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知识点

合集下载

诗词格律知识

诗词格律知识

第八章诗词格律知识第一节诗律一、诗体概说诗歌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体裁之一。

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不是散文,而是诗歌。

诗歌的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古代诗歌在发展过程中,形式、体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从原始的二言诗体,发展出《诗经》的四言体,接着出现了杂言式的楚辞体(骚体)和乐府诗,最后产生了五言、七言体;又如从早期的没有严密的格律限制到后来的具有严密的格律限制等等。

大体来说,诗体的发展经历了古体诗、新体诗和近体诗几个阶段。

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以后出现的所谓近体诗而言的,它的范围一般来说指的是近体诗产生以前的诗歌,主要是汉魏六朝诗歌,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时期的文人诗;也包括唐以后仿照古体诗的体制而创作的形式自由、不受格律限制的一类诗,或称古风。

“古诗”是个含义模糊的概念。

“古”是个时间概念,就唐代而言,汉魏六朝的诗歌是古诗,就今天而言,唐代的诗歌又属于古诗。

比如,我们说会背古诗三百首,它的范围就很大。

王力《古代汉语》(第四册,1511页)把汉魏六朝诗称为“古诗”,把唐以后的仿古诗歌称为古体诗或古风;有的教材(如人大1998版《古代汉语》)不提古诗,而是统称为古体诗。

我们采取后一种做法。

五言诗和七言诗是汉朝产生的诗体。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的民谣,东汉末的《古诗十九首》是最早出现的成熟的五言诗。

七言诗早期的代表是《柏梁台诗》和曹丕的《燕歌行》。

到齐梁时代,诗体又逐渐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创作中开始讲究平仄。

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也叫“新体诗”,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脁为其代表作家。

唐代,诗体又发生了重大变化,即近体诗的兴起和成熟。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篇章、句式、对偶、音律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崭新的诗体,包括律诗和绝句。

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运动的深入发展,出现了用白话创作的新诗。

二、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比较古体诗和近体诗各具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字数古体诗以五言(即每句五个字)为主,此外,也有四言、六言、七言和杂言。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四、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对仗。 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
美。 律诗中的对仗还有它的规则: 1 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 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对联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适合上述 标准: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一、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
中用韵,叫押韵。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 押韵叫合辙。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 同韵的两个或多个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 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阴平阳平 上声
去声
诗 时 使(老)是 试 事 识 石
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
古代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 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 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三、平仄 •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 诗人把四声分为平仄两类,平就是平声,仄
就是包括上去入三声。 • 平仄在诗词中交错出现的形式,可以概括为
两句话: 1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金沙水拍去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辨别平仄: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葉舟,出没风波里。
梦江南(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

格律诗词入门基础知识一、什么是格律诗词格律诗词,简称格律,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形式。

它遵循特定的音韵规则和结构要求,通常由若干个相互呼应的句子构成。

格律诗词的特点是平仄押韵、字数定型,通过这种严格的形式约束,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格律诗词的分类格律诗词根据音韵规则和结构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律诗和律词两大类。

1. 律诗律诗是指按照特定的音韵规则和结构要求创作的诗歌形式。

律诗的基本特征是平仄押韵和字数定型。

其中,平仄是指古代汉语诗歌中声调的起伏,通常分为平声和仄声。

押韵是指诗句末尾的韵母相同或类似。

字数定型是指每句诗的字数是固定的,例如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

2. 律词律词是指按照特定的音韵规则和结构要求创作的词歌形式。

律词与律诗的区别在于律词通常只有四个字的韵脚,没有字数定型的要求。

律词的韵律音韵规则比较自由,使得词作者可以更灵活地表达情感。

三、格律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格律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许多诗歌都有平仄押韵和字数定型的特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诗歌形式得到了发展和丰富,形成了后来的格律诗词。

格律诗词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大量的优秀作品出现并影响了后世。

唐代的杜甫、李白,宋代的苏轼、杨万里等诗人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在格律诗词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近现代以来,格律诗词逐渐走向没落,被自由诗等新的文体形式所取代。

不过,在文化传承和研究领域,格律诗词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许多学者致力于对格律诗词进行研究和创作。

四、学习格律诗词的方法和步骤要学习格律诗词,首先需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巧,然后通过阅读和创作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1. 学习基本知识学习格律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平仄押韵的规则、字数定型的要求以及常见的格律形式。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来系统地学习这些知识。

2. 阅读经典作品阅读经典的格律诗词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种文体形式的特点和魅力。

关于格律诗的入门常识

关于格律诗的入门常识

关于格律诗的入门常识胡田保一,几个基本概念:格律诗:既要押韵,又要对仗、平仄,还要限定句数与字数,具备这四项要求的诗歌,就是格律诗。

有人将这四大特点概括为4句话12个字:“限篇幅,讲音韵,论平仄,用对仗”。

绝句:每首4句。

每句5字,共20个字,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每句7字,共28个字,称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律诗:每首8句。

每句5字,共40个字,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每句7字,共56个字,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古诗:又称作古风、古体诗。

古诗是一种只讲押韵,而不要求平仄、对仗,也不限字数、句数的诗。

在唐诗的格律兴起之前,亦即南北朝及以前的诗人们写的诗,都没有平仄和对仗,那样的诗即称之为古诗或叫古风、古体诗。

因此,相对于“古体诗”而言,隋唐时期兴起的格律诗,又称之为“近体诗”。

唐以后的诗人写的一些不用平仄和对仗的诗,同样也称之为古诗。

古诗每句的字数可以不受五言、七言的限制,三言、四言、六言、杂言等等都有。

古诗的句数既可以4句、8句,也可以突破4句、8句的限制,可以更长,句数更多。

以下列举几首实例:每首4句:赠范晔南朝陆凯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每首8句:怨歌行北周庾信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每首6句: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每首10句: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是古代文人墨客在长期诗词创作中形成的一套规则,主要涉及到平仄、声韵、对仗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词格律知识:
1.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中音调方面的规则。

平声指的是平缓、悠长的声调,而仄声则是
指有升降、有节奏的声调。

在诗词中,平仄的交替和对应可以使诗词读起来更加和谐、有节奏感。

2.声韵:声韵是指诗词中的音韵和韵律。

在古代,诗词通常会遵循一定的声韵规则,如
《广韵》、《平水韵》等。

现代的诗词也可以遵循这些规则,或者使用现代汉语拼音来定韵。

3.对仗:对仗是诗词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仗可以增强诗词的表达效果。

对仗要
求两句话或两个词组的结构、意义、语法等方面相对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典型的对仗句。

4.节奏:节奏是指诗词中的停顿和语速。

在诗词中,通常会有一些特定的词语或短语用来
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意义,这些词语或短语需要适当地停顿或加速,以突出诗词的节奏感。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基础知识

格律诗基础知识∙1.普通话声调中的阴平、阳平称为平声,上声、去声称为仄声。

2.两句为一联或一个对子:前一句称为上联、上句或出句,后一句称为下联、下句或对句。

在八句律诗中,一二句称首联(或第一联),三四句称颔联(或第二联),五六句称颈联(或第三联),七八句称尾联(或第四联)。

3.每句最后一个字称为脚。

押韵的脚称为韵脚,不押的称为白脚。

4.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规则是词性相对。

例如:抗美与援朝。

5.孤平是五言的第二个字或七言的第四个字是一个孤独的平声字,被仄声包围。

避免孤平的方法:五言的第一个字、七言的第三个字不用仄声。

补救孤平的方法:把孤平字后面的相邻字改为平声。

格律诗写作要求∙一、声律(声调)要求:1.一句内平仄相间(交错)⑴七言句内平仄句式:①□平○□仄●○○●②□平○□仄●●○○③□仄●□平○●●○④□仄●□平○○●●⑵五言句内平仄句式:①□平○●●○②□平○○●●③□仄●○○●④□仄●●○○注:○表示平,●表示仄,□可平可仄,但以□中的为佳。

2.一联内上下两句(即一二句、三四句、五六句)的平仄相对(相反),只要节拍字(二四六字)平仄相反即可。

3.两联间(即二三句、四五句、六七句)的平仄相粘(相同),只要节拍字(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可。

4.脚分明:①韵脚的平仄都相同;②白脚与韵脚的平仄相反。

二、对仗(对偶)要求:律诗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中间联都必须工对(字数相等,语序[词性、句式、语法结构] 相同,意义相当)而绝句只有四句,可以不对仗;上下句相应位置不能使用同字对。

三、押韵要求:偶数句末必须押韵(多为平韵),奇数句末可押不押(当首联不对仗时,首句常入韵;反之,常不入韵);尽可能不使用同一个字重复作韵;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作韵;最好押同一声韵四、章法(逻辑结构)要求:只要意思要连贯即可:一般说来,绝句为起承转合,律诗为起承转承转∙余浩然: 格律诗词写作, 岳麓书社, 20XX年6月.承转合。

诗词格律一览表

诗词格律一览表

诗词格律一览表一、诗的格律。

1. 古体诗。

- 定义: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它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等。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

2. 近体诗(格律诗)- 分类。

- 绝句。

- 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它的格律有四种基本格式,以平起平收式为例,格律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以仄起平收式为例,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律诗。

-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

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工整。

例如平起仄收式的格律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同样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以仄起平收式为例,格律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平仄规则。

- 基本概念: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在现代汉语中大致相当于一声和二声),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大致相当于三声、四声,而入声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消失,但在一些方言如粤语、吴语等中还存在)。

- 作用:平仄相间可以让诗句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

就像走路,一脚高(平)一脚低(仄),这样走起来才有节奏感。

比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样交替出现,读起来就不会平淡无奇。

- 押韵规则。

- 对仗规则(律诗中间两联)- 要求:对仗要求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而且结构也要相对。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对“一行”(数量词相对),“黄鹂”对“白鹭”(名词相对),“鸣”对“上”(动词相对),“翠柳”对“青天”(名词相对)。

- 意义:对仗让诗歌更加工整、美观,就像给诗歌穿上了一身精致的套装,同时也能增强诗歌的表现力,把相似或者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对比,让读者更能体会诗人的意图。

诗律的知识点总结

诗律的知识点总结

诗律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诗律1. 韵脚韵脚是指诗歌中的韵部,其分为押韵和对仗。

押韵是指诗句末字或末两字音相同,在韵的情况下要求形式相似,内容相近(如平仄)。

对仗是指一句对句,前后交互配合,前后呼应交还。

中国古代诗歌有平水韵、叠字韵、交字韵、并字韵等多种韵式。

2. 格律格律是指诗句的规律和形式。

古体诗的格律一般包括平仄、句读、章法等。

古体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3. 长短古代诗歌的长短指诗句的字数。

五言律诗每句五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

在诗歌的长度上,每个字都要力求精炼,以求简练、凝练、精炼。

4. 修辞修辞是古代诗歌的一大特点,包括比兴、夸张、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

比兴是一种比拟的修辞手法,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表达一种意境。

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言语夸大处理,使文章更加强烈。

排比是一种排列修辞法,通过排比的语言,使文章具有鲜明的对比或者对照,突出诗意。

二、西方诗律1. 音韵西方诗歌中,音韵是指诗句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常见的音韵有押韵和对仗。

押韵是指诗句中末尾的音相同,对仗是指前后句的词语呼应。

古典诗歌中的音韵规律十分严格,现代诗歌中音韵则相对较为自由。

2. 格律西方诗歌中的格律包括诗句的长度和节奏。

常见的有十四行诗、十四行诗、八行诗、八行诗、六行诗、六行诗、等等。

不同的格律要求诗句的长度和韵脚不同。

3. 押韵押韵是西方诗歌中常见的诗律。

押韵是指诗句中末尾的音相同。

在西方诗歌中,押韵的方式有很多种,如交替押韵、交叉押韵、交响押韵等。

4. 修辞西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常见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等。

修辞手法的使用可以增加诗歌的表现力,提升诗歌的艺术成就。

总结:诗律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规范,它不仅要求诗歌在音韵和格律上的严谨,还要求诗歌在意向与修辞上的独特性。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时代风貌,造就了不同的诗律。

但无论中西,古今,诗律都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常识

格律诗常识格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一、什么是格律格律,就是格和律的合称。

格:平仄、字数、对、粘、对仗、押韵、起、承、转、合,合称为“格”。

律:音律、声律、韵律,合称为“律”。

格+律=格律。

音律:指四声。

1.指音乐的律吕、宫调等。

2.泛指乐曲,音乐。

3.文字声韵的规律。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声韵》:“永明中,沈约文词精拔,盛解音律,遂撰四声谱。

”声律: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

三国时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

南齐开始分别字的平上去入四声。

唐朝以上去入为仄,平仄相配,逐渐形成了平仄协调的格律。

韵律:平仄和押韵规范,主要指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

为了表述方便,人们习惯性地设置了平仄符号,我们先记住这些符号:平:○ ○○ ○○○仄:● ●● ●●●可平可仄:⊙○⊙●平韵:△仄韵:▲二、格律诗的主要特点1,限定字句。

每首限定八句,每句七个字或者五个字。

五律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押韵。

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四声。

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

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我们通常把押韵、四声、平仄、对仗称为诗词的四大要素。

4,平仄。

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明确规定。

5,对仗。

每首诗中对仗联可以多到四联,至少要有两联,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

6,粘对。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

联内要求对仗,上下联之间要求粘。

格律诗基础知识简述

格律诗基础知识简述

格律诗基础知识简述我国古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其中近体诗格律要求严格,又称格律诗。

格律诗在句式、平仄、押韵和对仗上有显著特点。

一、句式上,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1.律诗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八句,分别叫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如果只有四句,一般就叫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了。

还有少量律诗句数很多,就叫长排律。

参考阅读:(律诗和绝句的区别)2.五绝,共四句20字;七绝,共四句28字。

进一步区分有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入韵)和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入韵)两种情况,所谓平起、仄起以首句第二个字声调为基准。

二、平仄1.格律诗讲究平仄,这样才能体现诗歌音韵美,节奏美。

2.平仄声在本句中交替使用,在上下句中对立使用。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3.注意平仄声古代与现代不同。

古代平声,一般是现在的一二声,即阴平、阳平。

古代仄声是上声、去声、入声。

相当于现在三四声,即上声、去声。

入声字已归入现代汉语平、上、去声里。

(参考阅读:五言律诗的平仄)三、押韵相同或相近韵母的字按平仄规律放在规定句式的句尾,就是韵脚,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其目的是为了声韵谐和,构成声音回环之美。

四、对仗(对偶)(一)格律诗使用对仗一些特点。

1.绝句不必对仗。

2.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颌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

3.长排律除首尾两联外,均须用对仗。

(二)对仗的规则是: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立。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3.短语、句型的结构要相同。

例如出入句中相同位置的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以及虚词的词性相同;4.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另外,还特别讲究数字对数字,方位对方位,专用名词对专用名词,叠字对叠字。

5.上、下联意义不可重复。

(参考阅读:律诗的句式、节奏)备注:1.请参考查阅《平水韵》相关知识。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

格律诗的基本知识【一小时学会写格律诗】第一,格律诗词的基本知识1、五大要素:“五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律有定对。

2、平仄: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普通话里,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

——【中华新韵】在中古汉语里,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平水韵】【词林正韵】规律:在同句中是相间的,在对句中是相对的。

3、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韵”的重要性:韵是格律诗的根基,绝对不容许错。

如果“韵”错了,诗就立不起来了。

规律:①在律诗(正格)中,除起句外,所有的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才押韵。

②在同一首诗中,不能串韵,只能押同一种韵;同时,新韵、古韵也不能互押。

4、“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5、律诗的四大忌讳:一忌“失粘”“失对”,二忌“孤平”“拗句”,三忌“三平(仄)脚”,四忌方言混用。

第二,格律诗的“诗谱”1、诗谱的符号及其意义:不同的书籍其符号都不相同。

必须先阅读其符号说明。

在本稿的诗谱里,“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平”表示是平声韵;红色则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应平可仄,“仄”表示应仄可平。

2、四种格式的诗谱【正格】本稿中的这四种格式是基本格式(正格),是最权威可靠的,因为他综合考虑了格律诗的所有要素和禁忌。

只要严格依谱作诗,就不会出格。

七律诗谱【正格】1、仄起仄收式【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破题,首联,第一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颔联,第二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颈联,第三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古代汉语常识(二十八)诗词格律

古代汉语常识(二十八)诗词格律

古代汉语常识(二十八)(二十九)诗词格律一.古代的韵文和散文1、韵文韵文是讲究格律,大多数要使用同韵的字作句字结尾,以求押韵的文章。

包括了历代的诗歌、词赋、戏曲。

不同时代有其流行的韵文文体。

包括:周、春秋:诗经,以四言为主的诗歌。

战国:楚辞。

汉朝:汉赋、古诗、乐府。

六朝:骈文、诗。

唐朝:唐诗、乐府。

宋朝:宋诗、宋词。

元朝: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

明清:戏曲、诗、词。

2、散文用韵问题古人为文,为了利于流传,务必求之朗朗上口,又受民歌影响,所以古文有不少是用韵的,不过格律不大严格,因而用韵不是散文的一般要求。

古代散文用韵,有两种情况:一是通篇用韵。

如三国诸葛亮前《出师表》,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前出师表》用韵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诗词格律基本知识

古诗词格律基本知识

古诗词格律基本知识
古诗词格律基本知识主要包括韵脚、平仄、句式和韵律等几个方面。

1. 韵脚:韵脚是指诗句中末尾的音节,在古代的诗词中常常使用平声和仄声进行押韵。

平声是指声调平坦、发音较短的音节,如a、e、i、o、u等;仄声是指声调变化较大、发音较长的音节,如ā、ē、ī、ō、ū等。

韵脚通常用字母表示,如a、b、c 等。

2. 平仄:平仄指的是古诗词中音节的长短。

平音为短音,仄音为长音。

古代诗词的平仄关系常常要求句子中平仄音节的对仗,即平平对、仄仄对、平仄对、仄平对。

平仄的正确运用有助于塑造节奏感和音韵美。

3. 句式:古诗词中的句式可以分为对仗句和平行句两种。

对仗句是指两个句子在韵脚、平仄和字数上相互呼应,常常是整齐对称的结构;平行句是指两个句子在韵脚和字数上不一定相同,但有相似的句法结构。

4. 韵律:古诗词中的韵律是指整首诗词中诗句的长短、节奏感和声音的韵律。

古代诗词常常以五言、七言为主,即每句五个或七个音节。

韵律的运用有助于增加诗词的声音美和韵律感。

这些基本知识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平仄和格律要求,对于欣赏和创作古诗词都有一定的帮助。

诗词格律知识点大全

诗词格律知识点大全

诗词格律知识点大全第一章诗词的四大要素一、押韵二、四声三、平仄四、对仗第二章诗韵和词韵一、平水韵(旧韵)二、普通话韵表(新韵)第三章诗律(律诗和绝句)一、古体和近体二、五言和七言三、律诗四、绝句(律绝和古绝)五、粘与对六、拗句和拗救七、所谓“一三五不论”八、古风式的律诗九、近体诗的避忌十、近体诗的对仗十一、如何记住近体诗的格式?第四章词律(破译宋词的遗传密码)一、词和词牌(什么是词?词牌的来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二、词谱(常见的12个词牌的词谱)三、正体和变体,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同调异名,同名异调四、填词(依声填词、依句填词、依数填词、自度曲、自过腔、创调;可平可仄字的问题)五、词的平仄规律六、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的问题七、词的押韵和对仗八、词谱的制定(例作的选择;古人制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正体和变体的区分)九、《朱天王*词律新编》(一百○八个常见词牌,含部分变体)★诗词创作的八大误区一、不要格律的误区——这是最大的误区!二、格律极端化三、多填词牌四、和韵、回文等文字游戏五、贪图长度六、贪图数量七、追求华丽辞藻八、自创词牌第一章诗词的四大要素一、押韵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

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

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

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

古人押韵是按韵书的。

古人所谓的“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

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是基本上一致的,按韵书压韵也是很和谐的。

宋代以后,由于语音的变化较大,诗人仍然按旧韵书压韵,就不那么和谐了!今天如果我们写旧体诗,并不一定要按古人的韵书,但是如果要学习旧体诗词,还是要了解古代的韵书的,这样,我们才不致误认为古人写诗不押韵!二、四声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中国语文之第四讲 诗词格律

中国语文之第四讲 诗词格律
(黄色字体表示可平可仄)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024/9/14
中国语文
12
B 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唐]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2024/9/14
中国语文
8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 究。其特点:
A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 押平声韵; C 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 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长律:超过八句,一般是五言,题目上标明韵数, 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除尾联,或首尾两联外,一 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平仄的辨别:入声的判断是唯一障碍,借助字典 或韵书。
2024/9/14
中国语文
5
4、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就是把同类概念或对立 的概念并列起来。“抗美援朝”。
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上句: 出句;下句:对句。
对偶规则:同一词类相对。“抗美援朝,保家为 国”
“工对” 作用:形成整齐的美。可以在散文和诗中使用。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律诗的对仗规则: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对联从律诗中演化而来。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又如“望长城内外,惟 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诗词格律基础知识

诗词格律基础知识

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 , 飘然思不群。 清闲庾开府 ,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 重与细论文。
①庾开府: 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 司空),世称庾开府。
②鲍参军: 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谢谢!
诗词格律知识
古体诗(古风)
旧诗 (古典
近∕今体诗
绝句
诗 诗歌) (格律诗)

词曲
律诗
新诗(现代诗歌)
五言 七言
五言 七言 排律
古体诗:诗经、古诗十九首、辞赋、 汉魏乐府,用韵自由, 不受格律限制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 也称今
体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句数、 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 格的规定, 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举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偶句押韵: ❖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
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 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格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 (四点要求)
1.限定字数句数 2.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3.押韵 4.每首在规定的位置都有对仗
平仄规律
❖ 句末一字是韵脚,平仄不能改变。 ❖ 每两个字构成一个节拍,节拍重点在后,所以第
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一般是不能改变的。 ❖ 在节奏的非重点音节上,如果难以找到合乎平仄

古代诗词格律与韵脚解析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格律与韵脚解析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诗词格律与韵脚解析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瑰宝,它们通过独特的格律和韵脚形式展示出诗人的情思和才华。

在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时,了解诗词的格律和韵脚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总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格律和韵脚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

一、格律知识点总结1.五言绝句格律五言绝句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四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五个字,共四句,总共二十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仄平仄平。

五言绝句常用于表达情感和抒发感慨,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2.七言绝句格律七言绝句是一种较为庄重和雄壮的诗歌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七个字,共四句,总共二十八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仄平仄仄。

七言绝句常用于抒发豪情和抒写壮丽景色,给人以恢弘雄壮之感。

3.五言律诗格律五言律诗是古代诗歌中较为庄重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共八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五个字,共八句,总共四十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五言律诗常用于叙事和抒发感情,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4.七言律诗格律七言律诗是一种较为庄重和雄壮的诗歌形式,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它的格律要求如下:(1)字数要求:每句七个字,共八句,总共五十六个字。

(2)句式要求:一般为对仗句,前后两句对仗,中间两句对仗。

(3)韵脚要求: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诗常用于抒发豪情和抒写壮丽景色,给人以庄严雄壮之感。

二、韵脚知识点总结1.平声韵平声韵是指读音上声调平稳的韵脚,如“日”、“时”、“开”等。

它的特点是读音平缓,没有明显的声调起伏。

2.仄声韵仄声韵是指读音上声调起伏的韵脚,如“山”、“寒”、“墓”等。

诗词格律全集_笔记

诗词格律全集_笔记

《诗词格律全集》读书札记目录一、诗词格律基本概念 (2)1.1 诗词格律的定义 (3)1.2 诗词格律的分类 (5)二、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 (5)2.1 诗的格律 (7)2.1.1 五言绝句 (8)2.1.2 七言绝句 (9)2.1.3 五言律诗 (10)2.1.4 七言律诗 (12)2.1.5 五言排律 (13)2.1.6 七言排律 (14)2.2 词的格律 (15)三、诗词创作技巧与方法 (17)3.1 诗词创作的主题选择 (18)3.2 诗词创作的意象运用 (19)3.3 诗词创作的结构布局 (20)3.4 诗词创作的修辞手法 (22)四、诗词鉴赏与批评 (23)4.1 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 (24)4.2 诗词批评的流派与标准 (26)4.3 诗词鉴赏与批评的实例分析 (27)五、诗词格律在现代应用 (28)5.1 诗词格律在现代诗歌创作中的应用 (29)5.2 诗词格律在现代歌词创作中的应用 (31)5.3 诗词格律在现代散文创作中的应用 (32)六、诗词格律研究展望 (33)6.1 当前诗词格律研究的不足与挑战 (34)6.2 未来诗词格律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35)一、诗词格律基本概念诗词格律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指在诗词创作过程中,作者需要遵循一定的韵律、节奏和音韵规律。

这些规律既包括平仄、押韵等声韵方面的要求,也包括对词牌、句式、修辞等方面的规范。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程中,诗词格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诗人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工具,也是研究古代文学史和文化的重要线索。

平仄:平仄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指诗句中汉字的声调高低。

在古代汉语中,共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平仄的运用可以使诗词更加和谐优美,增强音韵美感。

在《诗词格律全集》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诗体(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的平仄规律。

押韵:押韵是指诗词中的相邻两句或多句在音韵上相互呼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格律知识点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

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

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

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

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

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

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

南北朝也有乐府诗。

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

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

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

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

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

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

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

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quot;近体诗"又称"今体诗"。

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

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

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

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一)句数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类。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

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排律的句数是不限的,但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

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五言排律。

五言律师每句五字,每首四十字;七言律诗每句七字,每首五十六字。

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律诗和绝句都是由两句组成一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律诗的四联中,第一联叫"起联"或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附带讲一下:古体诗的句数是不限的一首古体诗可以很长,例如《孔雀东南飞》有357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杜甫的《永怀》有100句。

古体诗也可以很短,如傅云的《杂言》只有两句。

(二)押韵
押韵是格律诗的特征之一,不论是绝句和律诗都要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在一定位置
句子的韵脚都要用韵母相同的字。

所谓韵,一般指韵母或韵母中主要元音及韵尾和声调相同的字。

如东(dōng)、公(gōng)、龙(l ōng)红(hōng)电灯字的韵母都是ong,又都是平声,所以这些字就可以押韵。

但要注意,"韵"和"韵母"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韵母包括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而韵是不包括韵头的。

上面的几个字韵母是相同的。

但有的字如然(rán)、连(li án)、船(chuán),它们的韵母是不同的,因为它们的韵头不同,但属于同一韵部。

它们的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能在诗歌中相互押韵。

格律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排律即使句子再长,也不能换韵,也不许换邻韵的字,如果用了邻韵的字,就叫出韵。

格律诗必须用平声韵,不能用仄声韵;个别的诗押仄声韵,那是变格。

格律诗押韵的位置是偶句用韵(即二、四、六、八句),奇句不用韵。

首句原则上可用可不用。

五绝,五律的首句以不押韵者为多,而七绝、七律的首句则以押韵者为所。

(三)平仄
平仄是形成近体诗最重要的因素,字句要论平仄是格律诗的基本要求。

毛泽东讲"律
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平,是指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平声和下平声;仄,指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声、去声和入声。

近体诗按一定规则交替使用平声字或仄声字,因而音律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近体诗平仄的规律看起来复杂,但我们可以从掌握它的基本格式入手,然后在此基础
上加以变化,这样就能以简驭繁,便于理解和记忆。

近体诗平仄的规则主要有两点:
一是要平仄相间以求声调的抑扬顿挫。

如果以"平平"和"仄仄"
为单位,那么平仄相间无非两种形式:"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

但是这样在只构成四个字,而近体诗是五言或七言,要构成五言的
诗句,就要在"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的后面或中间再加上一个字,这就形成了四种形式: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这是近体诗的基本句式。

七言的近体诗只是在这四种基本句式前后加上相反的平仄: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不同格式的律诗。

第一种是五言的仄起仄收式。

句式是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如果在每句的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就造成了七言的平起仄收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