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摩擦起电大班、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3篇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3篇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精选3篇(一)【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

2. 观察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并能够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设备:塑料棒、小块纸、丝绸布、漆皮细铁丝。

2. 课件、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师生进行简单的对话,引导学生探讨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在脱掉毛衣的时候会看到火花或感到电的刺痛呢?Step 2:呈现实验现象通过图片、课件或实物的展示向学生展示一些摩擦起电的现象,例如用塑料棒摩擦丝绸布,然后将丝绸布靠近散落的小块纸,观察小块纸的情况。

Step 3:实施实验将塑料棒用丝绸布进行摩擦,然后将丝绸布靠近散落的小块纸,观察小块纸的情况。

同时,可以反复摩擦,观察起电现象是否随着摩擦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Step 4: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

Step 5:延伸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形式的摩擦起电实验,并鼓励他们进行实践探索。

Step 6:总结归纳师生共同总结摩擦起电的基本概念和现象,并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理解和总结。

【教学反思】《摩擦起电》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呈现实验现象,让学生对摩擦起电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而且在实施实验环节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观察、探索和讨论中积极参与,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不过,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学生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时表现得较为肤浅,不能准确地用科学术语进行描述。

其次,对于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学生的理解仍然有待提高。

他们往往只停留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对于其中的物理原理缺乏深入的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下一次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通过多次实施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另一方面,通过讲解和引导,深入分析摩擦起电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让学生能够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精选12篇)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精选12篇)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篇1活动目标:1、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2、能大胆地进行操作实验,与同伴进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纸屑。

活动准备:1、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彩色笔)、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纸屑。

2、记录单。

活动过程:1、“猜一猜,想一想”,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1)教师出示装满纸屑的篮子,请幼儿思考。

师: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纸片,用什么办法可以取出篮子里的小纸片。

(2)教师提供彩色笔,继续让幼儿探索取出纸屑的方法。

2、教师示范“摩擦起电”实验,让幼儿尝试实验。

(1)教师实验,幼儿认真观察结果。

(2)让幼儿实验,尝试用彩色笔取出小纸屑。

(3)教师根据幼儿实验进行提问,并进行小结。

小结:水彩笔在头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纸片吸起来了,是因为水彩笔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这种现象就叫摩擦起电(4)让幼儿将没有在头上或者在其他处(衣服上)擦一擦的彩笔进行试验,然后与老师做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学习总结。

看会不会有新的发现?3、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摩擦起电”。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以及记录单。

(2)共同检验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

4、讨论:(1)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实验?(塑料)(2)试一试彩笔最大能吸起多大的纸片?为什么?活动延伸: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产生静电,请小朋友去试一试。

大班《摩擦起电》优秀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实验、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起纸屑。

2.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对探索自然事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每组放2个小筐,1个筐内装有塑料小棒或塑料笔杆;1个筐里放碎纸屑。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基本原理;2.掌握实验方法,有效地观察和获取数据;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兴趣、培养好奇心。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时间: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如擦在衣服上的气球,梳子梳出头发上的静电等等,从而引出“摩擦起电”这个知识点。

2.探究过程(时间:25分钟)2.1布教法实验将两块不同材质的布摩擦后,用细毛刷沾取培养皿内并在鼓上轻轻一晃,观察小香木屑是否有运动,并比较运动大小。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材质的布摩擦后,小香木屑受到的影响不同,可以引出摩擦产生静电的原因。

2.2小球衣实验拿一个绸布和一个薄毛巾,分别对一个小球衣进行摩擦,观察小球衣被拉近或推开的情况,再用同样的方法对另外一些不同的物体进行测试。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物体摩擦后,会对其他物体产生不同的电荷作用力。

2.3摩擦实验老师出示金属地球仪和玻璃棒,并用手摩擦玻璃棒,让玻璃棒带电。

然后把玻璃棒靠近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粘糊糊物也就因静电作用,跑到手上了。

让学生自己尝试这个实验,让孩子们了解闪电的形成原理。

2.4探讨反思通过上述实验,帮助学生发现摩擦电起荷的奥妙,并对电荷产生的规律产生更深的认识。

3.巩固与拓展(时间: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向同学讲述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并分享实验中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反思1.设计学生喜爱的教具,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摩擦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亲手进行实验,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3.分享反思和感悟,激励学生树立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养。

大班科学公开课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摩擦起电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摩擦可以引起静电现象。

2. 观察和探索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现象。

3. 发展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物品,如塑料棒、丝绸布、皮毛等。

2. 模型展示:准备一个简单的静电模型,如悬挂的小纸片或吸附在可移动表面上的物体。

3. 实验工具:准备一些小球或小玩具,以供观察静电吸附现象。

4. 展示板/图片:准备一些图片或图表,用于解释和讨论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活动过程:1. 引入活动:a. 介绍摩擦起电的概念,并提问幼儿是否知道摩擦起电是什么现象。

b. 展示静电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模型中发生的现象。

2. 探索摩擦起电:a. 使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如塑料棒、丝绸布、皮毛等,在大班教室中进行摩擦实验。

b. 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如吸附物体、获得电荷等。

鼓励幼儿对观察结果进行记录。

3. 实验与验证:a. 让幼儿尝试使用实验工具,如小球或小玩具,与摩擦后的物体进行接触,观察其吸附效果。

b.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摩擦后的物体会吸附其他物体,并鼓励他们提出假设和猜测。

4. 展示和解释:a. 展示展示板或图片,解释摩擦起电的原理和过程,包括电荷的转移和吸附现象。

b.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摩擦起电现象。

5. 小组合作探究:a. 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材质和实验条件,继续探索摩擦起电的现象和规律。

b. 鼓励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取更多关于摩擦起电的数据和发现。

6. 总结与分享:a. 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让幼儿之间互相交流和学习。

b. 提问幼儿:“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验?我们为什么要保持安全距离?"活动反思:通过大班科学公开课的摩擦起电教案,帮助幼儿理解摩擦可以引起静电现象。

通过探索摩擦起电、实验与验证、展示和解释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促进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发展。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

难点:让幼儿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尺、毛皮、丝绸、气球线。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科学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讲解今天活动的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实验观察: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摩擦起电的现象,让幼儿尝试解释原因。

4. 操作实践:教师分组让幼儿自己进行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

5. 总结:教师总结摩擦起电的原理,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听取幼儿对摩擦起电现象的解释和看法。

3. 评估幼儿对摩擦起电原理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摩擦起电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分享给同学。

2.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以“摩擦起电”为主题的科学展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幼儿远离电源,避免触电危险。

2. 使用实验仪器时,教师要向幼儿讲解正确操作方法,防止误伤。

3. 保持实验室清洁,避免杂物造成意外伤害。

八、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摩擦起电的实验过程和原理。

2. 实验器材:气球、塑料尺、毛皮、丝绸、气球线。

3. 科普图书:介绍摩擦起电的相关知识。

九、教学建议: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操作和实践机会。

2. 鼓励幼儿积极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 教师要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示例,帮助幼儿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十、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大班科学公开课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公开课摩擦起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2. 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并应用摩擦起电的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不同材料之间的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塑料棒、毛皮、丝绸、纸屑、气球等实验材料;摩擦起电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2. 幼儿准备:对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通过播放视频或图片,展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冬天脱毛衣时的噼啪声、用塑料梳子梳头后头发会立起来等,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吗?引导幼儿思考并猜测。

2. 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10 分钟)- 教师用丝绸摩擦塑料棒,然后将塑料棒靠近纸屑,让幼儿观察纸屑被吸附的现象。

- 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时,它们的表面会产生电荷,其中一种材料会失去电子带正电,另一种材料会得到电子带负电。

当带有电荷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时,就会发生静电吸附现象。

- 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能会产生摩擦起电现象。

3. 幼儿实验操作(15 分钟)- 将幼儿分成小组,发放实验材料(塑料棒、毛皮、丝绸、纸屑等)。

- 让幼儿用毛皮或丝绸摩擦塑料棒,然后尝试用塑料棒吸附纸屑或气球,观察实验现象。

-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

4. 总结与拓展(5 分钟)-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现象。

- 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利用摩擦起电的现象,如利用静电去除衣物上的灰尘等。

- 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与父母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延伸在科学区投放更多关于静电的实验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究静电现象。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1. 教学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2.掌握摩擦起电过程中带电物质的特点;
3.通过亲自实验,体验摩擦起电的现象;
4.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
2. 教学资源
1.扎实平滑的直板木棒、绒布、毛线;
2.手电筒;
3.干净的桌子。

3. 教学步骤
3.1 导入环节
•利用手电筒,演示如何制造电力,并简要介绍电的概念;
3.2 实践环节
1.教师向幼儿们讲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并利用示意图进行图解;
2.教师让幼儿们分组,每组给出一根直板木棒和一块绒布,让幼儿们在绒布上摩擦木棍10次以上;
3.同组幼儿将摩擦的木棍轻轻放在干净桌子上,再将毛线移到木棍附近,观察毛线与木棍之间是否有吸附珠珠的情形;
4.让各小组交换木棍并重复实验,比较发现,木棍摩擦后只有少量的珠珠被吸附。

3.3 总结环节
1.教师与幼儿们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们认识到现象的本质;
2.教师让幼儿们总结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并让孩子们在自然界发现类似的知识;
3.家庭作业中,让幼儿们根据所学的知识,找出哪些日常生活中常见摩擦起电的现象,比如用橡皮擦擦拼音卡片的现象等。

4. 反思及改进
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幼儿们对摩擦起电的认识仍不够深入。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适当增加更多的补充材料,如画面、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幼儿们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同时,还需要在实践环节上再次强调和加深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在幼儿园的大班教学中,科学活动是激发孩子们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重要环节。

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摩擦起电”这个神奇的科学世界。

一、活动目标首先,让我们明确这次活动的目标。

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1、初步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知道一些物体摩擦后可以带电。

2、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分析和记录,发展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为了让活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塑料梳子、塑料尺子、气球、碎纸屑、毛巾等。

2、两个相同大小的透明塑料盒,分别贴上“带电”和“不带电”的标签。

三、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老师拿出一把塑料梳子,问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把梳子能把纸屑吸起来吗?”孩子们纷纷猜测,然后老师进行尝试,发现梳子不能吸起纸屑。

2、引发好奇心老师接着说:“但是,老师有办法让这把梳子变得有魔力,能够吸起纸屑哦!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齐声回答:“想!”3、实验操作老师拿出一块毛巾,将梳子在毛巾上快速摩擦几下,然后靠近碎纸屑。

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纸屑被梳子吸了起来。

孩子们惊讶地叫了起来:“哇,真的吸起来了!”老师趁机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梳子能吸起纸屑吗?”引导孩子们思考。

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用塑料尺子在毛巾上摩擦,去尝试吸纸屑,观察现象。

接着,给每个孩子一个气球,让他们在头发上或者衣服上摩擦,然后去靠近碎纸屑,看看气球是否能吸起纸屑。

4、观察与记录在孩子们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一张表格里。

表格上分别列出“物体名称”“是否摩擦”“能否吸起纸屑”等栏目。

5、讨论与总结孩子们完成实验后,老师组织大家一起讨论。

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发现哪些物体经过摩擦可以吸起纸屑,哪些不能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自己的发现。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有些物体摩擦后可以带电,能吸起纸屑等轻巧物体。

2、能正确记录自己实验结果。

3、感知现实生活中的静电。

活动准备1、一盆小纸屑、塑料尺,化纤布每人一份。

2、木筷子、铁质勺子、塑料笔杆、橡胶棒等不同材质的材料、实验记录单每人一份。

3、活动前带领幼儿玩大型游戏,体验静电反应。

活动过程一、实验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纸屑,他们想和尺子做朋友,想想看怎样才能让小纸屑粘到尺子上面呢?幼儿:可以用胶水粘住,透明胶……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可以用胶水、透明胶、双面胶等粘住,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不用胶水,只需要塑料尺和化纤布,小纸屑呀就能够吸到尺子上。

(师操作实验,摩擦尺子后吸纸屑,纸屑被吸到尺子上。

)师:为什么塑料尺在布上摩擦后会把小纸屑吸起来呢?(幼儿自由回答)小结实验结果:因为塑料尺在布上摩擦后会产生一种电,我们把这种停留在尺子上的电叫静电。

二、验证不同材质的物品是否都能产生静电师:老师这边准备了一些其他的东西也想和小纸屑做朋友,我们一起来预测下,是不是每样东西摩擦后都能产生静电与小纸屑做朋友,我们把猜测的结果填到记录单上,你觉得可以产生静电的打√,不行的打×。

幼儿填写预测结果。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一位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来和大家交流下他的预测结果。

(幼儿交流答案。

)师:老师发现有很多小朋友和他的预测结果不一样,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验证预测的答案呢?幼儿:做实验。

按照记录表顺序做实验。

师:小实验做完了,我们知道了木筷子和橡胶棒摩擦后都不容易产生静电,铁质勺子、塑料笔、塑料木梳摩擦后都容易产生静电。

大班科学公开课摩擦起电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摩擦起电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公开课摩擦起电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本次公开课是一节大班(50人)科学课,教授的是摩擦起电的概念和实验。

学生年龄在9至10岁之间,多数学生对科学知识较为感兴趣,但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理解摩擦引起电荷分离的机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教学内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摩擦引起电荷分离的概念和实验。

下面是教学具体步骤:1.引入首先,教师通过询问,引导学生对电荷的认识,并介绍摩擦引起电荷分离的现象。

•提问:什么是电荷?•回答:电荷是物质带有的电性属性。

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介绍:当我们把两种不同材质的物体磨擦、摩擦,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它们会受到吸引(或排斥)。

这是什么原理呢?就是摩擦表面上的分子被磨掉,进入空气中,形成不同的电荷,就是我们所说的静电。

2.理论讲解在引入之后,接下来是对摩擦引起电荷分离的理论讲解,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抽象的概念;•画图或使用模拟器介绍分子的运动和电荷分离的过程。

3.实验演示在讲解后,需要通过实验演示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具体步骤如下:3.1 实验器材准备1.高分子材料盘(也可使用玻璃板)2.充满电的塑料板、毛皮或硅橡胶3.2 实验操作1.将充满电的物品拿近盘子,观察有无现象。

2.将充满电的物品在盘子表面移动,观察有无变化。

4.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完成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5.实验结果讲解教师组织学生讲解实验结果,并现场解答问题。

教学反思在此次科学公开课中,我们参照了课程标准,采用了“引入-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实验结果讲解”的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严谨科学,操作简单明了,使学生们理解了摩擦起电的现象及其机理。

整堂课程,学生们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兴趣,少数学生存在小打闹或讲话的情况,但只是个别现象,不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本次公开课中的小问题,我们思考了以下解决方案:•增加互动环节:在引入和理论讲解中,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摩擦起电》教案包含了,活动目标是充分体验摩擦带来的乐趣,感知有些物体摩擦后可以带电,能吸引起纸屑等轻巧物体。

科学领域:大班《互不理睬的气球》活动目标:一: 充分体验摩擦带来的乐趣。

二:感知有些物体摩擦后可以带电,能吸引起纸屑等轻巧物体。

三:进行探索和尝试,并自己得出结论。

活动准备:气球两个、细线。

活动过程:一:制作方法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后防漏气,用细线连在一起。

二:实验操作1、让幼儿手提细线中间,会发现两只气球是互相靠在一起的。

2、让幼儿把两只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进行充分摩擦,然后提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

(指导建议:提醒幼儿摩擦时用力要适度,不要把气球弄破。

)三、科学原理科学实验表明,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

由于两个气球被绒布摩擦后带了同种电荷,所以就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五、活动延伸那老师还要教小朋友们变一个静电的魔术,大家想学吗?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堆小纸屑,和一根吸管。

他们想粘在一起做朋友小吸管能吸起小纸屑吗?(老师,边说边示范表示不能)。

那老师可以用魔术让它们粘在一起,想不想看魔术?那接下来老师开始表演魔术啦!老师开始念魔语磨磨磨,擦擦擦。

磨磨磨,擦擦擦。

魔法快点来!小朋友念魔语试试,小朋友们,刚才没有看清楚。

老师再表演一遍你们念魔语我来变魔术!(老师操作实验两次,吸管在头发上摩擦后吸起纸屑,纸屑被吸管吸起)师:为什么吸管摩擦后能吸起小纸屑呢?(幼儿自由回答)小结实验结果:因为吸管与小纸屑摩擦后会产生一种静电,这种现象我们叫摩擦起电。

小朋友们可以把这个魔术变给爸爸妈妈看哟!六、活动结束。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三篇

【导语】两个物体在⼀起摩擦后会产⽣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为⼤家准备了幼⼉园⼤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摩擦起电》教案1 活动⽬标: 1.对摩擦起电感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能正确记录⾃⼰的发现并表达⾃⼰的认识。

3.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1盘⼩纸屑,塑料勺⼦,⼩⽑⼱⼈⼿⼀份。

2.塑料⽔笔、塑料尺、塑料吸管、铅笔、勺⼦,记录单⼈⼿⼀份。

3.蝴蝶、花若⼲。

活动过程: (⼀)教师出⽰⼩纸⽚,引导幼⼉讨论。

1.教师:⽼师的盒⼦⾥有许多的⼩纸屑,这⾥还有⼀把⼩勺⼦和⼀块布,如果我把勺⼦在布上摩⼀摩,再把勺⼦靠近⼩纸屑,你觉得会发⽣什么事情? 2.幼⼉交流猜想,教师归纳幼⼉的意见。

(⼆)教师引导幼⼉分组进⾏尝试。

1.教师:刚才⼩朋友猜想了⼀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试,看看到底会发⽣样的事情?(幼⼉第⼀次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吸上来后事什么样⼦的? 3.教师:除了塑料勺⼦,⽼师这⾥还准备了⼏种东西,你来猜猜看哪些东西⽤布摩擦后也能吸⽓⼩纸屑? A认识记录卡上的标记。

B猜⼀猜:这些东西摩擦后也能把纸屑吸起来吗? C如果可以的话打勾,不⾏就打叉 4.幼⼉猜想记录。

5.操作验证。

(三)教师引导幼⼉交流各⾃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1.教师:⼩朋友⽤哪些材料吸起⼩纸屑的? 交流: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纸屑? 幼⼉思考讨论(相互讨论) 师⼩结:两个物体在⼀起摩擦后会产⽣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产⽣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静电。

活动延伸: 在我们⾝体的哪些地⽅摩擦后也会产⽣静电?《摩擦起电》教案2 设计背景: 天⽓⼲燥的时候,特别是秋冬季节,我带孩⼦们进⾏户外活动时或者在与孩⼦不经意的亲密接触间,经常会发现孩⼦惊呼:“哇!有电。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引言:本次科学活动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和探究摩擦起电的现象,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体验。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将会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一、活动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以及其产生的原因。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二、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金属勺、塑料梳子、布、塑料袋。

2.场地准备:教室或室外活动区域。

三、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在冬天会有电火花?”2.讲解:简单地向幼儿介绍摩擦起电的现象以及其原因。

通过用布擦拭金属勺,然后将勺子靠近小纸屑或其他细碎的物体,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让幼儿亲自操作去感受一下摩擦起电的现象。

3.观察和实验:将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

鼓励幼儿用手触摸金属勺并观察,然后将布擦拭金属勺,再次观察并比较两者的差异。

4.讨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的结果,与其他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提问:“为什么金属勺被擦后会有火花?”,鼓励幼儿回答并尝试解释。

5.延伸实验:可以让幼儿用梳子梳头发,然后将梳子靠近小纸片,观察是否会有火花。

6.总结:引导幼儿总结摩擦起电的原因和现象,并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以便后续的回顾和反思。

四、教师反思:通过这次科学活动,幼儿对摩擦起电的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释。

同时,幼儿在团队合作和分享方面也有了很好的表现。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幼儿容易分心,没能完全专注于观察和实验。

在后续活动中,应该注意更好地引导幼儿参与,并加强对个别幼儿的引导和关注。

另外,通过延伸实验的方式,可以进一步拓展幼儿的认知和理解。

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及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及活动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及活动反思(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大班教案、中班教案、小班教案、托班教案、优质课件、节日课件、语言课件、科学课件、健康课件、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kindergarten lesson plans, high-quality courseware, holiday courseware, language courseware, science courseware, health coursewar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班科学教案《摩擦起电》及活动反思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摩擦起电》教学背景大班科学公开课是在学校开展的一项学科展示和教育交流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摩擦起电》,属于电学的基础知识,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电学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摩擦起电,掌握摩擦起电的基本特征;2.理解电荷的性质及其分类;3.掌握摩擦起电的应用和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1.什么是摩擦起电;2.电荷的性质及其分类;3.摩擦起电的应用和实验方法。

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知识点的讲解;2.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和演示;3.利用互动问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4.布置作业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图片或实物进行展示,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摩擦起电,并简单讲解电荷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步骤二:讲解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包括:1.什么是摩擦起电:简单介绍摩擦起电的概念、起因和特点;2.电荷的性质及其分类:阐述电荷的性质和分类,包括带电体、正电荷、负电荷等;3.摩擦起电的应用和实验方法:介绍摩擦起电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进行摩擦起电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步骤三:实验演示教师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摩擦起电的现象和特点,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学步骤四:互动问答教师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老师会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发现哪些物体会发生摩擦起电等。

教学步骤五:巩固作业布置相关的巩固练习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奖励。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包括多媒体课件、实验演示和互动问答等方式,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强。

例如,对于一些学生和家长来说,本节课的概念较为抽象难以理解,需要进行更为详细的解释和阐述。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摩擦起电》一、教学目标1.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2.学习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3.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4.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2.摩擦起电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3.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的准备。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塑料棒、羊毛布;2.实验材料:金属小球;3.实验台:布置实验器材和材料的桌子;4.教学PPT:介绍实验的现象、原理和实验步骤。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自然界中的电现象,如雷电、静电贴等;•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电是怎样产生的。

2.观察实验现象(10分钟)•准备实验器材,让学生分组,每组两人一组进行实验;•一人持塑料棒,一人持羊毛布;•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让学生分别用塑料棒擦羊毛布,然后将塑料棒靠近金属小球,观察实验现象。

3.讨论实验现象(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金属小球出现了吸引或推开;•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进而提出摩擦起电的问题。

4.介绍实验原理(10分钟)•利用教学PPT,向学生介绍摩擦起电的原理;•解释摩擦起电是由于不同物质之间的摩擦产生的静电电荷;•通过示意图和生动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摩擦起电的过程。

5.继续实验(15分钟)•让学生再次进行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加深对摩擦起电的理解。

6.实验总结(10分钟)•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对实验的步骤、现象和原理进行总结;•提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遇到了问题及解决办法。

五、教学反思本次科学公开课教学使用了摩擦起电实验,学生们对实验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了实验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们深入理解了摩擦起电的现象和原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几个问题需要改进:1.教学准备不足:教师在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时没有彻底检查,导致部分实验器材不齐全。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提前检查和准备好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摩擦起电》1.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静电学;•掌握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原理;•培养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摩擦起电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教学难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遇到摩擦起电。

3. 教学准备•静电仪;•不同材料的物品。

4. 教学过程及课堂设计4.1 自我介绍老师先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并与学生互动。

4.2 导入通过一个小实验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 摩擦起电。

拿出一块玻璃板和一块丝绸布并将它们靠近并擦拭,然后将静电仪放在玻璃板附近,让学生观察仪器的读数。

4.3 讲解静电学的概念向学生简单讲解静电学的概念,并向学生展示与另一物质相摩擦后,物体上所带电荷的现象。

4.4 摩擦起电实验将教师准备好的不同材料的物品(如塑料、橡胶、丝绸、棉布、金属等)分组,每组挑选一种物质进行实验,让学生们通过摩擦的方式使物品带电,并观察其变化。

同时请学生把实验过程记录到自己的实验笔记里。

4.5 整理实验结果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学生可以在黑板上进行讨论与汇报。

4.6 总结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摩擦起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如电灯亮起、柿子洗衣机脱水等等。

4.7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摩擦起电的应用实例,并结合今天学到的实验方法和理论,写一篇短文介绍其中一个应用实例。

5. 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实验的方式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向学生讲解了静电学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摩擦起电,掌握了实验方法和原理。

此次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参与度和探究精神,他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记录和总结。

同时,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丰富了课堂内容。

总体上,本次公开课的教学效果良好,而教师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如探究精神和实验精神的培养方面,但在教学设计、实验方式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摩擦起电》含反思教案名称:摩擦起电教学目标:1.了解或复习静电。

2.理解静电的成因及相关现象。

3.通过察看设计试验,探究摩擦带来的电荷移动。

教学重点:把握摩擦起电原理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试验加深对“摩擦电荷转移”的理解教学资源:白板、笔、试验器材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示范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 让孩子们轮番用木棒搽充电箱体验搽沾带来的转化。

2. 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简要了解他们知道的摩擦电与摩擦电荷转移的常识。

二、探究1. 分成三组,每组一个试验模型。

为了制造摩擦的效果,我们需要用鼓槌和海绵,先让孩子们来一个摩擦,然后他们可以接着玩这个试验。

2. 鼓槌只贴着容器边缘摩擦,然后将其移开。

3. 让孩子们察看一下容器内的情况,是会有现象显现的,他们怎么看。

4. 幼儿可以在试验时尝试用纸质或塑料等不同材料摩擦,在察看转移情况时也可以通过Ampere计算机揭示当前试验箱的实时电量。

三、总结1. 对摩擦电荷的某些常见表现进行讲解,例如:吸引、推开、颤抖等。

2. 分组打开讨论,每构成员自行发挥,提炼出把握的重点。

3. 让孩子本身工作而不是简单的停留在教材和老师的表达之中。

四、拓展1. 在教室中安装一块板子,然后在板子上滑动托盘,看看能否产生电荷。

2. 让孩子接触一些比较多而杂的摩擦试验,例如摩擦发动机、灯泡发光试验等,让他们了解摩擦电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反思:此次摩擦试验活动能够加深幼儿对静电的学问把握,通过手动操作,进一步促进幼儿学习喜好的培育,磨练了幼儿的语言表述和综合运用本领,同时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但需要注意接下来的工作,需要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和测量,以便于精准地确定十种现象的性质和本质。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摩擦起电》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摩擦起电》1. 课程背景大班科学公开课是学校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

本次公开课的内容是关于摩擦起电的,这是小学三年级的物理知识点,试图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摩擦起电的物理过程,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摩擦起电的规律。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摩擦起电的物理过程;•知道哪些材料容易被擦起电;•知道正负电荷的概念。

2.2 能力目标•能用实验验证擦起电的过程;•能通过实验得出不同材料之间的正负电荷大小;•能在生活中应用摩擦起电的知识。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教学过程3.1 准备阶段•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材料(如两块木板、毛刷、纸、绸子等);•教师准备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助手,协助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准备好 ppt 幻灯片和讲解文稿,以备上课使用。

3.2 导入环节教师用 ppt 幻灯片展示一些神奇的摩擦起电现象(如尼龙袜摩擦后可以吸附金属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教师以简单的语言讲解什么是静电(即正、负电荷)。

最后,老师向学生呈现实验目的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路: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测不同材料之间的正负电荷?我们如何控制正负电荷大小?3.3 实验环节首先,教师向学生分发实验器材和材料,并简单讲解材料的性质和特点。

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现问题,并协助学生解决问题。

3.4 知识总结在实验环节结束后,教师向学生解释实验结果,总结出摩擦起电的规律,并让学生自我总结,掌握相关知识。

3.5 课程结束教师提醒学生做好实验器材的清理工作,并帮助学生把实验结果写入实验报告中。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程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程内容。

4. 反思总结本次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深入了解摩擦起电规律并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
摩擦起电
坛山街道中心幼儿园 刘媛媛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 想和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 设。
2、引导幼儿探究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初步了解什么叫摩擦起电,并体会到科学知 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使幼儿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全过 程,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 态度,体验到科学研究的无限乐趣,树立科 学研究的信心。

1
2
3
实验要求: 1、团结合作,明确分工
, 2、小心使用易碎的物品
3、纸屑等尽量不要弄ຫໍສະໝຸດ 地上4、倒数10,9,8,7……1回到座位上
实验要求: 1、团结合作,明确分工
, 2、小心使用易碎的物品
3、纸屑等尽量不要弄到地上
4、倒数10,9,8,7……1回到座位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