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六篇
小学科学说课稿(优秀6篇)
小学科学说课稿(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科学说课稿(优秀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2021年小学科学说课稿六篇
2021年小学科学说课稿六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斜面的作用》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是本单元认识的最后一种简单机械。
本课是按照“问题――实践――结论――应用”的思路编写的。
课文分三部分:1、通过工人利用斜搭的木板往车上搬运重物的实验,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斜面。
2、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分为两段:首先认识斜面有省力作用,然后认识斜面的坡度越大用力越大;坡度越小用力越小。
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
其中“用实验验证斜面是如何省力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运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注意控制变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教学拟达到以下目标:科学知识方面: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方面: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二、说教法、学法教师要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着重于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课前我仔细研读教材,结合实际对分组材料进行了变通,如斜面坡度的大小改用一个纸盒的几个不同高度的立面来控制,用一厘米宽的纸条来控制塑料板斜面探出部分的一致性,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操作更规范易行。
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为了取得合作的实效性,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小组分工明确:实验前确定了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协调大家的工作,安排每人实验操作的顺序。
这样大家分工明确,操作时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取得较好效果。
(2)成员轮流实验:操作时,我建议学生每人操作实验中的一个步骤,这样依次轮换,做到人人有参与,人人有收获。
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
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锦集6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物质的变化》。
本课是属于物体与物质范畴,针对六年级这样高年级的学生展开教学的,学生经过“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来进行这方面的学习,物质的变化主题已进入第三层次,通过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到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学生对于一些物质存放久了,就会发生变化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认识和知识储备,比较熟悉物质不是一尘不变的,都是存在变化这个观点,但对于这些变化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在科学上我们应该如何对其进行分类等等在系统认识上还是比较模糊的。
为此我从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了解科学探求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3、能用简单器械作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纪录。
4、会查阅书刊及利用其他信息源。
5、能反思自己的探求过程,将探求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6、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科学知识:1、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想知道,爱提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4、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六年级的学生对学“科学”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解释事物现象方面会有更多自己的见解,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想探求的问题,并能运用实验、观察等手段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绝对不希望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却更希望老师能跟着他们“走”,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就更注重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做想做的事,说想说的话,营造一个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毫无压力下,从学习研究中充分抒发自己的见解,从而获得身心的愉悦。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我将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认识典型的化学变化作为本主题的教学重点,而将通过实验探求物质变化的秘密应该是学生需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2021年小学科学说课稿6篇
2021年小学科学说课稿6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1.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2.引入科学词汇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五、板书设计《我们生活的世界》分类标准:自然世界人工世界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小学科学说课稿篇2三年级科学开学第一课带走了一批成熟的六年级,引来的是一批“幼稚”的小不点,小归小,却是个个古灵精怪。
2021年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2021年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月有阴晴圆缺》。
《月有阴晴圆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共二课书,分别是《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本课作为最后一节课,是在学生建立了对月球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月球的进一步探索。
与传统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的接授转变为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现代教育理念。
为今后学习提供感性和理性基础。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通过学生探究,让学生了解到对于抽象的事物我们也能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并初步掌握这一方法2、通过探究,使学生对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3、通过学生探究的亲历过程,体验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对天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根据科学课标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部分: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探月相变化的原因产生浓厚的兴趣2、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4、设计游戏、巩固学习。
5、实践活动,课外延伸。
每个环节层层推进,有扶到放。
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游戏的方法和常见材料来“模拟月相的变化”,在探究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并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产生的”初步感性认识。
将抽象的天文现象变为直观的科学探究,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多媒体教学、学生模拟探究、多媒体游戏相结合,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进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对天文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的主动参与者探究者。
2021年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2021年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不仅要让小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还要教会他们做科学,即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并通过探究来形成他们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亲临的各种身边活动为载体,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课标中的位置:本课属于物质世界领域中运动与力之常见的力。
课标中要求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力有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上要求,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测力计)对物体进行定量的观察测量,并做简单记录。
教材中,本课是第五册《力与生活》单元的起始课,后面有浮力,摩擦力,找找身边的力等课,本课要求学生知道推和拉是力,力可以使物体运动发生变化,力有大小和方向,并学会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为后面对浮力,摩擦力,身边其它力的探究学习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推和拉物体时,物体会运动起来,是因为有人提供的动力,一半学生知道对运动着的物体施加推或者拉力时,物体运动可能会停止,或者改变运动方向。
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推或者拉,会用省力和费力描述推和拉时的感受,即力的大小。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探究式,学生在身边各种推拉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师通过讲授、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小车,仪器车,小木块,测力计,钩码,记录表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推车,推木块、推门等活动的体验,知道什么是推力和拉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2.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初步具有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力的作用效果的能力。
2021年小学科学说课稿汇编6篇
2021年小学科学说课稿汇编6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的第三课《凝结》。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集中研究有关水的形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它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我们的生活》,第四单元《水的科学》构成小学阶段对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认识的整体框架。
本课继"蒸发"、"沸腾"两课之后,指导学生认识水蒸气凝结成水的现象,也为学习下面两课《水的三态变化》《小水滴的旅行》做好知识铺垫;使学生认识到在周围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我们不熟知的变化,而且是有规律的,是能够被认识的,促使学生更多关注周围常见事物,养成善于观察、探索的科学态度。
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能力"的系列。
我们要秉承"小学科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 的宗旨进行教学设计。
课本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一个关于水蒸气凝结的问题:对着镜子哈气,观察有什么现象?这是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认识水蒸气的凝结现象。
建立初步的"凝结"概念: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第三部分,说说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二、说学生通过两年多的学习,五年级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对于科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像用酒精灯进行加热已经比较熟练。
学生生活中虽然常见到凝结现象,像水烧开时的白气,冬天我们呼吸的白气,锅盖上的水珠,冬天窗户上的水珠等,也有部分学生通过书籍,父母的教导可能知道凝结现象,但大多数同学没有深入地研究、思考过水珠的成因,对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比较陌生。
对比实验的方法,学生刚刚在《蒸发》这一课接触过,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思维还缺乏严谨性,知识迁移的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尤其对于实验的细节还是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的指导。
2021年实用的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10篇
2021年实用的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10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学内容:《饮食与健康》是首师大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关爱健康》的第一课时,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先引导学生认识食物中含有哪些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然后指导学生学习几种鉴定食物营养成分的简单方法,最后向学生进行合理营养的教育。
本课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鉴定食物中的三种营养成分。
由于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一般不容易直接观察出来,需要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鉴定。
根据学校的仪器和设备情况,教材选择了鉴定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三种营养成分的方法。
第三部分:向学生进行合理营养的教育。
在这部分内容中,主要介绍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报它的结构、儿童少年中的营养不良状况以及营养午餐的.事实、合理营养的原则等。
第四部分:让学生应用合理营养的有关知识,进行科学配餐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1、指导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2、学会鉴定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三种营养成分的简单方法发展目标:1、关注自己的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鸡蛋白馒头向日葵种子花生碘酒酒精灯等三、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职欲望。
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起手来,参与到实验中去,并且能够积极地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地探索新的连线方法等。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这节课的几个环节(一)、认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开始上课后,教室谈话:人每天都要吃食物,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进行简单汇报。
教室接着问:你都知道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分?在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交流,然后汇报,最后教师小结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
2021年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八篇
2021年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八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我是颍州区袁集镇______小学教师张鑫,今天我展示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课《蚯蚓的选择>>,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说教材: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在三、四年级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已经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本课是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们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建立起初步的动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两个对比实验,了解蚯蚓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黑暗潮湿,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如何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五年级是学生从中段进入高段的一个开始,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如观察、假设、简单实验、合作、记录等。
因而在进入高段的科学学习中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等,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2021年有关小学科学说课稿合集六篇
2021年有关小学科学说课稿合集六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各位领导以及在座的老师,大家好。
我叫赵彬彬,是育才实验小学的科学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生命离不开水》。
一、首先我阐述的是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是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作为研究对象。
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
人体内有水、动物体内有水、植物体内也有水。
水是生命之源,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
在本课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水与生命最深层次的关系,使同学们体会到水的重要意义,也为以后本单元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2、能力目标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对本课的不同看法,设想没有水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3、情感目标学生能意识到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说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充分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结合本节课的需求,师生应做如下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塑料袋、杯子、剪刀、水、新鲜树叶、芹菜、橡皮筋、红墨水三、说教法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我除了采用常用的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等一般方法以外,主要还采用了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引导探究法3/分组讨论法等。
以上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四、说学法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本节课我强调以探究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为辅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1、利用多媒体、情景激趣、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刚刚步入神圣的科学殿堂,对于身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2021年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2021年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2、认识铁生锈变成铁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1、懂得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实验中能确定自变量,并控制无关变量。
3、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控制变量在铁生锈实验中的重要性。
2、具有收集证据证明铁生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对铁生锈的原因作出猜测,并能设计实验来证明猜测。
2、认识铁生锈变成铁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难点:1、能正确设计变量控制实验并能在实验中控制无关变量,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具准备:镊子、铁钉、水、课件、一次性杯、保鲜膜、未生锈的铁片、锈蚀严重的铁片。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生锈的情景,引出课题。
引入:(PPT出示生活中生锈的图片)课前老师收集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怎么了?你知道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吗?(板书:铁生锈了)师:请你们回顾一下,生活中你见过有哪些常见的铁器有生锈现象?(二)、活动一:观察铁锈(1)铁生锈是什么变化?请说说你的理由?(2)那铁生锈到底是什么变化呢?我们必须找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请各组按要求进行研究。
PPT提示要求:1、用感观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2、从金属的特征进行比较?3、把研究结果填在记录单上。
(3)观察铁片和铁锈,并做好记录。
(4)汇报交流。
(5)通过我们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那铁生锈是什么变化?小结:我们寻找到的证据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铁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所以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板书:铁铁锈)(三)活动二: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过渡:铁生锈好不好?有什么不好?(1)学生交流铁生锈的危害。
(2)视频介绍铁生锈的危害。
过渡:铁生锈危害那么严重,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既然我们想让铁不生锈,那我们就要先研究铁生锈的原因。
2021年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2021年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省编自然科学第三册第三章第一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在初中自然科学中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知识难度用教学要求并不是很高,但声音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信息、是组成美好生活的一个要素,声音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关注、研究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因此,它是自然科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通过对声音发生和传播的学习,为下一节光的传播打好了基础。
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学生已有的逻辑思维及习惯,本人对教学流程作如下处理:声音是如何发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声波的形成、反射及回声→声音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声速。
教学实践表明,这样处理会使整堂课的结构更加自然流畅,学生也易接受。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有媒介物质,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
了解回声现象。
2、技能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声音是如何发生及如何传播是认识声现象本质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从教材的安排及教学目标的要求上看,它应是本节课的重点。
声音的传播需依赖一定的物质,这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直接感受到,它需要借助于实验及推理分析才能得出。
由于实验本身的局限性,初中生理解、推理及想象能力又相对薄弱,我认为本节的难点,应是理解声音的传播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
四、教学的创新点1、把课堂教学的模式由以教师讲授、实验演示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探索,分组实验的研究性学习为主。
,把全班学生按3-4人一组,分成十几个学习小组,通过问题情景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补充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使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实验转变得饶有趣味性,并易于学生探索、理解。
2021年有关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The person who creates some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for you may not be your enemy, and the person who pulls you out of your predicament may not be your friend.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2021年有关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各位领导评委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光的传播》。
教材分析:《光的传播》是粤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学习光学的基础课。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是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
根据这一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学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光是直线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及日食月食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知道推测要有依据;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重点:认识光是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本课的教学作出了以下教学设想教学设想:因为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所以在教学光的传播的特点时,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实现这一设想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1、猜想2、探究3、运用4、小结教学过程(一)第一环节:猜想我首先以镭射笔的红色光线照射屏幕,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光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跑到屏幕上的?这种实物作为导入,让学生对光学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的同时也作出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测想。
然后进入重点环节:验证我将分两步进行1、提取生活经验进行初步验证2、通过实验再次验证(1)提取生活经验进行初步验证学生作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猜测后我再追问,生活当中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这时可利用课件配以图片如:舞台上的灯光、阳光照射森林┉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看到的直线形式的光。
2021年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
Cooper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osperity of all team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2021年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能量的转换》是《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二课(放映幻灯1),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放映幻灯2)通过第一课《各种各样的能量》的学习,学生对能量以及能量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本课进一步引领学生探究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为第三课《能源》第四课《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建构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也为他们今后学习物理学最普遍的定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打下感性认识基础。
四课之间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本课将指导学生认识能量最基本的特点————能量的转换。
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什么是能量的转换。
第二部分:认识能量转换的过程。
第三部分:做一个简单的能量转换玩具。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画能量转换的卡通画。
(放映幻灯3)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让学生建立能量转换的概念,知道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
科学探究:(1)、能根据现象进行猜想、推测,并能通过实验验证发现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2)、指导学生探索,能针对具体情境说出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了什么形式的能量。
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乐于合作,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懂得看似平常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科学道理,并能不断地提出一些问题,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去解决问题。
二、说教学策略、方法以及教学准备“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能量的转换。
2021年实用的小学科学说课稿合集六篇
2021年实用的小学科学说课稿合集六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我校这几年在武主任领导下进行的一个课题实验。
实施“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质疑、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在操作过程中,首先要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让学生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当作学习伙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于学生提出的个别离奇古怪的问题,教师的态度应是不指责,不回避,并适当地给予肯定和引导。
其次是在学习的过程和体验中,关键是能否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判断和运用。
最后就是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特别是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模式能改变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兴趣和热情的状况,能让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总结,获得成功。
究竟怎样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合新课改的要求,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实践的“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模式,正是符合新课改精神和素质教育要求。
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和采用。
但是,情境如何创设,才能发挥其导向作用呢?再如,小组合作学习。
何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最恰当时机?对于动手实践,特别是新课改的年级,我们不能被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所沉醉,而应更关注学生究竟在做什么?活动产生的效果又是什么?而对于主动探索,我们建议采取以问题为中心,以发现为目标的开放性学习方法,但是如果把每一个问题都当作探究来处理,不仅时间条件不允许,也可以说把探究神秘化、复杂化了。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在执教《灯泡亮了》这节课所做的一点尝试:我先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宽"的模式展开。
好的问题情景是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火把,我们要善于用产生于真实背景中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
2021年精选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十篇
2021年精选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十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在学生学习了太阳系的奥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为下一步学习地球与月球的关系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认识地球的公转,以及公转形成的一年四季变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从四季的变化引入,首先通过教师帮助下的学生阅读分析资料,了解地球自转公转,利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一步验证地球的公转是引起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
有关地球自转、公转的知识学生或多或少的从课外了解了一些,他们渴望知道更多的有关知识,而太阳及宇宙世界离我们比较远,且不易研究。
三、教法和学法1、教法: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而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导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引导学生模仿课件自己动手做实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类比推理。
四、说教学目标1、能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调查研究。
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拟实验。
3、能解释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的概念。
能解释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
能初步建立起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关系的概念。
五、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公转是引起一年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
六、说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情景师:课件展示几张遨游太空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遨游太空,欣赏宇宙的奇观呢?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太空旅行,你们知道我们所乘坐的“宇宙飞船”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艘“飞船”是怎样运行的吗?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产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想法。
2021年小学科学说课稿汇总6篇
What you want, why do years give you? All counterattacks come prepared, all the light, it takes time to be seen, all the luck is the foreshadowing of hard work.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2021年小学科学说课稿汇总6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水》这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一课。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
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洗衣服,水可以喝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景直接相关,学生对于水也比较感兴趣。
二、说教法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初步分析和教材的初步分析。
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爱玩、爱动,特别是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特点,整节课我以“找水”来贯穿,这样就比较贴近玩中学。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我认为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对科学感兴趣,这其实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的老师不断的探究与实践。
因为水是学生平时很常见的物质,《水》这课也是第一课,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根据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我为该课的教学制定了如下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1、用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
2、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2、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三、说教学程序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结合课件,认识水。
在这个环节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021年精选小学科学说课稿汇编7篇
2021年精选小学科学说课稿汇编7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宽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
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
通过在不同宽度的纸上放螺帽,比较不同宽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
然后收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宽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明显提高。
第二部分:研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
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感受尺子抗弯曲能力的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能积极分析并善于发现引起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各因素,能根据实验经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不断改进实验。
能通过采集实验数据和实验验证等手段展开科学探究。
2、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乐于探究不同厚度的纸和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乐于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实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亦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初步感受到科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和宽度可以显著提高纸条的抗弯曲能力。
并能理解横梁平放和竖放的道理。
三、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纸的厚度、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教学关键: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四、设计理念及基本思路:本课体现“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将实验探究、解决生活问题与课外延伸三部分紧密联系,使教学内容逻辑化、序列化、生活化、活动化。
2021年有关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
2021年有关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一、主题确定我们确定了以教科版科学四上教材《天气》单元为教学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以学生实际观测、记录分析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能力为主题的教研课题。
本次四位一体教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即:课题制定阶段;课题实施阶段;课题延伸及成果展示阶段。
《我们观察到的天气》一课,是我们对第二阶段中开展关于云量、风和气温方面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汇报。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具备了初步搜索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证据,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
而《天气》单元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的关于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对一段时间的天气现象进行分类的统计和分析,还要利用柱形图等做出关于这一季节天气变化的一般规律,可以真正提高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能力。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一段时间内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过程与方法:对一段时间内收集到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对一段时间内观察到的天气信息(气温、风向和风速、云)以各种形式进行汇报。
2、难点: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五、主要活动方法分析本课题探究以对观测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加工整理为主要研究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和分析交流。
重点解决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高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问题。
采用的具体活动方法有:1、数据记录法:学生每天记录电视或报纸中天气预报内容,利用所学的天气符号画在自己的《天气日历》中;在每天跟踪记录天气的过程中,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天气是在不断地变化着,激发研究天气的兴趣。
2021年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2021年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第一部分: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进行对植物的观察活动之后,进而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学生对它们的观察停留在只注意某个部分的细节,还不知道怎么样从整体到局部地去观察一个小动物。
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建构自己对蜗牛的认识。
同时,培养并保持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
开好了这个头,为后面对蚂蚁、蚯蚓的观察等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颜色、身体构造等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映,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
(3、蜗牛利用腹足爬行,做波浪状的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按照科学的方法饲养蜗牛,并做好观察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伤害小动物,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初步了解其外形构造,生活习性、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放大镜,记录本和笔。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激发情趣,提出问题导入:“同学们喜欢蜗牛吗?那我们就一起与它玩一会儿吧!”预设:对于孩子来说,喜爱小动物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设计意图:确定观察任务,是科学探究的前提。
学生在和蜗牛玩的过程中,对蜗牛进行了无意的观察。
师:“同学们对蜗牛这么感兴趣,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预设; 蜗牛有牙齿吗?蜗牛喜欢吃什么?蜗牛有眼睛吗?长在哪?蜗牛怎么爬的?设计意图:我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加以梳理,形成几个问题的区域:如蜗牛身体的观察、蜗牛壳的观察、蜗牛运动的观察等。
2、制定计划,自主探究师:“你们小组打算怎样观察蜗牛呀?”预设:这时学生运用己有知识,调动各种感官观察蜗牛,如:看看蜗牛身体的颜色、闻闻蜗牛的气味、摸摸蜗牛的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六篇小学科学说课稿篇1三年级科学开学第一课带走了一批成熟的六年级,引来的是一批“幼稚”的小不点,小归小,却是个个古灵精怪。
特别是那帮男生,对科学有一股特别的“感情”。
如何让这批朦胧的“未来科学家”做好准备,成了我第一课的重点。
经过络上专家同事的指导和自己的深思,我精心准备了第一课。
孩子们人生第一次科学课,就是被我“忽悠”着来的。
看我设置的问题一、科学课是门什么课?它要带我们学些什么东西?这个问题是很多孩子想要了解的,而且他们已经知道了许多关于科学的事情。
看看孩子的回答:1、科学就是带领我们去探索2、科学就是让我们观察3、科学就是我们去做实验4、科学里有许多好玩的知识等等学习哪些东西?1、植物和动物2、我看见要我们养蜗牛3、可能还要学习许多实验吧孩子的聪明劲不得不让人佩服,在学习以前,他们已经能够从各个方面提取对科学的认识,这也反映出这些城市的家长对孩子科学方面教育的成果吧。
至少在兴趣方面,许多家长做得还是非常棒的!二、怎样即轻松又快乐的学好科学?学生表现出的对于科学学习的劲头,让我异常兴奋和感动。
同时,学生一定想更好的学习好科学知识。
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很统一。
1、我们要仔细观察2、我们上课要认真听这样的活动,可以让我们看出我们教育后的端倪,统一而死板的教育后果。
学生很少会有更好的回答方式,可是我自己又企望他们做怎么样的回答呢?其实,学生能够回答出观察,已经在我的“圈套”里面了,观察时整个三年级阶段我们要学习的核心内容,什么是观察呢?学生是如何理解的呢?我询问。
于是,回答出来了,观察就是仔细的看。
大部分学生就是这么说。
仔细的看,认真地看,学生的理解很准确。
为什么要仔细?不仔细我们就收集不到需要的东西,不仔细我们就会错过要观察的东西。
学生的回答,很好。
只是要让孩子做到仔细,谈何容易。
只能在后面慢慢来了,并且我从美国的“哥伦比亚”号事件谈起,让学生更实际的认识到仔细的重要性。
学生们很习惯听故事,希望他们能从这些故事中,学到点东西。
在观察过程中,除了看之外,我们还有其它的方法了解更多信息吗?关于这个问题孩子的回答,差异性比较大。
典型的回答1、查询。
可以上电脑查资料、可以查阅书本、可以多看课外书,很奇怪的事情,走读班的孩子很注意去“查”资料,而住宿班也许是因为住校的缘故,很少有这方面的回答。
2、实践。
好多学生提到,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去实践下,所谓实践就是到大自然去观察,去摸摸看。
极少数的班级提到可以做做比较。
遗憾的是,没有孩子提到记录和合作的内容。
也许这正是三年级孩子最缺乏的东西,也是最需要学习的部分。
因此,我要求每个孩子准备一本小记录本,专门用来记录科学,希望孩子们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将记录本用好。
最后,我要求孩子们保持倾听的习惯,所谓倾听就是要认真仔细的听,在听别人或者老师说话时,不可以插嘴,有问题举手回答。
这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
三年级孩子的习惯培养,任重而道远,希望我能和全体孩子一起努力,让孩子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快乐的学好科学。
小学科学说课稿篇2说教材:《珍贵的淡水》是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资源》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对日常的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使学生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对资料数据的对比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地球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匮乏,从而树立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责任心。
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3个活动,分2课时完成。
活动1“积少成多”,让学生通过测量滴水情况,调查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活动2“淡水资源知多少”,是通过对资料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了解地球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活动3“我该怎样用水”,则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制定用水计划,鼓励学生科学用水,了解节约用水的意义,培养其节水意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的规律,我拟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2)知道地球上淡水资源非常匮乏。
2、能力培养目标: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水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指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淡水资源的重要性作为教学重点,把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知道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情况作为教学难点。
说学情: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也通过《走进水世界》这一单元的学习,知道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
从地球仪或世界地图上也可以看到,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水域,因此学生会有水资源多得很的错误认识。
加上小学生的节水意识本来就很模糊。
针对这种现状,就需要学生课前围绕本课主题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关注身边的用水情况,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真实情况,了解节约用水的意义,培养其节水意识。
说教法学法:教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跟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指导,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认识科学现象。
3、针对农村孩子,多鼓励、多引导,规范学生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法:阅读自学、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和集体交流讨论、动手操作、记录和分析数据。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烧杯、量筒。
说教学流程:提出问题——搜集数据——资料分析——讨论归纳一、情景导入:媒体:出示课本图。
情景:在学校食堂的洗手池旁,由于波波洗完餐具后,没有把水龙头关好,自来水在不断地滴流。
妍妍赶紧把水龙头关掉。
波波却觉得水多的是,浪费几滴水不要紧。
讨论:水真的很多吗?真的不怕浪费吗?思考:在生活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二、活动一:积少成多媒体:出示课本图。
问题:如果水龙头没关紧,不断地滴水,一天到底会浪费多少自来水?任务:测量一个水龙头滴水一天浪费的水量。
活动:将水龙头调整到滴水状态,放一个烧杯在下面接水。
10分钟后,用量筒测量烧杯里接到的自来水水量。
目的:通过学生实验,亲身感受水龙头在滴水状态下水的流失情况。
调查:调查生活中其他浪费用水的现象。
三、活动二:淡水资源知多少?媒体:出示课本图或地球仪。
问题:观察地球仪,看看地球的水在哪里?活动:观察地球仪寻找地球的水资源,并将发现记录在课本的表格中。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发现,了解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
问题:既然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是否说明地球上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引导:地球上的水体虽然很多,但可被人类利用的却不多。
活动:阅读课文的资料文字,根据数据,填画模拟水资源分布比例表。
讨论:各小组根据模拟的水资源分布比例表,讨论为什么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0%以上,但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十分贫乏。
媒体:播放“珍贵的淡水资源”视频。
小结:通过阅读资料和分析数据,认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贫乏,只占水资源的2.5%,而可以被人类利用的仅占淡水资源的0.3%。
四、活动三:我该怎样用水?问题:地球水资源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总量的万分之一,对此你有什么感想?交流:与同学交流各自的想法。
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珍贵。
讨论: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活动:小组活动。
根据大家了解到的情况,针对浪费水的现象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一起珍惜和爱护水资源。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总之,教学过程一直贯穿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以探究活动为科学学习的核心,培养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说板书设计: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力求做到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小学科学说课稿篇3一、说教材《斜面的作用》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工具和机械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是本单元认识的最后一种简单机械。
本课是按照“问题――实践――结论――应用”的思路编写的。
课文分三部分:1、通过工人利用斜搭的木板往车上搬运重物的实验,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斜面。
2、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分为两段:首先认识斜面有省力作用,然后认识斜面的坡度越大用力越大;坡度越小用力越小。
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思想。
其中“用实验验证斜面是如何省力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运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注意控制变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教学拟达到以下目标:科学知识方面: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过程与方法方面: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二、说教法、学法教师要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本节着重于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课前我仔细研读教材,结合实际对分组材料进行了变通,如斜面坡度的大小改用一个纸盒的几个不同高度的立面来控制,用一厘米宽的纸条来控制塑料板斜面探出部分的一致性,这样一来使学生的操作更规范易行。
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为了取得合作的实效性,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小组分工明确:实验前确定了一名小组长,由小组长协调大家的工作,安排每人实验操作的顺序。
这样大家分工明确,操作时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取得较好效果。
(2)成员轮流实验:操作时,我建议学生每人操作实验中的一个步骤,这样依次轮换,做到人人有参与,人人有收获。
(3)及时记录:人人有实验记录单,既做观察员又做记录员,防止学生松懈。
三、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用谈话法说运河桥的斜坡引出斜面,再配合教材明确什么是斜面。
教师做明确说明:一块木板当把它从低处到高处搭成一个斜的平面,并沿着它向上搬运物体时,它就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板书)。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1.提问是搬油桶还是借助斜面滚油桶到车上更省力呢?说斜面能省力光凭感觉还不行,还要用什么来证明。
2.斜面是否省力要靠比较才能判断。
问学生怎么设计证明斜面是否省力的实验呢?3.小组讨论实验设计。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小结:先称出物体(小车)垂直时的拉力,然后记下物体(小车)在斜面运动时的拉力,再进行比较。
教师逐一出示为学生准备的材料,并演示组装、分发材料和实验记录单。
实验要求:⑴、由小组长分派每人操作一个实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