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说课稿3篇

合集下载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风筝的起源、发展和分类。

2. 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基本飞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方法和基本飞行技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风筝制作材料、风筝模型、风筝飞行场地。

2. 环境准备:教室内外的风筝飞行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风筝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了解学生对风筝的了解程度。

2. 风筝的起源和发展(10分钟)通过PPT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并引导学生思考风筝的作用和意义。

3. 风筝的分类(10分钟)通过PPT介绍风筝的分类,如传统风筝、现代风筝、竞技风筝等,并展示不同类型的风筝模型,让学生了解各种风筝的特点和用途。

4. 风筝的制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风筝制作材料和风筝制作步骤的说明。

引导学生根据说明,动手制作风筝。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5. 风筝的飞行技巧(15分钟)在风筝飞行场地进行实际操作,教师示范风筝的飞行技巧,如如何放线、如何控制风筝的高度和方向等。

学生根据示范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6. 风筝的比赛与分享(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风筝飞行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

通过比赛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7. 总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制作风筝,并尝试不同的制作材料和飞行技巧。

2. 组织学生参加风筝制作和飞行比赛,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风筝制作和飞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023年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

2023年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

2023年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理想的风筝教案篇1这篇课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这篇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的情景,体现出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用结构严谨,典采用倒叙的方法,来逐步展开作者对老师的回忆。

通过对工作态度与生活态度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态度。

这篇这篇__也是写人__典型的范文。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

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

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设计理念:一、教法:自主学习。

二、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1、体会刘老师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2、学习__写人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通过作者回忆刘老师上历史课和放风筝两件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及其对生活顽强执着的追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8月8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奥运会开幕)那你们知道9月6日是什么重要的日子吗?(可能有许多同学不知道)9月6日,是北京残疾人奥运会开幕日。

这其实也是一个多么重要的日子。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而这当中又许多人身残志坚,在与自己的命运搏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张海迪5岁时高位截瘫,可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在病床上自学完成了大学学业;霍金年轻时就身患绝症,可他身残志不残,凭着顽强的精神与命运挑战,最终成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是一位老师,他没有张海迪、霍金那样闻名,可他同样用他顽强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他的学生。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理想的风筝》。

2、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这个老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二、学生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优秀3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优秀3篇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优秀3篇理想的风筝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事例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对工作敬业执着和自强不息的品质。

3,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课文选取典型事例,夹叙夹议,借景炫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1, 这节课我们继续与作家苏叔阳,跟随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2,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师引入: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刘老师仅仅放飞的是风筝吗他放飞的是什么让我们深入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教学理念】:高年级的课文长,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也越来越多,而课时却没有增加,将"长文教短",是唯一的选择。

教学中,我采用了直扑中心,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并辐射全文,使长文变短。

不仅突出了重点(课文第10,11自然段),突破了难点(课文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而且巧妙的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二,学习第八,九小节:(一),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1,让我们随着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风筝,感受那份快乐。

板书:放风筝自由读课文第8节,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了刘老师放风筝的快乐圈出这些词语。

并说出理由。

2,交流:重点语句(1)做风筝的快乐: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

朗读句子(2)放风筝的快乐: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

("决不肯"是什么意思从而看出他很自信,他不肯放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把风筝送上蓝天。

) 是啊,亲手制作风筝,亲自送上蓝天,那份快乐上别人所体会不到的。

读出这份快乐,朗读②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飞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方法和飞行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风筝制作材料(纸张、竹子、胶水等)、风筝制作示范视频、风筝飞行场地。

2. 学生准备:铅笔、尺子、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风筝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风筝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0分钟)通过课件或教材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风筝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风筝制作示范(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风筝制作的过程,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同时,教师可以播放风筝制作示范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4. 学生制作风筝(3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自行制作风筝。

教师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风筝。

5. 风筝飞行比赛(20分钟)将风筝飞行场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让学生按照年级或小组进行比赛。

比赛中,教师可以根据风筝的飞行高度、稳定性和美观度等方面进行评判,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和奖励。

6.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风筝制作和飞行的要点和技巧。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制作的风筝和飞行的经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分享精神。

五、课堂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继续制作风筝,并与家人或朋友一起飞行,增加亲子或社交交流。

2.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更多有关风筝的知识和技巧,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风筝制作和飞行经验。

六、板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相应的板书内容)风筝的制作方法:1. 准备材料:纸张、竹子、胶水等;2. 制作步骤:a. 制作风筝框架;b. 装饰风筝面;c. 安装风筝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一、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风筝的种类及其制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风筝的种类及其制作原理;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风筝的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自己的风筝。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风筝制作材料、风筝制作步骤展示板、风筝制作示范模型;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剪刀、胶水、彩纸、竹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风筝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风筝的兴趣,问询学生对风筝的了解和认识。

2. 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3. 探索风筝的种类及其制作原理(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不同种类的风筝,并简要介绍每种风筝的特点和制作原理。

随后,教师分组让学生分别选择一种风筝进行制作,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和示范模型。

4. 风筝制作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所选风筝的制作原理和示范模型,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风筝的制作。

同时,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赋予必要的指导和匡助,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风筝展示和分享(15分钟)学生将制作完成的风筝展示在教室内,每组学生对自己的风筝进行简要介绍,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难点和收获。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风筝的起源、种类和制作原理,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更多的风筝形式。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风筝的种类及其制作原理。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提高了观察力和创造力。

但在实践环节中,部份学生对风筝的制作步骤和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训练。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基本飞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方法和基本飞行技巧;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脑、投影仪、风筝制作材料、风筝模型、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2. 学生准备:纸张、剪刀、胶水、彩色笔等风筝制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介绍风筝的视频,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引导学生思量风筝的作用和意义。

2. 呈现(10分钟)教师将展示风筝模型,并简单介绍风筝的构造和原理。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和材料的风筝,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多样性。

3. 实践操作(30分钟)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风筝的制作方法,并分发风筝制作材料给每一个学生。

教师可以提供不同形状的风筝模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利用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进行风筝的制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 风筝飞行(20分钟)学生完成风筝制作后,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或者开阔的地方进行风筝飞行活动。

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飞行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装饰风筝,并观察不同装饰对飞行性能的影响。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到教室,共同总结风筝制作和飞行的经验和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量风筝制作和飞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他们提出改进的建议。

六、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风筝制作的作业,鼓励他们在家中进行风筝制作和飞行,并记录相关的观察和体验。

2. 组织学生参加风筝比赛或者展览活动,展示他们的风筝制作成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让学生亲身参预风筝的制作和飞行活动,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理想的风筝》教学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教学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教学说课稿一、教材说明:感悟用智慧与心灵写就的篇章“春天又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起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逢到这时候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飞天空的风筝……”三十多年过去了此情此景依然留在作者心中读完这篇文章我也被文中的刘老师所深深的感动《理想的风筝》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性的文章作者以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一位残疾老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祖国、爱学生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学习文中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表达方法为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阅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①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5个生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②过程和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自主发现课文的叙述顺序及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③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了解课文通过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二、教法学法:实践自主互动平等对话的生命课堂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理想的风筝》一课感情丰富细腻文字简洁明快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略读课文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三、学程预设:分享精彩人生叩响学生灵魂深处的感动(一)故事导入激情铺垫.课前老师介绍聋哑舞蹈演员邰丽华的事迹并展示《雀之灵》、《千手观音》等舞台剧照适时配以音乐渲染情境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导入:邰丽华用走出常人的毅力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有一位年过半百的特殊的教师用自己的行动缔造出生命的尊严演绎出一首完美的生命之歌让我们一起去分享这份坚定执着的生命历程教师相机揭题板书:理想的风筝情景的渲染感情的铺垫更容易让学生从生活世界走向文本世界滋生出对学习内容的期待揭题板书水到渠成(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课前已经要求学生读熟课文此时老师通过言语诱发:看到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可以肯定你们一定进行了认真预习现在谁能为大家介绍主人公的特殊之处呢了解了主人公的身份教师又顺势抛出这一问题:这篇文章又是通过些事情来表现这位特殊的刘老师的呢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也是对下一环节学习的自然导入在学生汇报交流时相机引导学生读出文中有关句子考察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让学生明确本文写的是一位左腿残疾的老师作者是从课上上课和课下放风筝两个方面来写的帮助他们把握课文的主体内容从感情上对刘老师有个初步印象(三)自主探究感悟人格魅力1、自读自悟点滴倾吐作者饱含深情地自己的老师他的记忆中深烙上了老师的印象;我们眼中看到的是一位身残志坚的老师心中激荡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到作者的文章中去捕捉刘老师的生活镜头去感悟刘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之后将个人的体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导”的价值跟随学生的发现去牵引指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领学生倾吐胸臆穿插合作朗读体会朗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并适时板书:课上慷慨陈词跳跃旋转和蔼可亲;课下放风筝:稚气纯朴生气勃勃、顽强乐观不知不觉中走进刘老师的精神世界语文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的语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只有用心感悟用情体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2、厉练语言真情告白教师创设情境:在同学们的点滴倾吐中平易近人的刘老师正拄着他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奔走、跳跃、旋转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呢这一情境的设置将让学生一吐为快可以肯定学生有了课文文字的依托有了心灵的震撼倾吐的将是刘老师的人格魅力心中放飞的将是理想的风筝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在此不讲自明本课教学难点也将迎刃而解3、有情赏读砥砺人格导语: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走进了刘老师感悟到他的人格魅力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就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吧!你想读什么地方就读什么地方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以情带读读中悟情”是阅读教学的立身之本“以情带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想象、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有情赏读”旨在引领学生回读原文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地读课文带着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作品与书本上的文字“激情交流”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将通过有“情”朗读在学生的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四)梳理全文情感升华1、质疑激思自主发现此处教师安排一个质疑环节:“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到这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学生的质疑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导疏理把问题指向学习写作方法的切入点:课文开头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为什么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作者为什么要选取对工作和对生活两方面的事件来表现刘老师的精神貌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学生便会发现:表面上看刘老师是个爱放风筝、性格开朗的人深入的想一想又不仅仅如此他不因自己的残疾灰心丧志或者怨天尤人他甚至比一个健康者更有活力将工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完美地凸现人物的人格魅力;也能理解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种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2、诗文荐赏升华情感课巳近尾声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散文诗《理想的风筝》和着曼妙的音乐与学生一起低呤浅唱:“天瓦蓝瓦蓝理想的风筝随风飘荡每一个风筝都寄托着一个梦想飞向理想的天堂……”有了这样的氛围有了这样的基调孩子们就能充实地自主地舒展地幸福地生活在课堂上此时的课堂一定是一个智慧飞扬情韵生辉的和谐境界结束语:“一个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所示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作为刘老师的学生,作者是幸福的同样,我也愿意把这种幸福传递给我的学生教学的进程其实就是师生共同分享精神财富的过程在分享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彼此享受到尊重的快乐交流的愉悦成长的幸福朋友让我们在心灵里点亮幸福的灯盏用崭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无穷的智慧去实践幸福的课堂去谱写理想的乐章。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历史,并了解风筝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特点和用途;2. 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和基本飞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意识;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基本飞行技巧;2.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PPT和投影仪;2. 风筝制作所需的材料:纸张、竹子、绳子、胶水等;3. 风筝展示区域。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一些风筝的样式和场景,引起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并提问学生是否制作过风筝,以及他们对风筝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历史,并与学生分享不同国家和文化中风筝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教师通过PPT和图片展示风筝的结构和制作方法,详细介绍风筝的主要部件:纸张、竹子、绳子和胶水,并解释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 教师讲解风筝的基本飞行技巧,包括掌握风筝的飞行方向、调整飞行高度和控制飞行速度等。

Step 3:风筝制作(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风筝制作,每一个小组提供所需的材料,并指导学生按照制作步骤进行操作。

2.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赋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匡助,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独特的风筝样式。

3. 教师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互相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Step 4:风筝飞行(2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找到适合放风筝的场地,并确保风力适中。

2.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将制作好的风筝系好绳子,准备放飞。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和探索风筝的飞行状态和特点,让学生体验风筝飞行的乐趣。

4. 学生轮流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并尝试控制风筝的飞行方向和高度。

Step 5: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风筝制作和飞行的过程,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掌握风筝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风筝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风筝制作所需的材料(纸张、竹子、线等)、投影仪、PPT等;2. 环境:教室内的空旷地方,以便学生进行风筝飞行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介绍风筝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风筝的好奇心。

2. 了解风筝(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可以讲述古代中国人发明风筝的故事,并与学生一起探讨风筝的作用和意义。

3. 风筝的构造(1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风筝的基本构造图,并向学生详细解释每一个部份的作用和功能。

学生可以边听边做笔记,以便后续的制作过程中参考。

4. 风筝的制作(3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风筝制作的材料,并一步一步地教导学生制作风筝。

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匡助,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风筝。

5. 风筝的飞行实践(20分钟)制作完成后,教师带领学生到教室外的空旷地方进行风筝的飞行实践。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风筝飞行比赛,以增加学生的参预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6.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风筝的制作过程和飞行实践的体验。

鼓励学生分享制作风筝的心得和感受,并展示他们制作的风筝作品。

五、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风筝制作的讲座,深入了解风筝的制作技巧和艺术;2. 组织学生参加风筝比赛,展示他们制作的风筝作品,并评选出最佳风筝;3. 鼓励学生自主制作风筝,并在学校的开放日或者其他活动中展示。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风筝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 评价学生在风筝飞行实践中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3. 采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效果。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一、教材说明一遍遍地读《理想的风筝》,一次次地被感动着……《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以一个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文中的刘老师意志坚强、乐观自信,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和执著的追求。

选编《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

而与其他两篇文章不一样的是作者独特的表达方法。

因此,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本文主要写的是刘老师的故事,课题却是《理想的风筝》,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是教学难点。

为了更好地落实编者意图,突破文章的重难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3)情感和态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

二、教学方法1.了解学情,确定内容。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

因此,对于学习任何一篇文章已不是零起点的学生,教师要先了解哪些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哪些是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必须掌握的。

我通过看学生的预习发现,大部分学生能从整体上读出刘老师的乐观、自信、顽强、爱生活、爱学生的品质。

而作者是怎样把刘老师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则需要教师的指导。

这样教在学生不会处,将长文短教。

2.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教师是学生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领会”“品味”“感悟”“交流”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提高语文素养。

三、学程预设:1.学情展示,品读人物。

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对文本已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在学生自读自悟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进行思想的启迪碰撞,从而体会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制作和飞行过程,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风筝的起源和历史。

2. 风筝的制作材料和步骤。

3. 风筝的飞行原理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制作出自己的风筝,并成功飞行。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包括风筝的起源、制作步骤和飞行技巧等内容。

2. 实物展示:展示不同种类的风筝和制作材料。

3. 制作工具:纸张、竹子、胶水、彩色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风筝的好奇心。

可以提问学生是否制作过风筝,以及他们对风筝的了解程度。

2. 风筝的起源和历史(15分钟)通过PPT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历史,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是中国,以及风筝在不同国家的传统和文化意义。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风筝的作用和用途。

3. 风筝的制作(30分钟)a. 材料准备:展示不同种类的风筝和制作材料,让学生了解风筝制作所需的材料。

b. 制作步骤:通过PPT展示风筝的制作步骤,包括选择纸张、剪裁、竹子的加工和组装等。

可以请一名学生示范制作过程,并让其他学生跟随操作。

c. 制作指导:老师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风筝。

4. 风筝的飞行(30分钟)a. 飞行原理:通过PPT讲解风筝的飞行原理,包括风的作用和风筝的重心平衡等。

b. 飞行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放风筝、调整风筝的角度和使用线轮等技巧。

可以在室外进行风筝飞行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风筝的飞行乐趣。

5. 总结(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分享自己的飞行体验和感受。

可以提问学生对风筝制作和飞行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未来风筝的想法和期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历史,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制作风筝并成功飞行,达到了教学目标。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2)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2)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了解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步骤;3.掌握风筝的基本飞行原理;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步骤;2.教学难点:风筝的飞行原理和飞行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风筝制作材料;2.教学素材:风筝的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风筝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风筝是怎么飞起来的吗?”2.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的形式,讲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介绍不同国家的风筝文化,并引导学生对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步骤进行讨论。

3.实践操作(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配备一套风筝制作材料,让学生按照制作步骤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匡助。

4.风筝飞行实验(20分钟)学生制作完成后,到操场或者室外空旷地方进行风筝飞行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放飞风筝,并让学生体验风筝飞行的乐趣。

5.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到教室,进行总结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筝的飞行原理和飞行技巧,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和飞行经验。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风筝设计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风筝;2.进行多种风筝的比较实验,探索不同形状、材料的风筝对飞行效果的影响;3.组织学生参观风筝博物馆或者进行风筝文化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步骤。

通过实践操作和飞行实验,学生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体验到了风筝飞行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预,互相合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和飞行实验时,注重引导学生思量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延伸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风筝文化的了解。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掌握风筝的制作和飞行技巧;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风筝的制作和飞行技巧;2. 教学难点:如何掌握风筝的飞行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PPT;2. 教学材料:风筝制作工具、颜料、彩纸等;3. 教学环境:宽敞的操场或者空旷的地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10分钟)通过PPT展示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各个时期的风筝特点。

3. 风筝的制作(30分钟)3.1 材料准备向学生展示风筝制作所需的材料,包括竹子、纸张、胶水、颜料等。

3.2 制作步骤步骤一:学生根据提供的竹子和纸张,按照指导书上的要求制作风筝的骨架。

步骤二:学生将彩纸剪成适当的形状,粘贴在风筝骨架上,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步骤三:学生使用颜料给风筝上色,让风筝更加美观。

3.3 制作要点指导学生注意风筝的结构和比例,保证风筝的平衡和飞行稳定性。

4. 风筝的飞行技巧(30分钟)4.1 风筝的起飞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地点和天气条件,拉直线或者奔跑起飞,掌握风筝起飞的技巧。

4.2 风筝的操控教学示范风筝的操控技巧,包括拉线的力度和角度的调整,让学生掌握风筝的操控方法。

4.3 风筝的降落指导学生掌握风筝降落的技巧,如逐渐减小拉线力度,平稳降落。

5. 制作风筝比赛(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制作一个风筝,并进行飞行比赛,评选出最佳飞行和最美观的风筝。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还掌握了风筝的制作和飞行技巧。

通过制作风筝和进行飞行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自由设计风筝的图案和上色,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一、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风筝的制作和飞行技巧,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风筝的制作和飞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风筝制作材料:纸张、竹子、绳子等;3. 风筝飞行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有关风筝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风筝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了解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0分钟)通过PPT展示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风筝是古代中国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并介绍风筝的种类和用途。

3. 风筝制作(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一个小组分配一份风筝制作材料。

老师向学生介绍风筝的制作步骤,并赋予适当的指导。

学生根据指导,利用纸张、竹子和绳子等材料制作风筝。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可以在风筝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

4. 风筝飞行(20分钟)将学生带到风筝飞行场地,让他们亲自体验风筝的飞行乐趣。

老师指导学生正确地将风筝放飞,并教授一些风筝飞行的技巧。

鼓励学生相互匡助和合作,共同享受风筝飞行的乐趣。

5. 总结(5分钟)请学生回到教室,让每一个小组介绍他们制作的风筝和飞行的经历。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味,总结风筝制作和飞行的重要性,并强调创造力和团队合作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风筝制作步骤:1. 准备材料:纸张、竹子、绳子等;2. 制作框架:用竹子搭建风筝的框架;3. 贴纸张:将纸张贴在框架上;4. 添加尾翼:用纸张制作尾翼;5. 绑绳子:用绳子将风筝绑在竹子上;6. 绘制图案:在风筝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风筝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还掌握了风筝的制作和飞行技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用的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

实用的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

理想的风筝教案实用的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想的风筝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想的风筝教案篇1课前欣赏播放歌曲《又是一年三月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听到这首歌,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的是放飞风筝的快乐,而作家苏叔阳,每当看到天空中放飞的风筝时,不由自主就会想起他敬爱的刘老师,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理想的风筝》。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质疑(一)回忆略读方法意图:1、树立自学信心。

2、激活知识储备。

过程: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只要同学们运用常用的学习方法,自己就可以读懂课文,说说你都积累了哪些学习课文的方法呢?(学生汇报)师梳理并制定学习这篇课文所运用的方法——“给自己提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都是读书的好方法,阅读这篇文章,咱们主要运用“给自己提问题”的方法来学习。

课件出示:“阅读方法提示:给自己提问题”(二)初读质疑意图:1、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2、继续锻炼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快速捕捉文章重点做铺垫。

过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捕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做出标记。

(1)速读课文(2)学生汇报。

例:1、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2、为什么看到风筝就想起刘老师?3、刘老师的哪些事让学生们难忘呢?4、题目为何是“理想”的风筝呢?5、作者写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二者有何关系?(3)师梳理问题。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只要解决了“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便不攻自破了。

)三、自读探究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探讨“刘老师的哪些事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问题,要求先认真读文章做批注,然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

四、品读体验(一)阅读交流意图:抓住重点语句,借助想象,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画面读、配乐读、师生接读等)体会刘老师热爱工作、生活的完美品质。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风筝的起源、分类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风筝的起源和分类;(2) 风筝的制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风筝制作,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 PPT课件;(2) 风筝制作所需的材料:纸张、竹棒、剪刀、胶水等;(3) 学生的风筝作品。

2. 环境准备:教室内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风筝制作,同时要确保教室通风良好。

1. 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精美的风筝图片,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对以下问题的思考:风筝是怎么飞起来的?风筝有哪些分类?2. 了解风筝(10分钟)(1) 通过PPT简要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分类,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历史和不同类型的风筝。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风筝能够飞起来?请举例说明。

3. 风筝制作(3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风筝制作,每组4-5人。

(2) 教师提供所需材料,并向学生介绍风筝的制作方法。

(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指导他们如何剪纸、固定竹棒、粘贴等步骤。

(4)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可以在风筝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写上自己的名字。

4. 展示和飞行(15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制作的风筝,并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2) 组织学生到操场或开阔地方,让他们放飞自己的风筝,并观察风筝在空中飞行的情况。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1)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总结风筝的起源、分类和制作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你对风筝制作有什么新的想法或创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风筝的起源、分类和制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通用5篇)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通用5篇)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通用5篇)《理想的风筝》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理想的风筝》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文章,是一篇写人的回忆性文章。

主要通过回忆刘老师的三件事情,表达对刘老师的热爱与眷恋之情。

这篇课文重点在于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想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并通过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题的能力。

二、教法阐述针对《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从知识、情感和技能方面入手,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引导学生去自由品读语言,去自由讨论,去小组合作探究,留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始终围绕一个问题: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让学生自由读文章、品语言,选择最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施以适时的点拨、归纳和引导,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动向和热情成为教学进行下去的方向和动力。

三、学法指导教师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和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讨论,去提高和改进,最后能够实践和运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发现和探究过程主导着课堂教学的动向,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在这整个灵动的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对刘老师深深地敬意,感受到了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培养了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题的能力。

四、程序概说一开始就通过回忆导入,由于是回顾上节课学习过的重点内容,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接着抛出一个具体问题:“刘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体会,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期待引入”,对学生进行积极正面的鼓励评价,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维持的更为持久。

【精华】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

【精华】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

【精华】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精华】理想的风筝教案三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理想的风筝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理想的风筝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老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一段。

每逢这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刘老师的身影,我印象中的刘老师什么样呢?1、同学说一说,然后找同学把文中描写刘老师的语句读一读。

2、刘老师的腿如何残疾的我不知道,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笑着说过。

(1)笑声和酸涩矛盾吗?(2)尊敬刘老师什么?二、就是这位靠圆木拐杖支撑身体的刘老师,在晴朗的日子,课余时,在操场上带我们放风筝,那情景使我至今难忘。

1、找同学读这件事。

2、默读并批注,刘老师的言行等,从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他终于气喘咻咻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

3、看课件作者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

一个年过五十深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同学说一说后,课件变色字出现并同学有感情朗读,齐读。

老师总结学法:抓人物言行品味,抓作者的感受品味,这是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理想的风筝》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理想的风筝》评课稿与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理想的风筝》评课稿与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理想的风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

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二、说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认知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说重点与难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二>学法: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随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来回顾一下:出示:问题解决单二、我会读。

截去撑地手持撒脱支撑急速风筝拄着甩掉转向拉动蹦跳泛起跳跃仰望追赶酸涩旋转漾出抓住(1)指组读词语。

三、我会说。

说说词语中哪一组让你想到刘老师的哪一件事情?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师生交流:第一组写了刘老师“笑谈腿疾”的事第二组写了刘老师“旋转板书”的事第三组写了刘老师“放风筝”的事第四组写了刘老师“追赶风筝”的事教师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追风筝2、热爱生活、渴望激情的苏叔阳。

在回忆刘老师这些动人心弦的事情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出示:(指生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师引入: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让作者魂牵梦绕了30年呢?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这也是我们上节课留下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随着作者的追忆,一起走近这位特殊的老师。

四、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出示:学习小提示:1、小组内自选感动你的故事。

然后自由默读相关的段落,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适当地作一些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读书感受。

过渡语:师:同学们刚才在书上已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迹。

现在,谁来说说文中哪个故事打动了你?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一)1、笑谈腿疾师生交流:①以外貌描写介绍了刘老师的慈祥、忠厚、身有残疾的特点。

②这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刘老师。

这是一个笑对人生、乐观向上的刘老师。

从“笑”这个词我体会到刘老师的幽默风趣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

师:刘老师的幽默源自对生活的乐观。

2、感情朗读:师:你们能透过文字的表面更深层次的去思考人物,很好。

我觉得无论怎样,一个正常人失去一条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而刘老师却是笑着说自己的腿残,是何等的乐观啊!谁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来说一说?试读——指读——评价——再读。

③刘老师笑得那么自然,说得那么轻松,可同学们听了心里却是酸酸的。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生交流:同学们对老师丢腿感到非常惋惜?▲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又是因为()。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同学们由笑声→酸涩→尊敬,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以后我们写作时要多有这方面的细节刻画。

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3、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出示: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过渡语:又是哪个故事,哪些细节深深地感动着你呢?继续(二)旋转板书1、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

①(“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

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②“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多少次”(体会敬业执着)(刘老师的坚强;他对工作的热爱)③一个残疾人,可是他却和正常人一样给学生上课,他的意志非常坚强。

师:④一个残疾人能这样笑对人生,的确很坚强,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身残志坚”。

2、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老师靠着一根圆木棍撑地,你说支撑起他的仅仅是这根圆木棍吗?(不是)那是什么?(是刘老师的坚强;是他对工作的热爱乐观与自信等)3、师:看来这圆木棍已和刘老师融为一体了。

它撑起的是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工作的热爱也就是后文所说的:他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圆木棍。

所以——(引读:他每转一次??激动的心跳。

)这心跳源于(对刘老师的担心;这心跳出于对刘老师的敬佩、感动。

4、感情朗读:②这心跳里包含了这么多的情感,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出示:第五小节②师:你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刘老师旋转板书的情景。

4、是呀,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同学们的心,引起同学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更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

难怪作者说(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2)放追飞风筝过渡语:刘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震撼着同学们的心,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谁来说说又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1、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

8自然段(1)刘老师在春暖花开的之时放起亲手制作的风筝,可见刘老师很有生活情趣,有自己的爱好。

(2)“他的风筝各式各样。

最精妙的是黑燕子风筝。

”体会到刘老师的心灵手巧热爱生活乐观。

(他能扎出这么精妙的风筝,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3)“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引导从“决不肯”来体会。

指导读出刘老师的坚强不屈。

)(这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刘老师)(4)“他总是手持线拐??在风中翱翔盘旋。

”《理想的风筝》评课稿与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S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理想的风筝>>。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

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

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为能很好地落实上述编者意图,针对讲读课文的特点,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二、说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从刘老师的言行中收到熏陶与教育。

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三、说重点与难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是本课教学之重点,而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则是教学之难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2.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其精神境界,抓住文中议论与抒情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准备:1.课件。

2.课前让学生熟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本文教学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了解刘老师上课的情景。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7—12自然段,体会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顽强执着的精神,以及作者对刘老师的情感。

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揭示课题含义。

(一)复习旧课,谈话导入1.作者回忆了刘老师上课的情景,分别是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例来描述?2.从这些典型事例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二)继续学文,了解放风筝的情景默读第9自然段,想:作者主要回忆了那两个情景?把打动你的情景读读,想想这情景为什么打动你。

(三)议论抒情,体会“我”情感1.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3、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四)小结1.讨论: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境界以及表达自己对刘老师的情感?(1)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通过细致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2)文章开头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来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春天是美好的,他战胜了严寒,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刘老师恰似春天,他顽强而乐观地抗争命运,挑战困难,怀着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谱写着动人的生命乐章。

他的腿虽然不能奔跑,但他的心却一直在飞翔。

(三)议论抒情,体会“我”情感1.自由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结合全文想:这理想的风筝是什么?(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感染我们,要向他那样对失业、生活有追求)。

3.为我们放飞一架架理想的风筝的刘老师又是怎样一个人?(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四)小结1.讨论: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如何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境界以及表达自己对刘老师的情感?(1)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描写了刘老师上课和放风筝时的情景,通过细致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2)文章开头借春天那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来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春天是美好的,他战胜了严寒,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刘老师恰似春天,他顽强而乐观地抗争命运,挑战困难,怀着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谱写着动人的生命乐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