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MRI、骨显像检查对骨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
X线、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
![X线、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https://img.taocdn.com/s3/m/6d82bdf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b6.png)
X线、 CT、 MRI 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癌症在临床上属于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很多普通民众在听到癌症这两个字时往往都十分恐惧,而受到癌症时,很多医务人员也提醒人们需要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
再进行早期的诊断方案时,很多人了解的内容虽然较为广泛,但并不详细。
很多人都知道,目前临床上选择的诊断方式主要包括x线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但是很多人都并不知道,在针对不同癌症进行诊断时,所选择的诊断方式也有所不同。
颅内肿瘤颅内肿瘤听起来非常可怕,而这种肿瘤确实在临床上也较为严重,在对颅内肿瘤进行诊断时,通常选择MRI诊断方案,这是由于常规MRI诊断能够较为敏感的检测出颅内肿瘤的病灶,并且能够确定患者的病变范围以及水肿真相,而在对患者进行实际诊断时,配合弥散加权成像,能够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具体病情,明确患者颅内的肿瘤病变和非肿瘤病变,能够有助于明确患者的颅内肿瘤类型,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来说有积极意义。
头颈部与五官肿瘤在对头颈部以及五官的肿瘤进行诊断时,目前临床上采用最为广泛的诊断方案,以CT诊断为主;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耳内耳等骨质结构较为复杂的部位,进行诊断时选择CT诊断效果较为良好,而在对甲状腺原发病变进行诊断时,选择超生能够获得更为良好的诊断结果,其余的临床肿瘤类型可以选择MRI诊断进行配合。
MRI诊断能够显示患者头颈部以及五官部位的解剖结构和组织间隙能够有助于对患者头颈部肿瘤进行有效定位,对于患者的病情定性诊断来说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这种诊断方式对于鼻咽癌以及其他部分的肿瘤能够起到协助诊断的作用,还能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变范围,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误诊可能性。
乳腺肿瘤乳腺肿瘤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而乳腺肿瘤所诊断的方式,我们在临床上也时常听闻,常见的肋靶检查其实就是开展乳房的x线摄影,这是一种对乳腺疾病进行诊断的首选检测方案,这种检测方案能够有助于筛查乳腺癌,对于一些无法触摸的乳腺癌能够获得良好的检查结果。
普通X线、CT、MRI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普通X线、CT、MRI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979af1a32d7375a5178078.png)
普通X线、CT、MRI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本文分析普通X线、CT、MRI影像学诊断方法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方法11例病例,分别行普通X线、CT、MRI影像检查及诊断。
对这些病例进行影像分析,与病理对照。
结果11例X线表现均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6例MRI出现液—液平面;2例CT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3例CT表现骨皮质中断,骨包壳不完整。
结论普通X线、CT、MRI对骨细胞瘤的诊断各具特征,对这三种检查方法认识及三种影像表现相互补充,对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提供更具充分依据。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骨肿瘤。
本文搜集本院经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的11病例,通过普通X线、CT、MRI影像分析与病理对照。
探讨普通X线、CT、MRI的骨巨细胞瘤影像表现,对这三种检查方法影像综合分析,从而为提高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提供更具充分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05~2007年病例11例,年龄15~ 45岁,男7例,女4例。
其中有3 例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诊断为骨囊肿;6例病理证实骨巨细胞瘤。
1.2设备X线机:GE 500 mA、Kodak CR 900;CT机GE公司Hispeed FX/I全身螺旋CT机,层厚、层距为5~7 mm,螺距为1;MRI:GE Singa 0.2 T。
2结果2.1 普通X线表现11例均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6例呈偏心性破坏,3例为中心性破坏,2例病灶内出现骨性分隔;3例骨皮质中断,骨包壳不完整,其中3例出现软组织肿块;有明显硬化边者1例,边缘出现筛孔状骨质破坏5例。
2.2 CT表现7例均表现为骨囊状膨胀性骨破坏,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改变,其中偏心性病变5例,中心性病变1例。
骨皮质中断、破裂并形成软组织肿块者6例,骨包壳完者2例;病灶周围出现硬化边者2例,无硬化边者5例;病灶周围出现筛孔者4例;病灶内出现液—液平面上半部密度低于下半部。
X线、CT及MRI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表现及准确性对比分析
![X线、CT及MRI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表现及准确性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16899dbe23482fb5da4c90.png)
X线、CT及MRI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表现及准确性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X线、CT及MRI检测并对其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90多发性骨髓瘤性患者,进行X射线、CT及MRI检查,将其检测和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MRI检查的敏感度和准确率(75.6%,98.5%)明显高于CT和X现检查(57.8%,73.1%;70.0%,93.7%)(P < 0.05),并且其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率(75.6%,98.5%)与同时检查这三项结果的无明显差别(76.7%,98.6%)(P < 0.05)。
结论 MRI检查在诊断对发行骨髓瘤中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准确率。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X线;CT;MRI;准确性分析【中图分类号】R7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387-01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是一种恶性的浆细胞病变肿瘤,故又称为浆细胞癌。
现阶段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的方法通常是X射线检查和CT,但是MRI在检查诊断中取得越来越多的应用。
本文通过对患者的X线、CT及MRI的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发现MRI检查的选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和CT,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6年3月于我院检查疑似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共90例,其中男60例,女30例,男女比2:1。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慢性腰背部酸痛、胸部和四肢的骨痛;近期咳嗽、发热、感染等反复发作,抵抗力明显低下;近期出现贫血、乏力和头晕等体制下降等症状。
将这90例患者均进行X射线、CT及MRI检查。
1.2方法患者的CT检查采用GE Optima CT660扫描仪,CT图像用ADW4. 5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MRI扫描采用奥泰 Centauri 1.5T超导全身MRI扫描仪,通过患者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当患者的三项诊断有一项诊断为阳性时则其诊断结果为阳性。
MRI和X线在多发性骨髓瘤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MRI和X线在多发性骨髓瘤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ac7d3e19e8b8f67d1cb905.png)
MRI和X线在多发性骨髓瘤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目的比较不同分期多发性骨髓瘤的MRI和X线表现,提高多发骨性髓瘤影像学诊断水平。
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我院诊治的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骨髓穿刺病理活检确诊,分析所有患者的MRI 和X线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方法在多发性骨髓瘤分期诊断中的不同。
结果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累及部位共120处,其中MRI检查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1例,检出率84.72%;检出累及部位共102处(85.00%)。
X线检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6例,检出率63.89%,检出累及部位共78处(65.00%)。
MRI的患者检出率和累及部位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X线检查分期为Ⅰ期26例,Ⅱ期28例,Ⅲ期18例;MRI检查分期为Ⅰ期14例,Ⅱ期19例,Ⅲ期39例,两种方法对于多发性骨髓瘤分期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MRI检测较X线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更高,分期诊断效果更好。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MRI and X ray performance of multiple myeloma in different stages,and to improve the diagnostic level of multiple myeloma.Methods 72 cases of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1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nd confirmed by bone marrow puncture and biopsy.MRI and X-ray imaging data of all patients were analyzed,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two methods in the staging diagnosis of multiple myeloma was compared.Results 72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had 120 involved diseased regions.MRI evaluation revealed 61 cases (84.72%)of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and 102 regions (85.00%)were detected.X-ray examination revealed 46 cases (63.89%)of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and 78 regions (65.00%)were detected.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detection of involved sites of MRI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X-ray,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The staging of X-ray examination was 26 cases of stage Ⅰ,28 cases of stage Ⅱ,18 cases of stage Ⅲ.MRI examination stage was 14 cases of stage Ⅰ,19 cases of stage Ⅱ,39 cases of stage Ⅲ,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taging of multiple myeloma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P<0.01).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rate of multiple myeloma in MRI is higher than that of X-ray,and the effect of staging diagnosis is better.[Key words]Multiple myeloma;Magnetic resonance;X-ray;Imaging diagnosis;Staging diagnosis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以异常浆细胞在骨髓异常增生,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产生异常增多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并导致多发性骨骼破坏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为特征的浆细胞疾病[1],临床多表现为骨髓改变、贫血、骨骼破坏、肾功能损伤、高血钙、淀粉样变化等症状[2]。
骨科拍片,X线,CT与MRI区别
![骨科拍片,X线,CT与MRI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2551c2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d.png)
骨科拍片是骨科临床上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骨科拍片用于检查患者骨骼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的骨骼和关节疾病。
患有骨折、骨裂、骨折愈合不良等骨骼损伤的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骨髓瘤、骨肿瘤等骨骼疾病的患者(多为老年人),患有关节炎、滑膜炎、骨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患者,需要接受骨科拍片。
城镇居民在接受健康体检、职业体检时,也可以接受骨科拍片,以检查骨骼和关节的健康状况。
骨科拍片可以使用X线或CT扫描、MRI等技术来生成影像。
那么,这三种影像学技术有什么区别呢?今天,我们就来向您进行介绍。
一、X线、CT扫描、MRIX线也称X光,X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子束的加速和撞击靶材,产生X射线。
X射线具有穿透性,能够穿透人体组织,被不同密度的组织吸收,形成影像。
X线主要用于检查人体内部的骨骼结构和某些软组织的情况,如肺部、胸腹部等。
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多个方向的X射线扫描,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扫描结果合成为三维影像。
CT扫描可以检查人体内部的骨骼、软组织和血管等,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特点。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进行成像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手段,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人体内部的氢原子进行磁共振,获取人体内部的三维图像。
MRI可以检查人体内部的软组织、血管和神经等,具有高分辨率、无辐射的特点。
二、X线、CT扫描与MRI的区别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比较这三种影像学技术的区别。
从发明时间上来看,X线是最早发明的成像技术之一,于189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明。
X线能够通过人体组织的吸收和散射来生成影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骨科等领域的成像诊断。
X线应用历史悠久,技术已经趋于成熟。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成像技术,它通过旋转的X射线束扫描人体,然后使用计算机将各个扫描层次合成三维影像。
X线、CT及MRI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
![X线、CT及MRI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9f085cad5bbfd0a7956733a.png)
4 2 软骨肉瘤 中央型软骨 肉瘤有 时与成骨 型骨 肉瘤 相 . 似, 但瘤灶 内有大量环状或 团絮状钙化 , 以资鉴别 。 4 3 尤 文氏肉瘤 . 发病平 均年龄 为 1 5岁。好发 于长 骨骨 干, 表现 为髓腔 内斑 点状 、 鼠咬状溶 骨破坏 , 围较长 , 范 多
me to r g o i.Ab v l T k n eX —r y C n n fp o ss n o e a , a ig t l h a 、 T a d MRI n o c m i ai n, l i r v e a c r c f se s r — t o b n t i o wi mp o e t c u a y o t o a c l h o o ma sd a n ss ig o i .
—ry C n a 、 T a d MRIma i sain f1 ai ns w o w r o fr d o to ae ma b u g r n ah l g n f t t s o 8 p t t h e e c n i e o e me s s r o y s r e y a d p t oo y,wee a a e r n —
K e o ds Ose s r o yw r to a c ma; M e c m a i g;Dig o i dia I gn l a n ss
骨 肉瘤是儿童和青少 年最常见 的原 发恶性骨 肿瘤 , 好 发 于四肢长骨 , 尤其 以膝关节 周 围最 为常见 … 。骨 肉瘤恶
性程度高 , 在局部侵袭性生 长 , 多早期 发生 转移 , 因此 早 期诊断对骨 肉瘤 的治疗 及预后 均非 常重 要。骨 肉瘤术 前 病理 由于穿刺位 置不 同 , 有时会 有本 质性 的偏 差 , 因此 影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513f4c93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ca.png)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引言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通常发生在20-40岁的年轻人身上。
它的临床症状常常不典型,并且很难通过临床检查来确定诊断。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并对其他常见骨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影像学诊断方法X线照片骨巨细胞瘤的X线照片通常呈现为一种有特征性的外观,表现为明显的骨质破坏区域,周围有骨皮质增厚。
破坏区域一般为囊样或薄壁化,病灶内有明显的骨质松解现象。
尽管X线照片对于骨巨细胞瘤的初步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它在确定病变的边界和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CT扫描可以提供更多关于病变的精细结构信息,包括病变的大小、边界、骨膜反应和内部钙化情况等。
,CT扫描还能够准确评估病变的骨皮质完整性和邻近结构的受累情况,对于手术计划的制定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MRI扫描MRI扫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分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MRI扫描显示病变的软组织部分和骨髓部分,可以准确评估肿瘤的体积、边界和邻近结构的关系。
MRI扫描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恶性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对于术前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有价值。
骨显像骨显像是一种特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不可或缺。
骨显像可以显示病变的全身分布情况,包括原发病灶和可能的转移病灶。
对于大的或多灶性的骨巨细胞瘤,骨显像可以帮助确定病灶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有助于外科手术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鉴别诊断除了骨巨细胞瘤以外,骨肿瘤还包括很多其他类型。
在进行影像学诊断时,需要与其他骨肿瘤进行鉴别。
骨肉瘤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与骨巨细胞瘤在X线照片上有类似的表现,但通常表现为更明显的骨质破坏、骨皮质的破坏和软组织肿块的形成。
骨科拍片:X线、CT与MRI区别
![骨科拍片:X线、CT与MRI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780163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d.png)
人们在身体不舒服时就医治疗,医生会需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例如心电图、胸片、彩超等。
在进行骨科疾病检查时,更少不了影像检查的辅助。
其中主要分为三类,X线检查、CT检查与MRI检查,都是骨科疾病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
患者会觉得一些检查是在重复,不但浪费了钱还让患者遭受没有必要的痛苦。
要了解这三种检查的针对性完全不同,之间也不能互相替代,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检查方式。
一、X片检查1.X线检查就是通过X射线从外部穿透人体到另一面,穿过身体的X射线会被吸收、衰减一部分,身体中不同组织、器官对X光吸收程度不同,本来均匀的X线在接收端收到的吸收衰减值就会出现不同的标识,这些有区别的标识就会显示我们身体的组合分布信息。
医院中常用的X射线摄片机通常包括普通X射线摄片机、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R)、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DR)。
2.很多人都知道X射线有辐射,不愿意进行X线检查。
其实在进行影像的时候,患者是会受到一定剂量的辐射,但是由于单次检查的剂量非常低,是在相关规定范围内人体可以接受的安全剂量,因此不用过多担心。
X光设备分辨率很高,曝光成像时间非常短,有效节省了病人检查和等待的时间。
3.X线检查费用低廉,适合多数患者常规检查,尤其是疾病初筛的首选检查方式。
对于骨折移位、有骨质改变的骨病、关节部位骨性病变等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X光检查在骨科的适用范围就是进行各类骨骼的检查,并且具备检查范围广、具有全面观察的特征。
最大的优点是简单方便、节省时间、辐射剂量可以忽略不计等,协助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患者的骨骼形态、排列问题、是否骨折等情况。
而且价格相对便宜,不会给患者带了太大的经济负担。
不足之处由于X光成像的原理,不可避免的深浅组织之间会出现相互重叠、相互隐藏的情况,当医师不能准确判断时,可能还需要进行CT或MR检查。
二、CT检查1.CT检查的学名是X射线断体层扫描,检查机器呈圆桶形状,患者躺进去后机器会围绕身体拍摄多张X光片,从各个角度将2D的X光照片转换为3D的图像,帮助医生观察到更全面的骨骼状况。
X线和CT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X线和CT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3975d8b7360b4c2f3f6496.png)
X线和CT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骨肿瘤诊断中应用X线及CT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肿瘤患者152例,均通过X线及CT进行影像学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测结果相比较,分析X线及CT的诊断价值。
结果:152例患者经X线检查132例与病理检查相符,相符率87.50%,经CT检查142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相符率93.42%;X线检测符合率低于CT检测结果,但符合率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鉴别骨肿瘤是否良性,或者恶性的难度较大,X线及CT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体现出相应的特点,但明确诊断难度依然较大,临床上应将症状、X线及CT等影像学检查与组织病理检查等信息综合后进行判断,尽可能提升正确诊断率,避免出现漏诊及误诊情况。
【关键词】X线;CT;骨肿瘤骨肿瘤是一种临床发病率不高的全身性肿瘤,但近几年临床调查显示,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故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关注。
对于骨肿瘤患者而言,在病情发展早期明确诊断,有利于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并从一定程度上促使手术顺利完成,对提高患者生存率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1]。
随着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大,CT及X线逐渐得到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熟悉及欢迎。
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肿瘤患者152例,均在入院后行X线及CT影像学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统计其相符率,旨在为临床研究X线及CT在骨肿瘤诊断时提供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数据。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骨肿瘤患者152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67例,年龄22-75岁,年龄平均(48.3910.55)岁;肿瘤发于股骨者52例(34.21%),脊柱者10例(6.58%),发于肱骨25例(16.44%),胫骨21例(13.82%),腓骨44例。
X线、CT、磁共振成像检测在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效能比较
![X线、CT、磁共振成像检测在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效能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77c892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7.png)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Vol.32 Semimonthly No.18【检验与影像】X线、CT、磁共振成像检测在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效能比较梁盛龙(湖南省胸科医院,湖南 长沙 410013)【摘要】 目的:比较X线、CT、磁共振成像(MRI)检测在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效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5例脊柱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CT、MRI检查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测方法在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效能。
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75例患者共检出103处病灶,包括14例颈椎、35例胸椎、33例腰椎、21例骶尾椎;MRI检测诊断脊柱骨肿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和CT检测诊断,CT检测诊断脊柱骨肿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测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种检测方法在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各异,MRI检测诊断脊柱骨肿瘤的准确率高于X线和CT检测诊断,CT检测诊断脊柱骨肿瘤的准确率高于X线检测诊断。
【关键词】脊柱骨肿瘤;X线;CT;磁共振;诊断;影像学特征doi: 10. 3969 / j. issn. 1672-0369. 2020. 18. 040中图分类号:R73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0369(2020)18-0100-03脊柱骨肿瘤在全身骨肿瘤中占比约7%,且有50%的患者属于转移瘤[1]。
脊柱骨肿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因此有一定的确诊难度,临床误诊、漏诊率较高。
由于脊柱解剖结构特殊,重叠明显,常规平片的诊断能力极为有限,CT、磁共振成像(MRI)可断层扫描和多方位成像,有利于对脊柱骨肿瘤进行定位、定性诊断。
本文比较X线、CT、MRI检测在脊柱骨肿瘤诊断中的影像学特征及效能。
DR、CT和MRI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DR、CT和MRI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a60dc3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2.png)
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37卷第1期2021年1月Vol.37 N l 」I pj . 2021DR 、CT 和MRI 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比较李岩,李杰!(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金昌737100)摘 要:比较、分析X 线摄影(DR )、CT 和磁共振成像(MRI )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选取2016年10 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均进行DR 、CT 和MRI 检查,并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查的诊断结果&经病理活检证实,50例患者中,原发性良性骨肿瘤有29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有21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方面,DR 的检出率为66.67%,CT 检出率为80.95%,MRI 检出率为85.71%,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原发性良性骨肿瘤方面,DR 的检出率为34.48%,CT 检出率为72.41%,MRI 检出率为82.76%,CT 与MRI 明显高于DR (P <0.05),而CT 与MR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R 、CT 和MRI 在原发性 恶性骨肿瘤诊断中具有着良好的效果,但CT 和MRI 诊断原发性良性骨肿瘤的效果优于DR &关键词:原发性良性骨肿瘤;原发性恶性骨肿瘤;DR ;CT ;MRI '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原发性骨肿瘤属于临床较为罕见的肿瘤,主要分为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可发于全身各骨骼 部位81-29&该肿瘤在临床中异性表现,极易导患者 , 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可会失去最佳防治 & ,对原发性骨肿瘤,尽早发现、并准确判断肿瘤的良性、恶性,出防治,从而确保患者全。
目前,临床诊断原发性骨肿瘤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 方法具有较大的创伤性,难以在临床中叫而近些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断发,影像学技术床诊断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的影像学技术在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有 一 的差异性与 局限性,故本次研究对2018年10月-2019年12月 收治的50例骨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分析DR 、CT 和MRI 对原发性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1 与方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 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30例,女患 者20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52.19±5.97)岁;骨肿瘤发病位置:脊柱4例,胫骨11例,股骨6例, 骨 7 例, 骨 8 例, 骨 8 例, 骨 6 例&准:①为原发性骨肿瘤的患者;②经病理活检确诊 为良性或恶性骨肿瘤的患者;③患者家属对研究均知情同意,并在仔细阅读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骨转移瘤CT和X线诊断比较
![骨转移瘤CT和X线诊断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9e9faba102de2bd97058836.png)
骨转移瘤CT和X线诊断比较作者:邵龙毕美娥来源:《中外医疗》2012年第09期【摘要】目的比较CT和X线诊断骨转移瘤的结果。
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骨转移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X线检查。
结果 120例患者经CT检查后,阳性率为68.4%,120例患者经X线检查后阳性率为45%,转移瘤对溶骨性的破坏力最大,还可能伴有反应性的骨质增生。
结论 CT检查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比X线检查高,是骨转移瘤更为有效的全身检查方法。
【关键词】 CT检查 X线检查骨转移瘤【中图分类号】R734.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1(a)-0000-0骨转移瘤指的是原发于骨骼或肌肉骨骼以外的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它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直接侵及骨组织细胞形成继发性的肿瘤。
骨转移瘤大约占恶性肿瘤的20%-35%,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肿瘤的发病几率也呈上升趋势,骨转移瘤在人体内的发生几率仅次于肺部疾病和肝部疾病居于第3位。
CT在检查骨转移瘤时,通过CT的合理应用窗口技术,对显示肿瘤骨质改变和软组织异常等方面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
X线检查骨转移瘤更加方便直观,视野较开阔。
本文选取医院收治的骨转移瘤患者120例,对其经CT和X线诊断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骨转移瘤患者,其中,男52例,女58例,年龄30-70岁。
有局部疼痛现象出现的85例,软组织肿块出现的15例,病理骨折的12例,脊椎转移患者伴有脊髓或神经压迫症状的5例,截瘫患者3例。
1.2 方法120例患者均采用500mA普通X线摄片机进行X线检查。
采用西门子DR3型CT机进行软组织窗和骨窗的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经过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查。
2 结果2.1 X线、CT检查后,120例患者的情况分析(见表1)由表1可见,CT检查后120例患者中阳性率为68.4%,X线检查120例患者的阳性率为45%。
骨转移瘤的X线和CT诊断价值分析
![骨转移瘤的X线和CT诊断价值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01facf59eef8c75ebfb333.png)
骨转移瘤的X线和CT诊断价值分析发表时间:2015-12-31T09:49:26.5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作者:颜中华[导读] 四川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CT诊断方式能够有效的对骨转移瘤患者进行诊断,并且较X线的诊断更佳,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
四川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635000摘要:目的:研究骨转移瘤放射和CT诊断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8例骨转移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骨转移瘤患者各44例,其中实验组患者运用CT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运用X线进行诊断。
比较两组骨转移瘤患者的检出率。
结果:两组骨转移瘤患者经过诊断发现,实验组患者骨转移瘤的检出率为97.7%(43/44);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为54.5%(24/44)。
经过对比,实验组患者骨转移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骨转移瘤患者的诊断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CT诊断方式能够有效的对骨转移瘤患者进行诊断,并且较X线的诊断更佳,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
关键词:骨转移瘤;放射;CT;临床价值骨转移瘤主要是指原发生在患者内的肿瘤(多为恶性肿瘤),经过各种途径的转移后,患者的肿瘤转移至骨骼内,并且在骨骼内继续生长,进而形成了子肿瘤[1]。
在临床中,若原发肿瘤部位发生隐匿后,极易使诊断产生一定误差,进而使转移性的骨肿瘤被医师作为该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对患者的临床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骨在肿瘤转移的部位中属于最为常见的,在所有的癌症患者中几乎都会发生[2]。
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两种诊断方式对骨转移瘤患者进行诊断,并比较其诊断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8例骨转移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骨转移瘤患者各44例。
解析骨样骨瘤的X线、CT与MRI诊断意义
![解析骨样骨瘤的X线、CT与MRI诊断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a1ca7bd011ca300a7c39001.png)
解析骨样骨瘤的X线、CT与MRI诊断意义目的:解析骨样骨瘤的X线、CT与MRI的表现,评价其诊断意义。
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的患者40例,分析对比其影像学资料。
结果:40例患者均进行了X线检查,显示有瘤巢的29例,准确率为72.5%,行CT检查,显示有瘤巢的40例,准确率为100%,行MRI检查,显示有瘤巢的31例,准确率为77.5%。
CT检查检查骨样骨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和MRI检查(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骨样骨瘤的影像学检查中,CT检查准确率最高,X线检查应用最广泛,也是检查骨样骨瘤的重要方法之一,MRI检查对周围组织分辨率高,但对骨化和钙化敏感度差,仅凭X线检查或者MRI检查骨样骨瘤容易导致漏诊,因此结合CT 检查诊断价值更高。
标签:骨样骨瘤;X线;CT;MRI;瘤巢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骨样骨瘤的患者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33.3±5.8)岁。
病程0.5~2年,平均为(1.1±0.2)年。
临床均表现为疼痛,其中15例表现为间歇性疼痛,夜间加重,服用药物后可以缓解,20例患者呈持续性疼痛,服药后难以缓解,28例患者呈现局限性疼痛,12例患者有向周围关节反射性疼痛,18例患者疼痛部位周围出现组织肿胀。
1.2 方法1.2.1 X线检查:40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分别拍摄正、侧位X线片。
1.2.2 CT检查:采用5mm层距和层厚于瘤巢区螺旋扫描,矩阵512×512,骨窗窗位500,软组织窗位60。
1.2.3 MR检查:进行冠状面,矢状面以及横断面扫描。
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和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层厚5mm,层间距6mm。
1.3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以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线与CT诊断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X线与CT诊断对成软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be7902c5da50e2534d7f01.png)
1 . 2 临床诊断标准
发病部位为长骨骨骺端 , 且受 累关节伴有 明显的肿胀 、 积液 、 疼 痛症
较低的原 发性骨肿瘤 , 其多发部 位为长管状 骨骨骺或者 干骺端 , 常见的
具体部位包括股 骨、 肱骨 以及胫骨 。在 成软骨细胞瘤 的诊断 中, x 线与
C T扫描均属 于常用 的检查方法 ,为 了深 人地分析这两种检查 方法的应
本研究 中 , 患者的病灶边界 清晰 , 病 变附近的骨皮 质存在膨胀现象 , 且质地较薄 , 患者 的病灶呈分 叶状 , 且病灶 内部存 在明显的钙化病变 , 主
9 7 . 8 %, 差异无统计学意K( P > O . 0 5 ) ; x 线检 查的特异度为 7 5 . O %, C T 检查的特异度为 1 0 0 . 0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 < O . 0 5 ) 。结论 : 在
成软骨 细胞瘤 的诊断 中, x 线和 c T 检查均可 以为 ・ 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 息, 但是 C T检 查的特异度更好 , 临床上应该将二者
中 以优 维显为对 比剂 , 使用剂量 为 2 m g/k g左 右 , 借 助于高压 注射 器对患者行静脉注射 。
联合使 用。
【 关键 词 】 x线 C T 成软骨 细胞瘤
诊断
在囊性破坏的患者共计 2 4 例; 病变部位存 在明显的密性 骨块影像 的患 者共计 1 4例 , 且其边界清晰 ; 恶性成骨细胞瘤 患者共计 1 2 例。
2 . 3 C T扫 描 表 现
X线、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
![X线、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https://img.taocdn.com/s3/m/1bec4d2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4.png)
X线、 CT、 MRI 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肿瘤是目前对人身体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早确诊、早治疗是改善预后效果的主要原则。
在诊断过程中以影像学技术为主,比如X线、CT、MRI等,不同肿瘤患者需要结合肿瘤部位选择不同的技术。
如果未能准确选择诊断技术,容易提高漏诊、误诊率,甚至耽误治疗,一旦错过黄金治疗期,会提高治疗的困难程度,还会降低预后效果。
那么,如果选择正确X线、CT、MRI检查,本文就针对不同肿瘤展开详细阐述。
一、头部以及五官肿瘤诊断大部分头部以及五官肿瘤诊断中,首选MRI技术,在检查中能将病变部位的组织间隙、解剖结构清晰的显示出来,还能掌握附近骨质、软组织受累程度,以及病灶转移情况,为肿瘤定性提供更多资料。
另外,鼻咽癌诊断中也可以采用MRI技术,能准确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也能准确的与其它疾病鉴别诊断。
但是在头部以及五官肿瘤中,如果是甲状腺原发性肿瘤需要通过超声检查,中耳及其它骨骼结构检查需要通过复杂的CT技术。
二、颅内肿瘤诊断如果患者无MRI禁忌症,一般颅内肿瘤均是采用MRI技术进行诊断。
常规的MRI对病灶就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可以确定颅内水肿程度、病变范围等;另外,通过光谱成像(MRS)、扩散加权成像等技术,还有助于鉴别非肿瘤病变和肿瘤,确定肿瘤类型,区分良性或恶性。
三、胸部肿瘤诊断肋骨、胸膜、纵隔病变可以选用CT技术进行诊断,而且在肺部病变诊断中CT有着巨大优势,能够准确的鉴定肺癌以及术前分期,同时在肺肿瘤活检和治疗过程中CT也能发挥指导作用。
在CT技术不断发展中,能准确鉴别肺癌癌前病变以及早期肺癌,为患者确定靶向治疗方案提供支持,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食管肿瘤诊断中可以选择CT技术,可以准确判断淋巴转移情况、病灶对附近器官及组织的影响程度;如果病灶微小,可以在内窥镜检查基础上进行X线局部检查。
胸壁软组织肿瘤可以选择MRI技术,可以将肿瘤边缘清晰的显示出来,还能以肿瘤信号、增强方式的不同为标准,判断病理结果;脊柱肿瘤诊断中通过MRI检查,可以将骨骼变化准确显示出来,确定神经系统病变部位,掌握病灶对附近组织的影响。
X线和CT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X线和CT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8183d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2.png)
X线和CT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郑承文【摘要】目的分析X线和CT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CT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检出良性肿瘤12例,恶性肿瘤16例,与病理结果对照,诊断准确率为93.3%.观察组检出良性肿瘤15例,检出恶性肿瘤14例,与病理结果对照,诊断准确率为96.7%.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较为明显的复杂性,良、恶性肿瘤鉴别和诊断难度较大,每一种影像学诊断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应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检查和影像学特征,更好地保证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8(012)024【总页数】2页(P67-68)【关键词】骨肿瘤;CT;X线;诊断【作者】郑承文【作者单位】113003 抚顺矿务局总医院老虎台分院(抚顺市东洲区万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骨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症, 骨肿瘤的类型较多,其可发生于患者的全身骨骼中, 原发性肿瘤中40%以上为恶性肿瘤。
恶性骨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且患者年龄逐渐减小[1]。
由于该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 发现时已为晚期。
所以很多患者必须要接受截肢治疗, 一些患者还会出现生命危险, 因此对骨肿瘤应尽早诊断, 及时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集整理的60例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患者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对照组男19例, 女11例;年龄19~65岁, 平均年龄(38.6±8.8)岁;其中肱骨8例, 股骨13例, 胫骨4例,腓骨4例, 脊柱1例。
X线、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
![X线、CT、MRI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https://img.taocdn.com/s3/m/2a04ee0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9.png)
X线、CT、MRI 不同肿瘤患者放射诊断选择也不一样肿瘤一直是人们心目中危及生命的疾病,似乎一谈到肿瘤就会忧心忡忡,甚至“谈瘤色变”。
人们都知道肿瘤很危险,但肿瘤也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只要经过治疗就可以缓解症状,但恶性肿瘤的治愈率就比较低,致死率高。
肿瘤治疗过程中都需要接受放射诊断,包括X线、CT、MRI (磁共振)等,但临床中选择不同的影像放射诊断方式,也需要结合适应证、禁忌证等作出不同判断。
不同的肿瘤疾病所选择的放射诊断也有所差别,故本文结合常见的肿瘤谈谈如何选择放射诊断。
1.颅脑肿瘤颅脑肿瘤主要包括胶质瘤、脑膜瘤、生殖细胞瘤、垂体瘤等。
胶质瘤占原发脑肿瘤的40%--45%,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建议选择CT和MRI,其中MRI是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的首选,对于明确病变范围、分级具有重要作用,CT检查则对于显示病变中的钙化、出血以及颅骨受累情况具有重要作用,常作为MRI检查的补充手段。
脑膜瘤则建议同样选用CT和MRI检查,生殖细胞首选MRI检查,能够及早发现较小的早期瘤体,垂体瘤选用CT检查存在困难,故首选MRI检查。
1.椎管肿瘤椎管肿瘤主要包括髓内肿瘤、髓外硬膜内肿瘤,其中髓内肿瘤占椎管内肿瘤的10%-15%。
髓内肿瘤建议同时使用MRI检查和CT检查,MRI对于室管膜瘤的诊断具有非常好的效果,CT则有助于显示瘤内的新鲜出血灶;髓外硬膜内肿瘤则建议使用MRI检查,便于观察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肿瘤细胞与其邻近细胞的关系,尤其是增强扫描对于发现病变及确定性病变性质有重要价值,应该作为首选检查手段,CT检查则有助于检查肿瘤内钙化以及邻近骨质的侵犯情况,有时也会同时使用X线检查,通常表现为椎弓根侵犯破坏和椎间孔扩大。
1.胸部肿瘤胸部肿瘤以纵隔肿瘤为多,分为纵隔原发性肿瘤和纵隔继发性肿瘤,原发性肿瘤种类比较多,包括胸内甲状腺肿、胸腺瘤、淋巴瘤、神经源性肿瘤等。
关于选择何种方式进行诊断,目前认为肺及纵隔、胸膜、肋骨病变建议使用CT检查,CT尤其对肺部病灶的诊断具有关键作用,不仅对于肺癌的定性诊断和分期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还能引导肺肿瘤的穿刺活检及治疗,CT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大幅提高,且对早期肺癌和癌前病变的针对性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显著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CT,MRI及X线检查诊断骨转移瘤的对比分析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CT,MRI及X线检查诊断骨转移瘤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69121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f.png)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CT,MRI及X线检查诊断骨转移瘤的对
比分析
肖国有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1997(019)006
【摘要】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与CT、MRI及X线检查诊断骨转移瘤的对比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肖国有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诊断骨转移瘤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X线检查、CT和MRI的比较国内已有报...
【总页数】2页(P1052-1053)
【作者】肖国有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104
【相关文献】
1.骨转移瘤的ECT、MRI、CT、X线诊断 [J], 王涛;李献忠;赵复来;赵立明
2.CT、ECT及X线诊断骨转移瘤的对比分析(附100例报告) [J], 黄金扬
3.X线、多层螺旋CT、MRI影像检查诊断寰枢椎脱位价值及对比分析 [J], 邹萍
4.X线、多层螺旋CT、MRI影像检查诊断寰枢椎脱位价值及对比分析 [J], 邹萍
5.CT、MRI检查诊断肺癌脊柱骨转移的对比分析 [J], 陈华东;赵慧艳;张丽君;余永江;覃大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线、CT、MRI、骨显像检查对骨肿瘤诊断价值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X线、CT、MRI、骨显像检查等四种检查方式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骨肿瘤患者78例,均经过手术治疗,术中病理证实。
对患者各种检查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个检查方法的优劣性。
结果患者X线检查正确率为78.2%;CT检查正确率为91.2%;MRI检查正确率为100%;骨显像检查正确率为88.2%。
结论四种影像学检查均可对骨肿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MRI检查正确率最高,骨显像能够全身一次性成像,且敏感性高,是诊断骨转移瘤的首选方法。
标签:X线;CT;MRI;骨显像;骨肿瘤
骨肿瘤是一种好发于骨骼和其附属组织(神经、血管和骨髓等组织)的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疾病。
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易治疗且预后良好,恶性发展迅速,预后不良且病死率高,目前临床上尚无满意的疗法。
X射线平片能够较好的观察病变的特点;CT检查能够较清晰地显示病变细节,MRI能够通过多平面成像显示细微结构且能够清晰地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骨显像能够全身一次性成像,且其敏感性高。
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78例骨肿瘤患者X线、CT、MRI 及骨显像检查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四种检查方式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骨肿瘤患者78例,均经过手术治疗,术中病理证实。
其中男性46例,女性32例,年龄为26~77岁,平均56.7±13.6岁。
肿瘤的发生部分从多到少依次为分别为:股骨28例,胫骨15例,盆骨7例,肱骨7例,脊柱6例,肩胛骨6例,指骨4例,髂骨2例,髌骨2例,头面骨1例。
1.2检查方法与仪器型号本研究中78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68例行骨显像检查,34例行CT检查,29例行MRI检查,检查时间间隔小于15天。
X线检查采用KodakCR 设备,CT检查采用以色列Elsinct公司的双层螺旋CT-Twin,厚层5~10mm,矩阵为512*512,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窗宽1500~3000HU,窗位300~700HU。
MRI檢查采用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机,患者取仰卧位,矩阵256*256~384*512,表面线圈,FSE序列,厚层5mm,间层距0.5mm,做冠状、横断以及矢状位T1WI、T2WI的成像。
1.3统计学方法本组78例患者资料均由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本组7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中病理证实,确诊为骨肿瘤,其中良性骨
肿瘤25例,恶性骨肿瘤31例,骨转移瘤22例。
术前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诊断为骨肿瘤者61例,正确率为78.2%;34例患者行CT检查,31例诊断为骨肿瘤,正确率为91.2%;29例行MRI检查,全部诊断为骨肿瘤,正确率为100%;68例行骨显像检查,60例诊断为骨肿瘤,正确率为88.2%。
本研究中良性骨肿瘤25例,其中骨巨细胞瘤14例,X线检查结果表现为骨端偏心性溶骨破坏,无明显骨膜反应,病灶处骨皮质明显膨胀且变薄,呈肥皂泡样变性;CT检查能够清楚的现实出病灶中致密性的骨性间隔和较小的圆形、低密度影;MRI检查显示骨肿瘤实体部T1加权像呈低、等信号,T2加权像为不均中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骨肿瘤实体部分显示中度到明显强化;骨显像检出病灶30个,平均2.5个。
骨软骨瘤11例,X线检查显示:骨性肿物向骨外明显突起,环形钙化,巨大菜花样骨性突起,有软骨盖帽;CT显示:关节囊内可见大小不均形态不一的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由数枚至数十枚不等,CT检查显示大小和形态明显比X 线片清楚。
本研究中恶性骨肿瘤31例,X线检查表现为溶骨型、成骨性和混合型。
溶骨型患者髓腔内可见不规则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其边界模糊,部分患者可见少量不规则骨肿瘤,层状骨膜的增生和codman 骨膜三甲以及局部的软组织肿物;成骨性患者表现为瘤骨形成,病灶增生、硬化呈象牙状,其髓腔闭塞;混合型患者髓腔内可见不规则骨质的破坏,以及形成高密度骨肿瘤,骨皮质呈虫噬样改变,骨膜呈葱皮样和放射状改变,软组织内可见斑块状肿瘤;CT检查较X线检查明显显示骨皮质的破坏和髓腔的改变,更加清晰的显示周围软组织的侵犯和瘤骨的形成。
MRI T1加权像显示了肿物与血管、肌肉和神经等周围组织的关联情况,进一步显示髓腔内散播的病灶;
骨转移瘤22例,共55个病灶,X线柴静显示不规则的骨质破坏,CT检查显示病变范围,MRT检查清楚显示了肿物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
骨显像多呈圆形和不规则形,以胸廓为主,其次为腰椎和盆骨。
3讨论
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骨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和精密度逐渐提高,其性质的鉴别技术也日渐成熟。
特别是CT和MRI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骨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和良恶性肿瘤的定性以及病变范围的精确。
本研究中,术前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诊断为骨肿瘤者61例,正确率为78.2%;34例患者行CT检查,31例诊断为骨肿瘤,正确率为91.2%;29例行MRI检查,全部诊断为骨肿瘤,正确率为100%;68例行骨显像检查,60例诊断为骨肿瘤,正确率为88.2%。
MRI正确率最高,CT检查在X线检查的基础上将图像的分辨率提高,以及能够直观、稳定的表现病灶,提供更多的病变信息,另有增强扫描可以对良恶性肿瘤进行术前鉴别,CT在各方面都优于X线检查,但X线检查较经济,适合筛查和初步诊断。
CT与MRI相比,虽然正确率低于
MRI,但其显示早期病变以及微小病灶方面明显优于MRI,MRI对于组织的敏感度相对较低,甚至在定性方面不如X线检查,但其由各种组织的质子谜底和弛豫时间的差别形成不同强度的信号能够将肿瘤基质区别开来,特别是在对肿瘤在骨髓中侵润的敏感度较高,在这方面明显优于CT和X线平片。
总之,MRI 的检查需要以X线检查和CT检查为基础,用以判断病变范围,观察早期改变。
骨显像能够全身一次性成像,且敏感性高,是诊断骨转移瘤的首选方法。
本研究中,68例行骨显像检查,60例诊断为骨肿瘤,正确率为88.2%。
骨转移瘤22例,共55个病灶,多呈圆形和不规则形,以胸廓为主,其次为腰椎和盆骨。
22例骨转移患者骨显像20例呈阳性,2例漏诊原因可能是技术原因和人为技能掌握因素。
参考文献:
[1] 吴红英,梁惠民,曾祥阶.CT窗口技术在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应用.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2):132-133.
[2] Hargaden G,O’ Connell M,Kanangh E,et al. Current concepts in whole-body imaging using trubo short tau inversion recovery MR imaging[J].AJR,2003,180(1):247-252.
[3] 李娜,屈辉.骨转移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1):159.
[4] 冯亮,陈君刊,卢光明.C T读片指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58-459.
[5] Schmidt GP,Schoenberg SO,Reiser MF,et al. Whole-body MR imaging of bone marrow. Eur J Radiol,2005,55(1):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