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三版)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三版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关系的分类
按照劳动关系的性质划分
可以分为劳动合同关系和集体合同关系。
按照劳动关系的主体划分
可以分为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按照劳动关系的范围划分
可以分为内部劳动关系和外部劳动关系。
02
劳动合同管理
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变更
劳动合同的签订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工作内 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薪酬、福 利待遇等。
劳动争议的预防与控制
完善法律法规
通过完善劳动法律法规,明确劳动关系各方 的权利和义务,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建立劳动争议预防机制
建立劳动争议预防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 在的劳动争议,避免矛盾激化。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加强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和解除管理,确 保劳动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提高员工法律意识
加强员工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员工对自身 权益的保护意识。
政策法规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政策法规对企业的影响
政策法规的变化可能会对企业的人力资 源管理产生影响,如调整工资标准、增 加社保费用等。
VS
企业应对策略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 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和政策要求。同时,企业也需要加强员工 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的方式与技巧
01
面对面沟通
直接、快速地传递信息,但需要注 重沟通方式和态度。
口头沟通
灵活、亲切,但需要避免信息失真 。
03
02
书面沟通
正式、准确,但需要确保信息及时 传达。
电子沟通
便捷、高效,但需要注意隐私保护 。
04
员工协调的方法与策略
01
02
03
04
平等和公正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区别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区别》一、引言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教材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行业发展日新月异,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也逐渐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区别成为了热门话题。
二、深度和广度的评估1. 内容深度第三版和第四版的教材在内容深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第三版更注重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框架和案例分析。
而第四版则更倾向于结合当今企业实际情况,引入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工具,比如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员工情感智能等内容。
2. 内容广度两个版本的教材在内容广度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第三版更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虽然也包含了案例分析,但案例内容相对较为传统和经典。
而第四版则在广度上有了明显的扩展,不仅包含了更多的案例,而且还有更多的专题讨论和前沿理论的引入。
三、总结和回顾通过对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理论框架在第三版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而在第四版中更多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引入了更多新兴理念。
这种更新换代的趋势,也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实践中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第四版的教材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更有助于学习者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第四版还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提前积累所需的知识储备。
五、结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区别不仅在于内容深度和广度上有所不同,更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也欢迎你共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第三版和第四版的教材,无疑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育和培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两个版本教材的深入比较和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还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创新和进步。
(完整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三版)精简内容第一章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三版)——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当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
第一节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一单元组织信息的采集【知识要求】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述(一)人力资源的概念(广义)是企业所有的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是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从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五年及以上的计划)、短期计划(一年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
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
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
4、、人员规划。
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等。
5、人力资源费用计划。
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等。
二、企业组织信息的特点1、流动性;2、连续性;3、不规则性;4、社会性;5、替代性;6、新陈代谢性;7、浓缩性三、企业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1、准确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及时性原则5、适用性原则6、经济性原则【能力要求】一、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一)调研准备阶段1、初步情况分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区别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区别》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教材中,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区别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调整。
对于这两个版本的比较,能够帮助考生更全面地掌握最新的知识和理念。
我们来看第三版和第四版在知识深度上的区别。
第三版的教材内容主要围绕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展开,包括招聘、福利、绩效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而第四版通过精心的设计,将更多地注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发展和变革管理等新领域的知识,使得教材更加符合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
在知识广度上,第三版和第四版也有明显的差异。
第三版的教材内容相对较为集中,主要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技能,适用于初学者和从业者在职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升。
而第四版则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扩展了教材的广度,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场景,使得考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在总结回顾上,第三版更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适合初学者入门,而第四版则更重视案例解析和实践操作,更适合已有一定从业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者。
这也说明了教材的更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考生的需求。
对于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区别不仅是教材内容上的差异,更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不断发展和变革的体现。
只有不断更新和调整教材内容,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使得从业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主要从知识深度、知识广度以及总结回顾性等方面,探讨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区别》。
通过这样的比较,相信考生们能够更清晰地了解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异,更好地为自己的学习和考试备考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版和第四版的区别不仅在于教材内容的差异,还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模式的日新月异,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不断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因此教材的更新和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三版)精简内容第三章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三版)——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第一节培训体系的构建与运行一、企业员工培训的内涵(P137)(一)培训的概念培训是指企业实施的、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学习行为或过程,其目的是通过使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乃至行为发生定向改进,从而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
培训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员工进步与企业发展永续的和谐统一。
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理解:①培训的本质是学习;②培训是一个有计划、连续的系统过程;③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和弥补差距;④培训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员工进步和企业发展的双赢。
(二)培训的特性1.是企业的助推剂;2.培训功能的有限性;3.培训的综合性;4.培训的互动性;5.培训效果的隐藏性。
(三)培训的作用1、对企业的作用:①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②培训有利于增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③培训能够提高企业自身改革和创新的能力。
④培训是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
2、对员工的作用:①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②培训能够改善员工的工作质量。
③培训有利于增强员工职业的稳定性。
④培训可增加员工获得较高收入的机会。
⑤培训能够帮助员工激发自己的潜能。
(四)员工培训的原则(P140)1.以战略为导向开展各项培训活动;2.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学以致用;3.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与组织文化和职业道德培训兼顾;4.培训数量与质量并重,形式和内容统一;5.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相结合;6.鼓励员工主动参加培训;7.严格考核培训成果实施择优奖励; 8.重视培训的成本控制与投资收益。
二、企业员工培训的方式(总体分为三项)(一)在岗培训 1.岗位辅导 2.岗位轮换 3.小组学习 4.企业教练 5.自助培训(二)脱产培训 1.课堂讲授法 2.网上培训法 3.情景化培训法4.抛锚式培训法5.实战模拟法(三)综合培训 1.演示法 2.测试法 3.假想构成法 4.交流法5.头脑风暴法6.角色扮演法7.演练法8.案例分析法【能力要求】一、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结构设计现代企业员工的培训系统应当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规划、培训组织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等四个子系统组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三版)第1章人力资源.doc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合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
第一节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一单元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和内容、企业组织信息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掌握采集信息的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
【知识要求】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人力资源规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各项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总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制定正确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
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组织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结构的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与变革,以及各个层级职能与业务部门职责的划分与设置等内容。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生产经营总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制度建设的程序与步骤,人力资源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各类人员总量、构成、流动和补充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工作岗位调查、人员分类与工时统计分析、定岗定员与劳动定额等基础工作,各类人员的需求与供给预测以及一定时期内实现供求平衡的主要举措等内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三版) 第四章 绩效管理 精简版内容
第四章绩效管理第一节员工绩效管理系统的确立第一单元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一、绩效及其特点绩效的特点主要包括:(1)绩效的多因性。
绩效的优劣不只取决于单一的因素,还要受到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员工的激励、技能、环境与机会。
(2) 绩效的多维性。
绩效的多维性即绩效需要沿着多种维度去分析和考评。
(3)绩效的动态性。
绩效的动态性即员工的绩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
二、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具体地说,企业员工的绩效管理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不断改善组织氛围,优化作业环境,持续激励员工,提高组织效率。
(2)绩效管理的范围,覆盖组织中所有的人员和所有的活动过程,它是企事业单位全员、全面和全过程的立体性动态管理。
(3)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持系统,它由一系列具体的工作环节所组成。
(4)绩效管理是指一套正式的、结构化的制度,它通过一系列考评指标和标准,衡量、分析和评价与员工工作有关的特质、行为和结果,考察员工的实际绩效,了解员工可能发展的潜力,以期获得员工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5)绩效管理是以绩效考评制度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子系统,它表现为一个有序的、复杂的管理活动过程。
三、绩效管理的功能(-)企业层面的功能(1)诊断功能(2)检测功能(3)导向功能(4)竞争功能(二)员工层面的功能(1)激励功能(2)规范功能(3)发展功能(4)控制功能(5)沟通功能(三)其他功能(1)为剖析现有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和劣势,建立各类,人力资源的接替模型提供准确的依据。
(2)利于考评员工的优缺点和确定其潜能。
(3)为调整劳动关系提供技术支持。
四、绩效管理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一)绩效管理与工作分析的关系绩效管理与工作分析具有双向的影响关系,工作分析的结果会影响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方式,绩效管理的结果反过来也会对工作分析产生影响。
(二)绩效管理与招募甄选的关系绩效考评的结果可能会促使企业做出招募活动的决定。
(完整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三版)精简内容第二章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三版)——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二章招聘与配置第一节人员招聘的程序与信息发布第一单元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与补充来源一、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定义(P80)人员招聘是企业为了弥补岗位的空缺而进行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总称。
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人员配置是根据岗得其人、人得其位、适才适所的原则。
从广义上讲,人员招聘包括招聘准备、招聘实施、招聘评估三个阶段;狭义的招聘指的是招聘的实施阶段,其中重要包括招募、筛选(或称选拔、选择、挑选、甄选)、录用三个具体步骤。
二、人员招聘的意义1、有效的人员招聘,能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的效率。
2、有效招聘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增强组织创新能力。
3、有效招聘可以扩大企业知名度,树立组织良好形象。
4、减少离职,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
三、企业人员补充的来源(一)内部招募的优势与局限优点: 1准确性高 2适应较快 3激励性强 4费用较低局限: 1、因处理不公、方法不当或员工个人原因,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的影响。
2、容易造成“近亲繁殖”。
3、不利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发挥。
(二)外部招募的优势与局限优势:1、带来新思想、新方法。
2、有利于招到一流人才 3、树立形象的作用。
局限:1、筛选难度大,时间长。
2、进入角色慢。
3、招募成本大。
4、决策风险大。
5、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四、竞聘上岗竞聘上岗是在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
它对传统体制下“终身制”、“铁饭碗”、“铁交椅”的劳动人事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成为促进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理论基础:能岗匹配竟聘上岗是采用科学的选拔方法,对企业内部应聘人员经过层层筛选,有专家小组集体作出评判,从应聘者中选拔出较为合格人员的活动过程。
【能力要求】一、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一)准备阶段。
(二)实施阶段。
是整个招聘活动的核心,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先后经历招募、筛选、录用三个步骤。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四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四版摘要: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简介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定义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工作内容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重要性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简介1.考试背景2.考试等级及难度3.考试涵盖的知识领域三、第四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教材简介1.教材编写背景2.教材的主要特点3.教材的内容结构四、如何使用第四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教材1.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建议2.学习方法与策略3.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学习正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是指在企业中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
他们负责企业的招聘、培训、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等各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旨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员工的工作效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是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专业考试,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其中三级为最低等级。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考试主要测试应试者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考试,可以帮助应试者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提高其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
第四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教材是一本针对三级考试的专业教材,由多位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共同编写。
该教材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出发点,系统地介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
要充分利用第四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教材,学习者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可以通过对比新旧教材的内容差异,快速掌握新增知识点;对于零基础的学习者,建议从基础知识开始学习,逐步深入。
此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案例,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四版教材是一本权威的专业教材,对于有志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三版)第1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合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
第一节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一单元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和内容、企业组织信息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掌握采集信息的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知识要求】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人力资源规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各项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总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制定正确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
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组织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结构的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与变革,以及各个层级职能与业务部门职责的划分与设置等内容。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生产经营总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制度建设的程序与步骤,人力资源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各类人员总量、构成、流动和补充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工作岗位调查、人员分类与工时统计分析、定岗定员与劳动定额等基础工作,各类人员的需求与供给预测以及一定时期内实现供求平衡的主要举措等内容。
(完整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三版)精简内容第二章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三版)——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二章招聘与配置第一节人员招聘的程序与信息公布第一单元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与增补根源一、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定义(P80)人员招聘是公司为了填补岗位的空缺而进行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总称。
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人员配置是依据岗得其人、人得其位、方才适所的原则。
从广义上讲,人员招聘包含招聘准备、招聘实行、招聘评估三个阶段;狭义的招聘指的是招聘的实行阶段,此中重要包含招募、挑选(或称选拔、选择、精选、甄选)、录取三个详细步骤。
二、人员招聘的意义1、有效的人员招聘,能降低招聘成本,提升招聘的效率。
2、有效招聘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加强组织创新能力。
3、有效招聘能够扩大公司著名度,建立组织优异形象。
4、减少离职,加强组织内部的凝集力。
三、公司人员增补的根源(一)内部招募的优势与限制长处: 1 正确性高2适应较快3激励性强4花费较低限制: 1 、因办理不公、方法不妥或职工个人原由,可能会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的影响。
2、简单造成“近亲生殖”。
3、不利与冒险和创新精神的发挥。
(二)外面招募的优势与限制优势: 1、带来新思想、新方法。
2 、有益于招到一流人材 3 、建立形象的作用。
限制: 1、挑选难度大,时间长。
2 、进入角色慢。
3 、招募成本大。
4、决议风险大。
5 、影响内部职工的踊跃性。
四、竞聘上岗竞聘上岗是在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
它对传统体系下“终生制” 、“铁饭碗”、“铁交椅”的劳感人事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成为促进公司劳感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打破口。
理论基础:能岗般配竟聘上岗是采纳科学的选拔方法,对公司内部应聘人员经过层层挑选,有专家小组集体作出评判,从应聘者中选拔出较为合格人员的活动过程。
【能力要求】一、人员招聘的基本程序(一)准备阶段。
(二)实行阶段。
是整个招聘活动的中心,也是最要点的一环,先后经历招募、挑选、录取三个步骤。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第三版-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ppt
(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必须具备法定条款)
23
二、劳动合同的内容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法定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劳动关系处于非正常状态下,经劳动关系当事人请求,由依
法建立的处理机构——调解、仲裁机构依法进行调查、协 调和处理的程序性规范。是对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调整。 • 调解——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职工、用人单位、工 会代表) (1)群众性;(2)自治性;(3)非强制性 (自愿原则) • 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行政部门、同级工会、 用人单位代表) 兼有司法性特征的劳动行政执法行为。
60
二、劳动合同的变更
(一)定义 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已经订立的合同条款 达成修改或补充的法律行为。
(二)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 1.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发生变化,应变更
相关的内容; 2.订立劳动合同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
行,应变更相关的内容。(自然灾害、迁移厂址等) (三)注意事项 1.劳动合同的变更仅限于劳动合同内容的变化,而不是主体的变更; 2.提出劳动合同的变更的一方应提前书面通知对方,平等协商一致方可。
11
各种调节手段要点如下:
(五)企业内部劳动规则(规章制度) • 调整对象:劳动过程中的企业和劳动者之间以及
劳动者相互之间的关系。 • 制定主体:企业(虽有劳动者参与,但属单方法
律行为) • 表现形式:企业公开、正式的行政文件 • 适用范围:本企业 • 特点:体现企业(雇主)的意志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年级第三版人力资源定稿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年级第三版人力资源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合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
第一节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一单元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和内容、企业组织信息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掌握采集信息的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
【知识要求】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人力资源规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各项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总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制定正确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
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组织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结构的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与变革,以及各个层级职能与业务部门职责的划分与设置等内容。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生产经营总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制度建设的程序与步骤,人力资源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等内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年级第三版人力资源修订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年级第三版人力资源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合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
第一节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一单元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和内容、企业组织信息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掌握采集信息的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
【知识要求】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人力资源规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各项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总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制定正确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
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组织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结构的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与变革,以及各个层级职能与业务部门职责的划分与设置等内容。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生产经营总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制度建设的程序与步骤,人力资源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等内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年级第三版人力资源精编WORD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年级第三版人力资源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合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人力资本竞争的优势。
第一节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一单元企业组织信息的采集【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和内容、企业组织信息的概念和特点、企业组织信息采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掌握采集信息的工作程序和基本方法。
【知识要求】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人力资源规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各项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总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制定正确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求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
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1.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组织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结构的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结构的设计、调整与变革,以及各个层级职能与业务部门职责的划分与设置等内容。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生产经营总目标的实现,以及企业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设计,制度建设的程序与步骤,人力资源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书目1.安鸿章.工作岗位研究EM3.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2.安鸿章,孙义敏.定员定额师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3.祝士苓.工作分析与组织设计[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4.寒武.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5.郑明身.组织设计与变革一一理论·实务·案例[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6.安鸿章,余刘军.现代企业劳动定额定员管理与标准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7.林泽炎.执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I-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8.汪玉弟.企业战略与HR规划[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9.侯光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0.付亚和.工作分析(第2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1.赵曙明,戴万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I—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刘明鑫,刘崇林.人力资源规划(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3.萧鸣政.工作分析的方法与技术(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4.赵永乐,李海东,张新岭等.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5.许玉林.组织设计与管理(第2版)E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6.郭威.新组织设计EM3。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17.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8.安鸿章.工作岗位研究原理与应用(第3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19.马国辉,张燕娣.工作分析与应用(第2版)[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0.毛文静,唐丽颖.组织设计EM3.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21.王建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2.[英]斯坦福.组织设计指南(译丛)[M].笪鸿安,冯云霞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3.[美]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第10版)EM3.王凤彬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4.安鸿章.企业营销经理胜任特征模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25.安鸿章.岗位胜任特征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26.郑日昌.心理测量与测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7.戴海琦.心理测量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8.顾海根.应用心理测量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9.李作学.员工招聘与面试精细化实操手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30.廖泉文.招聘与录用(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1.萧鸣政.人员测评与选拔[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32.孙健敏,高日光.人力资源测评理论与技术[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33.边文霞.员工招聘实务(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4.杜林志.心理测量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35.刘远我.人才测评方法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6.苏永华.人才测评操作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7.唐宁玉.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38.朱瑜,王雁飞.企业胜任力模型设计与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9.吴春华.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40.严正,卜安康.胜任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1.张爱卿.人才测评(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2.萧鸣政.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3.高秀娟,王朝霞.人员招聘与配置EM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4.王淑红.人员素质测评EM3.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5.孙宗虎,庄俊岩.人才测评实务手册[M3.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46.冯颖.HR招聘实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47.孙宗虎,李艳.招聘、面试与录用管理实务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48.宋荣,谷向东等.人才测评技术[M3.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
49.王丽娟.员工招聘与配置I—M3.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50.姚裕群,刘家珉.招聘与配置[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51.田效勋等.过去预测未来--行为面试法(第2版)[M3.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52.王旭等.从招聘到离职——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操作宝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53.许玉林等.人力资源吸引与招聘一基于战略思考与管理流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4.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5.王淑珍,王铜安.现代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I—M3.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6.陈胜军.培训与开发:提高·融合·绩效·发展[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57。
金延平.人员培训与开发(第2版)ffM3.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58.马丁等.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59.葛玉辉.员工培训与开发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0.吴江.培训禁忌82例[M3.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61.张俊娟,韩伟静.企业培训体系设计全案l-M3.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62.王丽莹.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E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
63.袁燕华.培训课程开发与设计案例集EM3.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64.宋志强,葛玉辉.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65.宋培林.企业员工战略性培训与开发:基于胜任力提升的视角[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66.陈志嵘.TTT杰出培训师:培训师演说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67.段烨.培训师的21项技能修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8.张丽琍.人力资源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E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9.周俊宏.世界500强企业培训精粹(顶尖企业的培训案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70.陈国海.员工培训与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71.袁声莉,刘莹.培训与开发E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72.赵耀.员工培训与开发[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73.许丽娟等.员工培训与发展(第2版)E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74.[美]雷蒙德·A.诺伊.雇员培训与开发(第3版)EM3.徐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75.[美]凯伊·索恩等.专业培训大全EM].屈云波,派力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1。
76.[美]惠顿,卡梅伦.管理技能开发(第8版)[M].戴维智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7.石金涛.绩效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8.胡君辰,宋源.绩效管理E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
79.付亚和,许玉林.绩效管理(第2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80.秦杨勇.平衡计分卡与绩效管理(第2版)E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81.顾琴轩.绩效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82.王少东等.绩效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83.方振邦等.绩效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84.尹传高等.战略地图—-21世纪最佳战略模式[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
85.徐延利.绩效管理——理论、方法、流程及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86.杜映梅.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87.林新奇.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88.王海燕等.绩效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89.李文静.绩效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90.赵恒,杨勇译.绩效管理~员工效能的测评与提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91.贺小刚.绩效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2。
92·[美]罗伯特·卡普兰等.战略地图—-化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M].刘俊勇等译.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93.[英]卡恩斯.员工业绩测评与管理[M].张来贵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94.[美]赫尔曼·阿吉斯.绩效管理(英文版·第3版)[M].刘昕,曹仰锋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5.[美]毕意文,孙永玲.平衡计分卡——中国战略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96.[美]帕门特.关键绩效指标--KPl的开发、实施与应用厂[M].王世权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97.康士勇.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98.康士勇.工资理论与工资管理(第2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99.李中斌,曹大友等.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00.王少东等.薪酬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01.岳颖.事业单位薪酬管理-—内部收入分配的决定基础与模式选择[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102.居茜.薪酬管理实务E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0。
103.曾湘泉.薪酬管理(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104.刘昕.薪酬管理(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05.徐斌.薪酬管理与设计禁/忌86例E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06.王瑞永,全鑫.绩效量化考核与薪酬体系设计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07.解进强,史春祥.薪酬管理实务(第2版)EM3.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8.苏列英等.薪酬管理(第2版)[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