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临床路径标准【含表单】

合集下载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

二、肛裂病(肛裂)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裂病(肛裂)(TCD编码:BWG030、ICD-10编码:K60.2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二、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脱肛病(直肠脱垂)(TCD编码:BWG060 ;ICD-10编码:K62.3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二、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TCD编码:BWG040,ICD-10编码:K61.0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二、痔(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痔(混合痔)(TCD编码:BWG000,ICD-10编码:I84.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
二、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漏病(肛瘘)(TCD编码:BWG050,ICD-10编码:K60.301)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
— 11 —
—12 —。

肛漏(肛瘘)围手术期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肛瘘)围手术期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1)肛漏系肛痈成脓自溃或切开后所遗留的腔道。

又称痔漏。

有肛痈病史。

病灶有外口、管道、内口可征。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且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

复杂低位肛瘘:具两条以上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只有一条管道,穿越肛管直肠环或位于其上。

复杂高位肛瘘:管道有两条以上,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上,且有两个以上外口或内口。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瘘诊断标准”。

(1)症状: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初步探查瘘道的情况。

肛镜检查:与亚甲蓝配合使用,可初步确定内口位置。

瘘道造影:可采用泛影葡胺等造影剂,尤其对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直肠腔内超声:观察肛瘘瘘管的走向、内口,以及判断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CT或MRI:用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能较好地显示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

二、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经常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瘘管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

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瘘的单纯高位肛瘘患者。

一、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漏病(TCD编码:BWG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编码:K60.3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治指南”。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复杂低位肛瘘。

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复杂高位肛瘘。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治指南”。

肛漏病(肛瘘)临床常见证候:湿热下注证:肛周经常流脓液,浓汁稠厚,肛门胀痛,局部灼热。

肛周有溃口,按之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

舌红,苔黄,脉弦或滑数。

正虚邪恋证: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肛门隐隐作痛,瘘口时溃时愈,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

舌红,苔黄,脉弦或滑数。

阴液亏虚证:肛周有溃口,颜色淡红,按之有条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漏病(肛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 13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漏病(TCD编码:BWG050)和肛瘘(ICD-10编码:K60.301)的患者。

2.单纯高位肛瘘者。

3.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肛漏(高位肛瘘)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肛漏(高位肛瘘)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肛漏(高位肛瘘)入院标准:1.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排便不畅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门诊治疗无效,需要住院手术治疗。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高位肛瘘的住院患者。

一、肛漏(高位肛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漏/肛瘘(TCD 2019版:A08.03.06)。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高位肛瘘(ICD-10 编码:K60.3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医外科学》(陈红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6年)(新世纪第四版)中的肛漏病诊断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发布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治指南》。

具体如下:①临床表现: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排便不畅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②体征:a.肛门视诊:可见肛瘘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b.肛管直肠指检: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③辅助检查:碘化油造影检查、亚甲蓝染色检查、直肠腔内超声检查。

2.证候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医外科学》(陈红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16年)(新世纪第四版)中的肛漏证候诊断;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发布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治指南》。

肛漏/肛瘘(高位肛瘘)临床常见证候:(1)湿热下注证:肛周有溃口,经常溢脓,脓质稠厚,色白或黄,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纳呆,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正虚邪恋证:肛周瘘口流脓,脓质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暗淡,时溃时愈,按之较硬,多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神疲乏力,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薄,脉濡。

(3)阴液亏虚证:肛周瘘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按之有索状物通向肛内,可伴有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不振,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肛肠科)肛瘘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

(肛肠科)肛瘘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

住院第 1 天住院第2~术前1天手术日术后第1天~出院 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1.□建立住院病历 1.围手术期护理: 1.围手术期护理: 1.围手术期护理:2.完成入院评估:1.1级别护理:1.1级别护理:1.1级别护理:□基本情况□压疮□跌倒□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管道□疼痛□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生活自理能力 1.2基础护理:1.2基础护理:1.2基础护理:3.身份识别:□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戴腕带□床头卡 1.3 皮试:1.3术前护理: 1.3 饮食:4.入院宣教:□阴性□阳性□无手术禁忌□普通饮食□治疗饮食□人员□环境□安全 1.4.饮食:□女性患者未在月经期□试验饮食□其他:□管理制度□普通饮食□治疗饮食□生命体征监测 1.4术后护理:5.级别护理:□试验饮食□其他:□术前用药□生命体征监测□特级护理□一级护理1.5辅助检查:□必要时置管(胃管.导尿□静脉输液□氧疗□二级护理□三级护理□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乙状结肠镜检查磁共振□胸片□心电图B超CT□肺功能□其他:□核对腕带;检查手术野皮肤及手术标识;禁饮、禁食情况;患者去除首饰、义齿、内衣等。

嘱患者勿化妆,排空膀胱□心电监护□防褥疮护理6.□基础护理 1.6术前护理:□患者交接(遵照手术患者交接单进行)□切口敷料□管道护理7.饮食:□标本采集□准备麻醉床□疼痛护理□微量泵护理□普通饮食□治疗饮食□活动、卧位指导 1.4术后护理:□协助生活护理□试验饮食□其他:□预防压疮护理□卧位、活动指导□心理护理8.标本采集:□营养状况评估□生命体征监测 2.专科观察与护理:□血标本□痰标本□手术耐受性评估□静脉输液氧疗□心电监护2.1 肛门部观察:□大小便标本□生命体征监测□微量泵护理□切口敷料□疼痛□出血□大便□小便9.辅助检查:□呼吸道准备□管道护理□疼痛护理2.2□指导患者进行腹部按摩及提肛运动□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胃肠道准备□防褥疮护理□术后评估 3.出院指导:□乙状结肠镜检查□磁共振□手术区皮肤的准备 2.专科观察与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胸片□心电图□B超□配血准备2.1肛门部观察:□大便调理指导□CT□肺功能□其他:□术前禁食、禁饮□疼痛□出血□大便□小便□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宣10.专科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 2.2基础护理:□嘱患者按时换药、拆线10.1肛门部观察:□其他:□协助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嘱患者定期复查□红色乳头状隆起 2.专科观察与护理: 2.3饮食:□告知电话回访□潮湿、瘙痒2.1 术前适应性训练:□普通饮食□治疗饮食□协助办理出院□挤压见分泌物流出□训练床上小便3. □健康教育指导4.□其他:10.2肛门部护理: 2.2 肛门部护理: 4.有无变异:□有□无□坐浴□保持局部清洁□坐浴□保持局部清洁5. □其他:11.□健康教育指导□保持局部干燥12.有无变异:□有□无□观察出血情况13□其他;3.□健康教育指导4.有无变异:□有□无5.□其他:评价: □完成评价: □完成评价:□完成评价:□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肛肠科)肛瘘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内容可编辑)患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中医临床路径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瘘(TCD:BWG050,ICD10:K60.3);行肛瘘切开\挂线术(ICD9CM-3:49.73)。

(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诊断。

1、疾病诊断(1)病史: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炎症期可发热。

(2)局部检查:视诊可见外口形态、位置和分泌物。

浅部肛瘘肛门周围可触及索状物及其行径。

直肠指诊可触及内口、凹陷及结节。

(3)辅助检查:探针检查、肛门直肠镜检查,必要时行瘘道造影、直肠腔内超声、CT或MRI定位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肛肠协作组肛瘘诊疗方案进行治疗(见附件)。

1、诊断明确:肛瘘。

2、禁忌症:肛门周围皮肤病;严重的肺结核、梅毒;严重心、脑、肺疾病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患者;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并发的肛瘘。

3、对于有明确禁忌症者,先治疗原发病,可予以对症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0.3肛瘘疾病编码;2、无手术禁忌症;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术前准备1~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尿、粪三大常规;2、凝血功能检查;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4、肝肾功能;5、血糖;6、电解质检查;7、心电图;8、胸部X线片;9、肝胆脾B超检查。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应用抗菌药物;2、术前按感染性疾病选择使用抗菌药物;3、术后视伤口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必要时肛瘘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局麻、腰麻或鞍麻。

2、手术方式:肛瘘切开\挂线术。

(完整版)肛肠临床路径

(完整版)肛肠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 1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肛瘘临床路径及表单

肛瘘临床路径及表单

肛瘘临床路径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K60.301),行肛瘘挂线术、肛瘘切除术、肛瘘切开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流脓,急性期可发热。

2.体格检查:体温、脉搏、肛周及会阴部查体、直肠指诊。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分泌物培养4.辅助检查:肛周彩超、直肠腔内彩超,必要时瘘管造影,盆腔CT、盆腔MRI.5.鉴别诊断:肛周皮脂腺感染、肛周毛囊腺感染、大汗腺炎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 K60.301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血型;(3)心电图;(4)胸片;(5)肛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盆腔CT、盆腔MRI、心脏彩超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3.对于有明确手术禁忌证者,予抗炎保守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若头孢类药物过敏,可替代应用其他种类抗生素(八)手术日为住院第2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和全麻。

临床路径—肛瘘

临床路径—肛瘘

1、输液 食指导
2、检查伤口 3、进行饮 4、高锰酸钾坐浴
1、输液 饮食指导
2、检查伤口 3、进行 4、高锰酸钾坐浴
术前8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术后禁饮6小时后低渣饮食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低渣饮食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麻醉科 抗生素:氨苄青霉素; 抗生素:氨苄青霉素;
手 麻 术 醉 治 疗
1、麻醉评估,签订麻醉知情同意书;
麻醉随访并记录
手 术 其它 坐浴,清洁肠道 治疗 2 护理 1、入院宣教,完成护理评估 、静脉采血,完成各项生化检查及大小 便的留取 3、 根据医嘱静脉输液 4、给于清洁灌肠 和坐浴 饮食 普食 营养 排泄 □通畅□未解□腹泻 活动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床位 其它 发放一次性生活必需品 变异 □有 □无
1、手术评估;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 1、氨苄青霉素皮试 ( ) 2. 术前准备:备皮 3、术前清洁肠道 1、静脉输液 2、给于心理护理,完成 护理记录 3、完成术前准备 4、清 洁灌肠和坐浴
1、肌肉注射术前针 2、准备吸氧装 置 3、静脉输液 4、遵医嘱肌肉注 射止疼针 5、完成护理记录的书写 6 、高锰酸钾坐浴
病理检查
麻醉科 1、抗生素:氨苄青霉素; 2、液体量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病情确定. ML 3.液体量: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 2、麻醉及术中用药:生理盐水(冲洗用< 4瓶),林格氏液(<2瓶),10%葡萄糖液(<2 瓶),芬太尼(<0.1㎎×2)氟哌利多(5㎎× 1)2%利多卡因(5㏕×4)0.75%布比卡因(5 ㏕×2)麻黄素(30㎎×1)阿托品(1㎎×1)) 1、核对手术患者 2、手术名称:肛瘘切除术

肛肠科临床路径(印发稿)

肛肠科临床路径(印发稿)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肛肠科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肛瘘临床路径范文

肛瘘临床路径范文

肛瘘临床路径范文肛瘘是指肛门与肛管以及肛周组织之间异常的管道连接,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肛瘘的临床路径是指医生在面对患者出现肛瘘的症状时,进行的一系列诊断和治疗过程。

下面是一份较为详细的肛瘘临床路径,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分类、治疗和随访等方面的内容。

1.病史采集:首先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病程、疼痛程度、排便情况、排便频率、排便时是否有脓血等情况。

还需了解患者是否有肛门异物、肛门炎症、肠道炎症等既往病史,以及相关的家族病史。

2.体格检查:医生需进行肛门和直肠的检查,包括观察肛门皮肤、黏膜、肛管括约肌等是否异常,触摸肛瘘管的形态、长度和深度等。

还需进行肛门括约肌紧张度的测量、直肠指检和必要时的肛门镜检查。

3.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肛瘘的类型和评估其严重程度。

通常进行肛管造影、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

肛管造影可显示肛瘘管和直肠之间的关系;超声检查可评估肛管括约肌的功能和肛周脓肿等情况;MRI则可以显示肛管和周围组织的详细结构。

4.诊断: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医生可对肛瘘进行诊断。

诊断时需区分肛瘘与其他肛周疾病,如肛裂、肛周脓肿、直肠炎等。

肛瘘的确诊依据包括:肛门或肛瘘口外观、肛瘘管连接肛管和肛周组织并能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5.分类:根据肛瘘的病理特点和解剖情况,可将其分为多个不同类型。

常见的分型包括:低位肛管周围肛瘘、高位肛管周围肛瘘、横行肛瘘、纵行肛瘘等。

分类的目的在于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

6.治疗:治疗肛瘘的方法取决于肛瘘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情况。

一般来说,治疗肛瘘的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常用于初次发作的轻度肛瘘,如局部干净切口、药物疗法等;手术治疗常用于复发性、复杂性或重度肛瘘,如肛瘘穿刺引流术、肛瘘挖除术等。

7.随访:治疗后需定期进行随访。

随访可以了解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症状变化,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及指导患者术后护理和生活调整等。

肛瘘(肛瘘挂线术)临床路径【2020版】

肛瘘(肛瘘挂线术)临床路径【2020版】

肛瘘(肛瘘挂线术)临床路径一、肛瘘(肛瘘挂线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K60.300)行肛瘘挂线术(ICD-9-CM-3:49.73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肛周皮肤硬结、肿痛、流脓等。

2.查体示:肛瘘外口挤压见血性、脓性分泌物,触及条索状瘘管至肛门口。

3.肛门镜提示肛瘘内口,脓性分泌物流出。

4.根据上述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类。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肛瘘挂线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2-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瘘(ICD-10:K60.300)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CRP、降钙素原、脓液细菌培养;(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部正位片、常规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肛周磁共振检查、肛门镜检查;(2)常规心电图、胸片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联合腰麻。

2.手术耗材:无。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

4.术后标本示家属后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恢复4-14天。

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1.静脉用药:止痛、止血、补液、抗感染(1-7天)等。

局部用药(双氯芬酸钠栓和乳膏塞肛、中药洗剂坐浴等)。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临床路径

肛瘘临床路径肛瘘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脓肿形成引流通道与肛管相通,造成病人排出脓液或渗液的症状。

肛瘘的治疗需要通过临床路径来规范化和标准化,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下面是一个包括肛瘘的完整临床路径,以便了解肛瘘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入院阶段:1.院前门诊接诊:病人首次出现肛门疼痛、瘙痒、坠胀等症状,前往就近医院进行初步检查和初步诊断。

2.住院手术鉴别诊断:病人住院后由肛肠外科医生负责进行详细的鉴别诊断,包括问诊、体格检查、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等。

3.影像学检查:如果需要进一步确定疾病的范围和程度,可以进行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4.术前准备和评估:根据鉴别诊断结果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并进行相关的体检、化验和心电图等检查,以评估病人的手术风险。

手术治疗阶段:1.术前准备和麻醉:病人术前住院,麻醉科医生根据手术类型和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2.手术方式选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瘘管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包括内开放、外开放、择期内瘘内切、肛门肛周ADVANCE闭合等。

3.手术操作:根据手术类型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包括局部感染皮肤切开、瘘管探查和切除、内瘘内切或ADVANCE等。

4.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给予病人止痛药物、宽谱抗生素和盐水冲洗等处理,预防术后感染。

术后康复和出院阶段:1.术后康复护理:包括术后伤口护理、坐浴、保持肠道通畅、避免便秘等。

2.术后并发症处理:如术后感染、伤口裂开、出血等并发症的处理。

3.住院期间随访:连续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的出现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4.出院指导:包括术后护理要点、饮食指导、注意事项等出院指导。

术后随访阶段:1.术后复查:术后一定时间后进行复查,观察手术效果、伤口愈合情况和排恶臭脓液等症状。

2.远期随访:手术治愈后定期复查,观察是否复发或有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通过以上完整的临床路径,可以使肛瘘的诊断和治疗遵循标准化流程,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完整版)肛肠临床路径

(完整版)肛肠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0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

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TCD编码:BWG040)和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

001)的患者。

2.成脓期高位脓肿患者。

3.有手术适应症。

- 2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由肛周外伤、肛周皮肤感染、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破溃、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瘘临床路径标准
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K60.3)行肛瘘切除术、肛瘘切开术、肛瘘挂线术、肛瘘瘘管闭合术等。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王吉甫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多数病人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或自行破溃史;
(2)如瘘管外口暂时封闭,则重新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症状,并可再次破溃流脓;
(3)肛瘘外口经久不愈,常有分泌物排出,可引起肛门周围皮肤湿疹、瘙痒。

2.体格检查:
(1)肛门视诊观察瘘外口的位置、数目、距肛缘的距离,以及瘘外口周围有无红肿、分泌物;
(2)肛管直肠指检:自瘘外口至肛管可扪及条索状物,即瘘管,挤压瘘管时可见脓性分泌物从瘘外口溢出,并有疼痛。

3.辅助检查:
(1)肛门镜检查:肛瘘的内口常在肛隐窝,局部可有充血水肿,有时可见分泌物。

(2)注射亚甲蓝双氧水混合液:可先用白纱布置入肛管内,再从瘘外口注入亚甲蓝,以了解瘘内口的大概位置。

探针探查用软质探针从瘘外口插入,可以探明瘘管的走行及瘘内口位置。

(3)瘘管造影:对高位或复杂性肛瘘可用碘油或泛影萄胺做瘘管造影,以了解瘘管的走行及其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4)直肠腔内超声:了解瘘管的走行及内口大大致位置。

(5)CT或MRI:对复杂性肛瘘或多次手术失败的肛瘘可行CT瘘管三维重建或MRI,以了解瘘管的分布走行及其与邻近脏器的关系。

(6)纤维肠镜检查:对复杂性肛瘘或多次手术失败的肛瘘可行纤维肠镜检查,以排除肠道炎性肠病等其它疾病。

肛门功能评估对高位或复杂性肛瘘或多次手术失败的肛瘘,术前可做肛管直肠测压行肛门功能评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手术学》(汪建平、詹文华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理疗、温热水坐浴,只适用于脓肿形成初期及术前准备。

2.手术治疗:肛瘘切除术、肛瘘切开术、肛瘘挂线术、肛瘘瘘管闭合术、或合并应用几种术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4-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60.3肛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电图、X线胸片。

2.肛管直肠指检、肛门镜检查、瘘管注射亚甲蓝、探针探查。

3.必要时行瘘管造影、CT或MRI、纤维结肠镜检查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局麻、连续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

2.手术行肛瘘切除术、肛瘘切开术、肛瘘挂线结扎术、肛瘘瘘管闭合术或合并应用几种术式。

3.术后标本送病理。

(九)术后住院恢复7-8天。

1.局部麻醉患者术后即可进食,半小时后可下床活动。

2.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者术后去枕平卧、禁食水6小时,补液治疗;术后6小时可下床活动,可进流食。

3.每天切口换药1-2次、坐浴2-3次,创面较深时,放置纱条引流并保持引流通畅。

4.术后用药:适当静脉滴注抗茵素、局部用药(栓剂、膏剂、洗剂)、口服药、物理治疗等。

5.术后异常反应处理:
(1)疼痛处理:酌情选用镇静药、止痛药、患者自控镇痛泵等;
(2)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处理:理疗、针灸、局部封闭、导尿等;
(3)伤口渗血处理:换药、出血点压迫,使用止血剂;
(4)排便困难:软化大便药物口服,必要时诱导灌肠;
(5)创面水肿:使用局部或全身消水肿药;
(6)术后继发性大出血的处理;
(7)其他情况处理:呕吐、发热、头痛等,对症处理。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正常饮食,排便顺畅,无较明显便血,无较明显排便、换药时肛门疼痛,肛门排气、排便能自控,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体温正常。

2.肛门部创面无明显异常分泌物及出血、较干净,引流通畅。

肛门创面周围无红、肿、热、痛。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手术后出现继发切口及其周围感染或持续性大出血或肛门失禁等并发症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2.伴发其他基础疾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费用增加。

(十二)随访:
出院后随访1周-1月。

二、肛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K60.3)
行肛瘘切除术、肛瘘切开术、肛瘘切开挂线术、肛瘘瘘管闭封堵或合并几种手术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