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冬病夏治三伏贴6.30
冬病冬治三伏贴
冬病冬治
冬季是各类疾病的好发之时,“三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 候,此时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 在三九天行天灸疗法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 肺,祛风散寒,起到强壮脏腑,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
“三九灸疗法”的适应症
三九灸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虚寒型疾病有极好的疗效 (1)过敏性的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等。 (2)反复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咽炎、扁 桃体炎等。 (3)慢性胃病,如胃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等。 (4)小儿反复感冒、免疫力低下、易咳嗽等。 (5)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6)怕冷、老年畏寒症、虚寒头痛等。
加强型发泡力量较强,适合皮肤厚实、病情较重者
操作流程
1、体位选择 应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
2、穴位配伍 (1)肺系疾病
肺俞、定喘、膏肓、膻中、脾俞、肾俞 足三里、大椎、天突、关元等穴也有选用。 (2)脾胃病 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流程
3、贴敷局部皮肤的准备 贴敷部位(穴位)要按照常规消毒。因为皮肤受药物刺激会产生发
疗效显著
我院七年来采用“冬病夏治” “冬病冬治”疗法治疗 慢性肺病、慢性胃肠病等慢性疾病,总共为6000余人次 群众进行了服务,经追踪、临床验证收到显著疗效。
•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市场新鲜生姜,洗净,用榨汁机取 汁,以原姜汁备用。 • 姜汁浓度为50%,生药粉和生姜汁比例为10克:10毫升, 贴敷时取生药粉用姜汁调成较干稠膏状,姜汁应于当日晨间 制作,如有困难可提前一天备好冰箱储存。
三伏贴最全攻略(含配方)
三伏贴最全攻略(含配方)杏林经典一、什么是三伏贴?三伏时节,阳气最为旺盛,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此时在特定穴位进行药物敷贴,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疏通经络,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从而达到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这种在伏天敷贴的方法,其实也叫三伏贴。
中医的这种治疗方法叫“因势利导”,在夏天温阳补阳其实是借助天时,正好这个时候阳气壮,比冬天补的效果好,贴三伏贴、冬病夏治就是这个道理。
曾有人质疑过中医的三伏贴,对其持怀疑的态度。
但我想说的是,养生本身就是一个修正体质的过程,效果肯定会慢。
中医的很多养生保健方法你不要指望它太神,坚持才是硬道理。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有一项课题,是观察三伏贴到底有没有效的。
第一年时,几乎看不出来有什么效果,第二年还没有什么差异,坚持到第三年就开始明显见效了。
二、你适合三伏贴吗?所谓“三伏贴”更适合阳虚的人使用,不能随意滥用。
例如,属于大火热体质的人,贴三伏贴肯定效果不好。
还有一点就是要看贴在哪里,有一些穴位是大家都适合的,比如足三里,它是一个强壮穴,男女老少都可以贴,但是有一些穴位就不能随便贴了。
因此,不管是三伏贴也好,补阳药也好,如果滥用可能会造成无效甚至是反作用,最后倒霉的不仅是中医理论,更是患者自己。
三、三伏贴究竟什么时候贴?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若错过了这天,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
每10天贴1次,最好是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并且连续贴3年。
三伏贴一般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药饼。
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中医认为此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若刚贴完药饼,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
为确保疗效,一般药饼须贴4~6小时。
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微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一定要贴过午时,如果无特别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需仔细观察敷贴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则应及时取下药物。
(完整版)三伏贴介绍
药物组成
❖ 以白芥子、杏仁、甘遂、麻黄、细辛、丹皮 等作为基本处方,可结合既往的临床经验和 地域特点等进行加减。
药物制备
❖ 药物的制备方法:采用洁净药材,将药物烘干,粉 碎,备用。
❖ 姜汁的制备方法:采用生姜,洗净,粉碎,挤压或 榨出姜汁。姜汁的浓度可以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地域 的特点在50%-100%之间适当调整。
❖ 5、过敏性鼻炎 取穴:肺俞、迎香、大椎、膏肓
6、咳嗽 取穴:肺俞、大杼、大椎、膏肓、定喘、天突、膻中
皮肤反应
❖ 虽然贴敷疗法最早也叫发泡疗法,因为当时 认为皮肤起泡后治疗效果更好,但通过多年 的临床研究,现在则以不起泡而达到治疗效 果为目的。而且穴位贴敷部位水泡的出现与 否,主要与患者的体质差异及贴敷治疗的时 间长短有关,不可盲目追求起泡。
适应病症
❖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支炎、过敏性鼻炎、 慢性咽炎等。
❖ 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崩漏等。
❖ 儿科疾病:小儿遗尿、疳积、惊风等。
❖ 虚寒性疾病:脾虚胃痛、慢性腹泻、风湿或 风湿性关节炎等。
❖ 疼痛性疾病:颈肩腰腿疼痛、肌肉劳损、退 行性关节炎等。
❖ 体虚怕冷、反复感冒、失眠、慢性疲劳综合 征等。
三伏贴疗法介绍
——彭州同一医院康复科
理论基础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 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 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天灸”、“三伏 贴”。
❖ 此疗法源于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的思想,具体方法源自《张氏医 通》的白芥子涂法,用于在秋冬春之际容易 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疾病。
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 应。
❖ 8、要保持连续性 ❖ 9、抓住有利时机。 ❖ 10、遵守固定疗程。 ❖ 11、远离空调。 ❖ 12、吃清淡饮食:饮食调养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
冬病夏治三伏贴取穴原则
取穴原则第一组:肺俞:后正中线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骨度分寸取法,后正中线至肩胛骨内侧缘为3寸,取其一半。
同身寸取法,一夫法,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以中指近侧指间关节横纹水平的4指宽度为3寸,取其一半。
左右各一。
胃俞:后正中线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先定位12胸椎棘突,从上向下,一肩胛骨下缘平第7胸椎棘突,向下依次数到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一夫法定3寸的一半。
左右各一。
志室:后正中线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取法:髂嵴高点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向上数两节定第2腰椎棘突,然后以一夫法后正中线旁开3寸。
左右各一。
膻中:Danzhong四声一声。
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男性取两乳头之间。
第二组:脾俞:后正中线,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取法:肩胛骨下缘平行第7胸椎棘突,向下数4个棘突定位第11胸椎棘突。
横向后正中线一夫法3寸,取其一半。
左右各一。
风门:后正中线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法:先取大椎穴,颈椎棘突最高处,向下数2个棘突取第2胸椎棘突。
横向,后正中线一夫法3寸取其一半。
左右各一。
膏肓:后正中线第4胸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三寸。
取法:风门下数2个棘突为第4胸椎棘突。
横向,肩胛骨内侧缘取本穴。
左右各一。
天突:前正中线胸骨上窝。
取法:前正中线胸骨上窝。
第三组:肾俞:后正中线,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
取法:髂嵴高点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向上数2个棘突为第二腰椎棘突。
一夫法旁开3寸,左右各一。
定喘:后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0.5寸。
取法:颈椎棘突最高处取第7颈椎棘突定大椎穴,旁开用中指同身寸,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1寸,取其一半。
左右各一。
心俞:后正中线,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
肩胛骨下缘连线平第7胸椎棘突,向上数2个棘突为第5胸椎棘突,后正中线旁开用一夫3寸,取其一半。
左右各一。
中脘:前正中线,脐上四寸。
取法: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为8寸,取其中点,为本穴。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范
(证属阴寒内盛、经脉瘀阻者)
a
16
注:三伏贴针对的是反复发作冬季加重的慢性病, 是预防为主的治疗措施,并非是立竿见影的治疗 方法,许多疾病需要连续治疗3年或更长的时间才 能见效。所以,患者要至少坚持贴3年。 如果不 愿意长期坚持治疗的患者切莫盲目跟风。
2.适应病种
• 肺系疾病:体虚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 肺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变应性鼻炎、 反复呼吸道感染
• 心脑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证属寒凝经脉者) • 胃肠疾病: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证属脾胃虚
寒者) • 妇科疾病:月经病(如月经不调、痛经 证属寒凝
胞宫者)
a
15
• 肾系疾病:慢性肾病(属肾阳虚、阴寒过盛者) • 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
• 常用赋型剂为:水、盐水、白酒或黄酒、醋、生 姜汁、蒜泥、蜂蜜、凡士林等。
• 此外,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赋形剂。
a
26
a
5
冬病夏治
理论源流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
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 “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 治已病之病。”
— 孙思邈
a
6
冬病: • 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关节炎等)
• 此类疾病发生的根本:1、寒伤阳气 2、病邪伏留
a
9
三伏贴渊源:白芥子涂法(冷哮证)
明末清初 •张璐 《张氏医通》 白芥子涂法
最早将古代天灸疗法与三伏天治疗相结合
a
冬病夏治三伏贴PPT
即 养 生 、 养 长 ; 秋 冬
养 阳 , 秋 冬 顺 其 收 藏
阴 , 以 从 其 根 ” , 意
内 经 四 气 调 神 大 论 》
夏 治 的 理 论 溯 源
,阳认古思养之思“
以气识代想阴气是圣
养根到医便,即春人
于于临家是即养夏春
冬病夏治与三伏贴的理论溯源
今称药物发疱灸。自宋以后,三伏贴法用药有毛茛、 斑蝥、蒜泥、白芥子等,治疗疾病也不限于疟疾。明 清时有新发展,其用来防治肺系疾患,首见于清·张璐 《张氏医通》采用白芥子、细辛
中\医\科\的\三\伏\贴\知\识\科\普
第一部分
三伏贴治病原理
中医科的特色疗法三伏贴知识科普,“三伏贴”是我国传统中医特色疗法“冬病夏治”的其中一 种治疗手段。所谓“冬病”
“三伏贴”的治病原理是什么?
“三伏贴”是我国传统中医特色 疗法“冬病夏治”的其中一种治 疗手段。所谓“冬病”,是指一 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 病,这些疾病发生的根本在于 人体阳气不足和寒湿邪气的伏 藏;所谓“夏治”,是指在夏季 三伏天最炎热的时候,通过温 补阳气,散寒驱邪等治疗方法,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 病在冬季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 作程度,从而达到防病、治病 的目的。中医学认为,人体之 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 藏于冬”。
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四时之病,以其胜治 之愈也”。因此,在夏季对“冬病”予辛温之药祛寒,择 补肾温阳之要穴“随而济之”,动其致病之寒邪,恢复 人体正常的阴阳平衡。此乃三伏贴之根本。《灵 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与自然界相应, 人体阳气随着自然界阳气盛衰而产生相应的变化。
中\医\科\的\三\伏\贴\知\识\科\普
温育去” “ 温。
冬病夏治三伏贴配方
冬病夏治三伏贴配方
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一种传统方法,而三伏贴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三伏贴是指在三伏天(夏至后的第11天、21天和31天)使用的一种中药贴敷方法,对于许多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孩子常见的冬病夏治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虚寒感冒、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痛、肩颈痛和腰痛等。
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三伏贴配方。
例如,哮喘患者需要使用穴位肺俞、百劳、膏肓和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细辛各15克,麝香1.5克和适量的生姜汁。
虚寒
性便秘患者需要使用穴位神阕、足三里、气海和药物巴豆2克,吴茱萸6克,肉桂3克和少许生姜汁。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需要使用穴位曲池、足三里、外关和阳陵泉,以及毛莨、白芥子、老虎草和独蒜头中的一种药物。
高血压患者需要使用穴位神阕涌泉和药物吴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和适量的
米醋。
过敏性鼻炎患者需要使用穴位肺俞、百劳、膏肓和药物
白芥子5克,细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和适量的姜汁。
三伏贴的施术时间应在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因为此时阳气生发,施术效果最佳。
每年施术应该连续三年,每年贴药一次。
2012年的三伏贴施术时间安排如下:。
“冬病夏治”话“三伏”
病 历 资 料
深 浅感 觉 正 常 。辅 助 检查 : 、 、 常 血 尿 粪
规及生 化全套正 常。x线 胸片 示左肺 上 叶 占位并 阻塞性肺炎 , 右肺 下 叶结节影 ;
患 者 , ,0岁 , 男 5 因左 侧上 下 肢 活动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中的特
色疗法 , 是很重要的预防 医学思想, 它是根
病先 防” 的理论指导 下 , 配合 现代 医学透 皮给药 系统理论 , 体现预 防为主的治疗方 法, 用药对穴位刺 激 , 同时又有 药物本 身白
据《 素问 ・ 四气调神论》 春夏养阴” 中“ 的原
眼底视乳 头轻度水肿 , 动静 脉 比例 正常 ,
d i 1 . 9 9 j i n 10 —6 4 . 0 0 o: 0 3 6 / . s . 0 7 s 1x 2 1
2 10 0. 7
左 侧上肢肌力 Ⅲ级 、 下肢肌 力Ⅳ级 , 张 肌 力略高; 侧正常 ,e 右 K mg征、 rdisi B u z k n
视物模 糊 、 发热 、 无 咳嗽 、 咯血 、 痛 、 胸 腹 泻 、 痛、 神 不 振 , 重有 明显 减 轻 。 腹 精 体
肺及右下肺 转移 , 左侧胸腔 少量 积液 ; 颅 脑C T示 右侧 半 卵圆 中心及 顶 叶 占位 性 病变, 多考 虑脑 膜 癌。 因我 院无 细胞 学
检查 , 到 上 级 医 院 检 查 发 现 癌 细 胞 。 故
喘, 细辛解表散寒 , 温肺化饮 , 甘遂泻水逐
饮, 逐痰涎 的作 用 ; 生鲜姜 汁具有 活血行 气 , 中散寒的作用 , 温 麝香性香窜温阳 , 可 助药物痛 经透穴 , 以达到提高 免疫 , 防治 和治疗慢性气管炎等疾病的作用。
中医知识:冬病夏治三伏灸(含三伏贴)
中医知识:冬病夏治三伏灸(含三伏贴)何为“冬病”?所谓“冬病”,即在冬季容易发生或者容易加重的、属于虚寒性的一类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以下几大类。
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
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
慢性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肌瘤、囊肿、不孕症等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为何要“夏治”?一般而言,夏季虚寒性疾病的病情较稳定,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能够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四季的生长化收藏之中,夏季主“长”。
此时阳气偏旺,气候炎热,因此能借“外力”以助人体阳气,祛寒外出。
同时夏季人体阳气外出,腠理开泄,因此体内的寒气易随随汗而出。
另外,夏季“寒邪”相对较弱。
因此夏季正是两阳相合,而寒邪最弱的时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治”的常见方法“夏治”主要的是扶阳,并注意谨防“避暑伤阳”。
常用的扶阳方法有食补、药饵、灸疗、膏贴、药物熏蒸、运动等,其中灸疗和膏贴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伏灸”和“三伏贴”。
三伏灸(贴)的作用①局部的刺激作用。
局部的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
②经络的调节作用。
温热性能的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有类似灸法的效应,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的效果。
而且通过经脉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
③药物本身的作用。
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发全身经气,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
三伏天时冬病夏治 驱寒散邪赶走面瘫
三伏天时冬病夏治驱寒散邪赶走面瘫冬病夏治“三伏贴”一直以来都受到市民们的青睐,今年还是闰中伏,需要四贴,或者把二伏当做头伏贴。
7月13日—22日为头伏,7月23日—8月1日为中伏,2日—11日为闰中伏,12日—21日为末伏。
可能很多人对于“冬病夏治”和“三伏贴”这些说法还不太了解,中国面神经学开创者、北京伊济源面神经学研究院孙连桂院长为各位读者讲解。
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主要是由于体质虚寒或者受寒邪入侵而发病,如哮喘病、支气管炎等。
面瘫也是冬季易患的疾病,邪风入体、病毒性感冒等都可引起面瘫,如果已经患了面瘫,冬天还易使病情加剧。
“夏治”是指冬天易患的慢性疾病,在夏天会有所缓解,可以通过调理减轻疾病的症状、发作次数和程度,也可预防某些疾病在冬季发病或者复发。
夏为阳盛阴衰之季,三伏天是全年温度最高之时,人体的阳气旺盛,借助天时和人体本身,使冬病有所缓解,赶走体内的虚寒,增强抗寒能力。
“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阳气充足,通过调整使人体阴阳平衡,根据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原理,达到“天人合一”,驱寒散邪,治疗“寒”病。
以因寒邪患的面瘫为例,面部受风受凉会引起血管神经机能紊乱,导致小动脉痉挛,如果引起面神经水肿,会使血管被压迫,面神经传导受到阻碍。
什么是三伏贴?三伏贴是传统中医学的一种贴敷法,将中药制成的膏药直接贴敷在人体穴位上,由于其简单、方便、无痛并且价格符合人民大众的心理而受到欢迎,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可减轻和预防冬病。
虽然三伏贴对人体有好处,但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病都适合这种方法,如面瘫等面部神经疾病,只靠三伏贴是不能够有效治疗和预防的,冬病夏治没错,但需要去专业的医院进行专业的治疗。
2021年北京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_1
XX2021年XX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方案为进一步XX对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的管理,在医耗联动综合XX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更好解决贴敷患者的“烦心事”、“糟心事”,规范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行为,改善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服务,更好地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现就2021年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工作制定如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21年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时间:初伏:7月12日~7月21日(10天);中伏:7月22日~8月10日(20天);末伏:8月11日~8月20日(10天)。
一、严格对“三伏贴"工作的全过程管理。
(一)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的要求执行,提供“冬病夏治三伏贴”服务使用的医疗机构制剂应取得合法有效的制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XX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温阳化痰XX贴”(:京药制字Z20210007)、中国中医XX门医院的院内制剂“消喘膏"(:京药制字Z20213222)、中国中医西苑医院的院内制剂“补肺咳喘贴"(:京药制字Z20210008,仅适用于XX)纳入2021年“冬病夏治三伏贴"临床用药,经批准后,可在经我局备案的医疗机构中调剂使用。
(二)XX医疗机构要严格对“冬病夏治XX位贴敷”项目的临床应用管理,仅可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及小儿、老年(60岁以上)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人群开展“冬病夏治XX位贴敷”项目。
医疗机构使用“冬病夏治三伏贴”治疗其他疾病应符合制剂说明书的相关规定、具备前期科研基础并报我局批准同意.(三)XX医疗机构要严格对“冬病夏治三伏贴”服务的收费管理。
XX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冬病夏治三伏贴”服务只可收取1次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贴敷的患者可免收医事服务费。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三伏贴冬病夏治——三伏贴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
陈贤标建议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
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段时间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发作的症状。
三伏贴的功效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
可以说“冬病夏治”配合全新磁药叠加疗法,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
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
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
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
三伏贴究竟是不是智商税
三伏贴究竟是不是智商税三伏贴是不是智商税三伏贴并不是智商税,使用之后确实可以调理身体。
三伏贴是根据“冬病夏治”中医理念衍生出来的一种产品,当中包含有中草药成分,通过直接贴敷在人体的皮肤表面借助穴位刺激和药物渗透可以疏通经络帮助防治病症增强体质。
一般在夏季入伏之后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正确的使用,这一产品确实能够达到不错的调养身体的效果,所以并不存在智商税。
三伏贴贴敷时间表1、伏前:2023年7月1日-7月10日2、初伏: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3、中伏:2023年7月21日-7月30日4、中伏(加强):2023年7月31日-8月9日5、末伏: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三伏天贴敷的作用初伏贴的作用初伏贴一般选择的药材为薄荷、香附子、白芷等。
薄荷性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夏季高温天气;香附子和白芷具有活血化瘀、镇痛消肿的作用,可以舒缓筋骨疲劳和关节疼痛。
初伏贴敷可以缓解中暑、头痛、胸痛等症状。
中伏贴的作用中伏贴一般选择的药材为黄芪、淫羊藿、穿心莲等。
黄芪是一种保健品,具有益气、固表、祛病的作用,适合体质虚弱的人士;淫羊藿可以促进身体内分泌的正常运作,焕发体内潜能;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中暑和急性胃炎。
中伏贴敷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升身体抗病能力。
末伏贴的作用末伏贴一般选择的药材为菊花、熏衣草、龙眼肉等。
菊花可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适合夏季感冒和鼻炎;熏衣草可以缓解紧张和焦虑,帮助人们放松心情;龙眼肉是一种具有滋补作用的食材,可以补肾益精、补血安神。
末伏贴敷可以缓解身体疲劳,改善睡眠质量,有助于身体恢复健康。
三伏贴的使用方法三伏贴一般需要贴在穴位上,贴敷前需要清洗皮肤,将贴片直接撕开贴在所需部位即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三伏贴具体使用方法需要根据贴片的种类和使用人群的身体情况而定,要遵照说明书的要求和医生的建议。
三伏贴怎么贴贴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于缓解夏季的不适症状。
冬病夏治三伏贴技术操作规程
一、三伏贴开展时间“三伏”是以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庚”之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一般以初伏第一天开始三伏贴工作。
贴敷以晴天的9:00—17:00为佳。
二、贴敷方法(一)患者取正坐位,暴露贴敷部位,先擦去汗液,再用75%的酒精消毒贴敷局部皮肤(面积要大于贴敷面积),皮肤干燥后,将贴敷膏放在选取的腧穴上贴敷。
(二)每次药物贴敷时间以不超过6小时为宜,儿童、老人及体质敏感者应酌情缩短时间。
(三)根据病情每伏贴敷1~3次,连续治疗3年为宜。
三、选取穴位基本原则(一)根据疾病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如哮喘、久咳、肺痹、肺胀(呼吸系统疾病)应选取背部双侧的肺俞、心俞、膈俞、定喘、膏肓等穴位。
痹症(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应选取病变部位周围的穴位。
(二)经脉所通,主治所及,循经取之,选穴不宜多。
每次选用3~4个穴位。
辨证取穴、对应取穴及阳性反应穴相结合。
四、适应症(一)久咳、哮喘、肺痹、肺胀(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1 -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二)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三)痹症(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怕冷,或遇寒加重者)。
五、禁忌症(一)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者。
(二)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
(三)皮肤过敏、瘢痕体质者。
(四)急性发热性疾病、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
(五)咯黄色浓痰、咯血、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
六、慎用人群(一)孕妇。
(二)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三)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恶性肿瘤的患者。
(四)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
(五)二岁以下婴幼儿。
七、注意事项(一)一般对小的水泡,不必特殊处理,待其自然吸收,或外涂龙胆紫;若出现大的水泡,应及时妥善处理,以防感染。
- 2 -(二)配制好的药物不可放置过久,药物宜密闭、低温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伏贴作用机理研究
药物贴敷于皮肤,不经过肝的“首过效应” 和胃肠道的破坏而直接作用于人体,且皮肤 间层具有储存特性,使药物浓度曲线趋于平 缓,避免了口服或注射给药途径表现出的时 间-血药浓度曲线的峰谷现象。同时结合腧 穴特殊性能,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维持较 长的药效时间。
三伏贴临床研究
富菊艳等[1]用白芥子30g、延胡索30g、甘遂 15g、细辛15g,共研成细末,与生姜汁调成膏 状贴敷于双侧肺俞、心俞、膈俞以及定喘等穴 位,治疗支气管炎650例,哮喘350例,痊愈:1 年以上无复发 ,共360例(36%)。好转:症状 减轻,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共520例( 52 %)。无效:症状未见减轻,共120例(1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对冬病夏 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
在2013年中管局发布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 的通知》中指出: “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 系统疾病,也可用于以反复发作、冬季加重 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 严禁为追求经济效益不合理扩大应用范围及 应用人群。
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从四时气候论冬病夏治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黄帝内经》即有记载,一年之中节 气更迭: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人体脏腑、 气血,随着节气变化,也会随之发生顺应改变,出现周期 性盛衰。夏天乃一年中阳盛阴衰之季,而“三伏”又是一 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之达到顶峰,此为 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此时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 阴寒之气,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从而可达到“冬 病夏治”。
[1]富菊艳,蒋文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 志, 2004,13(13):1745.
三伏贴临床研究
常桂婧[2]选择143例冷哮证患者开展随机 安慰剂对照试验,治疗组采取三伏贴穴位贴 敷方法,对照组贴敷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 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以及 血IgA,评价三伏贴预防哮喘的临床疗效 。 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IgA水平高于治 疗前,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本 法有增强哮喘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
冬病夏治三伏贴
——应用与禁忌
2014年7月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操作简 便、适应症广等特点,属于中医特色治疗方 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以下简称“三伏贴”)日益推广普及,成为 夏季开展的重要医疗活动之一。
三伏贴规范化治疗
为加强“三伏贴”技术应用管理,规范临床 应用,保障医疗安全,提高临床疗效,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相应的应用管理通知,要 求对“三伏贴”应用范围做出规范。
夏治,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 夏天也达到最高,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 泄,选取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 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祛除 体内陈寒,并为肌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 疾病易发季节不易被寒邪所伤。使人体各部 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从阴阳五行论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从体质与治疗论冬病夏治
冬病病人在冬季由于寒气太过而致病,即使到 了 夏至阳气至盛之时也未能消退,此时若补益阳气则可 以有效克制体内阴寒之气 。一 可采用辛温药 ,温阳 祛寒,以消除冬病的病根。二 采用“随而济之”的补 法,即在“夏至”以后 ,阳气渐去之时以温阳之药随 而济之,起到助阳的作用。如《素问 ·脉要精微论》 云:“四时之病,以其胜治之愈也 ”。
何谓三伏贴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它是在三伏 天对穴位进行药物贴敷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 天灸的一种。三伏天贴敷的时间是指初伏、中 伏、末伏三个庚日,在时间治疗学上,中医认 为庚日属金,以五行而论,与肺相配,为驱散 内伏寒邪最好节气日期。
三伏贴的理论溯源
明末清初张璐著《张氏医通》载:“冷哮灸肺俞、膏 肓、天突,有应有不应。夏日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 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 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 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 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思考:
Q1. 为何要选在最炎热的三伏天气进行贴敷? Q2. 为何只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 Q3. 对于热性疾病应用有何不良后果? Q4. 三伏贴治病疗效能否能立竿见影?
1
冬病夏治理论源流
2
三伏贴临床与机理研究
3
三伏贴适应症
4
三伏贴禁忌症
5
三伏贴注意事项
何谓冬病、缘何夏治
冬病,顾名思义,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 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此类疾病都有虚证、寒 症的共同特点,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 虚体质。
从冬至开始,阳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到夏 至,阳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阴气的消退也趋于尽 头;从夏至开始,阴气开始复生,阳气开始消退,到冬 至,阴气的盛复达到了顶点,同时阳气的消退也趋于尽 头。根据阴阳制约关系,在夏季三伏天,阳气最旺和体 内寒凝之气易解之时,扶益阳气,可达到祛寒目的,从 而使失衡阴阳达到稳态。
[2] 常桂婧,喘敷贴三伏穴位贴敷预防冷哮证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研究,2013, 5(1):5-8
三伏贴临床研究
梁远兰等[3]以白芥子、延胡各200g,甘遂、细 辛各取适量组方;初伏选穴位:定喘、肺俞、脾 俞;中伏选取穴位:风门、心俞、肾俞;末伏选 取穴位:膏肓俞、膈俞、三焦俞治疗过敏性鼻炎 80例。其中,治愈:症状消失7O例,占87.5%; 有效: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8例,10.0% 无效:症状无改变2例,占2.5%。
三伏贴作用机理研究
现代研究发现,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 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药物透过表皮细胞间 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 血液循环而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
三伏贴作用机理研究
另外,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 使其产生抗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体 质。还可能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 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皮质轴兴奋性,血清中的IgG、IgA 含量得到提高,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 机体过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