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
【VIP专享】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1、医学影像学: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与功能信息及实施介入性治疗的科2、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3、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4、核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5、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6、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7、骨质软化:指单位体积内类骨质钙化不足。
骨的有机成分,钙盐含量降低,骨质变软。
组织学变化主要是未钙化的骨样组织增多,骨骼失去硬度变软、变形,尤以负重部位为著。
8、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9、骨膜三角:如果引起骨膜增生的疾病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残留的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叫骨膜三角或Codman三角。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起,即青枝骨折。
10、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阻塞后,肺部分或完全无气不能膨胀而导致的体积缩小。
11、肺实变:终末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组织或细胞所代替。
12、空洞:肺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而形成的病变状况。
13、空腔:肺内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影象学简答题及名词解释
1、自然对比:人体组织自然存在的密度差别称自然对比。
2、腔隙性脑梗塞:系因小的终末动脉闭塞所致,CT示位于基底动脉脑干,直径小于1.5cm的边缘清晰低密度灶。
3、龛影:钡剂造影时,钡剂进入消化道管壁上深浅,大小不一之溃烂、凹陷处,切线位观类似佛龛影,正位加压观呈火山口状。
主要用于良性溃疡,也为恶性溃疡借用。
4、肾自截:肾结核,病变波及全肾形成肾大部或全肾钙化,肾功能消失,称为肾自截。
5、空气支气管征:肺实变阴影内在邻近肺门处见到的高密度阴影中的含气支气管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是肺实变与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的重要鉴别点。
五、简答题:1,急性硬膜外血肿的CT表现:多呈梭形,内缘光滑锐利,质地均匀一致,常合并颅骨骨折,中线结构移位较轻,硬膜外血肿常不跨越颅缝,但可跨越中线。
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少数呈半月形,质地均匀一致,血肿常跨越颅缝,占位征象明显,中线结构偏移明显,脑疝较常见,常伴脑挫裂伤和脑内血肿。
填空题1.正常乳腺声像图由浅至深,依次为( )、( )、( )、( )、( )、( )。
2.乳腺皮下脂肪内有时可见三角形强光带回声,为( )。
3.正常腮腺前后径约( )cm, 腺体内水平走行的高回声带为( )。
4.甲状旁腺肿大到( )超声才能显示。
5.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以( )明显。
6.女性胸壁正常声像图由浅至深依次为( )、( )、( )和( )。
7.甲状腺腺瘤周边常可见低回声环绕,称之为( )。
简答题1.乳腺纤维瘤超声表现。
2.简述乳腺小叶增生的诊断要点。
3.乳腺癌的超声表现。
4.单纯性甲状腺肿的超声表现。
论述题试述乳腺癌的超声表现。
答案填空题1.皮肤、浅筋膜、皮下脂肪、乳腺腺叶、乳腺导管、胸大肌2.Cooper韧带或悬韧带3.1cm、主导管。
4.6-15mm5.峡部6.皮肤、皮下脂肪组织、乳腺组织、胸大肌7.声晕征简答题1. ①.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光滑清晰的包膜回声;②.内部呈均匀的弱光点回声;③.后方回声轻度增强,如有钙化时,钙化灶后方可出现声影;④.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肿块内部及周边无明显彩色血流显示。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章节一:放射学1.放射学:研究使用放射线和其他影像学技术对人体内部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2.放射线:高能辐射,可穿透物体并产生影像。
3.X射线:一种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使用X射线进行诊断和治疗。
4.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通过多次X射线扫描,横断面影像。
5.MRI扫描:磁共振成像,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高质量的图像。
6.超声波:利用高频声波在人体内部产生图像。
章节二:放射学影像设备1.X射线机:用于产生X射线并在人体内部形成图像的设备。
2.CT扫描机:用于横断面影像的设备,通过旋转X射线管和探测器。
3.MRI扫描仪:使用强磁场、无线电波和计算机技术图像的设备。
4.PET扫描仪: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用于检查人体内代谢和功能。
5.超声波机:用超声波技术产生图像的设备。
章节三:影像学解剖学1.解剖学:研究人体内部结构的学科。
2.解剖学平面:用于定位和描述人体内部结构的平面。
3.横断面:从人体前方穿过后方形成的切面。
4.矢状面:从左到右穿过人体形成的切面。
5.冠状面:从上到下穿过人体形成的切面。
章节四:常见医学影像学检查及诊断1.X射线检查:通过X射线图像检查骨骼、胸部和其他部位的异常情况。
2.CT扫描:用于评估头部、胸腹部、盆腔和其他部位的疾病。
3.MRI扫描:用于评估脑部、脊柱、关节和其他组织的病变。
4.腹部超声:用超声波评估腹部器官的结构和异常情况。
5.乳腺X射线和MRI:用于早期乳腺癌的筛查和诊断。
章节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无章节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相关解释。
2.法律名词2:相关解释。
《医学影像学》背诵重点(可编辑补充)
《医学影像学》背诵重点(一)名词解释1、自然对比:人体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像影响对比的基础称之为自然对比。
2、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的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3、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例如血液在血管内快速流动时,在成像过程中,不能采集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的现象。
4、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5、肺野(lung field):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6、肺门(hilum of lung):肺根内肺动脉、肺段动脉、肺叶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的投影。
7、肺纹理(lung markings):充满气体的肺野中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静脉、肺动脉组成,主要是肺动脉,也有淋巴管、支气管和结缔组织参与。
8、肺实质(lung parenchyma):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和肺泡壁。
9、肺间质(lung interstitium):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小叶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
10、空洞(cavity):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形成。
11、支气管气像(air bronchogram):空气支气管征,当病变扩展至肺门附近时,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可见含气支气管影。
12、原发综合征:见于原发性肺结核,初次感染结核杆菌所致,包括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
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
13、结核球(tuberculoma):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cm不等,多为2.0-3.0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有斑点、层状、环状钙化。
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值性灶称“卫星灶”。
14、胸膜凹陷症:肺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常有短毛刺向周围伸出,靠近胸膜时可有线状、幕状或星状影与胸膜相连而成胸膜凹陷症。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库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库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各种影像技术,医生能够对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直观的观察和分析。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并提供一些简答题供读者巩固知识。
一、X射线X射线是通过钨丝发出的高能电子与金属靶碰撞时产生的电磁辐射。
在医学影像学中,X射线常用于检查骨骼系统和胸部等部位的疾病。
可以通过X射线拍片来观察骨骼的断裂、错位等问题。
简答题:1.请简要解释X射线的原理,并说明其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2.X射线的辐射对人体有哪些潜在危害?二、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具有穿透力强、无辐射等特点。
在医学影像学中,超声波常用于检查内脏器官、血管和胎儿等。
通过超声波的回波信号,医生能够观察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简答题:1.为什么超声波在医学影像检查中被广泛应用?2.请列举一些超声波在不同部位检查中的应用场景。
三、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通过X射线技术进行断层成像的方法。
通过将人体的扫描数据与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医生可以获得高清晰度的体内结构图像,用于诊断疾病。
简答题:1.CT技术相比传统X射线拍片有哪些优势?2.请解释CT的扫描原理。
四、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进行影像检查的技术。
它通过利用人体组织中的氢原子的运动状态来获得图像信息。
MRI在诊断肌肉骨骼、脑部疾病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精确性。
简答题:1.简要解释MRI的原理,并说明其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2.MRI相比CT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五、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核素扫描是一种通过引入放射性标记物来观察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功能的方法。
医生会将放射性核素注射或摄入患者体内,然后通过特殊的设备对其进行扫描,以获得有关生物代谢和血流等方面的信息。
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放射性核素扫描的原理,并说明其适用场景。
2.放射性核素扫描对人体有哪些潜在危害?结束语: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各种影像技术为医生提供了更直观、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
医学影像学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
医学影像学名词简答重点1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称为自然对比。
所获得的X线图像,称平片。
2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造影检查。
3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4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如心血管的血液由于流动迅速,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呈黑影,即流空效应。
5 质子弛豫增强效应:顺磁性物质作为对比剂可缩短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称之6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7 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因此,骨内的钙盐含量降低。
8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可以由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动增强所致。
骨松质或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9骨质增生硬化:是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为成骨增多或破骨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所致。
10 骨膜增生:指因骨膜受刺激,其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致。
组织学可见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骨小梁11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12 骨痂:骨折愈合的过程,由成骨细胞在肉芽组织上产生新骨,称为。
13 骨膜三角:骨膜的病变进展,骨膜新生骨可以重新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常为恶性肿瘤的迹象,称之。
14骺离骨折: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5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16Colles骨折/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或桡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17骨肉瘤:是起源于成骨性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的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nxpdy
49. 放大率:放大的影像比实际肢体增大的倍数叫放大率或称放大倍数。 50. 第一斜位:被检者身体右侧朝前倾斜贴暗盒面或立位摄影架面板,或者是摄影床的床面。左侧远 离暗盒或床面,冠状面与暗盒面或床面倾斜一定角度。 51. 宽容度:是指连接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所对应的曝光量范围。 52. 听眶线:外耳孔与眼眶下缘的连线,此线为解剖学上的颅骨基底线,或水平线。 53. 透光率:透过照片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 54. 增感率:在照片上取得相同的密度值 1.0 时,无屏与有屏所需要的曝光量之比值。 55. 平均斜率:连接胶片特性曲线上指定两点密度 D1 和 D2 的直线与横坐标夹角的正切值。 56. 栅比:是铅条高度与铅条间距之比。 57. 定影:就是将未感光的卤化银溶解掉的过程。 58. 时间减影:用作减影的两图像是在不同显影时期获得的。 59. 球管热容量:X 线管处于最大冷却率时,允许承受的最大热量。 60. 均匀度:主磁场的均匀性系指 B0 随空间位置的改变而发生的大小变化。 61. 空间分辨率:是指图像中可辨认的邻接物体空间几何长度的最小极限,即对细微结构的分辨率。 62. CT 值:CT 影像中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物质对 X 线线性平均衰减量大小的表示。 63. 时间飞跃效应:是指流动的自旋流进静态组织区域而产生比静态组织高的 MR 信号。 64. 进动:原子自旋轴与主磁场的轴线有一小角度不完全平行,并围绕主磁场轴作较慢的旋转。 65. 纵向弛豫:通常将 Mz 的恢复称为纵向弛豫,是自旋一晶格弛豫的反映,因此又称其为 T1 弛豫。 66. 螺距:定义为扫描时床进速度与扫描层厚之比值。 67. 像素:又称像元,指组成图像矩阵中的基本单元。 68.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以放射性核素或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应用射线探测仪器探测其行踪, 达到研究示踪剂在生物体系或外界环境中分布及运动规律的技术。 69. 放射自显影技术:利用射线能使感光材料感光的原理,探测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在生物组织中 分布状态的一种显影技术。包括宏观自显影、微观自显影、电子显微镜自显影等。 70.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通过显示放射性药物在体内吸收、代谢、浓聚、排泄过程及分布的影像, 从而判断机体组织的功能状态及病理变化。 71. 阴性显像:正常部位能摄取放射性药物,病变部位失去相应功能表现为放射性稀疏或缺损。 72. 阳性显像:病灶部位放射性摄取高于正常组织的显像。 73.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互为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74.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但核的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 75. 电子俘获:原子核中质子从核外取得电子变为中子,由于外层电子与内层能量差,形成的新核素 不稳定,多余能量使电子脱离轨道产生俄歇电子,或发射特征性 X 线。 76. 衰变常数:单位时间原子核发生衰变的几率。 77. 有效半衰期:放射性物质在生物体内由于物理衰变和生物代谢共同作用下减少一半的时间。 78. 韧致辐射:β-粒子与物质作用,部分能量变为 X 射线,发生率与受作用的物质原子序数成正比。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一、放射学放射学是通过放射线和其他形式的辐射,如X射线、核磁共振、超声波等,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医学专业。
通过这些方法,医生可以获得内部结构的影像,以帮助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
二、超声波超声波是通过高频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产生影像来诊断疾病的一种医学技术。
它可以用于检查器官、血管和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如超声心动图、超声腹部检查等。
三、X射线X射线是一种利用高能量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形成影像的医学技术。
它可以用于检查骨骼和柔软组织,如胸部X射线、骨密度测量等。
X射线可以帮助医生检测骨折、肿瘤、肺部疾病等。
尽管X射线具有一定的辐射风险,但它在医学影像学中仍然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四、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人体内部结构影像。
它可以提供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并不需要使用X射线。
MRI常用于检测脑、脊椎和关节等器官和组织的异常。
由于没有辐射,MRI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方法。
五、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利用X射线辐射和计算机处理方法来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三维影像的医学技术。
CT扫描可以提供更准确和详细的图像,特别适用于检测肿瘤、出血、器官损伤等疾病。
然而,由于辐射的使用,需要注意辐射剂量控制。
六、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放射性同位素检查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发出的放射线来检查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和代谢状态的一种医学技术。
常见的放射性同位素检查包括骨扫描、甲状腺扫描、肺通气灌注扫描等。
七、核医学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和相关的影像技术来诊断疾病和指导治疗的一种医学专业。
核医学常见的应用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
八、造影剂造影剂是一种被引入人体用于增强影像的物质。
它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或直接注入到特定部位,以提供更清晰的影像。
造影剂通常含有X射线可见物质或其他对放射线具有高吸收能力的成分。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及问答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及问答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对人体进行疾病诊断、治疗评估和研究的学科。
在医学影像学中,常用到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下面将对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并回答一些与医学影像学相关的常见问题。
一、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 CT(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通过多个角度的X射线照片来创建三维图像的影像技术。
它可以提供比传统X射线更详细的断层图像,常用于诊断肿瘤、颅脑损伤等疾病。
2. MRI(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影像的技术。
它可以提供比CT更详细的解剖信息,并常用于诊断脑部、脊柱、关节等部位的疾病。
3.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显像的技术。
它常用于评估肿瘤的生物代谢活性,提供关于肿瘤位置、大小和代谢活性的信息。
4. Ultrasound(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通过声波的回声来创建图像的技术。
它在妇产科、心脏病学等领域应用广泛,可用于检测胎儿发育、心脏功能等。
二、医学影像学常见问题解答1. 什么是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对人体进行疾病诊断、治疗评估和研究的学科。
它通过CT、MRI、PET、超声波等影像技术,帮助医生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从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医学影像学有哪些常用技术?医学影像学的常用技术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超声波(Ultrasound)等。
这些技术各有优势,可用于不同部位和不同疾病的影像检查和诊断。
3.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有何作用?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医学影像学技术,可以直观地观察患者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评估。
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肿瘤学、神经学、骨科学等。
4. 医学影像学有哪些风险?使用医学影像学技术进行影像检查通常是安全的,但有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1、医学影像学: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与功能信息及实施介入性治疗的科2、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根底,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3、造影检查:将比照剂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比照,借以成像。
4、核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鼓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5、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6、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7、骨质软化:指单位体积内类骨质钙化缺乏。
骨的有机成分,钙盐含量降低,骨质变软。
组织学变化主要是未钙化的骨样组织增多,骨骼失去硬度变软、变形,尤以负重部位为著。
8、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9、骨膜三角:如果引起骨膜增生的疾病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残留的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叫骨膜三角或Codman三角。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起,即青枝骨折。
10、阻塞性肺不张:支气管阻塞后,肺局部或完全无气不能膨胀而导致的体积缩小。
11、肺实变:终末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组织或细胞所代替。
12、空洞:肺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坏死物质经支气管排出而形成的病变状况。
13、空腔:肺内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大。
影像学名词解释及简单题重点(完全免费)
一、名词解释、1、医学影像学: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2、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
3、人工对比:人工导入某种物质,使原本缺乏天然对比的组织、结构间形成明显密度差,从而提高显示率的方法就称为人工对比,导入的物质叫做对比剂或造影剂。
4、流空效应:存在于磁共振成像中,由于信号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快速流动的血液不产生或只产生极低信号,与周围组织、结构间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现象就叫做“流空效应”。
如心血管内快速流动的血液。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的年龄。
(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见于炎症、肿瘤、肉芽肿)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
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 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或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医学影像学部分重要名词解释
MR及CT1. 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是使血管成像的MRI技术,一般无需注射对比剂即可使血管显影安全无创,可用多角度观察,但目前MRA显示小血管和小病变仍不够满意,还不能完全代替DSA.2. EPI:回波平面成像,目前成像速度最快的技术,可在30ms内采集一幅完整的图像。
EPI 技术可与所有常规成像的序列进行组合。
3. 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4. MR水成像:是采用长TR,很长TE获得重度T2加权,从而使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的液体呈现高信号,而实质性器官和快速流动的液体如动脉血呈低信号的技术。
通过MIP重建,可得到类似对水器官进行直接造影的图像。
5. 窗宽(window width):指图像上16个灰阶所包括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均以不同的模拟灰度显示,CT值高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白色,而CT值低于此范围的组织均显示为黑色。
6. 窗位(window level):又称窗中心,一般应选择观察组织的CT值位中心。
窗位的高低影像图像的亮度,提高窗位图像变黑,降低则变白。
7. 伪影(artifact):在扫描和处理信息过程中,由于某种或某几种原因而出现的人体本身并部存在而图像中却显示出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像。
主要包括运动伪影、高密度伪影、机器故障伪影等。
8. 体素(voxel):CT图像是假定将人体某一部位有一定厚度的层面分成按矩阵排列的若干个小立方体,即基本单元,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单元内的物质密度,这些小单元即称为体素。
9. HRCT:高分辨率CT扫描,采用薄层扫描,高空间分辨率算法重建及特殊的过滤处理,可取得有良好空间分辨率的CT图像,对显示小病灶及细微结构优于常规CT扫描。
10. CTVE:CT仿真内镜成像,容积数据同计算机领域的虚拟现实结合,模拟内镜检查的过程。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 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如X光、CT扫描、核磁共振等,将人体内部的信息转化为图像,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 X光X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产生阴影图像。
在医学影像学中,X光主要用于检查骨骼和某些软组织的异常情况,如骨折和肺部感染等。
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横断面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图像,并可用于检查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异常情况,如肿瘤、血管疾病和脑部损伤等。
4.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高分辨率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通过检测原子核的共振信号来获得图像信息,可以用于检查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异常情况,如脑部疾病、关节损伤和肌肉疾病等。
5.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产生回声图像。
超声波在医学影像学中被广泛应用于产科、心脏和器官的检查,可以检测胎儿发育情况、心脏功能和腹部肿块等。
6. 核素扫描核素扫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质来观察人体器官和组织功能的影像学技术。
在核素扫描中,患者会被给予服用或注射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然后使用专用的探测器来检测放射性信号,以获得图像信息。
7. 磁共振造影磁共振造影(MRA)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观察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通常使用对血液有强磁性的药物作为造影剂,以增强血管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楚地显示血管的情况。
8. 数字化断层摄影数字化断层摄影(DSA)是一种将X射线图像数字化并通过计算机处理血管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DSA可以用于观察血管的狭窄、扩张和阻塞等情况,以辅助血管介入手术的规划和执行。
9. PE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化合物来观察人体组织代谢活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PET扫描常用于检测肿瘤的活动程度、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和心脏血流等。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8322313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一)名伺解释I.人工对比:人为引入一种物质到人体器官或间隙使其产生密度差异而形成的对比。
2自然对比:人体不同器官、组织天然存在的密度差。
3.CT:利用X线束对人体某选定部位逐层扫描,通过测定透过X线剂量,经数字化处理得出该扫描层面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数,然后重建图像的一种技术。
4.MRI:利用磁共振现象所产生的信号重建图像的成像技术。
5.介入放射学:在DSA、超声、CT及MRI等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经皮穿刺或体表自然孔道的路径,弓I入导管、导丝、球囊导管、支架、引流管等相关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微创诊断和治疗的新兴亚学科。
6.CT值:根据人体蛆织对X线不同的吸收系数换算成数值,反应不同吸收系数组织的密度。
7.窗位:把要显示的组织的CT值放在窗宽范围的中心位置,这就是窗位。
8.窗宽:借助计算机,把需要显示的组织的CT值范围取出.按从黑到白不同灰度在显示屏上显示,这样CT 值较小的差别也可以在图像中看出。
这个范围就是窗宽。
9.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10.T2: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尺度。
II.T1WI: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1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1的差别,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12.T2WI:即T2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2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2的差别,有利于观察病变组织。
1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14.流空效应:是指心脏、血管内的血液由于迅速流动,使发射MR信号的氢原子核居于接收范围之外,所以测不到MR信号,在T1或T2加权像中均呈黑影。
15.脑血管造影:是将有机碘剂引入脑血管中,使脑血管显影的方法,分颈动脉造影及椎动脉造影。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库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库一、名词解释1.螺旋CT(SCT): 螺旋CT扫描就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得,管球旋转与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得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CTA:就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得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得血管图像。
3.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得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与血流信号特征显示得一种无创造影技术。
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MRS:磁共振波谱,就是利用MR中得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得一种检查方法,就是一种无创性得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得新技术。
5.MRCP:就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得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与胰管得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得部位与病因。
6.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
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与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得成像技术。
9.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得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得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血管造影: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得X线检查方法。
11.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得检查技术12.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得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得检查技术。
13.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得63%所经历得弛豫时间。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X射线:一种电磁辐射,用于医学影像学中,通过对人体的X射线透视或摄影来获取影像信息,用于诊断和治疗。
2\CT(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利用多个X射线投射角度的扫描,结合计算机处理重建图像,以获得更详细的横断面图像。
3\MRI(磁共振成像):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图像,以显示人体内部结构。
MRI适用于对软组织和脑部疾病的诊断。
4\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核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注射含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测量活动细胞的代谢水平,以获取图像。
PET主要用于检测癌症和脑功能异常。
5\磁共振造影(MRI):通过在MRI扫描中给患者注射对比剂,以增强磁共振图像的对比度,帮助诊断。
6\X射线造影:通过在X射线检查中给患者注射对比剂,以增强X射线图像的对比度,帮助诊断。
7\超声波(超声):一种使用高频声波来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超声波适用于观察胎儿发育、引导手术操作以及检测血液流动等。
8\核磁共振(NMR):一种使用核磁共振技术来获取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核磁共振适用于检测脑部疾病、肌肉骨骼损伤等。
9\放射学:研究使用放射线等辐射来诊断疾病的科学和技术。
10\放射科医生:使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的专业医生。
11\放射剂量:患者接受放射线检查所受到的辐射量。
放射剂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减少对人体的损害。
12\DICOM(数字成像和通信医疗):医学图像和相关信息的标准格式,用于图像的传输和存储。
13\PACS(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一种医学影像学系统,用于存储、传输和查看医学影像。
附件:附件1:X射线图像示例\jpg附件2:MRI扫描结果\xlsx附件3:PET扫描报告\pdf法律名词及注释:1\侵权: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包括知识产权侵权、人身权益侵权等。
2\保密协议:双方约定的保密事项和保密义务的确认。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库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库一、名词解释1.螺旋CT(SCT): 螺旋CT扫描就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得,管球旋转与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得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CTA:就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得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得血管图像。
3.MRA:磁共振血管造影,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得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与血流信号特征显示得一种无创造影技术。
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MRS:磁共振波谱,就是利用MR中得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得一种检查方法,就是一种无创性得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得新技术。
5.MRCP:就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得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与胰管得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得部位与病因。
6.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
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与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得成像技术。
9.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得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得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血管造影: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得X线检查方法。
11.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得检查技术12.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得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得检查技术。
13.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得63%所经历得弛豫时间。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 均质影像均质影像是指图像中各个部分的密度或信号强度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或不均匀性的影像。
在医学影像学中,均质影像通常用于评估器官的大小、形状以及病变的分布是否均匀。
2. 强化剂强化剂是指在医学影像学中用于增强图像质量的物质。
常用的强化剂包括碘剂和钡剂,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等)被患者摄入或注射,从而使器官或组织在影像中更加清晰可见。
3. CT扫描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利用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来断层图像的医学成像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影像,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
4. MRI扫描MRI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图像,用于检查和评估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MRI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和清晰的图像,对于诊断各种病理情况非常有价值。
5. 造影剂造影剂是一种通过注射或摄入体内,使器官或组织在医学影像中更加清晰可见的物质。
常见的造影剂包括碘剂、钡剂和磁共振造影剂。
它们可以提高影像的对比度,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观察和诊断病变。
6.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具有放射性衰变特性的同位素。
在医学影像学中,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可以在患者体内标记特定的分子或组织,从而观察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并用于诊断和治疗许多疾病。
7. B超检查B超检查(ultrasonography)利用超声波产生图像,用于观察和评估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B超检查无辐射,安全性高,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消化内科、心脏内科等多个医学领域。
8. 摄影位置摄影位置是指在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时,患者体位和影像设备相对位置的描述。
不同的摄影位置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和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和准确地诊断疾病。
9. 标准放射影像标准放射影像是指通过传统的射线成像技术(如X射线摄影)或各种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如CT扫描、MRI扫描等)获取的影像。
医学影像设备学重点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设备学重点名词解释CR:即计算机X线摄影,使是用IP板记录X线图像,通过激光扫描,使存储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此光信号经光电倍增管转换成电信号,再经A/D转换后,输入计算机处理,形成高质量的数字图像。
像素滑环技术:指CT机中的转动部分和固定部分间的联接采用碳刷滑环接触的联接方式代替电缆。
滑环技术:所谓滑环是用一个圆形宽带状封闭的铜条制成的同心环和一个碳刷代替电缆的一种导电结构,X线管和探测器安装在电动机的转子上,滑环与X线管,检测系统结合在一起,组成旋转部件。
机架上的静止部分则利用优质电刷和旋转的滑环紧密接触,实现动静两部分的电路连接,即~。
多丝正室比:是一种气体探测器,可看作由许多独立的正比计算管组合而成,其基本结构是在两块平行的大面积金属板之间,平行排列许多条金属丝。
阳极特性曲线:是在一定的灯丝加热电流下,管电压与管电流之间的关系。
灯丝发射特性曲线:是在一定的管电压下,管电流与灯丝加热电流之间的关系。
PACS:是医学数字化图像的获取、存储、显示、传输系统。
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国实现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储、传递一体化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主要由图像收集、存储、显示以及传输网络组成。
DAS:直连存储,在这种方式中,存储设备通过电缆直接到服务器,I\O 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
超导体:某些物质的电阻在超低温下急剧下降为零,这些物质称为~。
专用X线机:是根据医学诊断工作的特殊需要而设计的,与通用性X 线机相比,其容量较小,功能单一,结构简单。
X线管容量:是X线管在安全使用条件下,单词曝光或连续多次曝光而无任何损害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量。
X线管的代表容量:一定整流方式和一定曝光时间下X线管的最大负荷称~。
瞬时负荷:曝光时间为数毫秒到数秒的单词摄影称为~。
连续负荷:曝光时间为10s以上的透视称为~。
散热率:单位时间内传递给介质的热量称为~。
热容量:X线管处于最大冷却率时,允许承受的最大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学名词简答重点1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称为自然对比。
所获得的X线图像,称平片。
2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造影检查。
3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4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如心血管的血液由于流动迅速,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呈黑影,即流空效应。
5 质子弛豫增强效应:顺磁性物质作为对比剂可缩短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称之6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7 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因此,骨内的钙盐含量降低。
8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可以由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动增强所致。
骨松质或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9骨质增生硬化:是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为成骨增多或破骨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所致。
10 骨膜增生:指因骨膜受刺激,其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致。
组织学可见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骨小梁11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12 骨痂:骨折愈合的过程,由成骨细胞在肉芽组织上产生新骨,称为。
13 骨膜三角:骨膜的病变进展,骨膜新生骨可以重新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常为恶性肿瘤的迹象,称之。
14骺离骨折: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5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即青枝骨折16Colles骨折/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或桡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17骨肉瘤:是起源于成骨性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的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18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
19 肺叶:由叶间胸膜分隔而成,右肺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左肺分为上、下两个肺叶。
20 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
由肺动、静脉及淋巴管组成,称为~21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透亮的区域,称为22支气管气像:当实变扩展至肺门附近,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常形成对比,在实变的影像中可见到含气支气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像23空洞:肺内病变坏死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透亮区域。
24空腔:是肺内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
25三均匀:急性粟粒性肺结核x线表现为两肺弥漫性粟粒状阴影。
粟粒大小为1~2mm,边缘清晰。
粟粒影像表现为“三均匀”,即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密度均匀。
26卫星灶:继发型肺结核中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生性病灶。
27结节与肿块:当病灶以结节或肿块为基本病理形态时,其中直径<=2厘米者称结节,>2厘米者称肿块。
28蝶翼状阴影:实质性肺水肿时,x线表现为两肺广泛分布的边缘模糊的斑状影,重者聚集在肺门区形成“蝶翼状”阴影。
29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的腹部疾病的统称,涉及到消化,泌尿,生殖及循环等系统的多种疾病。
30游离气腹:某种病因导致腹膜腔内积气且随体位改变而游动,该气体称之。
31气液面:单纯性小肠梗阻时,X线平片、超声、CT均可显示出梗阻近端肠曲胀气扩大,肠内有高低不等的阶梯状气液面。
32充盈缺损:由钡剂涂布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
常见于肿瘤、33 龛影:由钡剂涂布的轮廓局限性外突的影像,切线位易显示,轴位呈钡斑;常见于溃疡。
34 憩室:由于钡剂经过胃肠道壁管的薄弱区向外膨出形成的囊袋装影像35穿透性溃疡:慢性溃疡深达浆膜层时,称为~36 急性穿孔:慢性溃疡时,如浆膜层被穿破且穿入游离腹腔者,称为~37胼胝性溃疡:溃疡周围具有坚实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者,称为胼胝性溃疡38 复合性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称为复合性溃疡。
39 激惹症:球部溃疡时,可表现为钡剂到达球部后不易停留,迅速排出。
40 半月综合征:龛影多见于溃疡型胃癌,形状不规则,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裂隙征;龛影位于胃轮廓线之内;龛影周围宽窄不等的透明带,即环堤。
其中常见到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以上表现被称为。
41 早期胃癌:指癌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无论其大小及有无转移。
42双管征: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或胰头癌引起胆管扩张,同时还可引起胰管扩张,出现所谓的“双管征”。
43 WES征(三合征):胆结石的超声表现的三大特征:“囊壁—结石—声影”称为44环中环征:肝脓肿超声检查,脓腔的无回声、脓肿壁的强回声和周围的低回声形成了所谓。
45 环征:肝脓肿CT检查,低密度的脓腔和环形强化的脓肿壁以及周围的无强化的低密度水肿带构成了所谓46彗星尾征:肝脓肿超声检查,如脓肿内出现气体,则在气体后方出现狭长带状强回声即“彗星尾征”47抱球征:肝海绵状血管瘤时肝动脉造影主要表现为供血动脉增粗,巨大肿瘤压迫周围血管呈弧形移位,出现抱球征。
48早出晚归:肝海绵状血管瘤时,CT平扫表现为:动脉期,肿瘤边缘出现斑状或结节状增强灶;门静脉期,增强灶向肿瘤中央扩展;延迟期,可使整个肿瘤增强。
整个对比增强过程表现为早出晚归。
49 灯泡征:肝海绵状血管瘤MRI检查,T2WI 表现,在肝实质低信号背景的衬托下,肿瘤表现为边缘锐利越来越高的信号灶,似电灯泡,随着功率瓦数的增加,亮度也加大,即所谓。
50牛眼征:转移性肝癌CT检查对比增强扫描,少数肿瘤中央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构成所谓。
51小肝癌:小于3cm的单发肝癌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的肝癌结节为。
52占位效应:由颅内占位病变及周围水肿所致,表现局部脑沟、脑池、脑室受压变窄或闭塞,中线结构移向对侧。
53 脑膜尾征:脑膜瘤MRI检查中,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均一化强化,邻近脑膜强化称。
54星形细胞肿瘤: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是神经胶质瘤中最常见类型,也是颅内常见肿瘤,成人多发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55脂-液分层:囊性畸胎瘤超声表现液性无回声区内有明显强光点或光团,有时可见“脂-液”分层表现。
56 介入放射学:以影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穿剌针、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57 血管介入技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穿剌针、导管、导丝等器械经血管途径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操作技术。
一、X线1 特性及其作用①穿透性; --成像基础。
②荧光效应:用于透视。
--透视基础。
③感光效应:--摄影基础。
④电离效应:生物效应,---放射治疗、防护。
2 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①X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②被穿透的组织应存在密度和厚度的差别;③剩余有差别的X线3 X线检查技术:普通检查-荧光透视、X线摄影;特殊检查-软线摄影、体层摄影、放大摄影、荧光摄影;造影检查(是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直接引入、间接引入。
对比剂:高密度(钡剂、碘剂)低密度(空气)二、CT检查技术:平扫、对比增强扫描、造影扫描水的CT值:0Hu 骨皮质的CT值:1000 Hu 空气的CT值:-1000 Hu三、超声超声:指振动频率每秒在20000次以上,超过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
物理性质:1指向性2反射、折射与散射3衰减与吸收4多普勒效应四、几种正常组织在T1WI和T2WI上的信号强度与影像灰度脑白质脑灰质水脂肪骨皮质骨髓T1WI 信号强度较高中等低高低高影像灰度白灰灰黑白黑白T2WI 信号强度中等较高高较高低中等影像灰度灰白灰白白灰黑灰五、骨基本病变表现一)、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组织学变化是骨皮质变薄,哈氏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
1)长骨可见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现象。
2)脊椎椎体内结构呈纵形条纹,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内结构消失。
椎体变扁,其上下缘内凹,而椎间隙增宽,呈梭形,致椎体呈鱼脊椎状。
3)疏松的骨骼易发生骨折。
椎体有时可压缩呈楔状二)、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因此,骨内的钙盐含量降低。
组织学上显示骨样组织钙化不足,常见骨小梁中央部分钙化,而外面围以一层未钙化的骨样组织。
X线表现:主要是由于骨内钙盐减少而引起的骨密度减低,以腰椎和骨盆为明显。
与骨质疏松不同的是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由于骨质软化,承重骨骼常发生各种变形。
此外,还可见假骨折线。
三)、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可以由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动增强所致。
骨松质或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X线表现:是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
骨皮质破坏,在早期发生于哈氏管周围,X线上呈筛孔状,骨皮质表层的破坏,则呈虫蚀状。
四)、骨质增生硬化是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
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X线表现:是骨质密度的增高,伴有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
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
明显者,则难于分清骨皮质与骨松质。
发生于长骨可见骨干粗大,骨髓腔变窄或消失。
六、化脓性骨髓炎常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
细菌可经①血行感染;②附近软组织或关节直接延伸;③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
其中以血行感染最多,好发于儿童和少年,男性较多。
长骨中以胫骨、股骨、肱骨和桡骨多见。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临床表现①发病急、高热和明显中毒症状;②患肢活动障碍和深部疼痛;③局部红肿和压痛。
X线表现:①软组织肿胀:肌间隙及皮下组织间隙模糊。
②骨质破坏:局限骨质疏松,密度减低③死骨:为小片或长条状高密影,破坏周围骨质疏松,内骨小梁模糊消失④骨膜增生或骨膜反应:随病变发展渐厚浓。
CT检查:显示软组织感染、骨膜下囊肿、骨髓内的炎症骨质破坏和死骨。
MRI检查:在确定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髓腔侵犯和软组织感染方面,MRI优于常规X线和CT。
①骨髓的充血、水肿、渗出和坏死在T1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