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论文:矫正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社区矫正文献综述

社区矫正文献综述

社区矫正志愿服务者的探讨——以大学生为例(社会发展学院 09社会工作蔡云晨)摘要:社区矫正志愿者是社区矫正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力量。

随着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整合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已经成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要求。

而高校志愿者作为众多的社会力量之一,其自身所蕴含的文化素养高、承受能力好、沟通表达强、社会责任感强等优势条件,使得其在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时效用十分显著。

因而,发挥好高校志愿者在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效用并完善相关管理工作,对于促进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长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社区矫正;大学生;志愿服务1.研究背景社区矫正目前正在试点阶段,民众对社区矫正的认知程度还不高,社会志愿者的参与程度还十分有限。

社区矫正适用范围的迅速扩大,势必导致矫正对象人数的急剧增加、矫正工作难度系数的不断加大以及矫正工作量的大幅增加,而现有的“司法行政机关牵头,基层司法所具体承担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公安配合”运行模式业已不能满足社区矫正工作开展需求,因此,践行“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矫工作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整合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已经成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要求。

而高校志愿者作为众多的社会力量之一,其自身所蕴含的文化素养高、承受能力好、沟通表达强、社会责任感强等优势条件,使得其在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时效用十分显著。

因而,发挥好高校志愿者在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中的效用并完善相关管理工作,对于促进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长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大学生志愿者能否在社区矫正中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社区矫正的效果。

2.研究现状广州市荔湾区自2007年招聘社区矫正志愿者以来,积累了不少的实践经验,也形成了不少相关的规范制度。

[1]但是,实践中暴露出来的制度问题仍然不少,调查发现,仅有8%的志愿者认为其提供的志愿服务效果优秀,让矫正对象有明显的转变;28%的志愿者认为其提供的志愿服务效果良好,矫正对象有一定的转变;64%的志愿者认为志愿服务的效果不大,矫正对象的变化不大。

青少年社区矫正研究的文献综述

青少年社区矫正研究的文献综述

青少年社区矫正研究的文献综述青少年社区矫正是指对违法青少年进行改造和教育,以达到社会重建和预防再犯的目的。

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犯罪事件日益增加,矫正工作也变得日益重要起来。

本文将就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理论、实践和政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理论方面1.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是青少年社区矫正的重要理论基础。

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实体,其运行规律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所决定的。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社会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通过惩罚来控制不良行为,而对于青少年矫正来说,其重要控制手段即是社区矫正。

2.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是青少年社区矫正有效进行必须要了解的理论之一。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行为不仅仅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还和内部因素有关。

因此,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时,必须重视青少年的内部心理特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定矫正方案和实施方案,尽可能减少再犯的概率。

3.教育学理论青少年矫正必须以教育为基础。

教育学理论是青少年矫正的另一个重要基础。

教育学研究表明,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实施社区矫正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青少年的教育背景,并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从而提高其道德素质和价值观。

二、实践方面1.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是相对于治安工作而言的一种新型工作方式,其特点是由各个部门之间合作共同完成,旨在帮助青少年及家庭成员理解和解决个人、家庭和社区的问题,并帮助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社区矫正方面,社会工作的实践包括社区矫正计划和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2.心理矫治实践心理矫治是内容和方法包括心理测量、诊断、治疗及预防矛盾冲突和社会问题的一门学科,是青少年矫正实践中的重要环节。

心理矫正的实践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矫治,帮助他们克服不良行为,调整情绪和性格,尽可能地消除吸毒等一系列隐患。

3.职业培训实践职业培训是青少年矫正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其理念是使青少年通过培训学习一定的职业技能,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就业前景,从而加速其回归社会的速度,避免再次犯罪的可能。

《2024年社区矫正理论研究》范文

《2024年社区矫正理论研究》范文

《社区矫正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社区矫正是针对罪犯在非监禁环境下实施矫正的刑事执行活动,旨在通过心理疏导、思想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罪犯矫正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本文将深入探讨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二、社区矫正理论基础1. 矫正理念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在于矫正理念,即以人本主义为基础,尊重罪犯的人身尊严与价值,引导罪犯主动改变行为恶习。

通过在社区中实施个别化、个性化的教育辅导与行为规范引导,促使罪犯完成再社会化过程,重获人格尊严。

2. 心理修复心理修复是社区矫正的重要内容。

社区矫正人员面临着多种心理问题,如自责、焦虑、抑郁等。

通过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罪犯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为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三、社区矫正现状分析1. 实施现状目前,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逐步实现了对罪犯的个性化管理、多元化教育与全面化服务。

然而,仍存在一些地区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相关政策与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

2. 存在问题(1)政策与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地区社区矫正政策与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资源分配不均:社区矫正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但部分地区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工作难以全面展开。

(3)社会认同度低:部分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存在误解与偏见,认为社区矫正对罪犯的惩罚力度不够,影响社会治安。

四、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1. 完善政策与制度建设完善社区矫正政策与制度建设是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保障。

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矫正政策与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同时,加强对政策与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的认同度。

2. 加强资源投入与整合加强资源投入与整合是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的关键。

应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3. 强化心理修复与社会支持心理修复与社会支持是帮助罪犯顺利回归社会的重要手段。

《2024年社区矫正理论研究》范文

《2024年社区矫正理论研究》范文

《社区矫正理论研究》篇一一、引言社区矫正是现代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社区资源的有效利用,对犯罪人员进行教育、改造和帮助,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犯率。

本文旨在探讨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实施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1. 社区矫正的概念与特点社区矫正是相对于传统的监狱矫正而言的,它以社区为基础,以犯罪人为对象,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实现犯罪人的再社会化。

社区矫正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人本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强调犯罪人的自我改造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2. 社区矫正的理论依据社区矫正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一是刑罚执行的人道主义精神,即减轻犯罪人的刑罚负担,提高其改造效果;二是社会防卫的需要,即通过社区矫正,降低犯罪人的再犯率,维护社会治安;三是促进犯罪人的再社会化,即帮助犯罪人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再实现。

三、社区矫正的实施现状1. 国内外社区矫正的实践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实施。

我国自2003年开始试点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已取得显著成效。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社区矫正政策和措施,如心理矫治、职业技能培训、社会适应性帮助等。

国外在社区矫正方面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如美国的缓刑制度、英国的社区服务制度等。

2. 社区矫正的挑战与问题尽管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如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队伍建设不足、资源配置不均、矫治效果评估困难等。

此外,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区资源的作用,提高矫治效果,也是当前社区矫正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社区矫正的未来发展趋势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保障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明确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工作原则、实施程序等,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2.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队伍建设是提高矫治效果的关键。

应加大对矫治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新世纪社区矫正研究综述

新世纪社区矫正研究综述

年 1 0月, 首都师范大学社 区矫正与社 区发 展研 究中
心 与北 京司法局在北京主办 了“ 社 区矫正研究一 2 0 0 6 年北京 国际论坛” ; 2 0 0 7 年1 1 月, 最高人 民检察 院与 挪威议 会在杭州举办 了 “ 社 区矫正 体制及 其监督和
・ 9 0 。

彦: 新世 纪社 区矫 正研 究综 述
海市委 政法委 、 上海市司法局 、 上海 大学法 学院等单
定, 即“ 社 区矫正 是非监 禁刑罚执行方式 , 是指将符
合法定条件 的罪犯 置于社 区 内,由专 门的 国家机关 在相关社会 团体 、 民间组织和 社会 志愿者 的协助下 ,
位在上海举办了“ 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 2 0 0 4 年 8月上海 市徐汇区举办 了中美社 区矫 正工作交流
新 世纪社 区矫正研 究综 述
鼋 诱
( 中国政法大学 刑 事司法 学院 , 北京 1 0 0 0 8 8 )
【 摘
要】 介绍 2 0 0 0 年 以来我 国社 区矫 正 的研 究概 况 , 从社 区矫 正概 念 、 社 区矫 正 性质 、 社 区矫 正 对 象范 围、 社 区
矫 正执 行 主体 、 社 区矫 正评 估 、 社 区矫 正 具 体措 施 、 禁 止令 、 社 区矫 正立 法 以及 社 区矫 正 比较研 究九 个 方 面梳 理 社 区 矫 正 的研 究成 果 , 总结我 国社 区矫 正研 究的特 点 。 【 关键 词 】 新世纪; 社 区矫 正 ; 研 究综 述
会; 2 0 0 5 年 7月 由司法部和美 国马里兰大学共 同举
在判决 、 裁定或决定确定 的期限内, 矫正其犯罪心理 和行为恶 习,促进其顺利 回归社会 的非监禁刑罚执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社区矫正工作调研报告(精选多篇)1、《浅谈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心理调适与矫正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心理调适问题,以及良好心理状态对矫正效果的影响。

社区矫正工作是指对被判处缓刑或有条件不起诉等的罪犯,采用社区组织和矫正机构等方式,进行管理和矫正的工作。

其中,心理调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社区矫正的对象因为犯罪行为受到法律制裁,可能会感觉到自卑、愧疚等情绪。

而这些负面情绪容易对矫正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影响矫正效果。

因此,社区矫正工作者不仅需要对罪犯进行法律教育和专项技能培训,更需要注意罪犯的心理调适。

在社区矫正中,心理调适主要包括对罪犯心理状态的观察、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等工作。

适当的心理辅导和疏导,不仅有助于罪犯情绪的稳定,更有利于矫正效果的提高。

同时,社区矫正工作者也应该关注自身的心理状况,避免因为情绪波动而影响到工作。

总之,社区矫正工作者在开展矫正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对罪犯心理状态的观察,及时采取适当的心理调适措施,从而提高矫正效果。

2、《浅析社区矫正的必要性与作用》本文从社会安全和人性化矫正两个层面,探讨了社区矫正的必要性与作用。

社区矫正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一种矫正方式,其作用和必要性逐渐受到社会的认可。

在社会安全层面,社区矫正具有以下作用。

首先,社区矫正能够有效缓解监狱、拘留所等司法机关的过度拥挤状况,从而减轻司法机关的负担。

其次,社区矫正能够让罪犯更好地融入社会,通过各种手段提高罪犯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减少犯罪再次发生的概率。

最后,社区矫正能够促进社区的稳定和安全,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安全水平。

在人性化矫正层面,社区矫正具有以下作用。

首先,社区矫正能够为罪犯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矫正环境,避免罪犯在监狱等机构中遭受虐待和侮辱。

其次,社区矫正能够更好地保护罪犯的权益,包括监督司法机关是否合法使用相关手段等。

最后,社区矫正能够帮助罪犯更快地回归社会并重建家庭、工作、人际关系等。

综上,社区矫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促进社会安全和人性化矫正,为罪犯提供更加优质的矫正服务,全面提高社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青少年社区矫正研究的文献综述

青少年社区矫正研究的文献综述

青少年社区矫正研究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青少年社区矫正研究的文献综述青少年社区矫正是对涉嫌犯罪的青少年进行行为干预和改造的重要手段,旨在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规范自身行为。

青少年社区矫正研究的文献综述是对现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旨在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问题和趋势。

青少年社区矫正研究的文献综述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犯罪与青少年社区矫正、青少年社区矫正模式的比较研究、青少年社区矫正的效果评估、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关键因素分析以及青少年社区矫正的未来发展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本文旨在通过对青少年社区矫正研究的文献综述,探讨其研究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学者和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青少年社区矫正政策和实践的进步和完善。

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深入剖析和总结,有望为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更为有效和可靠的支持,推动其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2. 正文2.1 犯罪与青少年社区矫正犯罪与青少年社区矫正密切相关,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犯罪行为不仅给受害人带来伤害,也对犯罪者本身的未来产生负面影响。

青少年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不完善和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不仅与个人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学习生活等个人因素有关,也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法治习惯等社会因素有关。

犯罪行为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其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作用。

对青少年的犯罪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犯罪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也有助于探寻有效的矫正方法和预防措施。

青少年社区矫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矫正方式,能够将犯罪青少年纳入社会的监督和帮助之中,通过社会化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摆脱犯罪的不良影响,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研究犯罪与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关系,有助于深入探究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源,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和措施,为青少年矫正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4年我国循证社区矫正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循证社区矫正研究》范文

《我国循证社区矫正研究》篇一一、引言社区矫正是我国司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规范、人道的方式,对罪犯进行再社会化教育和改造。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循证社区矫正作为新兴的研究领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循证理念为基础,通过系统回顾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工作案例,分析我国循证社区矫正的实践与挑战,以期为推动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历程及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试点到全面推行的过程。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矫正对象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二是矫正措施和手段日益丰富;三是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

然而,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推进,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矫治效果的不稳定、矫治资源的不足等。

三、循证理念在社区矫正中的应用循证理念强调以证据为基础,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循证理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对罪犯的个体特征、犯罪原因、心理状态等进行分析,制定个性化的矫治方案;二是通过对矫治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优化矫治方案;三是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矫治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矫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我国循证社区矫正的实践与挑战在实践方面,我国各地社区矫正机构积极探索循证矫正模式,通过引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对罪犯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干预。

同时,各地还积极开展矫治效果评估工作,对矫治措施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这些实践工作为我国循证社区矫正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然而,当前我国循证社区矫正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矫治资源的不均衡性;二是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的滞后性;三是公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度不高等问题。

《社区矫正制度实践问题研究》范文

《社区矫正制度实践问题研究》范文

《社区矫正制度实践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旨在改善罪犯生活状态,减轻监狱负担,并实现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的法律制度,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推广。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社区矫正制度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社区矫正制度的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提供参考。

二、社区矫正制度的概述社区矫正制度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降低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区矫正制度实践中的问题1. 矫正效果不明显尽管社区矫正制度在理论上具有诸多优点,但在实践中,矫正效果并不明显。

这主要是由于矫正措施缺乏针对性,未能根据罪犯的个人情况进行个性化矫正。

此外,社会对罪犯的歧视和排斥,也使得社区矫正的效果大打折扣。

2. 资源分配不均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资源分配并不均衡。

一些地区的社区矫正机构人员配备不足,设备陈旧,经费紧张,导致矫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3. 监督机制不完善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矫正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然而,目前我国的社区矫正监督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监督手段单一、监督力度不够等。

这导致一些矫正工作人员存在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效果。

四、解决策略1. 提高矫正效果针对矫正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应加强个性化矫正措施的研发和实施。

根据罪犯的个人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矫正方案,提高矫正效果。

同时,应加强社会对罪犯的接纳和包容,消除社会歧视和排斥,为罪犯顺利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 优化资源分配应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投入,优化资源分配。

通过增加人员配备、更新设备、提高经费保障等措施,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研究的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研究的文献综述
l j i l j 圆 — i 。 。
学术论坛
社 会 工作 介 入 青 少 年 社 区矫 正 研 究 的文 献 综 述
王 佳 书 ( 黑 龙江 省孤儿 职业 技术 学校 黑龙 江哈 尔滨 1 5 0 0 2 5) 摘 要: 青 少年 罪犯 的教 育改造 工作 一直 以来都 受 到全社会 的 关注 , 自2 0 1 2 年3月1日《 社 区矫 正实施 办法 》 开始 实施 以来 , 社 区矫 正作 为有效解 决青 少年 罪犯 与社会脱 节的改遗 方 式进 入人们 关注的视野 。 , 国内不少 学者已经从社会 工作领域对 青少年社 区矫 正做 了相关研 究, 本 文 将 尝 试 梳 理 与 此 相 关 的 文 献 内容 , 何 为实现 青少年 罪犯的 社区矫正 的效 果最优化进行 分 析和研 究 。 关键词 : 青 少 年 社 区矫 正 社会 工 作 中 图分 类 号 : D9 1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3 7 9 1 ( 2 0 1 3 ) 0 7 ( a ) 一0 2 3 2 —0 1
青少 年罪犯 是一 个特殊 的社会 群体 ,
具 体 对 象更 新 改 造 的 社 会 环境 , 另一 方 面 , 还需 帮 助 青 少 年 罪 犯 顺利 地 回 归社 会 是 青 少年 工 作 者 用 于 社 区矫 正 工 作 的 开 展 中 , 培 育 社 区 社 区矫 正 的 最 终 目的 。 董 明 伟借 助 现 代 社 来 说 , 个 案 社 会 工 作 可 以 为 矫 正 对 象 找 到 通 过 开 展 社 区 教 育 与 居 民参 与 ,
国内 相 对 稍 早 一 点 的 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些 都 极 其 符 合 青 少 年 社 区 矫 正 ( 马 良, 什 么 是 社 区矫 正 、 社 区 矫 正 的优 势 和 不 足

矫正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矫正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矫正社会工作研究综述鲁翠翠甘肃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摘要:本文简述了矫正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作用以及研究的进展,与此同时分析了矫正社会工作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一般根据矫正社会工作进行的场所和阶段不同,以作用最大化为目标,将矫正社会工作科学系统的分化在各个方面及整个过程。

从而促进矫正社会工作在实务领域的推进;文中最后明确了应从立法保障、专业人才建设、制度建设和财政支持等方面入手,从而推进矫正社会工作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矫正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制度保障矫正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被引进到我国,在我国实施较晚,矫正领域最先被社会工作者介入的是青少年服务领域,然后才逐渐发展到成年人犯罪领域。

一般认为,矫正社会工作帮助罪犯纠正犯罪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目的是要帮助其适应社会,防止罪犯再犯罪。

因此,为我们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的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理论(一)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王思斌(2014)认为矫正社会工作也称为感化社会工作,主要由专业社会工作、司法行政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协作,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特有的优势,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方法和技术,为那些罪犯或者具有潜在的犯罪危险性的人或其家人,在司法判决前、监禁中、社区矫正或刑满释放期间给予他们矫正服务,一般从心理、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给予他们矫正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和修正犯罪行为,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的一种福利服务。

.........何明升(2014)对矫正社会工作下的定义是认为也可以把矫正社会工作称为矫治社会工作,它是一种福利服务活动,在社会工作实务这个整体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与矫正体系相结合,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指导下,主要参与者是专业社会工作者(或志愿人士)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对审判、服刑、缓刑、刑释或者其他处遇的人员,为犯罪人(或者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及其家人,提供教育、就业、心理、生活等方面的服务。

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与发展研究

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与发展研究

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与发展研究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社区矫正是指将被判处缓刑、假释等刑罚,但仍需要接受监督和帮助的人员安置在社区进行矫正,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其作用与发展。

一、心理矫正与关怀在社区矫正中,很多人因犯罪行为而身心俱疲。

社会工作员通过心理矫正与关怀,帮助他们重建自尊,增加自信,释放内心的压力和负面情绪。

通过谈心、认知行为矫正等方法,社会工作员促使矫正对象反思犯罪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引导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二、家庭关系重建与协调社区矫正过程中,家庭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对于矫正对象的发展至关重要。

社会工作员可以帮助矫正对象与家庭进行沟通、了解彼此需求,协助矫正对象与家人建立更加良好的亲子关系、配偶关系等。

同时,社会工作员还可以提供家庭教育、亲子讲座等服务,使家庭环境变得更加健康稳定。

三、培养职业技能与能力为了帮助矫正对象成功融入社会,社会工作人员需培养他们的职业技能与能力。

通过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社会工作员还可以与社区企业合作,提供就业机会,帮助矫正对象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四、社会资源整合与协调社会工作员在社区矫正中还扮演着资源整合与协调的重要角色。

他们与社区各方面的资源进行紧密合作,确保矫正对象能够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医疗、就业等各项资源。

同时,社会工作员还可以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共同为矫正对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五、推动法律法规完善与改进社会工作员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会遇到一些法律法规上的困惑和问题。

他们通过实践经验和案例总结,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改进法律法规的建议和意见。

社会工作员在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同时,也对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更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加强社区矫正知识普及与宣传社会工作员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方式,将这些知识普及给更多的社会成员。

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司法社会工作研究

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司法社会工作研究

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司法社会工作研究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国司法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严密监管、心理矫正和社会重新融入,实现其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的目标。

而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司法社会工作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司法社会工作进行研究。

一、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司法社会工作的定义和意义。

司法社会工作是指社工在社区矫正工作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与犯罪分子的互动和干预,促使其产生转变和改善的一种工作方式。

司法社会工作的意义在于帮助犯罪分子重建社会角色,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预防再次犯罪,促进社区的治安。

二、司法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职责。

司法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犯罪分子提供全面的服务。

这包括心理疏导、职业培训、法律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司法社会工作也需要与其他社工、帮扶机构等合作,为犯罪分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社区矫正工作中司法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

在实践中,司法社会工作需要进行案件评估、个案计划、社区监控等工作。

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心理评估、教育训练等手段,司法社会工作帮助犯罪分子了解自己的问题,并提供适当的矫正措施。

四、司法社会工作帮助犯罪分子重建社会角色。

司法社会工作的目标之一是帮助犯罪分子重建社会角色。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犯罪分子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并协助他们规划未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司法社会工作预防再次犯罪的重要性。

司法社会工作在预防再次犯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工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心理辅导、法律教育等工作,帮助其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并提供适当的矫正方案,降低再次犯罪的风险。

六、社会矫正工作中的司法社会工作的挑战与应对。

司法社会工作在实践中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例如犯罪分子的心理问题、家庭环境的不稳定等。

面对这些挑战,社工需要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制定有效的矫正方案。

七、社区矫正工作中司法社会工作的评估和监督。

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矫正是指法律对被判刑但不需要立即执行徒刑的罪犯,通过对其行为的限制和监督,以及对其心理和行为的帮助和支持,使其重新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一种矫正方式。

作为现代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矫正在中国的发展不断推进,其实际意义和社会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社区矫正的实施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但在一定程度上其矫正效果并不理想。

其主要原因是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模式需要进一步深化和优化。

当前,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视角不够客观和深刻
目前,社区矫正的实施过程中既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也没有完全发挥社会工作在其中的作用。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我们矫正工作相关人员对社区矫正社会工作理论不够深刻,对社区矫正的实践经验缺乏归纳和总结。

二、矫正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社区矫正工作需要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与矫正人员密切合作,以建立专业的矫正体系,为实效性的社会工作进行支持和协同。

鉴于此,矫正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需要有所提高。

三、公众舆论对社区矫正的认知度不高
社区矫正反映了人性化刑罚、刑罚人权保护和社会治安维护等多重价值观,涉及的社会群体和相关利益各异,难以通过传统的宣传方式达成共识。

因此,恰当地培育和引导公众、群众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参与社区矫正是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模式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社区矫正面临的各种问题,需要借助科学的社会研究方法,深入系统地探讨其深层次问题,以推动社区矫正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社会工作者,社区矫正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社会工作模式,它更应根据专业化应用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工作职责,为广大社区矫正实施者提供有效支持。

《我国循证社区矫正研究》范文

《我国循证社区矫正研究》范文

《我国循证社区矫正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的刑罚执行方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我国在社区矫正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也日益丰富。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循证社区矫正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我国循证社区矫正研究概述循证社区矫正是将循证理念引入社区矫正工作的过程,以科学、严谨、规范的方法来指导实践,提高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我国在循证社区矫正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开始关注循证社区矫正,研究领域涵盖了理论基础、实践应用、政策建议等方面。

三、我国循证社区矫正研究现状分析(一)理论基础研究我国在循证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循证理念、矫正目标、矫正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同时,我国还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成果,结合本国实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循证社区矫正理论体系。

(二)实践应用研究在实践应用方面,我国循证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方面,通过科学、规范的矫正方法,帮助罪犯改正错误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矫正工作进行定期评估,确保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我国还积极探索创新矫正方法,如心理矫治、职业培训等,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四、存在的问题及挑战尽管我国在循证社区矫正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及挑战。

首先,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部分地区的矫正工作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其次,矫治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缺乏专业的矫治人员和设施;此外,社区参与度不高,社会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可度有待提高。

五、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及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应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将循证理念贯穿于矫正工作的全过程。

社区矫正的概念研究综述

社区矫正的概念研究综述

社区矫正的概念研究综述【摘要】:对社区矫正的概念,我国学者的研究还不是很全面深入。

文章就搜集的文献资料,先从国外情况对该领域的研究作了一次简单梳理与分析,然后从国内情况进行了一番综述及评析。

【关键词】:社区矫正;国外;国内;监狱行刑社会化矫正,英文有reform, rehabilitation,correction等,但通常用correction一词表述。

社区矫正是指在社区中进行的矫正工作,跟社区处遇基本相通。

在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一直都没有真正建立,我国对于罪犯的改造严重依赖监禁刑。

中国缓刑、假释适用比例和只占17%。

社区矫正工作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下面文章将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对社区矫正概念作综述。

一、国外的社区矫正美国的社区矫正,根据《国家咨询委员会刑事司法准则与目标》将社区矫正定义为社区中所有犯罪的矫正措施,美国学者萨胡就持此观点,有些学者将监狱增强罪犯同社会接触机会的开放式措施涵括于社区矫正。

从美国的实践看来,社区矫正包括了对刑满释放者的矫正。

根据大陆法系观点,大陆法系的社会处遇是指以假释、保护观察和更生保护为中心,使犯罪者在现实社会内过着自律性生活的同时,接受以改善更生为目的的措施。

在法国、德国、挪威、瑞典,缓刑考验期被称作保护观察期。

社会内处遇还包含尽量使社区内处遇的生活条件更接近于一般社会生活状态的含义。

所以,刑满释放者的更生保护也属于社会处遇。

胡陆生在《社区矫正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所指:从”矫正”本身来看,它的性质应该不受场所和对象的限制,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本着预防犯罪的目标与宗旨,社区矫正,包括了对刑满释放者的矫正,还包括了对青少年的帮教。

其实,这个”矛盾”的实质就是监狱行刑社会化与社区矫正之间的关系问题。

程应需在《社区矫正概念与性质新论》一文中提到:出狱人的社会保护,受刑人的安置帮教工作都纳入社区矫正的概念,使其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庞大的社会工程,将监狱行刑社会化并入社区矫正,使社区矫正范围扩大,背离了教育的轨道,造成了社区矫正工作严重变形。

课题研究论文:社会工作对社区矫正的积极作用

课题研究论文:社会工作对社区矫正的积极作用

社会其它论文社会工作对社区矫正的积极作用一、我国社区矫正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所谓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2003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式启动。

这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但在实践过程中社区矫正还存在一些问题:(一)社区矫正的价值观过于行政性和强制性。

社区矫正工作一开始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

此观念在一开始划定了矫正工作者与矫正对象双方不对等的地位关系,使矫正人员处于矫正工作者的监督视野下,妨碍矫正人员的正常社会活动与自我表现。

(二)缺乏专业化的矫正方法。

目前,社区矫正管理模式老旧,缺乏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线矫正工作人员一贯性的操作方法,缺乏专业的技巧,难有较好的工作效果。

社区矫正急需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运用专业矫治方法,有利于社区矫正更好发展。

(三)矫正效果不太理想。

社区矫正由政府起主导作用,因此供给不能及时,比较教条,不能全面地考虑矫正人员的各种需求。

矫正人员没有过多的话语权,只能从表面上达到政府部门所设定的各项指标,完成刑罚执行活动。

而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具有专业知识和理论的社工人才非常少,无法运用专业的技巧有针对性地展开矫正服务。

二、社区矫正中引入社会工作的必要性促使矫正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是社区矫正的根本目标。

研究表明,犯罪人员基本上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社会歧视问题、身心理问题、家庭问题等等。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区矫正目标的实现。

而矫正人员自身的能力有限,且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也很缺乏,所以在解决他们自身问题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他们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9203 社会其它论文
矫正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矫正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被引进到我国,在我国实施较晚,矫正领域最先被社会工作者介入的是青少年服务领域,然后才逐渐发展到成年人犯罪领域。

一般认为,矫正社会工作帮助罪犯纠正犯罪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目的是要帮助其适应社会,防止罪犯再犯罪。

因此,为我们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和安定有序的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理论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内涵
王思斌(2014)认为矫正社会工作也称为感化社会工作,主要由专业社会工作、司法行政人员和志愿者共同协作,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特有的优势,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方法和技术,为那些罪犯或者具有潜在的犯罪危险性的人或其家人,在司法判决前、监禁中、社区矫正或刑满释放期间给予他们矫正服务,一般从心理、生活、社会交
往等方面给予他们矫正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和修正犯罪行为,从而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的一种福利服务。

何明升(2014)对矫正社会工作下的定义是认为也可以把矫正社会工作称为矫治社会工作,它是一种福利服务活动,在社会工作实务这个整体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与矫正体系相结合,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指导下,主要参与者是专业社会工作者(或志愿人士)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对审判、服刑、缓刑、刑释或者其他处遇的人员,为犯罪人(或者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及其家人,提供教育、就业、心理、生活等方面的服务。

张忠杰(2016)理解的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是从社会工作实施在司法矫正体系中,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作为理论前提下,由专门受过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者(或受过培训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或志愿人士才用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术,对处于审判、监禁、社会处遇和刑释期间的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对其在行为、思想、生活和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提供矫正服务,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个体再社会化,这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活动。

上述定义的共同特征是福利性、特殊性和专业性。

都认为福利性是一种能使罪犯更好地参与适应生活的社会福利服务活动。

特殊性是其为社会特殊弱势人群(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性服务。

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指的是矫正社会工作具有的专业性。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我国学者??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矫正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工作中是一个为罪犯或者具有犯罪危险性提供矫正服务的特殊领域。

矫正社会工作秉承了社会工作的基本观点,但其与社会工作其他领域相比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思路从矫正社会工作吸收了社会学、心理学、犯罪学的学科相关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

1.人道主义(王琪,2007;杨曼2009)。

矫正社会工作在提供矫正服务时把人道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助人自助,这个价值追求一直被秉承于矫正体系中,主要提倡一种关怀人、爱护人和尊重人的世界观,这种以人为本的世界观,为特殊群体(包括罪犯)提供必要的社会救助。

矫正社会工作在开展工作过程时首先考虑的是矫正而不是惩罚,认为每一个犯罪人都有权利重新回归社会。

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体现了人道主义使
人成为人,使刑罚更趋人道化,促使人完成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

2.个别化原则(罗大文,2011;苏丽君,2013)。

社会工作者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具有特殊性,在开展矫正社会工作时对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采取有针对性地分流处遇的教育矫正,与防范犯罪。

刑事政策在预防方面不是针对普通大众的一般性预防,而是主要针对罪犯个人进行预防。

社会学习理论观点告诉我们,人不是受环境影响和内部因素驱动,而是一个学习中认识的过程。

3.优势视角和可塑性(杨洪斌,2006;郭钰,2013)。

他们认为运用优势视角来帮助矫正对象发觉自己所拥有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帮助对象发觉积极的潜能,恢复其自身积极健康的信念,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危机,从他们自身中找到个体优势,从而提高案主在抵抗逆境方面的能力,减少再犯可能性,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矫正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恢复和重建他们获得社会资源和自助的能力。

4.标签理论(梁赋,2010;仇晶、张桂蓉,2006)标签理论认为,社会对某人偶尔犯错的初级偏差行为给予严重非难,并且给他们贴上不良的标签,这样就容易导致次级偏差行为。

一般来说,违规者一旦被贴上“犯罪”的不
良标签,被标签化后就会或多或少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使他们慢慢地对自己被标签后的状态自卑、低落,产生“自我降格”的心理,使其难以改变社会对自己犯下错误后的评价,只能选择顺应社会对自己的评价。

其实最深刻的标签化过程就是将罪犯判刑,然后投入监狱等司法机构里。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问题
(一)行政成分多和专业化探索不够
在我国本土化社会工作存在的较早,出现在专业化社会工作之前。

本土化社会工作是一种行政性的、非专业的社会工作(王思斌,1995)。

矫正社会工作面临着专业化与非专业化两种发展路径。

其在执行由公安、司法部门和街镇指派下来的任务时大多包含行政性成分,但是,矫正社会工作在专业化探索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少。

监狱里面参与矫正的社会工作者完全由行政非专业的社工来实施。

(二)惩罚为导向和治疗为导向之间的冲突作者从美国学者那里了解到当前矫正体系存在着许多冲突,存在以惩罚为导向和以治疗为导向两个方面,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危害(扎斯特罗,2005)。

在列罚执行中很少关注矫正对象自身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功能的回复,大都体现的是刑罚,忽视了矫正的真正目的不仅是帮助服务对象纠正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还要帮助其适应社会,防止再犯。

为了实现社会正义,社区矫正中要对犯罪人实施相应的惩罚,让犯罪人为自己犯罪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席小华,2011)。

刑罚执行主要关注犯罪预防,在惩罚犯罪人的同时教育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矫正错误行为,促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三)刑罚执行和社区环境存在一对矛盾
刑罚执行中刚性与社区环境柔性之间的矛盾(顾东辉,2006;姜祖祯,2010)。

在我国,公安机关的刚性特征非常明显,强制性被体现在公安机关的工作方法中,公关机关是我国的专政机构。

矫正对象在社区中进行矫正时,对其进行考察、监督和执行的是公安机关。

治疗的目的很难完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矫正对象在追求自身权益方面与原有的监控与管理制度处于对立状态。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
从服务内容上看,矫正社会工作主要服务于司法判决前、监禁场所内、刑满释放后(或更生保护)和社区矫正
(或社区处遇)中的服务对象四个领域(何明升,2014)。

从实务上看,对犯罪人的矫正需要专业社会工作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合作才能达到矫正的目的。

对犯罪人的矫正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现在矫正社会工作逐渐发展并有着独立的工作领域(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监禁场所内的社会工作、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

杨曼,2009)。

从概念上看,社会工作具有的专业优势在矫正体系实施中体现较明显,对司法判决前、刑满释放后、监禁场所内和社区矫正中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提供矫正服务(王思斌,2014)。

四、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个案、小组和社区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同样在矫正社会工作中适用。

矫正社会工作中经常被采用的是个案工作,而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相对使用较少。

在监狱中,针对监狱服刑人员开展社会工作一般采用个案社会工作的方式进行(何明升,2014;曹伊,2015)。

在社区矫正中,个案社会工作在介入社区矫正工作时能为矫正对象提供符合案主自身情况的个别化服务,工作中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在应用中能补充传统工作中的不足(代萍,2015;苏丽君,2013)。

在刑满释放人员中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通常采用个案,采用个案工作的专业方法来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专业服务,使刑满释放人员更好的回归社会(胡强,2015;杨祺,2014)。

五、矫正社会工作建设的建议
(一)立法保障方面
矫正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特殊领域,主要服务于特殊弱势群体(罪犯或者犯罪危险性的人)应该结合自身特殊性建立相配套的标准,目前立法还没有将预先制定好的专门的行政法规上升为法律制度,但是,社??工作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正常和法律(何增科,2009)。

(二)人才培养方面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调动社会上更多的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发挥国内开设社会工作专业大、本科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作用,同时,要争取社会上更多
人的支持和参与,尽快建立专业的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杨曼,2009)。

提升社会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促进非专业社工和专业社工共同发挥作用,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三)财政支持方面
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矫正经费保障办法或相关条例,并结合当地财政特点形成一成文的规定(梁斌,2015)。

目前,政府财政预算在社会投入方面普遍缺乏,,投入应该多元化。

同时,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力度。

建立社会工作薪酬福利体系,稳定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