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生百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结石等都是湿邪惹的祸,湿气重的小伙伴注意了

合集下载

体内湿气重,千万别乱喝祛湿茶!

体内湿气重,千万别乱喝祛湿茶!

体内湿气重,千万别乱喝祛湿茶!“湿气重”不仅是春天里最大的敌人,更是身体健康不可忽视的敌人。

祛湿最根本的是先找到产生湿气的原因。

导致身体里湿气重,除了生活环境潮湿外,还与生活习惯脱不了关系。

以下这些导致湿气加重的生活习惯,你是不是也占了几条?久坐不动长期待在办公室里久坐不动,没有体力的消耗,身体新陈代谢变慢,活力不足导致阳虚,湿气自然无法排出体外。

睡眠不足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

整天忙于工作应酬,加班加点,睡眠不足,活力不够,湿气堆积。

饮食口味过重常期在外面吃饭,想吃啥就吃啥,酸甜苦辣等重口味食物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

肠胃功能不好则营养及水分代谢也会出问题。

思虑过重才子才女整日埋头在电脑面前,灵感不断,文思泉涌,思虑过重就会损伤脾胃运化,脾一虚,无以运湿则湿气重。

过度饮酒现在人生活工作压力大,平日里为了应酬拼酒,即使不应酬也爱约上三两好友喝上几杯,都说酒助湿邪,湿气不重才怪了。

湿气重会出现什么问题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 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伤害关节湿气进入关节,与“寒”相遇,会形成寒湿,引发炎症,导致关节疼痛。

伤害脾胃湿气重会伤害身体的脾胃消化功能,影响食欲,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是腹泻水肿等病症。

肥胖+浮肿湿气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导致肥胖,也会加重脾的负担,影响肾的利尿功能,严重的会全身浮肿。

女性月经不调经常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或者让身体受湿受潮,体质会变差,在经期前后会四肢疲倦,低热难退,痛经等症状。

引发多种疾病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千万别乱喝祛湿茶平日工作生活繁忙,最简洁方便的祛湿方式就是喝祛湿茶。

然而市面上标榜的祛湿茶那么多,但往往没有达到“祛湿”的效果,反而会因个人体质不同而伤了脾胃。

按中医的角度来说,一般性食物可以分为寒性、中性和温性这三种。

湿邪伤人危害大

湿邪伤人危害大

湿邪伤人危害大作者:徐志瑛来源:《家庭医学》2020年第04期“湿”字大家都知道,自然界中有天上的雨水、雾气、露水;地上有河水、湖水、溪泉;还有突发的;等,都带着“湿”。

这些自然界中的水,中医称它为“外湿”。

人的生存离不开水。

研究发现,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3天不喝水就可能出现重度脱水甚至死亡。

但是,水过多也不行,尤其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外“湿”可从皮毛而入,或从足下而伤,中医谓之“湿邪”。

日复一日,湿邪深入肌肉、筋脉、骨节、血管、五脏六腑等,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如肌肉酸胀、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皮肌炎、水肿等。

另外一种称“内湿”。

人体中80%的成分是水,水在体内不停地运化流转,维持着生命活动。

但如果脾肾阳虚,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就会引起体内水湿停滞之证。

内湿多因饮食不节,如恣食生冷酒醴肥甘之品,或饥饱失常,损伤脾胃功能,脾胃所产生津微、精血不能运化输转所致。

内湿在日复一日的过程中,影响了人体的内环境,使五脏六腑失于协调,特别肝脏疏泄失司,无法分解体内需要的精华;又因为湿粘滞容易停聚不走,郁而化火,火旺则把精津灼炼成脂、膏,沉积于肝,窜走于血管,影响气血的畅行,慢慢形成瘀血。

内湿可以热化和寒化。

热化后蕴结可以成脓,发生痈疽;寒化后成为积聚,使人体发生各系统病变,如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综合征、肾病、癌症等。

内湿、外湿虽有不同,但发病过程又是相互影响,两者都会造成脾运失健。

那么,什么是脾运失健的症状?这类病人因为湿重,常常感到头昏身重、容易乏力、思睡健忘、咽部多痰;慢慢会影响胃的功能,食后胃胀或痞闷,口腻、苦、干,或甜;体型开始发胖(肥人多湿),胸闷气短,皮肤瘙痒、湿疹、红斑;大便溏薄一日数次,便质粘腻不畅,甚至尿少,水肿、腹水;舌苔白厚、白腻、浊腻;等。

妇女湿重可以引起湿浊下注,出现月经不调,白带增多、色黄腥臭,外阴瘙痒,等。

如不注意及时治疗,病情慢慢加重,发生各种疾病。

湿气一除,大病皆无!国医大师70多年祛湿方,绝对值得珍藏!

湿气一除,大病皆无!国医大师70多年祛湿方,绝对值得珍藏!

湿气一除,大病皆无!国医大师70多年祛湿方,绝对值得珍藏!湿非一病、百病兼之。

比如说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包括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等都与湿邪有关。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一大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

只要湿邪少了,那些所谓的现代病就会离我们远了,恶性肿瘤、慢性疾病也会失去温床。

一般来说,胖大舌、齿痕舌、舌体有裂纹都是湿多的表现。

湿邪也有地域差异:南方、沿海地区多以外湿为主,而北方内湿相关。

湿气重:痛、臭、泻、堵国医大师教你对症祛湿湿邪的表现多种多样,大家可以对应症状选择适合自己的去湿良方。

湿邪停驻肾府肾着腰疼人一上了岁数,都会出现腰疼的症状,有的说“我年轻的时候受过伤”,有的说“我肾虚!”。

其实您的腰疼并不是腰椎损伤,也不是肾虚,而是肾着腰疼。

何为“肾着”呢?肾着说白了就是停留在腰部的湿邪,这里说的肾只是肾脏的反射区,并不是肾病。

重:犹如腰间缠绕五千铜钱般沉重。

困:转侧不利,长时间不动则病情加重。

酸:并非运动后的肌肉酸胀,活动后症状减轻。

凉:腰间冒凉气,热敷后症状减轻。

宣木瓜10克代茶饮。

湿邪停驻嘴巴口臭、口中痰多、异湿气表现在嘴巴里面就是痰,这痰不是呼吸道上来的。

轻的:口腔中的粘腻不爽的感觉,口角拉粘。

重的:吐出的所有和痰一样的粘稠物,都叫做痰。

比如一部分的脑部疾病,或者癫痫的患者。

发作时,口中吐出粘稠粘液。

脑中风发作时,喉中痰鸣如拉锯。

原料:茵陈蒿30克,红枣10枚。

制法:将红枣掰碎,与茵陈共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

分1~2次食枣、喝汤。

湿邪停驻在脾腹泻、便秘湿邪在脾的表现可以为腹泻,也可以为便秘。

非感染性腹泻多半是湿邪引起的,对于湿邪在脾引起的腹泻,治疗时要健脾补气、渗湿止泻,中医古方里就有一种专门针对这种情况的方药参苓白术散。

普通人若脾有湿邪,可在药店里买参苓白术丸,用煮枣的热水送服。

此外,茯苓和白术都是参苓白术散里的中药,一个健脾,一个祛湿,二者煮水或泡茶喝也有健脾止泻的作用。

路志正:中医大师巧祛湿 有图有真相

路志正:中医大师巧祛湿 有图有真相

路志正:中医大师巧祛湿有图有真相脉脉养生导读“湿非一病、百病兼之”,国医大师路志正,著有《中医湿病证治学》,本文路老讲述痰湿致病的病机原理及常规调理方法,分清湿在肺脾肾,有的放矢,巧妙祛湿,有图有真相。

2011年5月23日,首次邀请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路志正老先生及其子女、弟子做客养生堂节目现场。

90岁的路老,依然精神抖擞。

路老有一个独家小秘方,路老已经服用20多年的醋泡姜,把姜切片,用山西或镇江的米醋浸泡3天,每天服用一片,可缓解中老年人脾胃虚寒、呃逆、打嗝等症状。

路老花费了近三十年的时间,编著了一本书《中医湿病证治学》。

路老总结:湿非一病、百病兼之。

比如说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包括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等都与湿邪有关。

可见,水液代谢失常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和广泛性。

另外,湿又分为内湿、外湿。

外湿就是自然界中的水湿,如云、雨、雾、露,生活中的眼镜上的水汽,包括空气中的湿度。

外界的湿度增加了,也是个致病因素。

比如说雾露特别大的时候,空气流动的慢了,在空气中悬浮的微颗粒,粉尘就多。

呼吸后容易产生疾病。

房子里容易长霉,容易引起过敏,特别是夏天大家都能感受的到,闷热。

湿度大,出汗后不能很好的蒸发,大家都知道出汗是一种重要的散热方式,从而调节体温,但如果不能很好蒸发,就不能达到这一作用,所以夏天,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温度可能还没有达到那么高,但你都感觉很难受,甚至中暑。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一般来说,胖大舌、齿痕舌、舌体有裂纹都是湿多的表现。

湿邪也有地域差异:南方、沿海地区多以外湿为主,而北方内湿相关,路老研究表明,北方湿病发展呈上升趋势,影响北方湿邪发病的主要原因有:如果口舌生疮、上火了怎么办?如果腹泻、着凉了又该怎么办呢?中医讲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但是如果又有热还有寒,是该先祛热还是先驱寒呢?这里面第一:口腔上火就用清热药物不对。

老中医深度解读湿气致病原理!祛湿,教你一招制敌!

老中医深度解读湿气致病原理!祛湿,教你一招制敌!

老中医深度解读湿气致病原理!祛湿,教你一招制敌!患者自述:我一直觉得生病就得去医院看病吃药,但是工作几年之后,感觉身体完全不正常了,皮肤瘙痒,舌头边缘锯齿状,满脸油光,身体困乏,头脑也是昏昏沉沉的,大便不成形,经常便秘,阴雨天气关节还会疼痛,去了许多医院都没能找到根本原因,医生只建议注意饮食注意休息。

他这些症状对中医养生略懂的人,一下就能判断出是湿气太重导致的。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中医认为,湿气会引发和恶化多种疾病,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发胖,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过敏性鼻炎,咽炎,妇科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有关。

为什么湿气会引起这么多疾病呢?让我们先来看看湿气的典型症状:1、大便糖稀,不成形,小便排泄不畅。

(肠胃排泄出了问题)2、胸口闷,喉咙有痰。

(肺弱)3、一吃饭就冒汗,稍微一热就浑身是汗,每天困乏的不行,怎么睡都睡不够。

头晕犯困。

(气虚,阳气不足)4、 体重逐年增加,肥胖水肿。

偏瘦的人也会有小肚腩。

(脾虚,因为脾虚是导致肥胖的主因)5、胃胀,胃难受,多吃点东西就成积食,大腹便便。

(胃弱)6、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男性阳痿早泄。

(肾虚)湿气的症状还有很多,但是从上面6条可以看出,体内湿气重的症状正是一个人脾虚,气虚,胃弱,肾虚,肺弱,肠胃排泄都出了问题而表现出的症状。

身体的多个重要器官受到湿气的入侵,自然百病缠身。

穴位贴敷穴位贴敷乃一种中医外治的方法,不经消化道,不走肝肾,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祛湿散寒,补虚清热,改善亚健康。

在央视的《健康之路》栏目中也有过科普。

你可能听过,生姜能够祛湿,但是用发酵姜根粉做穴位贴敷疗法,效果最好。

《灵枢_经脉第十》(明刊影宋本)称:经脉可定生死,处百病,调虚实,取决于经脉是否通畅。

贴敷时对准穴位经络,以经络的传导疏通,向体内输入药力、热能与信息,从而激发起人体自身的各种反应机制,来调节体内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平衡,使之达到养生保健、防疗疾的作用。

湿毒的症状有哪些 祛湿食疗方帮你排出体内湿毒

湿毒的症状有哪些 祛湿食疗方帮你排出体内湿毒

湿毒的症状有哪些祛湿食疗方帮你排出体内湿毒湿邪,可说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有关。

一、湿毒的症状有哪些湿气的表现身体发沉无力,头脑昏沉,脸黄油腻,湿疹长痘,皮肤瘙痒等症状,这些都是湿气的表现。

湿邪入体,起初舌苔厚腻泛黄、皮肤起疹起痘,稍重时胸闷乏力、体态困乏、咽喉肿痛、大便不成形;进一步发展,会出现痤疮、关节疼痛,体型肥胖,头脸油腻,脸上长痘、长斑;久而久之还会导致肥胖,引发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

女性的一些妇科病如白带异常,瘙痒也与湿气有关。

湿毒的程度一级湿毒:在表皮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头脸油腻、长痘。

二级湿毒:在肌肉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级湿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湿,俗称风湿。

症状: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四级湿毒:在脏腑(子宫、卵巢、脾胃、肺)症状:脾胃虚弱,便秘,多痰,妇科炎症。

五级湿毒:在身上(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

体内有湿气的13种表现1.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2.睡觉留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3.浑身无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4.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5.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冲掉)6.感到累,连说话都懒得说,没劲儿7.眼袋下垂,肥胖,减肥后反弹8.脸色苍白,原本红润的脸颊不见了9.小肚子大(常有胀气),身体浮肿10.耳内湿(耳禅湿)毛发粗糙,易脱落11.舌头边缘有锯齿,俗称“裙边舌”12.女性阴部潮湿(瘙痒异味)菌类腐败,男性阴囊潮湿。

13.机能衰退,对房事不感兴趣质量不高,男性阳痿早泄。

如有以上1~2种症状,要引起注意了,说明体内有湿气。

祛湿食疗方健脾祛湿:山药、芡实、薏米、赤小豆养肤消水肿:茯苓、薏米、红豆润肠排湿毒:小麦胚芽、小米益肾化水:山药、芡实养肝疏水:葛根、红豆注意事项:煮粥时,需要将方中的食材用慢火炒15分钟,祛除原材料本身的寒气,再加水同煮,而且一定要搭配芡实和茯苓一起,才能达到好的祛湿效果。

祛湿的四个误区

祛湿的四个误区

龙源期刊网 祛湿的四个误区作者:张钟爱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9年第03期在中医门诊中,常遇到一些人认为自己的不适症状是由“湿气重”引起的。

以下一些关于“祛湿”的误区,希望引起您的关注。

误区一:湿气乃百病之源常有人根据网上的信息“自我诊断”,觉得自己湿气重,“湿邪”引起了身体沉重、疼痛,引发腰背痛或关节痛;而“内湿”则表现为脾胃不佳、口淡、食欲下降,胸腹部感到很闷,容易拉肚子。

中医解释:在中医看来,这些症状都不能单单用“湿”来解释。

湿邪从来都不会孤军奋战——“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这其中不少都会“合作”。

现代人各种病症原因复杂,一味祛湿要不得。

在冬春季节,大部分人更容易被燥邪所伤,此时讲究滋阴润肺,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祛湿,那相当于“火上浇油”。

误区二:湿气和大便形状有关坊间传言,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稀溏,或大便很黏、难以擦净,这都是体内有湿。

如果便秘,但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更说明湿气太重,大便黏在肠子上无法排出。

中医解释:腹泻只是体内有湿气的一种表现。

脾喜燥恶湿。

如果体内的湿气太重,脾脏就会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脾的功能欠佳,消化吸收就不好,口中黏腻不爽、上腹胀满不舒服等问题就出现了。

但不是所有的腹泻,都和体内湿气重有关。

湿气引发便秘确实存在,但便秘的情况很复杂,由燥邪引发的便秘更常见,而处理的方法截然相反。

误区三:辛辣祛湿法很多人认为四川、湖南、重庆等地的人之所以喜欢吃麻辣火锅,是因为一出汗,湿就被祛除了。

中医解释:中医认为湿气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与出汗关系不大,所以强调先健脾再利湿。

健脾最简单的食疗可选择冬瓜皮、茯苓、生姜皮、陈皮、红枣等,这些都是温补的食材,适合大多数人;平时易多汗、反复感冒的气虚者,可吃些山药、红枣;胃口不佳的人,可适当吃山楂等开胃食物。

误区四:天天红豆薏仁水。

湿气重全怪自己不听话,夏天也要“热”着过

湿气重全怪自己不听话,夏天也要“热”着过

湿气重全怪自己不听话,夏天也要“热”着过夏季养生关于“祛湿驱寒”的话题不少,特别是坐办公室的一些小年轻们,各个都是资深“大湿”,不过,小草今天专门咨询了中医养生专家丁世平医师,来跟大家讲讲如何有效祛湿驱寒~与很多人聊天,常听到大家反映自己最近经常感觉头被湿毛巾裹住了一样,很难受,还经常疲乏。

其实,这只是体内湿气重的一种表现而已。

湿气重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 头胀而痛,胸闷口不渴,小便清长,舌苔白滑,四肢懈怠,关节酸痛、遍体不舒……夏季到来,人们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热,总想吃些凉东西才能降降火气。

把空调开到最大,风扇整天整夜的吹,这么做会直接导致人“伤阳败胃”。

我们所处的季节是一个湿、热的大环境,所在的办公室是一个开着空调,寒、冷的小环境,人体内部又是一个根据四季变化的小宇宙,所以,养生保健要“顺四时,应节气”,春夏养阳,阳气足则正气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夏季也是需要热着过的。

湿气的形成原来分为两种~上面我们提到了湿气的形成与我们的环境和身体本身有关,所以湿气又分为内湿和外湿,具体表现为寒湿和阳热。

形成寒湿的主要原因,一种是外部环境过于潮湿,如梅雨季节,居住环境太潮、受雨淋、雾气侵染等,一种是人吃的寒凉食物集聚体内形成的湿气。

主要变现为身体关节疼痛、阳气不足、腹泻和一些肠胃症状等。

而形成阳热的原因,主要是暑气,夏季高温,人容易中暑,出现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气短、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呕吐等症状……为什么夏天就该“热”着过?老百姓有这么一句话,“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迟早作病”。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冬天不能很好的储藏阴精,春天就容易得热性病。

冬天冷的时候毛孔鼻塞有助气血内收,夏天热的时候有助于气血外走,这时常吹空调,就很容易代谢不畅,得病。

所以,夏天我们空调房里呆久了,冰冷食物吃多了,就容易损耗阳气。

感觉特别热的时候,一杯冰水下去,瞬间凉快了,但容易闹肚子,相反,热的时候吃一碗热汤热粥,除了汗之后会感到特别清爽。

湿气原来要这么除,99%的人都错了!(一招逼湿)

湿气原来要这么除,99%的人都错了!(一招逼湿)

湿气原来要这么除,99%的人都错了!(一招逼湿)湿邪,可说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10个人里有八九个人有湿邪潜伏。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有关。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中医认为,“湿气”会引发和恶化多种疾病,现代人生活在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饮食及作息不规律,喜欢呷肉喝酒、喝冷饮吃凉菜,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体内水液代谢紊乱,身体及器官内多余的水份无法排泄出,形成体内湿气,表现为:身体发沉无力,头脑昏沉,脸黄油腻,湿疹长痘,皮肤瘙痒等。

“湿气”重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一种疾病,尤其在立秋后,俗语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此时虽已入秋,但暑去仍需一段时间。

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阶段,温度仍较高,加上时有秋雨,湿气较重,湿热并行,所以有“秋老虎”之说。

很多体内湿气重的人在立秋后会更加明显。

湿邪入体,起初舌苔厚腻泛黄、皮肤起疹起痘,稍重时胸闷乏力、体态困乏、咽喉肿痛、大便不成形;进一步发展,会出现痤疮、关节疼痛,体型肥胖,头脸油腻,脸上长痘、长斑;久而久之还会导致肥胖,引发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

女性的一些妇科病如白带异常,瘙痒也与湿气有关。

湿毒的程度:一级湿毒:在表皮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头脸油腻、长痘。

二级湿毒:在肌肉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级湿毒:在骨骼,即是骨寒湿,俗称风湿。

症状: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四级湿毒:在脏腑(子宫、卵巢、脾胃、肺)症状:脾胃虚弱,便秘,多痰,妇科炎症。

五级湿毒:在身上(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

中医认为,“湿气”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

因为环境和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因素,每个人体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湿气。

湿气不除,睡再久也睡不够,而且会引发各种疾病。

体内有没有湿气,来测一测就知道啦! 1.头发爱出油、面部油亮、长痘 2.睡觉流口水、口臭、身体有异味 3.皮肤瘙痒,经常过敏,长红疹 4.肩颈酸痛,关节容易肿痛 5.精神不济,身体疲倦,精力不集中 6.眼袋下垂,肥胖,减肥后反弹7.睡觉打呼噜,痰多,咳嗽8.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冲掉)9.小肚子大(常有胀气),身体浮肿10.耳内湿(耳禅湿)毛发粗糙,易脱落11.爱手心出汗,易招蚊子叮咬12.女性阴部潮湿(瘙痒异味)菌类腐败注意:如有以上1~2种症状,要引起注意了,说明体内有湿气。

「湿气」一除百病全无

「湿气」一除百病全无

「湿气」一除百病全无《中医湿病证治学》一书中指出:湿非一病、百病兼之。

比如说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包括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等都与湿邪有关。

可见,水液代谢失常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和广泛性。

湿又分为内湿、外湿。

外湿就是自然界中的水湿,如云、雨、雾、露,生活中的眼镜上的水汽,包括空气中的湿度。

外界的湿度增加了,也是个致病因素。

比如说雾露特别大的时候,空气流动的慢了,在空气中悬浮的微颗粒、粉尘多,呼吸后容易产生疾病。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特别是夏天,天气闷热,空气湿度高,屋子内容易长霉菌,而霉菌容易引起过敏。

由于空气湿度大,出汗后不能很好的蒸发。

大家都知道出汗是一种重要的散热方式,从而调节体温,但如果不能很好蒸发,就不能达到这一作用。

所以夏天,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温度可能还没有达到那么高,但你都感觉很难受,甚至中暑。

如何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体内有湿气的12种表现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如有以上1-2种症状,就要引起注意了,说明体内有湿气。

湿气称得上是“万恶之源”,遇寒成湿寒,遇热为湿热,遇风则化为风湿,这三种“湿”入侵人体,易导致消化道、泌尿系统以及皮肤等多个部位的问题。

湿气重7大部位最受伤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1.消化道影响食欲,不想吃东西,还会出现口臭,大便不爽,易粘马桶壁。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2.泌尿系统体内湿气重,细菌滋生,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3.皮肤湿气过大会刺激皮肤大力散热,负担加重,免疫力随之降低。

因此,痤疮、皮炎、湿疹都会不请自来。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4.关节湿气入侵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固定。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5.头部湿气入侵头部,则出现头晕、犯困、头重如裹。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6.胸腹部湿气滞留胸腹部,则出现胸闷、胃胀。

湿气不除,越补越毒

湿气不除,越补越毒

湿气不除,越补越毒老话叫“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又有一句老话叫“湿气是万病之源”。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邪过重会招来脂肪肝、高血压、肥胖……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去湿气邪毒,刻不容缓!湿气不除,越补越毒!为什么夏季会湿气重?为什么会湿气重?有两种说法:一是外湿,夏季的雨水多,空气比较潮湿,容易导致人体外湿气;二是内湿,这是因为体内脾虚造成的。

现代人生活在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人体感觉舒适,身体却受不住。

夏天本该是出汗的季节,却因为使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而淤积体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也就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

且在酷热的季节,人们除了贪图冷气,还酷爱冷饮、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都透着凉快劲儿。

殊不知,为贪图这“凉快”,已将湿邪深埋在体内,成为困扰健康的一大隐患。

如何祛湿?1、适当午睡劳逸结合很多上班族因为工作的原因,几乎不睡午觉,殊不知,睡好午觉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

过度劳累容易耗伤气血,气血不足会进一步加重水湿内停。

此时仍然昼长夜短,有的白领经常晚上加班,非加班人群也会吃宵夜、适当娱乐,夜生活延长。

因此,夜间睡眠时间往往不足,午睡也就更加重要,需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

二,按摩“祛湿”法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

它在足太阳膀胱经上,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所以,刺激它能通过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上升的阳气向外发散。

所以湿热体质者一定要注意记住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三,艾灸“祛湿”法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

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

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湿气重百病生,祛湿就选祛湿颗粒

湿气重百病生,祛湿就选祛湿颗粒

湿气重百病生,祛湿就选祛湿颗粒中医所谓“湿”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一,由湿邪引起的一系列病、症,统称为“湿证”。

根据湿邪的来源不同,有内湿与外湿之分。

外湿:多因地面湿气上蒸或淋雨雾露而成,南方多潮湿,在闷热夏季生活在潮湿的环境湿气轻易成为致病因素,因而称为湿邪。

内湿:多由于素嗜茶酒,暴饮冷食或肥甘美味,饮食失节,日久损伤脾胃,脾运受阻,或湿郁生热,或湿积生痰,聚痰发病。

根据中华医学会统计,湿气会引发100多种疾病,而10个人中就有9个人有湿气的情况。

湿邪是六淫邪气风、寒、暑、湿、燥、火中最难缠,最可怕的一个邪气。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湿邪就是身体中的小鬼,如果前期不处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关节炎、胃胀、便秘、湿疹、高脂血症、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导致甲状腺结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为什么湿邪那么难除,与它的特点有关。

湿邪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四个字,重、浊、黏、滞,就像下水沟,充满污秽。

所以有湿气的人第一个感觉就是身子重,总想坐着,躺着,不过越趟越累,没有精神。

浊,一整天昏昏沉沉不清爽,脑袋像浆糊思路不清记性不好,口腔像浆糊没有胃口,喉咙像浆糊总感觉有痰。

黏,大便黏腻粘马桶,舌苔厚腻刮不掉,血液黏稠不顺畅。

滞,大便排泄不爽,总觉得不干净,小便滞涩不畅快,总觉得尿不净,胃胀腹胀头昏脑胀,气机滞涩不畅。

古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所以选对方法极其重要。

国药准字号的祛湿产品-云植祛湿颗粒,千年圣方,君臣佐使配伍精准合理,作用机理明确。

其组方可谓是千古名方,最初来自李杲著作《兰室秘藏》中的祛湿方。

其君药一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臣药一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佐药一灯芯草:清心除烦,宁心安眠,佐药一焦山楂:消食健胃,化浊降脂;使药一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渗湿。

功能主治祛湿清热,健脾开胃,用于治疗脾胃湿热所致身重,纳呆,便溏,舌苔微黄腻等症,且方中四种成分是食物“药食同源、药食同功”可久服,久服健脾开胃。

百病从湿起,补身先祛湿

百病从湿起,补身先祛湿

百病从湿起,补身先祛湿常常听说“湿气”一词,但最近才深感“祛湿”之重。

过两天就是处暑了,处即“出”,意味着天气开始慢慢转凉。

难为刚摆脱了夏打盹的青小素,又遇上了秋乏,早上起来感到倦怠头昏不已,明明那么瘦了,却感觉手脚沉重抬不起来。

求医才知道,乃是湿气太重。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都成了湿邪横行的导火线。

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成为健康一大隐患。

”医者朋友头头是道,小素不明觉厉!原来“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粘滞重浊,易伤阳气。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难怪附近凉茶铺最贵的就是祛湿王凉茶。

湿气重有什么表现?______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食欲不振、身体四肢沉重、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头发发油,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口腔症状比较明显,舌苔白厚。

还可以从以下几点辨别自己是否湿气太重——1. 看食欲。

无饥饿感,不想吃东西,或者进食后马上出现饱胀感觉。

2. 看面色、皮肤和舌苔。

早晨眼皮肿,或出现下眼袋,舌苔白厚,面色黯淡发黄。

3. 看体态。

浑身酸痛、下肢水肿、短时间内体重增加明显,虚胖。

4. 看便便。

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

5. 看精神状况。

身体疲惫,容易困倦,记忆力减退,有头昏脑涨之感。

祛湿需要内外兼修______湿气重有内湿和外湿之分。

外湿为自然界湿气侵袭人体,内湿多为脾虚所致。

要祛湿既要懂得抵御外敌,还得平定内乱哦。

如何减少湿气入体▼1. 保持空气流通。

白天通风,早晚关窗。

回南天时,地板湿了,立即拖干。

如果外界湿气很重,可以用抽湿机、风扇、空调等电器除湿。

善用干燥剂,还可以选择天然植物香薰蜡烛等除潮防霉用品。

2. 洗浴后要吹干头皮和头发,充分擦干身体水分。

3. 保持衣物干爽。

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多晾晒衣被4. 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还要避免淋雨和涉水。

淋雨后要及时换上干衣服。

湿气万恶之首——除掉体内湿气办法

湿气万恶之首——除掉体内湿气办法

湿气万恶之首——除掉体内湿气的办法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

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

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

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

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

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

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

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

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

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自我诊断体内是否有湿的方法:1、起床时——看感觉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觉得特别疲劳,头发昏,打不起精神来,或是像穿了件湿衣服一样,浑身不清爽,人也懒得动……那么可以肯定你体内有湿了。

【一招逼湿】湿气原来要这么除,以前都错了!

【一招逼湿】湿气原来要这么除,以前都错了!

【一招逼湿】湿气原来要这么除,以前都错了!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10个人里有八九个人有湿邪潜伏。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有关。

有句俗话叫“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因此,我们需要知道湿气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根除身上的湿气。

湿气是随着身体代谢不断生成的,湿的原材料就是每天日常的饮食,身体器官正常的人可以将营养物质利用,多余的利用汗液或尿便排泄掉。

而身体不正常的人却代谢不出去,留下了很大一部分垃圾在身体里。

现代社会中,由于食品污染、长期呆在空调房内、狂喝冷饮吃凉菜、饮食作息时间不规律等导致身体器官受损,造成湿气淤积在体内排不出来,所以10个人有9个人有湿气。

湿邪入体,起初舌苔厚腻泛黄、皮肤起疹起痘,稍重时胸闷乏力、体态困乏、咽喉肿痛、大便不成形;进一步发展,会出现痤疮、关节疼痛,体型肥胖,头脸油腻,脸上长痘、长斑;久而久之还会导致肥胖,引发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

女性的一些妇科病如白带异常,瘙痒也与湿气有关。

湿气会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情况,呈现不同的状况,如有以上1~2种症状,就要引起注意了,说明体内有湿气了。

可见,湿毒比湿气更可怕,他们会长期潜伏在身体里,如隐藏在脏腑、骨骼、肿瘤中的湿毒,一旦与身体的病结合起来,就会成为难于医治的“绝症”。

要祛除湿气,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除湿的原理。

五脏里和代谢水液有关的脏器有:通调水道:肺运化水谷:脾、胃分配水液:肾和膀胱,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讲,“肺失宣降则水津不布,脾气虚弱则生湿,水湿不运则泛溢肌肤,肾虚则水泛”,可见心、肺、脾、肾、膀胱、甚至五脏里的任何器官无论谁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人体湿气泛滥。

人一旦有湿气,就会弥漫在人体上中下三焦中,要治湿气,同时也要排湿毒,而且必须三焦一齐治疗,上焦(心、肺)湿气(湿毒)用芦根、白芷等芳香药物宣化,中焦(脾、胃、肝、胆)湿气(湿毒)用茯苓、鸡内金等物宣解导滞。

湿气一重,百病缠身!教你一个实用祛湿小方...

湿气一重,百病缠身!教你一个实用祛湿小方...

湿气一重,百病缠身!教你一个实用祛湿小方...湿气一重,百病缠身!教你一个实用祛湿小方法,简单实用现在人们会经常听人们说体内湿气重,所谓湿气就是中医里对病邪的称呼,体内湿气重的人更容易患上某些疾病。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如果自己长期处于体内湿气重的状态的话,很容易就会习惯这种体质,长此以往必定造成损伤。

造成体内湿气重的原因,往往都是日常生活中那些我们难以察觉的习惯,比如吃一些生冷食物、不注意保暖、经常吹空调等习惯都会导致体内湿气增多,所以人们应该日常从小细节做起,从而减少体内湿气的形成。

湿气重的人,身体可能会有这5个表现1、头重脚轻早上起床的时候总打不起精神,感觉自己头上像顶着什么东西一样,照照镜子人的脸色也会相对暗沉,这已经预示你的体内湿气很重了。

2、关节僵硬湿气与侵入人体的寒气相遇以后,会形成寒湿,造成人的四肢僵硬,使得行动出现不便。

3、皮肤容易痒冬天到了,很多人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往往都以为是皮肤干燥引起的,但其实也可能是体内湿寒入侵,导致的皮肤容易痒,一般在挠过以后,皮肤会出现很多凸起的小红点,但是过一会就会自己消失。

此外,人的脸上还容易出油冒痘痘,这些都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4、大便粘稠体内湿气重,大便成形困难,粘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种情况主要是饮食习惯不良造成的,吃得太油或太辣都会引起湿气入体。

5、下肢水肿当人体内湿气重的时候,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堆积在体内,很多水分没有办法转化成体液,就会变现为下肢水肿,正常人的肌肉按一下很快就会弹回来,而下肢水肿以后,按一下会直接凹陷下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被湿气困扰的人也在不断增加,中医里认为,体内湿气重最主要的原因与脾虚有关,脾脏主运化水湿,脾虚之人全身的气血运行会受到影响,所以想要祛湿,最关键的就是治疗脾虚,要想得心应手一个好方法是少不了的,说到治疗最简单的方法肯定是吃了。

身体湿气重吃什么?红豆薏米是祛除湿气的明星组合,也是最为出名的组合,很多上班族都流行拿红豆和薏米磨成的粉来冲水喝,效果很不错,而今天推荐的这款产品呢,除了能祛湿以外还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功效,因为除了常见的红豆和薏米外,还加入了蒲公英、芡实莲子、茯苓、橘皮等等,这些可都是湿气的死敌。

去湿气的方法

去湿气的方法

去湿气的方法去湿气的技巧运动出汗是很好的,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

运动可以排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还喝薏米红小豆粥,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

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

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早上吃上三片姜,也是一个去除湿气的好办法。

用艾草:药店有卖的,点燃后在关元穴烤即可。

适当午睡对去除湿气也是很有帮助的。

湿是如何形成人体内的湿,大都由两个方面造成的第一是经络不通。

经络不通,大都是因为过量食用垃圾食物。

由于垃圾食物中,含有人体无法合成以及代谢的添加剂,虽然含量很低,可如果恒久食用,就会在体内形成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我们体内就会形成垃圾聚积,障碍我们经络的畅通。

第二是身体内阳气不足。

阳气不足,多是因为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同时,猛吹空调也是造成经络不通、阳气不足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外界酷热,大自然本是让我们在这个季节蒸腾一下,出出汗,将体内的毒素以及垃圾代谢出来,但我们空调一吹,我们的自然代谢便已紊乱,长期以往,体内湿气便日积月累。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无法发挥作用。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其实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知道了湿气是怎样来的,就一定要明白湿气重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样的影响,只有明白了其中的利害,才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

湿气重对人体有什么影响1、湿气太重让你眼肿舌大湿气重症状:早晨眼皮肿,或有下眼袋;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或舌边缘有明显齿痕。

湿气不除百病生,祛湿颗粒为健康保驾护航

湿气不除百病生,祛湿颗粒为健康保驾护航

湿气不除百病生,祛湿颗粒为健康保驾护航湿气在中医里被称为湿邪,对人伤害很大,又特别难以祛除。

俗话说“十人九湿”,每个人几乎都存在湿气重的现象。

湿气重的表现从中医角度,脾是主湿的,如果体内出现湿气,多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出现问题,运化水湿的功能不足,水湿停留在体内,就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具体如下:1、湿邪它的一个特点,重浊黏腻,不容易被清理。

还有一个就是引起湿邪的原因,外感了外湿,即在长夏季节,雨水比较多,外湿比较重,此时也会影响到身体,最主要的表现脾是主肌肉四肢,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乏力,不愿意动,懒得动,脾虚湿邪又比较重浊,其黏腻在体内,患者会出现懒动;2、影响食欲,患者没有食欲、不想吃饭,进食后不易消化;3、大便不畅且粪便黏腻不容易冲走;4、患者舌苔比较厚,黄腻或者是白腻,可体内体现出到底是由湿热还是寒湿等。

所以归结起来还是以身体的重浊、疲乏、无力,然后饮食没有食欲为主,另外大便黏稠,这是它最主要的表现。

中医说“湿气不除百病生”。

湿气入体后,会阻碍气血运行,引发身体水肿,影响睡眠质量。

整个人都浑浑噩噩,不在状态。

如果不能及时祛湿,更有可能导致风湿等极难根治的顽疾。

所以,及时祛湿很关键。

1、运动锻炼至关重要其实体内湿气重的人,多为饮食油腻而不爱运动的人。

这些人常常会感受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

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想动!但越是不运动,体内瘀积的湿气就后越多,那么时间长了,湿气必然会攻入脾脏,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长期锻炼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会促进我们身体器官的运作,这样就会加速体内的湿气排出体外,我们可以选择如跑步、健走、游泳等,这些运动都可以活化我们自身的血液循环,加速体内水分代谢。

2、中药调理助健康目前唯一国药准字号的祛湿产品-云植祛湿颗粒,千年圣方。

其君药一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臣药一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佐药一灯芯草:清心除烦,宁心安眠,佐药一焦山楂:消食健胃,化浊降脂;使药一赤小豆:利水消肿,解毒渗湿。

湿邪一多百病生!身体出现这些信号,你就要小心身体里湿气大了!

湿邪一多百病生!身体出现这些信号,你就要小心身体里湿气大了!

湿邪一多百病生!身体出现这些信号,你就要小心身体里湿气大了!琳琳以前来月经的时候,从来不会肚子痛,而这次姨妈来的时候,却痛得不行,四肢都感到疲惫倦怠。

中医告诉她,她这是湿邪侵体,滞留于身体中,就成了病。

刚一入夏,琳琳就开始疯狂的喝冷饮、吃冰镇西瓜,享受凉快的同时,也将湿邪埋在了体内。

中医认为,湿邪有內湿和外湿之分,外湿比较好理解,就是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或者是居住环境潮湿,这些外界的湿邪侵袭人体。

內湿则是身体脏腑功能失衡产生的,最常见的就是脾虚失其健运功能,使得水湿停聚体内后形成内湿。

內湿的人一般会表现为素体肥胖,痰湿过盛,或者是贪食生冷、过食酒肉,损伤了脾胃。

湿邪侵犯人体不同部位,疾病各有不同信号湿邪侵入人体上部,就容易出现胸闷咳嗽、晨起咳痰、头蒙不清醒等症状。

湿邪侵犯人体中部,就容易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脾胃不适。

湿气停滞在人体下部,就容易出现腹泻、大便黏腻不爽,不易冲洗的不适。

如果湿气过重,影响了喝水的欲望,还会出现小便短赤而黄等泌尿方面的不适。

湿气在肌肤表层泛滥,就容易出现湿疹、皮炎、痤疮等皮肤病症。

女性湿气重易得四种妇科病湿邪侵体对女性朋友来说,伤害也是巨大的,很容易引发四大妇科病,需要引起女性朋友们的重视。

1、月经病就像琳琳一样,有些女孩子由于长期居住在湿地或淋雨涉水,或者是吃太多的冷饮、良性瓜果蔬菜等,很容易造成湿邪侵犯,导致月经前后肢体疲倦、疼痛,或经前腹泻,或是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甚至不孕等经期不适症状。

2、带下病《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者俱是湿证。

”湿土之气同类相召,内外湿相合,湿困脾土会导致脾虚运化失职,水湿泛滥,在盆腔停滞,连累到女性生殖系统,进而导致白带失调,出现白带增多,或是使白带出现青、黄、赤、白、黑等病理状态。

3、妊娠病水湿内停,气化不利,会使女性在妊娠早期的反应加重,结果出现头闷呕恶、胸闷纳呆、呕吐不欲食等不适表现。

4、产后病女性产后本就处于气血双亏的状态,同时脾胃功能也受到一定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生百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结石等都是湿邪惹的祸,
湿气重的小伙伴注意了
湿气过盛,在现代人身上太普遍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有这个问题,脾虚生湿,所以祛湿的根本是健脾,脾胃运化功能健运了,湿邪无处而生。

——72物候健康生活
中医中有话,叫做“千寒易去,一湿难除“,可见人体排湿工程的难度,简直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湿气过盛,在现代人身上太普遍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有这个问题,去看中医时,伸出舌头一看,几乎都是舌体胖大,有齿痕,这些都是体内水湿过盛的表现。

关于湿邪,我国首届国医大师、著名脾胃病大家路志正老先生曾经说过,“行医70余年,我接诊过不少病人,我发现很多病人的体内都有湿邪作怪”。

由此可见,湿邪已经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

那么湿邪能导致哪些疾病呢?
一、湿邪可以导致头晕、头痛、高血压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正常情况下,我们的每天的状态应该神清气爽的,但是体内湿气重的人多会感到身体沉重、困乏、睡不醒,甚至头晕、头痛,尤其是血压高的人都会有这种感受。

头晕、头昏沉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湿邪太多,阻碍清阳上升头脑导致的。

如果湿邪进入血管,那么我们的血液就会粘稠,心脏运送血液的阻力增大,为了保证正常的血液输送,心脏只好增大压力,结果导致血压升高,造成了高血压。

二、湿邪可以导致肥胖、高血脂肥胖、赘肉已经成为全民健康、美丽的头号公敌。

肥胖是怎么产生的呢?根本的原因就是脾虚湿停。

脾主运化,会将吃进身体内的食物转化成精微物质,然后输送至各个脏腑器官,如果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受损,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变成精微物质,而会变成痰湿堆积体内,堆积越多就成了赘肉。

高血脂也是因为痰湿过多,堆积在血管内造成的。

三、湿邪可以导致心慌、胸闷、心脏病
在三四十年以前,心脏病大多是因为气滞血瘀导致的,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效如桴鼓。

但是近二十年以来,临床发现单纯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心脏病不好使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痰湿体质的人太多了,就是痰浊阻遏心阳,心阳不振导致的心慌、胸闷、心脏病。

中医认为,心脏的阳气是让心脏保持收缩的动力,可是由于痰湿太盛,痰湿本身是一种阴邪,痰湿阻遏了心的阳气,就会导致心脏跳动受阻。

因此对于之类的心脏病,必须要化痰浊。

四、湿邪可以导致胃胀、胃痛、胃酸、腹泻等胃肠病几十年前中国人的胃病几乎都是饿得,现在中国人的胃病都是撑得。

现在各种外卖、宵夜、烤串、火锅,这些辛辣刺激的食物让我们的脾胃疲惫不堪。

脾胃运化功能受损,湿邪堆积,阻碍胃气下降,导致胃痛、胃胀,湿邪化热,导致胃酸。

湿邪阻滞肠胃,还会导致腹泻。

五、湿邪可以导致淋病、结石淋病其实就是指小便的问题,就是西医讲的尿路感染,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淋漓不通。

因为湿邪重浊,所以习惯往下走,湿邪下注,蕴结膀胱,就导致小便出问题,湿
邪阻滞膀胱气化,影响小便排出,所以会尿频、尿急。

尿路结石也是因为湿与热相结合形成,阻塞尿道,就导致腰痛、排尿困难、尿血等症状。

尤其是夏季结石多发,湿热体质的人尤其注意,应当注意清热利湿。

六、湿邪可以导致湿疹、带状疱疹、脚气等皮肤病一到夏天,医院里哪个科室的门诊比较忙碌呢?
皮肤科绝对能排到前几名,冬天时几乎没病号,夏天诊室简直火爆,这就是皮肤科的现状。

什么夏天病号多?夏季得湿疹、带状疱疹、脚气的人太多了。

中医认为这些皮肤病都是因为湿邪导致的,真菌也好细菌也好病毒也好,这些微生物最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下生存,湿生虫。

七、湿邪可以导致带下异常女子的带下具有润泽阴户,防御外邪的作用,排卵期的时候会稍多一点,这是正常的。

可是,当白带过多,甚至颜色、气味都发生变异的时候,这多半是提示您患上盆腔炎、宫颈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之类的了,这在中医中叫做带下病。

中医妇科第一人傅青主在《傅青主女科》中写道:带下俱是湿症。

可见治疗带下,必须祛湿。

八、湿邪可以导致痛风
喝啤酒,吃海鲜,不运动,造成了现代人最痛苦的痛风症。

痛风,在古代叫做“白虎病”,形容疼痛的部位就像被老虎咬住一样疼不可忍,经常在半夜被疼醒。

中医认为,痛风是湿热下注,湿热邪气阻塞经络(主要是足太阴脾经),经络不通则痛,导致脚部关节剧痛。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当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缓解患者的肿痛。

上述罗列的病症,只不过是湿邪治病的冰山一角,可见湿邪对健康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吃中药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彻底祛湿呀?
当然有了,可以用食疗的方法。

有一个方子能够祛湿健脾,彻底祛除身体的湿邪。

古方伏湿茶:茯苓12克、炒薏米12克、炒扁豆12克、炒赤小豆12克、怀山药9克、陈皮9克、玉米须9克、荷叶9克、冬瓜皮 9克、新会砂仁6克、肉桂6克、莱菔子6克这个方子具体怎么发挥作用的?我们来看一下药物组成。

首先,脾虚生湿,所以祛湿的根本是健脾,脾胃运化功能健运了,湿邪无处而生。

健脾用什么呢?:茯苓、炒薏米、炒扁豆、怀山药
茯苓是寄生在松根上的真菌。

《神农本草经》中有这样的记载:“茯苓,味甘、平,一名伏菟,生太山山谷大松下。

”茯苓作为九大仙草之一,药效平和,茯苓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茯苓能够健运脾胃,脾胃的功能恢复,就能促进水液的代谢。

民国大医张锡纯认为茯苓可以通过将脾胃之中的痰饮化成水液,使其加入到人体的循环系统之中,以达到祛湿健脾的效果。

茯苓有利水的功能,茯苓是往下走的,能够把中焦脾胃的水湿通过小便的方式排出去。

薏苡仁,生性滑利,最擅长利湿,可以使湿从下焦而去,薏苡仁性寒凉,生用可能会损伤脾阳,所以需要把它炒一下,焦香入脾,既能健脾,也能祛湿,一举两得。

白扁豆这个药很平和,不带任何偏性,最大的作用就是补益脾胃,同时也能祛湿,很多有慢性腹泻的小伙伴平时可以多吃白扁豆。

山药这味药更厉害了,能同时补脾、肺、肾三脏,尤其擅长补脾止泻,非常平和,老少皆宜。

在清代医宗张锡纯的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很多关于山药治病的记载,可见山药的补脾之功效。

除了健脾祛湿,祛湿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湿,让湿从小便中排出,直接减少体内的湿气。

利湿用什么呢?炒赤小豆、荷叶、冬瓜皮。

炒薏米、荷叶,赤小豆,直接把我们的湿气从小便排出去,简单爽快。

除了健脾、利湿,还有燥湿,多用气味芳香的药,用什么呢?
陈皮和砂仁都可以理气,把补进去的气理得顺顺当当的,从而避免气滞。

砂仁和陈皮有一股特殊的芳香,我们知道脾有一个特点,特别喜欢芳香,芳香可以醒脾,把慵懒的脾胃叫醒,让脾胃精神抖擞。

脾胃功能强健,湿气自然顺利排出。

痰湿不分家,除了祛湿以外,也不要忘了祛痰,用什么祛痰呢?
莱菔子,就是萝卜的种子,莱菔子不仅能够祛痰止咳,还能够消食化积,帮助脾胃把积食化掉,从根本上解决生痰问题。

莱菔子还有下气作用,增强胃肠蠕动,排出浊气,对人体的气机调节有好处。

为什么用肉桂呢?
肉桂可以温阳,可以暖脾胃,给脾胃增加阳气,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肉桂还可以促进毛孔开方,是湿邪通过皮肤以排汗的形式出
来。

整个方子有补有泻,还温阳、行气,既能从出汗、小便等方式直接排出湿邪,又能健运脾胃,解决湿邪再生的问题,可谓是完美。

方子用的都是药食同源的食材,非常安全,药不可以天天吃,食疗是可以长久的。

无论你是寒湿还是湿热都可以用。

物候团队亲测反馈,有的小伙伴用了后脸上不油腻了,头发也不油了,口气也清新了一些,有的小伙伴用了后大便清爽了,不再粘马桶,有的小伙伴的胃胀问题解决了,有的小伙伴的肚子明显减小。

现在物候团队把古方伏湿茶做成了代茶饮,不用自己煎煮,每天泡两包轻松祛湿,真的很方便。

今天下单祛湿茶,物候老师加赠祛湿香囊一个,纯中药配方,里面有艾叶,白芷,薄荷叶,陈皮,金银花,菖蒲,柠檬草,苏叶,丁香,佩兰,藿香,闻着这股子中药香就像长期地吸收“正能量”,从
内里滋养身体,把藏在体内的邪湿气赶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