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无生上课教案模板
小学无声课试讲教案模板
一、课题:《无声世界中的奇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无声世界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无声世界的关注和尊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 了解无声世界的概念和特征。
2. 探索无声世界中的奇妙现象。
四、教学难点:1. 学生对无声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2. 学生在表达自己对无声世界的看法时,能够做到准确、生动。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无声世界的图片、视频等。
2. 相关的图片、卡片等教具。
3. 教室布置: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一个“无声世界”的区域。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无声视频,让学生感受无声世界的氛围。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场景是无声的?为什么?(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无声世界的概念和特征,例如:自然界的声音、人与人之间的无声交流等。
2. 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无声世界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无声世界。
3.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无声世界中的奇妙现象,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三)实践操作1. 教师设置“无声世界”的区域,让学生在区域内进行无声交流,如:用手势、表情等方式进行沟通。
2. 学生分组进行无声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无声世界的特点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无声世界中的体验和感受。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七、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自己家庭或社区中的无声世界,并记录下来。
2. 下节课,将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无声世界的引入,让学生了解和关注无声世界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无声世界中找到共鸣,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
音乐无声课堂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2. 通过音乐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感受音乐的美。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达能力,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节奏训练:学习不同的节奏型,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
2. 旋律分析:分析一首歌曲的旋律,了解旋律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3. 和声探究:了解和声的基本知识,学习分析歌曲的和声结构。
4. 音乐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无歌词的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二)节奏训练1. 教师展示不同的节奏型,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让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或拍腿。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节奏型,进行练习和展示。
(三)旋律分析1. 教师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旋律。
2. 提问: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四)和声探究1. 教师介绍和声的基本知识,如和弦、和声进行等。
2. 分析一首歌曲的和声结构,让学生了解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
(五)音乐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2.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包括旋律、节奏和歌词。
(六)展示与评价1.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进步。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是否能正确识别和感受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
3. 学生在音乐创作和表达方面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 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次音乐无声课堂,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培养音乐创作和表达能力。
小学音乐无声试讲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小学音乐年级:一年级教材:人教版音乐教材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2.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音乐中的旋律。
教学难点:1. 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准确感知和模仿。
2. 学生对音乐旋律的初步理解。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音乐片段、图片等)。
2. 音乐播放设备。
3. 鼓励学生准备一些小道具,如彩色纸条、小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放松身心,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二、节奏感知1.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节奏型,如“哒哒哒”、“咚咚咚”等,让学生跟节奏拍手。
2.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身体部位(如拍手、拍腿、拍头等)感受节奏。
3.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进一步熟悉节奏。
三、旋律探索1. 教师播放一段旋律,让学生用简单的动作(如拍手、点头等)表现旋律的起伏。
2. 引导学生关注旋律中的高音和低音,感受音乐的高低变化。
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旋律片段,用动作表现旋律的特点。
四、互动游戏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个小道具,如彩色纸条、小鼓等。
2. 游戏规则:每组轮流表演,用道具表现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其他组猜测。
3. 游戏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精神。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节奏和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音乐,发现生活中的节奏和旋律。
3.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创作一段简单的音乐,用动作表现旋律。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音乐无声授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无声的音乐之旅》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无声音乐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无声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素养。
3. 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提高音乐创造力。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无声音乐的概念,学会欣赏无声音乐。
2. 难点:如何将无声音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音乐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无声音乐的相关资料、音乐作品、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无声音乐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无声音乐与普通音乐的区别。
2. 播放一段无声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无声音乐的魅力。
(二)讲解与欣赏1. 教师详细讲解无声音乐的概念、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播放不同风格的无声音乐作品,如古典、现代、民族等,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无声元素。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无声音乐的感受和看法。
(三)实践与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无声音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例如:设计无声音乐游戏、创作无声音乐故事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交流1.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创作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点评学生作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本次课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无声音乐的概念和欣赏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欣赏和创作无声音乐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八、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无声音乐的作品,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2. 教师布置课后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段无声音乐。
九、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作品质量等。
2. 学生评价: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等。
本教案以《无声的音乐之旅》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无声音乐的概念和特点,提高音乐审美素养,激发音乐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音乐教案小学无声试讲怎么写
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共产党在建设苏维埃社会主义实践中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导致的。
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瓦解的事件。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国家带头开创的个人集权制、任期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斯大林模式)全面背离了民主共和制的基本原则,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
由于苏联的集权体制导致权力过度集中,从而使得苏共的官员和干部中饱私囊与贪污腐败严重。
以权谋私在各行各业及各个领域泛滥。
在苏联强大的官僚体制下,还形成了以苏共官员和干部为首的庞大特权利益集团,从而引发了巨大的社会矛盾。
这一利益集团也成为了苏联进行改革最大的阻碍。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苏联扩军备战,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苏联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与西方对抗花费了7 000亿美元,与中国对抗花费了2000亿美元,其它军费开支约100亿美元,这严重消耗和削弱了苏联国力,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小学音乐无生上课教案模板
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会演唱歌曲《小螺号》,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海洋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歌曲的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 歌曲节奏的准确把握。
2. 歌曲情感的传达。
教学准备:1. 音乐教材《小螺号》。
2. 钢琴或电子琴。
3.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海洋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什么感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美丽的海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海洋有关的歌曲——《小螺号》。
二、新歌教学1. 教师播放歌曲《小螺号》,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师讲解歌曲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意图。
3.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并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
4. 学生跟唱,教师逐句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三、节奏练习1. 教师出示歌曲中的节奏型,让学生跟随节奏敲击乐器或拍手。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歌词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学习歌词,注意发音和咬字。
2. 学生跟读歌词,教师纠正发音。
五、完整演唱1. 学生分组,教师分组指导演唱。
2. 学生进行完整演唱,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学生分享学习感受,教师进行点评。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歌曲《小螺号》,争取能够熟练演唱。
2. 家长协助学生了解海洋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无生上课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小螺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演唱进行个别指导,确保了教学效果。
音乐教案小学无声试讲模板
课时:1课时年级:二年级教材:《小学音乐》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通过聆听、演唱、欣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
2. 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2. 让学生学会合作演唱。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录音机、音响3. 音乐教材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历史。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起源和发展的了解。
三、歌曲教学1. 教师范唱歌曲《小小音乐家》,让学生跟随教师演唱。
2. 学生跟唱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3.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与讨论1. 教师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 学生讨论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风格特点。
五、合作演唱1. 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合作演唱。
2.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合作演唱的技巧,如:合唱、轮唱等。
3. 各小组展示演唱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的重要性和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3. 学生在合作演唱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无生上课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学科基本技能和方法。
2. 教学难点:- 学科复杂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教学资源。
- 通过讲解、演示、举例等方式,使学生理解核心知识点。
-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案例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练习巩固- 设计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5. 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体系。
- 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 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如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等。
2. 结果性评价:- 通过练习、作业、考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4.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备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案设计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音乐无声课堂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无声音乐课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在没有歌词的情况下,通过音乐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来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的关注和感知。
2. 培养学生通过音乐元素来表达情感和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在无声音乐中如何找到音乐的情感和故事。
2. 学生如何通过音乐元素进行团队合作和创作。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音响设备。
2. 不同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3. 乐器(如钢琴、吉他、手风琴等)。
4. 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美术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无声音乐,引导学生注意听辨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元素的感受。
二、基本训练1. 教师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来感知音乐。
2. 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音乐作品,分析其中的音乐元素。
三、小组合作1. 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音乐作品,设计一个无声的音乐表演。
2. 学生利用乐器、声势、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音乐作品。
四、展示与评价1. 各组进行无声音乐表演,其他学生欣赏并给予评价。
2. 教师点评各组的表演,强调音乐元素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在无声音乐中的感受。
2. 教师提问,加深学生对音乐元素的理解。
二、创新创作1.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音乐元素进行创新创作,如创作一首无声歌曲、一个无声故事等。
2. 学生分组,每组进行创作,利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进行展示。
三、展示与评价1. 各组展示自己的创新作品,其他学生欣赏并给予评价。
2. 教师点评各组的创作,鼓励学生在无声音乐中发挥想象力。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无声音乐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无声音乐课堂中的收获和感悟。
中小学音乐无生上课及教学设计格式
中小学音乐无生上课及教学设计格式中小学音乐无生上课及教学过程设计格式无生上课:无生上课是一种模拟有生课堂教学情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
无生上课可以衡量老师全面的素质;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科学衔接。
一节无生教学只有预设,没有生成,一切尽在老师自己的掌握中,你可以把最理想的课堂设计充分展示出来,自己心中之所想借“学生”之口言。
无生上课是没有实景的课堂,老师唱独角戏,自问自答。
无生上课中教学的亮点是预设的,可以遮拦你教学上很多的不足之处。
但是,不管怎样的教学亮点还得有老师来预设生成,这个生成必须符合学生的要求,符合知识的要求;比如,教学中学生突然提出某个难题,教师选择得当的处理方法形成亮点;还可预设问题体现老师教学的应变能力等;一切都在老师的自编自演中。
无生上课的环节设计,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器材的演示,教学语言的准确生动,这些要尽可能达到独具一格。
无生上课前,老师就要将“学生”的想象力和专业水平等情况有个大概的定位,你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预设的教学亮点才能使评委对你的教学过程给予正确的评判。
无生上课中的板书和多媒体的使用:音乐教学中是需要板书的,漂亮的板书是个亮点;音乐教学中的板书设计,通常有课题,专业知识点,难点,音乐记号,旋律线等;无生上课时间有限,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表述清楚即可;建议排版时注意正确美观。
多媒体可以使用,只需用语言表述出来,(请看大屏幕等一些教学中必须显现的话语,替代有生教学时的情行)。
无生上课的模式对有经验的老师来说很好把握,对于没有课堂教学经验的新手来说的确困难较大;不过,只要你热爱教育,热爱音乐教育,热爱学生,什么困难都能攻克,你一定可以成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
音乐教学过程设计一: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教学导语:可以选择谈话,讲故事,游戏,谜语;还可以选择与新内容相关的音乐材料,风格相同的音乐作品,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之前会唱的歌,律动等等方式导入新课。
小学音乐讲课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小学音乐二、授课年级:XX年级XX班三、授课时间:XX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节奏训练、音乐欣赏。
2. 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感和音准。
六、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电脑、音响、投影仪等)。
2. 教学课件。
3. 歌曲谱、乐器等。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氛围。
2.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歌曲学习1. 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学生跟随演唱。
2. 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
3. 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练习,纠正音准和节奏。
(三)节奏训练1. 教师讲解节奏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节奏的规律。
2. 组织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如:拍手、拍腿、拍头等。
3. 设计有趣的节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节奏感。
(四)音乐欣赏1. 教师播放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分析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让学生了解音乐的不同风格。
3.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作品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歌曲,熟练演唱。
2. 观看音乐节目,感受音乐的魅力。
3. 与家人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
2. 针对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无生教学教案
音乐无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无生的概念和特点;2. 学习音乐无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音乐无生的概念和特点;2. 音乐无生的表演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音乐无生的相关资料和视频;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3.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无生的表演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无生的魅力,引发学生对音乐无生的兴趣。
2. 讲解音乐无生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音乐无生的概念和特点,包括音乐无生的起源、发展历史和表演形式等内容,让学生对音乐无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学习音乐无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0分钟)。
教师向学生讲解音乐无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无生的唱腔、表情和动作等方面的要点,让学生掌握音乐无生的基本表演技巧。
4. 练习音乐无生的表演技巧(4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无生的表演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练习,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5. 音乐无生的鉴赏和评价(20分钟)。
教师播放一些优秀的音乐无生表演视频,让学生进行鉴赏和评价,讨论音乐无生的艺术特点和表演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6. 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无生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和提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音乐无生的概念和特点,学习了音乐无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进行了表演练习和鉴赏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音乐无生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表演技巧,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比较紧凑,学生的表演练习时间较短,下节课可以适当延长表演练习的时间,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
声乐无声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乐无声试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无声试讲时的自信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声乐专业学生或对声乐有兴趣的学习者。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重点1. 声乐无声试讲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声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难点1. 如何在无声试讲中准确表达音乐情感。
2. 如何将作品风格和演唱技巧相结合。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声乐无声试讲技巧、作品分析等。
2. 教学视频:优秀声乐无声试讲案例。
3. 作品选材:适合无声试讲的歌曲。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声乐无声试讲的概念和作用。
2. 提问:什么是声乐无声试讲?为什么要进行声乐无声试讲?(二)声乐无声试讲技巧讲解1. 教师讲解声乐无声试讲的基本技巧,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音控制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练习。
(三)作品分析1. 教师选取一首适合无声试讲的歌曲,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作品特点、演唱风格、情感表达等。
(四)无声试讲实践1. 学生根据作品分析,进行无声试讲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在无声试讲中的问题。
(五)优秀案例展示1. 播放优秀声乐无声试讲案例,让学生了解优秀无声试讲的标准。
2. 分析优秀案例中的优点,引导学生学习。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无声试讲中的收获和不足。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乐无声试讲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无声试讲中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九、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歌曲,进行无声试讲练习。
2. 分析所选歌曲的特点,撰写一份作品分析报告。
十、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声乐无声试讲的基本技巧和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声乐素养。
声乐无声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乐无声的概念,掌握声乐无声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声乐无声的概念和技巧。
2. 声乐无声的表现力训练。
三、教学难点1. 声乐无声的技巧运用。
2. 声乐无声的表现力发挥。
四、教学用具1. 钢琴2. 录音机3. 录音笔4. 声乐教材5. 学生练习用琴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声乐无声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声乐无声的表现形式。
2. 引导学生思考:声乐无声与有声的区别是什么?如何进行声乐无声的训练?(二)新授1. 讲解声乐无声的概念:声乐无声是指在不发出声音的情况下,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眼神等来表达音乐情感的一种表演形式。
2. 讲解声乐无声的技巧:a. 面部表情:要求学生学会用面部肌肉表达情感,如微笑、皱眉、瞪眼等。
b. 肢体动作:要求学生学会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节奏和情感,如手势、步伐、跳跃等。
c. 眼神:要求学生学会用眼神传达情感,如深情、愤怒、喜悦等。
3. 演示声乐无声的技巧,让学生跟随学习。
(三)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歌曲进行声乐无声的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和表情。
3. 学生进行互评,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展示1. 学生分组进行声乐无声的展示。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1. 总结声乐无声的技巧和表现力训练的重要性。
2. 强调学生在声乐学习中要注重情感表达和技巧训练。
六、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 学生对声乐无声的概念和技巧有了初步的认识。
3. 部分学生在表现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声乐无声的方式表达一首歌曲。
2. 收集声乐无声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历史和发展。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乐无声的概念和技巧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声乐无声表演中的表现力。
3. 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无声试讲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对歌曲《春暖花开》的聆听,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学会演唱歌曲,并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演唱,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重点:1. 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呼吸、咬字、音准等。
2. 歌曲的意境理解,通过歌曲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1. 歌曲节奏的把握,特别是歌曲中的节奏变化。
2. 歌曲情感的传达,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歌曲中的喜悦、温暖之情。
教学准备:1. 录音机、磁带或MP3播放器。
2. 教学PPT,包括歌曲歌词、旋律图示、相关图片等。
3. 音符卡片、节奏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春暖花开》的背景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春暖花开》的录音,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师提问: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回答,并简要总结。
三、歌曲学习(20分钟)1. 教师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包括呼吸、咬字、音准等。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3.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挑选一名学生担任领唱,其余学生跟随合唱。
4.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个别指导,强调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四、歌曲练习(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合唱练习,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演唱成果。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2.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多听多唱,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聆听、学唱、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歌曲《春暖花开》的演唱技巧,并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演唱,增强班级凝聚力。
声乐无声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乐无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声乐无声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声乐表现力和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声乐无声的概念和技巧。
2. 声乐无声的表现形式和训练方法。
教学难点:1. 声乐无声的发声技巧。
2. 声乐无声的舞台表现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声乐无声的相关视频资料。
3. 声乐无声的练习曲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声乐无声的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声乐无声的魅力。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声乐无声吗?它有哪些特点?二、新课讲授1. 介绍声乐无声的概念:声乐无声,即通过无声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方式来传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2. 讲解声乐无声的技巧:a. 发声技巧:在声乐无声中,发声不是主要的表达方式,而是通过气息的控制和音色的变化来传达情感。
b. 肢体语言:通过身体的动作、姿态、手势等来表达音乐的情感。
c. 面部表情:通过眼神、微笑、皱眉等面部表情来传达音乐的情感。
d. 眼神交流:在声乐无声中,眼神的交流非常重要,它能够传达出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3. 介绍声乐无声的表现形式:a. 剧场表演: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将音乐的情感和意境通过演员的表演传达给观众。
b. 音乐剧:将音乐与戏剧相结合,通过演员的表演来表现音乐的故事和情感。
4. 讲解声乐无声的训练方法:a. 发声训练:通过气息控制、音色变化等训练,提高发声技巧。
b. 肢体语言训练:通过模仿、即兴表演等方式,提高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
c. 面部表情训练:通过模仿、表情管理等方式,提高面部表情的传达能力。
d. 眼神交流训练:通过模拟表演、眼神对视等方式,提高眼神交流的技巧。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声乐无声的曲目进行练习。
2. 每组展示练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乐无声的概念、技巧和表现形式。
声乐课无声试讲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声乐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声乐基础教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使学生掌握声乐的基本技巧,为今后的声乐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1. 声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声乐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1. 声乐技巧的掌握。
2. 声乐表演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优美的声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对声乐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声乐吗?声乐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 讲解声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声乐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
2. 分析声乐的特点,如音色、音量、音调等,让学生对声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三、声乐技巧教学1. 声乐呼吸技巧:讲解呼吸的基本方法,如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等,让学生练习呼吸技巧。
2. 声乐发声技巧:讲解发声的基本方法,如咬字、吐字、共鸣等,让学生练习发声技巧。
3. 声乐节奏感训练:通过简单的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四、实践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位代表进行声乐表演,其他同学欣赏并给予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声乐技巧。
五、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声乐技巧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回家后练习声乐技巧,每天至少练习15分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声乐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声乐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无声试讲的方式,让学生在无压力的环境下了解声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声乐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无声课试讲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无声课年级:小学XX年级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无声课的理解,提高学生在无声环境中学习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无声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无声环境下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注意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无声课的定义和特点。
2. 无声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无声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2. 如何提高学生在无声课中的专注力和自律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无声课学习材料(如书籍、习题等)。
3. 课堂纪律管理工具(如小红旗、口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无声课的定义和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无声课吗?你们认为无声课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解1. 无声课的定义和特点:- 无声课是指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保持沉默,通过文字、图片、肢体语言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学习。
- 无声课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自律性、团队协作精神等。
2. 无声课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干扰。
- 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 互相尊重,遵守纪律。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在无声课中遵守纪律。
2. 教师分发无声课学习材料,学生开始学习。
3.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在无声课中的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适当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无声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无声课中的收获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无声课中的感受,交流学习心得。
3. 教师总结本次无声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在无声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无声课学习材料中的习题。
2. 写一篇关于无声课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次无声课试讲,旨在让学生体验无声环境下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自律性。
小学音乐无生试讲稿
小学音乐无生试讲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1. 理解什么是无生音乐;2. 能够通过身体动作、声音等形式表达无生;3. 具备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无生音乐的概念,能够通过形体、声音等展现无生。
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介绍无生音乐的概念和相关示例。
2. 音乐设备:播放无生音乐的音乐播放器。
3. 音乐道具:如音乐打击乐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 引入学生对音乐的讨论,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然后逐渐过渡到无生音乐的概念。
2. 研究与实践(15分钟)1. 通过PPT课件,给学生介绍无生音乐的概念和一些相关的示例。
2. 让学生观看示例视频,进一步理解无生音乐的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动作、声音等形式,表达无生的感觉。
3. 创作与演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段无生音乐表演。
2. 提供音乐道具和设备给学生,让他们自行选择和运用。
3.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摩和评价。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感悟。
2. 引导学生总结无生音乐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无生音乐的元素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五、课后延伸1. 学生可以选取一段无生音乐,自行创作配乐和舞蹈,进行个人表演。
2. 鼓励学生在家中自由发挥,用身体、声音等表达自己的无生感受,并进行自我记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无生音乐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对无生音乐的浓厚兴趣。
但在小组表演环节,一些学生还存在害羞或不愿参与的情况,需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互动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音乐课无生试讲教案
音乐课无生试讲教案【篇一:无生上课教案】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难点: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教学媒体:powerpoint课件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类型:自读课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在开始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松花江上》。
师:如屏幕所示,这首歌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师:是的,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事变,东三省沦陷,大批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于是就有了这首抒发流浪者心情的歌曲《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端的《土》,用我们的心来感受同样身为流浪者的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
(点击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土》是一篇抒情散文,下面我们先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
那么,老师是这样安排的,文章只有2段,大家先听录音范读第一段,再一起朗读第二段。
在听读和朗读过程中完成屏幕上的要求。
(点击显示“初读课文”)师:文章的生字词较多,大家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读音。
(点击生字)师:大家一齐读出来——(逐个点击)师:很好,预习比较充分。
那么我们先听录音范读(点击朗读)师:大家觉得朗读者读的怎样?生:很好,情感很投入等(或其他)师:对,朗读者情感很投入,让人听了感同身受。
那就请大家先酝酿一下情绪,尝试把自己的身心都融入到文章中去。
准备好了吗?“土地是我的母亲”开始——师:听的出来大家都很用心在读。
谁来说说看,你读的时候,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什么感情?生:爱家乡,爱土地(重点:土地)师:其实作者一开篇就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他对土地的情感?大家找出来生:“炽痛的热爱”师:作者对东北的土地有一种“炽痛的热爱”,这与他的出生背景有很大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大家一起看,在第一段描写关东大地的景色之后,作者是这样写的:“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的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师:大家说,土地是人吗?不是,那为什么这里作者用女性“她”来称呼土地?哪位同学来说说看?生:是把土地看成是母亲,所以„„
5.如果让你给这段歌声加上伴奏的话,你觉得在哪儿加比较合适?(生略)让我们拿起自己制作的沙锤或其他打击乐器为音乐加上伴奏。
6、师:除了用乐器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恰恰恰韵律(扭胯)
7、我们一起边说边做,看谁的动作既能合上音乐的感觉又和别人都不一样(师生共同扭胯)。(发现较好学生,请她上台带领同学们再来一次。)
《信
客》教学设计
余秋雨
平塘县西凉中学
何孝东
教学目标
1、了解信客这种职业的特点,体会信客的为人。
2、整体把握内容了解信客的“信”;
围绕“诚信”进行口语练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重点: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难点: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感受到印尼美吗?(学生答)
2、出示印尼水果市场
师:我们又来到了哪里?(水果市场)印度尼西亚的水果特别多,集市上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水果,可真是琳琅满目。到处都有吆喝声叫卖水果声。咱们有没有兴趣来学学各种叫卖声,看谁的叫卖声最能吸引顾客来光顾。
二、感受歌曲,解决重难点
1、播放《木瓜恰恰恰》flash动画
五、七嘴八舌:
1.做信客好不好,为什么?他为什么选择当信客?❶当信客不好:其一:经常经受被人怀疑的痛苦;
其二:来回奔波,生活艰苦,住最便宜的店,吃最实惠的饭;
其三:由于风里来雨里去,会落下职业病——胃病和风湿病;
其四:有时还得遭受被打被告的风险
❷当信客好:理由:一是城乡之间奔波时可以认识很多朋友;
二是增长见识,熟悉各处免费做了旅游;
师:(小结)是的,作者在这里是把土地看成母亲。前面我们说过,作者对关东大地怀有一种“炽痛的热爱”。面对美丽丰饶的关东大地,作者情不自禁地将她想象成母亲,大地母亲召唤着我,甚至跟我心灵相通。于是,我便自然而然地回忆起旧日我在大地母亲身边生活的幸福情景,也就是第二段景色描写。这是作者情感的步步深入,所以两段景色描写不能合在一起。【点击板书】
师:歌曲给你带来什么感受?(欢快、活泼、高兴等)
2、范唱歌曲
师:你听出来歌曲中唱到哪些水果?(番石榴、菠萝等)
3、介绍弱起小节和切分音
4、跟老师一起读有节奏的叫卖声,双手拍腿
“有番石榴,有菠萝,有芒果,有香蕉,有榴莲,还有苹果—0嗨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快来吧,再不买就卖完了—”。
师:咱们唱一唱,边唱边拍腿,行吗?师:同学们唱得真好,给自己一个掌声。
公开课教案
徐
友
玲
课题:歌曲《木瓜恰恰恰》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用叫卖的演唱形式表达歌曲,了解一些相关文化以及“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2、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节奏。教学准备:
师:很好,预习比较充分。那么我们先听录音范读(点击朗读)师:大家觉得朗读者读的怎样?生:很好,情感很投入等(或其他)
师:对,朗读者情感很投入,让人听了感同身受。那就请大家先酝酿一下情绪,尝试把自己的身心都融入到文章中去。准备好了吗?“土地是我的母亲”开始——
师:听的出来大家都很用心在读。谁来说说看,你读的时候,从这篇文章中感受到作者的什么感情?生:爱家乡,爱土地(重点:土地)
第一段的景色描写,描写对象是东北特有的景色(白桦林、高粱、豆粒)和物产(金矿、煤矿)。
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大量的修饰语(用的好不好?好在哪里?会不会多余?如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
师:从这段描写看,东北大地有独特的景色,有丰富的矿产,能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概括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土》是一篇抒情散文,下面我们先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那么,老师是这样安排的,文章只有2段,大家先听录音范读第一段,再一起朗读第二段。在听读和朗读过程中完成屏幕上的要求。(点击显示“初读课文”)
师:文章的生字词较多,大家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读音。(点击生字)师:大家一齐读出来——(逐个点击)
出示节奏:X X | X .X X X X X ∣X—师:你能读出来吗?咱们读一读,拍一拍
3、再次听歌曲(mp3)感受恰恰韵律。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这首歌哪儿最有特点?生:恰恰恰
师:这个恰恰恰是轻快的还是笨重的?出现在每个乐句的前面还是末尾?(师生一起说“恰恰恰”。)
4、师生一起随着歌声唱唱轻快的“恰恰恰”。(“恰恰恰”声音要求轻巧、有弹性)
多媒体(ppt)
flash动画
歌曲(mp3)打击乐器(沙锤、双响筒、碰铃等)教学过程:
一、播放《卖汤圆》和《冰糖葫芦》,学生走进教室。让学生感受叫卖调(欢快、活泼、幽默、诙谐)
导课:师:同学们,刚才听的歌曲你们熟悉吗?你们知道是卖什么的?像这种类型的歌曲叫什么歌?介绍叫卖歌。今天,咱们学习一首印尼叫卖歌曲《木瓜恰恰恰》板书课题。
用一个字概括:做信客很“苦”
做信客必须讲个“信”字
1、信客的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一找。(由学生找寻文中相关句子并有感情地读出来)
工作劳苦、生活贫苦、心灵痛苦
2、特殊的职业造就了信客特殊的性格,那信客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品质呢?你能从文章中看出多少来呢?
任劳任怨、诚信无私、恪尽职守、待人宽容、洁身自好、善良厚道、通达事理
师:如屏幕所示,这首歌讲述了一件什么事?生:“九一·八”事变。
师:是的,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东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事变,东三省沦陷,大批东北人民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于是就有了这首抒发流浪者心情的歌曲《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端的《土》,用我们的心来感受同样身为流浪者的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点击出示课题)
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
三、走进作者:
余秋雨:
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千年一叹》等。
四、整体感知课文快速默读,整体感知:
看看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代人收发信物、代人读写信件。
师:作者的情感如此浓烈,除了刚才我们赏析的语句之外,相信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富有感情的语句足以打动你,接下来就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你认为最有感情最能打动你的语句。
四、拓展练习
师:有点欲罢不能的样子,看来大家学了这篇文章之后是深受感染。好,那么就请大家把这种情感化成文字,写一写你们自己的故乡。
提示:也可以写你喜欢的,或是曾经去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不用很长,几句话就可以。(评价略)
五、(略)
六、学生齐读课文
教学后记:
土地也就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用194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来导入,配合当时的一些历史影片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融入自己的情感。文章是写事变过去十年后,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难的时候,所以历史背景很重要,教学中主要联系时代背景,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课文,使学生慢慢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对现在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还是太深了一些,因此教师的引导更显重要,这一点也是做得还不够的地方。
师:在这里我们先停一下,一起回过头来看文章的标题。请一位同学说说看,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标题的?
生:作者向土地立下的誓言。
师:很好。那么你能从文中找出作者发出的誓言吗?
生:“没有人„„污秽和耻辱”。(如果时间够就叫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师:这里有点奇怪。刚刚我们说,作者把土地看成母亲,所以用女性“她”称呼土地。但这里,“没有人„„站立”,人称却从“她”变为“你”,是作者写错了吗?
二、走入印尼国家
1、师:印尼是哪个国家?知道吗?(印度尼西亚)。你们想去看看吗?师:印度尼西亚,是“水中岛国”,是由许多大小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又称“千岛之国”。这里火山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该国家盛产水果。它的首都是雅加达,有“歌舞之邦”的美称,生活在各岛上的100多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舞蹈和乐器,各族人民都非常热爱音乐,尤其在印度尼西亚的著名旅游胜地——巴厘岛,舞蹈已成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师:是的,作者足足流浪了十年。正是因为作者有背井离乡的亲身体验,更有对故土日思夜想的牵挂,才能写下如此炽热、深沉的文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这篇文章。
三、研读赏析
师: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按研究性学习小组分组,以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屏幕上的任务。
师:第一道题哪个组来?
师:作者的故乡就是关东大地,那文中哪些内容是对作者故乡土地的描写?描写的对象是?运用什么手法使景色的描写生动形象?【点击板书】此处重点:
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的事迹动情导入《感动中国》2020年度获奖者王顺友的颁奖词: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二、背景介绍:
本文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作者从小就听过家乡信客的事迹,对信客的酸甜苦辣记忆犹新,便写下了这篇文章。
生:不是。这是作者的誓言,人称上的变化可以使作者的情感表达更亲切,更直接,更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