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大国及俄国外交中地缘政治因素资料
俄罗斯国际观的变化与对外政策调整
欧盟尽管不希望与俄罗斯公开对抗,并在俄格 冲突后与俄重新启动了搁置两年之久的新《 伙伴关 系与合作协定》 谈判,但欧盟对俄重新崛起的方式 及其可能带来的挑战也充满了担忧。 俄格冲突后, 波兰和捷克迅速与美签署了在本国部署美国反导防 御系统的协议。 12 月 11 日,欧盟首脑会议批准了 “东部伙伴关系冶 计划。 该计划旨在加强欧盟与乌 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 美尼亚等六国的合作,保持欧盟对这些国家“ 足够 的吸引力冶。 欧盟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称,“ 东部 伙伴关系冶 计划是欧洲睦邻政策的延伸,目的是更 大程度地促进经济一体化和流动性,使欧盟在维护 地区安全与解决地区冲突时拥有更多的渠道。 “ 东 部伙伴关系冶 计划的实质是欧盟在不希望与俄正面 交锋的情况下,通过“软渗透冶 削弱俄在原苏联地区 影响的战略举措,它将对俄现有的战略空间形成巨 大冲击。
于 禺刳剽 赜剜剀剽劐卦 夭剜劂劂刳刳: 2017-噩剜剡劁劐剽仨 剡刂卣匮剌刂剀剜卦剜 匾劐卣劐仉刂卦剜. 禺. 2007.
盂 廿. 禺刂卣赜刂卣刂赜. 兀仨劂劁劐蒯剌刂剡刳刂 剡匮 XII 乇刂劁刂剽匾劐剽卦劂剀剜剞 剞刂刎卣劐剡匮剽剜卣剡剜剞 仫剀剜剡剜剞刳亻刂劂剀剜剞 劓剜剽劐剞刂. http: / / www. kremlin. ru / text / appears / 2008 / 06 / 202221. shtml.
分析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因素
未来国际政治将继续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兴大国和地区力量将逐渐崛起;同 时,非传统安全威胁和挑战也将不断增多,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和解决。此外,全 球化进程将继续深入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
02
国家利益与外交政策
国家利益概念及分类
国家利益定义
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本国人民生存、发展和进步的各种需求的总和。
国家利益分类
包括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等。安全利益是国家利益中的最高利益 ,是主权国家独立自主的保障,是其他利益实现的前提;政治利益是国家在政治上享有 的权利和利益;经济利益是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文化利益则是国家文
化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外交政策制定依据和原则
制定依据
运作机制
通过召开国际会议、制定国际法规、实施国际项目 等方式,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多边主义原则在实践中应用
强调各国平等参与和协商解决问题,遵循国际法和 国际准则。
在贸易、气候、安全等领域推动多边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性挑战。
通过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加强国际协调,维护世界 和平与稳定。ຫໍສະໝຸດ 当前挑战下国际组织改革方向
05
意识形态与文化差异问题
意识形态概念及其在国际关系中地位
意识形态定义
意识形态是指一种系统的、自 觉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 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 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 分。
意识形态与国际关系
在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常常 成为国家间竞争、合作与冲突 的重要因素,影响国家对外政 策的制定和实施。
分析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因素
汇报人:XX
20XX-02-04
目
CONTENCT
浅谈俄罗斯地缘政治
浅谈俄罗斯地缘政治2009级航空电子期班王唯嘉 301200915005摘要:本文旨在站在俄罗斯的角度上,从地缘政治的学科出发,观察俄国及其周边地理环境,总结俄罗斯历史阶段里地缘政治对俄国的影响以及其国家战略和应对策略,并结合美国布热津斯基的地缘政治观,简要分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
地缘政治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现在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脉络,对于我国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国家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俄罗斯;新欧亚主义;地缘政治一.俄罗斯的地理环境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
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靠北冰洋,海岸线长3.4万千米。
国土面积1707.5万平方千米。
人口1.42亿(2006年)。
首都莫斯科。
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平原约占总面积的70%。
乌拉尔山以西为东欧平原,山脉以东、叶尼塞河以西为西西伯利亚平原。
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为中西伯利亚高原。
南部、东南部及东部多山地。
高加索山主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462米,为全国最高点。
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其中伏尔加河全长3530米,是欧洲第一长河。
湖泊有里海、贝加尔湖、拉多加湖和奥尼加湖等。
里海面积37.1万平方千米,是全球第一大湖。
贝加尔湖水深1620米,是世界第一深湖。
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仅西北沿海地区具海洋性气候特点,远东太平洋沿岸有季风型气候特征。
俄罗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2006年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47.5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首位,石油探明储量82.19亿吨,居世界第六位。
铁、煤、铝土、铜、铀及金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二。
森林覆盖率50.7%。
该国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化工和森林工业为主。
军火工业生产能力大,水平高。
农作物以麦类、玉米、豆类、马铃薯、亚麻、向日葵和甜菜为主。
畜牧业主要为养牛、养羊和养猪业。
虽然说从地理上来看,俄国约3/4的国土面积乌拉尔山脉以东,属于亚洲,但是从政治、经济、文化的分布情况来讲,基本上在俄国西部,首都莫斯科就在这边。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国冲突和外交危机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国冲突和外交危机随着20世纪初期的来临,世界进入了一个充满紧张和冲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一系列的大国冲突和外交危机逐渐推动着世界走向了一场具有全球性的战争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文将详细探讨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国冲突和外交危机,以揭示当时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
一、直布罗陀危机直布罗陀危机是1911年至1912年期间英国和德国之间发生的一场激烈的外交危机。
由于摩洛哥动荡局势,德国派遣军舰前往摩洛哥,以维护德国在该地区的权益。
然而,英国认为这是对其在直布罗陀的利益的挑战,因此派遣舰队到达该地区。
双方军舰的对峙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最终导致了潜在的武装冲突。
这次危机揭示了国家之间在殖民地和地缘政治上的竞争和冲突。
直布罗陀危机凸显了德国对欧洲权力平衡的挑战,并且为之后的冲突奠定了基础。
二、巴尔干危机巴尔干危机是因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导致巴尔干地区的独立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冲突。
在20世纪初,塞尔维亚、黑山、保加利亚和希腊等巴尔干国家相继宣布独立,挑战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这些独立国家之间的争夺领土和影响力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外交危机。
例如,巴尔干战争中,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之间爆发了一场短暂但血腥的战争,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进一步加剧了整个地区的紧张局势。
巴尔干危机使得欧洲列强陷入一种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
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外交对抗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铺下了伏笔。
三、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一次重要外交危机。
该事件发生在奥匈帝国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统治下,一个由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组成的秘密组织刺杀了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兰茨·费迪南德大公。
这一刺杀事件导致了一系列的外交紧张和危机。
奥匈帝国以此为理由要求对塞尔维亚进行惩罚,而塞尔维亚则寻求其他大国的支持。
最终,这场外交危机演变成为战争的导火索,引爆了整个欧洲。
萨拉热窝事件凸显了民族主义在当时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和危险性。
试论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
试论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1. 引言1.1 介绍文章主题俄罗斯作为世界上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庞大国土的国家,其战略思想传统深厚而丰富。
在不同历史时期,俄罗斯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战略都受到其独特的文化、地理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战略思想体系。
本文将从古代俄罗斯到当代俄罗斯的历史中,探讨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为和决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首先概述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介绍其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
然后将分别深入探讨古代俄罗斯、沙皇俄国时期、苏联时期和当代俄罗斯的战略思想,探讨各个历史时期俄罗斯的战略思想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
我们将对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进行总结,同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为理解和分析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地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介绍文章主题】1.2 阐述研究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对俄罗斯国家战略思想的深入理解,并为未来预测俄罗斯的战略动向和对外政策走向提供参考。
希望本文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俄罗斯战略思想传统的关注和研究,为俄罗斯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作出贡献。
【字数:294】2. 正文2.1 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概述在俄罗斯的战略思想传统中,可以看到一种强调权力、地缘政治和军事力量的倾向。
古代俄罗斯时期,以拓展领土、保卫国家利益为主要目标,发展出了较为保守和封闭的战略思想。
沙皇俄国时期,俄罗斯开始向欧洲扩张,试图在地缘政治上取得更大的影响力,战略思想逐渐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苏联时期,俄罗斯的战略思想受到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强调革命和社会变革。
苏联通过扩张军事力量和建立势力范围,试图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主导地位。
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战略思想,注重稳定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当代俄罗斯的战略思想更加多元化和开放,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军事战略,更多关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
俄罗斯致力于加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
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一.概述地缘政治已经成为各国制订国防和外交等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
各种地缘政治理论的研究虽然都是以地理环境作为基础,但依据重点有所不同。
过去多从历史、政治、军事等方面考虑,而近年来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视。
地理因素的影响总的来说,体现在三个层面:从人的层面来说,地理因素会影响民族的性格和文化;从国家层面来说,地理因素会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国力,例如由海权向陆权转换时期导致的权力转移;从国际层面来说,地理因素一旦和当时的国际格局的影响结合在一起,就会国家的外交格局(外交的取向、难度)发挥重要的影响。
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
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二.地缘政治理论发展1.海权论 A.T.马汉(1)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
马汉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即海权。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马汉的这一论述最大程度的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
他所说的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
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
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使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此观点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
因此,马汉的海权论实际上是论述如何通过夺取制海权以达到控制世界的理论(2)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
一是地理位置。
如岛国,既不靠陆路去保卫自己,也不靠陆路去扩张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比大陆国家拥有更明确的向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发展海权的优越条件。
影响俄罗斯外交的传统因素
近年来 ,国内外学术界在各种俄 罗斯外交 的论著 中,
于 “ 地理 与国家的命运” ,俄罗斯学 者波兹德 尼亚科 曾指 出 :“ 俄罗斯 国家体制及其 民族 国家 利益 的特点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俄罗斯 的地 缘政 治处境 ,这 种地 缘政 治在俄 罗斯 整个历史上 ,在俄 罗斯 作为 独特 的社会 民族 共 同体 形成的特点上 ,在俄保 障国家安 全 的特点上 打下 了不 可
于这些疑 问 ,本文 剖析影 响俄罗斯外 交的三个传统 因素 , 旨在 于为 客观理解 复杂 的俄罗斯外 交提 供一 个更具解 释 力 的框架 。 俄罗斯 的外 交原则形成于 l 世 纪。决定俄 罗斯 外交 9
磨灭 的烙印 。_ 因而 ,“ ”】 安全”成为其地缘扩 张驱 使力 。
维普资讯
20 06年 第 5期 ( 第 19期 ) 总 9
北才论
r HE NOR HERN 1 r F 0RUM
N . o 5,2 0 06 T tl . 9 oa No 1 9
影 响俄 罗斯 外 交 的传 统 因素
于春苓
( 哈尔滨 师范 大学 历 史 系 ,黑 龙江
建于公元 82年 的基辅 罗斯 地处 东欧 平原 阔 的 平 原 , “ 放 的边 界 ” (Tpr  ̄ 开 oKbr a
Fam a pH  ̄)使其极易受到来 自四面的侵扰 ,这 种地 缘环境
使俄国缺乏安全感 ,一 旦 国家拥有 开拓 领土 的实力 ,就 会不断 向四周扩张 ,而 领土扩 张又会 增加 新 的不 安 全因
关于影响俄外交 的传统 因素时有 涉及 ,但 由 于研 究视 角 及其他 因素综合作 用而结 论不尽相 同。其 中有认 同 的观
点 ,如地缘政 治因素 ;也 有 不认 同的观 点 ,如 宗教 “ 救 世主义” 。究 竟是哪些因素支配和影响俄外交?传统 因素
地缘政治因素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地缘政治因素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论文关键词:地缘政治;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论文摘要:从最初寻求生存的领土安全,到扩大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扩张战略,再到确保其独特欧亚大国的安全战略,地缘政治因素已经渗透到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领域中。
地缘政治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脉络,对于我国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国家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地缘政治因素是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础地缘政治因素来源于地缘政治理论,它强调地理环境对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国家的政治、军事活动受制于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缘政治因素是国家制定政治、军事、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
国家安全战略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缘政治因素是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的理论依据。
地缘政治强调地理环境因素对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意义。
由此可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也离不开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国的政治制度、精神特征以及对外政策。
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达尔文主义为国家间竞争提供了理论基础。
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创立了政治地理学,他把人类国家和世界当作有机体来研究,认为国家在政治上的力量取决于该国领土的大小,国家之间不断进行着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
因此,他认为国界也应是经常变动的,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必须确立生存圈。
地缘政治理论确立后,经过马汉的“海权理论”、金麦德的“陆权理论”、皮克曼的“边缘地区理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近代资本主义扩张和争夺世界领导权的理论依据。
历史上俄罗斯国家安全就与其独特的地缘政治紧密在一起,地理位置成为俄罗斯民族保障国家安全的独特力量和手段。
从最初寻求生存的领土安全,到扩大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扩张战略,再到确保其独特欧亚大国的安全战略,地缘政治因素已经渗透到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中。
20世纪西方大国及俄国外交中地缘政治因素
东欧的地缘政治特点及地缘战略地位
①、东欧的地缘政治特点;
②、东欧的地缘战略地位;
东欧的地缘政治特点
从自然地理方面来说:地理位置上处于俄国、西欧的中 间位置;地形上以平原为主,没有天然障碍。
从人文地理方便来说:这一地区由众多具有自己独特的 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小国组成;
在此基础上,斯皮克曼认为,并非是位于欧亚大陆的 “心脏地带”造成了对海权国家的威胁,而是位于心脏 地带和西方势力控制的沿海地带之间的缓冲地带。因此, 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是各强国占领和控制的核心地区。 斯皮克曼的主要观点是:谁控制了边缘地区,谁就能控 制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能决定世界的 命运。
冷战时期美国的地缘战略
⑴、冷战进程:遏制与缓和;
⑵、冷战时期美国实施地缘战略的途径;
遏制
“除非俄国碰到铁拳和 强硬抗议,再一次大战 就可能发生。他们所了 解的只有一种语言—— 你究竟有多少个师?”
遏制
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已经被一个庞大的均势强国所 控制,海洋国家如果要保持在全球范围内的力量均势, 就必须遏制住这个国家向大陆边缘地带的扩张。
第二章 西方大国及俄国外交政策中的地缘 政治因素
第二章 西方大国及俄国外交政策中的地缘政治 因素
一、地缘政治与美国世界霸权的建立与巩固;
二、欧洲的权力中心地位及其地缘政治变化趋 势; 三、日本的地缘政治脆弱性及其地缘战略选择; 四、苏俄“心脏地带”的地缘政治嬗变;
重点问题
美国地缘政治学理论沿革;
支持“颜色革命”
Ⅰ、“颜色革命”的爆发;
Ⅱ、美国非政府组织是策动“颜色革命”的重要工具; Ⅲ、美国策划“颜色革命”的意图;
地缘政治学
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实行和调整改 革、开放政策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判断和把握 自身最大、最现实的政治、经济战略利益?如 何粉碎敌对外部力量围困、孤立、阻滞和通过 和平演变瓦解中国的阴谋?对这些具有战略意 义的问题的思考,需要密切考虑地理与政治、 经济力量的组合,也需要深刻了解、研究敌对 外部势力措以构思其战略和政策的理论基础。
所谓“黄祸”论,是西方人对中国人和日 本人的污蔑性概念。这个概念的本质,基于西 方资产阶级对东方民族的恐惧心理。但如果我 们注意到,麦金德的这些话表述于1904 年,当 时中国极弱,尚没有获得真正的政治独立,也 根本谈不上对西方列强的世界霸权构成任何威 胁或挑战、那么我们就可以意识到,西方战略 学家对于一个强大、统一、现代化中国的出现, 从来具有何等深刻的警惕和畏惧。
麦金德书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他从全球一体观 念出发’,提出的“地理政治枢纽”的概念。 他认为,全球可以分成若干个大岛。联于一体 的欧、亚、非三大洲是其中一块最大的陆岛。其次 为南北美洲大陆,再其次为澳洲大陆。所以他称欧、 亚、非大陆为“世界岛”。他认为,在这块世界岛 上居于顶端部分的欧亚大陆,是决定世界发展的地 理中枢或 “枢纽”,因此他称之为全球的“心脏地 带”。
在这里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麦金德这本 书最后结尾的一个观点。他指出:“假如 中国被日本组织起来,推翻俄罗斯帝国并 征服其领土,那时由于他们在广大的大陆 资源之外又占据了控制海洋的钻位——这 双重优势是俄国人还没得到过的,那么他 们必将成为威胁世界自由的黄祸。”(参 阅中译本63页。引文参照原文有修订。)
从区域到全球、从平面到立体 的地缘观
15世纪至19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 的地理扩张、资本扩张和军事扩张,使 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时代 取代了农业时代;居于中心的欧洲与处 于外围的其他地区呈明显的非对称结构; 世界的各个区域不再彼此隔绝而是彼此 联系日益紧密;列强对霸权的争夺是世 界性的,反帝反殖运动也是世界性的。 这些巨大的变化使20世纪的地缘战略观 出现了巨大变化。
解读美俄博弈格鲁吉亚的地缘战略因素
美为实现以格制俄的战略意图,全面介入格国内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经济上,美国充分利用政府和民间两个渠道向格渗透,加深格对美依赖。在民间层面, 美支持和鼓励美国公司以合资、独资和购买企业股份等形式在格投资,力图控制主导产业。在政府层面,针对格经济上严重依赖外援的现实,不断加大对其援助力度,使格成为美对外援助的重要对象国。2003年,美给予格共计1亿美元的援助,按人均援助额计算,格已成为仅次于以色列的世界第二大受美援助国。同时,美国还加强与格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帮助其解决石油运输问题,从而减少格在能源领域对俄的依赖。在美国政府的极力推动下,2002 年9 月动工的经格首都第比利斯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于2006年7月中旬正式开通。
笔者认为,观察和研究美俄对地处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展开的博弈,无疑也离不开地缘战略视角。
一、近年来美俄围绕格鲁吉亚的斗争
2001年9.11事件爆发后,俄罗斯与美国曾一度在反恐问题上达成默契,并开展反恐合作。俄甚至为美军进驻位于中亚和外高加索的独联体国家大行方便,希望以助美反恐来换取俄美关系的全面改善。然而,局势的演变使俄发现,美丝毫没有因为俄的善意而改变其在地缘上挤压、蚕食俄战略空间的政策。于是,地缘政治博弈重新成为美俄关系的主线,而这一点在格鲁吉亚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近年来,美俄双方在格鲁吉亚的角逐愈演愈烈,各自所持战略意图分别是:美图谋掌控格鲁吉亚,并将其作为在外高加索地区推行地缘战略的桥头堡,进而遏制俄重振大国雄风的势头,确保世界霸主宝座;俄力避美向格渗透,意在保住其传统利益区,最大限度地维护在格的影响与控制力,为实现强国蓝图打造有利环境。就目前形势来看,格美关系不断升温,亲密有加,格俄关系则磕磕绊绊,每况愈下。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无论格美、格俄的双边关系如何演变,美俄在格的战略利益的冲突必然贯穿其中。近年来,美俄博弈格鲁吉亚的斗争过程已经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下面分别从美国和俄罗斯的两个视角分析一下它们争夺格鲁吉亚的行动。
从地缘政治角度解读“俄罗斯(苏联)威胁论”
从地缘政治角度解读“俄罗斯(苏联)威胁论”作者:田野来源:《人间》2016年第32期(西北大学长安校区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127)摘要:二战结束后刚刚不久,苏联与西方世界便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对抗。
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苏联陷入对抗的原因,前人已从多方面详加研讨,不再赘述。
本人在此谨从地缘政治观的角度,对其原因略作分析,探寻美国遏制俄罗斯(苏联)的地缘动力。
关键词:地缘;政治中图分类号:D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80-01在一些地缘政治家看来,人类近代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斗争的历史。
诸如英法争霸,英俄博弈,英德战争,无不类此。
1890年,美国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便在其著作中总结归纳出了著名的海权论,这一思想的在于以三段论“谁掌握了世界核心的咽喉航道,运河和航线,谁就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的运输之门;谁掌握了世界经济和能源的运输之门,谁就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谁掌握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和安全命脉,谁就控制了世界”,来指导美国通过控制海上交通要道,获取海外资源,控制海上贸易,最终在世界上占据支配地位。
在马汉看来,冲突的关键地带处于在亚洲的北纬30到40度之间的地方,在这里,俄罗斯的陆权和英国的海权相碰撞。
此外,他还预测美国,英国,德国以及日本的联盟终有一天会使反对俄国和中国成为他们共同的事业。
而在1904年,英国的地理政治学家海福特.J.麦金德则提出了可归纳为陆权论的“大陆心脏地带”学说,并将其归纳为“谁统治了东欧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就统治了世界”的三段论。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思想,同样与当时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在19世纪迅速崛起扩张,并分别在欧亚大陆内部修建西伯利亚铁路和柏林——安纳托利亚——巴格达铁路具有密切关系。
作为对麦金德理论的批判与补充,地理政治学家斯皮克曼在1943年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的陆权思想(可视之为斯皮克曼思想的变种),概括之则为“谁支配着边缘地带,谁就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命运”。
中国外交政治——地缘政治
海权论:美国海军军官,同时也是历史学家的阿尔弗雷 德·赛耶·马汉,经由对英国海军发展与海洋霸权的研究, 提出一套以制海权概念解释历史的理论。于1890年,出 版《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阐述海权理论,其 论点之中心在于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 若是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要掌握在海洋上自由行 动的能力。
北线地缘政治
越南、菲律宾、 印尼、美国
俄罗斯、蒙古
贰
外交平衡
“平衡外交”是常见的一种外交方式,包含各种形式类别。 实际上,国家无论大小,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平衡外 交”策略,平衡的对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本文关注 小/弱国的“大国平衡”外交,即它们如何平衡地对待两个 大国。这种“平衡外交”具有一些限制性条件,例如:着眼 于小/弱国的立场和视角;实施国是小国或弱国,对象国 是大国;涉及两个大国和一个小/弱国之间的三边关系; 两个大国处于竞争或对立状态。要准确理解小/弱国的“大 国平衡”外交机理
地缘政治学主张一国的政治乃受其地理所支配。它的关键内在含义是,如果一 个国家的邻国越多,那么它与这些邻国的利益纠纷就越容易产生。如果地缘政 治学说是正确的,那么中国在未来充当第一超级大国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 为它的邻国会时时刻刻拉着它的后腿。这些与邻国的利益冲突,必会使中国在 制定政治和经济政策时小心弈弈,必然大量消耗中国的国力和军力。也就是说, 美国只有二个邻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可以如一名喜欢挑战的拳击手, 随时找些敌人开心而产生凝聚力,从精通地缘政治学的美国政治家来说,这的 确是他们的一种治国之策。美国也可以在功成名就后,安安稳稳、轻轻松松地 怡养天年,但这样的缺少紧迫感会使美国很快变成南美洲的懒散国家。而中国 却用不着找任何敌人,反而受地缘支配,它必须随时应付不管它愿不愿意的各 种挑战而消耗国力。因此在任何条件下,它都不可能如美国一样可以轻易地调 兵遣将到世界各地。精通地缘政治学的美国的决策者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地缘政治论文范文
地缘政治论文范文地缘政治是分析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地缘政治学逐渐复苏,发展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学。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地缘政治论文,仅供参考!地缘政治论文篇一地缘政治分析与中国地缘战略选择一、传统地缘政治理论分析1、亚欧大陆是最大的“世界岛”麦金德于1904年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提出了地缘政治学领域的全新课题。
麦金德认为世界是由几个大岛构成的,其中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是最大的“世界岛”,美洲大陆是另外一个岛屿。
欧洲则是较小的一个岛屿。
由于欧亚大陆是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力量的集中地,也是人口众多、面积庞大的连贯性区域,又是世界性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念的诞生地,因此欧亚大陆成为世界发展的地理枢纽地带。
他认为在陆地上亚欧大陆乃心脏地带,即为最有权力的地区,所以麦金德对欧亚大陆的掌控看成了是对世界强国的建立。
他认为,如果德国和俄国结盟或者德国征服俄国,就可以奠定了登上世界宝座的基础。
因此,麦金德把自己的思想归纳为三句名言: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 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 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
2、地处“世界心脏”边缘的中国麦金德的整个地缘学说也被称为陆心说,其重要的视角在于认识到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枢纽地位,认为世界之争就是对世界心脏地带的争夺。
对于麦金德陆心学说加以修正的是斯皮克曼。
相对于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斯皮克曼持有的观点是边缘地带理论。
他并不否认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理论的重要性,但是却认为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由于人口稀少,社会组织化程度很难达到集中大规模资源的程度,相反的是欧亚大陆东西两侧的边缘,都是人口集中、资源丰富、社会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他认为,世界上核心区域是欧亚大陆东西两侧的边缘地带。
所以他的研究结论是,如果在西部或者东部边缘有足够整合人口和资源能力的国家,并且可以实现高度的组织化工业化,就极有可能成为强国。
“谁掌握了世界最具有潜质的地区,谁就有望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成为欧亚大陆上的世界强国,谁就会成为世界超强美国的挑战者。
地缘政治学
哲伦的新创
地缘政治学”一词,是瑞典政治学家哲伦(1864—1922)的新创。他利用拉采尔关于有机体的国家论发展了地缘政治学,认为国家的行为应被看作是一种竞争力量,必然的结果就是少数强大的吞并弱小的,这是竞争中的永恒规律。这样,力量因素就成了国家的决定因素,只有大国强国才能影响大陆及全球的政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哲伦对沙皇俄国向外扩张的趋势而对他的祖国瑞典所产生的危险忧心忡忡。在他看来,瑞典所在的斯堪的纳维亚集团根本无力挽救这种趋势。解决办法是祈求德国老帝国能够成为未来德国——北欧集团的中心,从而维护欧洲中心的稳定。他在《现代的诸列强》(1914)中明确提出,德国向外侵略是“人类的使命的责任”,认为德国海陆兼备,这是争夺世界强国地位最有利的条件。哲伦的这种思想与以后德国的侵略扩张意图不谋而合,从而成为第三帝国地缘政治学派的奠基人。
4.有机体是生长的,国家也是不断生长的,一个国家必然和一些简单的有机体一样地生长或老死,而不可能停滞不前。当一个国家侵占别国领土时,就是其内部生长力的反映,强大的国家必须有生长的空间。空间有机体的国家存在自然的增长趋势,如果没有强大的邻国给予有效的反对,它就会超越这些界限。
因此,有人把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的运动论归结为“国家有机体”、“生存空间”和“边疆动态论”的统一体。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影响尤为突出。尽管他并未提出“地缘政治学”这一概念,但后人还是根据拉采尔的国家理论确认他为地缘政治学的鼻祖纪末,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陆地机械运输革命的发生,使海权逐步让位于陆权。最早阐述这一观点的是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1861—1947),他曾任牛津大学地理学教授和皇家地理学会会员。麦金德一生从事教育和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要通过对国际和各国局势的变化的历史观察和思考,寻找一种“至少能表明世界历史中某些地理因素的公式”,而“这个公式具有透视国际政治中的一些对抗势力的实用价值”。1904年,他在皇家地理学会宣读了《历史的地理枢纽》这篇著名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心脏地带”这一战略概念,成为第一个以全球战略观点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人。此后,麦金德又分别于1919年和1943年发表了《民主的理想和现实》和《全世界赢得和平》两篇论文,对他的理论进行了论证。在麦金德看来,整个世界的历史就是大陆强国和海洋强国相互斗争的历史,尽管海权强国占过优势,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由于陆权国家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并且交通日益改善,海权国家终将被陆权国家所压制。因此他提出,世界力量重心所在的欧、亚、非三洲由于陆上交通发达,已变成一个世界岛;世界岛的中心位于欧亚大陆中部的心脏地带,其范围大致西起东欧,东至中西伯利亚和蒙古,南起小亚细亚、亚美尼亚、波斯和中国的西藏,北至北冰洋。其外围则依距离的远近和人力,除东欧这个门户外,其余方向海权国家均不易进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堡垒,而占据心脏地带的国家却屡屡向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扩张。据此,麦金德断言,占据东欧是控制心脏地带的关键,并把他的全球战略思想归纳成著名的三段警句:
俄罗斯地缘政治学
3。 俄罗斯的地缘战略和地理扩张
• 彼得大帝在俄国最接近进入波罗的海的地 方建起了彼得堡,这意味着俄罗斯人决意 不走蒙古人的陆上帝国的道路,而要走英 法式的海上帝国道路。
• 1703年,彼得一世下令建造圣彼得堡。 • 1712年,俄罗斯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这里定都200 多年,直到1914年,一直叫圣彼得堡。 • 1914年改名叫彼得格勒; • 1917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在这里获得成功, 从此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苏联时代。 • 1918年3月,首都迁回莫斯科。 • 1924年,改名为列宁格勒, • 1992年1月,改回圣彼得堡老名。
边缘大缓冲带
• 所谓的边缘大缓冲带,既是俄罗斯的地缘空间,又是属于欧亚文明和 其它各种文明的共同地缘空间。 • 边缘大缓冲带的发展方向对俄罗斯十分重要,这里也许会成为俄罗斯 与其它力量中心—俄罗斯与穆斯林、俄罗斯与印度、俄罗斯与中国对 立或联合的地区。 • 由于它覆盖了从波罗地海至朝鲜的广阔地区,形成通向暖洋出海口的 西欧文明的边缘地区,所以也是21世纪大国角逐的主要地缘政治舞台。 控制“边缘大缓冲带”地缘空间就等于掌握了通向世界新秩序最重要 的一把钥匙。 • 俄罗斯的安全战略带是围绕俄罗斯岛的领土海峡地区展开的,俄罗斯 与西方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对立对俄罗斯安全构成威胁,俄罗斯不可能 把该地区当作本国的势力范围,但必须在该地区占有力量优势。 • 如果欧美国家控制了“边缘大缓冲带”,实际上就等于俄罗斯陷入了 欧美国家的控制之中。所以俄罗斯的任务是,是不能让欧美势力在 “边缘大缓冲带”占据上风。要解决这一任务,必须保证俄罗斯与中 国和伊朗的战略合作,建立俄中伊三国对通往欧洲的交通控制,保证 三国在中亚的合作,反对任何破坏该地区稳定的行动。中亚应该成为 三国共同的战略后方。
地缘政治学奠基人物及学说
俄罗斯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关系_国玉奇
·中俄关系·俄罗斯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关系国玉奇(四川外语学院俄罗斯研究所,重庆400031) 摘 要:苏联解体后,中国和俄罗斯在各自的改革和建设中取得不同的成就。
两个相邻的大国存在许多共同特点和互补性,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中俄两国之间逐步形成新的地缘政治关系。
双方应共同努力探索合作方向和共建新的世界秩序。
关键词:地缘政治关系;俄罗斯;中国 中图分类号:D829.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6)06-0046-06收稿日期:2006-07-14作者简介:国玉奇(1955-),男,吉林长春人。
所长,教授,主要从事俄罗斯问题研究。
一、俄需要长远的东部发展战略 在亚洲,中国堪称地缘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最强大国家。
俄罗斯和中国有4300公里长的共同边界,但是,在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里,俄罗斯并没有把外交重点放在亚太地区,并没有制定战略长远而明智、战术清晰而灵活的政策。
实际上,是亚太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促使俄罗斯开始缜密思考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
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中俄边界两侧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发展情景。
在中国一侧,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世界前列,人力资源雄厚。
在俄罗斯一侧,经济多年衰退,人口稀少。
这就是最近十几年来这块巨大地缘政治空间的现实。
与此同时,在俄罗斯一侧,军事技术设施远不够完备。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陆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大幅降低。
俄罗斯军事专家们早就担心地指出,东部地区是该国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结构中最薄弱的环节,这将直接威胁国家的安全。
分析家们认为,鉴于上述和其他各种原因,为了解决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尖锐问题并提高那里的生产力,政府不仅应当使用市场办法,而且还要积极采用国家计划的方法。
为此,需要经过慎重思考制定出长远的东部地区科学发展战略和正确的外交战略。
二、俄学者眼里的俄中关系 在俄罗斯政治和学术界,对于俄罗斯与中国关系发展问题,存在着各种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观点。
【doc】地缘政治的涵义、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
地缘政治的涵义、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第l9卷第2期2010年6月世界地理研究WORLDREGIONALSTUDIESV o1.19.No.2Jun.,2010地缘政治的涵义,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孔小惠(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27)摘要:地缘政治具有多重涵义,本文概括为地缘政治学理论,地缘政治要素和地缘政治活动三个方面.地缘政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和"空权论"等若干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理论.在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过程中,地缘政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地缘政治理论塑造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者的思维,地缘政治现实是国家制定对外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据,地缘政治活动构成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关键词:地缘政治;涵义;理论;安全战略中图分类号:K901.4文献标识码:A在地缘政治研究过程中,国内外学术界对地缘政治的涵义及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长期以来争论不已.虽然地缘政治学从理论产生到形成发展的一百年中历经兴衰荣辱,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本文试图在阐述地缘政治涵义和其主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地缘政治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以说明地缘政治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发挥的重要影响.1地缘政治的涵义在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有关地缘政治的若干解释.在英文中,"geopolitic"一词既可指地缘政治理论,亦可指地缘政治现实,其涵义具有多重性.在中文文献中,相关的词主要有地缘政治学和地缘政治两个,前者的涵义相对单一,而后者则是个复合概念.前苏联学者拉祖瓦耶夫提出地缘政治学三种含义:第一,地缘政治学突出了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侧重于地理对政治的影响;第二,把地缘政治学推广到列强争夺世界或地区优势和权力的斗争上,最一般的是,人们称国家间竞争,特别是全球性竞争的典型情况为地缘政治.第三,认为地缘政治学首先反映了国际舞台上争取权力的斗争同地理的联系,地缘政治学收稿日期:2010一O卜29:修订日期:201O—O4—20作者简介:孔小惠(1977一),女,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战略.E-mail:********************.cn①英3~"geopolitics"来自德文的"geopolitik".现在geopolitik一般多指德国地缘政治学.在我国学者翻译英国学者杰弗里?帕着的《二十世纪西方地理政治思想》一书中,为区别这二词的不同含义,将geopolitik翻译成地缘政治学,把geopolitics翻译成地理政治学.而实际上这两个词是同义的.可参见王恩涌等:《政治地理学:时空中的政治格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72页.在当前国内有关地缘政治研究的学术资料中,已经普遍都把geopolitics译为地缘政治学.世界地理研究l9卷被看作外交政策的工具,它从地理决定论原则出发规定外交政策的可能性和优先权].美国学者奥图赛尔(Gearoid0.Tuathail)认为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有多个含义,他归纳如下:第一,用作描述对特定地区或问题的概览,以便把握被认定为外部事实的明显特征.在这种用法下,地缘政治学就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考察的分析工具.如,关于x的地缘政治,X可以指石油,资源,能源,信息,中东,中美洲,欧洲等.第二,地缘政治几乎是现实政治的同义语.图阿塞尔认为这几乎全部来自基辛格的遗产.基辛格用地缘政治来描述他力求在世界政治中维持"有利的均衡"的努力.地缘政治学是一种不含任何意识形态(或感情)色彩的马基亚维利主义的方法.第三,作为大战略的同义语.这一视角是关于地理在国际关系中的中心作用.该视角把永久的地理因素视为国家行为的驱动力].由于地缘政治概念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国内有学者提出了地缘政治学概念的五个视角②.还有学者认为地缘政治概念具有地缘政治现实和地缘政治学两个层面的含义[3].本文在审视国内外学者对地缘政治涵义形形色色的解释后,把地缘政治所具有的涵义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一种分析国际关系的研究方法或分析工具,或者是其研究成果,即地缘政治学理论.人们通过对地缘政治现实要素的理解,形成观察和分析国际关系问题的视角,思想框架,研究方法等,即形成地缘政治理论,这些思想,观点,分析方法,理论等综合起来构成了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包含地理的和政治的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地缘政治学家对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定义普遍都强调地理因素与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如法国学者皮埃尔?伽罗瓦认为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国际上权力政治学与其奉行的地理范围之间的关系]."法国着名政治家雷蒙?阿隆认为,地缘政治学的主要内容是''把外交一战略关系与对资源作出的地理一经济分析以及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而引起的对外交态度的解释,从地理的角度加以系统化[5]".美国地理学家,"系统政治地理学"的作者M?格拉斯纳(MartinIraGlassner)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地缘政治学基本上与为发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对地理信息和地理观点的应用有关,在某种意义上讲,地缘政治学可被称为应用政治地理学j,'.格雷(ColinS.Gray)和斯洛恩把它解释为"一种空间关系与历史成因的理论,由此演绎出主张当代和未来政治与各种地理概念密切关联的解释."它"把历史与成熟的理论化能力相结合,其结果历来是一种有力的分析框架口]."对于地理因素与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有的学者强调在地理因素的基础上考察国家或国际政治.发明"地缘政治"一词的瑞典政治学家契伦把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83".李义虎认为:"地缘政治学是在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统合或结合的基础上对国际政治空间现象所做的系统研究,作为一种理论,就其延伸影响来讲,涉及到国际关系的政治地理因素和国家对外政策(包括军事战略)的地理因素."综上所述,地缘政治理论可以被定义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在地理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着某种特定利益,借助于政治权力来规定和实现自身权利或利益的战略理论.第二,影响国际政治的若干地缘政治要素.布热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y)指出:"地缘政治是指那些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情况的地理因素的相互结合,强调地理对政治的影响_l…."这里,他强调的是影响政治的地理因2期孔小惠:地缘政治的涵义,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21 素.影响国际政治的地缘政治要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国家地缘政治要素,包括国家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特征和自然资源.地理位置表明国家在地球上的方位:位于地球的南方还是北方,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地处世界热点范围还是远离是非地区.幅员形状是狭长型还是类似圆形,是紧凑型还是松散型.地形特征是指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如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均处于中纬度气候湿润温暖的平原江河地带等自然环境良好地区.第二个方面是区域地缘政治因素,主要包括邻国状况,与邻国之间的地缘关系等. 邻国状况是指邻国是大是小,是强是弱等.一国与邻国之间的地缘关系,既指国家相互之间包括距离,防卫在内的地理关系,又指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根本利益来思考,所形成的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战略关系.第三个方面是全球地缘政治因素.全球地缘政治因素主要通过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来表现出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对国际事务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等主要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之间形成的具有全局性的稳定的力量对比及其基本状态.第三,以追求权力为目标的地缘政治活动.地缘政治活动是指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控制和影响来追求权力的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的关系互动.尼桑卡(H.S.S.Nissanka)认为,地缘政治概念的"中心是为权力而进行的持续斗争, 其焦点是理解和研究各国为获得政治权力与保持在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所作的各种努力[."从现实主义角度看,国际政治在本质上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在一个缺乏规则或规则不健全的国际社会中,不可能自觉形成公平合理的体制和原则对行为体进行公正的利益分配,权力成为决定利益分配的最高原则和根本手段,因此追求权力成为各国的本能和政策目标.由于国际政治行为体的权力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的,受行为体的位置,空间,资源等地理因素限制,因此,追求在空间,资源,基地等地理环境方面的优势和有利地位成为地缘政治的主要内容,使地缘政治演变为围绕大陆,海洋,天空等空问主导权,石油,矿产,粮食等资源支配权和战略要地,海洋通道等基地控制权的争斗,其实质是行为体之间特别是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关系.纵观国际政治发展史,对资源的争夺是国际战争和冲突的重要动因.甚至有学者认为,"资源是地缘政治学说演绎的逻辑起点[1z],'.地缘政治斗争的内容主要有口]:(1)通过对地理空间的控制,谋求霸权或国际关系主导权.包括统治或领导世界的能力,在全球或地区格局中的主导或优势地位,以及通过空间实现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控制能力等.(2)通过对资源,贸易,市场,运输线,领土,海洋等关键地理要素的占有或控制,既加强国际政治权力,又获得现实利益,增强国力.22世界地理研究l9卷(3)通过建立地域安全体系,如建立势力范围,缓冲地带等,或作出均势格局安排,谋求有利于自身安全的地缘环境.地缘政治斗争是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对国家间政治关系产生深刻而具体的影响.例如中东地区战乱不断的深层原因就是这一地区蕴藏着世界石油总储量的60%以上,"只要人类尚未发现可以替代石油的更为有效的新能源,中东地区就难以平静n..2地缘政治主要理论地缘政治学从其20世纪初产生到形成,经过一百年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多种学说和理论.对国家安全战略产生重要影响的理论有"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和"空权论"等."海权论"的创始人也是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海军将领马汉(AlfredThayerMahan).他在1890年出版的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中集中地阐述了其海权论思想.马海权论"的中心论点是:海上力量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和安全至关重要.任何一个国家或联盟,如果能够控制公海,就能控制世界的贸易和财富,从而控制全世界.一个国家获得这种地位的能力取决于它的地理位置,陆地形态,领土范围和,人口数量,民众特征和政府特征六个方面条件.富有进取心的国家必须在世界各地进行贸易,依靠海洋去获取海外的原料,市场和基地,而海洋是自然赐予的便捷通道.所以,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必须具有在海洋上自由行动的能力,必要时能够垄断海上贸易,为此须建设一支在国内外拥有作战基地,并有庞大商船队辅助保障的海洋力量.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爵士(HalfordJ.Mackinder)创立了与海权论相对的"陆权论".他认为,如果由于早期的海上船运技术优于陆上交通技术,使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占优势,那么,随着陆上交通技术的发展,如铁路的铺设,内燃机车的出现,现代公路和铁路网的建成,从而改变了"人与世界上大部分现实的关系",加强了欧亚大陆国家的优势地位.在其1904年皇家地理学会上宣读的论文《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中,麦金德提出了"枢纽地带'概念.他把欧亚大陆中心的内陆地区命名为枢纽地带,相信它是世界政治的枢纽;把紧绕在枢纽地带外的环形地区称为内新月形地带,包括欧洲,中东,印度和中国在内;内新月形地带以外是外新月形地区,包括欧亚大陆边缘的英国,日本及其他诸岛,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以及大洋洲和整个美洲.1919年,麦金德发表了《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文,继续坚持他强调欧亚大陆核心地区重要性的观点和陆权优势的信念,但枢纽地带"的概念做了修改.他把欧亚核心区的范围向西扩大,并用"心脏地带"概念代替原来的"枢纽地带",把欧,亚,非三大陆统称为"世界岛".他认为,东欧在欧亚大陆内部占据十分独特的重要位置,它是俄国从心脏地带进入中欧,德国向东进入心脏地带的通道.他提出: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1.美国国际关系研究者,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NicholasSpykman)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超越麦金德理论的"边缘地带".斯皮克曼在《和平地理学》一书中提出,东半球的势力冲突有四类:一是在大陆心脏地带与边缘地带之间;二是在边缘地带内的各势力之间;三是海洋势力与大陆沿岸之间;四是西半球的参与.他认为边缘地带比心脏地带更重要,边缘地2期孔小惠:地缘政治的涵义,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23带在经济,人口等方面的力量都超过心脏地带,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边缘地带;世界的基本矛盾并不是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的对抗,相反,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都是通过海权国家与陆权国家联合击败边缘地带国家实现的.斯皮克曼据此提出:"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着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着世界的命运[]."意大利将军杜黑在其着作4空权》等书中提出"空权论",他认为"航空为人类开辟了一个新的活动领域——空中领域,结果就必然形成一个新的战场E16],'.在空中领域,飞机成为了人类战争的新的独特手段.制空权的获得是取胜的关键.从战略态势上讲,"掌握制空权表示一种态势,能阻止敌人飞行,同时能保持自己飞行],,.只有依靠一支能夺得制空权的空军,国防才能保证.因此,我们应给予空军足够的重视,逐步削减陆海军部队,同时相应增强空军部队,直至空军增强到足以夺取制空权为止.同时,要想掌握制空权,有必要在能找到敌方航空器和生产它的一切地点上予以摧毁和破坏,但是,无论陆军或海军都无助于进行这种活动,所以,建立一支独立的空军绝对必要.杜黑的空权论及所阐述的各种原则极大地影响了二战期间意大利和德国的空战战略.空权论对美国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米歇尔将军那里得到了证实[1J,'.3地缘政治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从诞生时起,地缘政治学就包含着为国家安全战略而运用地理学的内涵.有些学者认为地缘政治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奥图泰尔把地缘政治学作为大战略的同义语,认为地缘政治学体现了大战略的思维方法,而不是治理国家艺术的日常的策略性操作.大战略关注的是事务的实质和重大的恒变量.地缘政治学体现了依据地理因素的恒久而制定大战略的思考.地缘政治学成为大战略制定和执行的一种方法.当今时代,忽视地缘政治理论的指导作用,将会"导致国家威望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Is1,,.美国着名战略理论家柯林斯(JohnCollins)认为,大战略理论分为海洋学派,大陆学派和航天学派等_l.可以明显看出,柯林斯把大战略直接等同于地缘政治.还有一些学者用"地缘战略',这个词说明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关系.布热津斯基指出:"地缘政治是指那些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情况的有关地理因素和政治因素的相互结合,强调地理对政治的影响;战略是指全面而有计划地采取某些措施以实现某一中心目标,或指具有军事意义的重要资本;地缘战略则是将其战略考虑与地缘政治考虑合二为一[1."地缘政治对国家安全战略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它是如何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呢?本文把地缘政治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3.1地缘政治理论塑造了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者的思维地缘政治理论塑造了政策制定者的观念和行为,因为它们阐明的地缘政治视角是某个特定政治目标的补充.首先,地缘政治学家本身参与到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当中.地缘政治理论很大程度上是为国家安全战略服务的.麦金德的经历是学术或"形式''地缘政治与国家政策或"实际"地缘政治结合的若干实例之一:他是英国第一个设有地理系的牛津大学地理系的系主任与地理教授,后来,他还担任过着名的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长.此外,他还是英国国会议员,英国枢密院顾问兼帝国经济委员会主席,英外交部的英驻南俄(SouthRussia)高级专员.世界地理研究l9卷在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参与国家对外战略制定的情况更多.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等人本身是地缘政治学家,他们又是国家对外战略的制定者,他们能将地缘政治理论的多个流派兼收并蓄,贯彻到美国对外战略的实践中.其次,西方政治家在制定国家安全战略过程中受到地缘政治思想的深刻影响.杰弗里?帕克(GeoffreyParker)曾指出:"在本世纪内(20世纪)学究式的思想家与注重实际的务实的人物之间常有联系","大家所公认的一些很有影响力的西方政治家已充分发挥地理政治学的观点为他们的政治和国际活动奠定了基础.这些政治家包括西奥多?罗斯福与富兰克林?罗斯福,寇松,白里安,丘吉尔,戴高乐,贝文,基辛格和尼克松.他们都积极参与和促进被他们视为各自最大利益的活动[8]."3.2地缘政治现实因素是国家制定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据地缘政治现实因素是国家制定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据.国家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特征和自然资源既是本国自然环境基本特点的重要体现,也是该国制定和实施其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他自身的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它对外部世界的特定需求和自身国家利益的具体内涵.正如柯林?格雷指出的,"国家利益可以用地缘政治的语言来表达.地理位置及其关系~直包含着塑造和帮助指导国家安全政策的逻辑[2"."斯皮克曼提出,地缘政治'应用于根据地理要素来筹划一个国家的安全政策"."它所要解决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在某种地理形势下,要保证安全,最好奉行什么样的政策?它的独特分析方式是利用地理要素来帮助制定适当的政策,以达到某种正当的目的]." 一个国家的地缘政治基本现实决定着其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和特点.一般来说,海洋大国必然追求海上力量的强大并力图保证海上重要通道的畅通,如西班牙,英国.而陆海复合国家因为要发展海上和陆上两个方向通常面临着战略选择的两难和战略资源的分散化等困境㈣.国家的幅员,国土形状都对国家安全战略产生影响.一国的形状是期战略形势中的一项重大要素.以色列领土紧凑,缺乏纵深,这使得一种进攻导向的,先发制人的战略成了差不多绝对必需;相反,俄国广泛伸展的辽阔疆域使它的传统战略成为可能,那就是在一场持久的防卫战争中以空间换取时间].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主要利用他国资源和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来支持经济发展,这类国家从本国的地缘状况出发制定对外战略,往往带有浓厚的侵略性和扩张性.客观地分析,资源丰富,国土广袤,国内市场比较发达,地理位置相对比较优越的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日本的战略决策者清楚地看到,日本的安全面临着许多地理方面的缺陷:国家空间狭小,战略纵深极其有限;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对外依赖严重;资源产地,市场与日本之间的联系依靠漫长的海上运输线;人口,经济,交通高度集中,能力脆弱.这些特征造成了日本安全环境的脆弱性,深刻地制约着日本的安全战略.因而,日本以确保本土不受侵犯,保证获得足够而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对市场的占有,保证海上运输线的畅通,作为其安全战略的基本目标.3.3地缘政治斗争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部分地缘政治学的任务就是为政治家们确定战略斗争的地理方向,区域范围和结局预测.《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geopolitics的概念时说明:"地缘政治理论家们指出某些因素对决定国策的重要性,诸如:获得自然疆界,通往海上通道,据有战略要地等等]."2期孑L小惠:地缘政治的涵义,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25 地缘政治斗争是国家对外安全战略重要部分的一个典型的事例是,在俄罗斯对外安全战略中,夺取出海口这一地缘政治内容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历史角度看,沙俄帝国的前身莫斯科公国曾经是位于欧洲平原中部的内陆国家,与距离最近的波罗的海相距600~800公里,距南方黑海远达1000公里.为打破地理上的限制,获得同外部国家的直接通商权,俄国的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发动了立沃尼亚战争.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沙皇俄国输掉了这场战争,但他的至理名言"波罗的海的海水贵重如同黄金"却使其后继者铭记在心,并坚定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为了夺取黑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首先率军远征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克里木汗国,虽然最终未能完全达到使之臣服的目的,但却夺取了通向黑海的亚速港.随后,彼得一世又是把目光投向波罗的海,发动了针对瑞典的北方战争,经过20多年的激烈较量,俄国终于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迫使瑞典签定了《尼什塔特条约》.根据该条约俄国获得了芬兰湾,里加湾,卡累利阿的一部分,以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在国家历史上第一次拥有了出海口.在它之后俄国历代沙皇又为此发动了无数次的战争,最终形成了辖控两海,两洋的海上强国.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利用外交手段将波罗的海三国纳入苏联,战争后期占领日本北方四岛等历史事实,都无不说明这种传统的地缘政治斗争内容的历史延续性.俄罗斯独立后,无论是从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自由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着书立说宣称要"在印度洋里洗靴子"的狂热言行看,还是从其执政。
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
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摘要:地缘政治是分析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地缘政治学逐渐复苏,发展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学。
从全球地缘政治视野中,中国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地缘政治形势要求中国外交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付新形势的需要。
通过考察中国周边外交思维的变化,特别是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周边外交中逐步生长起来的新外交思维,我们得出结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区域多边制度主义应当成为中国在周边地区的重要外交战略,这是地缘政治变动的客观要求和中国外交新思维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中国;地缘政治;外交战略一、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旋转地球仪,环视中国的版图,你立马会发现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有意思。
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海洋边缘,雄踞亚洲东海岸,位居远东的中央部分,具有漫长的属于中纬度的海岸线,辽阔的版图几乎占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这种位置为中国提供了在亚洲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生长、发展和壮大的天然有利条件。
但是,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并不容乐观。
从地缘区位上讲,中国被众多国家所包围,北有老牌帝国俄罗斯,东北方向有充满变数的朝鲜半岛,南面是新近在崛起的印度和越南等国,还有一个强大的日本守在我们门口。
我们再来眺望一下,在中国的周边还有一些随时都可能“投敌”的南洋国家和动荡的阿富汗,以及势力无所不在的美国。
目前国际共产主义处于极度低潮时期,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向西方国家看齐,发展中国家分化、西化倾向明显,中国不得不承认处于比较严峻的国际政治地理环境之中。
二、直接影响我国地缘政治的国家或地区及我国对各自采取的外交战略(一)美国从地图上来看,美国不应列为影响我国地缘政治的国家,但是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中国而言,发展对美关系一直是其外交之中的“重中之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时期美国的地缘战略
⑴、冷战进程:遏制与缓和;
⑵、冷战时期美国实施地缘战略的途径;
遏制
“除非俄国碰到铁拳和 强硬抗议,再一次大战 就可能发生。他们所了 解的只有一种语言—— 你究竟有多少个师?”
遏制
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已经被一个庞大的均势强国所 控制,海洋国家如果要保持在全球范围内的力量均势, 就必须遏制住这个国家向大陆边缘地带的扩张。
美国地缘政治学理论的发展
⑴、斯皮克曼:“边缘地带”理论;
⑵、科恩:地缘政治战略区模式理论; ⑶、格雷厄姆:“高边疆”理论;
尼古拉斯· 斯巴克曼
尼古拉斯· 斯皮克曼(1893--1943),荷兰裔美国人, 地缘战略学家,国际关系学者,被称为“围堵政策之教 父”。斯皮克曼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古典现实主义的发起 者之一,将东欧政治思想带人美国,曾在耶鲁大学国际 研究所任职。著有《世界政治中的美国战略:美国与权 力平衡》、《和平地理学》。
“边缘地带理论”的影响
虽然罗斯福本人一般被 人看作是美苏合作的最 积极的鼓吹者之一,但 从他战时的对苏政策来 看,也明显地表现出在 边缘地带对苏联的力量 进行控制的一面
“边缘地带理论”的影响
在欧洲,罗斯福的设想 是,在东欧问题上暂时 不与苏联摊牌,在巴尔 干地区则形成一种东西 方的均势,最终从这个 地区挤出苏联的势力: 在远东,罗斯福也采取 了一种类似的办法,即 通过承认苏联在中国东 北地区的利益,换取苏 联承认国民党政府的承 诺。 罗斯福的政策,总的来 说,就是通过对苏联部 分让步的办法,以保障 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出现 一片缓冲地带。
以“门罗主义”为代表的孤立主义外交
从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胜利到19世纪末这100多 年中,美国奉行的地缘 战略实际上是一种“西 半球防御”战略,其根 本目标就是防止东半球 对西半球的入侵,从而 获得对北美的支配地位 和对西半球的霸权;
阿尔弗雷德·马汉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 汉(1840.9.271914.12.1)。马汉的思 想深受古希腊雅典海军 统帅地米斯托克利及政 治家伯里克利的影响, 主要著述有《海权对历 史的影响》,《海军战 略》等。
第二章 西方大国及俄国外交政策中的地缘 政治因素
第二章 西方大国及俄国外交政策中的地缘政治 因素
一、地缘政治与美国世界霸权的建立与巩固;
二、欧洲的权力中心地位及其地缘政治变化趋 势; 三、日本的地缘政治脆弱性及其地缘战略选择; 四、苏俄“心脏地带”的地缘政治嬗变;
重点问题
美国地缘政治学理论沿革;
——杜鲁门特别助理克拉克·克利福德1946年9月的 一份题为《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的报告
缓和
“由于我们的视线被越 南问题挡住了,我们看 不到世界上发生的非常 重大的变化,„„同我 们在二战结束以后不久 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 遇到了甚至作梦也想象 不到的那种挑战”。
缓和
到了60—70年代,在西方的地缘政治学家当中,出现了 一种多元主义的地缘政治观,尼克松受到了这种新的观 念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斯皮克曼认为,并非是位于欧亚大陆的 “心脏地带”造成了对海权国家的威胁,而是位于心脏 地带和西方势力控制的沿海地带之间的缓冲地带。因此, 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是点是:谁控制了边缘地区,谁就能控 制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能决定世界的 命运。
尼克松认为,在当时的世界上存在着五大经济力量,即 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这五大经济力量将 决定世界经济的前途和本世纪最后1/3时间世界及其发 展的未来,因为经济力量是决定其他各种力量的关键。”
冷战时期美国实施地缘战略的途径
意识形态的争斗
北约与华约的抗衡 经济援助 积极插手权力真空地带 军备竞赛
冷战后美国的地缘战略
⑴、冷战后美国地缘战略的重大举措;
⑵、冷战后美国地缘战略思维;
冷战后美国地缘战略的重大举措
①、推进北约东扩;
②、支持“颜色革命”; ③、实施能源战略;
北约东扩的历史进程
在过去50多年里,北约曾先后进行了6次扩充。
1952年2月18日,土耳其和希腊加入北约。 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1982年5月30日,西班牙加入北约。 1999年3月12日,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加入北 约 2004年3月29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 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北 约。 2009年4月1日,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正式加入北 约。2009年4月4日,法国重返北约。
冷战时期美国地缘战略; 冷战后美国地缘战略的调整及走向;
地缘政治与美国世界霸权的建立与巩固
1、地缘政治学理论在美国的发展;
2、冷战时期美国的地缘战略; 3、冷战后美国的地缘战略;
地缘政治学理论在美国的发展
⑴、美国地缘政治学理论的酝酿和初步形成;
⑵、美国地缘政治学理论的发展;
美国地缘政治学理论的酝酿和初步形成
①、以“门罗主义”为代表的孤立主义外交;
②、“海权论”思想的出现;
以“门罗主义”为代表的孤立主义外交
“美洲自身是一个半球, 它必须有一套不从属于 欧洲利益的单独的利 益。”
“我们将用一切手段反 对欧洲国家利用任何方 式或借口干涉美洲任何 国家,特别是反对采用 征服、割让或任何其他 方式把它们转让给任何 国家。”
支持“颜色革命”
Ⅰ、“颜色革命”的爆发;
Ⅱ、美国非政府组织是策动“颜色革命”的重要工具; Ⅲ、美国策划“颜色革命”的意图;
支持“颜色革命”
尼古拉斯· 斯巴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
世界性位置以气候带、海陆分布等条件作为划分标准, 大致包括内陆、岛屿和边缘三种;区域性位置主要根据 邻国间的相对关系和实力地位来划分,大致分为较强、 较弱或相当三种。斯皮克曼在对各种不同的位置组合进 行探讨后指出,最受重视的是那些处于边缘地带的国家。
尼古拉斯· 斯巴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