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传输线理论

合集下载

微波技术第1章 传输线理论1-电报方程

微波技术第1章 传输线理论1-电报方程
图13任意tem传输线上的电磁场导体间电流导体间电流导体间电压导体间电压单位长线上的时间平均磁储能单位长线上的时间平均磁储能单位长线上的时间平均电储能单位长线上的时间平均电储能分布参数分布参数单位长线的电阻单位长线的电阻单位长度功率损耗导体的表面电阻导体的表面电阻分布参数分布参数单位长线的电导单位长线的电导单位长线的电导单位长线的电导ds由电磁场和电路理论知在有损耗介质中单位长线的时间平均功率损耗为
2r
假如导体的表面电阻为Rs,而导体间填充介质具 有的复数介电常数为
j
导磁率为: 试确定传输线参量。
0r
解 同轴线参量为
L ( 2 )2
2
0
b a
1 r2
rdrd
2
ln b
a
C
2 b 1 rdrd 2
(ln b a )2 0 a r 2
lnb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
Rs
(2 )2
(
2 0
1 a2
ad
2 0
1 b2
bd
)
RS
2
1 1 a b
G
(ln b a
)2
2
0
b a
1 r2
rdrd
2
lnb a
内外导体具有表面电阻R s的同轴线
y

a
x
b Rs
注意
表1.1 列出了同轴线、双线和平行板传输线的参量。 从下一章将看到,大部分传输线的传播常数,特性阻抗和衰 减是直接由场论解法导出的。 该例题先求等效电路参数(L,C,R,G)的方法,只适用于 相对较简单的传输线。虽然如此,它还是提供了一种有用的直 观概念,将传输线和它的等效电路联系起来。

传输线理论及信号完整性分析

传输线理论及信号完整性分析

信号完整性分析(Signal Integrity) SI的四种分析、描述手段和途径
传输线理论
多长的走线才是传输线? 这和信号的传播速度有关,在FR4板材上铜线条中信号速 度为6in/ns。简单的说,只要信号在走线上的往返时间大于 信号的上升时间,PCB上的走线就应当做传输线来处理。 对于传输时间<信号上升时间的线路,由于对信号的影响 微乎其微,所以在此不做讨论。 假设有一段60英寸长的PCB走线,如图1所示,返回路径是 PCB板内层靠近信号线的地平面,信号线和地平面间在远端开 路。 在这段走线上加一个上升时间为1ns的信号,在最初的1ns 时间,信号在线条上还是走了6英寸。
*这个很容易理解,线之间的间距大,其分布电容电感之间的影响就小,电 磁场耦合也会变小
2.在满足阻抗要求的情况下,应该使传输线和参考平面间的距离越小 越好(减小H)。这样做会让传输线和参考平面更紧密的耦合,减少 临近线的干扰 3.对于关键信号(例如时钟信号)用差分走线,如果系统设计允许的 话
*差分信号的共模抑制好,能有效的抑制临近线的干扰。但是很多时候系统 设计就是单端模式。 *设计中要尽量减小H,但也不是无限制的,还受到制造工艺的限制。
传输线理论与
信号完整性分析
一、传输线理论
§1.什么是传输线
什么是传输线呢?任何2个有长度的导体就是传输线,如下图所示。 对于传输线,要彻底忘记“地”的概念,所谓的地不过是信号的 返回路径。所以传输线就是由信号路径和其返回路径构成的.
信号在传输线上的传播速度到底是多少呢?假定传输线介质的介电常数为4.空 气中信号的速度为 3000, 000km每秒,即30cm/nsec.那么在介质中的速度 就为 :
信号完整性分析(Signal Integrity)

第1章均匀传输线理论详解

第1章均匀传输线理论详解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第1章
1.1 1.2 1.3 1.4
均匀传输线理论
均匀传输线方程及其解 传输线阻抗与状态参量 无耗传输线的状态分析 传输线的传输功率、 效率与损耗
1.5
1.6 1.7
阻抗匹配
史密斯圆图及其应用 同轴线的特性阻抗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
电路:导线
e.g.50Hz交流电电线
无纵向电磁场分量的电磁波称为横电磁波,即TEM
波,TEM波只能够存在于双导体或多导体中。
另外, 传输线本身的不连续性可以构成各种形式的
微波无源元器件 , 这些元器件和均匀传输线、 有源
元器件及天线一起构成微波系统。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一、传输线的种类
1、双导体传输线(TEM波传输线): 它由两根或两根以上平行导体构成 , 因其传输的电 磁波是横电磁波( TEM 波)或准 TEM 波 , 故又称为 TEM波传输线。
dU ( z ) Z I ( z) dz
dI ( z ) Y U ( z ) dz
移相
dU 2 ( z ) dI ( z ) Z Z Y U ( z ) 2 dz dz
dI 2 ( z ) Z Y I ( z) 0 2 dz
dI 2 ( z ) dU ( z ) Y Y Z I ( z) 2 dz dz
从微分的角度,对很小的Δz, 忽略高阶小量,有: u ( z , t ) u ( z z , t ) u ( z , t ) z z i ( z , t ) i ( z z , t ) i ( z , t ) z z 从电路角度,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可得: i ( z , t ) u(z, t)+R﹒Δz﹒i(z, t)+ L z - u(z+Δz, t)=0 t u( z z, t ) i(z, t)+G﹒Δz﹒u(z+Δz, t)+ C﹒Δz﹒ -i(z+Δz, t)=0

1.6至1.7节 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版)》课件

1.6至1.7节  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版)》课件

将OA顺时针方向旋转
4 4 rad 3 3
图1-12 例题1-4
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Z0.83j0.5
Z in Z Z 0 (0 .8 3 j0 .5 ) 5 0
41.5-j25
x为负值(即容性)的电抗圆均在下半平面上。
2)圆图上特殊点 短路点,坐标为(-1,0) 开路点,坐标为(1,0) 匹配点,坐标为(0,0)
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图1-9a 史密斯阻抗圆图
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3)特殊的线
r=ρ
x 圆图上实轴右边的点, r 1 =0,即对应的是电压波腹点处的归一化阻抗值。
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第一个电压波腹点的距离zmax应满足
L
2zma x 0
zmax
L 2
电压最大值为
Umax1||
传输线上波腹点表示为 zma x 2Ln24Ln2
(n=0, 1,2,…)来自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第一个电压波节点的距离zmin应满足
L2zmin
zmin 2L 2 2L 4
传输线上波节点表示为
λ / 4 的开路线
l
来代替(或用长度为大于
o
λ
/
4且小于
λ/2
的短路线来代替,其长度为:
lo
λ arctaZn(0)

X
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1.6.3. 行驻波状态
当均匀无耗线的终端接任意复数阻抗负载时,信号源给出的一
部分 能量被负载吸收,另一部分能量将被负载反射,从而产生部 分反射而形成行驻波。
zm in2 L 4n 24 L(2n1 ) 4
第 1 章 传输线理论 1.7 圆图及其应用

第1章传输线理论

第1章传输线理论

电流反射系数 终端反射系数
A2 j 2 z i z e u z I i z A1
I r z
A2 j 2 1 A2 L e L e j L A1 A1
L 2 z
传输线上任一点反射系数 z e j 2 z e j L L 与终端反射系数的关系

R0 jL0 G0 jC0 j
C0 G0 L0 2 L0 c d C0
对于低耗传输线有(无耗传输线 R0 0, G0 0 )

R0 2
无耗
L0 C0
0 L0 C0

第1章 传输线理论---描述传输线特性的参数
),则
Z0
L0 C0
在无耗或低耗情况下,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一实数, 它仅决定于分布参数L0和C0,与频率无关。
第1章 传输线理论---描述传输线特性的参数
三、相速和相波长
相速是指波的等相位面移动速度。 dz 入射波的相速为 v p dt 对于微波传输线
vp 1 L0 C0
所谓相波长定义为波在一个周期T内等相位面沿传输线 移动的距离。即
1)长线理论
传输线的电长度:传输线的几何长度 l 与其上 工作波长l的比值(l/l)。
长线 Long line
当线的长度与波长 可以比拟
l/l > 0.05
短线 Short line
当线的长度远小于线 上电磁波的波长
l/l < 0.05
短线
输出电压 uout≈uin
集总参数电路表示
输入电压 uin
二、特性阻抗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定义为传输线上入射波电压Ui (z) 与入射波电流Ii (z)之比,或反射波电压Ur (z)与反射波 电流Ir (z)之比的负值,即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第1章  均匀传输线理论

60
式 中 , α 为 衰 减 常 数 , 单 位 为 dB/m( 有 时 也 用 Np/m, 1 Np/m=8.86 dB/m ); β为相移常数, 单位为rad/m。
对于无耗传输线,R=G=0, 则α=0, 此时γ=jβ, β=ω
于损耗很小的传输线, 即满足R<<ωL、G<<ωC时, 有
。 LC 对
式中, Zl为终端负载阻抗。 上式表明: 均匀无耗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的输入阻抗与观察 点的位置、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终端负载阻抗及工作频率有关, 且一般为复数, 故不宜直接测量。另外, 无耗传输线上任意相距 λ/2处的阻抗相同, 一般称之为λ/2重复性。 [例1- 1]一根特性阻抗为50 Ω、 长度为0.1875m的无耗 均匀传输线 , 其工作频率为 200MHz, 终端接有负载 Zl=40+j30
得,为此,引入以下三个重要的物理量: 输入阻抗、 反射系数
和驻波比。 1. 由上一节可知, 对无耗均匀传输线, 线上各点电压U(z)、 电 流I(z)与终端电压Ul、终端电流Il的关系如下
U(z)=Ulcos(βz)+jIlZ0sin(βz) I(z)=Il cos(βz)+jUlZ0sin(βz) (1- 2- 1)
寸、形状、媒质分布、材料及边界条件均不变的导波系统称为
规则导波系统, 又称为均匀传输线。 把导行波传播的方向称为 纵向, 垂直于导波传播的方向称为横向。无纵向电磁场分量的
电磁波称为横电磁波,即TEM波。另外, 传输线本身的不连续
性可以构成各种形式的微波无源元器件, 这些元器件和均匀传 输线、 有源元器件及天线一起构成微波系统。
R G r jw LC ( 1 )( 1 ) jwL jwc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轴线基本没有辐射损耗,几乎不受外界
信号干扰。其工作频带比双线传输线宽 ,可以用于大于厘米波的波段。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二分。
认识传输线
1、同轴线的结构
同轴线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护套、外导体(屏蔽层)、绝缘介质和内导体4部 分。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一下每一部分的作用。
护套,即最外面是一层绝缘层,起保护作用,室外电缆宜用具有优良气候特性的黑色聚 乙烯,室内用户电缆从美观考虑则宜采用浅色的聚乙烯。
这表明导线间处处有分布电导;(单位长度分布电导用

示 。)
G(1c)由于导线中通过电流,其周围就有磁场,因而导线上存在分 布电感的效应;(单位长度分布电感用 表示。)
(d)由于导线间有电压,导线间便有电场,于L是1 导线间存在分布
电容的效应;(单位长度分布电容 用表示。)
C1
R1为单位长度损耗电阻;G1为单位长度损耗电导;L1为单位长 度电感,简称分布电感;C1为单位长度电容,简称分布电容。当 R1=0、G1=0时称为无耗传输线。
1.1 认识传输线
1.2 同轴线 1.3 同轴电缆 1.4 微带线 1.5 双线传输线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二分。
传输线理论
射频识别(Ratio Frequency Identication,RFID),是 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RFID利用射 频信号的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输并通过所传输的信息 进行目标识别。射频识别包括射频(RF)与识别(ID)两个
第三个数字是序号,各序号之间的差异要看厂家的说明,没有统一的规定。同轴最早是美国 用在军事上,美国军标中的RG-59(75Ω)、RG-58(50Ω)、RG-213(50Ω)是我们常用到的。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理论§1.1 引言微波传输线是传输微波能量和信息的电磁装置,也可用来构成各种微波元件。

本节主要讲述两点:传输线的基本概念以及分布参数的概念一、传输线的基本概念微波传输线是传输微波能量和信息的电磁装置,也可用来构成各种微波元件。

矩形波导圆形波导同轴线波导按其传播的被导电磁波的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TEM波传输线(2)波导传输线(3)表面波传输线传输线的分析方法有“场”和“路”两种方法。

二、分布参数的概念分布参数是相对于集总参数而言的。

微波传输线与集总参数电路不同,当高频信号通过传输线时将产生如下一些分布参数效应分布电阻效应分布电导效应分布电感效应分布电容效应所以在高频情况下,传输线是具有分布参数的电路。

§1.2 传输线方程及其解传输线方程是研究传输线的电压、电流及其相互关系的方程。

本节主要讲述三个问题:传输线方程、传输线方程的解以及传输线的特性参量一、传输线方程传输线方程是研究传输线的电压、电流及其相互关系的方程。

对于均匀传输线,由于参数是沿线均匀分布的,所以只需考虑线元dz的情况,并把它看成集总参数电路。

dV(z)/dz=ZI(z) (1-3a)dI(z)/dz=YV(z) (1-3b)二、传输线原理传输线之电路表示方式一般以两条等长的导线表示,如图1.1(a)。

其中一小段长度为Δz的传输线,可以用1.1(b)的集总组件电路模型描述,其中图1.1 传输线之等效电路图R=两导体中单位长度的串联电阻,单位Ω/m。

L=两导体中单位长度的串联电感,单位H/m。

G=两导体中单位长度的并联电导,单位S/m。

R=两导体中单位长度的并联电容,单位F/m。

图1.1(b)中,由柯希荷夫电压定律可得为一组行进波,其中项表示往方向传播,项表示往方向传播。

将(1.6a)代入(1.3a),可得传输在线的电流波三、参数说明1.传播常数2.特性阻抗定义:传输线上任一点的行波电压与行波电流之比,即入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流之比,或反射波电压与反射波电流之比的负值。

实验01:传输线理论

实验01:传输线理论

实验一:传输线理论 *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基本传输线、微带线的特性。

2. 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微带线的特性。

3. 利用MICROWA VE 软件进行基本传输线和微带线的电路设计和仿真。

二、预习内容:1.熟悉微波课程有关传输线的理论知识。

2.熟悉微波课程有关微带线的理论知识。

四、理论分析:(一)基本传输线理论在传输线上传输波的电压、电流信号会是时间及传输距离的函数。

一条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可由R 、L 、G 、C 等四个元件来组成,如图1-1所示。

假设波的传播方向为+Z 轴的方向,则由基尔霍夫电压及电流定律可得下列二个传输线方程式:此两个方程式的解可写成:0)()()()()(222=+---z V LG RC j z V LC RG dzz V d ωω0)()()()()(222=+---z I LG RC j z I LC RG dzz I d ωω 图1-1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zz e V e V z V γγ--++=)( (1-1) ,z z e I e I z I γγ--+-=)((1-2)其中V +,V -,I +,I -分别是信号的电压及电流振幅常数,而+、-则分别表示+Z ,-Z 的传输方向。

γ则是传输系数(propagation coefficient ),其定义如下:))((C j G L j R ωωγ++= (1-3)而波在z 上任一点的总电压及电流的关系则可由下列方程式表示:I L j R dzdV ⋅+-=)(ωV C j G dz dI⋅+-=)(ω (1-4) 式(1-1)、(1-2)代入式(1-3)可得:Cj G I V ωγ+=++ 一般将上式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Z O :Cj G Lj R C j G I V I V Z O ωωωγ++=+===--++当R=G=0时,传输线没有损耗(Lossless or Loss-free )。

微波技术第1章-传输线理论1

微波技术第1章-传输线理论1
S
电磁波传播问题概述
• 时域一般波动方程
r r r 2 r ∂E ∂ E 1 ∂J 2 ∇ E − µε − µε 2 = ∇ρ + µ ∂t ∂t ε ∂t r r 2 r r ∂H ∂ H 2 ∇ H − µε − µε 2 = −∇ × J ∂t ∂t
(9)
一阶时间偏导数代表损耗,二阶代表波动。 一阶时间偏导数代表损耗,二阶代表波动。
(5)
r r r r D = εE , B = µH
短路面(理想导体边界)
r r n×E = 0 S r r r n×H =α S r r n•D =σ S r r n•B =0
S

Et
S
= 0,
Hn S = 0 Ht
S
En S ≠ 0,
≠0
(6)
切向电场为零, 切向电场为零,切向磁场不为零的界 电壁)均可视为等效短路面 等效短路面。 面(电壁)均可视为等效短路面。
第1章 微波传输线
§1.1 引言
*传输系统:把微波能量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的装置。 传输系统:把微波能量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的装置。
传输系统也叫导波结构或导波系统。 传输系统也叫导波结构或导波系统。 微波中常用传输系统: 微波中常用传输系统: 传输线:由两根或两根以上平行导体构成。 *传输线:由两根或两根以上平行导体构成。 通常工作在其主模( 通常工作在其主模(TEM波或准TEM波) 。 故又称为TEM波传输线。(含平行双线、同轴线和微带线等) 波传输线。 含平行双线、同轴线和微带线等) 波导管:由单根封闭柱形导体空腔构成。 *波导管:由单根封闭柱形导体空腔构成。 电磁波在管内传播,简称波导。 电磁波在管内传播,简称波导。 表面波波导:由单根介质或敷介质层导体构成。 *表面波波导:由单根介质或敷介质层导体构成。 电磁波沿其表面传播。 电磁波沿其表面传播。

01微波技术第1章传输线理论

01微波技术第1章传输线理论

传 输 线 理 论
二、分布参数的概念及传输线的 等效电路
• 电路理论的前提是集中参数,其条件为: •
ι<<λ ι:电器尺寸,λ:工作波长 传输线中工作波长和传输长度可比拟,沿 线的电压、电流不仅是时间的函数,还是 空间位置的函数,从而形成分布参数的概 念。
传 输 线 理 论
传输线上处处存在分布电阻、分布电 感,线间处处存在分布电容和漏电导。分 布参数为:R(Ω/m)、L(H/m) C(F/m)、 G(S/m) 如果分布参数沿线均匀,则为均匀传 输线,否则,为非均匀传输线。 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如图1.1.1所示
EXP:双根传输线
传 输 线 理 论
Zc取决于传输线的几何尺寸和周围媒介, 与传输线的位置和工作频率无关。
传 输 线 理 论
⑶ 相速和波长 相速:某一等相面推进的速度 令α=0(无耗),由ωt-βz=常数,得
传 输 线 理 论
§1-3 反射系数、输入阻抗与 驻波系数
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既然具有波
传 输 线 理 论
第一章 传输线理论
§1-1 传输线的种类及分布 参数的概念
传 输 线 理 论
• 定义:广义上讲,凡是能够导引电磁波

沿一定方向传输的导体、介质或由他们 共同组成的导波系统,都可以称为传输 线。 传输线是微波技术中最重要的基本元件 之一,原因有两点: ⑴ 完成把电磁波的能量从一处传到另一 处。 ⑵ 可构成各种用途的微波元件。 Exp:耦合器、匹配器、电容、电感等
传 输 线 理 论
1.3.2式的意义在于: ⑴ 无耗传输线上各点反射系数的大小相等, 均等于终端反射系数的大小。 ⑵ 只要求出|Γ|,若已知λ或β则可求出任意 点的反射系数Γz 随着ZL的性质不同,传输线上将会有 如下不同的工作状:

1-传输线理论(第1讲)

1-传输线理论(第1讲)

传输线理论(y)Transmission Line Theory1第一部分传输线1.1 传输线的波动方程111.2 无损耗双线传输线12131.3 接负载的无损耗传输线1.4 反射系数、驻波比1.5 Simth圆图1.6 有耗传输线2什么是传输线什么是传输线?传输线是一种能在两点之间高效率地传输功率与信号的器材。

广义上讲,凡是传输功率与信号的器材广义上讲凡是能够用来导引电磁波向既定方向传输的导体、介质系统均可称其为传输线。

3几种典型的同轴电缆5常见传输线有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波导和微带线等。

这些传输线都只能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使用。

例带线等这些传输线都只能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使用例如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只适用于100 kHz以下的信号传输当频率达时传输损耗将大大增加即电磁波输,当频率达1MHz时,传输损耗将大大增加,即电磁波在传输线内行进时,能量被迅速衰减,无法到达负载终端。

电磁兼容测试中常用的N型同轴电缆通常用于10GHz以下的频段;而波导和微带线则可应用于10GHz 以上的频率范围围。

图3-1 各种传输线的适用频率范围6同轴线是由介质隔开的内导体与同轴外导体构成。

同轴线的优点是使电场和磁场限制在内外导体间的介质区域内,既减小了辐射损耗,也屏蔽了外界干扰。

内外导体间的介质可以是空气,也可是损耗小的介质材料的作频率范围可以是损耗小的介质材料。

它的工作频率范围可从直流至特高频段(10GHz附近),在通信、电视及各种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是电磁兼容测试中应用最多的一类传输线。

7同轴线是TEM波传输线的一种 本章节主要研究传播横电磁波模式的传输线,即第一类——TEM波传输线。

场源产生的能量沿着传输线所引导的方向以横电磁波模式传播,即在传输过程中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且都垂直于传输线导向的传播方向。

8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线上的电压和电流不仅与时间有关,而且与位置有关V V低频高频9集总参数和分布参数按照“路”的分析方法传输高频电磁能量的传输线与按照路的分析方法,传输高频电磁能量的传输线与普通电路网络有一个明显的差别。

第一章(版5)

第一章(版5)

与ω无关
§1.3 长线的参量
传输线的工作波长定义为:同一时刻,线上行波相位相差 2π的两点间的距离,用λ表示。
§1.2 长线方程及其解
在微波波段,若传输线所用导体为良导体,且媒 质是低损耗的,则有R L, G C,故可认为
R G 0 ,则此传输线为均匀无耗线。
ZY
Z Z0 Y j LjC j LC j LC j L L jC C

常用的同轴线的特性阻抗为50 Ω 和75Ω
§1.3 长线的参量
2. 传播常数γ
传播常数γ是描述传输线上导行波沿导波系统传播过程中 衰减和相移的参数。
ZY
R j L G jC j
α为衰减常数(dB/m) β为相移常数(rad/m)
R 对于均匀无耗传输线, G 0 ,则有:
论。
§1.1 概 述
2. 集中参数电路与分布参数理论
低频时:

参数R、L、C、G集中在元件中,连接元件的导线 上无R、L、C、G。

L ,电压,电流只随时间变化,不随空间变化。
此时的电路称为集中参数电路。 微波时:
当信号通过传输线时,将产生以下一些分布参数效应: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导线会发热,表明导线本身具有 分布电阻R;由于导线之间介质的 , 0 因而存在 漏电流,表明导线间存在着分布电导G;当电流在导 线
L L
令A1 A1 e j1 , A 2 A 2 e j2 电压瞬时值 u z , t A1 cos t z 1 A 2 cos t z 2
波的传播过程中只有相位的变化,而无幅度的变化,所以称 为行波
§1.2 长线方程及其解

1.1传输线理论

1.1传输线理论

1.2 传输线基本方程
(c) 信号源与负载条件解 已知 Eg , Zg和 Zl
z=0时: I(0)=I0; V(0)=EG-I0ZG z=L 时: I(L)=IL; V(L)=ILZL 代入通解可得四个线性方程 四个未知量(I0,IL,A1,A2)可解得
EG Z 0 e -d d -d V (d ) ( e e ) L - 2d Z G Z 0 1 - L G e EG Z 0 e -d d -d I (d ) ( e e ) L - 2d Z G Z 0 1 - L G e
Z1Y1 ( R1 jL1 )(G1 jC1 ) j
1.2 传输线基本方程
(1) 电压、电流的通解
入射波 反射波
-z z V ( z) A e A e 1 2
V ( z)
V ( z)来自V - ( z)1 -z z ) I ( z) (A e A e 1 2 Z0 -
第1章
1.1 引论
传输线理论
1.2 传输线基本方程 1.3 传输线的特性参量 1.4 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分析 1.5 史密斯圆图(工具)
1.6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1.1 引论 一、微波传输线的种类
传输线---凡是能够导引电磁波沿一定方
向传输的结构(导体、介质系统等)。 微波传输线种类繁多,按其传输的电磁波波型, 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1)TEM波传输线; (2)TE波和TM波传输线; (3)表面波传输线
-


A1e -z cos(t - z ) A2ez cos(t z ) v ( z, t ) v ( z, t )
i( z, t ) Re I ( z )e jt A A 1 e -z cos(t - z ) - 2 ez cos(t z ) Z0 Z0 i ( z, t ) i - ( z, t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输线理论1. 传输线的电性能从传输模式上看,传输线上传输的电磁波分3种类型。

(1)TEM波(横电磁波):电场和磁场都与电磁波传播方向相垂直。

(2)TE波(横电波):电场与电磁波传播方向相垂直,传播方向上有磁场分量。

(3)TM波(横磁波):磁场与电磁波传播方向相垂直,传播方向上有电场分量。

TEM传输线(即传输TEM波的传输线)无色散。

TEM传输线的工作频带较宽。

TEM传输线的功率容量和损耗应能满足设计要求。

2. 传输线的机械性能传输线的机械性能包括物理尺寸、制作难易度、与其他元器件相集成的难易度等指标。

出于上述机械性能的考虑,传输线有平面化趋势。

TEM传输线有许多种类:常用的有平行双导线、同轴线、带状线和微带线(传输准TEM波),用来传输TEM波的传输线,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导体组成。

3.传输线理论是长线理论。

传输线是长线还是短线,取决于传输线的电长度而不是它的几何长度。

电长度定义为传输线的几何长度l与其上工作波长λ的比值。

当传输线的几何长度l 比其上所传输信号的工作波长λ还长或者可以相比拟时,传输线称为长线;反之则可称为短线。

传输线理论是分布参数电路理论,认为分布电阻、分布电感、分布电容和分布电导这4个分布参数存在于传输线的所有位置上。

分布参数定义如下。

分布电阻R——传输线单位长度上的总电阻值,单位为Ω/m。

分布电导G——传输线单位长度上的总电导值,单位为S/m。

分布电感L——传输线单位长度上的总电感值,单位为H/m。

分布电容C——传输线单位长度上的总电容值,单位为F/m。

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均匀传输线方程 :传输线方程是研究传输线上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方程。

均匀传输线方程的解:A 1e -jβz 表示向+z 方向传播的行波,A 2e jβz 表示向-z 方向传播的行波,传输线上电压的解呈现出波动性。

表示向方向传播的行波, 表示向方向传播的行波,传输线上电流的解也呈现出波动性。

1. 已知传输线终端电压V 2和终端电流I 2 2. 已知传输线始端电压V1和始端电流I1 传输线的基本特性参数:特性阻抗、反射系数和输入阻抗均为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此外,传播常数 和传输功率也为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特性阻抗:传输线上入射电压与入射电流之比(也即行波电压与行波电流之比),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特性阻抗用Z 0表示。

由式(1.11)可以得到传输线特性阻抗的一般公式为: 对于射频传输线特性阻抗近似为可见 , 在射频情况下可以认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纯电阻。

()()()()()()⎪⎪⎭⎪⎪⎬⎫∂∂+=∂∂-∂∂+=∂∂-t t z v C t z Gv z t z i t t z i L t z Ri z t z v ,,,,,,()()()⎪⎭⎪⎬⎫-=+=--z j z j z j z j e A e A Z z I e A e A z V ββββ210211z j e Z A β-01z j e Z A β02()()⎪⎭⎪⎬⎫'+'=''+'='z I z Z V j z I z Z jI z V z V ββββcos sin sin cos 202022()()⎪⎪⎭⎪⎪⎬⎫--+=-++=--z j z j z j z j e Z Z I V e Z Z I V z I e Z I V e Z I V z V ββββ001100110110112222C j G L j R Z ωω++=0CL Z ≈0反射系数 :传输线上的波一般为入射波与反射波的叠加。

波的反射现象是传输线上最基本的物理现象,传输线的工作状态也主要决定于反射的情况。

为了表示传输线的反射特性,引入反射系数Γ。

反射系数是指传输线上某点的反射电压与入射电压之比,也等于传输线上某点反射电流与入射电流之比的负值。

反射系数为 终端反射系数说明无耗传输线上任一点反射系数的模值是相同的。

这一结论非常重要,说明无耗传输线上任一点反射波与入射波虽然相位有差异,但振幅之比为常数。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反射系数 随传输线位置变化。

(2)反射系数 为复数,这反映出反射波与入射波之间有相位差异。

(3) 无耗传输线上任一点反射系数的模值是相同的,说明无耗传输线上任一点反射波与入射波振幅之比为常数。

(4) 反射系数 是周期性函数,周期为 反射系数与终端负载的关系:(1)当Z L =Z 0时,ΓL =0,传输线上无反射波,只有入射波,称为行波状态。

(2)当Z L =0(终端短路)时,ΓL =-1;当Z L =T∞(终端开路)时,ΓL =1;当Z L =±jX L (终端接纯电抗负载)时,|ΓL |=1。

(3)当Z L =R L ±X L 时,0<|ΓL |<1,入射波能量部分被负载吸收,部分被反射,称为部分反射工作状态,为行驻波状态。

驻波系数: (也称为电压驻波比)定义为传输线上电压最大点与电压最小点的电压振幅之比,用ρ或VSWR 表示,即 行波系数: 电压驻波比的倒数为行波系数,用K 表示,即(1)当|ΓL |=0,也即行波状态时,驻波系数ρ=1,行波系数K=1。

(2)当|ΓL |=1,也即驻波状态时,驻波系数ρ=∞,行波系数K=0。

(3)当0<|ΓL |<1,也即行驻波状态时,驻波比1<ρ<∞,行波系数0<K<1。

电压和电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传输线上电压最大值所在点,电流为最小值。

(2)传输线上电压最小值所在点,电流为最大值。

(3)传输线上电压最大值与电流最大值之比等于特性阻抗。

(4)传输线上电压最小值与电流最小值之比等于特性阻抗。

输入阻抗 传输线上任意一点电压V (z )与电流I (z )之比称为传输线的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为 传输线的负载阻抗Z L 是指传输线负载端的阻抗,即负载端的电压与电流之比。

传输线上任一点的阻抗是由该点向负载看进去的阻抗,也即输入阻抗Z in (z′) ()()()()()z I z I z V z V z ''-=''='Γ+-+-L j L L e Z I V Z I V φΓ=+-=Γ022022()()z j L z j L L e e z '-'-Γ=Γ='Γβφβ22()z 'Γ()z 'Γ2/λ()min maxV V =ρ或VSWR max min 1V V K ==ρ()()⎪⎭⎪⎬⎫Γ-=Γ+=++L L I I V V 112min 2max ()()⎪⎭⎪⎬⎫Γ+=Γ-=++L L I I V V 112max 2min ()()()z I z V z Z in =传输线的输入阻抗有下述结论。

(1)当负载Z L =Z 0时,输入阻抗Z in (z′)=Z 0。

这是负载匹配的情况,负载匹配时传输线上所有点的输入阻抗Z in (z′)都等于特性阻抗Z 0。

(2)当负载Z L ≠Z 0时,输入阻抗Z in (z′)随传输线的位置z′而变,输入阻抗Z in (z′)与负载阻抗Z L 不相等。

(3)输入阻抗Z in (z′)是周期性函数,周期为λ/2。

传播常数传播常数γ是描述传输线上入射波和反射波的衰减和相位变化的参数。

由式(1.9)可得传播常数的一般公式为:对于无耗传输线 对于射频低耗传输线衰减常数表示单位长度行波振幅的变化,这种变化惯以用相对电平和绝对电平两种方式来表示。

相对电平常用分贝(dB )和奈培(Np )这两个单位表示,绝对电平常用分贝毫瓦(dBm )和分贝瓦(dBW )这两个单位表示。

(1)传输线上两点之间相对电平的表示① dB 若传输线有衰减,可以将传输线上两点功率电平P 1和P 2的比值用dB 表示。

② Np 传输线中的衰减也常用Np 表示。

dB 与Np 的关系为:1Np=8.686dB 1dB=0.115Np(2)传输电路中某点绝对电平的表示① dBm dBm 的定义是功率电平对1mW 的比,即:0dBm=1毫瓦 功率(dBm )= ② dBWdBW 的定义是功率电平对1W 的比,即功率(dBW )= 30 dBm =0 dBW传输功率对于无耗线,通过线上任意点的传输功率都是相同的,为简便起见,在电压波腹点(也即电流波谷点)处计算传输功率,传输功率为式中|V|max 决定于传输线间的击穿电压V br ,在不发生击穿的前提下,传输线允许传输的最大功率为传输线的功率容量,其值为: 可见传输线的功率容量与行波系数有关,K 越大,功率容量就越大。

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分析: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是指传输线上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分布规律。

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有行波工作状态、驻波工作状态和行驻波工作状态。

()()βαωωγj C j G L j R +=++=0=αLC ωβ=2200GZ Z R +=αLC ωβ=212121V V P P ln ln =)/(20)/(102121V V P P lg lg =()毫瓦110z P lg ()瓦110z P lg ()K Z V I V z P 02max min max 2121=='K Z V P br br 0221=行波工作状态也称为无反射工作状态:产生无反射工作状态,即:(1)e -jβz ′=0,也即z′→∞,这便是传输线无限长的情况。

(2)V 2-I 2Z 0=0,此时Z L =V 2/I 2=Z 0,这便是负载匹配的情况无耗传输线上行波的工作状态,行波有3个特点:(1)传输线上各点电压和电流的振幅不变。

(2)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相位相同,而且都随z 的增加线性滞后。

(3)传输线上各点的输入阻抗均等于特性阻抗。

驻波工作状态1. 传输线终端短路2. 传输线终端开路3. 传输线终端接纯电抗负载驻波工作状态也称为全反射工作状态。

由1.4节分析得到,当传输线终端短路、开路或接纯电抗负载时,传输线上产生全反射,传输线工作于驻波状态。

无耗传输线上驻波的工作状态,得出了驻波的4个特点:(1)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振幅是位置的函数,具有波腹点和波谷点,波腹点和波谷点相距λ/4,波谷点值为0。

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振幅模值是周期性函数,周期为λ/2。

(2)传输线上各点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在时间上相差π/2,在空间也相差π/2,因此驻波情况下无能量传播。

(3)传输线上各点的输入阻抗为纯电抗。

每过λ/4,输入阻抗性质改变一次(容性改变为感性,感性改变为容性;短路改变为开路,开路改变为短路);每过λ/2,输入阻抗性质重复一次。

输入阻抗是周期性函数,周期为λ/2。

(4)电感和电容可以用一段适当长度的终端短路传输线或终端开路传输线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