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二课时教师用
孔雀东南飞·2课时 课堂优秀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2课时一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汉乐府诗发展的高峰。
故事情节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从故事当中延伸出来为问题探讨以及对当时社会背景的理解则稍微抽象一些,需要以课文为依据,发散思维去想象、研究。
二学情分析本单元前面已经学习了《诗经》两篇,再学习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孩子们的精神状态不一定会十分饱满,需要教师时刻关注。
而就《孔雀东南飞》文章来说,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不会存在多大的问题,难的则是从文章中延伸出来的问题探讨和研究。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2.梳理文章大意,掌握故事情节的发展3.归纳人物形象四教学准备收集与《孔雀东南飞》相关的文本、视频资料;准备好研究探讨的问题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以鲁迅先生对“悲剧”的阐释语导入新课“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且是永远的生活。
”师:鲁迅先生是是如此来定义“悲剧”,究竟它是不是一种“毁灭的美”,今天我们通过庐江小吏和他的妻子的故事看见证一番。
(二)整体感知1.文学常识:《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大意梳理(以问题解决方式理清故事情节)(1)“刘兰芝”的“美”师:从“焦、刘殉情”的故事传说我们可以知道,焦仲卿对“刘兰芝”是始终没有变心的,那么究竟“刘兰芝”拥有什么样的品行吸引着他?以文章语言阐述刘兰芝有哪些品质?(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完成导学练习)生:······明确:多才多艺: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果断坚决: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美丽贤淑: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善良友爱:却与小姑别······(二)故事情节师:兰芝是如此的勤劳美丽贤淑,却依然无法讨得婆婆欢心,最终被休掉,作为丈夫的焦仲卿呢?他做了什么?生:······(明确为了孝道而隐忍,休掉自己美好的妻子,但是却也立下誓言“誓天不相负”,刘兰芝回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人教版必修二第6课《孔雀东南飞》两首 导学案【教师版】
第6课《孔雀东南飞》学生用时:80分钟审核: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有何用意?兰芝临别时的故意精心修饰,既是对焦母无言的抗议与示威,也表现了她爱焦仲卿,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
这一段作者对刘兰芝的外貌描写,旨在表现她的美,更表现了她从容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也为下文太守为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
5.兰芝母亲在此重复兰芝开头的话有没有必要?为什么?这几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强调和加深。
它再次反映了兰芝婆婆的专横无理,当然也表现了母亲的关心和爱护。
6.通过兰芝兄长的几句话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
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7.兰芝和焦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
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坚决果断。
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已经在太守府里做官,性格软弱,死守孝道,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
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他也富有叛逆精神的。
8.简述人物的性格刘兰芝温柔、善良、勤劳、才貌双全,知书达礼,忠贞不渝;坚强、持重、不甘威迫,不为荣华所动。
焦仲卿善良、懦弱、忠于爱情,但不敢直接反抗,只能消极反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训练案】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自缢.(yì)谥.号(shì)蕴.袍(yùn)愠.怒(yùn)B.哽咽.(yè)呜咽.(yè)咽.喉(yān)狼吞虎咽.(yàn)C.伶俜.(pīnɡ)聘.书(pìn)驰骋.(chěnɡ)娉.婷(pīnɡ)D.纤.细(qiàn)拉纤.(qiàn)否.泰(pǐ)否.定(fǒu)解析:此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D项“纤细(qiàn)”中“纤”的读音应为“xiān”。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精选十三篇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精选十三篇篇1: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正如小燕子所言,这一首诗的内涵太多。
如何让学生品出其中的味道,很难操作。
在上第二课时前,我想了很多,但还是和第一课时一样,不得要领。
我只在心中想了想大概要怎么上,还是没有教案,预计先要学生谈读后感受,然后从学生谈感受中阐述开去,顺势引导。
但这中间有太多的不可预料性,不知道会上成什么样子。
在这种忐忑中开始上课。
师生相互问候。
师:昨天我们自由朗读了课文,并且谈了读后感受,跟着朗读磁带把全文读了一遍,了解了课文内容。
我想请问大家,对诗歌的内容都了解了吗?生答都了解了。
师:好的,只有在大家都了解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深入地研究文本。
下面我想请大家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把自身读完全文的感想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生开始交流,讨论比较热烈。
师走下讲台,倾听生交流,并回答生明确提出的一些问题。
学生交流讨论了好十来分钟,我发目前些学生的思维展得很开,已经深入到文本中去了,心中甚是高兴。
对下面的教学,也有点底了。
师停止讨论。
师:刚才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我听了一些同学的看法,觉得很好,那,就请大家畅所欲言,把你心中所想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过了几秒钟,无人举手。
我观察到一位学生想举手,但又不敢,于是微笑着点出他的姓名,请他回答。
生:我觉得古代的人都不能自主自身的婚姻,都要听父母的,这很可悲。
我顺势问文章中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点,学生翻书找到相关句子进行了回答。
生:焦母要焦仲卿把刘兰芝赶回去,焦仲卿就顺从了。
接着又问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感想。
几秒钟后,一生举手。
生:我觉得他们两人为什么要选择死呢?难道他们两个不可以私奔吗?他们完全可以逃出去,找个地方隐居,过上幸福的生活。
如果没有任何准备,我相信自身对这个问题可能会不知道处理,幸亏在开始与学生交流时,听到了这个学生的疑问,因此我才不致惊慌失措。
师:你提到了一个问题,既然相爱,为何不争取一下,有哪位同学就这个问题说说自身的.看法?生:我认为是因为古人很讲究“孝道”,焦仲卿不肯私奔,是为了尽孝,要照顾自身的母亲后半生。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教师版)
孔雀东南飞学习目标:1.了解乐府诗的特点及本诗的背景。
2.了解古诗中常见的铺陈、排比、起兴的艺术手法。
3.把握诗歌的古诗情节,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分析人物性格。
4.掌握文中常见文言词的意义及用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等。
一.乐府诗、徐陵及《玉台新咏》1.乐府诗:西汉武帝时设立专门的音乐机关——乐府,专门制作乐章和采集整理各地民俗、歌辞,在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奏,后来这些乐章、民俗和歌辞就叫做“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种新的诗体。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乐府诗的题材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但沿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统称为乐府。
汉代乐府,大多入乐,每一个篇名都传统的内容。
魏晋以后,文人拟作,或依旧曲填新词,或用古题颂时事,有的入乐,有的则不入乐。
内容上突破原来的传统,如《蒿里行》,原本是用来写送葬挽歌的,曹操用来写战乱。
到了唐代中期,文人们更是进一步冲破古题,另立新题,书写新事。
如白居易、元稹等发起“新乐府运动”,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精神,讽喻朝政、针砭时弊,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2.徐陵及《玉台新咏》徐陵:南朝陈文学家,擅长写作绮靡香艳的宫体诗,与庾信同为南北朝时宫体诗的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
曾编选《玉台新咏》十卷。
《玉台新咏》是自《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共收录自汉魏到南北朝梁时的诗歌796篇。
《孔雀东南飞》最早就见于《玉台新咏》,是我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
全诗共357句,1785字,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3.本诗产生的大的背景:东汉建安年间,正是士族制度萌芽时期,门第观念已经存在。
魏晋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
从诗中兰芝和焦母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兰芝出身于一般人家,而焦家很可能位列士族阶层,两家有门第之别。
另外,自西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倡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得到武帝肯定后,儒家思想便成为了以后几千年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家的道德规范也日益发挥它的影响力,成为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5 级人教版语文必修五编号:编制时间:编制人:孙景辉《孔雀东南飞(并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难点】1、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4、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第一课时【预习案】【任务一】利用 5 分钟时间,勾画你未掌握的知识。
【知识链接】1、汉乐府:原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
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
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其中属于汉代的叫“汉乐府”。
汉乐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高,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另一方面,在中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继承、发展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精神,哺育了后代诗坛。
2、徐陵(507——583),字孝穆,今ft东郯城人。
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
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有口才。
梁时,官东宫学士,为当时宫体诗人,并两次出使北朝。
入陈,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
他的诗文轻靡绮艳。
他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并称为“徐庾”。
曾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3、《玉台新咏》是于公元六世纪编成的一部上继《诗经》、《楚辞》,下至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历来认为是南朝徐陵在梁中叶时所编。
收诗769 篇﹐计有五言诗 8 卷﹐歌行 1 卷﹐五言四句诗 1 卷﹐共为 10 卷。
内容中多收录男女感情的记述表达,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刻画出古代女子丰富的感情世界,也展示出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汉族文化内涵。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能够熟读课文,正确朗读音标和生词。
3.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课文,熟悉音标和生词。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课文。
2.学生课本、笔、纸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引入课文:向学生简单介绍《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故事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孔雀的特点和飞行的方式。
5.2. 阅读理解1.学生独立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默读。
2.集体朗读:全班带着读音纠正的角色进行课文朗读。
5.3. 课文讲解1.对生词进行解释:学生遇到不懂的生词,老师给予解释,并让学生跟读。
2.解析重点句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句子背后的意思。
5.4. 综合训练1.合作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讨论一下课文中孔雀为什么只飞到东南而不飞到其他方向。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就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全班共同讨论。
5.5. 拓展活动1.分角色朗读:将课文中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2.创作故事: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个类似的故事情节,并进行口头表达。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继续努力,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孔雀东南飞(第2课时)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古今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2、理清写作思路,分析人物形象,掌握叙事诗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主题的特点。
3、理解铺陈和起兴的艺术手法。
自学指导一: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10—1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0段写了兰芝分别向婆婆和小姑辞行,你从中能看出兰芝的什么性格特
征?
2、第11、12段写了分别时兰芝和仲卿的对话,从中表现了二人的什么性格?
3、第4—12段是故事的发展部分,概括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自学指导二:10分钟时间阅读13—21段,完成下列问题。
1、第13段写了什么内容?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第14—18段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兰芝怎样的性格特征?
3、第19—21段写了兰芝和兄长的正面交锋,表现了兰芝怎样的性格特征?
4、第13—21段是故事的再发展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当堂训练
1、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运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阅读2—12段,从中可以看出作为媳妇的刘兰芝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主要通过哪些方面来展现的?
3、焦母为什么要逼焦仲卿遣休刘兰芝?这原因反映了什么问题?
4、11-12段的“夫妻誓别”这一节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组长签字:。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教师用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教师用[教材概述]《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
民歌的行文一般比较通俗,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很难,一些需要掌握的字词知识可安排在课前预习中解决。
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上,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
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
学习时让学生从人物对话入手,体会其中的情感,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个性。
全诗很长,可指导欣赏关键或精彩的语段。
教法上,让学生读、感悟是重要手段,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关键。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3)理解铺陈、排比、比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1)培养通过分析人物对话来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3.情感目标: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歌咏美好感情,要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自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自学难点]1.分析人物性格。
2.体味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自学方法]1.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小组合作探究,探究故事浪漫主义结尾的意义。
第一学时[课前自学]1、熟读全诗,通过查字典、看课下注释,读准字音,读熟全诗。
2、把握诗中的古今异义词:可怜、守节、自由、教训、驱使、区区、来信、处分、便利、逢迎、纷纭、交通等。
3、把握诗中的偏义复词:作息、公姥、父兄、父母、弟兄。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起到构词的作用。
4、文学常识《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教师版
《孔雀东南飞并序》导学案教师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的特点及重点一词多义词语;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的写法;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及本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情感目标: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人物形象分析。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相”“见”“适”“谢”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化知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把握本文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知识链接】一、作家与作品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
南朝陈文学家。
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有口才。
梁时,官东宫学士,两次出使北朝。
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
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
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玉台新咏》成书于梁代。
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所收诗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为《文选》所收者六十九篇。
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见于此书。
此诗作者不详。
二、《孔雀东南飞》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第一篇: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淄博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语文必修5 前置作业编写人:王秀芝审核人:田永丽使用日期:2014年9月日总编号:1《孔雀东南飞》(并序)第二课时姓名组别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熟读文章,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了解兰芝母亲和兄长的性格特点,并进一步把握兰芝这一人物形象。
【文本探究】一、结合课下注释,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将加点字词含义写在课本上。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料想)子(你)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才)十八九,便言(善于言辞,很会说话)多令(美好)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放在动词前,表对自己怎么样)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好,合适)。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再)谓之。
”阿母白(告诉)媒人:“贫贱有此女,始(才)适(女子出嫁)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希望)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不久)遣(派遣)丞请还。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谢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注音:liáng)!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注音:pǐ 释义:坏运气)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辞别)家事(侍奉)夫婿,中道还兄门,处(注音:chǔ)分适(适合,依照)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注音:yāo 释义:约),渠(他)会永无缘。
登即(立刻)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学生导学案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学生导学案高一语文必修2《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学生导学案开课时间:2022年11月12日【学习目标】〔1〕理解铺陈、起兴、浪漫主义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要人物形象〔刘兰芝、焦仲卿等〕。
【学习重难点】1.理解铺陈、起兴、浪漫主义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要人物形象〔刘兰芝、焦仲卿等〕。
【学习方法】朗读感悟法问题法合作探究表演【学习过程】:第二课时【学习要点】1、学习起兴、铺陈、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
2、分析文中重要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通过表演,让学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一、【课前预习】〔一〕填空:〔1〕首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一种_______ _ 的手法。
旨在渲染一种笼罩全诗的缠绵悱恻的气氛;_ ;中间局部是诗的主体,记叙了_______ _ ,抨击了_______ _ 。
〔2〕诗的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十六……〞这在表现手法上属________,相当于《诗经》中的________。
这段文字与兰芝离别焦家时的一段描写:“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头上……。
腰假设……,身著……,指如……〞在表现手法上均属_______ _,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_______ _,后者是_______ ,在内容上,前者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被逐作铺垫;后者意在表现兰芝_______ _,这既是对兰芝的赞美,也是对扼杀这一美好形象的封建制度的谴责。
〔二〕对《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的正确理解是哪一项?〔〕A.二人不能忍受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迫害,以死来解脱夫妻被拆散的痛苦。
B.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二人相信人死后灵魂可以见面,因此以死来求得团聚。
C.在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统治下,他们不敢以斗争去争取幸福,却以死来逃避现实。
D.二人的殉情,既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对抗。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 (2)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孔雀东南飞》学案【知识背景】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它是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叙事诗。
诗前的小序,为徐陵所加。
据小序所记,这首诗写于汉末建安年间。
后来宋朝郭茂倩收进《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
后人取诗歌的首句,题为《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与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这首诗属于乐府歌辞。
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为一体,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
这些采集来的歌辞,称为“乐府歌辞”、“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属于古体诗的一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查字典,给加点字注音。
公姥.( mŭ)伶俜.(líng pīng) 腰襦.(rú)葳蕤..(wēiruí) 聘.礼(pìn) 磐.石(pán) 拊.掌(fŭ) 否.泰(pĭ)赍.钱(jī)踯躅..(zhí zhú)冥.冥(míng)摧藏.(zàng )仕宦..(shì huàn)奄.奄( yăn )自缢.( yì )钱帛.( bó )蒲苇..(pú wěi )婀娜..(ē nuó )遗.施( wèi )窈窕..(yǎo tiǎo )鹄舫..(hú fǎng )鸳鸯..( yuān yng )暝. ( míng )龙子幡.( fān )青骢.马(cōng )槌.床( chuí )蹑. ( niè )纨. ( wán )2、结合注释,解释加点词语。
无所施.( 用 ) 白.公姥( 告诉) 启.阿母(禀告)致.不厚( 招致)萦.苦辛( 缠绕 )卒.大恩( 完成若见录.( 记 )赍.钱 ( 赠送)否泰.. ( 坏运气,好运气) 逆.以煎我怀(逆想,想到将来)3、找出下面的通假字。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教师版
)
(4)登即相许和 (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可译为“他”,指媒人
)
(5)誓不相隔卿 ( 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与“卿”同指代“你”,指刘兰芝 )
(6)相见常日稀
( 相互、彼此
)
(7)儿已薄禄相
( 相貌
)
见
(1)君既若见录 ( 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
(2)府吏见丁宁 ( 代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
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 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文题解说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选取开头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孔雀东南飞”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汉代常用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本诗用孔雀东南飞作比,也是此意。题目既奠定了本文哀愁缠绵的基调, 也暗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尾。
第1页共4页
悲剧就是要把原本美好并且是你最心爱的东西毁给人看——鲁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
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 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 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我们的文章演绎 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
交语速装.束. 装束:准备,收拾。今多为打扮(名词)。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导学案
翻译:(10)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
重点字词:
翻译:(11)交广市鲑珍( )
翻译:(12)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 )
重点字词:
翻译:(13)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
重点字词:
翻译:(14)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
翻译:(1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重点字词:
翻译:
【课后反思】
【课题】:《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掌握此课的词类活用
【学习过程】
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在横线处指出句子的“重点字词”并完成句子的翻译。
(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重点字词:
翻译:(2)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重点字词:
翻译:(3)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随笔】
重点字词:
翻译:(4)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言 ()
重点字词:
翻译:(5)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
重点字词:
翻译:(6)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
重点字词:
翻译:
(7)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
重点字词:
翻译:
(8)足下蹑丝履,头上戴玳Biblioteka 光()重点字词:翻译:
(9)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第二课时
设计:梁凡实施: 审核:日期:2012-11-12
姓名:班级:组名:评价: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前22——32节中的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以及常用文言实词。
2、理解出“相”“见”“自”在文中的解释。
3、理清脉络、分析结构。
【重难点】
目标1、2、3.
【学法指导】
诵读发、讨论法。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知识链接】
1、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
3、“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
引申为“单相”,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如:“相信(信之)”、“相知(知之)”等。
其次表示互相、交相的意思,如:“相识”、“相同”等。
此外,还可作名词、动词,如“相貌”、“辅助”等。
本诗中“相”字出现过十九处,大致可分三类理解。
1)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他”、“它”等等。
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⑥誓天不相负(代“你”)
⑦不得便相许(代“你”)⑧登即相许和(代“它”)⑨蹑履相逢迎(代“他”)⑩怅然遥相望(代“他”)⑩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
2)副词,表示互相,彼此。
如:①相见常日稀②久久莫相忘③六合正相应④叶叶相交通/枝枝相覆盖⑤仰头相向鸣③黄泉下相见
3)名词,相貌。
如:儿已薄禄相
4、“自”字的用法
一、代词,意为“自己”。
如:(刘氏)自誓不嫁。
二、代词,意义犹“其”。
如: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三、动词,意为“有”。
如: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各自异”即“各有异”。
四、介词,意为“从”、“自从”。
如: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五、语气副词,意为“本”。
如: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六、时态副词,意为“已”、“已经”。
如: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七、时态副词,意为“即”,相当于现代汉语“马上”的意思。
如: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八、连词,意犹“而”。
如: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九、助词,与他词组合成词组。
如: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好自”即“好好地”。
5、见”字的用法。
一、动词,见面。
如:相见常日稀(见面)。
二、指代性副词,相当于“我”如:君既若见录(用在及物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
三、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如:渐见愁煎迫(“被”)。
【学习过程】
一、自主合作、感知探究:
熟读课文22——32节,完成文言基础知识。
1、找出该段落的通假字。
奄奄黄昏后,(“奄奄”通“晻晻(ǎn)”,阴暗。
)
合葬华山傍,(“傍”通“旁”,旁边。
)
2、查找工具书,解决该段落的古今异义词。
蹑履相逢迎,(逢迎:迎接。
今常用义为奉承。
)
逼迫兼弟兄,(弟兄:哥哥。
今指同辈之间或旧军队中对士兵的称呼。
)
叶叶相交通,(交通:连接。
今为各种运输往来,邮递通讯工作。
)
多谢后世人,(谢:劝告。
今常用来表示感激。
)
4、找出该段落的词类活用现象。
手巾掩口啼,(手巾,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心。
)
卿当日胜贵,(日,时间名词充当状语,充当谓语“胜贵”的状语。
)
7、以下是课文中所有的“相”字,请你归类整理,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填序号即可)
⑴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⑵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⑶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⑷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⑸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⑹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⑺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⑻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⑼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⑽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⑾誓不相隔卿
⑿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⒀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⒁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⒂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⒃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⒄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⒅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第一类,作副词,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译为“互相、相互”,
(1、2、3、4、5、、)
第二类,做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所涉及的一方,按照人称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一是指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
(6、7、8、)
二是指代第二人称,译为“你”。
(9、10、11、12、13、)
- 1 -
三是指代第三人称,可译为“他(她)”。
(14、15、16、17 )
四是名词,“相貌”之意,读xiàng。
(18 )
8、解释课文中“见”的意思。
①相见常日稀(动词,见面)②黄泉下相见(动词,见面)
③君既若见录(指代性副词,相当于“我)④府吏见丁宁(指代性副词,相当于“我)
⑤渐见愁煎迫(“被”)(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9、以下是课文中所有的“自”字,请你归类整理,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填序号即可)(1)(刘氏)自誓不嫁。
(2)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3)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4)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5)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6)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7)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8)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9)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10)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11)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12)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各自异”即“各有异”。
(13)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14)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15)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16)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17)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18)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好自”即“好好地”。
一、代词,意为“自己”。
(1、2、3、4、5、6、7、8、9、)
二、代词,意义犹“其”。
(10、11 、)
三、动词,意为“有”。
(12 、)
四、介词,意为“从”、“自从”。
(13 、)
五、语气副词,意为“本”。
(14 、)六、时态副词,意为“已”、“已经”。
(15 、)
七、时态副词,意为“即”,相当于现代汉语“马上”的意思。
(16、)
八、连词,意犹“而”。
( 17、)
九、助词,与他词组合成词组。
( 18、)
二、小组合作,整体探究:
1、情节曲折是这篇叙事诗的特点,请你理清故事发展的线索,给每一个情节拟一个简短的标题。
自“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谴归”为开端,兰芝被遣;
自“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为发展,夫妻誓别;
自“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为发展,兰芝抗婚;
自“阿母得闻之”到“自挂东南枝”为高潮,双双殉情;
自“两家求和葬”到结尾为结局或尾声,告诫后人。
2、这首诗的许多地方注意了前后照应,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显得真实自然,整首诗的结构非常紧凑。
哪些地方时前后照应的?
答案参见教师用书59页的“问题探究”中的第二题。
三、课后反思。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