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特性与海洋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特性与海洋文化

摘要:民族特性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民族特性所体现出来的海洋文化特征是这个民族海洋文化中最凸显的部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所表现出的民族特点的差异渊源上来自于地理环境,而最明显的体现在内陆与海洋的区别。本文从历史社会角度展示海洋所带来的东西方民族文化特性。另一方面,海洋文化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流渗透互补,反映了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民族特性;海洋文化;世博文化融合

1中西方民族特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中记载孔子的一段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山水、动静、乐寿相对概念的组合充分表现了二者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体现了不同地理环境下生长的人的差异性——海洋国家的人是知者,大陆国家的人是仁者,西方文明主动,东方文明主静。

从古代中国人和古希腊人的不同就可看出其中许多相异性。中国虽然东面临海,然而在古代的“中国”,却是一个大陆国家,从“中原”一词也可以略看出当时的地理环境。于是,在文化方面则反映出用词和思想的明显的大陆特征。古人心目中的世界,就是“天下”、“九州”、“四方”或者是“四海之内”。从孔子的时代直到十九世纪末,中国的思想家从来没有海上冒险的经历。在现代人看来,孔子和孟子所住的地方都离海不远,但是在《论语》里,孔子只有一次提到海说:“道不行,乘桴桴于海。”孟子提到海的话也同样简短。他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孔子只想,泛舟桴于海,孟子也只是望海惊叹,并不比孔子好多少。孔孟的儒学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哲学、文化、社会、教育甚至经济,“仁、义、礼、智、信”几乎已成为立人的准则与信仰。儒家的入世的观念,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他们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为”,而“以和为贵”、温柔敦厚、政教为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哲学,则又最可以看出古人的“柔”、“中”的一面。再看百家之外的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也都在不同层面上体现着典型的东方之国的“温文儒雅”或者是“无为以有为”。以动制静、无以求空就是在这方面的具体体现。

而对于环海的国家来说,如古希腊人,他们则难以理解其中的含义,甚至有所误解,认为古代的中国人眼光竟如此地狭窄。稍晚于孔子的苏格拉底,西方哲学的奠基人,再到后来其学生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则明显地表现出与孔子、孟子、荀子的不同特点。从《荷马史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古希腊人的战争精神,英勇、好斗、争强、不畏牺牲、刚毅,再看古希腊的骑士精神,及其古希腊神话中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质,忠君爱主、行侠仗义的传说故事大多也都是发生在海上或是临海而作,与中国的儒生“守内、不发”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中国是个大陆国家,中华民族历来依靠农业来维持生存。在一个农业国家里,财富的首要基础是土地。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经济思想以至政府的政府措施都以土地的分配和利用为中心。农业生产被认为是立国之本,在一个重农轻商的国家里,商人自不免受到轻视。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把民众按行业分为士、农、工、商四等,士通常是来自地主阶级。既然以农为主,土地就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把铁枷锁。希腊人生活在海洋国家里,靠贸易来维持繁荣,他们首先是商人。处身在海洋国家的商人们,有更多的机会见到语言、风俗都不同的他族人民。他们习惯于变化,对新奇事物并不惧怕。而且为了货物得以销售,他们必须对所制造的货物不断创新。西方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这样一个靠贸易维持繁荣的海洋国家,这不是偶然的。

2海洋文化特征

从海洋文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体现来看,海洋文化主要体现了“重商性”、“开放性”、“外向性”;从对异域文化吸纳的视角加以把握,体现在“多元性”、“兼容性”;从人类海洋文明史的视角出发,则主要是“开放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

2.1重商开放的海洋民族文化

哥伦布航海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麦哲伦的环球航行,都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于对商业贸易的愿望和追求是那些成为海上强大民族的明显特性。追求财富和利益是一切民族的天性,但通过什么途径来追求财富呢?作为岛国的英国,土地贫瘠,荷兰地势低洼,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英国和荷兰把海外贸易作为财富的主要来源,其国民中有强烈的从事商业的愿望。他们凭着自己敏锐的天赋,追逐着财富和利益,贸易一天天扩大。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尊农为本,视商为末。但中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天中国海洋文化中的商贸意识也非历史上可比。海洋权益、海外利益日益扩展,海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牵引力。

2.2多元兼容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海洋文化

海洋是全球联通的,海洋文化的发展具有开放、传播以至全球交流的特点以及全球一体化发展的特征。

发现新大陆、航海事业发展,对非洲掠夺及贩奴热、殖民地占领与土地分割,贸易与军事争夺,是封建时期及资本主义早期与海洋相关的活动,奴隶是经大洋贩至欧美,“鲁滨逊漂流记”,“基督山恩仇记”等著作,反映了当时海洋文化的特点。15世纪后,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的崛起,是海上争霸发家的。

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展英国海洋经济的历程,经过约1个世纪,英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借助海洋,其势力、文化与宗教传播至世界各地。19世纪后,美国实现工业化,形成沿海与五大湖区工业化城市带:大西洋

海岸的波士顿、纽约、巴尔的摩、华盛顿;太平洋沿岸的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与圣地亚哥。海外贸易带动海洋经济与区域发展,美国文化、美国生活方式,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亚洲、欧洲获得广泛的传播。

20世纪50年代后,亚洲经济发展,日本发展海岸工业、海外贸易和海运事业,促进经济腾飞,形成东京-大阪-神户和名古屋的深水港群与大城市群。60年代~70年代后,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的香港与台湾)兴起,是借助于海港与海外商贸,发展海洋经济。

2.3支撑民族特性的勇敢冒险进取精神的强烈海洋意识

民族的冒险精神与海洋环境、海外贸易相关联,海外贸易是民族冒险精神产生的土壤。

商业贸易是一个必须承担风险的领域,海洋上同样充满了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从事以海洋为交通媒介的海外贸易,就更要冒双重的风险。乐于以此为业的民族,必然是一个勇敢无畏、富于冒险的民族。最初支撑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去开拓“地理大发现”伟大事业的精神支柱,除了追求海外财富的强烈欲望之外,就是他们那种勇敢大胆、不屈不挠、热情蓬勃的民族精神。大洋上的惊涛骇浪、殖民地的荒漠原始、贸易中的冲突拼争,都不能阻止他们奔向海外。冒险,是海洋民族特性的本质特征。

3上海世博——海洋文化的融合

世博会传播的核心内容是文化,形式是展会,表现手段是科技,其背后支撑的则是文化。世博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异质文化互补共生的平台。它追求和谐共生,那么必须具备共生的价值基础,找到不同文化的共同基准点与落脚点。海洋是当今世界的共同主题,海洋文化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文化共生基点。大部分国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海洋文化,而内陆国家对海洋文化的向往与渴望也促进了文化的渗透融合。因此世博会背后的文化支撑中必定渗透着海洋文化特征。

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的主形态是水,他的颜色是海一样的蓝色,表现了地球、海洋与梦想,表明了中国这个大陆国家融入世界海洋文化、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海宝是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对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对中国上海对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相邀。

上海世博会将是讨论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海洋文化中体现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它的博大胸襟也正是世博会这个文化熔炉的隐形体现。世博论坛围绕着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比如资源的合理利用节约,科技未来的创新发展,城市宜居和谐等。它给一座城市带来多元化发展,带来无限的想象力和思想的碰撞。上海上海世博会将会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为五大洲的民资提供了一个展示文化、体验文化、吸纳文化的平台。各种肤色、各种时代、各种地域的文化都将在这个舞台上演绎,追求文化的和谐共生。海洋文化的包容性、共生性特征也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