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琳 电教课 减数分裂

合集下载

《减数分裂的过程》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的过程》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的过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减数分裂的定义和过程;2.掌握减数分裂的关键步骤;3.能够运用减数分裂解决一些简单的减法运算问题。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定义和过程;2.减数分裂的关键步骤。

教学难点:1.运用减数分裂解决减法运算问题。

教学准备:1.黑板、粉笔、练习纸;2.一组小纸片。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减法的知识。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减数分裂吗?减数分裂在减法运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步骤二:讲解减数分裂的定义和过程(15分钟)1.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请一两位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2.导入减数分裂的定义:减数分裂是指将一个减法运算中的减数分解成两个部分,使得计算更简便的一种运算方法。

3.通过示例展示减数分裂的过程:例:用减数分裂的方法计算47-18解:首先将减数18分成10和8两部分,得到:47-10-8然后首先计算47-10=37,再将37-8=29,所以47-18=29步骤三:练习减数分裂的关键步骤(15分钟)1.给学生发放小纸片。

2.让学生在小纸片上写下一个减法运算题,然后使用减数分裂的方法计算答案,并将步骤写在小纸片上。

3.让学生互相交换小纸片,分析对方的步骤是否正确,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课堂练习(20分钟)1.出示一些减法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减数分裂的方法计算答案,并在黑板上展示计算的步骤。

2.让学生按照步骤计算答案,并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下使用减数分裂的过程。

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1.让学生总结减数分裂的关键步骤,并将其写在黑板上。

2.请一位学生进行概括性的总结,然后进行讨论。

步骤六:拓展练习(20分钟)1.出示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减法运算题目,要求学生使用减数分裂的方法解答,并在黑板上展示步骤。

2.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纸上进行拓展练习,并相互检查答案。

步骤七: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中未完成的题目,并写下使用减数分裂的过程。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详解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详解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详解一、教学目标1.了解减数分裂的定义、过程、特点和生理意义;2.掌握减数分裂的分类和减数分裂珠链的形成;3.了解减数分裂在生物界的分布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2.减数分裂珠链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

2.图片解释法。

3.录像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一、前置知识概述有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时,都知道,生物细胞分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所有体细胞及生殖细胞前期所进行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只在生殖细胞中进行,目的是产生融合后的合子,从而完成生殖过程。

二、教学内容1.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分类减数分裂是指生殖细胞在生殖器官中分裂时所进行的一种分裂方式。

它所产生的细胞是单倍体,具有卵或精细胞的性状。

减数分裂按其二次反应所涉及的分裂期分为两种类型: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精原细胞减数分裂。

2.减数分裂的过程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Ⅰ)在有丝分裂结束后,卵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Ⅰ。

在减数分裂Ⅰ的早期,同源染色体在原核细胞中呈四条染色体按对萎缩后互相贴连呈X型合称为四分体(个别生物的原核细胞没有呈X 型合)。

随着染色体萎缩和互相贴连,形成了一组新的四分体。

在四分体的染色质上发生着交换,交换染色体的片段。

在互换结束后,四分体开始在细胞核的周围排成一条染色体纺锤(可被称为减数分裂珠链)。

此后发生单体染色体的分离,(也就是2个2个染色体对的分离),最后分别进入细胞将引起粘连分裂的各个细胞嘴中。

如此,原核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得到了两个基因组合性不同的细胞。

②随后再进行第二次分裂(减数分裂Ⅱ)减数分裂Ⅱ并不会经过R层(所以形成的没一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经历起别的生物一样的一倍太过程变为2倍),也就说,细胞直接地进行着两个相似原核分区(用于产生一个胚胎层的情况在一些生物体系下不存在)。

由于只存在一套染色体,而不是一共两套,所以不会出现再次萎缩和贴连,不会出现四分体。

减数分裂 教案

减数分裂 教案

减数分裂教案教案标题:减数分裂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减法分裂的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减数分裂的方法进行减法计算。

3. 学生能够解决涉及减数分裂的实际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减法分裂的概念,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展示减法分裂的过程。

2. 引导学生思考减法分裂的原理,即将一个减法问题转化为两个更简单的减法问题。

知识讲解:1. 解释减法分裂的步骤和方法:将减法问题中的减数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然后分别与被减数进行减法运算,最后将两个差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2. 通过多个例子演示减法分裂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减法分裂的方法。

练习活动:1. 提供一系列减法分裂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减法分裂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核对答案。

2. 引导学生思考减法分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场景,提供相关问题让学生解决。

巩固与拓展:1. 给学生提供一些更复杂的减法分裂问题,让他们进一步熟练掌握减法分裂的方法。

2. 鼓励学生思考减法分裂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例如与加法的关系、与进位借位的关系等。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活动中的表现,检查他们是否正确运用了减法分裂的方法进行计算。

2. 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对减法分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扩展:1. 将减法分裂与其他数学概念相结合,设计更多综合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减法分裂的规律和特点,拓展他们对减法分裂的理解深度。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已经掌握了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问和解答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案中的难度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通用6篇)

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通用6篇)

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通用6篇)2.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篇1《减数分裂》说课教案-01-12(来源):[暂无]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其次部分。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学过的细胞学学问、染色体学问、有丝分裂学问、生殖种类学问为基础。

通过学习,使同学全面熟悉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把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力量目标:通过观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育同学识图、绘图力量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力量。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熟悉,培育对立统一和进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

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熟悉,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依据教材的重难点、同学的实际状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支配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其次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叙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同学思索一系列问题,使他们乐观主动参加到教学中,在猎取学问的同时,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和总结的力量。

在猎取学问的同时,培育同学观看、比较和总结的力量。

六、详细的教学过程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导言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索(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回答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示同学留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看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
教学内容: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教学目标:
1.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
3. 理解减数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
难点:减数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麦芽酵母等。

教学步骤:
一、引入
通过问答方式,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其作用和意义。

二、讲解
1. 讲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特点;
2. 介绍减数分裂的两个阶段: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
3. 分别介绍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的过程和特点。

三、实验
进行减数分裂实验,观察显微镜下麦芽酵母的减数分裂过程。

四、总结
总结减数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减数分裂这一生物现象。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减数分裂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减数分裂》说课教案

《减数分裂》说课教案

《减数分裂》说课稿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必修2的一个重难点内容。

一方面减数分裂是必修1 “细胞增殖”知识的延续,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所以有丝分裂的知识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同时减数分裂内容是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遗传定律的本质;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的多样性又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理解生物界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虽然经过必修1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结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抽象复杂,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较大的难度。

另外,学生在学习孟德尔遗传定律时,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都用到了遗传因子实行解释。

遗传因子是什么?它在什么地方?等位基因是如何分离?非等位基因又是如何自由组合而不相互干扰的?这些问题,孟德尔其实也不知道,他仅仅通过推论解释了自己的实验结果,显得非常抽象,很多学生在学习这节时,更是一头雾水。

《减数分裂》是在第1章引导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继续依照科学史的顺序,寻找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也就是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

同学们通过《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及《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两节的学习后,再回过头复习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时,一定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不得不赞叹孟德尔这位“遗传学之父”非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2、水平目标:1)通过对减数分裂方式的主动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和动手实践的水平。

2)通过小组合作构建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分析和处理有效信息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减数分裂的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同科学发现不但需要大胆猜想和推测,还需要一定的事实依据。

减数分裂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概述:减数分裂是一种数学运算方法,它通过将一个减法问题转化为两个更简单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减法运算。

减数分裂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是一种结合了智慧课堂技术和减数分裂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利用技术手段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原理。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减数分裂方法解决减法问题。

3. 学生能够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4. 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环境中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减法问题,例如“小明手里有8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苹果?”来激发学生对减法的兴趣和思考,同时引入减数分裂的概念。

步骤二:探索让学生一起商讨如何使用减数分裂的方法来解决上述的减法问题。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个小组尝试不同的减数分裂方法,并比较其效果和优缺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原理。

步骤三:模型建构引导学生总结减数分裂的规律和特点,例如:减数分裂得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原来的减数。

让学生自己创造一个关于减数分裂的数学模型,例如使用物品或图片来表示减数分裂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步骤四:巩固通过一些练习题或小组合作游戏来巩固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减法问题,要求他们使用减数分裂的方法解决,并在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解题速度最快和正确率最高。

步骤五:拓展引导学生应用减数分裂的方法解决其他更复杂的减法问题,例如多位数的减法运算。

让学生尝试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并通过展示解题过程和讨论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合作。

步骤六: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减数分裂的原理和应用,并让学生自主思考如何将减数分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

评估和反思: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减数分裂相关的评估作业,例如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来检测学生对减数分裂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特点和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原因和意义。

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减数分裂的定义和特点
1. 定义: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在生殖过程中经历的一种细胞分裂,使得每个子细胞只含有一套染色体。

2. 特点:减数分裂包括两个连续的细胞分裂,即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I。

在减数分裂I 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复制体,在减数分裂II中,复制体分离,形成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只含有一套染色体。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 减数分裂I的过程:染色体复制、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配对、分离。

2. 减数分裂II的过程:染色体分离、细胞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

三、减数分裂的原因和意义
1. 原因:减数分裂的目的是保证配子中只含有一套染色体,以便在受精时保持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2. 意义:减数分裂是生物繁殖的重要过程,不仅保持了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还增加了遗传多样性,有助于物种的进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活动:
1. 通过PPT、动画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减数分裂的过程,引发学生兴趣。

2. 结合实验演示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减数分裂的过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对减数分裂的理解和思考,交流学习成果。

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减数分裂的特点和意义。

评估方式:课堂表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成绩。

拓展延伸:可以了解减数分裂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学中的重要性,讨论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案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案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课堂目标1、细胞的减数分裂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3、动物的受精过程4、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二.课程内容(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过程(以动物细胞精子形成为例)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1)图像:时期:前期(四分体时期)判断理由: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形成四分体(2)图像:时期:中期判断理由:成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3)图像:时期:后期判断理由: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减数第二次分裂(1)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分裂图:(2)写出上述两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①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②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2.卵细胞形成过程3.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差异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产生部位睾丸卵巢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细胞质分裂方式两次均等分裂第一次不均等分裂,第二次次级卵细胞分裂不均等,极体均等分裂。

产生生殖细胞数目1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4个精子1个初级卵母细胞只产生1个卵细胞4.相关知识(1)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

(2)特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3)结果: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5.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及DNA的变化(二)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减数分裂教案(第一课时)

减数分裂教案(第一课时)

减数分裂的过程【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生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

并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②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

【学情分析】: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

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

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所以我采取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

减数分裂(公开课)课件

减数分裂(公开课)课件

减数分裂过程简述
间期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第一次分裂
前期Ⅰ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Ⅰ同源染色体排 列在赤道板上;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 由组合;末期Ⅰ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第二次分裂
前期Ⅱ无同源染色体;中期Ⅱ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 期Ⅱ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末期Ⅱ 细胞质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
子细胞类型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子细胞包 括卵细胞和极体(雌性),以及精细 胞(雄性)。
遗传学特点
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使得遗 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实现减半传递。 同时,通过随机组合和交叉互换,增 加了遗传多样性。
减数分裂在生物进化中作用
1 2
促进遗传多样性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随机组合和交叉互换,使得后 代具有不同的遗传组合,增加了种群的遗传多样 性。
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包括 细胞形态、数量变化等。
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 差异,探讨减数分裂的规律。
实验报告撰写
将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整理成完整的实 验报告,以便交流和分享。
THANKS
感谢观看

01
CATALOGUE
减数分裂基本概念与意义
定义及生物学意义
定义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其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生物学意义
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通过减数分裂,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保证了物种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性。同时,通过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 多样性,增强了后代的适应性。

《减数分裂》教案

《减数分裂》教案

《减数分裂》教案《减数分裂》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减数分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减数分裂》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如细胞学、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的基础之上,并与第一章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其在模块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方式、实质和意义产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的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并且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参与并且活动、同时经历一个从具体的动手实践和不断创新到知识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2、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四、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还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

减数分裂优秀课件

减数分裂优秀课件
◎ 同源染色体联 会, 四分体出现
◎ 同源染色体排 列在赤道板上
◎ 同源染色体的 分离
◎ 形成两个次级 精母细胞,染色体 数目减半
同源染色体联 会,四分体出现
返回 再来一次 继续
四分体(含四条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联 会,四分体出现
返回 再来一次 继续
◎ 精原细胞体积 增大,染色体复制,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
观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观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观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观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观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观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观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观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 精原细胞体积 增大,染色体复制,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
◎ 同源染色体联 会, 四分体出现
◎ 同源染色体排 列在赤道板上
◎ 同源染色体的 分离
◎ 形成两个次级 精母细胞,染色体 数目减半
同源染色体排 列在赤道板上
返回 与有丝分裂比较 继续
◎ 精原细胞体积 增大,染色体复制, 初级精母细胞◎ 形成两个次级 精母细胞,染色体 数目减半
◎ 精原细胞体积 增大,染色体复制,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
◎ 同源染色体联 会, 四分体出现
◎ 同源染色体排 列在赤道板上
◎ 同源染色体的 分离
◎ 形成两个次级 精母细胞,染色体 数目减半
◎ 精原细胞体积 增大,染色体复制, 初级精母细胞形成
◎ 同源染色体联 会, 四分体出现
◎ 同源染色体联 会, 四分体出现
◎ 同源染色体排 列在赤道板上
◎ 同源染色体的 分离

减数分裂(优质课)模板

减数分裂(优质课)模板
46
3.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种类 (1)1个含n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
裂后(不考虑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能形成4 个精子,2种类型。 (2)1个含n对等位基因的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 裂后(不考虑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能形成1 个卵细胞,1种类型。 (3)1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经过减数分 裂(不考虑基因突变与交叉互换)能形成2n种精 子或卵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特点:非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
19
(7)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次级精母细胞 特点: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20
(8)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次级精母细胞 特点: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21
(9)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变形
变形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成熟生殖细胞)
特点: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细胞。
精细胞
精子
11
3.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精原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特点:染色体的复制(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12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初级精母细胞 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大小和形状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
染色体复制但不加倍,DNA加倍
ii.减数第一次分裂
结果: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分离,染色体减半 iii.减数第二次分裂 结果: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
(Ⅲ)变形
10
2.精子形成的大致过程:





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教案2

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教案2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特殊形式,结合已有的有丝分裂知识,明确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也要经过像有丝分裂那样的“间、前、中、后、末”等时期。

在这些时期中,染色体同样出现有规律的变化,但这些变化与有丝分裂不同。

通过比较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不同变化,归纳出减数分裂的特点。

为了加深理解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可将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模型建构”的部分活动在这里进行。

二、教案目标<2)<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图解。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案重点、难点1.教案重点卵细胞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2.教案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四、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

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

五、教案方法直观教案法、讲解法、实验法。

六、课前准备课件、图片、实验用品。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案过程复习提问:投影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细胞正在进行哪一种方式的细胞分裂,试说明理由?<2)这个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几条染色单体?<3)这个细胞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它们是哪几对?<4)这个细胞中哪些是非同源染色体?<5)细胞中哪些是姐妹染色单体?哪些是非姐妹染色单体?<6)这个细胞在全部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课件显示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教案

减数分裂教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胡玉苹一、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⑶能力方面1.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3.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解决办法](1)讲清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弄清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变化。

(2)讲清减数分裂过程在图解上的特点及染色体、DNA的规律性变化。

(3)利用多媒体以动画形式表现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2.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解决办法] 在弄清教材图中所画的染色体、DNA数量及变化的基础上,再总结减数分裂过程中它们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四、教学课时:1五、教具: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问】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学生答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

【问】首先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答: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问】:这说明配子是如何产生的?(答:由体细胞分裂而来的。

)【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答:染色体复制、均分;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在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而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

(二)减数分裂概念【问】减数分裂的含义是什么?配子的形成为什么必须经过减数分裂?强调:(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分析
导入新课
综合活动
教师:假设是否成立?需要实验验证。
1、多媒体展示
资料1:马蛔虫受精作用研究,
资料2: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示意图。
提问1: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有何特点?
问题2:如果精卵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有何特点?
2、提出同源染色体,定义、进行适当练习。
3、引出生殖细胞形成通过减数分裂。
课堂总结
整体汇总
动画展示:精子形成的全过程
问题:精子形成各个时期细胞的名称?
问题:全过程中染色体先后出现了哪些行为变化?
问题:减数分裂过程有何特点?
教师: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是如何的呢?课后预习。
学生思考、研究、回答。
梳理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层层递进使学生清晰掌握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
布置学习任务,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
教师适时点拨,要求学案上绘图
②减I中期
动画展示: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提问:中期染色体有何行为变化?绘图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
③减I后期
动画展示: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问题:减I后期与减I中期相比染色体有何明显行为变化?
问题:分开后的两组染色体有何特点?
为了学生能够清晰的掌握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我在学案中设计了相应的细胞绘制任务,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结合理顺减数分裂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模型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尝试对生物变化进行预测,发展科学猜想能力。
通过教学发现,教学中将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动手充分结合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减数分裂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设问、提问,培养信息整合总结能力,绘图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设问、提问,培养信息整合总结能力,绘图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加大问题难度,开展分层教学,提高部分同学的学习探究能力。
运用已学过的细胞结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
4、通过观察和分析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认同生物学发展的规律,赞美生命的美妙。
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全面的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这一内容还会为以后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内容奠定细胞学的基础。由于本节内容是细胞有丝分裂内容的延伸,也是学习遗传和变异的基础,所以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师姓名:邓琳
教师单位:天津市静海县中旺中学
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1节
课题
一、减数分裂
课时
2课时
相关领域
减数分裂过程、有性生殖,遗传和变异
课题概述
课标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阐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说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否认行为,说明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概念,体验模拟减数分裂的探索历程,学会使用模型学习生物知识,
2、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存在的困难
学生对细胞中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认识,对信息的整合能力相对较弱。对问题的探索只停留在表层现象,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缺乏探求意识。
教材
处理
根据教材重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传递信息量大,授课过程学生活动多的特点本部分内容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减数分裂概念和学习精子的形成过程;
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与实验操作,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比较。
教学
策略
选择
1、结合信息和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教师引导,增加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生成果展示和讲解。
3、观察、阅读、整合信息、动手绘画相结合。
教学
活动
设计
回顾有丝分裂过程及各时期染色体行为特点,以人为例简述有性生殖过程

引导学生提出对生殖细胞产生的猜想,关注减数分裂
DNA数:
染色单体数:
同源染色体数
绘图,部分同学作品有投影展示,共同分析。
染色体数:
DNA数:
染色单体数:
同源染色体数
绘图,部分同学作品有投影展示,共同分析。
染色体数:
DNA数:
染色单体数:
同源染色体数
学生主动分析不同同学的精细胞种类明显不同的原因。
学生小组内讨论,回答。结合教师点拨完善答案。
了解生物学发展的规律和探究问题的基本过程
教师鼓励学生的推测。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问题
运用已有知识对精原细胞的形成进行推测,回顾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
小组内展开讨论,结合课本提示简述减数分裂过程。
适时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将课堂内容引回课本,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合图片加深理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合活动

结合学案,绘制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染色体、DNA数量变化曲线(视情况)

完成探究活动:减数分裂与与有丝分裂时期示意图的区别与辨认
教学
资源
1、有丝分裂、精子形成过程动画;多媒体课件演示;幻灯投影仪;本节课相应学案。
2、学生课前通读课本,准备红、蓝两色画笔。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要求学生绘图,教师点拨总结。
④减I末期
动画展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
问题:经过减数第一次形成几个次级精母细胞?
问题:次级精母细胞同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相比染色体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减少了怎样的一半?
要求学生绘图、填空。
教师:减数第一次分裂与简述第二次分裂通常没有间期或间期很短,即次级精母细胞直接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
教学评价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创设情境
任务式教学
1、回顾: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本保证。
提问:有丝分裂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分裂的结果怎样?(配合动画展示)
提问: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是什么?此过程需要细胞完成那些活动?
2、问题探讨:生殖细胞通过何种方式形成?有丝分裂是否可行?(多媒体提示)
教学
重点
1、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
教学
难点
1、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确认。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部分时期的对比与区分。
3、对信息的整合能力的培养和绘图能力的训练。
学习
者特
征分

1、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基础:
学生已掌握了有丝分裂和有性生殖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问:生殖细胞该如何形成?(以人为例进行分析。)
回答相关问题,回顾必修一所学相关知识。
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发表个人看法,模拟以有丝分裂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针对矛盾之处提出假设。
结合教师点拨,学生自发提出问题,探究生殖细胞的形成方式。
提出假设:生殖细胞形成过程总染色体必须减半。
通过设问夯实基础,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及与探索的心理动力。
学生在学案相应位置绘制染色体变化
学生观察动画后回答问题。
学生在学案相应位置绘制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图,填空。部分同学作品投影展示,共同分析。
染色体数:
DNA数:
染色单体数:
同源染色体数:
绘图,部分同学作品有投影展示,共同分析。
染色体数:
DNA数:
染色单体数:
同源染色体数:
不同同学绘图中染色体排列方式不同,学生提出疑问。
教师:一个精原细胞能够形成四个精子(两种)。
一种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能够形成多种精细胞
(3)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
动画展示:变形过程
问题:描述精子的结构?
问题:精子还能继续分裂吗?
提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什么时期?
教师适当点拨。
学生认真观察动画后回答问题
肯定预测正确。
叙述分裂过程为: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生绘制模拟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和相关概念。掌握染色体、DNA数量变化的特点。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通过观察和分析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认同生物学发展的规律,赞美生命的美妙。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教师:完成学案上的相关课上练习
学生结合学案独立完成并回答问题
锻炼培养学生新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知识拓展
能力训练
1、依据学案绘制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量变化曲线。
2、完成学案中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部分时期细胞图的绘制。
绘制相关图示
培养学生文字与图像的结合能力。
板书
探讨同源染色体随机排列的意义。
绘图,部分同学作品有投影展示,共同分析。
染色体数:
DNA数:
染色单体数:
同源染色体数
学生解释所绘图示中染色体行为不同的原因。
学生绘图,展示结果
染色体数:
DNA数:
染色单体数:
同源染色体数
学生就为何两个同学的次级精母细胞完全不同展开讨论并解释。
学生绘图,展示结果
染色体数:
2、分阶段详细了解减数分裂过程。
(1)减I前的间期
动画展示:
提问:观察并分析此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
要求学生绘图:染色体变化。
(2)减数第一次分裂
动画展示:减I全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