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沙俄、苏俄、苏联(1547~1991(时间轴))
沙俄、苏俄和苏联的区别
考点:沙俄、苏俄和苏联的区别沙俄:1546~1917年,指的是1917年3月二月革命前沙皇统治时期的俄国。
苏俄:1917~1922年,指的是1917年11月十月革命后至1922 年苏联建立前的苏维埃俄国。
苏联:1922~1991年,指的是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的简称,1991年底苏联解体。
易错微析俄国废除农奴制就是沙皇统治者亚历山大二世。
例题11917年11月7日晚9点45分,伴随者“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俄国苏维埃政府诞生的事件是()A.废除农奴制B.二月革命C.十月革命D.苏联成立答案:C解析:1917年11月7日,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政权——苏维埃政府,答案C。
例题2“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
这几个历史片段组合在一起描述的是下列哪个国家的历史?()A.美国B.前苏联C.法国D.英国答案:B解析:1917年11月7日,爆发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时正处于一战时期;1922年成立苏联,并在最初的国家建设中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二战中苏联是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答案B。
1.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的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这反映了1861年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化解矛盾,巩固沙皇统治B.解放农民,帮助农民致富C.改变俄国的专制制度D.迅速实现俄国近代化2.俄国1917年3月二月革命的直接结果是()A.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推翻了临时政府C.使俄国退出了一战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 苏联这一名称开始出现于()A.1917年B.1921年C.1922年D.1924年4.历史上的苏联从建立到瓦解一共维持了多少年()A.68年B.69年C.70年D.71年1.【答案】A【解析】“农奴自下而上的解放自己”那意味着农奴进行斗争,会推翻沙皇统治、“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则是沙皇主动消除农奴的矛盾,从而维护沙皇的统治,答案A。
俄国的发展历程
俄国的发展历程俄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阶段。
以下将对俄国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梳理:1. 基辅罗斯时期(9世纪 - 1240年):俄国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这个时期。
基辅罗斯是拥有强大文化和经济实力的中世纪国家,其在政治、宗教和文化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2. 蒙古统治时期(1240年 - 1480年):俄国在此期间被蒙古帝国统治,虽然受到征税和剥削,但也吸收了蒙古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日后的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3. 莫斯科公国的崛起(14世纪 - 16世纪):在蒙古统治下,莫斯科公国崛起为俄罗斯的中心。
伊凡三世将莫斯科公国提升为帝国,开始了俄罗斯的统一进程。
4. 拓展领土(16世纪 - 17世纪):在伊凡四世和彼得大帝的领导下,俄罗斯开始以军事力量扩展领土。
这使得俄罗斯获得了对波罗的海,乌克兰和西伯利亚等地区的控制。
5. 彼得大帝改革(18世纪):彼得大帝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引入西方技术和文化,推动俄罗斯朝现代化迈进。
这一时期标志着俄罗斯成为一个强大的欧洲大国。
6. 沙俄时期(18世纪- 19世纪):沙俄时期的俄罗斯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和拿破仑战争等事件释放了俄罗斯的实力。
7. 二十世纪初的革命与苏维埃时期(20世纪初):俄国的革命运动在20世纪初开始兴起,最终导致了1917年的俄国革命。
随后,苏维埃政权建立,标志着苏联时代的开始。
8. 苏联时期(1917年 - 1991年):苏联时期俄罗斯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然而,苏联解体于1991年,标志着俄罗斯的新阶段的开始。
9. 新俄罗斯时期(20世纪末至今):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在普京总统的领导下,俄罗斯取得了经济的复苏,加强了国际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总的来说,俄国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各个时期的起伏与转变,从基辅罗斯时期开始,经历了蒙古统治、莫斯科公国的崛起、领土的拓展、沙俄时期、革命与苏维埃时期、苏联时期,到新俄罗斯时期。
俄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时间轴俄国历史年表
俄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时间轴俄国历史年表俄国历史年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逐渐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称号为沙皇。
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1861年废除农奴制。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
1917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专制制度。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大、演变至15个加盟共和国)。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
1991年8月,苏联发生八一九事件。
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2月21日,除波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和《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议定书》。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并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
1993年12月12日,经过全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规定国家名称为“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意义相同。
现代一般认为俄罗斯的历史应追溯至莫斯科大公国的建立为始。
但是在俄罗斯境内,自远古就有人类居住。
2014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8、新政的局限性: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也企业尽成枯枝残叶; 农场主的产品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1)罗斯福上台时,美国面临什么样的局面? 经济危机
(2)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政
(3)罗斯福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4)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对工业的调整 《工业复兴法》 √ )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
• 五、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突破:
• 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实力外交,半殖民地的中国实力弱小,外 交上无独立可言,任人摆布。“弱目无外交”,“落后就要 挨打”。青年学生要牢记国耻,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报效 祖国。
• (1)1931年,日本撕毁《九国公约》,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 东三省。 • (2)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将军 队扩充到60万人。 • (3)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 (4)二战前,德国吞并奥地利,将军队驻扎到莱茵河东岸。 • (5)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彻底破裂。
四、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主权的侵害
• (1)表现:巴黎和会,中国以胜利的协约国成员身份参加,帝国
主义列强却无视中国人民的合法权利,将原来德国在山东特权 转交日本。华盛顿会议,中国是当事国,却被迫签订向帝国主 义“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再次处于帝国主义国 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历史认识: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减少了 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达到3000万人以上,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前苏联大事年表(19171991)
前苏联大事年表(1917—1991)前苏联大事年表(1917—1991)列宁时期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注1)爆发,之后布尔什维克党人在俄罗斯取得了政权。
随即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随后的几年里,由托洛茨基(托洛斯基)指挥的红军通过内战击败了白军和众多西方国家的武装干涉。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正式成立。
斯大林时期1924年,苏联的缔造者列宁逝世,之后约瑟夫·斯大林获得最高权力。
斯大林为了巩固个人地位,通过残酷的手段打击政治对手,以肃反的方式对党、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展开了大清洗。
同时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斯大林为了巩固个人地位,通过残酷的手段打击政治对手,以肃反的方式展开了大清洗。
数以百万计的人被送进了劳改营。
虽然斯大林被西方国家和一部分苏联人视为一个残酷和犯下严重罪行的独裁者,但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成功地把苏联改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强国。
1938年,英法采用“绥靖政策”为了将“法西斯”这股祸水引向苏联,炮制了慕尼黑阴谋。
1939年4月中旬,英、法、苏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军事、政治谈判。
谈判中,苏联向英法提出了一些建议:①缔结英、法、苏之间有效期5~10年,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②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③缔结三国间相互援助的方式和规模的具体协议。
然而,谈判毫无结果。
英法同意了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拒绝苏联提出保障中欧和东南欧国家安全,实际上给希特勒指出一条向苏联进攻的道路,企图“祸水东引”。
1939年冬,苏联因领土纠纷入侵芬兰,迫使芬兰割让部分领土,史称苏芬战争。
当法西斯德国1941年入侵苏联后,芬兰加入了轴心国集团。
1939年8月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向苏提出希望改善彼此关系。
此时,苏联对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失望透顶,因此于8月23日和纳粹德国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2014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苏俄崛起和中俄关系讲解
二、苏俄——苏联的崛起
2、斯大林时期 (1924—1953) 对内: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两个五年 计划等,
形成 高度集中政治经济 体制; 对外: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中俄(苏)关系
1.近代沙皇俄国对中国的侵略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至19世纪80年代,通 过《瑷珲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 北领土150 多万平方千米。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 的国家。
和平与稳定。
(4)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1900年与其它列强一起发动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2.近代苏联对中国的影响和帮助
(3)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送来马克思主 义。 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 中国共产党成立。 (5)1924年,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苏联与中国 共产党一起帮助孙中山建立 黄埔军校,掀起了国民革命 运动。 (6)抗日战争后期,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中 国 东,北是中国取得抗战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缔结了《雅尔塔秘密协定》, 作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推行大国强权政治, 这种做法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二)苏俄——苏联的崛起
1.列宁时期(1917——1924年)
(1)1917年11月,十月革命 ,推翻资产阶级临 时政府,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诞生。 (2)1918年—1920年,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粉 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 得国内战争胜利,巩固政权。 (3)1921年,实行 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 恢复和发展,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紧张对峙: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逐渐紧张, 60年代,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严重 威胁中国 安全,中苏两国、两党关系恶化。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1861年,沙皇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使得封建农奴制度被废除。
1905年,俄罗斯、芬兰、波兰等国家在圣彼得堡举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第二届全欧和平会议。
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并退出了一战。
1922年,苏联成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933年,美国成为了经济大萧条期间唯一取得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1941年,德国军队入侵苏联,开始了卫国战争。
苏联红军击败了德军,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5年,联合国成立,苏联成为创始会员国之一。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成员国有苏联、美国、英国等八个国家。
1980年代末期,戈尔巴乔夫开始进行政治和经济的改革,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了独立国家。
至此,世界形成了多极化的格局。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它记录了人类过去的成就、事件和经历。
学习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和预测未来。
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学生们正在形成对世界的认知和了解,学习历史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个高中历史大事年表,概括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公元前3300年:埃及文明开始出现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开始使用文字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开始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1848年: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宣言发表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联合国成立1947年:印度独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73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始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2001年: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开始以上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历史中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学习的事件。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一轮复习精编版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 4特点 兼有“战时”“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5实质 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企图用单纯的行政手 段管理经济,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
6结果 1919-1920年,红军终于把白军全部击溃,并把外国军 队赶出俄国,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
7评价 材料1、有人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背离了经济规
3、两大经济政策的比较。
认识其在实践中的 2、斯大林模式
经验教训。
4、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 因及评价。
设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的 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苏俄为什么建立之后不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力呢?
客观条件不允许。当时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战胜国内外敌人, 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呢?
利
①在一定时期内能迅速促进苏联的工业化,使其 成为世界工业大国。
②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其计划管理经济的体制,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和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弊 ①经济方面:课本96页,有3点,补充一点:片面
强调产量、产值,造成工业品单调,质量低劣。
②政治方面:高度集权,缺乏社会民主,个人独 断专行,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受到压制。
②国际形势: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威胁中。
2.形成过程 (1)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 (2)农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理解1:苏联工业化建设
1)、背景:
①国内:落后农业国 ②国外:资本主义包围、威胁
目的:加快国防力量 以维护民族独立; 给社 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 的物质技术基础
斯大林指出:
“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 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 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 们。”
从沙俄、苏俄到苏联
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绩:第聂 伯河水电站、斯大林冶金厂、西伯利亚铁 路、石油开采居世界第二位、钢的产量居 世界第二位、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三位、煤 的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第聂伯河上水电站
如何使农业适应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联共(布)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二五”计划 (1933—1937) 提早完成,苏联 的工业总产量跃 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农业
商业
分配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实行配给制
允许自由贸易
实行按劳分配
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 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列宁语)
斯大林的探索
1.社会主义工业化 : ( 1 )重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 2 )措施:实行两个五年计划 ( 3 ) 成果: 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强国
2.农业集体化: ( 1 ).目的---适应工业化需要。 ( 2 ).方法----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二、斯大林模式
1、模式形成的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模式的特点:
高度集中
3、对模式的评价
斯大林模式
“利”: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的 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 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从沙俄、苏俄 到苏联
东莞市石龙第三中学 周作俭
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 “苏联”?
1917年 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 称“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 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苏 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 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俄罗斯古代史详解及其历史年表
俄罗斯古代史详解及其历史年表历史从国家和国际法律的角度来看,现代俄罗斯国家在1917年11月7日出现,1991年12月25日更名为俄罗斯联邦通称为俄罗斯或俄国,是沙皇俄国(王国时期)、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共和国和俄罗斯蘇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以及蘇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国际义务的继任者。
建国历史的变迁旧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862年至1242年)弗拉基米尔大公(1157年至1389年)莫斯科公国(1246年至1389年)莫斯科大公国(1389年至1547年)沙皇俄国(王国时期)(1547年1月16日至1721年1月22日)俄罗斯帝国(1721年1月22日至1917年9月1日)俄罗斯共和国(1917年9月1日至1917年11月7日)俄罗斯蘇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17年11月7日成立,1922年至1991年属於蘇联)蘇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12月30日- 1991年12月26日)俄罗斯联邦(1991年12月25日由俄罗斯蘇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名的- 至今)国家首都的变迁862年至882年- 诺夫哥罗德882年至1243年- 基辅1243年至1389年- 弗拉基米尔1389年至1712年- 莫斯科1712年5月21日至1728年- 圣彼得堡1728年至1732年- 莫斯科1732年至1918年- 圣彼得堡(1914年8月18日改名彼得格勒)从1918年3月12日至今- 莫斯科政权的建立主条目:基辅罗斯俄罗斯最早期的政权是维京人在公元九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公国(КиевскаяРусь),是一个由862年至12世纪中叶,以基辅为首都,东斯拉夫人为主体的早期国家。
根据史学史的观点,基辅罗斯被认为是三个现代东斯拉夫人国家(白俄罗斯、俄罗斯及乌克兰)的前身。
弗拉基米尔一世·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和他的儿子雅罗斯拉夫统治的时期,被认为是基辅的黄金时期。
当时他们接纳了东正教,也创立了东斯拉夫法典(Russkaya Pravda)。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⑶1928年,“一五”计划工业的重点发展重工业。 2、成就: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3、存在的问题: 苏联的农业和轻工业生产发展缓慢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 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当时苏俄又是怎样政策应对新情况?
3、调整:实施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主要有哪些内容? 分别涉及哪些领域? ⑴内容: ①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农业) ②允许本国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 (工业) 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 ③流通领域恢复商品贸易。 (商业) ⑵影响: ①工农业生产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②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③政权得到巩固。
苏联民间笑话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 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 • 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 没有油啊。 • 那就煮! • 没锅。 • 烤鱼! • 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 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 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结果
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怎样从年代上区分 “沙俄”、“苏俄”、“苏联”?
沙皇俄国 沙俄:1547——1971年 苏维埃俄国 苏俄:1917——1922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1922——1991年
(一)十月革命后的苏俄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却面临着两大严峻考验?
1、背景:战争与饥荒的双重考验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 说: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适应了战时需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遭到广大农民 的反对。
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是错误的。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背 景
战争和灾害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 束后的新情况。
实施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的召开
材料一: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 满目疮痍,1920年国民收入只有40亿卢布,比1917年 还少70亿;工业总产值只及1913年的14%,其中钢和生 铁的产量只及1913年的5%和3%,煤也只有1/3;谷物总 产量比1913年减产1/3。全国陷入一片饥荒,人民连基 本的面包和衣服都得不到满足。此时1920--1921年苏 俄又遭遇了大旱灾。粮食极端匮乏,原料能源缺少, 工厂也无法开工。
政治、军事上
国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妄图将新生的 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也企图恢复旧政权 ,不断发动叛乱;
经 济 上
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
材料一:1918年5月, 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 军团在协约国的支持下 发动叛乱。1919年开始, 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 装进攻;1919年3月,西 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 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 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 1919年夏到1920年初, 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 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 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 向莫斯科发动进攻; 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 波兰军队进攻苏俄。
内 容
农业政策
工业政策
余粮收集制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分配制度
实行实物配给制,一切生活用品国家 统一分配
俄国史复习专题(自己整理)
俄国史复习专题主备:李剑邢芳“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反法西斯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它描述的是俄国的历史进程。
俄国的历史是大国崛起的历史,也是近年中考热点。
视角一、【知识梳理】一、名称的演变1547年1917年1922年1991年二、俄国史1、沙俄时期〔1547--1917年〕〔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性质、内容、作用。
〔2〕俄国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
2、苏俄时期〔1917—1922年〕〔1〕“一战〞期间的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列宁〕。
它是20世纪20年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立问题的探索。
意义:恢复、开展了国民经济,稳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苏维埃政权。
3、苏联时期〔1922—1991年〕〔1〕1922年,苏联成立〔列宁〕〔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立取得重大成就: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3〕“二战〞:1942年签署了的?联合国家宣言?,与中美英等国组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柏林战役、雅尔塔会议〔初步奠定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4〕美苏冷战:“二战〞后,形成美苏争霸两极格局,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本国带来沉重负担。
〔5〕社会主义改革: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
结果:改革没有成功。
〔6〕苏联解体:1991年,,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冷战完毕。
4、俄罗斯时期“一超多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开展。
5、俄国典型事例〔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标志着十月革命开场。
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1921年开场,列宁领导实行新经济政策。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俄国苏联历史大事年表1547年1月19日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俄国第一个沙皇。
俄国沙皇的历史从此开始。
1682----1725年彼得一世在位。
1689年中俄缔结《尼布楚条约》,这是俄中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条约。
1697---1698年彼得一世随大使团到西欧考察。
1703年开始兴建圣彼得堡。
1713年彼得一世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彼得堡。
1721年俄国从此开始称为俄罗斯帝国。
1812年拿破仑侵俄失败。
1825年12月14日十二月党人起义。
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
1856年签订《巴黎条约》,结束了克里木战争。
1858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0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为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61年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
1864 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81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建立第一个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
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组织“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
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俄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出现了布尔什维主义,它的出现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1905年1月9日“流血的星期日”。
第一次俄国革命开始。
日俄战争1914年俄国参加第一世界大战。
彼得堡改称彼得格勒。
1917年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1917年列宁四月提纲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的政权——苏维埃政府诞生了!随即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了我们什么教训?
① 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② 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 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 ③ 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④ 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 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
(2)苏联模式的政治特点导致了什么结果?我们如何能避 免这种现象? 苏联最突出的政治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结果导致了对 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避免措施:重视民主和法制建设, 建设法制社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情景探究:还有积极性吗
• 在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说: “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 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 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 • 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作为富农加以剥 夺。 ”——姜长斌《读懂斯大林》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 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要农民为工业化提供资 金„„ 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 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 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 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2、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 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 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为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 马儿不吃草。——毛泽东 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上述材料中说的是苏联什么 事情? 农业集体化; (2)毛泽东评价“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的依据是 什么?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一些地方甚至把农民的 家禽和家畜等完全收归公有,富农阶级成了集体 化过程中的打击和消灭对象; (3)中国也曾出现过“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的事件,它是什么?这件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 “大跃进”运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农业 生产有所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1958年,在社 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进倾向。
【部编教材】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全文课件2
•
8.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 的能耐 ,把好 端端的 东西破 坏了, 还居然 翻出新 意。还 有秋风 中的那 些树木 ,原本 蓊蓊郁 郁的, 可是经 不住风 的手轻 轻地摇 晃,三 摇两摇 的,就 只剩下 一副骨 骼了。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4、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丘吉尔评价苏联的一位重要领导人时说“他接过的是一个 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 所说的“他”指谁(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 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 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内战争结束后(1918—1920),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C.集中发展农业 D.发展交通 7、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
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
联的模式僵化了。”这段话中所指的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
A.斯大林模式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D.赫鲁晓夫上台
•
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 导性文 化观念 、文化 理念、 价值体 系、文 化习惯 的总体 性的、 根本性 的转变 ,才是 我们所 说的文 化转型 。
俄国发展史
•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 • 原因: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无产阶级 力量的壮大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一战使各种社 会矛盾空前激化。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1、苏联的成立 • 2、新经济政策 • 3、1936年新宪法、斯大改革 回到资本主义道路——苏联解体(1991年) 影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开始呈现多 极化的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 折。
• 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 • 名称演变:沙皇俄国(16世纪中期—1917年 “二月革命”)→苏维埃俄国(1917年“十月 革命”—1922年)→苏联(1922—1991)→俄 罗斯
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861年改革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 本主义国家 2、政治:沙皇专制 3、对外:①对中国的侵略(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 的时机强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②与英法 结成三国协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凡四世
“沙皇”(1547~1917) 改革内容(9上P75)
1682~1725
彼得一世
1685 俄国~中国 1689 1812.6.22 1853 1858 俄国~中国 1860 俄国~法国 俄国~土耳其
雅克萨反击战(7下P106) 《尼布楚条约》(7下P107) 拿破仑远征俄国(9上P35) 克里木战争(9上P72) 《瑷珲条约》(8上P10) 《中俄北京条约》(8上P10)
农奴制改革(9上P74)
1861.3.3
亚历山大二世
1864
《勘分西北界约记》 (8上P10) 俄国~中国
1881
左宗棠收复伊犁(8上P12)
1892 19世纪80年代
俄国~法国
《俄法协约》(9上P100) 《中俄改定条约》及《五个 勘界协定书》(8上P10)
1895
日本《马关条约》引起的“ 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8上P17)
1917.11.7
1917.11.7
列宁 1918~1921 战时共产主义(9下P4)
新经济政策(9下P4) 1921.3
1922
苏联(9下P9)
1924.1.21
列宁逝世(9下P26)
1928 1934
第五年计划开始(9下P7) 肃反运动(9下P9) 斯大林模式(9下P8)
1936
斯大林模式(9下P8) 1936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9下P98) 1985
1990 1990
戈尔巴乔夫
中央全会(9下P98) 苏东剧变 (9下P99)
戈尔巴乔夫
1991 1991.8.19
《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 约》(9下P99) “八一九事件” (9下P99) 《阿拉木宣言》(9下P99)
1991.12
叶利钦
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其国号称俄国。 改革内容: ①政治:成立参议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 ②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人才 ③军事:设立常备军和海军 P75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意义 ? 答: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重大历史影响改革运动,推动了俄国经济的发展,使俄国迅速强大起来,并随即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 17世纪40年代,沙俄趁清军入关之机,入侵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强占雅克萨和尼布楚。 1685、1686中国清朝康熙皇帝两次出兵雅克萨,重创俄军。 1《尼布楚条约》:中俄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边界问题,缔结《尼布楚条约》,中俄东段边境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发展。这是俄中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建立在平等基础 上的条约。 2《条约》内容: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规定两国商旅凡持有护照者,可以过境贸易。 拿破仑率领了60万大军侵略俄国,比俄国正规军大两倍以上,而且装备更加精良。但在拿破仑推进的同时,也同时面临了过度扩张的问题。俄国使用了焦土战争的策略,而拿破仑又遇 上俄国寒冷的冬天,使得拿破仑遭遇了灾难性的惨败:不到3万人能回到他们的祖国。在法国军撤退之际,俄国军则推进到中欧和西欧,最后到了巴黎的城门边。在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 1背景:俄国从18世纪开始对外进行疯狂的领土扩张,夺取和占领周边国家许多领土。 2黑海上的克里木半岛的战争是落后的俄国对更落后的土耳其背后先进国家英国、法国之间的战争。俄国惨败,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身亡。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即位。 ①割让领土面积:60多万平方千米 ②割让领土范围: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①割让领土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②割让领土范围: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1背景:到19世纪中期,由于农奴制的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而且农奴暴动频繁,人民革命一触即发。自由劳动力缺乏、国内市场影响扩大都使俄国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2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3农奴制改革内容:《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主要在政治经济领域改革。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 ②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部分土地,但农民只有使用权,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④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 4农奴制改革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双重敲诈与掠夺。 5农奴制改革意义: ①积极方面:沙皇俄国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社会 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这些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②消极方面: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前提是保护贵族、地主利益,这就决定了改革不彻底,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经济负担更 为沉重;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本质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6农奴制改革作用:抓住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机遇,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改革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农奴制改革结果: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且缓慢。 P74 沙皇二世说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做了一切的话是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 答:这段话说明1861年农奴制改革最大限度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说明农奴制改革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它的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 来对农民进行双重敲诈与掠夺。 P76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中上述规定说明了什么问题?
莫斯科保卫战(9下P38) 1941.6.22
1941.11.7
斯大林红场阅兵(9下P40) 《联合国家宣言》(9下P44)
1942.1.1 斯大林
斯大林格勒会战(9下P45) 1944.7~1943.2
《雅尔塔协定》(9下P47) 1945.2
柏林攻坚战(9下P47) 1945.4.30
1945.4.30
俄国~中国 1900 八国联军(8上P21)
பைடு நூலகம்
《辛丑条约》(8上P22)
俄国~中国
《辛丑条约》(8上P22) 1901.9
英法俄三国协约(9上P101)
1904英俄1907 罗曼诺夫王朝 英法
1917.3 1917.4 1917.1
二月(俄历)革命(9下P2) 四月提纲(9下P2) 武装起义决议案
十月(俄历)革命(9下P3)
答:农民虽然摆脱了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但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仍然要履行服从地主的义务。这说明改革很不彻底,广大农民并没有获得基本的民主权利,改革 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 P76 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 ①答:主要在政治经济领域改革。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部分土地, 但农民只有使用权,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 ②答:是沙皇俄国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17~18世纪正当西欧国家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处于东西方之间的俄国仍然固守“封建的农奴制度” ,农奴既没有人身自 由,也没有自己的土地和财产;而以沙皇为首的统治阶级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这些都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方诸国。1855年“克里木战争”俄国惨败更激化了原本就存在的社会矛盾。在这 个历史背景下的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重大转折点,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废除了农奴制,既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又避免了革命的发生 。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历史作用。 ①割让领土面积:44多万平方千米 ②割让领土范围: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将侵略魔爪伸向中国西北、西南和东南地区。 ②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占据天山南北许多地方 ③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④1875年左宗棠率兵进军新疆采用“缓进急战”战术,讨伐阿古柏 ⑤1881年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⑥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德国与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后,俄国与法国签订《俄法协约》:如果德国、意大利与奥匈帝国进攻俄法任何一国,另一个国家都要全力相助。《俄法协约》是三国协约的雏形。 ①割让领土面积:7多万平方千米 ②割让领土范围:中国西北部 1《马关条约》内容: ①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马关条约》后果: ①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程度。 ②《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不平等的条约,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3“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 :日本要求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与俄国在东北的扩张发生矛盾,俄纠集法、德出面干涉还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还给中国(日本勒索白银3000万两作 为辽东半岛赎金)。 4“三国干涉还辽”后果: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中。 ①俄国:取得中国东北的铁路修筑权、矿山开采权;租借旅顺、大连;把东北变成势力范围。 ②德国:租借胶州湾,把山东变成它的势力范围。 ③法国:租借广州湾,把广东、广西和云南变成它的势力范围。 ④英国:租借九龙半岛界线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地区和附近岛屿;强租威海卫,把长江流域变成它的势力范围。 ⑤日本: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把福建变成它的势力范围。 1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中国人民强烈反抗(山东、直隶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口号,掀起反帝爱国斗争。 2英美法德意日俄奥八个国家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1900.7攻陷天津1900.8攻陷北京,烧杀抢掠。 1内容:
1945.8 1945.10.24
《波茨坦公告》和苏联对日 宣战(9下P48) 《联合国宪章》(9下P121)
华沙条约组织(9下P61) 1955.5
赫鲁晓夫 1953
赫鲁晓夫的改革 (9下P71)
1961 1964 勃列日涅夫 1968初
“东方一号” (9下P113)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9下P97) “布拉格之春” (9下P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