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贴近学生实际导入新课.doc
让学生喜欢数学,实践中学习——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本文将介绍“十、让学生喜欢数学,实践中学习——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的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探讨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提高数学能力的实践方法。
一、课堂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主要内容是针对圆相关知识的学习。
谈及圆的周长和面积,并与学生一起学习测量圆的直径、半径等尺寸,并运用比例关系计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
二、课堂教学方法1.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传道者,更像是一个引领者。
他们将孩子们引向知识,而非强加知识。
教师引导孩子们互动讨论,互相交流。
孩子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采取多种思维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将孩子们分为小组,让他们一起完成某些任务或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动手实践式教学数学课程应该是充满乐趣和实践的。
数学是一门练习类学科,学生需要不断重复练习,才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知识。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如游戏、实验、小组活动等。
例如,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带有圆形的物体的直径和半径,用比例关系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从而理解圆相关知识。
3.个性化教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和学习习惯,教师需要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强项和弱项,了解他们的学习节奏。
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进行合理调整和灵活应对。
三、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1.培养兴趣数学本身是一门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学科。
教师应该促使学生产生兴趣。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趣味数学题或数学游戏来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探索知识,收获成就感。
2.实际应用数学知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实际应用是人们学习数学最有趣的一部分。
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如测量各种物品的大小,计算购物时的价格,统计生活中的数据等。
学生通过实际应用,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
3.加强练习数学并不是什么天赋异禀的学科,任何人都可以掌握。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探究(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2)小华有10个苹果,小明有8个苹果,小刚有5个苹果,他们一共拥有多少个苹果?(3)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小红比小明小3岁,求小明和小红的年龄。
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可以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尝试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们运用了哪些策略?(2)这些策略在解决问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如何将所学策略应用到其他实际问题中?(1)画图表示:将问题用图形表示,直观地看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2)列表表示:将问题中的信息整理成表格,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3)列式计算:运用数学公式、法则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4)转换问题:将问题转换为已知的数学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
(5)逻辑推理:通过逻辑推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实践应用(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厘米,求正方形的面积。
(2)小王买了3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25元,他一共花费了多少元?(3)小丽的年龄是小强的3倍,小强比小丽小4岁,求小强和小丽的年龄。
学生完成后,相互检查,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
(2)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年级下册数学实践活动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分数的基本概念1. 学生回顾分数的定义,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2. 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计算。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如何分配物品等。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购物问题、分配问题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2. 教师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课堂实践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教师给出的数学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课后作业1. 教师布置相关的数学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学生评价1.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通过同伴评价,了解彼此的学习情况,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教师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024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精彩教案设计范文通用
2024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数学精彩教案设计范文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章“分数运算”中的第一节数学运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加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重点讲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通分与约分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难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通分与约分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实际情景:“小明去超市购物,买了一些水果,苹果是总数的3/4,香蕉是总数的1/6,那么小明买的苹果和香蕉共占水果总数的几分之几?”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2. 例题讲解讲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了解运算的顺序和通分、约分的实际应用。
3.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汇报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 主要内容:(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2)运算顺序与通分、约分的实际应用(3)实际问题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本第46页第1、2题。
(2)应用题:完成课本第46页第5题。
2. 答案:(1)略(2)小明买的苹果和香蕉共占水果总数的11/1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说明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用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说明在教学内容部分,需要明确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教材中的具体位置和内容,包括分数加减的基本概念、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将这些规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特别是带分数的乘除法。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及其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折扣,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分数乘法:a.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b. 进行随堂练习,巩固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3. 讲解分数除法:a.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运算规则。
b. 进行随堂练习,巩固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4. 讲解带分数乘除法:a.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带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b. 进行随堂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计算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法运算规则2. 分数除法运算规则3. 带分数乘除法运算方法4.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随堂练习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分数乘法:3/4 × 2/5,5/6 × 4/9b. 计算分数除法:3/4 ÷ 2/5,5/6 ÷ 4/9c. 计算带分数乘除法:2 1/3 × 3 2/5,4 3/4 ÷ 2 1/62. 答案:a. 3/4 × 2/5 = 3/10,5/6 × 4/9 = 10/27b. 3/4 ÷ 2/5 = 15/8,5/6 ÷ 4/9 = 15/8c. 2 1/3 × 3 2/5 = 8 2/3,4 3/4 ÷ 2 1/6 = 2 3/8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贴近生活,培养实用数学能力
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贴近生活,培养实用数学能力培养实用数学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创新,数学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之一。
而数学教育更是在当前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育也随之更加贴近生活,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实用数学能力,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扎实数学基础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就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这些重要内容。
一、教材内容概述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共分为13个单元,涵盖了数与代数、几何与量、统计与概率等内容。
整个教材贯穿了“实用性、灵活性、趣味性”等几大教学特点,带领学生体会并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与生活需要。
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拓宽知识视野。
具体而言,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还融入了大量的生活案例,比如让学生计算购物的金额、找零等实际应用场景,让他们在复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的实用性。
而且,该教材的内容还很好地贴合常见的数学思维和方法,如递推公式、数列、分数、小数、百分数等,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思维方式。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探析贴近生活是这份数学教案的核心,而学习数学更需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实用数学能力。
1.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针对某些常见的场景和情况,通过实例演示,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方法。
以“购物计算”为例,假设教师在班级中引入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将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所包含的内容贯穿其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在讲解与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计算诸如购物总金额、找零等实用知识,提高他们实际使用数学的能力。
2.记忆卡片法通过使用记忆卡片的方法,将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梳理记忆链条,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领悟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梳理教材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级数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解答问题,包括小数、分数、比例、面
积等相关知识。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和探索精神。
3. 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推理和创新的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数的运算、分数的比较、比例的应用等知识点。
难点: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理解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1. 复习巩固:通过一些小练习题巩固上节课的知识点,复习小数与分数的互换、比较等基
础知识。
2. 新课导入: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比例的概念及应用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点。
3. 学习示范: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的运用方法。
4. 练习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 总结提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
识和方法。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分数乘除法及应用章节一:分数乘法章节二:分数除法章节三:分数四则混合运算2. 比和比例章节四:比的意义和性质章节五:比例的意义和性质3. 圆章节六:圆的认识章节七:圆的周长和面积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 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性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比和比例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2.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数学教具(如圆规、直尺等)2. 学具:课本练习题笔记本尺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分数乘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和比例的关系,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分数乘除法讲解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讲解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讲解比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讲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圆讲解圆的认识,通过实物展示和举例,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概念。
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演示。
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提供拓展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除法:分数乘法运算方法分数除法运算方法2. 比和比例: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3. 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分数乘除法练习题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题2. 答案:分数乘除法练习题答案比和比例练习题答案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题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年级数学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掌握小数的认识和运算。
教学重点:小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小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导入:向学生出示一个小数,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个小数表示的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引入小数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问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小数的情景,比如花钱、体重等。
让学生思考小数的意义和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派发一套小数卡片,上面写有不同的小数。
要求学生在组内互相研究小数的大小比较,讨论并排列小数的大小顺序。
2. 分享讨论:请每个小组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思路和结果,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给予指导。
三、课堂巩固练习(10分钟)1. 大班竞赛:出示一道小数比大小的练习题,让学生手举卡片选择正确的答案。
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
2. 小组竞赛:将学生重新分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出示几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题,让学生使用卡片进行计算。
计算正确的组获胜。
四、板书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
板书如下:小数的认识和运算- 小数的概念:表示不完整的数,通常由整数和小数点组成。
- 小数的大小比较:可通过大小关系符号(<, >, =)进行比较。
- 小数的运算:可以进行小数之间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五、课后作业(2分钟)1.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小数计算题,让学生在家完成作业,并检查答案。
2. 预习提醒:告知学生下节课将学习小数的乘法和除法,鼓励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竞赛形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对小数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通过板书总结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案(优秀6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案(优秀6篇)六年级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验证等环节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明确目标)课件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里的个表示什么?你能利用已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小组自主研究计算方法,交流汇报。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生1:每个人吃个,3个人就是3个相加。
生2:3个个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表示为。
提出质疑:3个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吗?为什么?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板书)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引导说出:这两个式子都可以表示求3个相加是多少。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
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叙事案例篇二一、注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课的学习中来尤为重要。
本学期我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万能模板导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正确认识,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教学难点:1.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导入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教具3.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数学相关的有趣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数学课堂。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关于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古代的应用。
2. 游戏互动,活跃气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如“猜数字”、“抢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3. 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教师展示一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学元素。
例如,展示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特征。
4. 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如“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的?”等。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二、新课导入1.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教师提出一个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
例如,在学习“分数”这一章节时,可以提出:“你们知道分数的意义吗?”3. 举例说明,揭示概念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
例如,在讲解“小数”时,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价格,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
4. 情境教学,激发兴趣教师创设一个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面积”这一章节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测量活动。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新课导入案例
小学数学导入案例
案例1:圆的认识
师:(课件出示:操场上,同学们分别围成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玩套圈游戏)在这三组游戏中,对每个同学都是公平的是哪一组?
生:围成圆形的一组同学。
师:为什么?
生:因为围成正方形、三角形的每个同学到中间玩具的距离有长有短,而围成圆形的同学到玩具的距离人人相等。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有关圆的知识。
这节课通过学生熟悉的游戏引入,使学生对圆已有表象认识,并对圆心到圆上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特性有所渗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2:利息的计算
师:老师与你们一样大的时候,过年最开心的是拿压岁钱,那么你们现在一般能拿多少压岁钱?
生:(多种数目)
师: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压岁钱拿,但不管多少,都是长辈对我们的关心,我那时拿几元钱也很开心,你们拿了那么多钱,是不是都买鞭炮放了?
生(笑答):不是。
师:那么你们是怎样处理压岁钱的呢?
生:1、我交给妈妈保管。
2、我交学费。
3、我一部分存银行,一部分买学习用品,再捐一些给慈善会。
4、我小部分买烟花,大部分存银行……
师:钱存银行有什么好处呢?
生:1、可以改掉乱花钱的不好习惯。
2、存银行还能得到利息,使钱的总数增加。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太好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关于利息的问题。
本节课我采用谈话式引入新课,从压岁钱引入储蓄,再从储蓄引入利息,使利息计算来源于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贴近学生实际导入新课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贴近学生实际导入新课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爷爷明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女明年过18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爷爷和孙女今年各几岁?提出这个问题后,教师并没有就此导入新课,而是在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时,顺势进行了如下的讨论:师: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生:一般情况下,一年过一次生日。
师:现在爷爷过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生:说明爷爷有些年没有生日过。
师:生日跟什么有关?生:生日跟年、月、日有关。
师:那么,爷爷有些年没有生日过,又说明什么呢?生:说明爷爷生日的那一天,在有的年份中没有出现。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
究竟爷爷的生日是哪一天,爷爷和孙女今年各是多少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从学生学习实际导入新课在教学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选取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事例,作为编题素材,一步一步地引出例题,在巩固旧知的同时,生长出新知内容。
一上课,师生谈话:暑假里学校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同学们在暑假里读了多少本课外书?(教师有意让两名女同学和三名男同学回答,并板书读书的本数:6本、18本、5本、21本、4本)同学读了21本课外书,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值得表扬,只有博览群书,长大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
老师把同学们读课外书的事情编成一道应用题,请看:(教师出示下题)同学们积极参加读书活动,我们班5名同学分别看了()本、()本、()本、()本、()本课外书,这些同学平均每人看课外书多少本?学生读题时,教师把学生说的数据填上。
教师提问:师:这道题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求平均数应用题)师:求平均数要知道哪几个量?生:总数量和相对应的总份数。
(教师板书)师:怎样列式?生:列式是(6+18+5+21+4)5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经改编,逐步引向例题。
师:题目中的5个数据,前两个是女同学读书的本数,后三个是男同学读书的本数,还是这件事,把已知条件变化一下,如2名女同学一共看了24本课外书,3名男同学一共看了30本课外书(在原题上改条件),这道题该怎样列式?生:列式是(24+30)(2+3)。
小学数学教案_导入模板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 通过导入环节,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导入环节的设计要新颖、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导入环节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导入环节。
2. 如何在导入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新课主题。
2. 游戏导入(1)教师设计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巩固旧知识。
(2)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游戏中你们学到了什么?(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新课主题。
3. 案例导入(1)教师讲述与新课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新课主题。
4. 复习导入(1)教师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习巩固。
(2)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新课主题。
二、新课导入1. 预设问题导入(1)教师根据新课内容,预设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回答这些问题吗?(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新课主题。
2. 故事导入(1)教师讲述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新课主题。
3. 诗词导入(1)教师引用与新课内容相关的诗词,引导学生品味、感悟。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诗词中体会到什么?(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新课主题。
202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024年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加减法、百分数的应用等知识点。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分数的加减法3.百分数的应用4.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5.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加减法、百分数的应用、几何图形的认识与计算、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2.教学难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加减法、百分数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分数和小数,那么你们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生:分数可以化成小数,小数也可以化成分数。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讲解新课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把分数2/5化成小数。
生:2除以5等于0.4。
师:那么,如何把小数0.4化成分数呢?生:0.4可以写成4/10,再化简成2/5。
(1)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2)小数化分数:把小数写成分数形式,然后化简。
3.练习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来做几道题目,巩固一下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把分数1/4化成小数。
(2)把小数0.6化成分数。
第二课时:分数的加减法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加减法,那么你们知道如何进行分数的加减运算吗?生: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分数的加减法。
2.讲解新课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1/3+2/3。
生:分母相同,直接把分子相加,得到3/3,再化简成1。
师:那么,如何进行不同分母的分数加减运算呢?生:先通分,把分母变成相同的数,然后按照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进行运算。
(1)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进行运算。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欣赏贴近生活教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欣赏贴近生活教数学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货币的基本单位和价值。
2.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一些零钱(纸币和硬币)。
2.黑板和粉笔(或者白板和马克笔)。
3.学生练习用的纸张。
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使用货币的,例如买东西、付款等。
2.展示一些纸币和硬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面额。
3.提问学生,问他们是否知道每种钱币的名称和价值。
探究(20分钟):1.分发一些纸币和硬币给每个学生。
2.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手中的钱币有多少,然后汇报给全班。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手中钱币的总值,提醒他们需要注意各个面额的价值。
巩固(20分钟):1.给学生出几个找零钱的问题,例如:如果我买了一本书,价格是25元,我给了50元,需要找我多少零钱?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例如用列竖式或者列方程等。
4.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解释他们的解决方法。
拓展(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其他找零钱问题,例如去超市买菜、买车票等。
2.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
3.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考其他的计算方法和策略。
4.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分享他们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这些数学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点评学生的优秀表现,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真实生活中的钱币,培养了学生对货币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贴近生活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拓展环节的思考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2023年数学教案:数学 - 贴近学生实际导入新课(精选3篇)
2023年数学教案:数学 - 贴近学生实际导入新课(精选3篇)1. 导入新课:质数和合数目标: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的导入方式,让学生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导入:教师将会介绍一个和学生生活中相关的场景,例如购买食物。
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我们要买的食物数量可以被平均分给家庭中的每个人?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质数和合数的区别。
教师展示一张包含1到20的数字卡片,然后鼓励学生找出所有的质数和合数。
学生可以合作并互相讨论来确定每个数字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并讨论他们的发现。
最后,教师提供简短的定义,质数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自然数,而合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还能被其他数整除的自然数。
2. 导入新课: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目标: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导入方式,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百分数进行实际应用。
导入:教师将会介绍学生身边的一个实际问题:在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有多少人喜欢某种运动?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在我们班级的30个学生中,有12个人喜欢足球。
那么,这个比例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吗?”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何将这个比例转化为百分数,并计算出具体的比例。
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教师提供补充说明和定义,百分数是以百分号(%)来表示的数字,表示一个数相对于100的比例。
3. 导入新课:平均数的意义与计算目标:通过贴近学生实际的导入方式,让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平均数。
导入:教师将会介绍一个和学生经常遇到的情景,例如考试成绩。
问题是:我们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以了解整体水平呢?教师提供一组成绩数据,例如10个学生的考试成绩,然后鼓励学生计算平均数。
学生可以与同桌合作,使用加法和除法来计算。
学生分享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答案,并进行讨论。
教师提供简短的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各数之和除以数据个数的结果,用来表示整体数据的中心趋势。
同时,教师强调平均数的应用价值,例如了解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者做出决策等。
课堂实践教案:课堂实践中灵活应用的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针对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我们需要制定一份适合课堂实践的教案。
教案的制定需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筹安排和协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数学知识,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认识、理解加减乘除的概念,并掌握运用。
2、学会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实际应用问题并加以解决。
3、抓住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教学内容为小学六年级数学加减乘除,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计算乘法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2、计算除法,分析相关增减法关系3、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技能,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分析、思考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还将采用“引导式教学”等多种有效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导至问题的核心,在品味数学中体味自然和发掘智慧。
通过课前导入、概念讲解、示范演示以及小组合作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阐释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加减乘除这些概念,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复习与了解,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并让不同小组以差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随后,教师将通过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案例来指导、并激励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题。
比如,以熟悉的情景为背景,利用乘法来计算不同物品的价格,从而让同学们更加直观、生动地明白乘法的含义与思路扩展的应用。
同学们通过练习计算,逐渐培养了自信,也更加感到数学是一门有趣的课程,而不是仅仅地单纯、枯燥地应对课本所列展示的问题而已。
五、教学评估: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是一个关键点。
为满足评估的要求,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成果展示,比较每个团队的成绩情况。
借此机会,教师对于小组合作的意义和方法进行讲解,并教授如何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学生评估。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教案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教案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引言】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学会将这种能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数学基础日益稳固,这也是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黄金时期。
因此,在小学六年级,我们需要为学生们设计一些能够体现数学应用的教案,以此帮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的主题是“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其中,我们将按照如下内容逐步展开:一、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学生们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场合需要使用数学知识。
如何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二、实际问题的解决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日常购物问题、旅行计划问题、房子面积计算问题等。
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并让他们比较各种解决方案的优缺点。
三、游戏中的数学应用通过一些游戏,如欧拉路径、涂色问题、数独等,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求解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们在游戏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四、物理实验中的数学应用在物理实验中,数学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一些实验,如测速度、测时间、测距离等,让学生们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们了解到数学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五、科技产品中的数学应用在现代科技产品中,数学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一些科技展示,如无人机、电子游戏等,让学生们了解到数学在科技产品中的应用,让学生们了解到数学与科技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教案的设计,旨在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的:一、让学生们认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并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让学生们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并提高他们的求解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让学生们了解到数学与物理、科技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鼓励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并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贴近学生实际导入新课-word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贴近学生实际导入新课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新课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爷爷明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女明年过18个生日(出生那天不算),爷爷和孙女今年各几岁?提出这个问题后,教师并没有就此导入新课,而是在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时,顺势进行了如下的讨论:师: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生:一般情况下,一年过一次生日。
师:现在爷爷过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生:说明爷爷有些年没有生日过。
师:生日跟什么有关?生:生日跟年、月、日有关。
师:那么,爷爷有些年没有生日过,又说明什么呢?生:说明爷爷生日的那一天,在有的年份中没有出现。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
究竟爷爷的生日是哪一天,爷爷和孙女今年各是多少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从学生学习实际导入新课在教学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选取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事例,作为编题素材,一步一步地引出例题,在巩固旧知的同时,生长出新知内容。
一上课,师生谈话:暑假里学校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同学们在暑假里读了多少本课外书?(教师有意让两名女同学和三名男同学回答,并板书读书的本数:6本、18本、5本、21本、4本)同学读了21本课外书,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值得表扬,只有博览群书,长大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
老师把同学们读课外书的事情编成一道应用题,请看:(教师出示下题)同学们积极参加读书活动,我们班5名同学分别看了()本、()本、()本、()本、()本课外书,这些同学平均每人看课外书多少本?学生读题时,教师把学生说的数据填上。
教师提问:师:这道题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求平均数应用题)师:求平均数要知道哪几个量?生:总数量和相对应的总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贴近学生实际导入新课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新课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爷爷明年过第16个生日,而孙女明年过18个生日,爷爷和孙女今年各几岁?
提出这个问题后,教师并没有就此导入新课,而是在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时,顺势进行了如下的讨论:
师: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
生:一般情况下,一年过一次生日。
师:现在爷爷过生日反而少,说明什么?
生:说明爷爷有些年没有生日过。
师:生日跟什么有关?
生:生日跟年、月、日有关。
师:那么,爷爷有些年没有生日过,又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爷爷生日的那一天,在有的年份中没有出现。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
究竟爷爷的生日是哪一天,爷爷和孙女今年各是多少岁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从学生学习实际导入新课
在教学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时,教师选取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事例,作为编题素材,一步一步地引出例题,在巩固旧知的同时,生长出新知内容。
一上课,师生谈话:暑假里学校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同学们在暑假里读了多少本课外书?同学读了21本课外书,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值得表扬,只有博览群书,长大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
老师把同学们读课外书的事情编成一道应用题,请看:
同学们积极参加读书活动,我们班5名同学分别看了本、本、本、本、本课外书,这些同学平均每人看课外书多少本?
学生读题时,教师把学生说的数据填上。
教师提问:
师:这道题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师:求平均数要知道哪几个量?
生:总数量和相对应的总份数。
师:怎样列式?
生:列式是5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经改编,逐步引向例题。
分页标题#e#
师:题目中的5个数据,前两个是女同学读书的本数,后三个是男同学读书的本数,还是这件事,把已知条件变化一下,如2名女同学一共看了24本课外书,3名男同学一共看了30本课外书,这道题该怎样列式?
生:列式是。
师: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一个已知条件再变成2名女同学平均每人看了12本课外书,又怎样列式?
生:列式是。
师:同学们的算式列得很好。
把两个部分数量相加,就得到了总数量,如果第二个部分数量不直接告诉我们,题目怎么改?算式怎样列呢?
生:把3名男同学一共看了30本课外书改为3名男同学平均每人看10本课外书。
生:列式是。
师:刚才我们一起不断改编题目,都是什么在变,什么没变?
生:条件在变,问题没有变。
师:对。
一题比一题复杂,但问题始终不变,都属于求平均数应用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