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国的大国时代(1762年~1825年)—珍妮特_哈特利
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
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俄罗斯帝国历史上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1729年-1796年)是一位杰出的统治者,她改革了俄罗斯的政治、军事、教育和文化领域,并且在她的统治下,俄罗斯帝国成为一个重要的欧洲大国。
本文将探讨叶卡捷琳娜一世的统治以及她的贡献。
(段落1:叶卡捷琳娜的背景和统治开始)叶卡捷琳娜一世,原名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夫娜,她于1729年出生在普鲁士的一个小村庄。
她的父亲是普鲁士的一个律师,母亲则来自立陶宛贵族家庭。
在18岁时,叶卡捷琳娜被选中嫁给了俄罗斯的彼得三世。
然而,彼得三世在位期间并不成功,他的统治遭到了贵族们的不满和批评。
1762年,叶卡捷琳娜利用军方和贵族的支持,成功推翻了丈夫,并宣布自己为俄罗斯帝国女皇。
(段落2:叶卡捷琳娜的政治改革)作为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着手进行了广泛的政治改革。
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和减少贵族的特权。
她颁布了《土地法令》,限制了贵族土地的大规模保有,以减少社会不平等。
此外,她还在俄罗斯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的行政机构,加强了对不同地区的管控和管理。
这些改革帮助她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并促进了俄罗斯的整体发展。
(段落3:军事改革及外交政策)除了政治改革外,叶卡捷琳娜一世还注意到了军事的重要性,并推动了军队的现代化。
她增加了军队的规模,并且投资于军事技术的研发。
这使得俄罗斯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她成功地在与其他大国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此外,叶卡捷琳娜一世还推行了积极的外交政策,努力扩大俄罗斯的领土,并加强了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关系。
(段落4:教育和文化改革)叶卡捷琳娜一世对教育和文化的改革同样投入了大量精力。
她开展了许多教育项目,为贫困人口提供了教育机会。
她还建立了许多学院和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
在她的支持下,俄罗斯的文化艺术迎来了繁荣,许多优秀的作家、音乐家和建筑师涌现出来,为俄罗斯帝国增添了无数灿烂的文化瑰宝。
(段落5:对叶卡捷琳娜的评价)叶卡捷琳娜一世统治时期的改革被认为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俄罗斯帝国的历史
俄罗斯帝国的历史俄罗斯帝国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的国家,它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547年,当时伊凡四世被称为“可怕的”(Groznii)沙皇。
俄罗斯帝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扩张和变革,最终在1917年俄国革命后解体。
本文将从不同的时期和重要事件来探讨俄罗斯帝国的历史。
1. 彼得大帝时期(1682 - 1725)彼得大帝被认为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统治者。
他在位期间,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和现代化措施,以使俄罗斯帝国能够与欧洲其他大国媲美。
彼得大帝的改革包括建立新首都圣彼得堡、改革教育系统、建立现代化的海军、引进欧洲的文化和技术等。
这些改革为俄罗斯帝国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的崛起和扩张奠定了基础。
2. 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1762 - 1796)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罗斯帝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君主,她的统治被认为是俄罗斯帝国“启蒙时代”的黄金时期。
叶卡捷琳娜二世推行了广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她试图使俄罗斯帝国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她扩大了俄罗斯的领土,并进行了对土耳其、波兰等邻国的军事行动,进一步加强了俄罗斯的地位。
3. 克里米亚战争(1853 - 1856)克里米亚战争是19世纪中叶俄罗斯帝国最重要的外交和军事冲突之一。
俄罗斯与英国、法国、土耳其以及其它欧洲国家在克里米亚地区爆发了冲突。
最终,俄罗斯帝国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惨重的失败,导致许多国内改革的推动。
克里米亚战争表明了俄罗斯帝国在军事和外交上的薄弱之处,并在国内激起了大量的社会不满情绪。
4. 俄国革命(1917)俄罗斯帝国的末期被视为俄国革命的高潮时期。
这次革命终结了300多年的沙皇统治,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俄国。
这一时期发生了两次主要革命,一次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政权,另一次是十月革命,由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使新政权巩固其权力。
俄国革命对于世界各国政治和社会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也标志着俄罗斯帝国的终结。
叶卡捷琳娜大帝
2 总的来说,叶卡捷琳娜大帝是一位伟大的统治者和女性。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为俄国
的繁荣和强大作出了巨大贡献。她的统治时期是俄罗斯帝国的黄金时代之一,也是欧洲启蒙运动的重
3 要时期之一。虽然她的个人专制和贵族政策引发了不少问题和矛盾,但她仍然被视为俄罗斯历史上最
叶卡捷琳娜在即位之初提出"开 明专制"的口号,即位之后又发 布了一系列法令,宣布贵族拥有 大量农奴的权力合法,把近万名 农奴升为贵族。她限制领主杜马 会议的职能和权力,并使宫廷和 政府摆脱了对贵族的依赖。这为 她的统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军事上,她通过俄普奥三次瓜 分波兰,夺取了波兰62%的领土, 包括第聂伯河以东的整个乌克兰 和白俄罗斯以及摩尔多瓦、德涅 斯特河沿岸等大片土地,这一时 期的俄罗斯帝国领土面积达到历 史的顶点
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1762年7 月9日-1796年11月6日在位),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 之名的女皇
1.早年经历
早年经历
1
早年经历 2
3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出生于普鲁士斯德 丁,是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农民塞缪尔·斯科夫龙斯基 之女,本名玛尔塔·海伦娜·斯科夫龙斯卡
叶卡捷琳娜大帝
-
1
早年经历
2
统治时期
3
பைடு நூலகம்
外交政策
4
个人性格
5
晚年生活与逝世
叶卡捷琳娜大帝
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后世尊称其 为叶卡捷琳娜大帝(俄语:Екатери́на Великая;英 语:Catherine the Great)
列夫托尔斯泰文学小说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课件通用PPT模板课件
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 描写,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战争 与和平》的基本主题是肯定这次战争中俄国人民 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 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但作品的基调是宗教 仁爱思想和人道主义,作家反对战争,对战争各 方的受难并都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战争与和平》描绘了俄罗斯卫国战争时期真 实而丰富的人民生活。俄国人民在强敌的残酷 掠夺下毫不气馁,以正义的战争去制止非正义 的战争,争取和平生活。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 场,俄罗斯人民还是那么诙谐活泼、生动可爱; 但一旦投入战争,他们又毫无顾虑、为国捐躯。 他们身上的英雄主义和爱国精神才是使卫国战 争得以胜利的最根本保证。
在19世纪初,俄国经历了两次对拿破仑军队入侵的反击。那是两场正义的保 家卫国的战争,俄国人民空前地团结在了一起,不分贫富贵贱,甚至男女老 幼前所未有地同仇敌忾,有力地阻击了拿破仑军队的进攻,挫败了拿破仑的 征服。托尔斯泰认为,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要解决自己的社会走向问题, 有必要回到这段历史当中去,回到这段历史当中那种上下一起努力的奋斗当 中去,因而创作了《战争与和平》。
内容简介
然而,渥伦斯基一见安娜,便把吉提抛在脑后了。在舞会上, 他不顾期待着与他跳玛佐卡舞的吉提,而去邀请安娜对跳,把 吉提撤在一旁,使吉提蒙受了羞辱,为此大病一场。
当时,渥伦斯基正在向杜丽的 妹妹吉提献殷勤。另一个贵族 地主列文也爱着吉提。吉提迷 恋于渥伦斯基,她拒绝了列文 而满心期待着渥伦斯基的求婚。
1855年,亚历山大二世登基。当时,沙皇政府由于在 克里木战争期间遭到军事失败而削弱,农民暴动风起云 涌,各方面人士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在这种形 势下,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废除了农奴制,并实行了一些 自由主义改良政策。因1825年起义失败被流放到西伯 利亚的十二月党人也在这时被赦免。1861年的农奴制 改革,标志着俄国农奴制社会正在崩溃,疾速地向西方 文明的资本主义迈进。经过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 的上下求索,托尔斯泰终于推出《战争与和平》。
凯瑟琳大帝故事俄罗斯历史上的女性强者
凯瑟琳大帝故事俄罗斯历史上的女性强者凯瑟琳大帝:俄罗斯历史上的女性强者凯瑟琳大帝,全名凯瑟琳二世(Catherine II),是俄罗斯历史上备受尊崇的女性统治者之一。
她在18世纪霸气登场,不仅执掌权力长达34年,并且推动了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为您全面介绍凯瑟琳大帝的故事,探索她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卓越地位以及对俄罗斯的深远影响。
1. 早年经历凯瑟琳二世于1729年出生在普鲁士(今波兰)的斯图姆,原名索菲亚·奥古斯塔·弗雷德里卡。
她的父亲是普鲁士的亨利·威廉王子,母亲是安斯巴赫-比特堡的公主。
凯瑟琳的童年和青少年生活在一个严格的家庭环境中度过,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2. 婚姻与统治凯瑟琳于1745年嫁给了俄罗斯沙皇彼得三世,成为俄罗斯皇后。
然而,她的丈夫是一个行为不正常且统治不善的君主,加之与她的婚姻并不幸福,这使得她逐渐对政治事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762年,凯瑟琳联合了军队和其他政治势力,成功发动了政变,成为了新沙皇。
3. 政治改革凯瑟琳二世的统治被普遍认为是俄罗斯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她积极推动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力图将俄罗斯变成一个欧洲先进的大国。
首先,凯瑟琳促进了法律和政府机构的改革。
她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律,加强了财政管理、司法体系和地方自治等方面的规定,并建立了各种新的政府机构。
这些改革极大地加强了俄罗斯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其次,凯瑟琳着力推动教育和文化领域的改革。
她开展了广泛的教育改革,建立了许多新学校和大学,引进了欧洲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文化领域,她鼓励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支持文学、音乐和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繁荣。
此外,凯瑟琳还致力于扩大俄罗斯的领土。
她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和领土扩张,成功地将亚速海、库页岛和克里米亚纳入俄罗斯版图。
这些领土的获取大大加强了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地位。
4. 对待宗教和民族凯瑟琳大帝是一位宽容和开明的统治者。
她保障了宗教自由,并且对俄罗斯的多样民族给予了尊重和支持。
法国大革命(历史高考复习)
5、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A、共和派与保皇派激烈斗争的结果
B、该宪法规定行政权归于总统,由选举产生 C、标志着法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共和政体 D、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权的机会,促进 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朕即国家” “我不想让人分享我的权 威”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 仰” 18世纪末,以波旁王朝为代表的法国封建君主专 制制度极端腐朽。在专制制度下,新生的资产阶 级和广大下层人民毫无自由与民主权利可言。路 易十五当下时,生活奢侈,不理朝政,对内加强 剥削人民,对外战争连年不断,导致国库空虚, 债台高筑,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波拿巴18481848年当选第二共和国总统年当选第二共和国总统18521852年建立第二帝国年建立第二帝国18701870年第二帝国覆灭年第二帝国覆灭18751875年年11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建立第三共和国建立第三共和国首次建立共和制最终确立共和制1下列不属于法国第三等级组成成分的是a资产阶级b贵族c城市平民d农民2根据1791年宪法的规定法国成为a君主专制的国家b共和体制的国家c君主立宪制的国家d总统制的共和国4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颁布法令
②七月王朝反对任何改革,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维护金融贵族利益。严重阻碍了法国工业革命的 进一步发展,引起中下层资产阶级和工人的普遍 不满 (主要原因) 3、二月革命的经过和结果
1848年2月巴黎爆发革命,推翻七月王朝统治,以 资产阶级共和派为主体的临时政府,废除君主制, 成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1852)
1、下列不属于法国第三等级组成成分的是
A、资产阶级 B、贵族 C、城市平民 D、农民
2、根据1791年宪法的规定,法国成为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化名彼3、得1·6米89哈年伊,洛彼夫得下一士世随正团式出掌访权,。先后在荷 兰造作的船。萨 和 14国6、尔 航际9彼8海形年丹得技势夏、一术。从阿世,维姆出并也斯访聘纳特西请回丹欧大国和,批,英进科随国一技后的步人,伦了员全敦解到面等了俄推地国行学工欧习 化改革
②宣告了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的正式诞生 ③使俄一定程度上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
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改革影响
局限:
A、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 生活方式,并没有学习西方制度;
B、改革手段野蛮; C、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 D、从长远看,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 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并走上了对外扩 张的道路
一、时代的要求——背景
必要性
1、西欧发展迅速,俄国闭塞落后。
改革背景
瑞 典
莫斯 科
土 耳 其
一、时代的要求——背景
1配6合9必5而年要遭率性失军败3万。远他征汲土取耳教其训的,亚在速顿,河因河没畔有的舰沃队罗
涅日1建、立西造欧船发厂展,迅很速快,建俄立国起闭一塞支落小后型。江河舰队。 这是2俄、国强历邻史环上伺第,一寻支求舰出队海。口1。696年第二次远征
课程名称:《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岳麓版)选修一
泰来县第一中学 教师:解芳
“此生我最佩服的 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简介
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1672.6.9~1725.2.8),俄 国沙皇,亦称彼得大帝。沙皇阿列克 谢·米哈伊洛维奇之子。1682年与异 母兄伊凡并立为沙皇。由于彼得年幼、 伊凡痴钝,由伊凡的姐姐索菲亚摄政。 少时随母亲住在莫斯科郊外普列奥布 拉任斯基村,酷爱军事游戏,建立 “少年军”(后来这支队伍成为俄国 的禁卫部队)。常与附近外国侨民来 往,从中学习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
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
叶卡捷琳娜原名索非亚,出身于一个德国小公爵家庭,自小曾随其母游历过欧洲许多城市,并到过不少德国诸侯的宫廷,但她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744年,这一年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为她的继承人彼得(即后来的彼得三世)挑选妻子,叶卡捷琳娜作为候选人,被邀请到俄国宫廷之中。
当叶卡捷琳娜与其母的马车奔驰在东欧平原的驿道上时,可能对未来充满了期望,当从小熟悉宫廷倾轧的她,对未来将要面对的复杂的宫廷生活,显然也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到莫斯科之后,叶卡捷琳娜很快就被定为皇储的配偶,但接下来的18年,对她来说并不轻松。
叶丽萨维塔女皇对她时冷时热,让她更加痛苦的是,她的丈夫彼得是个身体赢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庞爱自己的情妇,经常羞辱叶卡捷琳娜。
在这期间,叶卡捷琳娜自称“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在书本中积累知识,同时偷偷组织了一个小团体,以她的情夫格里哥利奥尔洛夫五兄弟为首的近卫军青年军官,成为支持她的铁腕力量。
1762年,女皇叶丽萨维塔去世,正在怀孕的叶卡捷琳娜,不敢轻举妄动,眼睁睁地看着她的丈夫兼死敌彼得登上了皇位・成为沙皇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上台之后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行动,终于将自己逼上了绝路。
他下令在“七年战争”中形势大好、胜利在望的俄罗斯军队停止战斗,退出所占的普鲁士土地,与普魯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签订和约,因腓特烈二世改信路德教,宣布信东正教的人为异教徒,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
还准备“亲自率领一部分。
《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
《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战争与和平》名著赏析托尔斯泰于1828年9月9日出生在图拉省可拉皮文县雅纳斯·波良纳的一个大贵族伯爵家庭里,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时就先后离世,但是他童年时代却是在无忧无虑中度过的。
19世纪50年代初期,陆续发表了《童年》、《少年》、《青年》,组成自传性三部曲,通过贵族少爷尼考林卡的成长史,批判了贵族恶习和偏见,并且指出尼考林卡同情劳动人民,从青年时代起就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
书中那个美丽而闲适的地主庄园以及聪明天真、善良幻想的小主人公尼考林卡,就是作家对自己早年生活及个性的真实写照,也体现早期的思想和创作的探索。
1844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后转入法律系,接触到卢梭、孟德斯鸠的着作,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1847年,他退回到了亚斯纳雅·波利亚纳,尝试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改革,改善农民的生活,结果以失败告终。
1851年,他自愿到高加索参军,曾经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
他根据自己参加克里米亚战争的见闻而写的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热情赞扬了俄国普通士兵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上层贵族军官的腐败。
《一个地主的早晨》则记载了作家青年时期在自己的领土上进行农事改革的体验,第一次提出了地主与农民的关系的问题,表现了反农奴制的倾向。
《琉森》则是他旅行西欧时的产物,其中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冷酷,又片面地全盘否定了资本主义文明。
另外中篇小说《哥萨克》通过贵族青年奥列宁因厌倦上流社会而到高加索和哥萨克过自由生活的故事,表现贵族“平民化”的思想。
这是60年代农奴制改革前后尖锐的阶级矛盾在托尔斯泰思想上的反映,体现了他精神探索的进程。
总之,托尔斯泰的早期创作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倾向,批判主义不断加强。
在艺术上,显示了对人物心理分析的独特才能。
根据作家的早期作品,车尔雪夫斯基指其创作的两个特点:“心灵的辩证法”和道德的纯洁。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1547年1月19日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
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682----1725年彼得一世在位。
1689年中俄缔结《尼布楚条约》,这是俄中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
1697---1698年彼得一世随大使团到西欧考察。
1703年开始兴建圣彼得堡。
1713年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
1721年俄国从此开始称为俄罗斯帝国。
1812年拿破仑侵俄失败。
1825年12月14日十二月党人起义。
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
1856年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克里木战争。
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为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1年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
1864 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81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建立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出现了布尔什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5年1月9日“流血的星期日”。
第一次俄国革命开始。
日俄战争1914年俄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
彼得堡改称彼得格勒。
1917年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1917年列宁四月提纲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随即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错位的记忆与消失的王后 发现奈阿丽特
错位的记忆与消失的王后发现奈阿丽特作者:王怀轩来源:《大众考古》2022年第03期开罗以南约30公里,便是坐落着世界上最古老金字塔的萨卡拉。
2021年年初,正是在这处充满无限可能的早期遗址群中,埃及考古学家扎黑·哈瓦斯宣布发现了一个被尘封数千年的秘密—古埃及第六王朝首位国王特提(约公元前2345—前 2333年在位)的那位不为人知的妻子或女儿的祭庙被发现了。
早在2010年,考古队于特提金字塔旁发现了一座佚名的王室成员金字塔,如今发现的祭庙遗迹便揭开了其主人神秘的面纱。
哈瓦斯指出,该祭庙的墙壁和门口一块倒下的石碑上皆镌刻了其主人之名:奈阿丽特(Nearit)。
他指出,奈阿丽特可能是特提国王的王后,乌纳斯的女儿;也有可能是特提的女儿,也就是后来短暂篡位者乌塞尔卡拉的妻子。
若此属实,则奈阿丽特将会是古埃及历史上获此双重身份的第一人。
在该祭庙的东南侧,考古队发现了3个用于存放陵寝供物、祭品与相关器皿的泥砖仓房。
遗址群还清理出52个用于安葬的竖井,放置有数百具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70—前1070年)的人形木棺。
这是在萨卡拉地区首次发现3000年前的棺椁,这些木棺上绘制了彼时人们所奉诸神及传统墓葬文献中的内容。
竖井中还出土了一幅长达4米、宽约1米的《亡灵书》第十七章纸草抄本。
大量指向十九王朝时期(约公元前1293—前1185年)的物质遗存亦得到了发掘,包括来自克里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陶器。
无论是数量惊人的木乃伊棺椁,抑或是诸多具有明确时代特征的考古材料,皆指向了一个可能,即在新王国十九王朝期间,萨卡拉地区形成了某种对于国王特提家族的崇拜氛围。
实际上,这种“复古”倾向并非无源之水,而个中缘由需要回溯至这位神秘的王后。
这要从“奈阿丽特”这一名谓全然不为既有的古埃及文献所载说起。
古埃及历史语境下的“除忆”在古埃及历史中,重要人物乃至国王的“消失”并非完全没有成例。
这种被学者们称作“除忆”的现象,正是古埃及人塑造自身文化记忆与历史图景的重要手段。
俄罗斯女权运动的开山鼻祖
俄罗斯女权运动的开山鼻祖作者:郭丽姝来源:《世界文化》2022年第04期1880年夏天,俄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命令,授予女性独立行医的权利并允许女医生佩戴胸牌,以唤起那些不服从女医生指令的男医士的尊重。
戴胸牌的主意是安娜·莎巴诺娃(1840—1932)提出来的,她是俄罗斯女权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在女德学校占据俄国女性教育的主流时期,她就下决心要当一名医生并且达成所愿。
正是在她的努力下,俄国女性赢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以及后来的选举权。
“生活中经常遇到很多女性,她们天生比男性聪慧。
然而直到今天,妇女在脑力劳动中仍然扮演着卑微的角色,因为强权主义剥夺了她们个人发展的途径,也剥夺了她们追求发展的动机。
”1863年,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在长篇小说《怎么办》中借缝纫工厂女厂长韦拉·巴甫洛夫娜之口说出了这番话,两年后这部被称为“俄罗斯帝国头号敌人”的小说被禁。
这部著作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彼得保罗要塞的单人牢房中用4个月时间写成的,而时年23岁的斯摩棱斯克私人寄宿女校毕业生安娜·莎巴诺娃(她到莫斯科来是为了参加男子中学课程的毕业证考试)读到了它的手抄本。
俄罗斯女权运动的一位领军人物就这样出现了。
车尔尼雪夫斯基因批评农奴制度、被疑策划农民革命而被捕入狱。
受其思想影响,革命团体伊舒京小组(该小组领导人尼古拉·伊舒京是民粹派分子、乌托邦社会主义思想的鼓动者)幻想发动一场农民革命,他们创建了工厂,为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开办学校和图书馆,并为争取女权而战,主要是争取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吸引莎巴诺娃的正是这一点,她是俄罗斯最早接受正规中等教育的一代女性,当时她想成为一名医生。
安娜·莎巴诺娃1857年俄罗斯才有了第一批女子学校,但其课程设置跟男子中学有很大差别。
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女孩子应该学习女红,而不是科学知识。
1863年人民教育部史无前例地向全国大学征求意见:能否允许女性进入大学上课并参加考试,进而获得跟男性同等的学术学位。
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
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一、德国小公爵之女登上皇位自古,帝王的主流就是男性。
尤其是在那些战功赫赫、名扬海外的伟大帝王中,女性更是寥寥。
但在这寥寥的星点中,一个伟大的女帝之星却光彩熠熠。
她就是沙俄罗曼诺夫王朝最后一位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
叶卡特琳娜二世原名索菲亚·腓特烈·奥古斯特,1729年出生于波罗的海边的名城什切青。
她的父亲是位家道中落的德意志亲王,母亲约翰娜·伊丽莎白则出身高贵而热衷于权力。
叶卡特琳娜二世从小深受女家庭教师的影响,摆脱了一些德国的迂腐习气并培养了爱看书的习惯,同时随父母游历欧洲各地,开阔视野,见识了宫廷内的生活。
这一切都为她日后进入俄国宫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744 年,索菲亚获得了人生根本转变的机会。
她孤身远嫁到俄国皇宫,丈夫是她母亲表兄的儿子彼得·乌尔里希,即后来的沙皇彼得三世。
只是德国小公爵之女的索菲亚,却因命运的驱使成为了彼得三世的妻子、沙俄的皇帝。
曾经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一位研究手相术的天主教神父曾在叶卡特琳娜的手上看到了三顶王冠。
也许这带着传奇色彩的故事预示着她日后光辉灿烂的前程。
叶卡特琳娜聪慧懂事,自踏上俄国的领土起便努力融入这个国家。
首先,她刻苦拼命地学习俄语。
这无疑对她日后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俄国生存,就必须通晓俄语,因而她学习俄语力图迅速融入这个民族。
叶卡特琳娜的俄化帮助她成为一个真正的俄国人,扫清登上权力顶峰的第一重障碍。
她还因为学习俄语生了病,以此掌握舆论的优势——任何人都为她这种热爱俄国勤学俄语的形象所感动,而女皇也为之动容。
其次,为了融入俄国,进一步俄化,她还突破阻碍改信东正教,改名为叶卡捷琳娜·阿列克塞耶芙娜。
由此可见她有多努力融入这个民族,这个日后她为之奋斗的民族。
再次,她非常明智地讨好当时俄国权力的中心俄国女皇伊丽莎白,至少表面对女皇殷勤之至,使得后来伊丽莎白即使对她很不放心,也顾念着她曾经的讨好殷勤,没有对她痛下毒手。
改天换日——1762年6月28日,叶卡捷琳娜二世宫廷政变的始末
改天换日——1762年6月28日,叶卡捷琳娜二世宫廷政变的始末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尊为大帝的女皇。
众所周知,这位出身德意志小公国的公主是以宫廷政变登上的皇位。
她虽然不是俄国人,但却在登基后,凡事以俄国的利益着想,并带领俄国走上了辉煌,这也是她在俄罗斯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的原因。
彼得三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那么在俄历1762年6月28日的“一日政变”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其实可以从同年俄历8月9日,叶卡捷琳娜二世写给当时自己的情人坦尼斯拉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二世(波兰立陶宛王国最后一任国王)的书信中管中窥豹。
坦尼斯拉夫·奥古斯特·波尼亚托夫斯基二世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我都在预谋登基。
彼得三世失去了曾经拥有的理智,他总是不顾一切地去做。
他想拆散近卫军,为此,他率领他们远征;他用应当留在城中的荷尔斯泰因[1]军队取代了他们。
他想改变信仰,迎娶Л. В.[i],而将我囚禁。
和平庆典当天,他在宴席上当众羞辱我,并在当天夜里下令逮捕我。
在我叔叔格奥尔格王爵[ii]的施压下,才迫使(他)撤销了这条敕令。
从这一天起,我开始关注一些建议,其实自女皇驾崩后人们就开始跟我提起这件事情了。
计划包含了在他的房间里逮捕他,并像囚禁安娜公主和她的孩子那样(囚禁他)。
他乘马车去了奥拉宁鲍姆。
我们取得了近卫团中大多数上尉的信任。
密谋的核心掌握在奥尔洛夫兄弟三人[2]手中。
奥斯滕[iii]想起来,他曾见到过那个总是在我身后寸步不离,干过不少荒唐蠢事的长兄[3]。
他毫不隐讳对我的迷恋,并且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这是一群异常坚毅的人,并且在自己服役的近卫军中非常受广大士兵的爱戴。
我非常感谢这些人。
整个彼得堡都可以为此作证。
奥尔洛夫五兄弟中的大哥伊万·格里戈里耶维奇·奥尔洛夫奥尔洛夫五兄弟中的老二格里戈里·格里戈里耶维奇·奥尔洛夫奥尔洛夫五兄弟中的老三阿列克谢·格里戈里耶维奇·奥尔洛夫奥尔洛夫五兄弟中的老四费奥多尔·格里戈里耶维奇·奥尔洛夫奥尔洛夫五兄弟的老五弗拉基米尔·格里戈里耶维奇·奥尔洛夫近卫军中的聪明人已做好了准备,并且最终让30至40名军官和约10000名士兵知道了秘密。
从《雅尔塔协定》看大国强权政治_自然科学论文
从《雅尔塔协定》看大国强权政治【作者】汪涛【作者简介】汪涛九江师专政法系内容提要五十年前由美、苏、英签署了举世闻名的《雅尔塔协定》。
认真剖析协定内容不难发现三大国是以损害中国领土和主权为代价以换取苏联参加远东对日作战的。
关键词雅尔塔协定大国强权政治1945年2月21日在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的原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弹子宫罗斯福、斯大林、邱吉尔等分别代表美苏英三国政府签署了举世闻名的《雅尔塔协定》。
这个《协定》曾极大地加强了三大国战时的团结和反法西斯同盟为加快战胜法西斯德国和日本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这个《协定》在酝酿、策划和签订的过程中三大国在强调和维护各自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的同时却极大地损害了他国的利益尤其是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其代价是高昂的教训是深刻的。
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英三国首脑第二次会晤是由美国总统罗斯福1943年7月首先倡议经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和英国首相邱吉尔赞同后于1945年2月4日至12日在黑海之滨举行的。
美国总统积极地筹措这次会议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1944年时欧洲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
欧洲第二战场已经开辟美英联军和苏军正在从东西两面夹击法西斯德国一步步把战线推进德国本土。
雅尔塔会议前夕美英联军基本上粉粹了希特勒在阿登地区发动的最后一次反扑渐渐地逼近莱茵河西岸苏联军队正在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之间1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反攻其前锋离法西斯巢穴柏林只60公里。
而亚洲及太平洋战场的形势却依然十分严峻日本法西斯除了占领中国的大片国土还直接控制了亚洲的朝鲜、越南、柬埔寨、缅甸、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印尼及太平洋上诸多岛屿。
美国的作战重心仍然放在欧洲战场在太平洋上美国的海空军和日本还在进行逐岛争夺同法西斯日本决战的方案还停留在盟军战略家和参谋长们的密室案头处在紧张的酝酿策划之中。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在1944年7月曾根据罗斯福的授意拟定了一个美军进攻日本本土的登陆计划。
关于叶卡杰琳娜二世的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关于叶卡杰琳娜⼆世的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1744年,⼀个年仅15岁的德国姑娘来到了俄国宫廷。
她名叫索菲亚,是德国⼀个亲王的⼥⼉。
索菲亚不会说俄语,更不懂俄国的规矩。
那他怎么办呢?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野⼼勃勃的⼥沙皇——叶卡杰琳娜⼆世 1744年,⼀个年仅15岁的德国姑娘来到了俄国宫廷。
她名叫索菲亚,是德国⼀个亲王的⼥⼉。
索菲亚不会说俄语,更不懂俄国的规矩。
但是她聪明伶俐,⼜机智⼜好学,很快就学会了俄语,研究了俄国的历史和风俗习惯。
她善于察⾔观⾊,讨⼈欢⼼,所以,宫廷⾥上上下下都⾮常喜欢她。
那么,德国的公主为什么来到俄国宫廷呢?这事还要从彼得⼤帝说起。
彼得打败了瑞典,夺取了波罗地海沿岸⼴⼤地区后,企图获得整个海域的控制权。
当时,波罗地海沿岸最⼤的国家是德国,彼得就把⾃⼰的⼤⼥⼉嫁给了德国的⼀个亲王。
彼得死后,许多⼈争夺皇位,最后他的⼩⼥⼉当上了沙皇。
可是这个⼥沙皇没有⼉⼦,就去德国把姐姐的⼉⼦领来做⾃⼰的⼉⼦,取名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到俄国来时,也把未婚妻带来了,她就是索菲亚。
因为彼得⼤帝的姐姐也叫索菲亚,所以就给她取了⼀个俄国名字——叶卡杰琳娜。
1761年底,⼥沙皇死了,彼得三世即位。
彼得三世采取了许多改善下层⼈民⽣活的措施,遭到了⼤地主和⼤贵族的反对,野⼼勃勃的⼥沙皇就想趁这个有利的机会,发动⼀次宫廷政变,⾃⼰当皇帝。
她把⾃⼰的两个情⼈找来商议对策,他们姓奥尔洛夫,是亲兄弟,都是皇家近卫军军官。
说明了⾃⼰的想法之后,叶卡杰琳娜问:“近卫军⾥有什么问题吗?” “皇后陛下不⽤担⼼,我们近卫军⼀定效忠您。
”奥尔洛夫兄弟回答。
“那就好,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陛下,这事⼉恐怕没外国⼈⽀持不⾏。
” “英国⼈?奥地利⼈?还是普鲁⼠⼈?我想都没问题,你们把他们的⼤使都给我找来。
” 过了两天,各国⼤使来见叶卡杰琳娜,经过⼀番讨价还价,叶卡杰琳娜⼜获得了⼏个欧洲⼤国的⽀持。
1762年6⽉28⽇,她发动了宫廷政变,秘密处死了彼得三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浅析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的改革及其影响
浅析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的改革及其影响1. 引言1.1 叶卡捷琳娜即位背景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原名苏菲娅·奥古斯塔·弗莱德里卡,出生在德国,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的女儿。
她在1745年与俄国皇帝彼得三世结婚,成为俄罗斯的妃子。
彼得三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不得人心的政策,使得国内外民心离散。
在1762年彼得三世被废黜后,叶卡捷琳娜登基为俄国女皇,开始了她的统治。
叶卡捷琳娜即位时,俄国面临着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和社会不稳定的困境。
她进入皇位后,认识到俄罗斯需要进行改革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她为了改造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俄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0字】1.2 改革的动机叶卡捷琳娜梦想着建立一个文明和强大的俄罗斯帝国,她希望通过改革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能力,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她深知西欧列强的强大,意识到俄罗斯必须加快现代化进程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叶卡捷琳娜积极推动各项改革措施,包括农业改革、教育改革、行政管理改革等,力求提高国家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2. 正文2.1 改革内容叶卡捷琳娜女皇在执政期间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主要内容包括:1. 军事改革:叶卡捷琳娜在位期间对俄罗斯军队进行了重大改革,包括组建了新的军事单位,改革了兵役制度,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和效率。
2. 行政改革:叶卡捷琳娜进行了行政体制改革,建立了新的行政机构和官僚体系,提升了政府的管理和执行能力。
3. 经济改革:叶卡捷琳娜积极推动经济改革,包括开发俄罗斯的资源,鼓励工商业发展,推动贸易和经济的繁荣。
4. 教育和文化改革:叶卡捷琳娜注重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学校和大学的建设,鼓励科学研究和文化艺术的发展。
5. 社会改革:叶卡捷琳娜关注社会问题,推动了社会福利改革,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叶卡捷琳娜的改革涵盖了军事、行政、经济、教育、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对俄罗斯的现代化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2011年第2期俄国的大国时代(1762—1825)〔英〕珍妮特·哈特利内容摘要1762—1825年的俄国凭借其军事力量成为一个大国。
尽管俄国很落后,而且对军事行动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其传统的社会结构。
但是作为大国,俄国有着显而易见的局限性,承受着作为大国不得不面对的压力。
这些压力使俄国几乎难以承受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从长远来看,这迫使俄国质疑其传统社会结构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地区与国别政治俄国大国崛起帝国时代本文所谈及的大国的地位,这在任何时代与任何国家都有关。
毫不夸张地说,在英国或者笼统地说西方世界,都对中国在过去20年中成就的经济大国地位而深感着迷。
这的确是一个迅速崛起成为大国的惊人奇迹。
“强大”(greatness)是个可以被笼统使用的概念,它涵盖一个国家的很多特征。
“强大”可能是一个现实,也可能只是一种认知。
在国内外,“强大”可能只是空头衔,对于实际国力而言是言过其实的。
这种情形几乎适用于所有帝国:罗马、英国、奥斯曼帝国和俄国。
经济上的强大是现今最能引起共鸣的话题之一:也就是说你是否在二十国、五国等“国”(G)集团里。
但是,经济上强大通常(但并不总是)与军事上强大并存,罗马帝国、苏联和美国都是如此。
不靠军事力量而实现经济强大是有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和德国就是如此———但这是由非常特殊*〔英〕珍妮特·哈特利(Janet Hartley):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本文为珍妮特·哈特利教授2011年4月22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演讲稿,经作者授权在本刊发表,小标题为译校者所加。
851俄国的大国时代(1762—1825)的环境决定的。
历史上,军事力量———较小程度上是海军力量———决定过大国的地位,这不取决于今天我们所说的强大经济基础或现代国家结构。
从18世纪晚期到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沙俄帝国达到了其历史上的顶峰。
俄国的大国地位是由军事胜利缔造的,并未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
以西欧的标准来衡量,俄国在经济上、政治上和社会上都“退步”了。
我们所要探究的是:第一,什么使俄国强大;第二,这个大国的局限性;第三,维系这个军事强国的“代价”。
需要指出,俄国尽管很落后,但它凭借军事力量成为一个大国,而且对军事行动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该国的传统社会结构,然而这些压力使俄国几乎无法承受这个程度的军事活动。
从长远来看,这迫使俄国不得不质疑它传统社会结构的可持续性。
一、俄国强大的主要原因从1762—1825年间,沙俄帝国到达了军事力量的顶峰。
它成功打败了许多敌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拿破仑时期的法国。
军事胜利使俄国得到了北部、南部和西部的土地。
到1815年,沙俄帝国的扩张已经深入欧洲地区。
那时,俄国拥有欧洲最大规模的军队,其他国家惧怕它,认为它是个军事强国和潜在威胁。
1814年12月,亚历山大一世(Alexander I)带领凯旋的俄国军队得意洋洋地走过巴黎爱丽舍宫,这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示威,旨在炫耀俄国新确立的军事和外交力量。
俄国军队之前从未西征到如此遥远的地方———之后再也没有到过。
维也纳会议巩固了俄国这个新兴强国的领导地位,也确立了拿破仑战败之后的欧洲的领土和政治秩序。
在那个时代,军事力量和军事胜利使俄国扩充了重要的领土,这促进了俄国大国地位的形成。
叶卡捷琳娜(1762—1796)执政时期,俄国打败了奥斯曼帝国(1768—1774,1787—1792),瓜分了波兰—立陶宛(俄国打败土耳其直接造成了1772年第一次瓜分波兰;波兰人叛乱失败导致了1795年的第三次瓜分波兰),俄国由此得到了南部和西部的广阔领土。
在南方,俄国拥有了黑海北岸的全部土地;克里米亚半岛被征服并于1783年被纳入版图。
在西边,波兰—立陶宛于1795年从地图上消失,这意味着俄国已向西延伸至欧洲的心脏,与奥地利和普鲁士接壤。
1801年,在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期间(1801—1825),俄国成功吞并格鲁吉亚,并在南高加索建立统治。
作为拿破仑战争的一个小插曲,1811年,俄国从瑞典手中夺取了芬兰剩余的土地(俄国已在1721年和1747年占领了芬兰南部),并于1812年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得比萨拉比亚(现在的摩尔多瓦)。
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是,维也纳会议认可了俄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收益:波兰王国与俄国合并,俄国沙皇兼任波兰皇帝。
951领土扩充使俄国有潜力发展强大的经济。
特别是占领的港口对于其经济发展极其重要。
这个发展模式在18世纪早期就已确立: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 )执政时期,俄国在北方战争(1700—1721)中取得了波罗的海的重要港口塔林和里加,还兴建了圣彼得堡。
叶卡捷琳娜于1794年在黑海北岸建立了敖德萨港(1792年第二次俄土战争结束之后),敖德萨港因为出口谷物而迅速成为沙俄帝国最重要的港口。
仅在1796年,来访黑海港口的357艘船中有87艘驶进敖德萨港。
①对俄国来说,贸易、战争和外交谈判是齐头并进的,俄国尤其意识到其出口贸易对于同英国的战事而言至关重要。
当然,英国当时是更加现代化的经济强国,也是海军规模最大的国家。
俄国是英国海军军需品的主要供应方,制造缆绳和帆用的麻、柏油和最重要产品,即制造船桅(包括主桅杆)原材料,那些在寒冷的气候里缓慢地生长并变得柔韧的高大松树。
英国自己不能供应主桅杆的原材料,因为苏格兰的气候太温暖,不适合那种松树生长。
1807—1810年,拿破仑叫停了俄国对英国海军军需的出口,英俄贸易的重要性对于双方都变得更加明晰。
俄国缺乏可替代英国布料进口的贸易渠道,而英国对海军军需的依赖也暴露出来。
其结果是俄国更加意识到自己在这场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因而在1814—1815年和19世纪20年代的对英贸易谈判中更加自信。
②事实上,这是俄国最成功的扩张时代。
这次扩张基本上是通过军事胜利实现的,而不是帝国结盟、机智的谈判或纯粹好运带来的(俄国1801年通过签订协议吞并格鲁吉亚是唯一的例外)。
俄国军队的规模和表现使这一切成为可能。
1763年,俄国军队中有约14万人,到1791年增长到约34万人。
当然,军队的大规模扩充发生在拿破仑战争时期。
1815年战争结束时,俄国军队有约70万人。
③这是欧洲最庞大的军队。
俄国军队英勇顽强的美名(如果不是哥萨克或巴什基尔人的野蛮天性),就是在18世纪早期树立的,而俄国军队变成最好的军队和赢得战争的能力是18世纪末才确立的。
在18世纪早期和中期的北欧战争中,俄国军队显示了在俄国境外赢得战争的能力。
④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时期,俄国打赢了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1768—1774和1787—1792),挫败了1794—1795年考斯丘什柯(Kos'ciuszko )领导的波兰叛乱。
然而,对土耳其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围攻战和消耗战,并非绝对的胜利。
061《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第2期①②③④I.M.de Madariaga ,Russia in the Age of Catherine the Great .London ,1981,p.474.D.S.Macmillan ,Russo-British Trade Relations under Alexander I ,Canadian-American Slavic Studies ,9,1975,pp.437-448.L.G.Beskrovnyi ,Russkaia armiia i flot v XVIIIv (ocherki )Moscow ,1958,pp.311-312,326-327;L.G.Beskrovnyi ,The Russian Army and Flee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Gulf Breeze ,Flo ,1996,p.2.J.L.H.Keep,“Feeding the Troops :Russian Army Supply Policies during the Seven Years War ,”Cana-dian-Slavonic Papers ,Vol.29,No.1,1987,pp.24-44.这是传统的边境战争,与之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革命与拿破仑时期的战争性质十分不同。
1794年,波兰叛乱被镇压,华沙被暴力攻陷,然而这次胜利是在一个已经因分裂而面积缩小、人口减少的国家,使用常规武装镇压叛乱而得到的。
虽然那时俄国与瑞典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但当时瑞典已经只是二流强国了。
但是,这些战争还没有使俄国与欧洲主要军事强国陷入紧张关系。
奥斯曼帝国和瑞典都是走下坡路的强国,波兰反叛者又没有足够的规模来进行长时间的作战,而且,这些战场都在俄国的边境上。
俄国没有参与第一次反对法国革命的战争,因为当时它正在为平定波兰的叛乱而全力以赴。
在保罗一世(Paul I )执政时期(1796—1801),俄国的确参与了第二次反法同盟对革命法国的战争(1798—1801)。
俄国军队参与了意大利北部的作战,但并未与拿破仑的军队交锋。
①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早期,俄国军队似乎无法打败拿破仑,至少在没有强大经济和军事外援的情况下是无法打败拿破仑的。
奥地利和俄国军队在奥斯特利茨战役(1805)中遭遇惨败。
这次战役也是对御驾亲征的亚历山大的一次侮辱。
紧随这次战败而来的是俄军1807年在弗里德兰的骇人天气里所遭遇的另一次失败。
这直接导致了《提尔西特条约》(Treaty of Tilsit )的签订,这个条约牢牢地确立了法国在中欧和西欧的统治地位。
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的失败转换了法国和俄国的运气。
拿破仑损失了众多出色的士兵和战马,再也没能恢复元气;俄国得以保全军队主力并成功跨越欧洲追击拿破仑军。
亚历山大那时已可以左右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和谈,这意味着不仅波兰问题的解决方案偏袒俄国利益,连法国也要被迫接受符合沙皇好恶的修宪大纲。
他还强迫欧洲几乎所有的统治者接受他自己处理国际关系的保守原则,即所谓的“神圣同盟”规则。
这个规则的实际意义不大,是一个象征性的姿态,但即便如此,它仍可以用来衡量俄国的主导地位:没人敢不遵守这个规则,至少在形式上是人人遵守的,所有人对沙皇的规则言听计从。
俄国海军(战舰和大帆船舰队)在18世纪早期彼得大帝执政时期才发展起来。
长期以来,俄国主要是个陆上强国———当然,沙俄帝国是陆上帝国。
沙俄海军一直是俄国军队中地位较低的队伍(当海军也是贵族少爷们不太喜欢的职业)。
虽然如此,有人却担心俄国海军的潜力。
可以理解的是,英国曾特别担心俄国军队成为其在波罗的海(自北方战争以来)和东地中海的潜在竞争对手。
1791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威胁要派军舰到黑海,同时,英国也担心俄国威胁其在东地中海的商业和战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