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俄国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1、外国的武装干涉与国内战争的爆发促成了 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2、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 余粮征集制——农民的余粮按固定价格交售给 国家。 • 加快所有制改造——农业以外的生产资料私有 制改造。 • 实行主要食品和日用品配售制,准备取消货币。 • 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
大国崛起之俄国篇
金融2班 杨悦 2101802255
俄罗斯社会特征:村社
• 1、村社在俄罗斯存在了千百年。它始于东斯 拉夫人的原始社会阶段,一直延续到苏联集体 化的完成。 • 2、村社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公社, 而是因地缘关系产生的一种结合。 • 3、在16世纪时,由于中央集权体制的形成, 自由的农民开始进入到村社管理体系。这时自 由民向农奴转化,农户地产向公社份地转化, 原来的地主向公社主转化。农民属于公社,公 社属于国家,而国家将其赐予贵族,农民就成 了农奴。
十月革命开辟了新道路
• 1、从大改革到斯托雷平改革,沙皇政府一次 比一次改革力度大,但是每一次改革都是旧势 力获得了收益,而人民群众却是受损者。这样 的制度变迁终于借助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 外部冲击而终止。 • 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腐朽、反动 的俄国沙皇专制统治已经陷入深刻的危机,革 命出现高潮。大战爆发后,俄国社会矛盾日益 尖锐,革命形势迅趋成熟。二月革命之后, 1917年11月7日,列宁又领导了十月革命,建 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
• • • • • •
•
大国崛起
•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 用。 1945年2 月 ,当时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三个国家—— 美国、苏联、英国的首脑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在雅 尔塔会晤,一起商谈确立战后的世界格局。苏联在战争 中收复了失地甚至扩张了领土,战争把苏联推向世界政 治中心,使之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 • 2、20世纪中叶,美国和苏联两个大国隔洋相望,共同 主导了世界未来几十年的走向。 • 3、 1957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闯入了太空, 它的身上镌刻着“苏联”的字样。 • 4、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 第一次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
彼得大帝的改革
• 1、17世纪时,除了广袤的国土,俄国在各方面远 远落后于当时的西欧国家。放眼世界,此时,荷兰 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英国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 累了大量财富,并占有广阔市场,正在孕育工业革 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 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 2、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 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 • 3、看到别的国家都在成长,彼得一世扮起了学生, 向欧洲其他国家学习,而且筹划了他的改革。
叶卡捷林娜二世改革
• 1、她是远嫁俄国的德国人,像彼得大帝一样有雄 心壮志,并且不遗余力的为实现她的政治梦想而努 力。 • 2、她在俄国开始普及教育,为了筹措教育经费, 叶卡捷琳娜二世甚至放弃了皇室基金。1775年,在 每一个省会城市都建立了四年制的学校。而在各省 的县城里面则建立了两年制的学校,在18世纪末, 全国有两万多学生在这些学校里学习。 • 3、她要将欧洲的法制引入俄国。她花了两年时间 亲笔起草了《法典起草指导书》,但是却无疾而终。 • 4、她和彼得大帝一样,没有改变俄国社会的实质。
1905年社会转型结构变异与斯托雷平改革
• 1、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从1861年开始,一直 蹒跚前行到1905年。这一年,俄罗斯社会转型出现了结 构性变化。1861年的改革,保存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仍然成为俄国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于是出现了斯托雷平 的改革。 • 2、斯托雷平改革的基本思想是彻底摧毁村社,建立私 有制。其改革分三步走:份地私有化;土地规划;移民。 • 3、斯托雷平改革突破了村社的束缚而进行大规模土地 整理,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强行进行资本主义取向的 制变迁。无论是对于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的自由配置, 还是对于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都具有积极 意义。他的改革使俄罗斯农业生产达到一个新境界,农 业高涨也拉动了工业生产的增长。但是俄罗斯仍然是落 后于工业化先行的国家。
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 • 积极: 1、 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1937年,第 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在 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指导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没有被经济危机 所撼动。 2、苏联能够在1940-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wk.baidu.com战中战胜德国,迅速工业化的成 功以及由其支撑的军事工业居功至伟。 消极: 1、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 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5、国家对经济资源的垄断,造成国家机关内腐败滋生。所以这种经济增长必 然是不可持续的。 6、 ,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 持续发展。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革 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经济政策
•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保证军事斗争胜利方面起了积 极作用,但是也造成了严重的问题。1920年底,苏维埃 国家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是国内经济却处于瘫痪 状态。农民暴动和暴乱频起,为了恢复经济,克服危机, 列宁决定恢复商品交换的“新经济政策”。 • 2、政策内容: • 变余粮无偿征集为市场买卖 • 在商业领域,恢复国内自由贸易,重新建立银行系统 • 肯定此前发布的吸引外资的《租让法令》 •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在生 产力全面复苏和高涨的过程中,大工业在国家生活中的 作用越来越清晰的显现出来。但是俄国工业化的任务仍 然十分艰巨。
苏联解体
• 1、计划经济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计划经济体制 的短期效率可以使其工业取得快速发展,但是其命 令经济导致了经济结构不合理。高度计划经济体制 在内的一些政策弊端,以至于积重难返,丧失了让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机会。 • 2、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 立国69年的苏联被画上了句号。 • 3、苏联的迅速崛起是20世纪引人注目的大事。作 为一次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它的经验和教训,都 成为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 • 4、对于今天的俄罗斯来说,他们又走在了民族复 兴的大道上。
计划工业化
• 1、1924年列宁去世以后,新经济政策受到了挑战。随 着斯大林的上台,经济模式最终被确定为苏联的工业化 战略。 • 2、斯大林制定了五年计划,目的是为了使苏联变成一 个世界工业大国,所以他的工业化蓝图优先发展钢铁、 煤炭和机械工业等重工业,消费者的需求被置于第二位。 计划者通过抑制市场、经济决策集中化的手段使用于工 业化的资源达到最大化,以工农业“剪刀差”的方式来积 累工业化资金,造成了农、工业的不平衡发展。 • 3、对于苏联人民来说,工业化的代价是巨大的。斯大 林在推动集体化和工业化的同时,实行严厉的政治压制, 压制一切形式的抗议。为了保证思想上的统一,斯大林 还进行了大清洗。
• 4、他废除了俄罗斯的传统历法,以欧洲通用的公元纪 年取而代之;他按照西欧的语言习惯改革了俄罗斯文字; 他命令所有的俄罗斯人剪掉的胡子;他强制推行欧洲的 礼仪服饰。 • 5、在军事方面,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于是陆军完全按照欧洲强国的模式重新编制和训练;海 军开始组建;为了满足对装备和后勤物资的迫切需要, 大量的工厂在乌拉尔山地区建立起来;军队需要合格的 指挥官,彼得一世不仅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 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 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按照兵营管理。 • 6、由于彼得大帝的历史虚无主义,虽然将守旧的国家 推向了改革的道路,但是却丢失了自己的文化归属。
1861年农奴制改革
• 1、俄罗斯由传统封建主义向现代化资本主义的社会转 型,真正起始于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1853—1858年克 里米业战争的失败是促进制度变革、社会转型的直接催 化剂,激起了亚力大山二世农奴制改革的决心。 • 2、1861年,亚历山大正式颁布“大改革”法案,把农 奴从贵族地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建立了个人主义的耕 作制度,并且废除了封建义务,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 3、1861年的大改革建立了农业社会主义的“村社”体 制,使得这个古老遗存变成现实社会的制度和组织。 • 4、1861年农奴制改革加速了俄国经济的发展,俄国开 始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经济状态。这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 大转折点。经济发展使得俄罗斯工业化程度有所提高, 还使得俄罗斯的市场经济趋向越来越被强化。
• 4、村社具有社会二重性和经济二重性。社会 二重性表现为同时向上级行政机构和本村社员 负责。经济二重性指土地、牧场、森林、水源、 道路为公有,房屋、耕畜、农具和园田地为私 有。 • 5、村社是俄国历史发展中一个十分独特的现 象,在村社内部,土地公有,定期重分,人与 人之间由于土地公有和相当程度上共同耕作保 持一种俄国式的集体主义传统。 • 6、村社意识使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具有不同 于西方的许多特点。