,文章介绍了褒禅山名称的来历,考证了禅院的由来,引出了华山洞的位置及其命名原由的说明,为下一层记游叙述作铺垫。

文章进而辨明碑文音读之误,为第四自然段的议论铺设伏线。

作者没有运用彩笔去描绘山水的明媚秀丽,而着重通过事物本原的考查和探索,使景物方位分明,作者行踪清楚。

这段文字看上去似乎显得“平淡”,但是,这都是作者妙笔独运之处。

读者可以从“平淡”的记叙中领略景物各自不同的特点,也能从中体会到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

细究这段文字,读者便可发现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晰。

第二层即第二自然段。

这一层作者紧扣一个“游”字,继续游华山洞的经过。

第一句写“前洞”,仅用了十九个字便括了它的特征,并为下文游“后洞”作比较、发议论做好准备。

第二句写“后洞”,处处与前洞作对照,强调了后洞的“窈然”、“甚寒”,以及“好游者不能穷”的奇景。

两调相互映衬,险者更险,夷者更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用简洁的语言略写了前后洞的况,便顺势而下,详细地记叙游后洞的情景。

《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1.解说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解说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仆道—— . 课堂检测 音如“奴仆” 义为“ 音如 “奴仆”之“仆”,义为“倒 下”。 B.今言 “ 华 ” 如 “ 华实 ” 之 “ 华 ” 者 , 盖 . 今言“ 华实”
音谬也—— 音谬也
A.“仆” . 音阴平, 音阴平,义 为“向前倒 下” B.前“华 . 读如“ ”读如“花 ” (“华 ”谓“开花 读阳平, ”读阳平, 谓“花”读 阴平) 阴平) C. 前“而 . ”并列后承 接
作者介绍
褒禅山华阳洞 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7.5公 位于含山县城东北处 公 褒禅山主要山峦有三座。 里。 褒禅山主要山峦有三座。 东为灵芝山,树木参天, 东为灵芝山,树木参天,古以 盛产木灵芝得名;中为起云峰 中为起云峰, 盛产木灵芝得名 中为起云峰, 高耸挺拔, 天欲雨, 高耸挺拔,“天欲雨,山则云 遮雾障” 西有鳌鱼岭 西有鳌鱼岭。 遮雾障”;西有鳌鱼岭。满山 林木葱茏,枫叶、葛藤和知名、 林木葱茏,枫叶、葛藤和知名、 不知名的山花,色彩斑斓, 不知名的山花,色彩斑斓,生 机勃勃。 机勃勃。 华阳洞是褒禅山旅 游区的主景观,洞深1600米, 游区的主景观,洞深 米 大景区、 个景点 个景点。 有10大景区、102个景点。洞 大景区 群分前洞、后洞、天洞、地洞, 群分前洞、后洞、天洞、地洞, 特点是“洞中有洞,洞里有河。 特点是“洞中有洞,洞里有河。 河上泛舟,洞洞相通。 河上泛舟,洞洞相通。”前洞 华阳” 万象皆空” 有“华阳”、“万象皆空”等 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洞” 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洞”, 即王安石当年游览路线。 即王安石当年游览路线。
王 安 石
游 褒 禅 山 记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北宋(江西)临川人, 北宋(江西)临川人,中国十一 世纪改革家。进士及第,50岁时 世纪改革家。进士及第,50岁时 拜相,以为“天变不足畏, 拜相,以为“天变不足畏,祖宗 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积极推 行新法, 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 守党反对,罢相后复位再罢。 守党反对,罢相后复位再罢。封 荆国公,卒谥文。世称“ 荆国公,卒谥文。世称“王介 王半山” 甫”、 “王半山” 、“王临 川” 、“王荆公”、“王文公”。 王荆公” 王文公” 王安石反对北宋初年浮华的文风,主张文章应“ 王安石反对北宋初年浮华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有补 于世” 散文遒劲清朗,直抒胸臆,每涉时弊, 于世”。散文遒劲清朗,直抒胸臆,每涉时弊,在唐宋八 大家中独树一帜。 一洗五代旧习” 风格豪放。 大家中独树一帜。词“一洗五代旧习”,风格豪放。 本文王安石34岁时所作。四年后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 本文王安石34岁时所作。四年后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 34岁时所作 主张改革政治。 主张改革政治。

高中语文 文言文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文言文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得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模糊不清了,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上的错误。

原文: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询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怠惰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huā)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huā)”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碑上只有那字还认得出来,即“花山”.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代表作,也是本店铺整理了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及翻译,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译文及注释译文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此后人把此山命名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和守陵人所盖的房屋。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更加/虚报/放置 更加/虚报/ 更加
(6)它的/自己/语气副词,难道 它的/自己/语气副词, 它的
第18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4.词类活用 . (1)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②以故其后名之曰( 以故其后名之曰 . ③由山以上五六里( 由山以上五六里 . (2)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 有泉侧出( . ) ) ) )
第5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课内名句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 而世之奇伟 、 瑰怪 、 非常之观 , 常在于险远 , 而人之所罕至 . 而世之奇伟、 瑰怪、 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第7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第8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1.正字音 正字音 褒禅 ( . 瑰怪 ( . 洞穴 ( . ) ) ) 庐冢 ( . 圭表 ( . ) )
第9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第11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2.选字形 .
万事( 万事( 俱具 出( ( 名明 ( 照( 像相 录( 无( 讥稽 (
俱 答案: 答案: 具
第12页
)备 )证明
( 观关 ( 危( 怠殆 倦( 蜂( 拥涌 (
10.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
第1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篇头寄语 “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 这是毛泽东的诗句; 天生一个仙人洞 , 无限风光在险峰 ” 这是毛泽东的诗句 ;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这是王安石的论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这是王安石的论述。要 想享受这无限风光,一览这非常之观,一要有魄力,二要能坚持, 想享受这无限风光,一览这非常之观,一要有魄力,二要能坚持,更主 要的是要有坚定不移的志向。人生路上,锁定了目标,就要百折不挠, 要的是要有坚定不移的志向。人生路上,锁定了目标,就要百折不挠, 勇于进取, 切莫犹豫彷徨。 毕淑敏说: “ 我们可以不伟大, 但我们庄 勇于进取 , 切莫犹豫彷徨 。 毕淑敏说 : 我们可以不伟大 , 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 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 无须在意人生的道路是蜿蜒惨淡, 还是笔直辉煌, 而关键是, 无须在意人生的道路是蜿蜒惨淡 , 还是笔直辉煌 , 而关键是 , 我们要 尽志” 我们要努力,我们要知难而上。无须在意结果, “尽志”,我们要努力,我们要知难而上。无须在意结果,牢牢把握过 有了“尽志”的过程,你便可以无怨,你便可以无悔, 程。有了“尽志”的过程,你便可以无怨,你便可以无悔,你便坐拥了 人生的无限风光。 人生的无限风光。
第13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2.重点词语 .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 . (2)其文漫灭( 其文漫灭 其文 .. 遂与之俱 (3)遂与之俱出( 遂与之 . (4)则或咎其欲出者( 则或咎其欲出者 则或 . (5)无物以相之( 无物以相 无物以 . ) ) ) ) ) ) )
第19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3)动词作名词 动词作名词 ①往往有得( 往往有得 . (4)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作动词 ①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 . ②火尚足以明也( 火尚足以明 . ③后世之谬其传( 后世之谬其传 .
答案:(1)①筑舍定居 答案: ① 获,心得 ②见到的景象
赏析:诗的首两句写登临气象, 赏析 : 诗的首两句写登临气象 , 通过夸张手法和用典来显现高远 开阔的特点。山高塔高则所见远,不仅水光潋滟的西子湖、 开阔的特点。山高塔高则所见远,不仅水光潋滟的西子湖、山泉幽曲的 九溪十八涧等胜迹可以尽收眼底,开阔奔放, 九溪十八涧等胜迹可以尽收眼底,开阔奔放,滔滔入海的钱塘江也隐约 可见, 又自然地联想到海上日出的宏伟景象, 又用“ 闻说” 可见 , 又自然地联想到海上日出的宏伟景象 , 又用 “ 闻说 ” 引入典故 述异志》 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 《述异志》载“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 上有天鸡, 日初出照此木, 天鸡则鸣, 天下之鸡皆随之鸣” 上有天鸡 , 日初出照此木 , 天鸡则鸣 , 天下之鸡皆随之鸣 ” , 遐想美 妙。 诗的后两句还是在作者实际经历体验和兴奋心理的基础上, 诗的后两句还是在作者实际经历体验和兴奋心理的基础上 , 形象 地写出了站得高望得远的真理:身在最高层,浮云已是飘游脚下之物, 地写出了站得高望得远的真理:身在最高层,浮云已是飘游脚下之物, 自不能障目矣;如若心在最高层,则琐屑纷杂之事,亦必不能蔽思矣。 自不能障目矣;如若心在最高层,则琐屑纷杂之事,亦必不能蔽思矣。 从此可以看出年方三十的青年政治家的抱负和自信。 从此可以看出年方三十的青年政治家的抱负和自信。
( ( ( ( ( ( ) ) )
) ) ) ) ) )
第17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答案: 碑文 文字/ 碑文/ 答案:(1)碑文/文字/文采 (4)收获/能够/一定要 收获/能够/ 收获
(2)观察/景象/看 观察/景象/ 观察
(3)称呼/说出/出名 称呼/说出/ 称呼
) )
②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
)
) )
②命名 ③向上走 (2)从旁边 从旁边 ③弄错 (3)①收 ①
(4)①走到尽头 ①
②照明
第20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1.省略句 省略句 而卒葬(于 之 而卒葬 于)之 有碑仆(于 道 有碑仆 于)道 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 有志矣,不随 之 以止也 又以(之 悲夫古书之不存 又以 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 然力足以至焉 而不至) 而不至
第22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第23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一、感知文本 (一)相关链接 一 相关链接 1. 1.作家作品
第24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江西省临川 ,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 现江西省临川 王安石 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 公元 人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仁宗庆历进士。嘉祐三年(公元 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 年 上万言书 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上万言书, 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 行富国强兵政策,抑制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大规模 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 公元 公元1069年)任参知 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公元 年 任参知 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 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新法迭遭阻 碍。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 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熙宁七年辞退, 今江苏南京), 相;九年再辞,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九年再辞,退居江宁 今江苏南京 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卒谥“ 卒谥“文”。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其诗文颇有揭露时 他强调“权时之变” 反对因循保守。 弊、反映社会矛盾之意,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 反映社会矛盾之意,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 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 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他 的作品今存《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 的作品今存《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 》《临川集拾遗》
第10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答案: 答案:bāo|zhǒnɡ|ɡuī|ɡuī|xué
miù kuànɡdàipūchánxiànɡyǎo ɡ ɡ yí púshàn xiānɡqiào móuɡuǎnɡ ɡ ɡ
第6页
新课标同步·语文 必修 新课标同步 语文·必修 语文 必修2
王安石其他名句 1.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夜直》 《夜直》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3.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3.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二首》 4.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北陂杏花》 《北陂杏花》 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梅花》
)注 )瞻 ) ) )而入 )泉相报
)片 )信片 )机 )机 )之谈 )讽时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