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1)教案 浙教版(2021学年)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4.1物质的构成
即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
水由 水分子构成 尝试与归纳 氧气由 氧分子 构成
酒精由 酒精分子构成 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1.不同物质,构成的分子不同。 2.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 物质是由原子、离子构成的。
思考:气体会发生扩散,液体是否也会发生扩散? 扩散快慢与什么有关呢?
结论:液体也会扩散,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叫热运动。
固体也会扩散吗?
固体也能发生扩散(如: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 内里会变黑)。
讨论:1. 比较气体、液体、固体中扩散的快 慢。
2. 扩散现象除了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之 外,还能说明什么?
如图4-7,两只分别装 活动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 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 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 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将会 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一处的现 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是大量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
热菜总是香味四溢,但冷菜却只有靠得很近时才能闻到它 的气味。为什么?
2.水是由__水__分__子____构成的,水蒸气是由
___水_分__子____构成的,冰是由_水_分__子_____构成 的,同种物质构成的分子种类__相__同______ ; 蔗糖是由蔗__糖__分_子_构成的,氨气是由 __氨_分__子_____构的,二氧化碳是由 _二__氧_化_碳__分_子__构的,酒精是由_酒__精__分_子__构成, 不同种物质构成的分子种类___不__同_____ 。
蔗糖呈方形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科学入门科学与科学方法科学探究2.第二单元:地球与宇宙地球概述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生物地球上的气候与季节3.第三单元:物质与能量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与守恒4.第四单元: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分类生物与环境生物学现象5.第五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环境保护第一单元:科学入门第1课:科学与科学方法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2.介绍科学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方法。
4.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2课:科学探究教学过程:1.回顾上节课的科学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巩固。
2.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如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等。
3.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第二单元:地球与宇宙第1课:地球概述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大小、形状、结构等。
2.讲解地球的地理分布,如陆地、海洋、山脉等。
3.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4.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对地球的认识。
第2课:地球上的水教学过程:1.介绍地球上水的分布,如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等。
2.讲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如蒸发、降水、径流等。
3.分析水的重要性,如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4.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保护水资源。
第三单元:物质与能量第1课:物质的组成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组成,如分子、原子、离子等。
2.讲解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3.介绍物质的分类,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4.进行课堂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的变化。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 上册 第四章 第1节《物质的构成》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
第1节《物质的构成》重点归纳与精析提升【知识梳理】1.分子:分子是物质的一种。
2.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之间都存在。
3.热运动:分子不停地做运动,物体的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这种运动叫热运动。
4.分子之间的力和力:物质由大量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构成,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不仅存在于物体,而且存在于两个物体的。
分子间的斥力使物体内部的分子保持。
【知识广场】分子机器人在广义上,能够自动进行各种各样操作的机械都可称为机器人。
而所谓“分子机器人”,当然是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机器人。
大致说来,分子尺寸的机器人,其大小仅1纳米左右,而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之一,也就是1毫米的百万分之一。
原子的大小大约在0.1纳米左右,分子机器人当然就是把数十个或者数百个原子组合起来制成的机器人。
从分子机器人能够在生物体内自动生成来设想,其最初的应用似乎应是以医疗等领域为中心。
比如针对病毒的分子机器人,也许可以通过研发分子钳予以实现,加工分子钳前端的部件,使它只能与特定的病毒相结合。
而且,可以利用分子钳那样的分子机器人,向癌变部分集中输送药剂等。
【精选例析】【例1】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A. 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空隙B. 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C. 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D. 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解析】分子的观点包括: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之间有作用力。
A项氧气被压缩进钢瓶,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且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最大,易被压缩;B项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是因为分子间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C项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花香分子飘入人的鼻孔;D项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距离很近,两铅块的分子之间由于引力作用而相互吸引,结合起来。
【例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A. 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B. 两块铅柱粘合后很难拉开——分子间存在引力C. 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D. 酒精挥发——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析】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空隙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而不是分子本身的大小随着温度发生变化。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精品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构成》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物质构成》中,深入学习物质基本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
详细内容涉及3.1节“分子和原子”,3.2节“物质组成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子、原子、离子概念,掌握物质组成和分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索物质构成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概念区分与理解。
2. 教学重点:物质组成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分子模型、原子模型、离子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包括酒精、水、食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如冰融化、酒精挥发等,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思考。
步骤1: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原因?”步骤2:引导学生观察分子模型,理解分子在物质变化中作用。
2. 例题讲解:以水为例,讲解分子、原子、离子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步骤1:讲解水分子构成,引导学生理解分子是由原子组成。
步骤2:讲解水分子在电解过程中氢离子和氧离子过程,使学生理解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形成。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酒精与水混合、食盐在水中溶解等现象,分析分子、原子、离子作用。
步骤1: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步骤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六、板书设计1. 物质构成分子原子离子2. 物质组成和分类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组成物质分类:纯净物、混合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分子、原子、离子概念。
(2)举例说明物质组成和分类。
(3)结合生活实际,说明分子、原子、离子在物质变化中作用。
2. 答案:(2)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组成。
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原子或离子组成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原子或离子组成物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4.1物质的构成1.定义: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性质:(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4)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气体空隙最大,液体次之,气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4.2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2.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 kg。
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 吨= 1000 千克;1 千克=1000 克=1000000 毫克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150g,成人:50Kg —60Kg,大象 6t;一只公鸡 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 4Kg。
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
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①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
②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零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把左端的平衡螺母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③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 g)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科学七年级物质的组成教案
科学七年级物质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物质的基本概念及其组成成分;2.掌握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基本单位;3.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具:投影仪、实验器材、PPT等;2.课件:PPT或者教学手册;3.实验材料:常见的物质样本,如水、铁、盐、糖等。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1.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幅图片,上面有水、铁、盐、糖等常见物质的图片。
2.向学生提问:“你们见过这些物质吗?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吗?”3.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回答并互相讨论。
Step 2 学习新知1.通过PPT或教学手册向学生介绍物质的基本概念和组成成分。
2.讲解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及其在物质中的作用。
3.结合图示和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不同物质的组成。
Step 3 实验探究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组成成分,如水的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3.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Step 4 归纳总结1.根据实验结果,与学生共同总结物质的组成成分,并做简要概括。
2.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四、巩固练习1.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解释。
五、拓展应用1.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加深对物质组成的理解。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为什么木材可以燃烧等。
六、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复述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与学生一起检查习题的解答情况,解释答案和解题思路。
3.鼓励学生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加深对物质组成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的大致内容,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可以在每个步骤中适当增加或调整内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4.1物质的构成
二、分子之间有空隙
1、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之间都有空隙。 2、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固体最小。
固体
液体
气体
讨 论
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气体 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难压缩吗?
气体易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之间 的空隙大,固、液体难压缩是因 为固、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小的 原故。
一般液体变成固体后体积变小,水是 一种例外! 1、一块冰熔化成水后,体积变小了,请你用 分子的观点来解释。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 小的粒子。
分子有多小?
• 阅读书本P124第二段,说说你有哪些证据证明分 子确实很小?
二、分子的特点:
分子很小
(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只有用现代较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物质分子。
-10 分子的直径大约为10 m
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扩散现象的例子?
晶体管的制 造就是用到了 固体的扩散原 理。
(二)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的无 规则运动越剧烈。
问题:扩散快慢与温度高低有怎样的关系?
书本P126 活动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思考: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温度 高,分子热运动剧烈。”?
热的白米饭比冷饭香。
本节小结
1.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 唯一的微粒。 2. 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 3.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助学本P42-43
复习回顾
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但不是唯一的微粒。 2. 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 3.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材第四章《物质的构成》,内容包括: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以及物质的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概念。
2. 理解物质的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质关系。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显微镜、实物模型、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宏观和微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内部的构成。
2. 新课导入:讲解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性质变化,解释其微观原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2. 物质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描述其微观结构。
(2)解释下列现象的微观原理:水烧开时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3)简述分子、原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2. 答案:(1)略(2)水分子在加热过程中,运动速度加快,间隔变大,形成气泡。
(3)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粒子的大小、电荷和组合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解释生活现象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了解更多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质关系。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优质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物质的构成》优秀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材第四章《物质的构成》。
详细内容包括:物质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性质,以及它们在物质性质和变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概念,掌握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微观粒子观点解释宏观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性质及其在物质性质和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概念,以及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分子模型、原子结构模型、离子模型。
2. 学具:显微镜、实验器材(酒精、碘酒、糖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构成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展示相关模型,让学生直观了解微观粒子的形态。
3. 知识讲解:a. 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的组成、分子的运动等。
b. 原子的基本性质,如原子的结构、原子核与电子的关系等。
c. 离子的基本性质,如离子的形成、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微观粒子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变化现象,分析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离子2. 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性质3. 微观粒子与宏观现象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下列现象中微观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酒精与碘酒混合、糖水蒸发。
b. 分别用分子、原子、离子观点解释水的三态变化。
2. 答案:a. 酒精与碘酒混合时,分子间发生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具有运动性。
糖水蒸发时,水分子从液态变为气态,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4章物质的特性4.1物质的构成目录 (1) (2) (3) (5) (9)一、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很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如: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等。
1.小颗粒用放大镜可看见,细胞要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只有用较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一些较大的分子,所以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中的一种,而不是唯一的一种,构成物质的微粒还可以是原子、离子等。
如: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俗称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重要提醒】无论物质的状态如何,构成同种物质的分子种类相同。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体积小:水分子的直径约是2.8×10-10米,1亿个水分子排一排约2.8厘米长。
质量小: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3×10-26千克。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如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等。
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空隙较大,固体、液体分子间空隙较小,因此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不易被压缩。
分子间的空隙会随温度、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在温度升高时,分子间的空隙会变大。
【重要提醒】当大小不同的两种分子混合时,小分子进入大分子的空隙里去,使总体积减小。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互相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人对方的现象,叫作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空隙)。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会发生扩散。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重要提醒】①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无规则运动越快,运动过程中分子结构并不改变,分子间的间隔可能会改变。
②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管物质处于什么状态,这体现了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 第1节 物质的构成教案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
物质的构成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有空隙的证据。
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3)了解扩撒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
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应用分子和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分组实验活动,使学社善于发现科学实验中的现象,并揭示科学本质。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学生从更深微观层次去认识物质本质的一节课,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分子观和分子运动观,并用以解释宏观现象。
本节课内容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
由于分子是肉眼甚至一般显微镜都观察不到的一种微粒,加之初一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有限,本节教学有相当大的难度。
故应以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为主,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和总结,并借助多媒体演示,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3重点难点重点:物质的构成难点:分子的性质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物质的构成五、教学过程引课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沙雕作品吗?各种沙雕作品造型各异,千姿百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课件展示沙雕作品图片)学生:由大量细小的沙粒构成。
教师:我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如:水、空气、金属等),它们是否也是由大量微小的粒子构成呢?引入课题《物质的构成》展开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活动一:请大家使用放大镜观察(1)一块方糖;(2)磨碎的方糖;(3)将蔗糖粉末溶解在水中,再观察水中的蔗糖。
问题:老师手中的这块方糖是什么构成的呢?学生1:蔗糖小颗粒(没有经过观察)。
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第一课时教案 浙教版
《物质的构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我们今天所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沃德说过“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
”因此,本节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亲历一个全新的探究过程,建构新知:即“情境——探究——交流”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有关细胞学说的知识以后,更深的从微观层次上去认识物质的本质,能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并能解释一定的现象。
分子是化学基本概念的组成部分,是化学的基础,因此这节内容在教材的地位非常明显。
本节内容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重点难点也随之明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子性质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关于分子间隙的有关内容。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探究事物的基本方法。
知道要借助仪器,探究实验等等。
然而七年级的学生理解分子的抽象定义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粒子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要让学生经过分组实验、自主探究;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进行全面观察和总结,让学生建构起对分子的正确认识。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内容的目标为: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确认分子比细胞小的多。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
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描述和解释现象的综合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合作精神及团队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信念。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4.1物质的构成
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4. 俗话说“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破镜处分子间的距离都__大___于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分子间 相互吸引的作用微乎其微。
分温子度的 越直高径,只分有子百运亿动分越之剧几烈比米。光,约学为显10微-10镜m数放量大级倍,人数眼高无1法0直0接0 观倍察的到。电子显微镜下的发丝
分子的世界我们无法观察,但是却能通过实验,得到分子在运动和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事实,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 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1.分子动理1论.的分初步子知识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下列现象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作用的是( )
扩封散闭说 在明容了器分中子的在液不体停很常地难做被见无压的规缩则物运动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 下温列度现 越象高中,,分能子做说运热明动物越运体剧的烈动分。;子在分不停子地之运动间的是存在( 引) 力和斥力。
80多年!
分子热运动
实验1:在讲台上打开一个花露水瓶盖,前排同学有没有闻到味道? 实验2: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扩散。
扩散
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热运动
• 实验3:水和硫酸铜扩散(对比放置不同时间的水 和硫酸铜溶液) ──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课堂练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1《物质的构成》教案
《物质的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空隙的现象。
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3.了解扩散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分子之间存在空隙2.扩散现象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三、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啊?既然如此,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这个故事的题目呢,叫做一个小和尚的故事。
从前绍兴城里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一个小和尚,小和尚每天的工作只是劈柴,他要把一捆很大的木柴不断劈小,劈小,再劈小。
劈得时间长了,小和尚就胡思乱想起来:如果我再把这小的木柴再劈小,那劈到最小会是什么呢?小和尚想了很久,就是想不出来。
同学们你们能帮小和尚解决疑问吗?你们认为这个木柴劈到最小会是什么呢?预设:小木屑(小木屑真的是最小的吗)细胞(大家都知道细胞,那么以植物细胞为例,细胞可以再分解吗)分子(这个同学很厉害哦,竟然知道分子,那你知道什么是分子吗?)课题引入:那劈到最后到底会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知识-----物质的构成,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吧。
板书:物质的构成(一)观察蔗糖: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东西,那就是方糖。
方糖就是一种糖,什么味道啊?(甜的)今天咱们的探究目的是:研究出构成方糖的最小颗粒是什么?以四人研究小组为单位,跟着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探究。
师:用放大镜观察这一块方形的蔗糖的表面结构,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看到蔗糖的小颗粒师:这小颗粒可以再分吗?(可以)师:怎么分?生:讨论:1,磨碎变成粉末2,溶于水中师:为了节省时间和节约实验材料,我们不要把整块方糖拿来研磨或者溶解,可以取一小部分把这一小部分的蔗糖变得更小?学生实验:先进行研磨方糖,把蔗糖颗粒变成粉末师:这下的蔗糖比原来更小了,那它还是糖吗?为什么?学生实验:再进行溶解,为了加快溶解,我们可以用玻璃棒来搅拌一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4.1 物质的构成第一课时 物质的构成 (课件)
新知讲解
蔗糖溶解在水中后,我们再也看不见那些蔗糖小颗 粒,这时蔗糖是以一种更小的微粒存在于水中。这 种蔗糖微粒称为蔗糖分子。蔗糖是由大量蔗糖分子 构成的。
结论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与蔗糖一样,水、 空气等镜放 大几百万倍可以看 到一些较大的分子
拓展思考
【思考与讨论】
请用事实证据说明是构成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之间的空隙大,
还是构成气体的分子之间的空隙大。 气体的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大得多。
事实证据:气体很容易被压缩,固体和液体很不容易被压缩。
固体
液体
气体
课堂练习
1.将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得到混合后的体积_小__于___混合前 的体积,得到的混合后的质量___等__于____混合前的质量(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水__分__子__进___入_ 酒___精__分__子__的__间___隙__中__。 2.为什么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很难被压缩?
【实验器材】
放大镜、方形蔗糖、盛有水的烧杯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一块方形蔗糖,我们
可以看到 小颗粒 。
2.将方形蔗糖碾碎后,再用放大镜观
察,我们可以看到 极小的颗粒 。
新知讲解
物质由分子构成
3.将碾碎的蔗糖溶入水中,用放 大镜观察糖水,我们发现蔗糖粉
末 消失了 。
蔗糖消失了吗?
蔗糖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极小的微粒状态存在。
水蒸气中分子间隙很大,容易被压缩; 而水和冰中分子间隙较小,不容易被压缩。
拓展提高
3. 水、水蒸气、冰都是由(水分子 )构成的; 蔗糖是由( 蔗糖分子)构成的。不同的物质 是由( 不同)的分子构成的。
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1)教案 (新版)浙教版
第1节物质的构成一、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让学生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3.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
[科学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能列举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解决问题]通过学习,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了解扩散现象。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和事实,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扩散现象。
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要点扫描[课标解读]《物质的构成》这一节课比较抽象,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内容分析]《物质的构成》是初中科学7年级第4章第4节的内容,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在讲“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时,要从观察方型蔗糖、观察碾碎的蔗糖到观察糖水,来引出蔗糖分子,并且强调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很小,要通过比喻的方法告诉学生。
“分子之间有空隙”,要做好主实验和辅助实验。
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要用有刻度的小试管,比如50毫升水和50毫升红色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会明显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黄豆和芝麻的辅助实验很明显,要用黑芝麻。
同样道理,“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和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也要做好演示实验。
因为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分子、分子的运动、物质的扩散现象。
第1节 物质的构成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3.物质三态的微观特征和宏观特征
物态
微观特征
宏观特征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证明引力的存在
[解析] 观察图可知:用手轻轻地碰一下附着着肥皂膜的棉线的任意一侧,这一侧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中通过棉线形状的变化可以推测分子间存在引力。
归纳总结能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现象有:固体、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不散开,两铅柱粘合在一起而不被拉开,物体很难被拉伸等。
使注射器筒中吸入一定量的水,用手指堵紧注射口,推压注射器的活塞,注射器筒中水的体积没有明显变化
现象分析
分子间存在引力,使大量分子能聚集在一起构成固体或液体
两块铅柱接触面上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使两块铅柱粘合在一起
水分子间有空隙,而推压活塞不容易将水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存在斥力
归纳总结
B
[解析] 由于分子之间作用力的作用距离很小,把破碎的镜子拼在一起时,镜子碎片之间的距离远远大于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距离,分子作用力就不起作用,所以破镜不能重圆,故B错误。
题型1 分子热运动
角度1 识别分子热运动
典例5 下列诗词加点部分,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zzd>一院香</zzd>B.三月江城<zzd>柳絮飞</zzd>,五年游客送人归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zzd>雪纷纷</zzd>D.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zzd>梨花落</zzd>晚风
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物质的构成(3)教案 浙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科学上册4.1 物质的构成(3)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上册4.1 物质的构成(3)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上册4.1 物质的构成(3)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4.1 物质的构成一、引入新课:故事:山上、庙里,有两个小和尚,一个小和尚每天挑水、念经;而另一个小和尚则每天砍柴、念经,日复一日,但两个小和尚各遇到了问题:挑水的小和尚在想为什么每天挑满的水缸到第二天会少一点点呢?劈柴的小和尚也在想如果木柴一直劈下去木柴最后会劈成什么呢?师:我们先一起来思考劈柴的小和尚的问题:如果木柴一直劈下去木柴最后会劈成什么呢?生:可能会劈成许多小木屑生:可能会劈到手生:可能劈到没有了生:可能劈到只有一个个的细胞了到底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构成了解最后到底会成为什么?二、新课教学:观察方糖:用放大镜观察它,你发现了什么?生:它是由很多小方糖组成生:它是由亮闪闪的不颗粒组成的师:这些小颗粒可以再分吗?生:肯定可以再分的。
师:怎么分呢?生:用高科技的仪器把它切成更小生:把它对磨碎变成粉末生:把它溶于水中师: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器材,我们两个实验都要做,方糖只有一块怎么办?生:分两块做生:先磨后溶于水中学生实验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生:第一个实验我们组磨成了像精盐一样的小颗粒,粉末状的比原来方糖的小颗粒还要小。
师:你认为磨成的粉末还是方糖吗?生:是,因为它还是甜的生:是,它只是变小了,没有变成其它东西.师:第二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糖看不到了师:它没有了吗?生:有,它分散到水中去了生:水变甜了师:用放大镜还能观察到它吗?生:不能了师:看来水中的糖比刚才磨碎后的糖还要小,这种微小的颗粒我们称它为分子.方糖是由无数个微小到眼睛看不到的分子构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上册4.1物质的构成(1)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上册4.1 物质的构成(1)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上册4.1物质的构成(1)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1节物质的构成一、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
让学生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3。
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
[科学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能列举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解决问题]通过学习,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了解扩散现象。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和事实,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扩散现象。
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要点扫描[课标解读]《物质的构成》这一节课比较抽象,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内容分析]《物质的构成》是初中科学7年级第4章第4节的内容,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在讲“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时,要从观察方型蔗糖、观察碾碎的蔗糖到观察糖水,来引出蔗糖分子,并且强调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很小,要通过比喻的方法告诉学生.“分子之间有空隙”,要做好主实验和辅助实验。
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要用有刻度的小试管,比如50毫升水和50毫升红色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会明显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黄豆和芝麻的辅助实验很明显,要用黑芝麻。
同样道理, “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和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也要做好演示实验。
因为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分子、分子的运动、物质的扩散现象。
[学情分析]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比较明显感觉到这样一些变化:教师的民主、平等意识明显增强,教师的角色有了变化,由比较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
教学活动比较丰富多彩,特别是加强了实验教学,能够吸引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发言,思维空间增大.课堂上的讨论加强了,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法点拨]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使得本课的教学更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的思维发散,相互交流,使课堂气氛跌宕起伏。
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子间存在空隙;扩散现象.[经验介绍]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发言,思维空间增大.课堂上的讨论加强了,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三、教学文档[课前准备]课件辅助教学方型蔗糖、碾碎的蔗糖、糖水酒精和水量筒黑芝麻、黄豆扩散现象实验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引入一:提出物态变化中的许多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学习物质构成。
引入二: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甘蔗汁从甘蔗的细胞中压榨出来,说明甘蔗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那么,存在于甘蔗细胞内的糖和水等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呢?学生实验:观察蔗糖的三个实验(观察方糖、观察碾碎的方糖、观察糖水).让学生一步步考虑,最后根据水变甜的事实,确认蔗糖没有消失,在水中以极小的微粒存在,从而得到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结论,把学生引入物质的微观世界。
分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的概念——可以采用对比或比喻的手法,如:⑴一杯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如果让人去数,每秒种数一个,要数几十亿亿年。
⑵如果把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它的大小的比例就好象乒乓球与地球之比。
⑶2500万个水分子排列起来才只有1厘米长,而同样数目的乒乓球挨个排列起来有750千米长,相当于北京到南京的直线距离。
二、分子之间有空隙两个演示实验:(前一个是主实验,后一个是辅助实验)做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时:用有刻度的小试管。
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总体积减少,其实跟两种颗粒之间存在着空隙有关,又跟两种颗粒的大小不同有关,所以应选用颗粒大小差异较大的,实验效果就较明显.当然模拟实验只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某个道理,它与所要说明的道理之间并不存在着简单的因果关系。
我们不能认为,因为黄豆和芝麻之间有空隙,所以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一定存在空隙,只能说与黄豆和芝麻混合的现象相类似,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两者混合时,由于分子填补了这些空隙,所以总体积就会减少。
讨论:四人小组讨论,每一组上报讨论结果,并要列举固体、液体分子间的空隙大,还是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
教师归纳。
三、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中气体的扩散实验:打开香水瓶盖,让学生闻气味。
使学生认识到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这个实验简单易做,而且直观性和形象性强.也可改为在教室里喷洒空气清新剂或点燃卫生香,让学生闻气味.什么叫扩散?进行气体扩散的微观解释,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液体的扩散实验: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实验。
应当用注射器将红墨水注入水的底部,然后让学生观察红墨水向周围散开的现象。
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可以在开始上课时将红墨水注入水中。
两杯水,一杯用冷水,一杯用热水,让学生发现红墨水在两杯水中散开的快慢跟温度的高低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是由分子的运动引起的.扩散现象也能在固体中发生.教师介绍金和铅的扩散实验.让学生举例固体扩散的实例。
教师总结。
固体的扩散在制造金属零件和现代电子基本元件晶体管的制造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钢件的表面渗碳法,从而提高钢件的硬度;渗铝法,从而提高钢件的耐热性;在晶体管中渗入微量的杂质,从而控制半导体性质。
讨论:比较气体、液体、固体中扩散的快慢。
扩散现象除了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之外,还能说明什么?四、物态变化现象的微观解释蒸发现象的微观本质和沸腾现象的微观本质两幅图片思考:你还能利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其他物态变化的现象吗?思考题是为了把所学的分子运动论微观知识全面去解释其他物态变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思考完后,可让学生抢答的方式解释物态变化的实际。
固体液体气体除了教材中的二个练习外,可以补充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在网上收集有关分子科学的题目。
四、学业诊断例1、将水和酒精混合在一起得到的混合液的体积与混合前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相比较,有何关系,为什么?解析: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体积和相比较,变小了,理由是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当酒精和水混合时,分子互相进入彼此的空隙中,使得混合后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和。
例2氧气、水、蔗糖、干冰、铁分别是由什么构成?解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并不是任何物质都是分子构成,同理分子并非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
在本题中,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蔗糖由蔗糖分子构成,干冰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而铁不是由分子构成,而是由原子。
(原子在今天后的学习中会学到)五、精彩存盘1、细胞(cell)与分子(molecule):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一般具有复杂的结构。
我们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认识细胞的结构。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属于物质的构成,分子是一种微粒,分子很小,比细胞更小,只有用现代最先进的电子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处在不断的运动中,分子之间有空隙。
2、分子之间有空隙:教材中的酒精和水等体积的混合实验基本能说明问题.为了说明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将酒精分子染成红色,具有直观效果;同时,量筒直径用的越小越好.最后可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与混合前的体积和关系,得出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结论。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1)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教室内打开香水瓶塞,一会儿,教室内香气扑鼻。
(3)墙内开花墙外香.六、资料链接分子有多小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肉眼、放大镜和一般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的,目前,只有用现代最先进的电子隧道扣指镜才有可能看到/关于分子的大小,我们从以下几种数据了解:(1)在0℃和1个标准大气压,汽车平均排放1㎝3的污染氧气中含有2.7×107个分子;(2)0℃和1个标准大气压下,1㎝3氧气中含有2。
7×1019个分子;(3)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个数,如果以1个/秒米计数,需数几十亿亿年;(4)把水分与乒乓球相比,类似将乒乓与地球相比;(5)2500万个水分子排列起来才1㎝长,而2500个乒乓球排列起来就有95万米长。
(6)一个氢分子的质量大约为3.35×10-24克,(7)一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为2.99×10-23克。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 above is the whole contentof this article, Gorky said: "the book is the ladder of humanprogress." Ihope you ca nmake progress with the help of this ladder. Material life i sextremelyri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 all of whichgraduallychangethe way of people'sstudy andleisure.Many people are nolonger eager to pursue a document,but as long as you still have such a small persistence, you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progress. Whenthe complex world leadsusto chaseout, reading an article or doing aproblemmakes us calm down and return to ourselves. Withlearning, wecan activateour imagination an dthinking, establish our belief,keep our pure spiritualworld andresistthe attackoftheexternal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