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起电说课稿(1)
中班科学实验:《摩擦起电》教案
中班科学实验:《摩擦起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3.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摩擦起电的原理,学会简单的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并能用实验证明。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尺、布、纸片、吸管、泡沫球等。
2.教学工具:PPT、视频、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幼儿观察气球、塑料尺等实验材料,激发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气球、塑料尺有什么特点吗?(二)基本概念讲解1.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当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时,会产生静电。
2.举例说明:用气球摩擦头发,气球会吸附在头发上;用塑料尺摩擦布,塑料尺会吸引纸片。
(三)实验操作1.实验一:用气球摩擦头发,观察气球吸附在头发上的现象。
2.实验二:用塑料尺摩擦布,观察塑料尺吸引纸片的现象。
3.实验三:用吸管摩擦泡沫球,观察吸管吸附在泡沫球上的现象。
(四)观察与讨论1.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2.集体讨论:摩擦起电的原因,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更多有趣的实验。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对摩擦起电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幼儿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实验材料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导入:通过展示气球、塑料尺等实验材料,引发幼儿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2.基本概念讲解: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
3.实验操作:a.实验一:让幼儿亲自操作,用气球摩擦头发,观察气球吸附在头发上的现象。
b.实验二:让幼儿亲自操作,用塑料尺摩擦布,观察塑料尺吸引纸片的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一)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一)幼儿园中班阶段是宝宝们认识科学的重要时期,需要针对幼儿阶段特性进行科学教育,激发宝宝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介绍一堂适合幼儿园中班的科学课《摩擦起电》的教案,帮助老师有效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1. 让宝宝们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
2. 让宝宝们动手实验,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理解摩擦起电。
3. 培养宝宝们的探究意识,教会宝宝们如何询问、观察、实验、推理。
二、教学准备1. 风干黏土或橡皮泥。
2. 羽毛、面纸或刷子、小球等物品。
3. 电球、塑料棒、真空吸尘器和小碟子。
4. 介绍“摩擦起电”的相关科学小册子。
5. 电磁感应器、发电机、LED灯等辅助工具。
三、教学步骤1. 课堂导入老师身着工人服装,手拿大铁锤,模拟造房子的场景,和宝宝们介绍电的来源及意义。
2. 摩擦起电实验(1)让宝宝们分别用风干黏土和手部来搓揉羽毛、面纸、刷子、小球等物品,感受不同物品搓揉的难易程度。
观察发现:搓揉一段时间后,物品表面出现了小小的亮点会发出类似电火花的小声音。
(2)让宝宝们用塑料棒在电球上磨擦数次,观察电球的变化,对现象进行描述。
在摩擦过程中会发现电球上会产生电荷,摩擦过程中电荷在互相吸引时会越聚越多,鼓起的电球脱离塑料棒后,电荷无处聚集流动,散发出一团小电花,出现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
3. 实验与分析让宝宝们围坐一圈,把电球放在小碟子里,引导宝宝们轮流用塑料棒在电球上擦一下,观察电球的变化。
由此引出问题: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宝宝们可以进行猜测,老师再通过辅助工具进行实验与分析,给出科学的解释。
4. 讨论与总结结合小册子进行组内反思和讨论,激发宝宝们的探究意识,让自己的思想能够逐渐发掘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宝宝们在实验中能够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宝宝们了解电荷、电场等概念。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宝宝们对实验的参与度和对摩擦起电的理解是否牢固来进行教学评估。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实验活动,让幼儿学会简单的合作和分享。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摩擦起电现象的介绍。
2. 摩擦起电实验的操作和观察。
3. 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简述。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尺、毛皮、玻璃棒等。
3.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摩擦起电的现象。
2. 讲解: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并用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实验过程。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摩擦起电的现象。
4. 绘画: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记录实验过程和感受。
五、作业:1. 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尝试摩擦起电的实验,并记录下来。
2. 明天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记录幼儿在绘画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和感受。
3. 收集幼儿的作业,评估他们在家中与父母共同完成实验的情况。
七、教学反馈:1. 根据幼儿的参与情况和实验结果,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 在课堂上与幼儿讨论实验中的观察结果,加深他们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
3. 对于作业的分享,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和讨论。
八、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进行摩擦起电实验,增进家园合作。
2. 组织幼儿参观科学展览或者进行其他相关的科学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
3. 通过阅读相关的儿童科普书籍,进一步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摩擦起电现象。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幼儿更加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
3. 考虑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十、教学计划:1. 下一节课程内容的介绍和准备。
2. 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现象。
2.能够简单描述摩擦起电的原理。
3.掌握使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实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学素材:橡皮球、毛毯、塑料勺子、羊毛、塑料杯等
2.教学环境:教室或操场
3.教师准备:熟悉摩擦起电的基本知识,了解实验步骤。
教学内容
1. 引入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些物体摩擦后可以产生电荷呢?
•引导学生看到摩擦起电的实际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实验操作
1.取出橡皮球、毛毯。
2.让学生用毛毯摩擦橡皮球,观察橡皮球摩擦后的变化。
3.再用毛毯摩擦另一种材料,如塑料勺子,观察变化。
4.让学生分组进行摩擦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分享不同材料摩擦后产生的电荷情况。
•讨论摩擦起电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摩擦时物体上的电荷转移过程。
4. 拓展练习
•给学生提供一些摩擦起电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摩擦起电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基
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对科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希望通过这节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认识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能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探索欲望。
摩擦起电说课稿(1)
15.1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和特点:《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是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关于电荷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B、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并从实验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2)教学难点:应用本节物理规律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二、教学方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学校“三环五步”教学方法的运用,结合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1、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通过自学指导题的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内容3、通过引导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4、小组交流展示,通过展示,一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进行纠正,共同提高5、探究提高部分,对于本节内容的拓展,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
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有趣的摩擦起电游戏说课稿
有趣的摩擦起电游戏说课稿
“有趣的摩擦起电游戏”说课稿
合作探究,体验乐趣
小学科学课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因而,在《有趣的摩擦起电游戏》一课中,我以合作探究,体验乐趣为主题,说说我这节课。
一、说教材
《有趣的摩擦起电游戏》是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资源包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完《会跳舞的纸屑》一课后认识了摩擦起电现象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下一课《制作简单的验电器》作好理论的铺垫,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两个带电物体相互靠近会互相排斥或者互相吸引。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不同物体摩擦后发生现象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持续探究的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享受协调合作、积极探究的愉悦。
二、说教法、学法
小学科学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
《摩擦起电》幼儿园小班教案第一章:活动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1.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第二章:活动准备2.1 物质准备:塑料棒、毛皮、气球、纸屑等。
2.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适当的光线。
第三章:活动过程3.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摩擦起电的现象,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3.2 主体活动:3.2.1 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感受带电的物体。
3.2.2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摩擦起电的现象。
3.2.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结果,探讨摩擦起电的原因。
第四章:活动注意事项4.1 确保实验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4.2 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4.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
第五章:活动评价5.1 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理解程度。
5.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评价幼儿的交流能力。
5.3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和好奇心,评价幼儿的情感态度。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PPT:包含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原理讲解和相关的图片动画。
6.2 实验材料:塑料棒、毛皮、气球、纸屑等。
6.3 参考书籍:关于摩擦起电的幼儿科普书籍。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演示实验:教师用塑料棒和毛皮摩擦,使塑料棒带电,吸引纸屑。
7.2 幼儿实验:幼儿分组用塑料棒和毛皮摩擦,观察带电现象。
7.3 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摩擦起电的现象和感受。
7.5 创意延伸:幼儿发挥想象,画出摩擦起电的应用场景。
第八章:教学策略8.1 直观演示:通过实验和图片动画,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摩擦起电现象。
8.2 互动交流:鼓励幼儿提问和分享,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8.3 操作实践:让幼儿亲自动手实验,提高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8.4 创意发挥: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摩擦起电应用场景。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摩擦起电》1. 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
2.掌握通过摩擦产生静电的方法。
3.培养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教学内容1.什么是静电?2.静电能量的表现形式。
3.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 (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静电的物品(如塑料薄膜,玻璃棒,电子称等),让学生猜测这些物品是如何产生的。
引导学生关注物品产生的现象和他们自己的体会,培养观察实验现象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2. 讲解部分 (15分钟)讲解静电的概念和静电能量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静电、静电的基本特性和静电能量的表现形式。
3.3. 实验环节 (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摩擦起电的实验器材(如丝绸布、毛巾等),并让学生自己摩擦实验器材,产生静电并观察实验现象。
3.4. 讨论环节 (15分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体验,进一步理解摩擦产生静电的原理,并探讨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3.5. 巩固环节 (15分钟)老师在黑板上出题,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
同时,通过评价解题方法及答案结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学反思对静电及摩擦起电的概念讲解和实验细节的安排均需再次加强,以提高学生算术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进而可以开展与静电相关的更加复杂的实验。
5. 小结本次科学教育课程教学,通过通过实验与讲解相结合,可以较好的掌握摩擦起电的方法,并能引导学生,加深学习理解掌握,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现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程教学前期需要更加注重相关知识点的扎实掌握,后期教学中要多进行课外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大班科学小游戏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小游戏摩擦起电教案前言学习科学不仅是听课堂上的讲解,还有实践、观察和实验。
运用小游戏的形式,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科学知识。
本篇教案介绍的是一个适合大班的科学小游戏,通过游戏形式教授摩擦起电的知识,内容简单易懂,有助于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学习摩擦起电的知识2.掌握摩擦起电实验的方法3.运用游戏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教学准备1.铅笔、纸、小纸片2.丝绸、羊毛、塑料杯、塑料球等工具教学步骤第一步:讲解摩擦起电的知识简单讲解摩擦起电的知识,介绍不同物质对摩擦起电的影响,如丝绸、羊毛等都能够与其他物质产生摩擦起电的现象。
第二步:进行摩擦起电实验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每组分配丝绸和羊毛,让学生用铅笔将两种材料分别摩擦30秒后,尝试让两种材料吸附在铅笔上。
实验结果并不一定准确,但是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会感受到摩擦力和电荷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材料的差异性。
第三步:玩摩擦起电小游戏1.抽取游戏关键词:让每位学生抽取一个词汇,如“静电”、“电子”、“电荷”等,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词汇的意义。
2.建立电路:将所有学生的小纸片串联起来,将一个带有静电的球放在电路上,要求学生在电路的两端对所有小纸片进行连接,当电路完成后,静电球的电荷会传递给每一个孩子手中的小纸片,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会感受到电荷的流动。
3.全国联赛:将教室分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学生分成两队,比赛开始前,教师会放置一个中央的弹弓和两个提示词,如“正”和“负”,每队学生需要根据提示词,摩擦丝绸或羊毛,将球弹入对方区域并将对方人员“淘汰”,当所有对方人员被“淘汰”后,该队获得胜利。
总结通过这个小游戏,孩子们掌握了摩擦起电实验的方法,理解了摩擦力和电荷之间的关系,并且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好奇心和实验能力。
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更多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孩子们的创造力,也能引导他们准确理解科学原理。
幼儿园中班科学幼师教案《摩擦起电》
幼儿园中班科学幼师教案《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操作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思考摩擦起电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塑料尺、绸布、气球、泡沫板、小纸片等。
2.教学工具:PPT、视频、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谈谈对摩擦起电的了解,引发幼儿兴趣。
2.展示PPT,介绍摩擦起电的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二)实验探究1.实验一:塑料尺与绸布摩擦a.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发一把塑料尺和一块绸布。
b.指导幼儿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将塑料尺与绸布摩擦,观察塑料尺是否吸引小纸片。
c.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摩擦起电的原因。
2.实验二:气球与头发摩擦a.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发一个气球。
b.指导幼儿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将气球与头发摩擦,观察气球是否吸引小纸片。
c.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摩擦起电的原因。
3.实验三:泡沫板与绸布摩擦a.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发一块泡沫板和一块绸布。
b.指导幼儿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将泡沫板与绸布摩擦,观察泡沫板是否吸引小纸片。
c.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摩擦起电的原因。
1.邀请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四)拓展活动1.邀请幼儿谈谈在生活中遇到的摩擦起电现象,如:衣服静电、梳子静电等。
2.组织幼儿进行“摩擦起电小实验”比赛,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利用摩擦起电现象完成有趣的实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摩擦起电的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辅导,确保幼儿能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摩擦起电说课稿
摩擦起电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物理学科中电学部分的基础内容,主要讲述摩擦起电现象的本质、成因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材中,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对之前学习的电荷、电场等基础概念的巩固和应用;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习静电、电流等内容打下基础。
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它既联系了基础理论知识,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主要内容:1. 摩擦起电现象的观察与描述;2. 摩擦起电的原理和条件;3. 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应用;4. 摩擦起电的安全防护。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成因、条件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掌握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环境、安全意识强的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的原理、条件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摩擦起电现象的观察与分析;(2)摩擦起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3)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讲解。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现象,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1. 启发法:- 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摩擦起电的现象吗?”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 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梳子梳头发、衣服摩擦等,让学生感知摩擦起电的实际存在,从而引出摩擦起电的概念。
- 亮点:我会在启发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2. 问答法:- 在讲解摩擦起电原理时,采用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
- 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如“为什么会有摩擦起电现象?”、“摩擦起电的条件是什么?”等,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大班说课稿摩擦起电
大班说课稿摩擦起电大班说课稿摩擦起电篇一:大班科学: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玩中发觉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2、体验大胆推测和仔细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兴趣。
活动预备: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纸屑、铅笔、水彩笔、记录卡、两种颜色的盘子等。
活动方法:试验法、观看法。
活动过程:一、猜一猜,想一想:今日老师带来了一些碎纸片,请小伴侣们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假如我们不直接用手拿,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将红色盘子里的纸屑放到黄色的盘子里。
小结:小伴侣真爱动脑筋,想到的方法可真多。
二、玩一玩、试一试:请幼儿尝试用一支水彩笔把小纸片从一个盘子里取到另一个盘子。
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方法,看,这是什么呀?〔水彩笔〕水彩笔也能把小纸片取出来(转载于:.hnNscy :大班说课稿摩擦起电),你们信吗?请小伴侣去试一试,玩一玩,留意玩的时候不要把小纸片掉在地上,做一个讲卫生的孩子。
〔教师巡回指导〕你们把小纸片取出来了吗?谁来说说看?三、幼儿试验,尝试用水彩笔取出小纸片。
我的方法和你们的都不一样,小伴侣认真看,彩笔彩笔头上擦,纸片纸片起来吧。
你们看小纸片怎么样了?〔吸起来了〕谁来说说看我是怎么做的?〔在头发上擦擦〕那你们想试一试吗?〔幼儿试验〕你们刚刚试验胜利了吗?谁来试试看?小结: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呢?原来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叫什么呀?〔摩擦起电〕四、尝试用不同材料进行摩擦起电。
1、猜一猜。
老师还给小伴侣预备了一些材料,看,这是什么?〔塑料梳子、塑料尺子、塑料笔、塑料袋、铅笔、筷子等〕这儿还有一张记录表,先请小伴侣猜一猜,它们跟头发摩擦以后,能不能产生静电,将小纸片吸起来,假如能就在下面打“√〞,不能就在下面打“×〞,看,这是小伴侣第一次推测,我们把它记录在第一次的表格里。
2023摩擦起电教案_1
2023摩擦起电教案2023摩擦起电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什么实验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有两种电荷;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教具玻璃棒两根,橡胶棒两根,丝绸一块,毛皮一块,支架两个,验电器一个,验电一个,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答: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提问(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
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答:摩擦起电。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
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
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2.进行新课(1)物体带电与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演示实验: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
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在空气干燥的时候,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梳子带了电,能吸引头发的缘故。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种方法简单、常见。
下面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②接触带电除摩擦外,用接触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甲接触没有被摩擦过的橡胶棒乙,然后用乙去靠近纸屑、验电羽,观察橡胶棒乙能够吸引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这说明橡胶棒乙通过接触橡胶棒甲而带了电。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活动目标:1. 通过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 学习如何安全地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活动准备:·小纸屑或吸管碎末·气球·毛皮(如兔毛)·塑料尺子·丝绸·演示用的投影仪和幻灯片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有趣的摩擦起电的小实验视频,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2. 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摩擦为什么能起电吗?”引导孩子们思考摩擦起电的原理。
二、准备材料(5分钟)1. 教师向孩子们展示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并解释每个材料的作用。
2. 提醒孩子们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要将小物品放入口中。
三、进行实验(10分钟)1. 摩擦起电实验一:教师演示如何用塑料尺子在毛皮上摩擦后吸引小纸屑。
·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尺子与小纸屑之间的变化。
2. 摩擦起电实验二:教师演示如何用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后吸引小纸屑。
·孩子们再次观察并描述气球与小纸屑之间的变化。
3. 摩擦起电实验三:分组进行,每组孩子选择一种材料进行摩擦起电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孩子们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讨论分享(10分钟)1. 每组孩子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发现。
2. 教师总结摩擦起电的原理,并回答孩子们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使用投影仪和幻灯片展示更多关于摩擦起电的图片和知识。
2. 提问孩子们:“除了塑料尺子和气球,还有哪些物品可以通过摩擦起电?”3. 鼓励孩子们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物品进行摩擦起电实验。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摩擦起电》的科学实验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摩擦起电的现象,还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分享,孩子们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科学实验活动。
中班说课稿幼儿园中班科学主题探究活动《摩擦生电DIY》说课稿(1)
中班说课稿幼儿园中班科学主题探究活动《摩擦生电DIY》说课稿(1)中班说课稿幼儿园中班科学主题探究活动《摩擦生电DIY》说课稿(1)科学主题探究活动:摩擦生电DIY(中班)一、设计意图:《纲要》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班前阶段开展科学主题探究活动,大部分幼儿的探究意识及能力得到提升,他们会集体计划安排操作活动的顺序,能用形象的符号、图像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能对两至三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季节、动物、植物等的异同和归纳简单的特征,特别喜欢把摸摆弄物品,实验操作。
在以集体、小组形式开展的多次探索、实验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常常呈现出关注的兴趣点和探究的着眼点各不相同、各具创想的现象,《纲要》一再强调”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
我觉得很有必要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条件,更好地实现其自我策划,提高其实践能力。
“摩擦生电DIY”主题就是根据幼儿这一发展现状设计,它以师幼共同设定问题情境为开端,基于幼儿各自不同的关注点,鼓励幼儿通过真实事件来感受科学,在亲身经历中学习,获得具体的感受和方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
注:DIY是”DoItYourself”的英文缩写就是自己动手、自己做。
二、主题教育目标1、对摩擦生电现象好奇,激发自主进行现象探究的求知欲。
(重点)2、运用各种感官探究生电现象,自主配对材料进行摩擦实验。
(难点)3、能用图画表格符号、语言等方式表达交流探索摩擦生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
三、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搜集塑料小棒、尺子、绸布、碎纸屑等各种实验材料、记录表格四、可利用的资源1、环境创设:主题墙饰-《摩擦生电》,其中有生活中摩擦起电的各种现象,也包含了幼儿参与实验过程的照片、幼儿的个人实验纪录表、集体的实验汇总表。
科学区、图书区中投放的实验器材、材料和图书、图片资料。
2家长参与:丰富孩子摩擦生电相关知识,支持孩子在家独立实验;鼓励孩子自主收集准备材料、用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摩擦起电、两种电荷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是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关于电荷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
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B、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并从实验现象
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2)教学难点:应用本节物理规律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二、教学方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学校“三环五步”教学方法的运用,结合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2、通过自学指导题的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内容
3、通过引导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疑难问题
4、小组交流展示,通过展示,一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对于
学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进行纠正,共同提高
5、探究提高部分,对于本节内容的拓展,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
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实质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教师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学指导:1、出示自学指导题。
2、小组合作完成自学内容。
(三)、小组合作:合作解决自学指导和交流展示的设计问题,此过程中,教师
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四)、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展示自学的成果,对于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同学指正和教师点拨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内容,此过程一是充分发
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二是教师点拨到位,起到指导作用。
(五)、探究提高:对于本节内容的应用和提高
以上是我对《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自学本节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电荷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
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
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