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重点整理(16本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医学重点

选择题

1、职业病分为10大类132种,其中职业性尘肺病13种。

2、职业病的发病条件——课本P39

……

名词解释

1、预防医学: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模式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促进和维护健康、防制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目标的一门医学应用学科。

2、健康: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这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的现代健康观,也是人们对健康整体性认识的飞跃。它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考虑到人的社会属性。

3、三级预防:包含三种不同水平的疾病预防范畴,即以人群为对象,以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为目的而制定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4、环境卫生学:

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

为充分利用有益环境因素和控制有害环境因素,

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

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5、公害病: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公害,所发生的由政府认定的地区性环境污染性疾病,具有医学和法律的双重含义。

6、大气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大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

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对居民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了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

7、水体污染: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后,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境中的生物特性、种群及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造成水质恶化,甚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8、介水传染病:通过饮用或因为生产劳动接触人畜粪便、污水和垃圾中病原体污染的水源或饮用水,或食用被这种水污染的食物而发生的传染性疾病。

9、水体富营养化:大量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使水体中氮、磷含量增高,藻类等浮游生物获得营养而大量繁殖、生长、死亡,以致水质恶化,生物种群组成发生改变,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甚至危害水生生物生存和人群健康的现象。

该现象发生在近海水域——赤潮,发生在内陆湖泊——水华。

10、区域性差异: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地球的地质化学条件存在的差异(如地壳表面元素分布不均匀,局部地区的气候差别等)。区域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各地区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展,造成了生物生态的区域性差别。

1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接上)如果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就可能使当地的动物、植物及人群中发生特有的疾病。

常见疾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等。

12、碘缺乏病(IDD):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等。

13、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

14、工伤(职业性外伤):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引起机体组织的

突发性意外伤害。

15、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

16、职业禁忌证: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17、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少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意识恢复后,经2~60日的“假愈期”,又出现严重的神经精神和意识障碍症状。

18、矽肺: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伴有矽结节形成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19、尘矽作业:接触含游离的二氧化硅10%以上的粉尘作业。

20、营养素: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缺少这些物质,将导致集体发生相应的生化或生物学的不良变化。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这六大类。

21、营养: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成分,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的动态过程。

22、合理营养:通过平衡膳食提供给机体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并使之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均衡。

23、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个指标: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①平均需要量(EAR):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个体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

平均值,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以满足群体中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求。

②推荐摄入量(RNI):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③适宜摄入量(AI):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④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限量。

临床预防服务: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然后实施个体化的预防干预措施,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无症状”和“健康”并非指患者目前没有任何主诉,而是针对某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特定疾病而言,目前没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这要求医生在处理服务对象目前疾病的同时,更应着眼于其将来的健康问题。

25、健康咨询:指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尤其是在初级卫生保健场所)收集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订改变不良健康行为计划,随访求医者执行计划的情况,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6、周期性健康检查(筛查):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患者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27、健康维护计划:在特定的时期内,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具体的危险因素等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做什么、间隔多久、何时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