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高考政策不应该推广
应该VS不应该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应该VS不应该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反方代表团的立场是反对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
首先,异地高考政策的推广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高考是一个国家性的考试,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差异较大。
如果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那么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失就会加剧,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使得高考的公平性难以得到保障。
其次,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会增加考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如果考生选择异地高考,那么他们需要承担更高的生活费用和交通费用。
这些费用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考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甚至会导致一些优秀的考生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异地高考的机会。
最后,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还会给考生带来更多的心理压力。
异地高考不仅意味着对于陌生环境的适应,还意味着对于陌生城市的适应,这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考生需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心理压力,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成绩和发展。
因此,我们反方代表团认为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是不可取的。
反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反方代表团的二辩,我将继续为大家阐述我们反对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的理由。
首先,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会给招生学校带来更多的管理难题。
异地高考意味着考生和学校之间的距离变远,这会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
学校需要面对更多的招生、管理和服务问题,这可能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育质量。
其次,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会给考生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
异地高考不仅意味着考生需要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城市,还意味着考生需要面对更多的安全隐患。
考生需要面对陌生的住宿环境、陌生的交通工具、陌生的食品等问题,这可能会给考生带来更多的安全风险。
最后,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会减少地方经济的发展。
高考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考试,它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那么地方经济就会因为高考生的流失而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应该VS不应该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应该VS不应该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是正方的一辩,我认为应该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
首先,我们要看到异地高考政策的优点。
这个政策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可以让他们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考试环境,也可以让他们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此外,异地高考政策还可以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其次,我们也要看到异地高考政策的可行性。
现在的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异地高考的信息化管理也越来越成熟,可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同时,异地高考政策也可以促进各地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推动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认为应该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这个政策,也让我们的高等教育更加公平、公正、开放。
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是正方的二辩,我认为应该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
首先,我们要看到异地高考政策的实际效果。
通过异地高考政策,学生可以获得更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也可以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不仅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次,我们也要看到异地高考政策的必要性。
现在的高校招生越来越趋向于全国化,各地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我们推广异地高考政策,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也让高校有更多的机会与合作伙伴交流合作,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应该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这不仅可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正方辩词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我是正方的三辩,我认为应该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
首先,我们要看到异地高考政策的公平性。
在传统的高考制度下,学生的考试环境和教育资源都受到了地域限制,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公平现象。
而异地高考政策可以打破这个限制,让学生有更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和教育资源。
我国现行异地高考政策分析
我国现行异地高考政策分析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工作和生活。
然而,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很多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面临着高考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异地高考政策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多源流理论视域出发,对异地高考政策议程进行分析,以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异地高考政策是指为非户籍地考生提供在居住地参加高考的机会。
这一政策的出台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借考”政策到现行的“异地高考”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公平的持续和努力。
目前,异地高考政策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实施,为众多随父母流动的考生提供了便利。
多源流理论视域下的异地高考政策议程分析方法多源流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金登提出的一种政策分析理论,该理论将政策议程分为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三个源流。
在异地高考政策议程分析中,我们可以将政策议程分为以下三个源流:问题流:主要社会问题的认知、界定和排序。
在异地高考政策议程中,问题流主要涉及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的高考问题。
政策流:包含政策建议、解决方案和政策制定的先后次序。
在异地高考政策议程中,政策流主要涉及如何解决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的高考问题。
政治流:涉及政治利益、政治机会和政府机构的行动。
在异地高考政策议程中,政治流主要涉及政府机构的行动、政治利益和政治机会。
异地高考政策议程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加剧,这为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提供了社会经济背景。
教育公平: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旨在实现教育公平,为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提供平等的高考机会。
政府治理能力:政府在异地高考政策议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府的治理能力直接影响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异地高考政策议程也在不断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政策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借考”政策到现在的“异地高考”政策,适用范围已经从部分城市扩展到全国范围内。
我国现行异地高考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是 政 策 初衷 问题 , 是 政 策 在 执 行 过 程 存 在 难 以调 和 的 矛 盾 。
公 平 的 视 角 探 讨 异 地 高 考 政 策 的根 源 、 理念及对策 。 口 李 慧,
杨颖秀 ( 2 0 1 3 ) 偏 向从 复 杂 理 论 视 角来 审 异 地 高 考 政 策 的 难题 。 [ 4 孙志远 ( 2 0 1 3 ) 偏 重 于 从 政 策 过 程 的角 度 来 研 究 异 地 高考政策 。 _ 5 ] 因而其研究结论也有所不同 。
异 地 高 考 政 策 的 出台 , 使 得 本 地 考 生 与 随迁 子 女 就 当地
有 限 的教 育 资 源 展 开 了一 场 激 烈 的博 弈 。一 方 面 , 随 迁 子 女
问题 。
、
关 于我 国现行 异地 高考政 策 的现状 研究
按 照 国务 院 办 公 厅 于 2 0 1 2 年 8 月 3 0日颁 布 《 关 于 做 好
进 城 务 工 人 员 随 迁 子 女 接 受 义 务 教 育 后 在 当地 参 加 升 学 考
( 一) 本 地 考 生 与 随 迁 子 女 之 间 的 利 益 冲 突 引 发 新 的 教
象: 本地 考 生与 随迁子女 之 间的利 益 冲突 引发 新 的教 育不公 ; 易于诱 导 处 于隐患 中的 高考 移 民现 象 爆发; 易 于引发 寻 租 、 权钱 交 易等腐 败行 为 问题 。本 研 究 就解 决 异地 高考 问题 提 出如 下 建议 : 设 计 科 学有 效 的异地 高考政 策 内容 ; 改革 高考 录取 的 分省 配额制 ; 改革 并 完善 异地 高考政 策相 关的配套
Vo 1 . 3 4 No . 3
S e p. 20 13
对我国异地高考政策的思考
子 女 接 受 义务 教 育 后 在 当地 参 加 升 学 考 试 工作 的意 见 》 引起 社 会 热 议 随着 大量城 市 流动人 口和进 城 务 工 农 民工 在 异 地 工 作 时 间 的 推 移. 其 子 女 在 流 人地 参 加 高 考 的 问
响 到 了我 国公 民 受 教 育 权 的平 等 与公 平 . 异 地 高 考 政策 正 是 在 这样
的背景 下 应运 而生
实 际 .尽 快 推 出异 地 高 考方 案 . 但 异 地 高考 也 不 意 味着 完 全 放开 . 而 是存 在 “ 条件 准入 ” 然 而从 各省 市
对我 国异地 高考政策的思考
周 玉 格
( 武 汉科技 大学文 法与 经济 学 院 湖 北 武汉 4 3 0 0 6 5 )
摘 要 : 随 着我 国流 动人 口比例 的增 加 . 随 迁子 女 流入 地 完成 义 务教 育后 不 能继 续参 加 升 学考试 的 问题 日益 突 出. 已成 为 复杂 的社会 问题 . 需要 尽 快得 到 解决 2 0 1 2年教 育部发 出 明确 指 令要 求各 省 市尽 快 出台关 于随 迁子女 在 流入 地 参加 高考的 细 则 . 这 一政 策 引发 了全 社会 对 异 地 高考 的 关注 . 各 省 市 出 台异地 高考细 则后 更是 引起 热议 但 是在 各 省 市制 定政 策和 实施 的过
竞争压力 . 同时 . 大 城 市 人 口流 动
大、 外 来 人 口众 多 . 界 定 异 地 高 考 考 生 的 资格 难 度 大 . 另外 . 如 果 取 消 了 高考 户 籍 制 . 短 期 内一 些 大城 市 教 育 资 源 不 一 定 能 满 足 新 移 民 的需 求 江 苏 浙 江 的 门 槛 则 不 太 高, 然而容 易 出现 地方保 护 的现象
违规异地高考诫勉谈话
违规异地高考诫勉谈话违规异地高考,是指考生在高考期间选择到与户籍地不一致的地区参加高考。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教育考试制度,损害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考生个人和整个高考秩序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这种行为,教育部门会进行违规异地高考诫勉谈话,旨在警示考生和家长,遵守规则,保持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首先,违规异地高考行为违反了高考制度的基本原则,破坏了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
高考是一项重要的选拔考试,其公平公正的原则是保证考生公平竞争的基础。
考生选择异地高考,可能会面临不同的考试内容、考试环境和考试监管,这势必会对考试结果产生不公平的影响,损害了其他考生的权益。
其次,违规异地高考行为对考生个人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高考是考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考试成绩决定了考生是否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
选择异地高考可能会让考生面临陌生的环境和不熟悉的考试形式,增加了考试的不确定性和压力,对考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同时,违规异地高考行为可能会被学校和社会负面评价,影响考生的人生规划和就业前景。
此外,违规异地高考行为也损害了整个高考秩序。
高考是我国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和教育意义。
考生选择异地高考,打破了高考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不仅会对高考成绩的真实性和可比性产生负面影响,也会为其他考生树立不良的榜样,动摇考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对于社会和教育管理部门来说,违规异地高考行为是对高考制度的严重挑战,必须予以严厉打击和整治。
面对违规异地高考的现象,教育部门不断加强对考生和家长的宣传教育,提高考生的法律意识和考试规则意识。
同时,对于已经违规异地高考的考生,进行诫勉谈话是必要的。
这样的谈话旨在向考生和家长解释违规行为的危害性,强调遵守考试规则的重要性,并对违规行为做出相应的警示和惩处。
这不仅对考生本人起到教育作用,也对其他考生起到了警示作用,维护了高考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总的来说,违规异地高考是对高考制度的严重违反,损害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对考生个人和整个高考秩序都带来了不良影响。
异地高考有什么利弊_有什么条件
异地高考有什么利弊_有什么条件异地高考的利弊如果你在一个竞争相对激烈的省份学习,参加高考,固然面临排名,分数,名额不够,导致自己不能上一个好的大学,所以可选则省份高考人数少地方,比如天津、海南、贵州、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根据政策要求条件,购房落户,社保落户,人才引进等落户政策,然后当地实际就读,参加高考报名。
通过地域分差和录取率的不一样,以及各省大学投档线的不一样,以及招生人数的不一样,从而解决上个好大学问题,比如高考人数较多的省份河南、山东、安徽、广东为例:高考人数众多,录取率较少!可让诸多学子享受和本地一样的待遇,使得教育更加公平;坏处是使得部分地区的教育出现埋没的情况,也会增加教育的复杂性。
异地高考有助于稳定外来务工人员,减少流动性;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就学地与原户籍、学籍地之间的繁琐的传出转入,方便了学生的报考,减轻了外来人员的压力;有助于平复社会舆论的压力,减少不稳定因素;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并且可以享受和本地一样的待遇,使得教育更加公平。
异地高考也会使得部分地区的教育出现埋没的情况,也会增加教育的复杂性;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进一步拉大,可能会导致农村无教育的状况出现。
农村教师流失成为必然;制定专对外来考生的政策,潜伏不安因素;制定其他政策,如抬高户口准入门槛、划定外来人员居住区域、划定外来考生就学的学校等政策而造成外来人员仍旧无归属感;造成本地考生的不理解与不满,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大学生源素质仍旧不会显著提高。
异地高考需要哪些条件不同省份制定的异地高考政策都是不一样的,异地考生在哪个省份参加高考就可以按照哪个省份指定的异地高考政策来参加高考。
大部分省份对于外来人员子女异地高考的要求,都是需要家长和子女双方都符合要求才可以。
家长的基本条件就是需要在本地有稳定的工作,住所和收入,并且缴纳了社会保险等各种保险,在这个城市居住了一定的年份。
而对于外来人员子女的基本条件是在这个城市上学的时间长短,有的学生是从小就在这个城市长大的,在这里上了小学、初中和高中,而有的则是中学阶段才来,有的更是在高中才来。
【最新2018】异地高考的利与弊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异地高考的利与弊篇一:开放异地高考利大于弊现实背景下开放异地高考利大于弊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在座同学,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我方观点是现实背景下开放异地高考利大于弊。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几个概念,异地高考是指符合一定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可在其受教育地接受高考,享受与受教育地户籍学生同样的录取待遇。
判断开放异地高考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的标准是,(开放异地高考是不是在满足了异地考生参加高考的刚性需求基础上,契合了中国社会朝着开放与公平发展的趋势。
)首先,现实背景下开放异地高考,有利于解决现实背景下的矛盾和需求。
我们来看当下的现实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流动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涌向城市,时间的推移使其子女受教育问题突显。
(异地考生应该平等对待,该政策可解决此问题)如果不开放异地高考,那平等受教育很难保证不变成一张空头支票。
其次,中国社会朝着开放与公平发展的今天,开放异地高考,有利于解决户籍制度的弊病,并且推动人力资源的流动,促进经济发展。
近几年我国沿海发达省市相继出现用工荒的现象,而开放异地高考无疑对那些望子成龙的外来务工父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对缓解年甚一年的用工荒现象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如果不开放异地高考,学生回原籍考试,这在各省自主命题的今天必然引发新的不公平,考生不得不面临考题与所学不相符的尴尬境地,未考先输。
况且回原籍的费用与安全问题对于外来务工家庭来说也将是沉重的。
更有甚者,由于害怕出现上述现象而将孩子留在原籍,这会使他们成为缺失父母爱的留守儿童,引发更加深刻的社会问题。
(拆分结合)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开放异地高考过程中会有门槛难定等困难,开放之后会带来如加重的高考移民,本地生利益受损等问题。
但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开放异地高考之后通过出台配套措施来改善,如录取名额的重新分配等。
异地高考全国可分东中西三大区域推行课件
01
引言
异地高考的背景和意义
异地高考的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流 动人口涌入城市,其子女在城市 接受义务教育后,面临着高考的 问题。
异地高考的意义
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 题,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 推动教育改革和城市化进程。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政策执行的 公正性和透明度。
建立政策评估体系,定期对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 题并加以改进。
鼓励社会监督和第三方评估,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
05
结论与展望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通过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打破地域限制和户籍制度对教育公平 的制约,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提高随迁子女教育质量
加强随迁子女学校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确保随迁子女能够享受到 优质的教育资源。
对未来教育公平的展望
教育公平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教育的公平
详细描述
西部地区在推行异地高考政策时,应优先考虑保障当地居民子女的教育权益,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扩大政策的 覆盖面。要加强对招生院校的监管,防止出现不公平的现象。此外,还应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 当地教育水平。
04
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 方案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
制定详细的异地高考政策实施方 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分
各地对高考名额、招生指标等存在利 益诉求,异地高考政策可能触动地方 利益。
“异地高考”政策的现状与原因探究
“异地高考”政策的现状与原因探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当前关于“异地高考”政策的现状与原因。
在将介绍该政策背景。
接着,分析了异地高考政策的概述和实施现状,以及政策的原因分析。
在学生利与弊方面,将详细讨论学生们在异地高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会。
家长角度分析将从家长的角度探讨他们对异地高考政策的看法。
结论部分将总结政策的影响,同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异地高考政策的现状,并思考未来政策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异地高考,政策,现状,原因分析,学生利弊,家长角度,影响,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城乡经济差距的逐渐扩大,异地高考政策逐渐受到关注。
异地高考政策是指允许中学生在自己户籍所在地以外的地区参加高考并申请大学录取的政策。
这一政策旨在为中小城市和农村学生提供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
随着异地高考政策的推行,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和反对声音。
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对异地高考政策的现状与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政策对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并为未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2. 正文2.1 异地高考政策概述异地高考政策是指允许学生在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同的地方参加高考。
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异地高考政策通常会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相关流程和要求。
通过这一政策,学生可以选择在自己认为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参加高考,有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和公平性。
同时也能促进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的发展。
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在更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参加高考,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华。
2.2 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现状目前,我国的异地高考政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和推行。
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学生可以选择在任何一个省份进行高考,而不受户籍所在地的限制。
异地高考政策执行的难题及其应对
异地高考政策执行的难题及其应对异地高考是指学生选择在自己所在省外的地方参加高考。
由于不同省份的高考政策不完全一致,异地高考政策执行面临着一些难题。
本文将从考生信息核对、考试安排、成绩处理和学校录取等方面探讨这些难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考生信息核对是异地高考政策执行中的一个难题。
由于考生所在的学校和考试机构跨省,信息的传递和核对变得更加困难。
信息核对不准确可能导致考生无法正常参加高考或被漏报。
为解决这个问题,各地教育考试机构需要加强信息沟通和核对,确保考生信息的准确传递,并提供信息查询渠道,让考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考试报名和参加情况。
其次,考试安排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由于考生异地参加高考,涉及到考点的安排、监考人员的调度等问题。
不同省份的高考时间和科目安排也有所差异,加大了考试安排的难度。
为了保证高考的公平和准确性,各地教育考试机构需要提前协商和统筹考试安排,确保考生在异地高考中享有公平的竞争环境。
成绩处理也是异地高考政策执行中的一大难题。
异地高考的成绩处理牵涉到考试卷的传递、阅卷标准和成绩统计等问题。
不同省份对于卷面评分的标准和要求有所不同,为了保证成绩的公平和准确性,需要建立健全的成绩处理机制。
各地教育考试机构应加强卷面评分的培训和质量控制,确保评卷标准统一。
同时,在成绩的统计和公布方面,也要加强沟通与合作,确保结果的准确和及时性。
最后,学校录取是异地高考政策执行中的另一个难题。
由于省份间的录取政策和计划有所不同,学生在高考成绩公布后,需要根据自己的志愿和分数在异地学校进行填报。
这涉及到考生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各地教育部门需要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加强学生咨询和指导工作,确保每位考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学校录取工作。
总之,异地高考政策的执行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教育考试机构需要加强统筹和协作,提高信息核对的准确性,合理安排考试以确保公平,建立健全的成绩处理机制,加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考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异地高考”政策的现状与原因探究
“异地高考”政策的现状与原因探究一、我国高考制度的现状我国自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有35年,高考成为考取大学的唯一途径,所谓“一考定终身”。
而我国的教育制度与户籍制度仅仅挂钩,学生只能在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家着重发展沿海地区和城市,区域差异逐步扩大并不断加剧,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不断涌向发达地区,由此产生了大量流动人口。
据统计,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达到2.36亿,随着他们在城市的扎根落地,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以北京、上海为例,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8-2009学年度,30073名非北京市户籍小学毕业生中,最多只有24685名学生在北京继续读初中;12599名非本市户籍初中毕业生中,最多只有5484名在北京继续读普通高中。
而在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已有4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他们很快就面临中考问题,如果中高考问题不解决,这些孩子将有很大部分回原籍所在地求学,产生新的留守儿童问题。
另外,由于各大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各地的高考招录比率相差悬殊。
以北京大学为例,2012年总共招收3441名学生,其中北京人就达到700人,而北京的总人口才1260万人。
因为这个原因,有条件的人开始高考移民。
2013年我国有二十多个省份实施异地高考,目前10个省份官方披露数据显示,约有4500名考生参加“异地高考”,其中重庆、湖南和浙江等少数省份达到千人左右,江苏、安徽、湖北等多数省份为二三百人。
这一数字与912万的高考人数相比,仅占千分之五的比重。
在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地,参加异地高考的考生报名并不踊跃。
作为高考大户的河南,今年有75.8万人参加高考,实际报名的异地户籍考生只有49人,仅占招生总数的0.6%。
湖北全省共有43.8万人,符合异地户籍高考的考生约有2000人,其中219人报名参加高考。
而在黑龙江、吉林、河北等地,异地高考报名人数甚至不足10人。
江苏是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异地户籍考生不足总数的0.1%。
异地高考及其利弊分析
动人 口及其 子女离 开户籍所 在地 ,其 子女在 非户 籍所 在地 ( 流人 地 ) 参 加高考 、 招生 、 录取 的行 为。 ( 二) 异地 高考与“ 高考移 民” 异地高 考不 同于 “ 高考 移 民” 。“ 高考 移 民” 起 因于 各省 市 自行 命题 、阅卷 和划定 录取分 数线 而导致 地 区之 间出现 入学机 会的不 均衡 , 高考 考生 利用迁 户 口、 转 学等 方式 到 录 取分数 线较低 的地方 参加考 试 ,从而 更容 易考上 更好 的学 校 。北京 、 上海等经 济发达 录取 分数线较 低 的直辖 市 。 海南、
在此 政策 正 式 出台之 前上 海 就允许 持A类居 住证 的随 迁子 女参 加 高考 , 但“ 持A 类 居住 证 ” 这 个 门槛不 低 . 一 般进 城务工 者很难跨 越。因此这种政 策看似指 明了一条道 路 , 但
很 难 到达 目 的地 。
( 三) 广东 从2 0 1 4 年起 , 具 有合 法稳 定职业 、 合法稳 定住 所、 连续 3 年 以上持有 居住证 、 参加社会 保险 累计3 年者 , 其 随 迁子女 具有广 东 中职学校 3 年 完整 学籍 的 。 可 以在广东 考高 职 。2 0 1 6 年起 , 在上述 条件 的基 础上另要求 随迁子 女必须在 广东省参 加 中考 , 方可在 广东省 高 考 及 其 利 弊 分 析
辛 帅 孙 一耕 张 停 鞠 楠 楠
( 潍坊工 程职业学 院 , 山东 青州 2 6 2 5 0 0 ) 摘 要: 本 文从教 育学 专业 的视 角论 述 了异地 高考 及其 利 与弊 , 对 异地 高考 进行 了界 定 , 区分 了异地 高考 与 “ 高考 移 民” , 并结合各省份 异地 高考方案 对其 利弊进行 了分析 。 关 键词 : 异地 高考 教 育公平 利弊 户籍 制度 “ 异地 高 考 ” 之 争发 生 于2 0 1 2 年, 导火 索是 进 城务 工 人 员 组成的“ 异地高考 ” 家长 团与教育部 多次 “ 交锋” 。随后 , 各 省 市根据教 育部 《 关于做 好进 城务 工人员 随迁 子女 接受 义 务 教育后 在 当地 参加升 学考 试工 作 的意 见》 , 相 继 出台 了有 关 随迁子女升学 考试 的方案政策 。至2 0 1 4 年6 月全 国共有 3 0 个 省市公 布 了随 迁子女 就地 高考 的方案 。2 0 1 4 年将 是正式 执行 异地高考 政策 的一 年。
“异地高考”政策深层问题分析
“异地高考”政策深层问题分析近年来,我国实施了“异地高考”政策,允许学生选择在外地参加高考。
这一政策旨在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公平的机会,但也引发了一系列深层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异地高考政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他们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考试环境和条件,进一步促进了高考制度的公平性。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参加异地高考的机会,而经济困难的家庭则难以承担异地高考的费用,从而加剧了贫富差距。
另一方面,异地高考也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心理负担,因为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面临陌生的竞争对手。
除了经济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异地高考还存在着一些实际操作上的困难。
首先,考生需要提前适应异地的环境和气候,这对于一些没有出过远门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其次,异地高考还存在着考试信息和成绩查询的问题。
考生需要及时了解异地高考的相关信息以及考试成绩的查询方式,而这对于一些信息渠道不畅通的学生来说可能会造成困扰。
此外,对于异地高考的监管和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考场环境和安全管理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或减免费用的方式来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异地高考,以减少贫富差距。
其次,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心理疏导,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和竞争压力。
此外,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指导,确保考生及时了解异地高考的相关信息和成绩查询方式,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短信通知等方式进行宣传。
最后,在管理和监管方面,各地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异地高考的考场环境和安全管理,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秩序。
综上所述,“异地高考”政策在提供选择和公平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深层问题。
通过政府、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只有充分认识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和社会公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机会综上所述,异地高考政策在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公平机会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高考上海改革方案 异地
高考上海改革方案异地高考是每个学生都渴望参与的一次重要考试,对于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方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上海在高考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异地高考政策的推行。
本文将重点探讨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中的异地政策,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异地高考政策的背景及意义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和优质的教育条件。
然而,由于高考制度的限制,只有上海本地户口的学生才能享受到这些优势。
为了打破这一限制,提高高考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上海开始探索异地高考政策。
异地高考政策的意义在于为有意向前往上海学习的非本地户口学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
通过实行异地高考政策,上海打破了区域限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二、上海异地高考政策的具体内容1. 限制条件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要求,符合以下条件的学生可以报考上海的高校:(1)非上海籍户口;(2)参加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3)成绩达到上海高校录取分数线。
2. 报名和录取学生可以通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定的渠道进行报名,同时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和成绩单。
根据高校的招生计划以及学生的成绩情况,进行录取。
3. 市级考生和校级考生上海异地高考政策分为市级考生和校级考生两种情况。
(1)市级考生:报考上海市属高校,按照成绩排名录取。
(2)校级考生:报考上海各市属高校以外的高校,按照校级录取要求进行录取。
三、上海异地高考政策的优点1. 提高了公平性通过实行异地高考政策,上海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非本地户口的学生获得了参加高考的机会,提高了高考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2. 拓宽了学生的选择范围异地高考政策让学生拥有了选择上海高校就读的机会,拓宽了学生的专业选择和发展方向,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3. 激发了地方高校的竞争力上海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更多来自外地的优秀学生前往上海就读,这也迫使上海本地高校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激发了地方高校的竞争力。
异地高考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异地高考的本质目标1.切实解决随迁子女高考问题我国现有的高考制度仍然是以户籍为依据,采取分省命题考试和分省配额招生的制度。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的巨大变革,户籍制度的局限性日益突出,成为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就地高考的最大阻碍。
“根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估计,我国18岁以下流动儿童数量已达3 800万,如按照农村户籍占74%的比例估计,农村户籍的随迁子女人数为2 800万左右,而城市户籍的随迁子女数量则达到近1 000万。
”[1]在进城务工人员规模不断扩大、随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人数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开放异地高考、解决随迁子女的继续升学问题迫在眉睫。
2012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异地高考,以期通过开放异地高考更好地解决随迁子女继续升学考试这一日益突出的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指出,异地高考的主要原则是“要坚持有利于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教育权利和升学机会”,也把随迁子女的教育和升学问题放在首位。
因此,异地高考从本质上讲必须抓住这一根本,一切以解决随迁子女的高考问题为出发点。
2.发挥高考选拔人才的功能“高考”即高等学校入学招生考试的简称,自产生以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的高考渊源可以追溯到隋朝的科举制度,是对科举制的改良和发展,本质是通过选拔性的考试选拔社会所需的各类人才。
各种高考改革虽然在形式、内容上进行了变革,依然离不开高考的本质,即选拔人才的目的。
异地高考作为高考改革的一种具体形式,其本质仍然是选拔符合社会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的基数之大,不仅产生了开放异地高考的迫切需求,更带来了产生于其中的大批优秀人才。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中的绝大部分从小跟随父母在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相比教育水平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高考背景下的异地高考_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高考背景下的异地高考_现状、问题与对策引言: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
其中,异地高考作为新高考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在逐渐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本文将就异地高考的现状、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对异地高考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高考制度的优化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一、异地高考的现状1. 异地高考政策的推动为了解决农村学生上大学的问题,我国高考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出台了新高考政策。
其中,异地高考政策鼓励和支持学生选择异地高校参加高考,并提供相应的政策保障。
这一政策的推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地高校的优质资源的共享。
2. 异地高考的普及程度尽管异地高考政策已经推行多年,但实际上,异地高考仍然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和实施。
大多数学生仍然选择在家乡所在地参加高考,而少数选择异地高考的学生仍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和家长担心异地高考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以及对于异地高校的陌生。
二、异地高考的问题1. 学生适应困难由于异地高考需要学生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到陌生的城市进行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重大的适应考验。
学生需要适应异地的生活环境、学习氛围以及人际关系,这对于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2. 招生录取难度由于异地高考的参考人数增加,导致了在异地招生录取过程中的竞争加剧。
一些优质高校和热门专业的录取难度进一步增加,这对于参加异地高考的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3. 高考监考问题异地高考需要学生前往他乡进行考试,这就需要在异地设置高考考点,并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然而,考点的设置与监考人员的选拔和管理存在问题,容易导致考试环境和规则的不规范,进而影响学生们的考试积极性和公平性。
三、异地高考的对策1. 落实政策扶持措施在异地高考政策的推行中,地方政府和高校应积极贯彻落实政策扶持措施,为参加异地高考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岗位安排和生活保障,提升学生和家长对异地高考的信心和支持。
异地高考改革利弊到底多大
异地高考改革利弊到底多大7月22日,教育部对外公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规划提出,推动各地出台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内流动人口就地参加高考升学以及省外常住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升学的办法。
社会各界围绕异地高考的争议声从未中断,赞同者认为这是教育公平的巨大进步,但也有人认为异地高考可能会将高考移民合法化,损害本地户籍考生权益。
疑问尚存,但这场全国范围的异地高考改革已经踏上破冰之旅,先行探路的山东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异地高考究竟前景如何?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
被户籍决定的命运落差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杨培银的名字一直和3名青岛高考落榜生状告教育部案联系在一起。
7月22日,当杨培银得知教育部明确要推动异地高考的消息时不禁感慨,被户口决定的高考命运这一不公平局面,终于有望被打破。
2001年8月,青岛3名女应届高中毕业生姜妍、栾倩、张天珠打起了她们人生中第一场官司,对象是教育部,起诉的理由是教育部侵犯了她们平等接受教育的宪法权利,杨培银成为三位女孩的代理律师。
在那一年高考中,文科生张天珠考了506分,理科生姜妍522分,文科生栾倩457分。
这样的分数,在北京,完全可上重点大学,张天珠甚至报北大都有希望,可在青岛,连专科都够呛。
2001年高考,北京录取分数线是文科类重点本科454分,普通本科429分;理科类重点本科488分,普通本科443分。
而山东录取分数线是文科类重点本科580分,理科类重点本科607分。
在同一时间、用同样的试卷答题,却要面临因户籍不同而导致的巨大命运落差,这让众多山东考生大呼不公,而这起全国就高考制度提起的首例诉讼,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那个时间最为热门的话题。
那个官司后来因种种原因而撤诉,但能顺利发起诉讼本身就是胜利,我们将呼唤教育公平的理念传播出去,而且触动了教育部,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杨培银表示,那3名女孩中,张天珠继续复读,后来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栾倩和姜妍分别被电大录取。
公共政策视角下我国“异地高考”改革难点及对策
Theory Research学论理★★★★收稿日期:2014-03-03基金项目:湖北大学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C201304)资助作者简介:方伶俐(1981-),女,湖北黄石人,讲师,博士,从事公共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许汪(1992-),女,湖北黄梅人,本科,从事公共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
公共政策视角下我国“异地高考”改革难点及对策方伶俐1,许汪2(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62)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从未间断。
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务工,聚集成一个新的群体———“随迁人员”。
随迁人员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当前高考制度改革中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异地高考”政策的提出,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随迁子女回户籍地参加高考的无奈和麻烦,同时也让高考制度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必然存在众多现实和可能的难点。
因此,本文从异地政策提出的背景出发,从公共政策学的视角深入分析在政策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已存在的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难点,并提出促进“异地高考”顺利推行的政策建议。
一、“异地高考”提出的背景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5亿,其中有1400多万随迁子女。
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隐藏的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在流入地参加高考难的社会问题。
“异地高考”政策的提出被认为是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是对现有政策的改进、补充和完善,也是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举措之一。
(一)现行高考制度的弊端1977年国家决定恢复和重建高考制度,此次“破冰之举”缓解了人才匮乏的困境,而且改变了个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此后的发展历程中,我国高考制度一直都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并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基本制度之一。
尽管在36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高考制度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其局限性逐渐暴露,引起社会广泛质疑和批评。
大学生辩论赛辩题.doc2
A.html大学生辩论赛辩题 1、邻避运动频起象征/不象征中国公民责任感的觉醒 2、应该/不应该全面推广异地高考政策 3、好莱坞模式的引入对中国影视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4、火车无座票应该/不应该打折 5、道德的主要根基是理性思考/感性体悟 6、应该/不应该立法强制收留流浪儿童 7、赞成/不赞成推迟法定退休年龄 8、中国的叙利亚政策对中国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9、袁崇焕功大于过/过大于功 10、中国应该/不应该推行电影分级制度 11、项羽应该/不应该自杀 12、《甄嬛传》等宫斗剧热播是影视发展繁荣/瓶颈的体现 13、中国需要/不需要建造多辆航母 14、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更依靠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 15、辩手更适合与辩手/非辩手谈恋爱 16、成人网站应该/不应该合法化 17.烂片高票房现象是不是社会心理的病态的体现 18.当今中国是否应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19.诺贝尔和平奖如今的意义是否名副其实 20.当今我国是否应该推广“定制公交”制度 21.电子竞技可不可以纳入奥运会运动比赛项目 22.景区一票式收费对旅游业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23.知识产权国际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24.表露自我情感/收藏自我情感更利于人际交往 25.是否应该让私人企业介入中国航天事业 26.免债外交对中国自身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27.三公消费解决在于内部消化/民众监督 28.农业领域引入外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9.当今中国,应不应该提倡大学生假期“支教”活动A.html 30.辩论发展应该走精英化战略/草根化战略 31.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对企业征收环境污染税 32.柯景腾应该/不应该追回沈佳宜 33.当今中国应该/不应该取消信访制度 34.自媒体时代,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越来越远 35.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取消计划生育 36.中国应该/不应该成立色情特区 37.中国应该/不应该允许同性恋婚姻合法化 38.民间字幕组应该/不应该被取缔 39.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对性犯罪者实施化学去势 40.康乾盛世,名副其实/名不副实 41.曾小贤应该选一菲/诺澜 42.事业单位改革对高校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43.对于实体经济的衰退人们应/不应怪罪于现行的金融体制 44.对于实体经济的衰退人们应/不应怪罪于现行的金融体制 45.动机/效果是评判行为善恶的标准 46.微博意见领袖对民众认知水平提升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47.重建圆明园有/没有必要 48.新媒体未来会不会取代传统媒体 49.中国应该/不应该推行电影分级制度 50.好莱坞模式的引入对中国影视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51.袁厉害事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政府/个人应负主要责任 52.大学生打辩论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53.明朝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名副其实/名不副实 54.仙剑轩辕剑等单机游戏质量的提高能不能带动中国单机游戏产业的发展 55.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开放通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56.中国模式更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创新/借鉴 政策性辩题(来自捭阖全国辩论挑战赛)1、中国政府应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中国政府不应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出题人:刘京京)A.html 2、中国当前应当/不应当推行房产税(出题人:张爱萍题解:张爱萍) 解读:房产和税收都是当今中国舆论讨论的热点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异地高考政策应不应该推广,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先知道什么是异地高考政策。
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去年发布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本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异地高考政策,旨在解决随迁子女的高考问题。
而自从文件下达之后,各省纷纷积极响应,连北上广等热点地区也纷纷出台政策。
但是细心研究就会发现,北京并未放开本科的录取,上海政策亦被指大部分人难以达到标准。
很明显,异地高考政策在北上广,新疆等偏远地区形同虚设,并未真正的解决随迁子女的高考问题。
而推广在现代汉语中有“扩大应用或施行范围”之意,所以,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其实还是异地高考政策应不应该在这些地区扩大应用或施行范围。
我方坚决认为异地高考政策不应该推广。
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一些数据来了解一下异地高考难以在这些地区施行的原因吧!以“985工程”学校为例,全国一共39家,京沪两市共占了10家。
京沪两市户籍人口共2700万,仅占全国13亿人口的2%,但占有的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却超过25%。
下面再看一下一本学校的录取率,2012年北京的一本录取率为20%,即五个北京考生就有一个能考上一本,而在河南,这个数字是3%,也就是说每30多个河南考生才能有一个考生上一本。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一些重点大学的录取吧!北京每190名考生中,就有一个可以上北大,其几率是河南考生的28倍、贵州考生的35.4倍、广东考生的37.5倍、安徽考生的41倍……而上海更过分!上海考生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的53倍,山东考生的274倍,内蒙古考生的288倍!毫无疑问,备受诟病的高考户籍制度跟教育资源的极度不合理分配及素质教育的推广不均匀等综合因素造成了这些差异。
一方面,就本地考生而言,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接受的素质教育跟考试内容的差异使其考分与其他省份大大的断层,如果异地高考政策介入,势必增加本地考生的负担,甚至有可能断送多年以来的义务教育的成果。
另一方面,对外地考生来说,异地高考政策以扩大本地招生名额,压缩全国各省市的名额的手段来维护本地考生利益,其本身对外地考生而言就是一种不公平。
而站在国家发展的角度,在这样一个区域发展越发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时代背景下,政策的实施势必引导优秀人才更加流向一线发达城市,而失去人才的二三线城市只会慢慢被时代抛弃。
而人口都流向一线城市虽然给当地带来繁荣,但是人口的增多带来的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治安恶化等等问题让本地居民苦不堪言,“北京咳”“雾霾天”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仅仅只是为了解决随迁子女的高考的问题,其性价比又体现在哪里?
而备受宠爱的应试高考又给我们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呢?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烧熊,05年复旦大学张明虐杀20只小猫,中学生殴打智障女为乐,云南财经大学教授殴打七旬老太,十天内发生3起长跑猝死导致众多高校纷纷取消长跑。
我们不禁要问,就算异地高考实施了,解决了随迁子女的高考问题,那么真的就解决了他们的教育问题吗?这样的青年,又能给社会回报些什么?
一切的一切,表面看上去是随迁子女的无奈,本地考生的刻薄尖酸。
但是,其本质又何尝不是反映了中国教育的悲哀?多年酝酿的素质教育,却不得不为应试教育让路,真可谓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因为不甘心,我们不得不重新探索,难道真的就没有一条路供我们选择?
(素质教育的可行性,解决上学问题并提供一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