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1—7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是一个由许多互联的计算机组成的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和协议进行数据交换。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人与人、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连接在一起,使信息传输更加方便快捷。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如下:1. OSI模型:OSI模型是由国际组织ISO制定的网络模型,是一个7层模型,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

分别是:物理层:传输原始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对数据进行分组,发现和纠错。

网络层:定义IP地址,路由和寻址。

传输层:定义端口号,保证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会话层:会话管理,包括会话的建立,维护和结束。

表示层:数据的格式转换和加密,解密等。

应用层: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

2. 网络拓扑: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物理或逻辑结构的布局。

有三种常见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所有节点都连接在一条通信线上。

星型:所有节点都连接在一个中心节点上。

环型:所有节点形成环状,数据从一个节点传到下一个节点。

3. IP地址:IP地址是网络中唯一一个与其他设备区分的标识符。

IP地址分为IPv4和IPv6。

IPv4:32位二进制数字,通常用4个十进制数表示。

IPv6:128位二进制数字,通常用8组十六进制数表示。

4. 网络通信协议:网络通信协议是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的规则和标准。

常见的协议有TCP、UDP、HTTP、FTP等。

TCP和UDP是传输层协议,HTTP和FTP是应用层协议。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UDP协议速度快,但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HTTP协议是Web应用最重要的协议,用于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FTP协议是文件传输协议,用于文件在计算机之间的传输。

5. 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指用于连接各种设备的硬件,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

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交换机:连接局域网上的设备,通过MAC地址进行数据传输。

网卡:计算机网络接口卡,用于将计算机与网络连接在一起。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汇总(超全)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汇总(超全)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汇总(超全)一、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它由硬件、软件和协议三部分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传输和远程通信。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 按照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2. 按照拓扑结构分类: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网状型等。

3. 按照传输介质分类:有线网络(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和无线网络(如WiFi、蓝牙、红外等)。

三、计算机网络的协议1. 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

2.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3.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用于文件的和。

4. 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

5. POP3协议:邮局协议第3版,用于电子邮件的接收。

四、计算机网络的设备1. 网络接口卡(NIC):计算机与网络连接的设备。

2. 集线器(Hub):用于连接多个计算机的网络设备。

3. 交换机(Switch):用于连接多个计算机,具有数据交换功能的网络设备。

4. 路由器(Router):用于连接不同网络,实现数据路由的设备。

5. 调制解调器(Modem):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通过电话线传输数据的设备。

五、计算机网络安全1. 防火墙:用于监控和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防止非法访问。

2. 加密技术:将数据加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3. 认证技术:验证用户身份,防止未授权用户访问网络资源。

4. 防病毒软件:用于检测和清除计算机病毒,保护计算机系统安全。

5. VPN:虚拟私人网络,用于建立安全的远程连接。

六、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1. 5G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连接数。

2. 物联网(IoT):将各种设备连接到网络,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3. 边缘计算:将计算任务从云端迁移到网络边缘,提高响应速度和效率。

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

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

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

而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实质标准,它将计算机网络协议的通信功能分为七层,每一层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下面,我将以此为主题,深入探讨OSI七层模型的定义和各层功能。

1. 第一层:物理层在OSI七层模型中,物理层是最底层的一层,它主要负责传输比特流(Bit Flow)。

物理层的功能包括数据传输方式、电压标准、传输介质等。

如果物理层存在问题,整个网络都无法正常工作。

2.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对物理层传输的数据进行拆分,然后以帧的形式传输。

它的功能包括数据帧的封装、透明传输、差错检测和纠正等。

数据链路层是网络通信的基础,能够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包选择合适的路由和进行转发。

它负责处理数据包的分组、寻址、路由选择和逻辑传输等。

网络层的存在让不同的网络之间能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全球传输。

4. 第四层:传输层传输层的功能是在网络中为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连接。

它通过TCP、UDP等协议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分节与重组、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和纠正等。

5. 第五层: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结束会话。

它的功能包括让在网络中的不同应用之间建立会话、同步数据传输和管理数据交换等。

6. 第六层:表示层表示层的作用是把数据转换成能被接收方识别的格式,然后进行数据的加密、压缩和解压缩等。

7.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是OSI模型中的最顶层,它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包括文件传输、电流信箱、文件共享等。

应用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用户的各种应用软件通过应用层与网络进行通信。

OSI七层模型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标准,它将通信协议的功能划分为七层以便管理和开发。

每一层都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网络通信体系。

只有了解并理解这些层次的功能,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效率。

计算机网络1—7

计算机网络1—7

第一套填空题1. Internet用来互连不同物理网络的互连设备是路由器。

2.客户机(中文)client 英文和服务器(中文)server(英文)。

3.集中式目录、洪泛查询和层次覆盖网。

4.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5. 账户名或邮箱名和邮件服务器域名组成。

二、选择题1~7 3121111 三、判断题1~5 ×××√×四、问答题 1. 在以太网帧中,为什么有最小帧长的限制?答:CSMA/CD协议一个要点是当发送站正在发送时,若检测到冲突则立即中止发送,然后推后一段时间再发送。

如果发送的帧太短,还没有来得及检测到冲突就已经发送完了,那么就无法进行冲突检测了。

因此,所发送的帧的最短长度应当要保证在发送完毕之前,必须能够检测到可能最晚来到的冲突信号。

2. 在IPv4首部中有一个“协议”字段,简述其作用,该字段与UDP报文首部中的哪个字段功能最相近?答:IP数据报协议字段用于指定其数据部分应交给哪个上层协议,如是UDP还是TCP。

(2分)与UDP首部中的“目的端口号”字段的功能最相近。

3. 是否TCP和UDP都需要计算往返时延RTT?答:往返时延RTT 只是对运输层的TCP协议才很重要,因为TCP要根据平均往返时延RTT的值来设置超时计时器的超时时间。

UDP没有确认和重传机制,因此RTT对UDP没有什么意义。

4. 判断并举例说明:由于Go-Back-N协议采用的是累积确认,当某个确认分组丢失时,不一定会导致发送方重传。

答:正确。

确认A2表示D2都已正确收到5.简要说明RIP协议的要点。

答:(1)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2) 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自己的路由表:“到本自治系统中所有网络的(最短)距离,以及到每个网络应经过的下一跳路由器”。

(3) 相邻路由器周期性交换路由信息。

(4) 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更新路由表。

五、计算题 1. 考虑两台主机A和B由一条速率为R bit/s的链路相连。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点总结

1.为了使不同计算机厂家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8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 ce Model)。

它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通信协议划分为七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物理层(Physics Layer)、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网络层(Network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会话层(Session L 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其中第四层完成数据传送服务,上面三层面向用户。

除了标准的OSI七层模型以外,常见的网络层次划分还有TCP/IP四层协议以及TCP/IP五层协议,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2. OSI七层网络模型TCP/IP协议毫无疑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没有它就根本不可能上网,任何和互联网有关的操作都离不开TCP/ IP协议。

不管是OSI七层模型还是TCP/IP的四层、五层模型,每一层中都要自己的专属协议,完成自己相应的工作以及与上下层级之间进行沟通。

由于OSI七层模型为网络的标准层次划分,所以我们以OSI七层模型为例从下向上进行一一介绍。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可靠的物理媒体。

简单的说,物理层确保原始的数据可在各种物理媒体上传输。

物理层记住两个重要的设备名称,中继器(Repeater,也叫放大器)和集线器。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的基础上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其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自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

计算机网络入门知识大全

计算机网络入门知识大全

计算机网络入门知识大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从事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计算机网络建设、管理和研究的背景。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计算机网络入门知识的相关资料,供你参考。

计算机网络入门知识大全一、计算机网络基础对“计算机网络”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定义,随着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早期的计算机系统是高度集中的,所有的设备安装在单独的大房间中,后来出现了批处理和分时系统,分时系统所连接的多个终端必须紧接着主计算机。

50年代中后期,许多系统都将地理上分散的多个终端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一台中心计算机上,这样就出现了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典型应用是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

终端:一台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CRT控制器和键盘,无GPU内存。

随着远程终端的增多,在主机前增加了前端机FEP当时,人们把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传输信息为目的而连接起来,实现远程信息处理或近一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系统”,但这样的通信系统己具备了通信的雏形。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多个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起来,为用户提供服务,兴起于60年代后期,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协助开发的ARPAnet。

主机之间不是直接用线路相连,而是接口报文处理机IMP转接后互联的。

IMP和它们之间互联的通信线路一起负责主机间的通信任务,构成了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互联的主机负责运行程序,提供资源共享,组成了资源子网。

两个主机间通信时对传送信息内容的理解,信息表示形式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答信号都必须遵守一个共同的约定,称为协议。

在ARPA网中,将协议按功能分成了若干层次,如何分层,以及各层中具体采用的协议的总和,称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个抽象的概念,其具体实现是通过特定的硬件和软件来完成的。

70年代至80年代中第二代网络得到迅猛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的七个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的七个性能指标

计算机⽹络的七个性能指标1.速率
连接在计算机⽹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也称为data rate或bit rate
单位是单位是b/s,kb/s,Mb/s,Gb/s.
2.带宽
数据通信领域中,数字信道所传送的最⾼数据率
单位是b/s,kb/s,Mb/s,Gb/s.
3.吞吐量
即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络的数据量
单位b/s,Mb/s,等.
4.时延
发送时延: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特)/信道带宽(⽐特/秒)
传播时延:传播时延=信道长度(⽶)/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秒)
处理时延:⽹络结点存储转发处理时间
排队时延:等待时间
5.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6.往返时间
RTT(Round-Trip Time)
从发送⽅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收到接收⽅确认
7.利⽤率
信道利⽤率: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数据通过时间
⽹络利⽤率:信道利⽤率加权平均值
D=D0/(1-U)
Do表⽰⽹络空闲时的时延
D表⽰⽹络当前的时延
U表⽰信道利⽤率。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超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超全)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超全)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超全)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使得人们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本文将为您全面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网络设备和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根据规模和地域范围,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

2. ISO/OSI参考模型ISO/OSI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框架,共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一层负责不同的功能和协议。

3. TCP/IP协议族TCP/IP协议族是互联网所采用的协议集合,包括IP协议、TCP协议和UDP协议等。

IP协议负责对数据包进行分组和路由,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UDP协议提供不可靠但高效的数据传输。

二、网络通信协议1. IP协议IP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它定义了如何进行数据包的分组和路由。

IP地址是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机和设备的。

同时,IPv4和IPv6是两个主要的IP协议版本。

2. ARP协议ARP协议用于通过IP地址获取对应的MAC地址,以实现局域网内的数据通信。

ARP协议通过广播方式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并将结果缓存,以提高通信效率。

3. ICMP协议ICMP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中传递控制消息,主要包括差错报文和请求报文。

差错报文用于报告网络错误,而请求报文用于网络测试和诊断。

4. DNS协议DNS协议负责将域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域名访问Internet上的资源。

DNS协议采用分布式的架构,通过域名服务器进行解析。

三、网络设备1. 集线器和交换机集线器是一种传输媒介,用于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局域网。

交换机是一种数据转发设备,可以实现局域网内的数据交换和流量控制。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使得人们可以迅速、准确地共享数据和资源。

作为一种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依赖于不同类型的组件和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涵盖网络结构、协议、拓扑结构和网络安全等方面。

一、网络结构计算机网络通常采用分层结构,由多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承担特定功能。

常见的网络结构包括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1. 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一个国际标准,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协议。

2. TCP/IP模型TCP/IP模型是互联网上最常用的网络协议模型。

它包含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与OSI参考模型相比,TCP/IP模型的结构更简洁。

二、协议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通信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IP、HTTP、SMTP等。

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它负责将数据分割成小的包并在网络中传输。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负责可靠的数据传输,而IP(Internet Protocol)则负责寻址和路由。

2. HTTP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协议。

它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允许客户端发送请求并接收服务器的响应。

3. SMTP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是用于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

它定义了发送邮件的规则,确保邮件能够从发送者传输到接收者的电子邮件服务器。

三、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描述了网络中设备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时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连接多台计算机设备,使之能够相互通信和交换数据,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能力。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全面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链路和交换设备连接多台计算机设备,使它们能够相互传输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它由各种硬件设备、协议和服务组成,形成一个互连的网络结构。

计算机网络可以是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甚至是互联网,其范围从小到大,灵活多样。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覆盖范围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局域网(LAN)局域网是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连接多台计算机设备和外部设备的网络。

它通常由一个中央设备,如路由器或交换机,连接多台计算机设备和其他相关设备。

局域网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室和学校等场所,并用于内部资源共享和通信。

2.城域网(MAN)城域网覆盖的范围比局域网更大,可以连接多个局域网或多个城市之间的网络。

它通常由多个中央设备组成,能够实现城市范围内的数据传输和共享。

城域网常用于大型企业、大学校园和政府机构等场所。

3.广域网(WAN)广域网是以更大的地理范围为基础,连接多个城域网或者是覆盖跨国范围的网络。

广域网使用广域网协议和技术,可以实现更远距离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广域网常用于跨国公司、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国际组织等需要远距离通信的机构。

4.互联网(Internet)互联网是连接全球各种计算机网络的网络系统,它通过TCP/IP协议和其他相关技术,将全球各地的计算机设备和资源连接在一起。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广泛的信息和服务,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重要的技术突破。

1.远程终端时代远程终端时代是计算机网络的起始阶段,主要是通过电话线路连接计算机设备和终端,实现远程访问和通信。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7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7
1. 无线网卡 无线网卡在无线局域网中的作用相当于有线网卡在有
线局域网中的作用。无线网卡主要包括NIC(网卡)单元、 扩频通信机和天线三个功能模块。NIC单元属于数据链路 层,由它负责建立主机与物理层之间的连接;扩频通信机 与物理层建立了对应关系,它通过天线实现无线电信号的 接收与发射。按无线网卡的接口类型可分为适用于台式机 的PCI接口的无线网卡和适用于笔记本电脑的PCMCIA接 口的无线网卡,另外还有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均可采用 的USB接口的无线网卡。
7.2.2 无线局域网的用户接入
2. 认证(Authentication) (1)认证方式
IEEE802.11的MAC子层主要支持两种认证方式: 开放系统认证:无线客户端以MAC地址为身份证明, 要求网络MAC地址必须是唯一的,这几乎等同于不需要 认证,没有任何安全防护能力。在这种认证方式下,通常 应采用MAC地址过滤、RADIUS等其他方法来保证用户 接入的安全性。 共享密钥认证:该方式可在使用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有线等效保密)加密时使用,在认 证时需校验无线客户端采用的WEP密钥。
补充,规定无线局域网的工作频段为2.4GHz~2.4835GHz, 一般采用直接系列扩频(DSSS)和补偿编码键控(CCK) 调制技术,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11 Mb/s、 5.5 Mb/s、2 Mb/s、1 Mb/s的不同速率间自动切换。 2. IEEE802.11a
IEEE802.11a标准规定无线局域网的工作频段为 5.15~5.825GHz,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独特扩 频技术,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54 Mb/s。IEEE802.11a与 工作在2.4GHz频率上的IEEE802.11b标准互不兼容。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7.1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是指将一群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被互联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2、物理连接: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系统、通信链路和网络节点组成。

逻辑功能:把计算机网络分成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个子网。

3、4、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的覆盖范围、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使用性质。

按传输介质划分:有线网、无线网有线网传输介质:双绞线和同轴电缆紧急简便,但传输距离短。

管线传输距离远,传输率高,但成本高。

无线网无线电波或红外线为传输介质,另外还有卫星数据通信网。

付费,属于经营性网络,商家建造维护,消费者付费使用。

6、网络协议:各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达成某种默契,严格遵守事先约定好的一整套通信规程,要交换的数据格式、控制信息的格式、控制功能以及通信过程中事件执行的顺序等的通信规程。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语法、语义、时序7、 协议分层:对于结构复杂的网络协议来说,最好的组织方式是层次结构,层与层之间相对独立,各层完成特定的功能,每一层都为上一层提供某种服务。

8、 网络体系结构:1)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 ),将整个网络划分为7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2)TCP/IP 参考模型:是一组协议,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考虑了网络互联问题。

主机A 主机B信息交换单位Message (信息报文)Message Message Message Packet (分组)Frame (帧)Bits (二进制流)传输介质路由器路由器传输介质7.2计算机网络的硬件与软件组成本地连接:利用网卡和网线与局域网连接。

IPConfig命令用于检查当前TCP/IP网络中的配置情况。

Ping<要连接的主机的IP地址>:命令用于监测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Tracert目的主机的IP地址或主机名:判定数据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径,显示路径上各个路由器的信息。

计算机网络第七课后答案完整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七课后答案完整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全套教学课件pptx

计算机网络技术全套教学课件pptx
通过检错码和纠错码实现数据传输的 可靠性。

访问控制
协调多个设备对共享信道的访问。
05
04
流量控制
防止发送方数据过快导致接收方来不 及处理。
2024/1/26
17
差错控制方法
检错码
通过增加冗余位来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但不能纠正错误。常见的检错码有 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等。
TCP协议特点
TCP协议的主要特点包括面向连接、可靠传输、全双工通信和流量控制。面向连接意味着在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 连接;可靠传输通过确认机制、重传机制等来保证;全双工通信允许双方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流量控制则避免 了发送方发送速率过快而导致接收方来不及处理的问题。
2024/1/26
26
UDP协议工作原理及特点
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的通 路
完成物理层的一些管理工作
13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模型
数据传输速率与误码率
包括信源、发送器、信道、接收器、 信宿等组成部分,描述了数据通信的 基本过程。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秒传输的二进制 位数,误码率是指数据传输过程中发 生错误的概率。
数据通信方式
根据信号传输方向和时间关系,数据 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 工三种。
OSPF协议
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OSPF协议具有快速收敛、无路由环路 、支持多区域和层次化网络设计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网络中。
23
06 传输层技术
2024/1/26
24
传输层基本概念与功能
传输层基本概念
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负责数据通信的关键层次之一,它位于网络层 和应用层之间,为上层应用提供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服务。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1-7)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1-7)

第1章概述(P2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X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第7版)

计算机网络(第7版)
该教材分为9章,介绍了计算机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包括局域)、络层、运输层、 应用层、络安全、互联上的音频/视频服务,以及无线络和移动络等内容,各章均附有习题。此外,书后共有三个 附录,附录A是部分习题解答、附录B是英文缩写词,附录C是参考文献与。
成书过程
修订过程
出版工作
《计算机络(第7版)》是在第6版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订 。
计算机网络(第7版)
20xx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材目录 05 教材特色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学资源 06 作者简介
《计算机络(第7版)》是由谢希仁编著,2017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 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可供电气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从事计算机络工作的 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作者简介
谢希仁:男,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互联技术、电信技术、计算机软 件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
感谢观看
教材目录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
教学资源
《计算机络(第7版)》有配套教材——《计算机络释疑与习题解答》《计算机络实验指导书》 。
教材特色
《计算机络(第7版)》各章参考的RFC文档和参考文献进行了更新,对于重点内容适当地增加了一些习题。 删除了第10章。由于原第10章中的IPv6和MPLS已属于比较成熟的技术,改放在第4章中介绍。原第10章中的P2P 应用,放在第6章中介绍,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Internet的译名不再使用推荐译名“因特”,而改为“互 联”。此外,比特这个单位以前用英文字母b来表示,从第7版起改为bit 。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1-7)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1-7)

第1章概述(P2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娱乐中,我们都需要使用计算机网络来完成各种任务。

因此,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对于掌握计算机技术,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述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系统和设备通过通信照会协议进行互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等。

局域网是指在一个局限空间内,具有高速数据传输速率和高可靠性的计算机网络。

城域网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

广域网则是指连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拥有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的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数据跨度大、速度较慢、可靠性较差的特点。

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用户,可以共享各种资源和信息。

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主要由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硬件设备包括网络接口卡、交换机、路由器、网关、集线器等。

其中,网络接口卡是计算机向网络连接的硬件设备;交换机是连接网络设备的中转站,可实现数据传输的分发与聚集、控制和监测等;路由器则是实现网络间互连、分割和管理等功能的设备;网关用于实现不同网络之间信息的交换和转化。

集线器则是连接多个设备的中心节点,用于连接网络上的设备,通过收集和发送数据实现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递。

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协议、应用软件等。

其中,操作系统可以作为网络的控制器,监控和控制网络的各项活动,确保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

协议则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准则和规范,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

应用软件则是用户进行网络应用的功能软件,包括电子邮件、FTP、HTTP、DNS等。

三、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基础是指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信道、信号和编码等。

信道是信息传输所需要的通道,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用户账户--名词术语7》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用户账户--名词术语7》

用户账号
在Linu系统中,根据系统管理的需要将用户账号分为不同的类型,其拥有的权限、担任的角色也各不相同。

主要包括超级用户、普通用户和程序用户。

超级用户:root用户是Linu系统中默认的超级用户账号,对本主机拥有至高无上的完全权限。

普通用户:普通用户账号需要由root用户或其他管理员用户创立,拥有的权限受到一定限制,一般只在用户自己的宿主目录中有完全权限。

程序用户:在安装Linu系统及局部应用程序时,会添加一些特定的低权限用户账号,这些用户一般不允许登录到系统,而仅用于维持系统或某个程序的正常运行。

例如: bin、daemon、ftail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套填空题1. Internet用来互连不同物理网络的互连设备是路由器。

2.客户机(中文)client英文和服务器(中文)server(英文)。

3.集中式目录、洪泛查询和层次覆盖网。

4.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

5. 账户名或邮箱名和邮件服务器域名组成。

二、选择题 1~7 3121111 三、判断题 1~5 ×××√×四、问答题 1. 在以太网帧中,为什么有最小帧长的限制答:CSMA/CD协议一个要点是当发送站正在发送时,若检测到冲突则立即中止发送,然后推后一段时间再发送。

如果发送的帧太短,还没有来得及检测到冲突就已经发送完了,那么就无法进行冲突检测了。

因此,所发送的帧的最短长度应当要保证在发送完毕之前,必须能够检测到可能最晚来到的冲突信号。

2. 在IPv4首部中有一个“协议”字段,简述其作用,该字段与UDP 报文首部中的哪个字段功能最相近答:IP数据报协议字段用于指定其数据部分应交给哪个上层协议,如是UDP还是TCP。

(2分)与UDP首部中的“目的端口号”字段的功能最相近。

3. 是否TCP和UDP都需要计算往返时延RTT答:往返时延RTT只是对运输层的TCP协议才很重要,因为TCP要根据平均往返时延RTT的值来设置超时计时器的超时时间。

UDP没有确认和重传机制,因此RTT对UDP没有什么意义。

4. 判断并举例说明:由于Go-Back-N协议采用的是累积确认,当某个确认分组丢失时,不一定会导致发送方重传。

答:正确。

发送方接收方确认A2表示D2都已正确收到5. 简要说明RIP协议的要点。

答:(1) 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2) 交换的信息是当前本路由器自己的路由表:“到本自治系统中所有网络的(最短)距离,以及到每个网络应经过的下一跳路由器”。

(3) 相邻路由器周期性交换路由信息。

(4) 路由器根据收到的路由信息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更新路由表。

五、计算题 1. 考虑两台主机A和B由一条速率为R bit/s的链路相连。

假定这两台主机相隔m米,沿该链路的传播速率为s m/s。

主机A向主机B发送长度为L比特的分组。

(a)根据m和s表达传播时延dprop。

(b)根据L和R确定分组的传输时间dtrans。

(c)忽略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得出端到端时延的表达式。

(d)假定主机A在时刻t=0开始传输该分组。

在时刻t=dtrans,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在什么地方(e)假定dprop大于dtrans。

在时刻t=dtrans,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在何处(f)假定dproc小于dtrans。

在时刻t=dtrans,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在何处(g)假定s=108,L=100b,R=28 kb/s。

求dproc等于dtrans的距离m。

答:(a)m/s(b)L/R(c)L/R+m/s (d)在链路起点 (e)在链路上还未到达 B (f)在B中,已被B接收(g)105米第二套一、填空题 1. 分组交换网络中的时延主要由节点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四部分组成。

其中变化和波动最大的是排队时延。

2.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因特网主干网络。

3. 时隙ALOHA、ALOHA和CSMA。

(或CSMA/CD)二、选择题 1~9 141B31313三、判断题 1~6 ××××××四、问答题1. 域名系统为什么要采取分布式层次结构答:集中方式有如下缺点:单点故障,可靠性差;(1分)流量集中导致周边网络拥塞;(1分)所有查询必须访问远程集中数据库;(1分)大量数据难以维护。

2. 简述分组交换的优点。

答:(1)由于动态分配通信带宽和其他通信资源,能更好更高效地共享资源;(2)无需复杂的信令系统在通信前在交换机之间建立一条电路,因此简单,实现成本更低。

(3)在发送数据前可以不先连接,发送突发数据更迅速。

3. 在TCP的往返时延的估计中,你认为为什么TCP对于重传报文段避免测量SampleRTT。

答:因为分组丢失差错和过早超时都可能导致发送方重传分组,因此发送方无法确定接收到的确认是对原来发送的分组的确认还是对重传的分组进行确认。

若认为是对重传的分组进行确认,而实际上是过早超时,该分组是对原来发送的分组的确认,则可能测量值SampleRTT比实际值要小。

4. 在停止等待协议算法中,若对出差错的帧不发送否认帧,该算法应作何改动说明原因。

答:丢弃。

有超时机制。

若认为是对原来发送的分组的确认,而实际上是对重传分组的确认,则测量值SampleRTT可能比实际值要大。

5. 在IPv4首部中有一个“协议”字段,简述其作用,该字段与UDP报文首部中的哪个字段功能最相近答:IP数据报协议字段用于指定其数据部分应交给哪个上层协议,如是UDP还是TCP。

与UDP首部中的“目的端口号”字段的功能最相近。

6. 是否TCP和UDP都需要计算往返时延RTT答:往返时延RTT只是对运输层的TCP协议才很重要,因为TCP要根据平均往返时延RTT的值来设置超时计时器的超时时间。

UDP没有确认和重传机制,因此RTT 对UDP没有什么意义。

8.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

该单位拥有16个子单位,为每个单位分配相同的地址空间,给出每个单位的网络前缀。

答:…, 9.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传输速率为b(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x >>p),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答:分组交换时延较电路交换时延小的条件为:(k-1)p/b <s。

10.考虑图中TCP窗口长度作为时间的函数。

假设TCP Reno是一个经历如上图所示行为的协议,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各种情况下,应当简要地论证你的结论a. 指出当运行TCP慢启动时的时间间隔。

b. 指出当运行TCP拥塞避免时的时间间隔。

c. 在第16个传输周期之后,检测出报文段的丢失是根据三个重复确认还是根据超时d. 在第22个传输周期之后,检测出报文段的丢失是根据三个重复确认还是根据超时e. 在第一个传输周期里, Threshold的初始值设置为多少f. 在第18个传输周期里, Threshold的值设置为多少g. 在第24个传输周期里, Threshold的值设置为多少h. 第70个报文段在哪一个传输周期内发送i. 假定在第26个发送周期后,收到3个冗余ACK检测到有分组丢失,那么拥塞的窗口长度和Threshold的值应为多少答:a. 1-6, 23-26; b. 6-16, 17-22; c. 3个冗余ACK; d. 超时; e. 32;f. 21;g. 13;h. 7;i. 4, 4第五套一、填空题 1. 自动配置主机IP地址的协议是_DHCP_(英文缩写),_动态主机配置协议_(中文全称)。

2.(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3.经内存交换、经一根总线交换和经一个互联网络交换。

4. 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因特网主干网络。

5.客户/服务器模式6. 端到端拥塞控制和网络辅助的拥塞控制两大类。

二、选择题 1~7 A443342 三、判断题1~5 ×√×√×四、问答题 1. 对同一个域名向DNS服务器发出好几次的DNS请求报文后,每一次得到IP地址都不一样。

这可能吗答:可能。

DNS可用于在冗余的服务器之间进行负载分配,一个IP地址集合对应同一个域名。

当DNS服务器应答该域名的解析请求时轮流用该集合中的IP地址应答。

2. 简述P2P文件共享的集中式目录方式和洪泛查询的优缺点。

答:集中式目录方式的优点是简单高效;缺点主要是单点故障、性能瓶颈。

洪泛查询方式的优点是完全分布无单点故障的问题,但缺点是查询流量大,扩展性差,洪泛查询范围受限。

3. 为什么在IPv6中去掉了IPv4中的“片偏移”字段答:IPv6不允许在中间路由器进行分片和重组。

这些操作只能由源端和目的端来执行。

如果收到的IPv6数据报太大则利用ICMP给发送方返回“分组太大”错误。

目的是为了提高网络传送速率。

4. 在停止等待协议算法中,若不使用帧的序号会出现什么后果举例说明。

答:无法辨认新的数据帧还是重传旧的数据帧 5. 简述集线器的特点。

答:(1)集线器是一个物理层设备,它作用于单个比特而不是帧,即不识别和处理帧。

(2)它有两个或多个接口。

当表示01比特的信号到达某接口时,该集线器只是重新产生该信号,增强它的能量强度,再将该信号传输到所有其他接口中。

(3)集线器不实现载波侦听或CSMA/CD;一个集线器在所有的出接口重复入比特,即使在某些接口有信号能量。

6. 为什么要使用UDP让用户进程直接发送原始的IP分组不就足够了吗答:仅仅使用IP分组还不够。

IP分组包含IP地址,该地址指定一个目的主机。

但无法将分组定向到正确的接收进程,而UDP的目的地端口号用于该目的,即实现了多路复用与分解功能。

另外,IP报文不对携带的数据进行差错检测,而UDP增加了对数据的差错检测的功能。

五、计算题 1.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传输速率为b(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x >>p),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答:分组交换时延较电路交换时延小的条件为:(k-1)p/b <s。

2. 考虑两台主机A和B由一条速率为R bit/s的链路相连。

假定这两台主机相隔m米,沿该链路的传播速率为s m/s。

主机A向主机B发送长度为L比特的分组。

(a)根据m和s表达传播时延dprop。

(b)根据L和R确定分组的传输时间dtrans。

(c)忽略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得出端到端时延的表达式。

(d)假定主机A在时刻t=0开始传输该分组。

在时刻t=dtrans,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在什么地方(e)假定dprop大于dtrans。

在时刻t=dtrans,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在何处(f)假定dproc小于dtrans。

在时刻t=dtrans,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在何处(g)假定s=108,L=100b,R=28 kb/s。

求dproc等于dtrans的距离m。

答:(a)m/s(b)L/R(c)L/R+m/s(d)在链路起点(e)在链路上还未到达B(f)在B中,已被B 接收(g)105米3.考虑向具有500 byte的MTU的链路发送一个3,000 byte的数据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