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历史哲学综论
汤因比《历史研究》的成就与争议
汤因比《历史研究》的成就与争议历史学家汤因比与《历史研究》的关系,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部巨著为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但也曾引发争议,甚至使汤因比“跌落神坛”。
要理解这一切,自然需要去了解这本著作诞生的来龙去脉。
完整的《历史研究》一共12卷,其出版历程跨越27年(1934—1961)。
若从汤因比开始酝酿这部作品的1920年算起,则是41年,基本上囊括了汤因比的大半生。
在如此长的时间里完成的作品,不能不受到作者人生际遇变化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结合其人生来阅读《历史研究》。
威廉·麦克尼尔的《阿诺德·汤因比传》为我们追索汤因比与《历史研究》的关系打开了一扇窗。
这本传记详细考证了《历史研究》从酝酿到诞生的过程,并对如何评价、理解这部作品乃至汤因比本人发表了看法。
青年锐气:《历史研究》的酝酿在麦克尼尔眼里,《历史研究》最大的贡献应在于,开启了一种宏观、平等地囊括所有人类文明的系统研究,这与他自己所坚持的全球史研究是相通的。
麦克尼尔通过大量史料,追溯了汤因比这种世界性视野的形成经过。
汤因比的母亲曾担任历史教师,叔叔阿诺德是以研究工业革命知名的史学家,哈利叔公曾是远洋商船的船长,这样的家庭环境给汤因比提供了关注历史和开阔视野的启蒙教育。
英国传统的精英教育则给汤因比提供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从温彻斯特公学到牛津巴利奥尔学院,成绩优异的汤因比已经展现出成为史学家的基本素养,他不受牛津大学当时排斥宏观思考的课程和氛围影响,坚持从宏观视角思考历史。
1910年的汤因比立下了远大志向:“我希望成为一名史学巨擘——这不是出于虚荣,而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确实还有大量工作有待完成,并且我渴望自己在其中承担尽可能多的任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成为汤因比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一战爆发后,他辞去在巴利奥尔学院的教职,走出象牙塔,积极参与政府情报工作。
耳闻目睹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汤因比感受到似乎历史在重演,他想起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雅典、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罗马,于是开始思考历史循环的模式与可能性。
中国传统文化与汤因比的历史哲学
中国传统文化与汤因比的历史哲学内容提要: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是从整体上进行的,他把每一个文明都放在世界的范围内比较研究。
他的整体论思想与中国有着内在的联系。
他认为“中国模式”与“希腊模式”是理解人类文明的关键。
汤因比不仅仔细研究了中国的太极阴阳之说,并且用这一学说来解说自己的文明理论。
他不仅运用这种阴阳学说的基本观点解释中国文明历史的进程,而且他还以此来解释世界上其他的文明与历史行程。
原载《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3期阿诺尔德.汤因比(Arnold T oynbee,1889-1975)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是当代西方“思辨历史哲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汤因比1889年4月14日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汤因比于1975年10月22日病逝,终年八十六岁。
汤因比曾经说过,他之所以成为历史学家而不是哲学家或物理学家,主要是由于他母亲的缘故,因为他的母亲就是一位历史学家。
汤因比毕业于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在大学时期他接受的几乎全部是希腊罗马的古典作品的教育,他曾经用十二年的时间学习希腊文,用十五年的时间学习拉丁文。
在汤因比看来希腊古典作品的教育对一位想成为历史学家的人来说是一种“无价之宝”。
正因为如此,每当他进行历史研究时,总是把他所研究的领域与希腊罗马和西方基督教文明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产生了他的比较历史研究法。
汤因比著作宏富,而代表其基本观点的主要是他的十二卷巨著《历史研究》(从1934年出版第1-3卷到1961年第十二卷出齐,前后共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在这十二卷巨著中提出了他的历史哲学。
他试图描绘出一幅人类历史的总的图式。
在汤因比看来,历史研究中可以理解的最小的研究单位是“文明”或“社会”,而不是“民族”或“国家”。
因为单纯研究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不可能了解它的历史全貌;人类历史从哲学的意义上讲都是“平行的”、“同时代的”、“等价的”。
他把人类六千年的历史分成二十一个文明,而每一个文明都有其起源、生长、衰落、解体和灭亡。
探究《历史研究》中三种文明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探究《历史研究》中三种文明模式的内容和特点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历史研究》是一部历史哲学名著,作者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以文化形态史观贯穿全书,是“历史综合研究领域里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此书“从分析外显于历史活动之表面和精神观念,转入考察深含于文明社会结构之底层的宗教信仰,力求深入反思文明形态生成演变的文化动因”,强调了人类文明的三大模式,即:希腊模式、中国模式和犹太模式。
笔者根据《历史研究》中对这三种模式的阐述,分析它们各自的内容和特点。
一、希腊模式汤因比在一开始就说:“我的希腊模式在构成上不只包括希腊文明的内部史,还包括该文明与同代文明之间的关系,包括它与基督教的关系,最后还包括它通过基督教与后来的东正教、再后来的西方文明的关系。
”这就点明了希腊模式主要由希腊文明自身的发展和它与宗教的关系这两大部分构成。
对于希腊文明自身的发展,汤因比认为:“我的希腊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构成分是由分裂到统一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连串破坏性更大的战争的产物,这些战争在政治统一实现之前已经把文明拖入凄惨的境地。
”汤因比认为,希腊模式让人们了解从区域性小邦到大一统帝国的情形。
各自为政的城邦体制为人们创造力的焕发提供了条件,但国际冲突的加剧、攻伐不已的战争使之大伤元气。
大一统帝国的建立虽然带来了和平和秩序,却扼杀了丰富多彩的创造性,从而为文明的衰亡埋下了祸根。
由列国纷争到武力统一使社会受到了难以弥补的破坏,进而导致了文明的衰亡。
古代希腊在世界古代史上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文明。
从古希腊人民创造的由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结合成的爱琴文明,到希腊神话、文学、哲学、体育、建筑与雕刻、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无不令世人瞩目。
尽管没有统一的国家体制,但希腊人却发挥了自由的创造力,形成了统一的希腊文明。
读汤因比《历史研究》的个人心得.doc
读汤因比《历史研究》的个人心得.doc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生于1889年4月14日逝世于1975年10月22日,著有《历史研究》等对后世有巨大影响的历史学专业书籍。
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他的12册巨著《历史研究》讲述了世界26个主要民族文明的兴起与衰落,从历史哲学的角度讨论了很多事情。
这本书也成为我历史学的启蒙书籍。
本书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通史书籍,阅读本书必须在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对各种事实的见解,不然的话很多东西都无法理解,尤其是作者在举例子的时候。
所以我第一遍读的,大概只能理解书中关于中国史、日本史、希腊、西欧的部分,对于印度、埃及我不是很熟,所以有很多东西完全理解不了,因此需要第二次阅读。
但是就在第一次阅读的基础上,简单的讲诉一下本书的内容。
首先,本书以思想为重。
全书的脉络不是按照时间,而是按照解决一个问题的前后来的。
这个问题就是文明。
文明是什么?怎么对文明做定义?在这个定义之上有几个文明?这些文明的兴衰是否是决定的?如果不是,那么文明何以产生、发展、衰微和灭亡?然后去回答历史学的意义是什么。
这就是本书的大致脉络,那么,作者对于以上这些问题的看法是什么则组成了本书的内容。
文明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首先需要思考为什么要研究文明而不是研究国家的历史。
作者的观点认为国家的历史是割裂的,朝代的兴衰是有继承性的,一个文明之内有它共同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存在使这个文明独立于其他的文明。
作者主要用三种人类形态将文明分类,希腊模式——文化统一到政治统一然后走向衰微;中国模式——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犹太模式——以共同精神为纽带的流散社会。
基本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可以由以上三种的一种、两种或者三中的任意组合。
根据地区和历史,作者划分出来几种文明:独立的文明——中美洲、安第斯、苏美尔阿卡德(叙利亚文明)、埃及文明(非洲文明)、爱琴(希腊文明)、印度河(印度文明)、中国文明、/东正教文明、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从属于叙利亚文明和希腊文明)。
汤因比文明理论撮要
二○二○年·第一期史坛纵论78其时“哀帝被疾”,朝政及经济状况已远非汉武帝时代之强盛;若交恶匈奴,其危殆之情势不言自明。
幸得哀帝能及时清醒,当即听取了扬雄的谏言而接纳匈奴的“归义”。
史称哀帝“文辞博敏,幼有令闻”,不虚言也。
汉代与匈奴之间的和、战关系,极为复杂多变;大抵说来,乃取决于双方实力的强弱消长。
但是,总体而言,汉、匈之战,皆为匈奴一方挑起事端,西汉被迫还击。
当然,若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时代发展和多民族国家矛盾冲突及民族融合的眼光来审视的话,西汉和匈奴之间的和与战,毕竟是难以避免的。
匈奴就其族源上来看,也是华夏的成员(有《史记》《汉书》为证)。
正是从这个层面讲,汉匈战争,实乃一个国家中不同民族发生的矛盾,产生的冲突,又由此激化为高级形式的战争。
这是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民族融合的一种形式,所以说是历史的必然。
准此,扬雄谏言主张接受匈奴归附,反对轻启战端,显示出其胸怀开阔,眼光睿哲,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扬雄这篇论政文章,如此思致缜密,论辨有据,气势跌宕,令人叹服,只是为研究者所忽略。
惜哉!究其原因,大抵是扬雄在文学、哲学、语言学、史学方面的成就卓著,从而掩盖了此文的光辉。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阿诺德·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是20世纪西方思辨历史哲学的主要代表,也是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
他的传记作者,同为世界著名历史学家的威廉·麦克尼尔将他与希罗多德、但丁以及弥尔顿相提并论,认为汤因比是这些优秀前辈在20世纪的追随者,“因为他同这些先贤一样,拥有一个强大的充满创造性的头脑,可以不停歇不间断地使世界更富有意义”[1]。
他撰写的《历史研究》《文明经受着考验》《人类与大地母亲》等著作,从极为宏大的视角对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历史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和理解,对人类文明发展走向提出全新的独到见解,故而曾名噪一时。
然而,也正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某个时刻起,历史学界一些著名的学者开始对汤因比进行批评和攻击,导致汤因比的名望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走向黯淡和颓败。
最伟大的剑桥大学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预言中国将统一全世界,以及我对汤因比及文明史观的认识。
最伟大的剑桥大学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预言中国将统一全世界,以及我对汤因比及文明史观的认识。
阿诺德.汤因比(ARNOLDTOYNBEE)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
他的20卷巨著《历史的研究》与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及更早期吉朋的《罗马帝国的兴亡》列,堪称为“巨型的历史博物馆”,被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教授李维誉为对人类文明“最看透底蕴的和最持续不变的沉思录”。
他与斯宾格勒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洞见了西方文明进入二十世纪后的衰败。
但他并没有象斯宾格勒那样,为西方描绘了一个可怕的毫无希望的前景,他则试图以基督的救世精神来拯救西方。
他的研究方法继承英国的经验主义,而其核心观念则深受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影响,而他的灵感则来源于德国的歌德。
他早期对古罗马的研究,使他产生了一种全球整合的观念,使他相信人类的统一性,因此被称为“全球统一的预言家”。
下面,我将摘录他晚年与日本社会活动家池田合著的对谈录:《展望二十一世纪》,看看他是如何预言世界统一的:"中华民族的美德,就是在那屈辱的世纪里,也仍然继续发挥作用。
特别在现代移居世界各地的华侨个人活动中也都体现着这种美德。
东亚有很多历史遗产,这些都可以使其成为全世界统一的地理和文化上的主轴。
依我看,这些遗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华民族的经验。
在过去二十一个世纪中,中国始终保持了迈向全世界的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地区性国家的榜样。
第二,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逐步培育起来的世界精神。
第三,儒教世界观中存在的人道主义。
第四,儒教和佛教所具有的合理主义。
第五,东亚人对宇宙的神秘性怀有一种敏感,认为人要想支配宇宙就要遭到挫败。
我认为这是道教带来的最宝贵的直感。
第六,这种直感是佛教,道教与中国哲学的所有流派(除去今天以灭绝的法家)共同具有的。
人的目的不是狂妄地支配自己以外的自然,而是有一种必须与自然保持协调而生存的信念。
第七,以往在军事和非军事两方面,将科学应用于技术的近代竞争之中,西方人虽占优势,但东亚各国可以战胜他们。
汤恩比的《历史研究》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汤恩⽐的《历史研究》给了我们什么启⽰?汤恩⽐其⼈:汤恩⽐出⽣于1889年,去世于1975年,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的历史学家”。
他经常从哲学的⾓度来思考宇宙⼈⽣和社会历史等问题。
他的著名作品《历史研究》就是⽤历史哲学思想写成的,因此,他也被称视为“思辨的历史哲学”的⼀位代表⼈物。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汤恩⽐很看重中国在历史上和未来的作⽤,他不仅对中国的⽂化、历史⼤加赞赏,⽽且盼望并以为中国⼀定能在未来对世界在政治和精神上的统⼀做出贡献,他欣赏中国即使经过两千年的改朝换代,但中国始终在政治和⽂化上保持着统⼀。
他认为在世界上再找不到第⼆个这样⼤国统⼀的局⾯,并认为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本思想家池⽥⼤作问他希望出⽣在哪国?他说希望出⽣在公元1世纪,家乡希望是佛教已经传⼊中国的新疆地区,由此可见他对我国的感情是多么的炽热。
我国在1978年改⾰开放以后,学术界出现过“汤恩⽐热”,在21世纪的今天,他的历史哲学思想仍然在发⽣作⽤,对我们的历史研究⼯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研究》其书:由于本⼈才疏识浅,思想愚拙,只粗略领悟书中的三点内容,现在把我能理解的三点呈现给⼤家,深⼊了解⼀下外国⼈的治史思想,⾄于能否达到⽬的,我不敢奢求太多。
⼀、⽂明—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汤恩⽐从寻求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展开⼯作,他反对历史学界通常以国别来研究历史,他觉得⽂明才是研究历史的基本单位。
他说现代历史思想存在重⼤局限,受西⽅⼯业和主权国家的纠缠,⽆论何时何社会,历史的研究都会受到特定时间、地点主导思想倾向的控制,因为国家在历史学家们成长的社会中⽆孔不⼊,⽽且他们所得到的原资料很⼤程度上是按国别形式出现的,国家思想充斥其中,所以要是以他们的⽅法去研究历史,只能看其局部,不可看尽全部。
汤恩⽐主张把全世界作为⼀个整体来研究,从⽽否定了以上的⽅法。
其实他的整体性有失偏颇,⽐如⽤他的⽅法研究我国春秋战国的历史就有点没有说服⼒了,因为那个时候我国诸侯割据,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汤因比ppt
汤因比本课主要内容⏹人物简介⏹史学理念及其影响⏹主要著作及其观点⏹文化形态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作用人物简介⏹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化形态学的集大成者,他曾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史学观念及其影响⏹史学观念⏹第一、他的史学实践体现了古今参照、纵横比较的整体历史观。
⏹第二、汤因比的史论不仅是针对现实而发的,而且还试图对未来有所启示。
⏹第三、在对文明起源的解释上,汤因比提出了挑战与应战的理论。
⏹理论影响⏹一是19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评价⏹汤因比史学的一个卓越贡献就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作出了整体性与综合性的考察。
在对西方前途的解释上,以比较乐观和现实的态度,看待事关西方文明生存的各种问题。
此外,一生著述很多,其中《历史研究》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著作,本人也被称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主要著作及其观点⏹代表作:《历史研究》、《人类与大地母亲》、《经受着考验的文明》、《世界和西方》、《人类必须抉择》、《汤因比论汤因比》⏹两部最主要的代表作:《历史研究》和《人类与大地母亲》看作一个单元,前者是历史哲学思想,后者则偏重于历史叙述。
二者都是把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作为研究对象的。
并且,他们还相互印证。
《历史研究》⏹主要内容:他的12册巨著讲述了世界26个主要民族文明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
⏹主要影响⏹开创了新的史学研究方法,构筑了新的史学体系,提出了新的史学价值观念。
⏹突破了西方史学倾向的史学研究方法和狭隘的史学观。
⏹反国家至上的观念,主张文明才是历史的单位⏹主要目的⏹第一,要纠正史学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研究倾向⏹第二,要对最新的历史、考古成就作一个综合概括⏹第三,要履行一个历史学家的天职,为世界和平尽一己绵薄之力。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的观点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的观点
一、引言
汤因比,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他的历史观点对当今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历史哲学和历史学史方面。
他的历史研究不仅是对事件的描述,而是一种深入思考。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所提出的观点进行综述。
二、历史研究中的汤因比观点
1.历史哲学
汤因比认为历史是理性的,它是有规律可循的。
历史是现实的,而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因此必须慎重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资料。
他强调历史的意义在于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历史研究的核心是对人类社会的深度思考。
2.历史学史
在历史学史方面,汤因比认为历史学的核心是对历史研究方法的探究和发展。
他指出,历史研究应该注重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社会背景以及历史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3.事件历史学
事件历史学是汤因比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他认为历史事件不仅仅是发生了什么,还要深入分析为什么会发生,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动因。
4.历史研究的态度
汤因比认为,历史研究的态度应该是批判的、科学的、辩证的。
批判的态度需要重视对事件和文献资料的分析和评价;科学的态度需要把握历史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辩证的态度需要研究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三、结论
总结起来,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所提出的观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穿透力,并且对历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的历史研究中,我们也应该不断去思考汤因比的观点,不断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资料,探索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推动历史研究的不断向前发展。
浅谈汤因比历史哲学思想
阿诺德 ・ - 约 汤因比是英国著名 的历史学家 ,是现代 西方“ 思辨历史哲学 ” 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历史哲学经典 之作的《 历史研究》 一书, 奠定 了汤因比蜚声 国际的学术地
念上 , 在他看来 , 没有任何一个民族 国家能够独立地说 明
自身 的 历史 。 比如英 国历 史 的 发展 实 际 上 包 含 了斯 堪 的
前进 中, 社会上 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被抛 在后面 的 , 这
( ) 明的 起源 1文
他首先批判 了两种 有代表性 的观点 : 种族论 和环境
论 。种族论观点是把人类不同种族体质上 的差别 和他们
在历史范 围内精神水平上 的差别相联系。环境论 则是把 文 明的起源归于物质环境的适宜 。汤因 比认为, 文明的起 源 既不是 由于种族 的因素, 也不是 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
作为研究工作的出发点 , 所获取的结论将会是片面的。 而 把“ 整个人类社会” 作为研究单位 , 又是过于庞大的系统 , 所 以应选择界于两者之间 的 “ 文明”作为研究的基本单 位。 在他看来 , 文明是指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某一群人
波兰史学理论家托波尔斯基在他 的 《 史学方 法论 》 历 中 提 出“ 当前 的历 史思 想 中, 在 可能 是汤 因 比的思想传播
位 。其中他所提倡的“ 文化形态史观” 和他的史学理论在 西方史学界具有重要影响。 他反对“ 欧洲中心主义”认为 , 任何人类文化都有从生长 、 发展直到灭亡的过程 , 这些在 人类历史中表现为许 多各不相同的“ 文明”都会经过“ , 发
生” “ 、成长” “ 、破坏”“ 、崩解 ”“ 、死亡” 的阶段 。 作为中国文 明在现代西方为数不多的知音 ,汤因 比对中国文化给予 了相对公允的评价, 并在晚年对东方文化寄予很大希望 。
汤因比历史哲学思想的评价
二、汤因比的历史哲学思想
• 历史哲学,常常指对历史研究内容的思考。“历史哲学” 这一术语 1756 年由伏尔泰首创。此后黑格尔和其它一些 人使用这一术语时的含义是对“过去事件的沉思”的意思 。但后来其含义在演变中仍保留上述含义之外,又有了“ 对于未来发展过程的沉思”的新含义。历史哲学有三个可 能的意义:或指一种构筑历史的历史方法论,或指对历史 意义进行解释的历史形而上学,或指对历史发展规律进行 阐述的历史逻辑。
七、参考文献
• 1、 [英]汤因比 文明经受着考验 [M ]杭州:浙江人民出 版社,199 1,3 4 • 2、 [英]汤因比 历史研究(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109,271. • 3、 [英]汤因比 人类与大地母亲[M ]上海:上海译文出 版社,1992,2 1. • 4、 季羡林,张光编.,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 作对话录[M ]北京: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283~28 4.278.
六、结语
• 西方的学者称它为当代最伟大的史学家,与爱因斯坦、罗 素等通哲相并列,把历史研究称为“二十世纪精神史上最 重要事件之一” • 汤因比在谢世之前的最后一篇文章名为《在黑暗中摸索》 ,结尾处他写道:“我正在黑暗中摸索。虽然,我们人类 那种赤诚之情与理解能力是很有限的,但只要我一息尚存 ,我将一如既往,殚精极虑,继续求索,而决不中辍”, • 不说他的学术观点如何,他的这种对学术和历史的态度精 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关于什么是历史?历史发展的动 力?历史的规律等问题或许永远都没有答案,我们所做的 就是在我们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尽力去接近事实和真理的存 在,真理就在在于追求真理的过程中。
一、学科背景
• 纵览20世纪以来的西方史学发展史虽然它呈现出一种繁衍 不绝与纷纭复杂的文化景观,但宏观的看来,却始终有一 条主线贯穿着,那就是从传统的史学走向新史学,新旧史 学之间的抗衡,新史学不断取得胜利,这是一个史学史上 新陈代谢的过程。20世纪以来,西方史学新陈代谢的过程 明显的加快了,它取决于历史学自身发展的因素,更受到 时代与社会大变革的影响, 19世纪占据英国史坛的资产 阶级自由主义史学派的正宗地位开始动摇了,代之而起的 是诸多学派纷争的局面。汤因比所处的学术时代正好是历 史学转变的时期,由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转变,既由思辨的 历史哲学分析的历史哲学转变。
汤因比作为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
汤因比作为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是现代西方“思辨历史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成为历史哲学经典之作的《历史研究》一书,奠定了汤因比蜚声国际的学术地位。
汤因比在这部历史哲学巨著中,试图描绘出一幅人类历史的总图式。
他反对“欧洲中心主义”,认为任何人类文化都有生长直到灭亡的过程;而作为中国文明在现代西方为数不多的知音,汤因比对中国文化给予了公允的评价,并在晚年对东方文化寄予很大的希望,认为从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文化中寻找到了未来世界发展的新的契机。
多数研究者也都毫不迟疑地认定他是一个非“西方中心论”者,认为他和斯宾格勒的主张,有助于我们今天克服“欧洲中心论”思想,正确处理东西方文化冲突,相互尊重,为“文化全球化”做贡献。
但这似乎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之嫌,也少数学者发表文章,质疑质疑汤因比的个别结论和观点:例如:张文杰《中国传统文化与汤因比的历史哲学》一文为例,文章认为,汤因比的整体论思想和中国文化有内在联系,中国的阴阳学说是汤因比文明起源、生长理论的基础。
此说大可商榷。
实际上,早有学者指出,汤因比“对于他所研究的21个文明的知识是不平衡的。
在古代希腊方面(希腊罗马)他的知识非常出色,而在其他方面却显得非常薄弱”。
同样,其对中华文明的认识也非常有局限韩兵在《汤因比晚期的中国观》一文中认为,汤因比出于解决西方文明的出路和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需要,才将目光转向东方,对中国文明的论述具有很功利的色彩,拔高了对儒家和道家的期望。
对此,历史学家吴于廑先生也有认识,他说:“汤因比的历史思想,实际上是别具一格的西方文明中心论,他给这个思想披上了一件炫目的博学的外衣,让人相信世界历史就是许多文明生生灭灭而最后西方文明胜利和独存的历史。
正因为如此,他对西方文明之能否长存,才这样忧心如捣。
”就我个人而言,我也认为汤因比拔高了对中国的期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摧毁了他对西方的期望,不得已才将期望转向他曾断言过的“僵化不前甚至是死亡的中国文化”。
评汤因比及其《历史研究》:文明形态史观的兴衰
一启蒙时代以来的近代历史学,除了传统的考证与“以史布道”仍然延续、孤立的“国别史”、“王朝史”、“人物-事件史”依然不承认任何整体观念与宏观概括外,在承认世界性长时段宏观历史的人们中主要有四种视角:一、进化论的全球史观。
这是一种起源于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进步”观念的史学模式,其典型便是我们熟知的“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论。
不管是“五段论”、“三段论”,还是“单线说”、“多线说”,都是建立在人类社会整体进化的信念基础上的。
除传统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这方面最突出外,从维科、孔多塞、特莱帕以来许多非马克思主义者也有这种阶段论的进化史观,当然他们不象马克思主义者那样主要以经济基础来划分阶段。
二、文化类型史观A。
作为文化类型学说,它与下面讲到的文化类型史观B一样,以共时态的各种“文化”横向并列否定了历时态的各种“社会发展阶段”的纵向演进。
但与B不同的是:这种史观主张“文化”有优劣之分,因而往往站在某一文化本位的立场,甚至从文化优劣论走向种族优劣论。
法西斯主义的“雅利安史观”与“皇国史观”即为其典型。
当代已不存在明显的种族优劣论史观,但文化优劣论以及以文化基因优劣决定各民族历史不同进程的文化决定论史观仍然流行。
三、文化类型史观B。
它也强调各种文化或文明的共时态并列而否定超文化的全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论。
但与文化类型史观A不同,它有文化相对主义的倾向,不强调文化有优劣或明确否认文化有优劣。
因此可能表达一种反种族主义、反特定文化本位主义的普世人文主义价值。
也正因此,它还可能认为(与史观A往往强调某一优秀文化之永恒活力相反)不同文化会有类似的“生命历程”,即都经过起源、繁荣、衰落与灭亡等阶段,而且其间有许多机制是各文化的生命历程中共同的或相似的。
与进化史观不同的是这里的文化生命历程并不具有“进步”的意义。
因而一种文化衰亡后如果有另一文化兴起,那也不意味着由落后向先进的演进,而只是生命周期的又一轮循环。
所以尽管各文化或“文明”在经验上存在着时序的先后,但“在哲学意义上”仍可以把它们都看作是共时态的。
汤因比《历史研究》
《历史研究》的主要观点
汤因比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多个文明形态交替 出现的,每个文明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衰落 和灭亡的过程。
汤因比还提出了"挑战与回应"的理论,认为每一 个文明形态都是在回应自然和社会环境所提出的 挑战中产生和发展的。
02
汤因比对历史的研究方法具有独创性,他提出了"文明形态学"的理论,认为历 史是由多个不同的文明形态所构成的,这些文明形态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共性 和特性。
03
汤因比的主要著作包括《历史研究》和《人类与大地》。其中,《历史研究》 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是本大纲的主要讨论对象。
《历史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历史研究》的创作背景是汤因比对于传统历史写作的不满 ,他认为传统历史写作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度分析和解释。
01
社会组织的起源
汤因比认为,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家庭,但家庭并不是唯一的社
会组织形式。在家庭的基础上,人们通过血缘、地缘等关系形成了更
复杂的社会组织。
02
社会组织的演变
随着生产力和思想观念的发展,社会组织也在不断演变。从氏族、部
落到国家、城市,这些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都对应着不同的历史阶段
。
03
社会组织的多样性
《历史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文化形态学理论的局限性
01
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学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如过于强调文化的
独立性和自主性,忽视了文化交流和互动的一面。
比较历史学的局限性
02
汤因比的比较历史学研究虽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些局
汤因比历史哲学思想评价
徐大叶
摘 要 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被誉为“西方当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 是“文明形态史观”的集大成者, 其思想的世 界性影响至今不衰。汤因比思想涵盖历史、哲学、伦理、宗教、外交事务、政治制度等诸多内容, 具有十分复杂的因素。本篇 仅对汤因比思想中的历史哲学作一综合评价。
战, 变物质挑战为精神道义上的挑战, 变环境的挑战为人的心理 态势的挑战。他认为, 文明发展的最终境界, 应该是社会发展的 主 体 心 理 和 客 体 自 身 蕴 藏 着 的“ 终 极 存 在 ”相 一 致 。“ 我 还 相 信 , 处于人类精神的意识之下的渊底的终极层, 实际上与整个宇宙 底 流 的‘ 终 极 之 存 在 ’相 吻 合 。 ”[5]这 是 令 人 费 解 的 神 秘 的 唯 心 主
- 136-
· · 2007·6
CANGSANG
专题研究
过程论是一致的。汤因比把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放在过程中去 到不能胜数时, 考核纪实和归纳法则的方法难以奏效, 应采用
考察, 并认为这是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 超越了历史宿命论和循 虚 构 的 艺 术 方 法 , 用 直 觉 和 灵 感 去 综 合 、处 理 、加 工 制 作 研 究 材
学家对此有重大责任 , 并且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人类的生活 是生活在时间的深度上的, 现在的行动的发生不仅预示将来, 而 且也是根据了过去。假如你随意忽视过去, 不去思考或损伤过 去, 那么你就会妨碍自己采取有明智的行动”[2]。
从总体上看, 如果把斯宾格勒看作是天才的启示, 汤因比则 是西方思辨历史哲学系统的总结。文明形态理论体系的实质是 泛自然主义的社会有机论, 即把整个社会比拟为生物体。然而他 又并不止于此, 进而探讨历史规律背后存在的精神价值, 试图以 宗教价值来影响人类历史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 汤因比是思辨 历史哲学的集大成者。系统的思辨型历史哲学随着他的离世而 走向沉默, 思辨的历史哲学在当代已经没有了实践者。因为, 西 方世界在二战后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 这使人们冷落了思辨的 历史哲学。但是, 并不能因此认为人类社会未来不会再遇到新的 危机, 思辨的历史哲学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和思想文化土壤仍将 继续存在, 它也将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和可能。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人物简介
• 参与各种历史研究和学术活动
1924年至1946年担任伦敦大学历史教授
• 创立伦敦大学历史研究所
• 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历史学家
• 对英国历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汤因比的主要成就和荣誉
01
1921年出版《历史研究》
• 对传统史学进行了深刻批判和革新
•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和理论
04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历史影响与遗产
汤因比对英国历史学的影响及其在学术界的地位
汤因比对英国历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对传统史学进行了深刻批判和革新
•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和理论
• 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历史学家
汤因比在学术界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
汤因比认为历史发展是由文明形态的演变推动的
• 提出了一种历史形态理论
• 将历史划分为多个文明形态
汤因比的历史形态理论对全球史观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为全球史观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
• 对后世历史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汤因比的历史形态理论对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产生了革新
•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研究方法
• 对后世历史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CREATE TOGETHER
DOCS
DOCS SMART CREATE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英国历史学家人物
简介
01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的生平与背景
汤因比的出生和家庭背景
01
1889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 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是一位音乐家
• 汤因比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
02
对汤因比历史哲学的再认识
人 类通 过 对 神 的 爱 和 互 爱
,
达到 自 由 地选 择生 与善
恶⑦
。
这 里出现 了 巨 大 的 矛 盾
. 、
,
反 映 了 一 个 天 才在 预感到 自己 社会 必 将 灭 亡 而 又 不 甘无
.
所作 为 的 心 理
2
历 史在 螺旋 式 地 上 升
, 。
.
“
试 图 建立 历 史 演化 一 般 法 则 和 理 论 模 式
研 究 的 国度②
这 无 疑 是不 应 轻易抛弃 的 一
1
、 、
对 历 史 发 展 一 般 规 律 的 认识 有 合 理 处 不 完 全地 承认 世 界 历史 有统 一 性
, ,
发展 有 规 律
“
,
人 类 能够加 以 认 识 利 用
“
历史 发 展 的 趋 势 是 什 么
古 来 历 史家大 致 有 三 种 回 答
:
(
。
1
) 倒退
,
(
2
) 循环
,
,
(
3
) 直 线上升
.
在 西 方历史 上 大 致 分 别 反 映 了传说 时 代
,
、
古 典 时 代 和 中 世 纪 人 们 的认 在 辩证 唯 物 论 看 来
历
。
识水 平
三 者 都 有一 定 道 理
“
但 又都 只 描 绘 了 一 个 孤 立 的 片 断
,
史 发展 是
按 所 谓 螺旋 式 的
. ,
”
“
是 在更 高 的 基 础 [ 的 重 复
_
护
⑧ 自然 其 中 也 包 含暂 时
汤因比的历史理论
汤因比的历史理论汤因比的历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的两个趋势:一是19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在对文明起源的解释上,汤因比提出了挑战与应战的理论,这是他比斯宾格勒高明之处,也比传统的种族论和环境论大大前进了一步,因为他注意到了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注意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
但这一理论也有两个致命缺陷:一是过分强调了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作用;二是忽视了挑战应战过程中物质因素的存在。
汤因比看到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问题,注重道德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完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但他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夸大了宗教在历史上的重要性。
汤因比用他的文明衰落理论硬套其他文明的历史,是不符合事实的。
但他在晚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指出仅用一个西欧模式并不能说明一切问题,还应再加一个中国模式或犹太模式,并对中国的未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从汤因比的理论和体系中,也可以看到当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强调潜意识和直觉的作用。
但他仍然认为人的理智和良心是高于一切的。
在对西方前途的解释上,汤因比也与斯宾格勒不同,他认为西方文明虽然发展到了顶点,但还没有理由说它已走向死亡。
西方将来的命运如何,取决于西方人能否面对挑战进行成功的应战,能否解决那些西方文明生存的各种问题。
这种比较乐观和现实的态度,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时代和西方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他也不是个纯粹书斋型学者,他曾数次进入英国外交部工作,作为英国代表团成员参加过巴黎和会,搞过情报工作,在《历史研究》一书的开头,汤因比就尖锐指出,以往历史研究的一大缺陷,就是把民族国家作为历史研究的一般范围,这大大限制了历史学家的眼界。
事实上,欧洲没有一个民族国家能够独立地说明自身的历史问题。
因此,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
文明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
汤因比哲学思想
汤因比哲学思想哲学思想历史研究的文明史学观汤因比坚决反对历史学界盛行的根据国别研究历史的做法。
他认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应该是比国家更大的文明。
应该把历史现象放到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比较和考察,这种更大的范围就是文明。
文明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
文明自身又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其中文化构成一个文明社会的精髓。
通过概括希腊、中国和犹太等文明的主要特征,汤因比提出了一个他认为的适用于大多数文明及其演变的模式。
他认为,人类各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基本的一般规律。
犹如一个有机体,每个文明都会经历起源、成长、衰落和解体四个阶段。
不过,文明的这种周期性变化并不表示文明是停滞不前的。
在旧文明中生成起来的新生文明会比旧文明有所进步。
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
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反之,如果不能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走向衰落和解体。
[15] 文明的相互接触汤因比认为,各个文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恰恰是相互接触的。
文明的相互接触包括同时代文明在空间中的接触和不同时代文明在时间中的接触。
在汤因比看来,理解和解释世界的好奇心刺激着历史学家们去研究历史,这是促使历史学家们发现和解释的动力。
历史不是一连串的事实,历史著述也不是对这些事实的叙述。
历史学家必须不断地通过分类,判断什么是真实的、有意义的。
而且,在研究事实时必须抓住要点,并加以比较。
和对历史的决定论的解释不同,汤因比相信,人类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自由地选择,可以学会如何做出选择。
只要学会同超越人类的现实达成和谐关系,人类的这种选择就不仅是自由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实现政治与精神的统一汤因比指出,在过去的五百年中,技术和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人类并没有在精神上和政治上取得同样的发展,而是存在着诸多严重的问题。
现在,人类已经有力量终结人类历史甚至全部生命。
走到悬崖边的人类必须迅速觉醒、调整方向,才不至于跌落万丈深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 第4期 天 中 学 刊 V ol .20 No .4 2005年8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Aug .2005收稿日期:2004-09-25作者简介:邵鹏(1973− ),男,黑龙江省牡丹江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行政学院讲师,哲学博士。
汤因比历史哲学综论邵 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摘 要:汤因比思想的“文明形态史观”开创了宏观综合治史之先河,标志着“思辨的历史哲学”的系统化和终结。
该理论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因素,也存在有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文明”比较方法本身固有弱点,推崇直觉分析法中具有反理性主义因素,方法论上和“超人”理论包含有唯心主义的因素。
其中包含的使命感值得学者反思并致力于行动。
关键词:汤因比;历史哲学;系统化;辩证法;唯心主义 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被誉为“西方当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1](P201),是“文明形态史观”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的世界性影响至今不衰。
汤因比思想涵盖历史、哲学、伦理、宗教、外交事务、政治制度等诸多内容,具有十分复杂的因素。
本篇仅对汤因比思想中的历史哲学作一综合评价。
一、汤因比思想的两次转型综观汤因比的思想演变,可以看到他的思想经历了由纯粹的历史学转向历史哲学、由历史哲学到历史神学的两次重要转型。
汤因比早年是一个经受过严格训练的职业历史学家,22岁时从牛津大学巴利尔学院毕业后即担任研究员兼导师,被认为是希腊——罗马史和近东问题的专家。
他曾在英国的外交部政治情报司任职,并作为英国政府代表团中的近东问题顾问,参加了1918年的巴黎和会。
此后他担任了伦敦大学的史学教授。
汤因比在这一时期出版了《新欧洲》、《古希腊的史学思想》、《希腊人的文明和风格》、《巴黎和会以后之世界》等专门史著作。
汤因比真正为世人所知晓,享誉大名的是其中年时期完成的12卷《历史研究》(1934-1961年),正是因此他被认为是“文明形态史观”的集大成者,也标志着其思想由历史学走向了历史哲学。
这部书卷数浩繁,内容庞杂,使人难以尽读。
美国学者索麦维尔把这部书缩写成两卷600多页的节本,成为当年美国的畅销书之一,并在美国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当代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具有轰动效应的“文明冲突论”中仍然可以看到汤因比思想的影子。
然而,汤因比晚年思想却由历史哲学转向了历史神学。
究其原因,对现实中全球性人类困境问题的关注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型。
两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深深地震撼他的心灵,对现实的忧患意识使他对西方文明进行了全方位的透视和反思,为克服近代西方精神危机,面对现实,展望未来, 他的思考超出了历史学家的视野。
他的这一时期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文明经受着考验》、《一个历史学家宗教观》、《拯救未来》等著作中。
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是在他死后于1976年作为遗著出版的。
二、“思辨的历史哲学”的系统化和终结 “文明形态史观”肇端于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
他生于19世纪末,这时的西方社会充满了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内在矛盾的加剧、世界大战的阴影、经典物理学的危机、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等,这一切都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人们开始对近代以来的思想观念进行反思。
尤其是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灾难性后果,更使斯宾格勒感到震动并且悲观失望,从而反思西方文明,并把西方文明的没落断言为一切文明都逃脱不了的死的归宿。
与黑格尔等人的纯粹思辨为特征的历史哲学有所不同,斯宾格勒是接受过系统训练的中学历史教师,在搜索史料考证史实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他的他的《西方的没落》于1918-1922年出版,这部著作是以比较文化形态学为理论体系的历史哲学著作,它更宏观地观察历史,扩大了历史学家的视野,又正符合了西方大战后的悲观心理,“对历史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则有相当的影响”[2](P8),因此成为轰动一时的名著。
汤因比对《西方的没落》中那些闪耀着历史洞察力的篇章感到震撼并深受启发。
他超越了西方历史学家的局限,转而对其他文明重视,“正是因为他最早发动了对欧洲中心论的猛烈批判,因而具有解放的作用,这才是他名满天下的主中图分类号:K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261(2005)04-0044-04要原因”[3](P264)。
汤因比后来回忆说:“最初我曾怀疑:我的全部探索,甚至连那些探索的问题还没有在我心中完全形成以前(更不用说答案了),是不是已经由斯宾格勒解决了。
”[4](P176)但是继而他感到失望,他认为斯宾格勒的文明的兴衰永远按照一成不变的时间进行的观点是最无启发性的教条主义和决定论的观点,并试图用英国人的经验主义去取代德国人的先验方法进行自己的探索。
汤因比理论的独创之处在于他不但探讨了文明的兴衰原因,而且研究了新旧文明交替继承的机制。
虽然汤因比也把文明的发展看成是经历着起源、生长、衰落和解体的过程,但他的文明发展观并不是宿命的。
在21个文明中,除了西方文明,其余的都或是已经死亡,或是已经衰落了,西方文明是否也将遭到同样的命运呢?汤因比明确表示,没有理由认为西方文明也必然会这样。
只要西方社会能从以往文明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在未来的挑战面前表现出足够的明智,做出正确的应对,西方就有可能避免其他文明所遭遇的命运。
历史学家对此有重大责任,并且能够发挥重大的作用:“人类的生活是生活在时间的深度上的,现在的行动的发生不仅预示将来,而且也是根据了过去。
假如你随意忽视过去,不去思考或损伤过去,那么你就会妨碍自己采取有明智的行动。
”[5](P142)从总体上看,如果把斯宾格勒看作是天才的启示,汤因比则是西方思辨历史哲学系统的总结。
文明形态理论体系的实质是泛自然主义的社会有机论,即把整个社会比拟为生物体。
然而他又并不止于此,进而探讨历史规律背后存在的精神价值,试图以宗教价值来影响人类历史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说,汤因比是思辨历史哲学的集大成者。
系统的思辨型历史哲学随着他的离世而走向沉默,思辨的历史哲学在当代已经没有了实践者。
因为,西方世界在二战后处于相对和平的时期,这使人们冷落了思辨的历史哲学。
但是,并不能因此认为人类社会未来不会再遇到新的危机,思辨的历史哲学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和思想文化土壤仍将继续存在,它也将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和可能。
取代思辨型历史哲学主流地位的是分析的历史哲学。
这是否意味着汤因比的思想将永远退出学术的舞台,不再具有现代的价值了呢?对于这个问题的最有说服力的回答是学术发展的实践。
实际上,思辨的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也并非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
“分析的历史哲学家同样需要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把历史事实纳入到一定的叙述结构中加以叙述,这正是在一定的历史观念的指导下进行的”[6](P41)。
思辨的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主要区别在对历史事实概括上的宏观程度不同,而且分析的历史哲学具有较多的经验性,而思辨的历史哲学则具有较多的先验性。
在当代西方的思想界,历史哲学的思辨因素也存在于许多思想家的著作中,在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等人提出了存在主义的历史哲学,弗洛伊德主义者关于人格和文明发展的理论也具有历史哲学的特点,此外新托马斯主义者也有自己具有神学特色的历史哲学。
虽然他们对某一问题探讨得十分深刻,但却缺乏严格的独立性和系统性,具有更多的哲理特色而更少历史内容,因而未能在历史哲学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三、汤因比历史哲学中的价值与意义1.开创宏观综合治史之先河《历史研究》问世之前,西方专业史家中还没有什么人从宏观的角度,对整个世界历史总体的纵向、横向进程做出深入地比较研究,更不用说拿出一套深刻的、有影响的世界史解说体系了。
所以,它的出版引起西方史学界的高度注意和好评,至今仍是西方宏观史学研究的经典著作。
笔者认为,汤因比一生所做的工作与努力不是描述过去的事件,而是试图寻找到历史演变的规律,“他的兴趣不在个别的具体事件,而在再三重演的图案”[7](P172)。
因此,汤因比并不是一位纯粹的历史学家。
当代西方大多数历史学家日益追求史实的客观把握,史学成为日趋专门化科学的时代,汤因比却把“文明”视为历史研究的最基本单位,摒弃了传统的史学分期,打乱了国别和时代的限制,使历史研究在方法论上有了重大的突破。
从这个角度看,汤因比更应该被视为历史哲学家。
汤因比本人也努力从一个历史学家向历史哲学家进行了转变,开创了宏观综合治史的先河,在反思西方文明产生的悲剧中走出了自己的专门且狭隘的领域。
在文明多元论中,文明具有等价性的视角使西方人认识到世界不只是欧洲及其延伸,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其他的伟大文明。
人类在面临困境时需要运用理智回顾历史,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理解文明的治乱兴衰,取长补短。
正是在比较中汤因比探寻历史演进的可能性及意义。
因此,汤因比的方法也并非完全由他主观臆造,而是深受学科交叉比较方法的影响。
在19世纪以后,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比较文学、比较诗学、比较解剖学等学科中被广泛地使用。
在历史研究中,通过对文明整体的综合比较研究,可以“打破我们自己国家和自己文化的局限,打破我们短暂的历史所造成的束缚”[8](P136)。
可以说,该方法和观点对于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研究,对促进各国和地区考察自己本土文明的发展和整个人类文明的关系,对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增强彼此间的了解和相互借鉴是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的。
同样,也正是由于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汤因比晚年才得以超越西方中心论的局限性,把关注的焦点转向全球性问题。
2.文明形态史观中的辩证法因素恩格斯指出:“辩证法哲学认为一切和任何事物中都有着不可避免的死亡的印记;在它看来,除了不断的发生和消灭的过程,除了无穷的由低级进到高级的上升过程以外,没有任何东西是永存的。
”[9](P6)在这个意义上,汤因比的历史哲学具有一些辩证法的合理因素。
首先,文明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任何一种文明都有它的起源、生长、衰落和解体的过程。
这与辩证法理论的过程论是一致的。
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体。
汤因比把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放在过程中去考察,并认为这是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超越了历史宿命论和循环论。
其次,“挑战与应战”法则中最佳模式“中庸之道”是唯物辩证法中“适度”原则的具体体现。
汤因比认为,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系列“挑战”与“应战”的过程,这是文明起源发展的动力。
但是,“挑战”与“应战”的规律不能简单地表达为“挑战越强,刺激越大”这样一个公式。
它有一定的范围,越过这个范围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也就是说,挑战的力量不足,不能引起对方应战;挑战力量过大,会使得对方难以应战。
挑战的不足与过强都不能引起成功的应战。
他提出的所谓“中庸之道”的思想符合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范围和限度的观点,它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在人类的活动中要防止“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