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临床路径讲解

合集下载

肛漏(肛瘘)围手术期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肛瘘)围手术期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

又称痔漏。

有肛痈病史。

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复杂低位肛瘘: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复杂高位肛瘘: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

(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中医临床路径在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

中医临床路径在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

中医临床路径在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发表时间:2013-12-10T14:58:31.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尹海英雷红梅胡雪梅[导读]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疾病,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溃破后的后遗症。

尹海英雷红梅胡雪梅(云南省德宏州中医院肛肠科 678400)【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091-02【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中医临床路径在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意义。

方法将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肛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5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和护理方式,50例为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

然后对两组的患者满意度以及住院天数和治愈率进行数据比对,得出分析结论。

结果首先从患者的满意度来看,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8%,而观察组的满意度高达98%;其次从平均住院天数来看,对照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在6.01±2.24,而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平均只有4.24±1.26;从治愈率的结果来看,对照组的治愈率在84%,有少数并发症。

而观察组的治愈率在98%,基本无并发症。

结论中医临床路径在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使诊疗步骤更加清晰明确,在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为患者的诊疗效果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种对于临床医疗行为的指导与监督,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优化、规范化的诊疗方案即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又提升了医护的工作效率,资源利用更加科学,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关键词】中医临床路径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管理本文就探讨研究中医临床路径在肛瘘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意义,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肛瘘患者资料,在加强患者病愈和提升护理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本次调查的100例患者,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肛瘘患者,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

肛瘘 肛漏 中医诊疗方案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 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 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

肛瘘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 在肛肠疾病中占第三位。

中医称为“肛漏” 难自愈。

如手术不当可致肛门功能受损。

一、诊断本病种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症状 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 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 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1 探针检查 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 肛门直肠镜检查 与亚甲蓝配合使用 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 瘘道造影 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 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辩证分型1、湿热下注证候 肛周有溃口 经常溢脓 脓汁稠厚 色白或黄 局部红、肿、热、痛明显 按之有索条状物通向肛内 可伴有纳呆 大便不爽 小便短赤 形体困重 舌红 苔黄腻 脉弦滑。

治法 清热利湿方药 二妙丸合龙胆泻肝汤加减2、正虚邪恋证候 肛周瘘口经常流脓 浓汁稀薄 肛门隐隐作痛 外口皮色暗淡 时溃时愈 按之较硬 多有索条状物通向肛内 可伴有神疲乏力 面色无华 气短懒言 舌淡 苔薄 脉濡。

治法 补益中气、托里透毒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3、阴液亏虚证候 瘘管外口凹陷 周围皮肤颜色晦暗 脓水清晰 按之有索条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 心烦不寐 口渴 食欲不振 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 脉细数无力。

治法 养阴清热方药 青蒿鳖甲汤二、中医治疗肛瘘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

若管道内脓液引流不畅 可出现局部肿痛 或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称为瘘管性脓肿。

肛瘘的复杂程度与急性发作次数和程度有关。

以肛管括约肌深度为标志 瘘管经过此线为高位 在此线以下为低位。

只有一个内口、瘘管、外口称单纯性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口或瘘管、外口称复杂性。

肛瘘(单纯性低位肛瘘)日间手术中医临床路径

肛瘘(单纯性低位肛瘘)日间手术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单纯性低位肛瘘)日间手术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瘘的单纯低位肛瘘患者。

一、肛漏(低位肛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漏病(TCD 编码:BWG0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 编码:K60.3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治指南”。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复杂低位肛瘘。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复杂高位肛瘘。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内治法: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

推荐方药:二妙丸合萆薢渗湿汤加减,黄柏、苍术、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炒栀子、车前子包、白术、茵陈。

(2)正虚邪恋证:扶正祛邪。

推荐方药:托里消毒饮加减,生黄芪、当归、穿山甲、皂角刺、川芎、炒白术、茯苓、白芍、熟地、甘草。

(3)阴液亏虚证:养阴托毒。

推荐方药:青蒿鳖甲汤加减,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

肛瘘临床路径标准【含表单】

肛瘘临床路径标准【含表单】

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K60.3)行肛瘘切除术、肛瘘切开术、肛瘘挂线术、肛瘘瘘管闭合术等。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王吉甫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多数病人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史;(2)如瘘管外口暂时封闭,则重新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症状,并可再次破溃流脓;(3)肛瘘外口经久不愈,常有分泌物排出,可引起肛门周围皮肤湿疹、瘙痒。

2.体格检查:(1)肛门视诊观察瘘外口的位置、数目、距肛缘的距离,以及瘘外口周围有无红肿、分泌物;(2)肛管直肠指检:自瘘外口至肛管可扪及条索状物,即瘘管,挤压瘘管时可见脓性分泌物从瘘外口溢出,并有疼痛。

3.辅助检查:(1)肛门镜检查:肛瘘的内口常在肛隐窝,局部可有充血水肿,有时可见分泌物。

(2)注射亚甲蓝双氧水混合液:可先用白纱布置入肛管内,再从瘘外口注入亚甲蓝,以了解瘘内口的大概位置。

探针探查用软质探针从瘘外口插入,可以探明瘘管的走行及瘘内口位置。

(3)瘘管造影:对高位或复杂性肛瘘可用碘油或泛影萄胺做瘘管造影,以了解瘘管的走行及其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4)直肠腔内超声:了解瘘管的走行及内口大大致位置。

(5)CT或MRI:对复杂性肛瘘或多次手术失败的肛瘘可行CT瘘管三维重建或MRI,以了解瘘管的分布走行及其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6)纤维肠镜检查:对复杂性肛瘘或多次手术失败的肛瘘可行纤维肠镜检查,以排除肠道炎性肠病等其它疾病。

肛门功能评估对高位或复杂性肛瘘或多次手术失败的肛瘘,术前可做肛管直肠测压行肛门功能评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手术学》(汪建平、詹文华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理疗、温热水坐浴,只适用于脓肿形成初期及术前准备。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中医临床路径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瘘(TCD:BWG050,ICD10:K60.3);行肛瘘切开\挂线术(ICD9CM-3:49.73)。

(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病史: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必要时行瘘道造影、直肠腔内超声、CT或MRI定位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治疗(见附件)。

1、诊断明确:肛瘘。

2、禁忌症:肛门周围皮肤病;严重的肺结核、梅毒;严重心、脑、肺疾病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并发的肛瘘。

3、对于有明确禁忌症者,先治疗原发病,可予以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0.3肛瘘疾病编码;2、无手术禁忌症;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1~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粪三大常规;2、凝血功能检查;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4、肝肾功能;5、血糖;6、电解质检查;7、心电图;8、胸部X线片;9、肝胆脾B超检查。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抗菌药物;2、术前按感染性疾病选择使用抗菌药物;3、术后视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必要时肛瘘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腰麻或鞍麻。

2、手术方式:肛瘘切开\挂线术。

肛肠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

肛肠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

肛肠科临床路径分析和改进措施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引言•肛肠科临床路径发展历程•肛肠科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肛肠科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与改进•肛肠科临床路径的推广与应用•研究不足与展望目录01引言肛肠科临床路径是指针对肛肠科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包括诊断、检查、手术、护理、康复等方面的规范。

肛肠科临床路径定义为肛肠科医生提供治疗依据,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同时降低患者治疗成本和减少医疗资源浪费。

肛肠科临床路径的意义肛肠科临床路径概述临床路径在肛肠科的应用情况目前,临床路径已经在国内外许多医院肛肠科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临床路径在肛肠科中面临的挑战由于肛肠科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临床路径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临床路径在肛肠科中的应用现状本研究的目的通过对肛肠科临床路径的分析和改进措施的研究,提高临床路径在肛肠科中的适应性和应用效果。

本研究的意义本研究将为肛肠科临床路径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肛肠科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同时降低医疗成本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02肛肠科临床路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美国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为了控制医疗成本并提高医疗质量,美国政府开始推行临床路径2001年,我国引入临床路径概念,并在部分医院开展试点工作肛肠科临床路径的起源与发展2006年,卫生部启动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并发布了《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肛肠科临床路径在各级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实施质量参差不齐肛肠科临床路径在我国的应用情况VS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临床路径,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加强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肛肠科临床路径的未来趋势03肛肠科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肛肠科临床路径的制定原则和方法病人的需求和利益原则以病人需求和利益为导向,制定满足病人需要的临床路径。

全面性原则全面分析肛肠科病人的病情、诊断、治疗、护理等需求。

肛瘘临床路径范文

肛瘘临床路径范文

肛瘘临床路径范文肛瘘是指肛门与肛管以及肛周组织之间异常的管道连接,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肛瘘的临床路径是指医生在面对患者出现肛瘘的症状时,进行的一系列诊断和治疗过程。

下面是一份较为详细的肛瘘临床路径,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分类、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内容。

1.病史采集:首先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病程、疼痛程度、排便情况、排便频率、排便时是否有脓血等情况。

还需了解患者是否有肛门异物、肛门炎症、肠道炎症等既往病史,以及相关的家族病史。

2.体格检查:医生需进行肛门和直肠的检查,包括观察肛门皮肤、黏膜、肛管括约肌等是否异常,触摸肛瘘管的形态、长度和深度等。

还需进行肛门括约肌紧张度的测量、直肠指检和必要时的肛门镜检查。

3.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肛瘘的类型和评估其严重程度。

通常进行肛管造影、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

肛管造影可显示肛瘘管和直肠之间的关系;超声检查可评估肛管括约肌的功能和肛周脓肿等情况;MRI则可以显示肛管和周围组织的详细结构。

4.诊断: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医生可对肛瘘进行诊断。

诊断时需区分肛瘘与其他肛周疾病,如肛裂、肛周脓肿、直肠炎等。

肛瘘的确诊依据包括:肛门或肛瘘口外观、肛瘘管连接肛管和肛周组织并能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5.分类:根据肛瘘的病理特点和解剖情况,可将其分为多个不同类型。

常见的分型包括:低位肛管周围肛瘘、高位肛管周围肛瘘、横行肛瘘、纵行肛瘘等。

分类的目的在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6.治疗:治疗肛瘘的方法取决于肛瘘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情况。

一般来说,治疗肛瘘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常用于初次发作的轻度肛瘘,如局部干净切口、药物疗法等;手术治疗常用于复发性、复杂性或重度肛瘘,如肛瘘穿刺引流术、肛瘘挖除术等。

7.随访:治疗后需定期进行随访。

随访可以了解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症状变化,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及指导患者术后护理和生活调整等。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临床路径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脓肿形成引流通道与肛管相通,造成病人排出脓液或渗液的症状。

肛瘘的治疗需要通过临床路径来规范化和标准化,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下面是一个包括肛瘘的完整临床路径,以便了解肛瘘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入院阶段:1.院前门诊接诊:病人首次出现肛门疼痛、瘙痒、坠胀等症状,前往就近医院进行初步检查和初步诊断。

2.住院手术鉴别诊断:病人住院后由肛肠外科医生负责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包括问诊、体格检查、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等。

3.影像学检查:如果需要进一步确定疾病的范围和程度,可以进行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4.术前准备和评估:根据鉴别诊断结果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并进行相关的体检、化验和心电图等检查,以评估病人的手术风险。

手术治疗阶段:1.术前准备和麻醉:病人术前住院,麻醉科医生根据手术类型和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2.手术方式选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瘘管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包括内开放、外开放、择期内瘘内切、肛门肛周ADVANCE闭合等。

3.手术操作:根据手术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包括局部感染皮肤切开、瘘管探查和切除、内瘘内切或ADVANCE等。

4.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给予病人止痛药物、宽谱抗生素和盐水冲洗等处理,预防术后感染。

术后康复和出院阶段:1.术后康复护理:包括术后伤口护理、坐浴、保持肠道通畅、避免便秘等。

2.术后并发症处理:如术后感染、伤口裂开、出血等并发症的处理。

3.住院期间随访:连续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出现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4.出院指导:包括术后护理要点、饮食指导、注意事项等出院指导。

术后随访阶段:1.术后复查:术后一定时间后进行复查,观察手术效果、伤口愈合情况和排恶臭脓液等症状。

2.远期随访:手术治愈后定期复查,观察是否复发或有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通过以上完整的临床路径,可以使肛瘘的诊断和治疗遵循标准化流程,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肛瘘临床路径心悸临床路径

肛瘘临床路径心悸临床路径

肛瘘临床路径、心悸临床路径附件1肛瘘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K60.301),行肛瘘挂线术、肛瘘切除术、肛瘘切开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

当外口愈合,瘘管中有脓肿形成时,可感到疼痛,同时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脓肿穿破或引流后,症状缓解。

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是瘘管的临床特点。

2.体格检查:检查时在肛周皮肤上可见到单个或多个外口,呈红色乳头状隆起,积压时有脓液或脓血性分泌物排出。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分泌物培养。

4.辅助检查:肛周彩超、直肠腔内彩超,必要时瘘管造影,盆腔CT、盆腔MRI。

5.鉴别诊断:肛周皮脂腺囊肿感染、肛周毛囊腺感染、大汗腺炎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60.301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3-7日(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体格检查:直肠指诊新入院病人检查抽血: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全套及输血前检查辅助检查:心电图,胸片,肛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肛门镜肠镜盆腔CT、MRI等(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临床路径—肛瘘

临床路径—肛瘘

1、输液 食指导
2、检查伤口 3、进行饮 4、高锰酸钾坐浴
1、输液 饮食指导
2、检查伤口 3、进行 4、高锰酸钾坐浴
术前8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术后禁饮6小时后低渣饮食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低渣饮食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麻醉科 抗生素:氨苄青霉素; 抗生素:氨苄青霉素;
手 麻 术 醉 治 疗
1、麻醉评估,签订麻醉知情同意书;
麻醉随访并记录
手 术 其它 坐浴,清洁肠道 治疗 2 护理 1、入院宣教,完成护理评估 、静脉采血,完成各项生化检查及大小 便的留取 3、 根据医嘱静脉输液 4、给于清洁灌肠 和坐浴 饮食 普食 营养 排泄 □通畅□未解□腹泻 活动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床位 其它 发放一次性生活必需品 变异 □有 □无
1、手术评估;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 1、氨苄青霉素皮试 ( ) 2. 术前准备:备皮 3、术前清洁肠道 1、静脉输液 2、给于心理护理,完成 护理记录 3、完成术前准备 4、清 洁灌肠和坐浴
1、肌肉注射术前针 2、准备吸氧装 置 3、静脉输液 4、遵医嘱肌肉注 射止疼针 5、完成护理记录的书写 6 、高锰酸钾坐浴
病理检查
麻醉科 1、抗生素:氨苄青霉素; 2、液体量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确定. ML 3.液体量: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 2、麻醉及术中用药:生理盐水(冲洗用< 4瓶),林格氏液(<2瓶),10%葡萄糖液(<2 瓶),芬太尼(<0.1㎎×2)氟哌利多(5㎎× 1)2%利多卡因(5㏕×4)0.75%布比卡因(5 ㏕×2)麻黄素(30㎎×1)阿托品(1㎎×1)) 1、核对手术患者 2、手术名称:肛瘘切除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瘘中医临床路径
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瘘(TCD:BWG050,ICD10:K60.3);
行肛瘘切开\挂线术(ICD9CM-3:49.73)。

(二)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
(1)病史: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必要时行瘘道造影、直肠腔内超声、CT或MRI定位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治疗(见附件)。

1、诊断明确:肛瘘。

2、禁忌症:肛门周围皮肤病;严重的肺结核、梅毒;严重心、脑、肺疾病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并发的肛瘘。

3、对于有明确禁忌症者,先治疗原发病,可予以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0.3肛瘘疾病编码;
2、无手术禁忌症;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1~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粪三大常规;
2、凝血功能检查;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4、肝肾功能;
5、血糖;
6、电解质检查;
7、心电图;
8、胸部X线片;
9、肝胆脾B超检查。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抗菌药物;
2、术前按感染性疾病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3、术后视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必要时肛瘘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腰麻或鞍麻。

2、手术方式:肛瘘切开\挂线术。

3、必要时输血。

4、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18天。

1、腰麻或鞍麻术后返回病房暂禁饮食6小时后,开始进食流食、流食,进而恢复至普食(忌食辛辣刺激、易上火之品)。

2、术后第二天伤口换药,熏洗(具体药物见附件);
3、、术后视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术后3天复查血常规;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2、伤口生长良好,肛门肿痛流脓症状消失。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对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因任何因素导致的未能按临床路径履行流程的病例,包括患者在认知与知情同意/签名时不同意者,均作为变异情况。

二、肛瘘临床路径表单
第一诊断为肛瘘(ICD:BWG050,ICD10:K60.3)
行肛瘘切开\挂线术(ICD-9-CM-3:49.7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
肛瘘诊疗方案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

本病不论性别、年龄以及体质的强弱均可发生。

一、诊断
本病种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 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 辅助检查:
(1)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2)肛门直肠镜检查:与亚甲蓝(浓度)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3)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4)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5)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中医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和减少发作。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2)保持大便规律、通畅,防止腹泻或便秘,以减少粪便对肛瘘内口的刺激。

(3)保持肛门清洁。

2、内治法:主要用于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发展。

辨证分型论治:
(1)湿热下注
证候: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剂:萆薢渗湿汤加减。

常用药物:黄柏、苍术、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茯苓、栀子、车前子、白术、茵陈等。

(2)正虚邪恋
证候: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治法:扶正祛邪。

代表方剂:托里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物:生黄芪、当归、穿山甲、皂刺、川芎、白术、茯苓、白芍、熟地、甘草等。

(3)阴液亏虚
证候: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治法:养阴托毒。

代表方剂:青蒿鳖甲汤加减。

常用药物:青蒿、鳖甲、知母、生地、丹皮等。

3、外治法:
(1)熏洗法:适用于手术前后缓解症状,用沸水冲泡药品,先熏后洗,具有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肛瘘协作分组协定方:
组成:野菊花20g、蒲公英20g、艾叶20g、苦参15g、黄柏15g、花椒10g、大黄10g、冰片1g。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胜湿止痒。

主治:肛瘘症见红肿疼痛,下坠,湿痒等。

用法与用量:每次用1袋,将药袋置于盆中。

用沸水1500ml 冲泡袋中药品,温度25℃~30℃,时间5~10分钟,先熏后洗(坐浴),便后或睡前使用,每日1~2次。

(2)外敷法:肛瘘急性期局部肿痛者,可选用拔毒膏、金黄膏等,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4、手术治疗:
(1)治疗原则: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基本原则:去除病灶、引流通畅,尽可能减少括约肌损伤,保护肛门功能。

治疗的关键是清除感染的肛腺,将瘘管内感染的组织彻底清除。

其他非手术疗法主要通过药物控制感染,减轻症状,但不能彻底治愈。

(2)手术方法:
肛瘘挂线术:挂线疗法的机制是依靠挂线,逐渐收缩的机械作用,使引流通畅,从而防止急性感染的发生。

这种逐渐剖开瘘管的方法,其最大的优点是被挂线以内的组织,在逐渐被切开的过程中,基底创面也逐渐开始愈合。

括约肌虽然被切断,但断端已被瘢痕组织所固定,断端不致因切断而回缩,使分离不会太大,愈合后瘢痕小,不会引起肛门失禁。

合理选用切割挂线和引流挂线。

一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高位肛瘘涉及到大部分肛门外括约肌浅部以上者。

二期切割挂线:适用于部分高位肛瘘合并有难以处理的残腔,或需二次手术及术后引流。

对于肛瘘多内口者,最多可挂1~3条线。

(3)术后处理
A.术后根据创面情况控制排便48h,在每次排便后,熏洗坐浴。

B.创面每日换药1~2次,酌情选用拔毒膏、九华膏、生肌玉红膏等。

C.术后注意膳食,宜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菜花、芹菜、白菜、青菜、香蕉、梨、猕猴桃等,加强营养。

忌辣椒、生葱、生蒜、韭菜、胡椒等辛辣刺激之品及羊肉、荔枝、桂圆等大热之品。

5、护理调摄
(1)饮食洁净:不洁饮食,可导致腹泻,易造成肛门部感染。

(2)定时排便: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防止大便干结,损伤肛管,造成感染。

(3)保持清洁:养成便后洗净局部或每日早晚清洗肛门的习惯,保持肛门清洁。

(4)操作轻柔:在肛门常规检查时,要轻柔,切忌暴力,以免损伤肛门。

同时,大便干结需做灌肠时,也应注意,不要造成肛门损伤。

(5)尽早治疗全身疾病:如糖尿病,应尽早治疗全身疾病,才能控制由此而带来或加重的肛门感染。

三、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肛瘘肿痛流脓症状消失,手术创口愈合良好,肛门括约功能正常。

2、好转:肛瘘肿痛流脓症状减轻,手术创口基本愈合,肛门括约功能正常。

3、无效:肛瘘肿痛流脓症状依然如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